《体温和体温调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冷物体,占总散热量的60%。
① ②
(2)传导和对流: ▲传导: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
▲对流
⑶蒸发:
皮肤表面的水分由液体变为气体时带走热量 而使皮肤表面温度降低。
(蒸发1g水可散热0.58KCal或2.4KJ)
气温= 30℃时,蒸发占总散热量的 25% 气温≥皮肤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0.6℃,此后逐渐。
(孕激素)
排卵日 排卵前日
③年龄: 儿童体温较高,老年人体温低于成人,新生儿 体温波动大,
④ 正常情况下,体温波动不超过1℃
● 体温>正常→发热。>42~45℃危及生命 <30℃→脑功能障碍、昏迷。<25℃→心跳停止
(一)
1. 安静:肝脏 运动:骨骼肌
2.热获得
①基础代谢:高→产热多, 低→产热少。
1. 2.测定基础代谢的基本条件、意义是什么? 3.用简便方法如何测定能量代谢? 4.简述体温的生理变化、产热器官、皮肤散热的方式 5.试述在寒冷和温热环境中体温如何保持相对恒定。 6.名词:食物的热价、氧热价、RQ、BMR、食物的特殊
动力作用、体温、PO/AH、调定点.
谢谢收听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只学而不思考是无 用的,只思考而不学则是 危险的)
第二节 一、体温 Temperature
1.
2. 直肠温 > 口腔温 >
36.9~37.9℃ 36.7~37.7 ℃ 36.0~37.4 ℃
3
3.生理变动
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运动和
情绪
①昼夜变化:清晨2~6时最低,
午后1~6
②性别:女比男高0.3℃, 随月经周期变动
月经期及排卵前日最低,排卵日 0.3-
①不感蒸发: 皮肤 600-800 ml/d; 呼吸道 200-400 ml/d
②发汗:--- 是一种反射活动;
温热性发汗
影响因素:温度、湿度、风速
精神性发汗:由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引起 部位:掌心、脚底和腋窝。
味觉性发汗: 辛辣性食物刺激口腔痛觉神经末梢。
三、体温调节
行为性调节;
自主性(或反馈)性调节
33
三、体温的正常波动 (三)年龄的影响: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 (四)肌肉活动的影响:
(五)其他因素的影响: 精神因素、进食、外界温度等
34
第二节 体热平衡 正常体温的维持:在体温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产热和 散热达动态平衡(体热平衡)的结果
35
一、产热
(一)产热器官
(二)产热方式 1. 代谢产热:(1)基础代谢产热:细胞量大,产热量相当大 (2)增强代谢产热:① 细胞在超越基础状态→细胞代谢↑→ 产热↑②激素、交感神经等→细胞代谢↑→产热↑ 代谢产热泛称非寒战产热:寒冷→交感神经+→棕色脂肪受体→ 产热
1.体液调节 (1)甲状腺激素:
寒冷→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产热↑ 特点:起效慢,作用时间长 (2)NE、E →产热↑ 特点: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2.神经调节
男子 1700 Kcal/d 女子 1500 Kcal/d
②肌肉活动:轻度运动→产热↑3~5倍,
剧烈运动→产热↑40倍

④寒战产热与非寒战产热:
寒冷刺激
寒战→产热↑
代谢率↑4~5 倍(甲状腺激素 )
(二) 1.散热的主要途径:皮肤(呼吸道、尿、粪)
2.散热方式 (1)辐射散热:以热射线形式将热量传给
31
三、体温的正常波动 (一)昼夜的影响 人:早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不超过1℃ 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是机体的一种内在节律,
由体内的生物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
32
三、体温的正常波动 (二)性别的影响 成年女性的体温略高于男性(0.3℃) ,且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动
基础体温:早晨醒后起床前测定的体温 排卵后体温升高是由孕激素的产热作用所致
(一)
temperature receptor
外周温度感受器:冷、热感受器
皮肤、粘膜、内脏、肌肉等处 皮温30℃ 冷觉; 35℃ 温觉
中枢温度感受器:冷、热敏神经元: 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下丘脑
特点: 1.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
温度变化0.1℃ N元放电频率改变 2.无适应现象
(二) 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
激素分泌↑--Adr、NE、TRH-TSH-T4、T3
(四)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学说:
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机体 (PO/AH神经元)预先设定一个温度值(调 定点,如37℃),如果体温偏离该预定值,则 通过中枢及其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变化,将体温 调节至该预定值,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复习思考题
特点: 1. 较高;相对稳定 2. 各部位差异小
(二)体表温度(body shell temperature):机体表层组织的温度 特点: 1. 较低;不稳定,易受影响 2. 各部位差异大
30
二、体温测定 临床常用的测定部位及正常值: 腋窝:36.0~37.4℃;最常用 要求:上臂紧贴胸廓;~10min;擦净汗液 口腔:36.7~37.7℃ a 要求:闭口,舌下 直肠:36.9~37.9℃ 要求:直肠内6cm以上
新生儿保温有重要意义
Baidu Nhomakorabea36
(二)产热方式 2. 运动产热 (1)随意运动:致产热明显增加 (2)寒战:寒冷时机体的产热方式之一 寒战 (shivering):寒冷刺激持续作用时,骨骼肌发生不随
意的节律性(9~11次/分)收缩 特点:屈、伸肌同时收缩,产热量很高
3.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热
37
(三)产热调节
孔子
体温
体温(body temperature):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人和高等动物等体温的特点:相对恒定
意义:是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本章内容: 正常体温 体热平衡 体温调节
29
第一节 正常体温
一、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 (一)体核温度(body core temperature):机体深部组织的温度
(PO/AH)
证据:1.破坏PO/AH区 体温调节反应↓ 2.对局部温度变化敏感,也接受传入影响 3.受致热源等化学物质(5-HT、NE)、多
肽等影响。
(三)体温调节反应
传入途径:痛温觉传导道,体液途径 输出途径:交感神经,神经-体液 输出反应:
1. 散热反应:血管调节反应,发汗,代谢率 2.产热反应:肌肉寒战,交感兴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