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第二章 布迪厄的实践感理论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PPT
现为一种操作行为和操作技能。
19
惯习与场域的关系
一方面,场域塑造着惯习,使惯习遵循着场 域的规则进行行动,场域也就成了惯习中固 有的熟悉; 另一方面,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设成一个满 足主体需要、具有建构性、能动性的意义的 世界,也就是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 得行动者去奋斗的世界。
20
资本
实践是行动者在一定的场域中凭借各自拥有的资本, 在特定的惯习指导下,为提高自己在场域中的位置 以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采取的行动
4
实践的特征
实践的紧迫性
来源于实践的现实要 求,是指行动者往往 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 间内限制内迅速作出
实践的模糊性
即实践并不是有意识 的,也不是完全没有 意识的
实践的策略性
和禀赋,又渗透他所属的社会群体的阶层性质......
15
行动者在场域里的客观位置上形成的对客观位置的主观调试,是外 在化的内在化的结果,是“结构化了的结构”和“促结构化的结构”。
所谓结构化了的结构,是指惯习源于行动者早期的社会 化的经历,是结构的产物 ,为行动者设置了结构性的限 制;所谓促结构化了的结构,是指惯习作为一种结构化 的机制,是实践的生产者,为实践的生成提供原则。
资本
资本是一种积累起来的劳动,布迪厄认为,资本概念必须与场域概 念相联系起来,一种特定的资本总是在给定的场域中有效,资本既是行 动者实践的工具,又是斗争的对象。
22
经济资本
资 本 的 分 类
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 符号资本
23
一、经济资本:是由不同生产要素(诸如工厂、土地、劳动、货币等)、
经济财产 、各种收入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组成。不同社会的经济资本,就不 同的特性。
18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1.布迪厄怎样反对“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他在什么意义上超越了二者的对立?答:(1)在传统的社会科学中,面对初级客观性和次级客观性形成了不同学科或不同思维方式,布迪厄称之为“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的对立。
①社会物理学的代表是孔德和迪尔凯姆,他们把社会世界看成是外在于主观意识的,可以用外部观察、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加以研究的物理现象,并自誉为采取了一种纯客观的、确实可信的科学原则。
②社会现象学的代表是萨特和加芬克尔,他们强调社会世界的主观性,把个人的意志选择、价值理想和情感体验看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像叔本华和尼采那样从个人的表象和意志出发来解释社会生活。
(2)在布迪厄看来,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表现了学术界对社会生活的分裂性认识。
①社会物理学方法所把握到的物质关系和社会现象学所把握到的精神关系,是从不同的原则分析出来的两种层面的客观关系,但二者在现实生活中是统一在一起的。
布迪厄认为,社会物理学关于社会生活客观性的理解是简单的,其重要失误在于它未能在形成过程中来理解社会客观性,而无论何种类别的社会客观性都不是离开主观性独立自生的,都是在各种主观因素的参与中才生成的,社会物理学方法否认了这一点,把具有客观性的物质关系或经济关系中的主观因素完全“物化”了。
②社会现象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社会物理学的直观机械性。
强调了社会生活中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它未能把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放到具体的社会条件中去考察,缺乏对主观性要受到种种外在条件限制的理解,所以陷入了欧洲哲学史上目的论的旧辙。
(3)布迪厄从关系主义方法论超越主观和客观二元对立,要把主观和客观各种层面的研究都纳入自己的视野中,但是客观性研究应当优先于主观性研究,并且关于各种社会位置或社会条件的客观性分析是关于精神意识的主观性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2.怎样理解和评价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答:(1)布迪厄多次指出,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确立了研究社会问题的关系论原则。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观察到社会中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冲 突,这促使他思考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人类行为的动力。
人类学与哲学的融合
布迪厄深受人类学和哲学的影响,他尝试将这两种学科的理论框架结合起来,以更全面 地理解社会现象。
主要观点与理论框架
实践的概念
布迪厄认为实践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日常行为,它不仅包括行动,还包括思维、感觉和沟通等方面。实践是人类与 环境互动的产物,受到个体和群体的社会背景影响。
03
资本与权力的相互依 存
布迪厄认为资本与权力之间存在相互 依存的关系,资本的积累可以增加权 力的支配力,而权力的运作也可以促 进资本的积累。
04 语言与社会实践
语言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语言是社会实践的媒介
布迪厄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的媒介,人们通过语言交流和 沟通,传递和共享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指知识、技能、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 等非物质资源,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承 获取。
04
符号资本
指声誉、名望和符号意义等非物质资 源,通过符号象征和认同获取。
权力的概念与运作
权力概念
布迪厄认为权力是一种支配力,是社会行动者通过控制资源、制定 规则和策略性行动来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权力运作
权力运作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如意识形态、制度化、法律和暴力等。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跨学科交流
03
布迪厄的理论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跨学
科研究的开展。
布迪厄理论的争议与批评
01
概念模糊性
布迪厄的理论中存在一些抽象和 模糊的概念,导致理解和应用上 的困难。
阶级局限性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布迪厄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实践理论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并探讨它如何揭示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强调社会行动者在社会世界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行为。
他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结构,更是一个主观的、由行动者构建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实践,这些实践又反过来塑造了社会结构。
布迪厄的理论体系包含三个关键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
场域指的是一个社会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每个实践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逻辑。
惯习是行动者个人的行为倾向,它由行动者在场域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构成,指导着行动者的行为和思考。
资本则是行动者在场域中竞争和比较的优势和劣势的源泉,它可以表现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形式。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社会结构是由社会行动构建的。
人们的日常行为、交流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社会结构。
其次,社会结构又反过来影响社会行动。
一个特定的社会结构会鼓励某些类型的行动,而限制其他类型的行动。
因此,布迪厄的理论强调了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互为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此外,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在布迪厄看来,社会不平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更表现为一种文化和社会资本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人们在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时处于不同的地位,从而造成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总的来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通过对这个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背后的逻辑,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和包容的社会提供参考。
首先,布迪厄的理论提醒我们社会行动者的主动性。
在传统社会学中,行动者往往被视为社会的被动承受者,而布迪厄的理论则强调了行动者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1.布迪厄怎样反对“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他在什么意义上超越了二者的对立?答:(1)在传统的社会科学中,面对初级客观性和次级客观性形成了不同学科或不同思维方式,布迪厄称之为“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的对立。
①社会物理学的代表是孔德和迪尔凯姆,他们把社会世界看成是外在于主观意识的,可以用外部观察、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加以研究的物理现象,并自誉为采取了一种纯客观的、确实可信的科学原则。
②社会现象学的代表是萨特和加芬克尔,他们强调社会世界的主观性,把个人的意志选择、价值理想和情感体验看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像叔本华和尼采那样从个人的表象和意志出发来解释社会生活。
(2)在布迪厄看来,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表现了学术界对社会生活的分裂性认识。
①社会物理学方法所把握到的物质关系和社会现象学所把握到的精神关系,是从不同的原则分析出来的两种层面的客观关系,但二者在现实生活中是统一在一起的。
布迪厄认为,社会物理学关于社会生活客观性的理解是简单的,其重要失误在于它未能在形成过程中来理解社会客观性,而无论何种类别的社会客观性都不是离开主观性独立自生的,都是在各种主观因素的参与中才生成的,社会物理学方法否认了这一点,把具有客观性的物质关系或经济关系中的主观因素完全“物化”了。
②社会现象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社会物理学的直观机械性。
强调了社会生活中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它未能把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放到具体的社会条件中去考察,缺乏对主观性要受到种种外在条件限制的理解,所以陷入了欧洲哲学史上目的论的旧辙。
(3)布迪厄从关系主义方法论超越主观和客观二元对立,要把主观和客观各种层面的研究都纳入自己的视野中,但是客观性研究应当优先于主观性研究,并且关于各种社会位置或社会条件的客观性分析是关于精神意识的主观性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2.怎样理解和评价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答:(1)布迪厄多次指出,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确立了研究社会问题的关系论原则。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五、反思社会学
1、反思社会学的宗旨:把理论作为一种“做法” 2、反思社会学的根据:科学方面与政治方面 3、反思社会学方法与意义: “对象化的对象化”:将建构对象的过程本身作为研 究的对象 两次决裂:与常识决裂 与盛行的学术理论决裂 对学科地位、研究对象和方法原则的反思—基础地位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一、生平与学术背景
1、生平: 1930年4月生于法国东部比安地区的小镇,公务员家 庭,早年生活地区属农村—理解农民的生活和心 态—阿尔及利亚的卡比尔人研究 学术界—“陌生人”感觉—学术反思与批判 巴黎高师(福柯晚三年,比德里达早一年) 阿尔及利亚的经验研究(1958年征兵入伍) 从哲学到社会学(列维-斯特劳斯、阿隆) 欧洲社会学中心主任、法兰西学院社会学教授、 《社会科学研究探索》
实践理论
实践的逻辑: 实践的特征:紧迫性—时间、模糊性—实践感(惯 习是身体性的)、总体性(理论与经验、跨学科) 从规则到策略: 模型的机械力学→策略的辩证法 固守规则→生成性在原则 如“礼物”交换策略—时间的不确定性
1、实践感的特点与意义
① 实践感的特点:前逻辑 a.总体性, b.直观性 c.意义性 d.模糊性 ② 实践感的实质:行动者因关系的作用在场域中产生 的实践意识、感性意识
4、关系主义方法论
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观察→假设→实验化→理论→再观察 与常识的决裂→科学对象的建构→事实检验 科学是通过与常识的决裂赢得的—科学的革命性 对象的建构是科学的重要环节—去实在化的趋势 理性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克服观念论与经验论 的障碍 关系论的思维方式:关系—独立于个人意识的客观 关系 反对二元论:结构主义—唯智主义、理论与经验、 历史与现实、普遍与特殊
实质是社会实践结构: 个体与群体 创造与限制 理想与现实 理性与感性 选择与资源
从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看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反思——读《实践
从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看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反思——读《实践一在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和实践中,反思既是一个基本的理论概念和范畴,也是一个有效的实用技艺和武器。
它不仅使之与以前的社会学区别开来,而且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分析框架和理论特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思性是布迪厄社会理论的“出类拔萃的单一特征”。
在中国的古藉中,反思一词与反省、反躬的含义相近,系指自我省察,反身自省,反求诸已,如反躬自问。
在《礼记乐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这样的反思主要用于的修身养性。
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中,反思的概念使用很广。
洛克曾经使用过反思概念,把对意识的内在活动的观察称作内省经验。
在黑格尔那里,反思更占据了其哲学的特殊地位,反思就是自我意识,专指思想本身进行的反复思索,即思想的自我运动。
到了近代,倡导反思性观念,提出“反思社会学”的学者也不是布迪厄一人,有现象学和阐释学的,有民族方法学或常人方法学的,还有其他“后现代”形式的。
但在反思的主体、反思的对象、反思的目的、反思的作用、反思的方法等方面,都与布迪厄有着明显的差别。
从反思的主体来看,与仅仅把(“私人”或“主我”)作为反思主体的其他学者不同,布迪厄的“反思性回归自身”,既把作为反思的主体,又认为反思社会学是一项集体事业(第44页),反思性概念所要求的“返回”超出了经验主体的范围,而要延申到科学的组织结构和认知结构,因而,“反思的主体最终必然是要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科学场域”(第48页)。
从反思的对象来看,与反思的主体相对应,“反思社会学的基本对象不是个别分析者,而是植根于分析工具和分析操作中的社会无意识和学术无意识”(第44页)。
因为,每一个社会科学家不仅受到他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即社会出身和社会标志)的影响,而且为其在学术场域中的位置所左右,同时,每都带有天生的唯智主义偏见,这种偏见一方面会使学者在构建自己的研究对象时,不自觉地将其与对象的关系投射到对象之中,另一方面又使其陷入“学究式的谬误”之中,对深深嵌入我们对世界的思考的事实中的、内化于概念、分析工具和经验研究的实际操作中的预设缺乏警醒,以至用理论的逻辑代替和否定实践的逻辑。
第二章布迪厄实践感理论简本
下,成为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化与教育 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1962年他在里尔大学担任讲师教授社会学,直 至三年后回到巴黎。
6
1982年是布迪厄学术生学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在阿
隆、列维-斯特劳斯和布罗代尔这三位学术名家的帮 助下,他击败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图海纳和布东,获 得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席位。法兰西学院巨 大的声誉使得它在相当程度上支配了法国的学术文化 生活,在这里,布迪厄本人也获得了很多的学术荣誉。 1993年获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金质学术奖章。(既列 维-斯特劳斯) 2000年布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代表国际人类 学界最高荣誉的赫胥黎奖章。
***三个方面相互关联,促使场域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系
统73-2 占据位置→占据资源→资源的争夺→位置的变动——惯习 与行动者投入场域
场域的变动与协调 例:一个学院;领导干部调整带来的场域变动与协调
2
4、场域理论对传统社会理论二元对立的超 越73-3 超越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的对立— —确立了关系论原则
19
(二)场域
1、场域范畴体现的关系论、整体论思维72-3 强调的是人生活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动态) 强调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通过信息沟通、社会互动和社会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实践是场域和惯习之间辨证关系的产物,即 实践={(惯习)(资本)}+场域。一方面, 实践受惯习的指引。人们在惯习的指引下,运 用各种可得的资本,通过实践不断建构起场域,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再生惯 习本身;另一方面,惯习又受场域的制约,是 场域在个体主观世界中的内化,场域通过塑造 惯习而制约着实践。因此,实践既是被动的, 又是能动的。
布迪厄认为有四种主要的资本: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每一种资本 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则,并且不同的资本可以相 互转化(可兑换性)。
➢经济资本是指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那种资本 形式,它可以制度化为产权形式。
➢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于各种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 物品,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即身体化的形式、 客观化的形态和制度化的形态。文化资本的传承 是阶级再生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文化资本比经 济资本更顽固。
➢结构主义是客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调结 构对行动的制约,而忽略了实践的现实性、紧迫性与 时间感。
➢理性选择理论是主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 调人的主观理性,而忽略了选择背后社会结构因素。
布迪厄认为,实践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实践原则应该在各种外在约束(它们往往为选 择留下了可塑性非常大的余地)和各种性情倾 向(它们是各种经济和社会进程的产物)之间 的关系中去寻找,即,要到结构和惯习的交织 作用中理解实践。布迪厄称这一立场为“建构 主义的结构论”或“结构主义的建构论”。
➢社会资本是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社会 关系网络时,这种社会关系便成为他实际或潜在 拥有的资源。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量不仅取决 于他可以有效调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 网络中各个成员所拥有的资本的数量。社会资本 实际上是有彼此之间有来往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义 务构成的。
【免费下载】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
目录导论 社会理性化的追求与反思第一章 马尔库塞的总体批判理论第一节 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批判第二节 辩证理性与历史辩证法第三节 文明辩证法和爱欲解放第四节 单向度的社会第五节 自然革命与文化革命第二章 布迪厄的实践感理论第一节 学术生涯与思想来源第二节 实践理论第三节 象征权力的政治学第四节 教育、文化与社会再生产第五节 反思社会学的建构第三章 哈耶克的感性秩序理论第一节 学术生涯与理论著述第二节 知识观与方法论第三节 理性滥用的批判第四节 自由、规则与社会秩序第四章 布希亚的消费与模拟社会理论第一节 生平简介与思想观点第二节 消费社会中的物体系第三节 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第四节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五节 模拟社会第五章 特纳的身体社会学第一节 特纳与身体社会学的兴起第二节 身体社会学的哲学传统第三节 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议题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第一节 生平、著述与思想来源第二节 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第三节 在疯癫与理性之间第四节 话语的构成第五节 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第七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第一节 社会理性化的追求第二节 认识的批判与批判的解释学第三节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第四节 言语行为的理性基础第五节 交往行动与生活世界的合理化第六节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第八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第一节 生平与学术取向,第二节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第三节 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第四节 行动、身体与结构性原则第五节 现代性分析:时空伸延与社会的构成第九章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第一节 贝克的生平与主要著述第二节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第三节 简要评论第十章 福山的社会信任理论第一节 福山的生平及著述第二节 理论前提:批判与继承第三节 基本内容:“道德性社团”的社会信任第四节 简要评论第十一章 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第一节 卢曼其人及其社会系统理论的特征第二节 一般社会系统理论第三节 社会进化与分化第四节 作为沟通和意义的社会第十二章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第一节 理论渊源第二节 弱关系的力量第三节 经济行动的弱嵌人性第四节 集体行动的阈值漫射模型第五节 影响与评价第十三章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第一节 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第二节 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第三节 互动论基础上的理论构架第四节 面对中国社会的社会资本研究第十四章 怀特等人的新经济社会学第一节 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脉络第二节 怀特的生产市场理论第三节 布特的结构洞理论第四节 贝克的市场网络分析第十五章 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社会理论第一节 鲍曼的生平与著述_第二节 现代性的检视与反思_第三节 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建构第四节 全球化:失序的人类社会第五节 现代性的两种形态第十六章 埃利亚斯的历史社会学第一节 埃利亚斯的生平及其文明化理论第二节 “文明”的演进第三节 西方文明的社会发生第十七章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第一节 亚历山大与新功能主义第二节 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第三节 作为一般性话语的新功能主义所关注的议题第十八章 各种流派的性别社会学第一节 性别社会学的理论渊源第二节 性别社会化理论第三节 康奈尔的男性气概理论第四节 性别制度理论第五节 性别分层理论后记。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社会实践理论,揭示其理论框架的核心观点及其对当代社会科学的贡献。
布迪厄,作为法国社会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理论具有独特的跨学科视角和深刻的现实洞见,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本文首先将对布迪厄的生平及学术背景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他的理论产生背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随后,本文将重点阐述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场域、惯习、资本等核心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布迪厄理论对社会科学的贡献,包括它如何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来审视社会问题,以及它如何推动社会科学的跨学科发展。
本文将对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进行客观评价,探讨其理论优势与局限性,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精髓,并引导读者运用这一理论去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
二、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概述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社会实践理论是一个全面且深刻的社会科学框架,它试图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结构和动力。
布迪厄特别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他的理论旨在揭示这些不平等和权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构造、维持和再生产。
在布迪厄的理论中,社会实践被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行动者(agents)与他们的社会环境之间进行不断的互动和交换。
这些行动者不仅仅是理性的决策者,而是受到他们的习惯、直觉、情感、以及社会结构和历史条件的深刻影响。
社会实践因此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其中行动者试图通过他们的行动来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被他们的社会地位所限制。
布迪厄提出了“场域”(field)和“习性”(habitus)这两个核心概念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实践。
场域是一个由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构成的网络,它规定了行动者可能的行动范围和策略。
场域、惯习与实践活动的“双向模糊关系”——关于布迪厄的实践活动理论
场域 、 惯习与实践活动的“ 双向模糊关系 ”— — —关于布迪厄的实践活动理论 董晋骞要〕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活动理论是建立在超越传统实体思维 、 主张关系思维、 超越二分对立的传 统哲学观念、 树立客观化和生成性的实践观念的基础上的 。
他认为, 行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惯习活动, 是在场 〔摘 域中才发生的。
实践活动表现的是人的客观化的实践关系, 是与理论关系相对应的 。
实践活动具有两可性和模 而实践活动理论是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 糊性的特征。
布迪厄立志要建构一门名副其实的关于人类实践的科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布迪厄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要贡献之一 。
〔关键词〕布迪厄; 实践活动; 惯习; 场域; 历史客观化 〔作者简介〕董晋骞, 1959 年生, 哲学博士,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 编审( 辽宁 沈阳 110036 ) 。
〔中图分类号〕B565.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6198( 2013) 04 - 0025 - 04一布迪厄认为, 实践活动是在场域中发生的。
按 照布迪厄的观念, 所谓场域( field) 是由附着于一些 资本权力形式的各种位置间的一系列客观历史关 。
关系群形成 系构成的。
首先, 场域是“关系群 ” 系列或系统, 这些系统的关系既是客观化了的, 也 是历史发展而来的, 他们存在于社会空间的各种位 而制约这些关系的则是权力 ( 政治权力、 置之间, 经济权力 ) 或资本 ( 社会 资 本、 经 济 资 本、 文化资 本) 。
因此, 布迪厄的场域概念不同于梅洛 · 庞蒂 “场” , 前者是一个专业学术概念, 后者只是 所说的 单纯指橄榄球场。
布迪厄的场域及其社会空间实 际上是与传统哲学所说的社会概念相对抗的概念 : 布迪厄不认为社会像传统理论和一般马克思主义 理论所武断的那样: 社会是各种系统和各方面功能 围绕核心所构成的总体, 整个社会有一个总体逻辑 和总体规划。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
目录导论社会理性化的追求与反思第一章马尔库塞的总体批判理论第一节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批判第二节辩证理性与历史辩证法第三节文明辩证法和爱欲解放第四节单向度的社会第五节自然革命与文化革命第二章布迪厄的实践感理论第一节学术生涯与思想来源第二节实践理论第三节象征权力的政治学第四节教育、文化与社会再生产第五节反思社会学的建构第三章哈耶克的感性秩序理论第一节学术生涯与理论著述第二节知识观与方法论第三节理性滥用的批判第四节自由、规则与社会秩序第四章布希亚的消费与模拟社会理论第一节生平简介与思想观点第二节消费社会中的物体系第三节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第四节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五节模拟社会第五章特纳的身体社会学第一节特纳与身体社会学的兴起第二节身体社会学的哲学传统第三节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议题第六章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第一节生平、著述与思想来源第二节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第三节在疯癫与理性之间第四节话语的构成第五节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第七章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第一节社会理性化的追求第二节认识的批判与批判的解释学第三节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第四节言语行为的理性基础第五节交往行动与生活世界的合理化第六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第八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第一节生平与学术取向,第二节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第三节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第四节行动、身体与结构性原则第五节现代性分析:时空伸延与社会的构成第九章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第一节贝克的生平与主要著述第二节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第三节简要评论第十章福山的社会信任理论第一节福山的生平及著述第二节理论前提:批判与继承第三节基本内容:“道德性社团”的社会信任第四节简要评论第十一章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第一节卢曼其人及其社会系统理论的特征第二节一般社会系统理论第三节社会进化与分化第四节作为沟通和意义的社会第十二章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第一节理论渊源第二节弱关系的力量第三节经济行动的弱嵌人性第四节集体行动的阈值漫射模型第五节影响与评价第十三章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第一节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第二节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第三节互动论基础上的理论构架第四节面对中国社会的社会资本研究第十四章怀特等人的新经济社会学第一节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脉络第二节怀特的生产市场理论第三节布特的结构洞理论第四节贝克的市场网络分析第十五章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社会理论第一节鲍曼的生平与著述_第二节现代性的检视与反思_第三节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建构第四节全球化:失序的人类社会第五节现代性的两种形态第十六章埃利亚斯的历史社会学第一节埃利亚斯的生平及其文明化理论第二节“文明”的演进第三节西方文明的社会发生第十七章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第一节亚历山大与新功能主义第二节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第三节作为一般性话语的新功能主义所关注的议题第十八章各种流派的性别社会学第一节性别社会学的理论渊源第二节性别社会化理论第三节康奈尔的男性气概理论第四节性别制度理论第五节性别分层理论后记。
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再探讨-社会学理论论文-社会学论文
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再探讨-社会学理论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主旨是要超越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之间的对立, 形成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适当地反映社会现实的社会学、人类学体系。
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实践及其实践逻辑的含义做出了独特的诠释, 从而为我们理解实践提供了一些富有启示的新方向。
但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 我们需要对其审慎地加以反思, 不可盲目地加以接受和应用。
关键词:布迪厄; 实践理论; 习性; 实践逻辑;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Bourdieus theory of practice is to transcend the opposition between social physics and social phenomenology and form a sociology or an anthropology that can help us reflect social reality more appropriately. Bourdieus theory of practice is unique in that it interprets the meaning of practice and its practicallogic uniquely, thus providing some new directions for us to understand practice. But Bourdieus theory of practice also has some insurmountable limitations that need us to reflect carefully.Keyword:Bourdieu; theory of practice; habitus; practical logic;布迪厄是二十世纪后期法国乃至西方世界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之一。
《布迪厄之实践理论》课件
习,在一定的社会场域中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约条件的客
观环境和结构中,不断的同时创造和建构自身以及生活在其
中的社会。我们可以理解为:行动者在一定的场域中凭借各
自拥有的资本,在特定的惯习指导下,为提高自己在场域中 的位置以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采取的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被誉为法国的“精英大学”, 建于1794年,现在的学校由建立于1794年的巴黎高 等师范学院和建立于1881年的巴黎女子高等师范学 校于1985年合并而成,目前拥有6个人文科学学院 和6个自然科学学院。共计有10位来自物理、化学、 经济学、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和6位菲尔奖 (Field Medals,数学”诺贝尔奖“)得主出自巴 黎高师。
布 迪 厄 之
实 践 理 论
报 告 大 纲
一、作者简介
二、总述实践理论
三、分述场域、惯习及资本内涵及其
关系 四、对“实践理论”的不同看法
一、作者简介
皮埃尔·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 (1930——2002) 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 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
· 1951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习,在一定的社会场域中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约条件的客
观环境和结构中,不断的同时创造和建构自身以及生活在其 中的社会。我们可以理解为:行动者在一定的场域中凭借各
自拥有的资本,在特定的惯习指导下,为提高自己在场域中
的位置以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采取的活动。
实践理论的概括
生活在社会空间中的行动者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来 确定其社会位置的,他们凭借各自拥有的特定资本和特定惯
富和发展,使我们深化了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认识。
第二节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第二节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如果非要推选出一位实践理论的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布迪厄毫无疑问是最好的人选。
他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地阐述实践理论思想的学者。
他专门用于论述实践理论的几本专著(《实践理论大纲》、《实践的逻辑》、《实践感》)已经、或即将成为任何想要写作实践理论方面的文章、或要采用实践理论视角来开展学术研究所必须参考的经典文献。
下面就开始对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思想做一个简要地介绍。
一、生平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于1930年出生于法国东南部的一个乡村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个公务员,所以他的家庭应该属于中产阶级的中下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他就读于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Paris),在校期间,他表现出极强的独立精神,在斯大林主义盛行期间,他和德里达等人一起组织了保卫自由委员会,但对极左的专制主义。
与此同时,他认真细致地阅读了马克思的大量著作,尤其喜欢马克思早年的思想,特别是《论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
临近毕业时,他拒绝提交学位论文,以此显示他对学校僵化的独裁管理体制以及平庸的教学质量之不满。
尽管如此,他还是获得了学位,于1954年毕业,比福柯(Michel Foucault)晚三年,早德里达(Jacques Derrida)一年。
毕业之后,布迪厄在外省的一所中学里教了一年多的书。
1956年应征入伍,随着法国军队在阿尔及利亚服役两年。
在此期间,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一本书,后以《阿尔及利亚社会学》为题发表。
该书反应了阿尔及利亚人在战争期间的灾难遭遇,全面详细地记录了阿尔及利亚人的日常生活状况,是一本生动翔实的民族志著作。
役满之后,他又在阿尔及利亚呆了两年,继续他对阿尔及利亚人的研究。
尽管布迪厄本人对这本书不是很重视,认为它不过是“一个外行人开展的蹩脚实验”,但后人却认为,该书表达的观点已经预示了布迪厄与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歧。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场域”(field)还是champs? 一个社会被分割成许多不同的场域,在这些不 同的场域(已经结构化了的一些场所)进行一些为 了特定目标的竞争。场域一辞,原文也有田野的意 思。布氏从人类学起家,自然受到田野方法非常深 的影响。场域不是一个实体存在,而是一个在各个 个人之间,群体之间想像上的领域,场域其实有边 界,但是各个在特殊场域内的行动者,都难以说清 楚场域为何,但是如果他真的从属于各个场域,就 会知道该怎么作,谁是老大,谁在挑战。
在布迪厄看来,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受他们
每个人所占有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发挥的 作用而制约的。并且,每个游戏者在游戏中 的地位和作用又受他们个人所据有的资本的 制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符号的各种 形式资本的制约。
布迪厄认为更重要的是游戏过程和游戏关系对游戏 者地位和作用的制约,他说:“在社会游戏中,我 们也有将牌,即根据游戏的变化,其效力也随之有 所变化的‘主牌’:正像不同牌的大小是随着游戏 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种类资本(经济的、社会的、文 化的、符号的资本)之间的等级次序也随着场域的变 化而有所不同。”这就是说:场域中的关系是由行 动者本身的因素、行动过程的变化和场域作为环境 的制约作用等方面相互联系而成的,场域自身的作 用是基础的或前提的。
跨学科的角度入手,对人类学、社会学、教 育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史学、美学、 文学等都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思想 范畴,建构了相当新颖的学术框架。 推动着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的重大变革,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本身开 辟了更加广阔e
Bourdieu)是当代法 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论批评 家,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和英国 的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德国的哈 贝马斯(Jurgen Harbermas)被认为是当 代欧洲社会学界的三杰。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20
1、实践感的特点与意义
① 实践感的特点:前逻辑 a.总体性,
b.直观性 c.意义性
d. 模糊性 ② 实践感的实质 :行动者因关系的作用在场域中产生的
实践意识、感性意识
21
③实践感的实践意义以及这个概念的理论意义:
a.实践感是惯习、身心、场域三种因素在行动中的统
一; b.对理性主义社会学的超越 c.与非理性主义的界限
① 社会物理学对初级客观性结构的解读 特点: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和决定性 代表人物:马克思、迪尔凯姆
缺失:
a.把人类建构的社会结构物化 b.把人类看成初级结构的承受者或执行者
c.忽视了人在社会过程中的主观性、创造性和选择性
8
② 社会建构论对次级客观性结构的解读 特点:强调内在性、能动性、选择性、个别性、不确定性 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福柯、加芬克尔
空间 ? 不同资本间兑换率的争夺焦点
? 国家与中央集权资本
18
四、实践理论 :
实践感、策略、综合资本、语言与符 号暴力
19
实践理论
? 实践的逻辑:
实践的特征:紧迫性—时间、模糊性—实践感(惯习 是身体性的)、总体性(理论与经验、跨学科) ? 从规则到策略: 模型的机械力学→策略的辩证法 固守规则→生成性在原则 如“礼物”交换策略—时间的不确定性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1
一、生平与学术背景
2
1、生平:
? 1930 年 4月生于法国东部比安地区的小镇,公务员家
庭,早年生活地区属农村—理解农民的生活和心 态—阿尔及利亚的卡比尔人研究
? 学术界—“陌生人”感觉—学术反思与批判
? 巴黎高师(福柯晚三年,比德里达早一年)
? 阿尔及利亚的经验研究( 1958 年征兵入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将孔德看作社会学的创始人,那么法 国就是社会学的发源地。社会学名副其实 的奠基人迪尔凯姆甚至在孟德斯鸠那里探 寻社会学的思想来源与学术灵感。
第一节 学术生涯与思想来源
一、布迪厄的学术生涯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又译布 尔迪厄、波丢等)1930年生于法国比安 (Bearn)地区的一个小城镇。虽然他曾经 提到自己出身于农民家庭,其实他的父亲 是一位乡村邮递员,只是他早年生活的地 区属于农村。
第四节 教育、文化与社会再生产
一、教育与不平等
教育问题在布迪厄的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 布迪厄把教育系统视作当代社会中文化资 本积累和调控社会阶层的主要机构。
二、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
在布迪厄看来,社会空间就好比市场系统, 人们根据不同的特殊利益,进行着特殊的 交换活动。社会空间是由许多场域的存在 而结构化的,这些场域如同市场一样,进 行着多种特殊的资本的竞争。
二、布迪厄的思想来源
布迪厄的学术洞见依赖于他对经典社会学 理论尤其是法国社会学传统的批判和继承, 对其他学科的诸多思想观点加以引介和汲 取,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懈参与和敏锐想 象。
第二节 实践理论
一、实践的逻辑
从布迪厄对马克思著作的大量提及与引用 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他的巨大影响。
二、惯习与场域
与“实践”一样,“惯习”和“场域”也 是布迪厄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布迪厄指 出,“惯习”这个概念最主要的是确定了 一种明确地建构和理解具有其特定“逻辑” 的实践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方法。
的关系。 ➢ 3.象征权力有何特点?它是如何产生的? ➢ 4.试述文化资本、教育与象征权力之间的
关系。 ➢ 5.如何理解“社会学的社会学”?
三、文化与社会再生产
布迪厄指出,以往的教育理论倾向于把教 育体系定义为“保证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文 化(即积累的信息)一代代传递下去的所 有组织性与习惯性机制的总和”。
第五节 反思社会学的建构
一、从实践到反思 二、社会学的道德与政治向度 三、社会学的社会学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实践理论的基础性地位? ➢ 2.深入理解惯习、场域的含义并把握二者
三、关系主义方法论
布迪厄以关系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建构社会 学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力图超越社会学长 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
第三节 象征权力的政治学
一、社会世界的双重结构
象征权力理论(symbolic power theory) 是布迪厄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 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是迪尔凯姆和他的外甥 及学术继承人莫斯(Marcel Mauss)关于 “原始分类”的研究。
二、象征权力及其特征
布迪厄在对学校体系的研究中揭示了象征 权力的重要内涵:它强加并灌输各种分类 系统,使人把支配结构看作自然而然的, 从而接受了它们。
三、语言、性别与象征权力
在布迪厄看来,语言是一种“温和的暴 力”,语言关系总是象征权力的关系,通 过这种关系,言说者和他们分别所属的各 种群体之间的力量关系转而以一种变相的 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