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黄执中博客】关于比较类辩题的战场切割
黄执中_辩论十讲之正反方决策思考(需根解损)
一、正方的政策决策思考由于奥瑞冈制度下的正方立场必定是违反现状政策制度的一方,所以作为想要推翻现今政策制度以建立新的制度的一方,必须要有符合一定的论述证明的标准才能被人信服。
而又正方因为要推翻现状制度所以必须是先讲的一方,所以为了比赛双方进度的顺利进行,通常裁判会要求正方最好能在一辩的时候就负起「需根解」三者的立论证明完整,否则就很有可能会直接输比赛。
而正方在这一开始就要负起的这三个推论证明,通常则被称作为「初步方案」,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来为正方的需根解损来个别作介绍吧:需要性:改变现状制度的理由、原因、需要。
「需要性」即「需根解损」当中的「需」。
一般而言,如果一个政治制度进行顺利,你若想改变它,就必须要有改变它的理由。
要不然它进行的好好的,何以要莫名其妙的突然被改变,而这就是需要性的精神。
这样的思考模式也可以用在于说服观念当中,如果某人在某时某地的行为正在进行顺利,当吾人今天想要说服它对此行为做出改变,就不能莫名其妙地叫他说改就改,一定要告知其现在的行为何以有需要被改变,让他了解改变的需要,他就自然能够心甘情愿地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改观。
而一般来说,论述需要性的方式有三大方向:1. 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即是正方发现今天现状底下,有很严重的问题存在,动摇到社会或动摇到原本的制度。
而这样严重的问题用现状的制度又不能够解决,所以必须改变制度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即是采取这种策略的正方的需要性。
Eg:在「我国应对青少年施予宵禁政策」一题中,正方发现,在深夜,青少年的犯罪率相当的高。
为解决此一问题有所需要对青少年采取宵禁政策。
Eg:在「我国高级中学应回复留级制度」当中,正方发现因为学分制导致学生在高中对课业挑食,造成用学分制新进大学的新一批学生们,二一人数及选错课的人数大幅暴增。
为解决此一问题所以有回复留级制度的需要。
2. 价值导向采取价值导向的正方,相信有某种精神、某种价值是更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追求的。
黄执中辩论点评经典材料
2014.4.23黄执中专场交流会实录[转自法大学术] /blog/426625369/926644934]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下午13:30,“宝岛辩魂”黄执中做客法大,在论衡辩坛与法大学子进行了专场交流。
交流会全程以自由提问的方式进行,执中学长厚载十余年辩论经历的慧思与睿智侃侃而谈。
辩论的本质是什么?辩论赛评判有没有统一标准?辩论的真实是什么?辩题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不得已?执中学长以12个辩论之问,呈现了他理解辩论的基本图景、以辩手角色思考问题的基本框架。
编者以录音为材料,将文字稿基本整理如下。
1.打辩论的输赢重不重要?黄执中:我们绝对不会说因为我们的年纪都比较大了就说输赢不重要。
输赢超重要。
事实上我很难想象一个下象棋的人说:“哎,我这已经是棋神了,输赢不重要。
”输赢不重要你还下棋干什么呢,你直接把将军走出来让对手吃掉好了。
所以输赢,尤其是那种竞技型的行为里头,很难讲输赢不重要。
你说如果今天我们做的是一种艺术,我们画画。
画画,就要画出心中理想的境界,有没有得奖不重要。
咱们写诗,只要我自己看得懂,我自己觉得表达了我的心境,你们能不能理解,我期待知音。
没有什么输赢。
可是辩论他是一个极端入世的活动,不是一个出世的活动。
辩论他有一个很明确的功能,就是我要改变台下人的观点,你也要。
双方在有限的时间下来比赛谁能够改变台下人的观点。
改变台下人的观点,这件事情是这个活动的本质。
我很难相信一个打辩论的人的心态是出世的不是入世的,一个出世的人不会打辩论的。
所有打辩论的人至少相信一个价值观,就是这个世界可以被改变而且值得被改变。
如果这个世界不可以被改变或不值得被改变你干嘛打辩论呢?你直接像那个梭罗一样写湖滨散记嘛。
你不用去辩论因为你不期待也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可是不是,辩论的人不这样想。
所以输赢很重要。
因为它证明了我做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
没人读懂的诗仍然有意义,不能说服或不能改变别人观点的一番话在辩论人的眼中没有意义。
黄执中关于辩论的
关于态度和努力一、学辩论,就像学英文,除了多听多练,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诀窍。
不过同样的,学辩论,就像学英文,即使是多听多练这么简单的一件事,都很少有人能真正的做到。
而且依我个人的经验,那些做不到的人,最喜欢夸那些做的到的人「头脑好好喔」或「好聪明喔」……好像只要确认了对方的本事是一种「聪明」,那自己就没责任了(笑)。
所以,学弟,以下三件事,你做过几条?一、比赛后,你有没有录像或录音?打完后,不论输赢,你有没有再回头去看去听?听的时候,你是直接跳到自己上场的那段,还是有耐着性子,整场比赛从头到尾的听?听完后,你有没有继续假装自己是裁判,然后再听一遍?有没有假装自己是对手,然后再听一遍?有没有假装自己是不懂辩论的观众,然后再听一遍一遍又一遍?你一边听,有没有一边想?有没有每听一段就停下来,想着如果再一次,自己该怎么问?该怎么申论?在账面上,我打比赛的经历不到两百场,但在心理上,不夸张,我的「经历」会是这个是数字的四、五倍──就是这个原因。
二、比赛前,你是怎么讨论的?你是想讨论出一个「完美的论点」而熬夜到通宵?还是花时间将「有缺陷的论点」练到精熟?你是不是常为了跟队友争辩出一个完美的论点搞的天昏地暗睡眠不足只有精神因紧张而异常亢奋然后第二天用这个「极陌生的完美」上台去支支吾吾?然后输了再哀叹昨晚的攻防没用到或是裁判听不清楚?直叙、倒述、举例、譬喻、类叠、一句讲完或延伸到一分钟……你会用几种方式讲你的架构?每种方式,你讲过几次?你有没有试过每个论点要讲多久?练习要足,记得睡饱(打两岸杯时,比赛前一个小时我都会跑去睡午觉)。
论点是没有无敌的,所以在抓出大方向后,时间要放在「人」身上,而不是放在论点的细节上。
三、比赛中,你的注意力放在哪?是放在「比赛」上?还是放在「自己的论点」上?你有没有专心去听对方讲话?你知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讲这段话?你有没有专心听自己的队友讲话?你知不知道你的队友在你上台前讲过了哪些话?听人家说话时,你会不会抓关键字?你会不会想要去厘清或确认某些意义模糊的字词?厘清后,你能不能正确的总结或归纳他们的话?你能不能告诉裁判比赛现在进行到哪?别人说的听不懂,自己上台就说不通。
辩论赛中的辩论战术
辩论赛中的辩论战术辩论赛中的辩论战术1.划分战场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
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
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
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 两次发言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
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辩论赛中的辩论战术3. 相互保护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
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抵赖。
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
”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
②别解。
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
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
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
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③调整底线。
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
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 连续进攻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
黄执中谈辩论文字选
关于英雄每一个时代,都会创造出它所属意的赢家与输家。
可是,有些输家,却会选择以漫长的排斥、抵抗与冲突来拒绝认输──当然,像他们这样的逞强,可以很可笑,也可以很伟大。
因而,便更有些输家,不得不在最后,选择了以死亡,来使他的可笑,变成伟大。
所以我说: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对英雄很残酷……当然,如果你愿意,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我们的英雄,对这个现实世界,很残酷。
不过,我认为,这一切的认输或不认输,基本上,是无关乎勇敢不勇敢或坚持不坚持的。
至于站在每一个庞大、森严而紧绷的时代之前,我也不认为,会有哪一个英雄的不认输,是源自于他相信自己还会有机会赢──喔,当然不,我是不会把短视者的愚蠢与英雄的浪漫,混为一谈的。
嗯……我是不是不小心提到了「浪漫」?嗯,好吧,我指的的确是浪漫。
要知道,英雄,与胜利者之间,对于理解得失的差别,就相当于是段正淳,与郭靖之间,对于理解爱情的差别一样。
要知道,在一位惊才绝艳的英雄眼中,世间上那些个为了求「得」,以致充满了大量算计、妥协与交换的胜利(例如,相忍为国、委曲求全、投鼠忌器甚或王马共治等等),是多么的苍白、狼狈又琐碎!而虎视眈眈的英雄所要的,却是人生中一个全然操之在手,完全属于自我的结果──也唯有这样的结果,才能证明那样的英雄,曾经存在过。
因此,最吊诡的情况发生了:我们的英雄终究会发现,人生在世,一切的胜利,永远是属于大家的,是以,你最后唯一能够任凭己意安排、掌控其进程、方向与终点的──只有自己的失败。
所以,在浪漫的失败中,英雄爱上了自己(当然,如果你愿意,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
所以,英雄们不惜以血肉之躯,迎头击碎在每一个众人止步的时代之前:他们以才华的浪费,来证明自己拥有过足以浪费的才华;以割舍,来证明自己拥有过不忍割舍的事物;以拒绝承认现实,来证明他们始终拥有信念──以死,来证明这一切并不可笑!所以您瞧瞧:英雄,真是靠不住,但,也真值得人疼。
英雄,只是个孩子,他不能长大,长大了,就庸俗了。
黄执中前辈比赛辩词
黄执中前辈比赛辩词2021国际大专辩论赛A组总决赛: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正方: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中山大学)反方: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世新大学)1、攻辩小结黄执中: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刚的质询答辩,对方辩友在猜我们桌上的喉糖的时候,她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说我三个都猜可不可以呀。
在这场比赛当中,当然可以,可是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观众,我们在人生的选择当中,可以说我统统都要可以吗?好像不行吧。
不管我们是科学家在做实验,不管我们是学生在选择人生的经历和过程,不管我们是一个企业家在选择企业投资的方向,我们好像都必须要从中择一,当然如果遇到顺境,我们第一次都猜对,我们就得到了成功的果实,我开了第一个杯子知道里头有东西了,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看看其他杯子里的东西的机会。
《阿甘正传》里头不就有一句话吗: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吃下去,你永远不知道它味道是什么?顺利的人有一个特色,就是他永远都吃到他最喜欢吃的那颗巧克力,可是呢,他永远不知道其他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他也永远不知道别的路途会有什么样的风景。
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所谓的顺境,有三个立意,第一个是在生理上的发展,可是我们要知道,生理上真的是在顺境当中比较容易带来发展吗?我们都知道,人体为什么会产生对病菌的抗体,就因为是我们生过病,才会有抗体的,如果从来就没有生过病,一场病就把你击倒了,这怎么会是顺境的发展呢?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说,有顺境,身体才会好,可是这跟我们的经历也不一样,一个富翁,有车子,有房子,有仆人这种是顺境吧,他的身体会比农夫来得好吗?其次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他的心智在顺境当中会成长,可是我们就要想想看了,如果我们去念大学遇到两个老师,一个是严格的老师,一个是偷懒的老师,随便课程都让你PASS,随便你交什么作业给你高分,这总是顺境,可你的心智会成长吗?最后我们还想到,有关品格的问题,对方辩友如果我身在一个父母极度宠爱的顺畅环境里,打破花瓶父母说没有关系,捉弄小孩子,没有关系。
黄执中结辩辩词精选
2003国际大专辩论赛A组总决赛: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正方: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中山大学)反方: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世新大学)大家好,对方辩友刚刚最后一句话是“衣食足而知荣辱”,可是我们要想想看,如果我们从小到大,衣食总是足的,我们怎么知道,荣辱这种事情会在衣食不足的时候消失呢?我们是不是就因为我们历经过战乱,饱尝过饥饿,看到道德往往要借由物质的一些基础上才会出现,所以我们清醒到了,哦,原来不足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道德,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智慧就增长了。
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聊过几个问题,我们今天谈到,唐三藏去取经,对方辩友一直在谈孙猴子,可是我们要了解,孙悟空为什么能有72变?他不也是被太上老君关在那个炼丹炉里头,练了半天,才成火眼金睛吗,他不也是去求仙求佛才学到的72变。
孙猴子当初蹦出来的时候,他就自满自足,他到现在为止,还是水帘洞的一个小猴王而已,怎么会成佛成仙呢?所以我们要知道,不管是对谁,逆境对我们而言,都是有成长的。
对方辩友认为,这场比赛是一种什么样的对决呢,他认为逆境是面对问题,面对困难,可是只有顺境才能克服问题,解决困难,因此他们,比我们价值上是更高的。
可是仔细想想可能又不对了,什么叫做在顺境当中能够解决问题,那是人家帮你解决问题呀!我在顺境当中,父母帮我解决衣食问题,老师帮我解决课业问题,同学帮我抄笔记,解决了可能会被老师点到名的问题。
在这样的顺境当中,我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我的解决吗,我这个人有成长吗?我也许学历越来越高,可能我的地位越来越高,可是我还是我,一拉开你的衣服跟学历,你还是一只猴子呀!所以我们今天要做的是要了解,真正能够在逆境当中成长的动机是因为逆境当中勇于面对问题,在面对问题当中,你由于没有顺境了,没有贵人了,没有机运了,你能够有的什么呢,两双拳头,两只脚,你要自己打出一片天,在这种过程当中,你如果成功了是你的成功,失败了,好歹你奋斗过一次嘛,这样的人生,不是比遇到贵人更值得我们欣赏吗?这样的人生不是不管成,不管败,好歹轰轰烈烈吗?如果今天我们在帝王家,从小养于深宫富人之手,就算有多大基业,这边有诸葛亮帮忙,那边有刘伯温妙算,底下这些一列开来,都是岳飞,要不然就是韩信的,这样当皇帝,你有成长吗?我不知道啊。
黄执中辩词整理
本帖仅是赏析辩词而已,不搞个人崇拜,不搞偶像复制,希望出现更加有个性的辩手,因此先把别人对黄执中结辩的评价放在这里(感谢辛苦整理这些辩词的网友):【浙大岚星】首先我要说明一点,我并不敢说“黄执中”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只是说“黄执中所做的那些经典结辩”存在一些不足。
这种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辩论对抗来说,逻辑偏弱辩论以逻辑为骨架,以语言为血肉。
逻辑上如果过浅,或许可占表达之利,却也容易遭受对手逻辑上的强攻强防。
我曾经说过执中学长的结辩正方几乎无敌,可是一旦坐在反方就会很吃亏。
事实也证实了我的判断。
03国辩初赛,面对萧慧敏纯逻辑的正方结辩(还配合了图板来强化逻辑性),黄大叔自己也承认吓出一身冷汗。
2、对观众来说,缺乏对深入思考的展示辩论要向观众讲解道理,如果所展示的道理本身就比较浅,那么观众或许会为精彩的语言所吸引,但事后一回味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对自己有多少帮助或者增进。
不过还是要强调,这两点决不是黄执中自身的弱点。
台湾奥瑞冈赛制下能有“宝岛辩魂”的美名,决不可能是一个逻辑较弱的人;而他表现精彩的那些比赛,也已经把道理说到了一个很细的程度——只不过这些被他的表演技巧、催眠能力所掩盖了,不仔细咂摩是难以体会的。
然而一旦根基尚浅的辩手去学黄执中的辩风,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只学到黄大叔煽情(不过不煽滥情)的技法,却失去了内在的筋骨,很容易吃苦头的。
~~~~~~~~~~~~~~~~~~~~~~~~~~~~~~~~~~~~~~~~~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初赛第五场:辩题: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正方:世新大学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胜方)反方:华东师范大学环境保护应该以以自然为本正方四辩结辩:黄执中大家好!有一句话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为什么?是因为啊,书生只会讲理论,我们大家在这边讲来讲去,其实我们坐在这边没有办法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
所以很多以前的人都讲书生之见呐没有用,讲来讲去都是空话。
辩论赛的战场划分
辩论赛的战场划分辩论赛作为一种特殊的辩证思维训练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论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使辩论赛能够进行得有序且高效,战场划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针对辩论赛战场划分的重要性和常见划分方式进行探讨。
一、战场划分的重要性在辩论赛中,战场划分是为了能够使辩论双方能够充分并有序地展开辩论,明确自己的立场,并在辩论结束后能够准确评判胜负。
合理的战场划分可以帮助辩手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辩手与观众的交流与互动。
同时,战场划分也能够提高辩论赛的观赏性和公正性,使得辩论赛更具有竞争性和权威性。
二、常见战场划分方式辩论赛的战场划分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比赛规则和命题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划分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战场划分方式:1. 定义辩论赛开始之前,双方应首先明确辩论的主题,并共同给出定义。
定义的目的在于确立讨论的范围和辩论的立足点,避免争议的模糊和主题的偏离。
辩论双方对于定义的提出和解释展开辩论,以证明自己的定义更科学合理。
2. 站方划分站方划分是指辩论双方分为正方和反方,各自负责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明。
正方负责支持辩题,反方负责反驳和质疑。
在辩论中,双方轮流发言,在规定的时间内表达观点和论据,并针对对方的论据进行辩驳与回应。
3. 观点划分观点划分是指辩论双方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有目的地划分出自己的论点和论证方式。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得辩论双方的观点更加突出和明确,便于辩手和观众理解和评判。
4. 证据划分证据划分是指辩论双方将自己所拥有的证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准备相关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证据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证据种类和证据来源分为多个方面,例如统计数据、实证研究、权威观点等。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得辩论双方的论据更具可信度和权威性。
三、战场划分的灵活运用在实际的辩论赛中,战场划分并不是僵化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辩论赛形式和主题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有时候,辩论赛可能会采用多个划分方式的组合,使得辩手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辩论技巧和表达能力。
关于黄执中学长价值型辩题的资料整理
洛陽集:尋找你的小明學長您好,我是8字頭高二的學弟。
從之前的中教盃到不久前的舍我盃,我們學長總說我的邏輯夠,但渲染能力卻大大不足。
學長認為我在說渲染的小故事時,總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在說,聽起來很做作。
雖然當時學長講的很清楚,但我卻仍不懂到底要怎麼做。
可否請學長指點,渲染該怎麼做?先聲明,你提的問題很大,這篇只能點出方向,細節有緣再聊。
學弟所問的「渲染」,在大陸,他們稱為「煽情」,指的,大概是我說的「表達」。
不知何故,現在只要一提到「渲染」或「煽情」,大家都覺得要講個小故事。
而一提到辯論風格,大家都覺得我的特色就是擅講小故事。
就連當年立超去打國辯,評審一聽便覺得「有黃執中的風格」,原因也是由於他結辯時講了個小故事。
天曉得……我打辯論時,根本就很少講小故事!人,為什麼會受影響?為什麼會有感觸?絕對不是因為某句神奇的、優美的、雕琢過的「話」。
而是因為某個「情境」。
情境,可以是某個周遭常見的生活場景(如坐在教室上課),可以是某段彼此共有的普遍經驗(如聽課想打瞌睡),可以是某種你所熟悉的人際關係(如師生),甚至,也可以是某位象徵性較強的人物(如韋小寶或令狐冲)……情境是個簡單的小劇場,一句話,有了情境後,就不再只是一句話,這句話就變成了聽眾開啟敘事的鑰匙,它可以讓聽眾蒐尋平日場景、轉化個人經驗、印證周遭關係,再自行對這句話做延伸、做揣摩,甚至自行在腦海裡生成畫面、補充情節。
換言之,面對聽眾時,你要做的不是「用你的話去說服他們」,而是要開啟人們心中的劇場,讓聽眾「用他們自己的話去說服他們」。
你所要做的,只是搭出舞台,架構情境,然後巧妙地從旁提醒:「這是什麼情況?」「這是要對誰說的話?」「這句話是誰該說的?」「你能對這種人說這種話嗎?」「我們為什麼不得不這麼說?」你不用強迫聽眾接受你的答案,因為只要你所譬喻、所類比的情境「合情」,那麼,聽眾源自內心的答案,就會很自然的「合理」。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精采的申論,一旦一字一句的,寫成了逐字稿,就會顯得很跳躍、很潦草。
辩论赛的战场划分
辩论赛的战场划分对于辩论赛爱好者来说:很容易联想到,我们辩论赛场就象一场法庭辩论一样,正反双方,谁能让观众更加坚信和肯定己方提出的论证,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胜算,从信息传播角度来说,惜时如金的辩论赛场,只要能在单位时间内更有效率的提出对我方有利的证据以及论点,单位时间内找出更多的对方论证逻辑链中的问题,形式对我方就更有利。
在辩论赛前,如果能够正确的进行战场的划分,就可以更有效的实现以上所述的目标。
什么是辩论赛的战场呢?就是我们在辩论比赛(主要是自由辩论)时候所探讨的话题。
跟军事斗争地利的争夺相比,辩论赛的战场优势的争夺更有其紧张激烈的地方。
我们需要判断,哪个话题是对我们有利的,哪个话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准备时间,那些话题是我们必须提出的,那些话题是对方必然提出的,这些判断就相当于战场上对地形以及必争之地的认定,我们称之为辩论赛战场划分。
对方如何利用对于我们不利的话题进行准备,对于某个话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补充的论证,如何防止对方在对其不利的话题上转移到对我方不利的话题上,这个就相当于战争当中对地利的争夺,其相关的战术,都是建立在对辩论赛战场正确的划分的基础上的。
所谓战场划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按照直观上的有利不利进行划分这个很好理解,很多并没有深入研究过辩论赛的人,在初次比赛的时候也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应用。
比如,《烟草业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个辩题,对于全民健身运动这个话题(也就是这个战场)来说,对于正方是不利的,在比赛的时候,正方就尽量不在这个话题上和对手交锋,而反方则尽量和对方在这个话题上进行探讨。
当然对于自己不利,并不是绝对不谈这个话题,当对方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必须作好反击,逃避话题是很可能大丢印象分的,场下的准备和临场的反应就很重要,当然了,准备的很充分了,对自己的临场反应也很自信了,也千万不要在比赛时候主动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在比赛时候主动谈对自己不利的话题绝对是不讲究语言效率的盲动。
黄执中辩词大全(四辩)
世纪之战胡渐彪VS黄执中同场对辩的结辩词2008年7月17日世辩赛,娱乐赛黄执中是反方结辩:公众人物不该表里如一(公众人物应该表里不一)胡渐彪是正方结辩:公众人物应该表里如一(公众人物不该表里不一)黄执中:我现在很坦白的说一件事情,马英九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因为他对外说他最爱的是台湾,可是其实他最爱的是老婆。
我们今天在谈表里不一,对方辩友告诉我人内心有邪恶,人当然有邪恶。
我告诉你,人的邪恶多的是。
从你小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小的时候我们都是表里如一的人,因为我们很简单。
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就是坏的,我们喜欢的东西就是好的,拿到东西就我要,拿不到东西我就要哭。
我的喜怒哀乐,我做的不舒服,痛苦或者是对别人的不欣赏都会很明白的写在脸上,因为我们那时候没有责任,父母会容纳我们,老师会包容我们,我们没有责任。
可是你慢慢你长大以后,你就会发觉这个世界好像没有那么简单。
当你走出到你的家门,进到了社会之后你会发觉:不对!社会会要你对社会尽一些责任。
于是,你会在一路的跌跌撞撞当中,就像对方所说的,你会发觉到----有些话不能讲,有些事情不能做。
可是你要知道,你于是知道把自己心里的某些感觉藏起来。
诶,没有错。
好,我不喜欢黑人,可是我不行,我对外讲话我不能说这种话。
我对内的深处我觉得很嫉妒,可对外我要说他的得奖是很应该的。
我内心有愤怒,有仇恨,可是我没有说。
因为我知道,当我站在公众人物的那一霎那的时候,我讲话是要对全体负责的。
可是,今天这场辩论只是讨论一件事----就是我对内的这种感受,我是要承认它仍然存在还是我要告诉我自己,其实我都是假,这些东西我并不恨,我并不讨厌它,我并没有嫉妒,我没有,我没有。
后者很恐怖,我不太能够理解。
你要知道,你今天这场处的这场比赛谈的是一个大原则---就是人的互相体谅。
人都是人,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座各位都是。
你每天你做什么呢?在座的各位,你的每一笔私生活,每一个点滴你都知道,有很多东西不能给人家看----这是很正常的。
放下比拿起难VS拿起比放下难【黄执中、熊浩】拙笔复盘
放下比拿起难VS拿起比放下难【黄执中、熊浩】拙笔复盘拿起/放下哪一个比较难的反方(放下比拿起更难)观后感这是一场很特别的比赛,也是难得一见的比赛,这场比赛惊艳源于三点:一、特殊的辩题;二、惊艳的战术运用;三、强大的辩手演绎。
废话不多说,用尽全力进入复盘。
正方立论:拿起放下概念的界定是常见的套路。
划分战场,将拿起和放下的讨论战场限定在【既存在拿起又存在放下的情况下】通过坚持理想、信守承诺、勇于承担责任等方面说明拿起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通过向现实妥协,寻找借口,放下理想,面对问题的时候不想承担责任是司空见惯论证放下是相对而言容易的事情。
反方质询:熊浩的质询别出心裁,既不问界定标准也不进行攻辩,一开始无聊之极聊到超级玛丽,但到后场才会发现,这一手绝非无心之举而是有意为之。
反方立论:首先与正方在界定上、区分上达成共识。
【这并不影响反方架构】通过以矛击盾,将正方引入战场。
将战场交锋比喻为珍珑棋局、浮屠塔,增加对手对于反方制定的游戏规则的好奇心和求胜欲。
通过欧也妮葛朗台、吴越争霸的事例,对葛朗台的演绎讲段子,说明浮屠塔第一层,对于金钱的放下难于对于金钱的拿起。
【即破贪利】正方质询:重申讨论的限定【存在拿起又存在放下】提出【自发的欲望】,破除谈吐利益属于自发的欲望,不存在拿起,只存在克制,所以破除第一层。
正方二辩申论:整体而言,重复黄执中的质询内容,并加以演绎表现。
【个人认为在质询时黄执中已经破了第一层,应该乘胜追击,追问第二关】反方二辩申论:非常不喜欢这个女人,但是比赛还是认真听了。
言归正传,浮屠塔第二层【情】,亲情、友情、爱情【其实觉得是一个花瓶辩手】正方二辩对辩:反方说当我看到钱的一刹那,就拿起了贪念,正方通过食欲做类比,反驳不干净。
【贪念首先不是在看到钱的时候拿起的,那是天生的,只是有的人提得高,有的人放的平】反二在一会儿亲情、一会儿爱情两战场来回作战,逃避交锋。
正方三辩盘问:通过对猪八戒、唐僧的例子说明和解共生性。
辩论赛的战场划分
对于辩论赛爱好者来说:很容易联想到,我们辩论赛场就象一场法庭辩论一样,正反双方,谁能让观众更加坚信和肯定己方提出的论证,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胜算,从信息传播角度来说,惜时如金的辩论赛场,只要能在单位时间内更有效率的提出对我方有利的证据以及论点,单位时间内找出更多的对方论证逻辑链中的问题,形式对我方就更有利。
在辩论赛前,如果能够正确的进行战场的划分,就可以更有效的实现以上所述的目标。
什么是辩论赛的战场呢?就是我们在辩论比赛(主要是自由辩论)时候所探讨的话题。
跟军事斗争地利的争夺相比,辩论赛的战场优势的争夺更有其紧张激烈的地方。
我们需要判断,哪个话题是对我们有利的,哪个话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准备时间,那些话题是我们必须提出的,那些话题是对方必然提出的,这些判断就相当于战场上对地形以及必争之地的认定,我们称之为辩论赛战场划分。
对方如何利用对于我们不利的话题进行准备,对于某个话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补充的论证,如何防止对方在对其不利的话题上转移到对我方不利的话题上,这个就相当于战争当中对地利的争夺,其相关的战术,都是建立在对辩论赛战场正确的划分的基础上的。
所谓战场划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按照直观上的有利不利进行划分这个很好理解,很多并没有深入研究过辩论赛的人,在初次比赛的时候也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应用。
比如,《烟草业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个辩题,对于全民健身运动这个话题(也就是这个战场)来说,对于正方是不利的,在比赛的时候,正方就尽量不在这个话题上和对手交锋,而反方则尽量和对方在这个话题上进行探讨。
当然对于自己不利,并不是绝对不谈这个话题,当对方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必须作好反击,逃避话题是很可能大丢印象分的,场下的准备和临场的反应就很重要,当然了,准备的很充分了,对自己的临场反应也很自信了,也千万不要在比赛时候主动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在比赛时候主动谈对自己不利的话题绝对是不讲究语言效率的盲动。
当然了,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虽然不可以主动抛出这个话题,但是可以隐蔽的引诱对方,让对方进入这个表面上或实质上对自己不利的话题,然后趁着对方心理上的过于自信,在该话题的利用远远超过对方的勤奋进行伏击,是可行的。
黄执中四类辩题划分和其中三类打法
四类辩题一、判断性辩题(判断争议,定义)用你的定义可以论证辩题符合你的辞方(这个词语音是这样,大意大概是说法吧),这是废话。
因为用你的定义都不能论证辩题符合你的辞方,这代表你的智商基本上很危险。
那同样的用对方的定义可以论证辩题符合对方的辞方。
关键在于为什么这个定义要要用我的方向来解释。
你是汉语大辞典,我是某某流派的的诠释,谁高谁低不是比资料,而是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世界,我们怎么带大家去理解这一点。
也许我陈述之后你不同意说河莉秀是在比较可怜,我愿意承认让河莉秀个人的判断或者她愿意承受认知来认知河莉秀的性别。
也许我们陈述完之后有另一种说法说不对,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是狗,我们该怎么称呼他?汪!不是吧。
每个辩题本身是一个判断,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本。
如果我们的界定一模一样,就不用讨论。
(这是93年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辩题人性本善vs本恶,经典比赛)一定是我们一个或者几个点不一样,才会让我们彼此立场不一样。
荆轲是不是英雄比较简单,因为只有一个变量,而人性本善本恶讨论就多了。
例一,日本新式拉面。
(丰富与污染,套用网络语言丰富还是污染了我们的语言)日本有一种食品叫拉面,之前日本经济不景气,于是年轻人跑来摆拉面摊。
年轻人有创意又勇于尝试。
传统的日本拉面由汤底,叉烧,面,笋干组成。
来摆摊的年轻人也许之前是法国菜的厨师来个创意,拿掉笋干,用西式的生菜淋沙拉酱,年轻人不太喜欢太油腻的,做出沙拉拉面。
不错哦,新式拉面丰富了我们的拉面。
另外一个是做中餐的,传统日本拉面用鸡骨或者猪骨汤,我们用中式熬高汤的方法配这个面。
也不错,味道不一样,新式拉面丰富了我们的拉面。
不是要叉烧么,也许我是做广东菜的,我用广东菜的叉烧代替日本叉烧,这两种叉烧不一样。
于是日本的老师傅觉得不太对劲,如果这些都叫拉面,这不是新式拉面丰富了我们的拉面,而是这个世界就没有拉面了。
这是什么意思?你想想看,如果有一个人端出来一碗拉面说这是新式拉面,无汤拉面。
辩论的技巧 —— 黄执中
洛阳集:辩论的技巧——黄执中(简体字版)来源:秦君和的日志学长你好~我是台南二中思言社的学弟虽然踏入辩论圈已经快满一年了但是经过这一次的金陵杯我很想知道什么才是正规的辩论技巧什么是不该学的技巧亦或是~我该不该学辩论技巧当我去看别人比赛他们不像我们会所谓的卡话框定一次念完~然后直接进入论点讨论等等等之类的~~(还有模糊对方焦点)我想知道该怎么打好一场辩论当好一个二辩(正跟反)我该怎么去质询对方才不会被裁判认为玩弄技巧如何可以去深入讨论一件事我该以怎么样的思维去思考一件事最后~希望学长可以解答我的疑惑~谢谢你—————————————这是黄执中回答的分割线—————————————————辩论的技巧,目的是要吸引别人注意辩论的内容……在这个大原则下,不同的技巧,就像冬天的火锅跟夏天的冻柠,没有什么「最好」,只有「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受欢迎」。
当大家都在背稿,搞的精雕细琢、天衣无缝时,我会劝你即席……如此一来,你平实的用语、偶尔的结巴、激动下的辞不达意,反而一样一样,都是武器。
当大家都是即席,搞的朴拙无华、原形毕露时,我会劝你背稿……此时,你精鍊的用词、流畅的节奏、连排比带押韵的段子,就会异军突起,鹤立鸡群。
所以,当大环境是摇头晃脑的严肃论理,那子申四两拨千金的调侃就超强;当大环境是针锋相对的傲气辩手,那哲耀大智若愚的稚气就超强;当大环境是俏皮话满天飞,那培德的不苟言笑就超强;当大环境是干坤烧鹅……那,那政大帅气的神雕侠侣就超强。
所以,没有「最好」的技巧,只有「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受欢迎」的技巧──而看准大环境的变动,调整队伍的风格,是教练的工作。
可是,我瞎猜的啦──如果你的问题不在于「吸引不了他人的注意」,而在于表达能力还「不足以传达辩论的内容」,则所谓的技巧,是另一回事。
说话时,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是其一。
要做到这一点,口齿清楚是基本,但我们毕竟不是说相声,所以不用练到腔圆字正……意思表达的清不清楚,关键是你有没有表达出「内容间的因果关系」。
困境与逆境辩论[整理版]
辩论逆境与顺境哪个更能造就人才君(正方):请问人们去救助战乱饥荒地区的孩子,是不是为了让他们摆脱逆境,更好的成长呢?(比赛前预备好了的吧,其实很多人以为,正方第一个问题要抓对方的漏洞,其实我认为要综合战场划分与转移策略等多方面考量,有时候,使用场下准备的未必是坏事。
正方第问,在任何赛制的自由辩论中都是很深奥的战术,《世纪大舌战》中几十场比赛,只有不到10场,的正方第一问是合格的,好的第一问,可以确定自由辩论时候,主要在哪个环节讨论辩题,至少可以确立自由辩论前半段,以自己准备的充分的话题为主,并让对方在转移话题时付出代价,所以,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我认为中大应该主要侧重个人成长中,客观环境中的瓶颈比较好,要多谈瓶颈,少谈绝境)黄靖雯(反方):对方辩友,人们救助荒乱之中的孩子,他们是为了一份怜悯,一份爱。
对方辩友,我想要请问你,如果在顺境当中可以让人成长的话,军队何必行军,僧侣何必苦行呢?(前面没有答好,当然了比赛中观众的听觉重点在后半句,后面的问题还行,cat的回答在效果上可以看成是合格的,另外如果在比赛中主抓修行这个战场,还是不错的,反方第一问,一般都是要求要把战场从正方所试图确立的地方转移过来,cat应该把对方所试图表达的瓶颈说成是绝境)薛乐:为什么我们要付出我们的关爱呢,不正是因为看到他们身处逆境,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才要付出关爱吗,如果逆境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的话,我们应该对他们表示羡慕,让大家都去贫困山区,更有利于大家的成长吗?(很敏锐,抓住了对方的不足,后面或许是想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的更清楚吧,又说了几句我个人认为,只说前面3句就行了,话简短一些,意思反而表达的更清楚一些,而且只说3句,更有气势一些,更有震撼力一些,后面的话太多余了)黄执中:对方辩友,非洲饥民饿到快生死关头了,你对他表示羡慕,这是不对的。
我们去拯救他们,去帮助他们,属于怜悯,对方辩友怎么可以相提并论。
(黄或许是想从价值上去批驳,可是从效果上看,指责的味道太浓了,薛乐的问题还是应该从绝境上来反驳,佑诚作的还不错,这个问题如果要佑诚来接比较好)马薇薇:如果我们的怜悯却阻碍了他们在逆境中成长的话,这不是一种道德的虚伪吗?至于僧侣的问题,印度的苦行僧,可是能七天七夜在坟墓里不吃不喝,他成长好了,难道咱们成长,也要不吃不喝修道成佛吗?(正方如果问:我们去怜悯他们是把他们从绝境中带到顺境,还是把他们从绝境中带到逆境呢,如果从绝转入逆的话,可能是绝境绵绵无绝期了)(反方可以;难道在绝境中的怜悯是种虚伪吗?不要把逆境偷换成绝境吧!学习苦行僧的精神就是要一膜一样的学他的行动吗?)梁佑诚:对方辩友,您告诉大家说,今天如果我们有选择的时候,我们当然不会选择逆境,但是问题是,您刚才告诉大家很多人生的哲理,请问人生何时有选择呢?(不应该回避,后面的“人生何时有选择”,其实可以联想到,人无法选择自己处于哪种景遇恰好是命运中的最大的逆境,是上天给予我们的考验,我认为中大应该不要涉足这个战场,因该转移一下)黄磊:其实人生何时有选择,对方辩友已经给我们选择,他要故意去尝试错误的道路,以验证道路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價值辯論中,也有損益比。
像「大學生參加選美活動利大於弊/弊大於利」、「中學生課餘兼職利大於弊/弊大於利」或「小學生上網利大於弊/弊大於利」等,都是在比較利弊得失。
一件事,利弊互見,上台後,各說各話——該怎麼比?得花點心思,切戰場。
一種,是切「本質」:要比較利弊,就得看這件事(如運動)在正常情況下的得失;至於不正常情況下(如過量)的影響,不能算在帳上。
畢竟,既然都說了是「不正常」的情況,結果當然弊大於利,又有什麼好談的?因此,許多人參加選美,受騙上當,只證明「參加」要小心,不能說「選美」有問題。
就像有人誤食殺蟲劑,不是殺蟲劑的弊。
因此,再多人網路成癮,只證明「成癮」不對,不能說「網路」不好。
成癮,不是網路的本質;就像肥胖,不是飲食的本質。
選美的本質,是外貌競賽。
而用錯誤的心態競賽、不擇手段的競賽、假競賽之名幹壞事或曲解競賽意義後所造成的惡,不算是選美的惡。
網路的本質,是資訊管道。
而過度倚賴資訊、濫用資訊、刻意接觸有害資訊或藉管道之便散播錯誤資訊所造成的惡,亦不算是網路的惡。
主張本質的一方,相信冤有頭、債有主……若把「人」的偏差,全當成「物」的善惡,則不僅隱遁了人的責任,也架空了人的自由。
--------------------------------------------------------------------------------一種,是切「現實」:要比較利弊,就得看這件事(如吸毒)的實際影響;至於該影響是不是在正常情況下(如適量)造成,不重要。
畢竟,如果只討論「正常」的情況,結果當然利大於弊,又有什麼好談的?因此,若真有許多人參加選美,受騙上當,就代表選美比賽「當今」的確有害。
頂多,我承認當「大家都很能很小心」的那天到來後,這個弊害會消失。
因此,有一定數量的人網路成癮,就代表網路的確有威脅。
成癮,雖不是網路的本質,卻是網路的現實;就像肇事,雖不是酒駕的本質,卻是酒駕的現實。
選美的現實,看的是案例與統計。
抽離了一切社會的實際互動,光看選美在規則與宗旨上所追求的利,是虛幻泡影。
網路的現實,看的是機率與證據。
抽離了一切人為的涉入浸染,光看網路在設計與功能上所追求的利,是自我欺騙。
主張現實的一方,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以「物」的純粹,開脫其對「人」的影響,則不僅忽視了人的脆弱,也淡化了社會的責任。
--------------------------------------------------------------------------------談賭博,本質論者,說「賭」這玩意兒是中性的。
現實論者則說:這世上有哪件事,他馬的不是中性的?談色情,本質論者,說「性」這玩意兒是中性的。
現實論者則說:他馬的連販賣人口這件事,都是中性的!談吸菸,現實論者,說吸菸過量有礙健康。
本質論者則說:這世上有哪件事過量,他馬的無礙健康?談電玩,現實論者,說耽誤小孩學業。
本質論者則說:他馬的連回家孝順父母,都會耽誤學業!戰場一切割,攻防的便已不是題目。
而是對事物的理解、對理解的詮釋、對詮釋的表達。
長劍在手,切的,是台下看世界的方式。
「網上看世界/出門看世界更有收獲」、「通才/專才更吃得開」、「舉國體制/單飛模式更有利於運動員的發展」……常遇到這種辯題,硬要咱們去比較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
正常人都知道:性質有重疊,才能做比較。
因此麻辣鍋跟麻辣鍋之間,可以比誰辣;冰淇淋跟冰淇淋之間,可以比誰甜。
但麻辣鍋跟冰淇淋之間——我比你個大西瓜!很明顯,這種辯題,不是真要你去比麻辣鍋跟冰淇淋。
要比的,依舊是切戰場。
--------------------------------------------------------------------------------麻辣鍋說:冰淇淋不夠辣!這戰場,是麻辣鍋的天生優勢。
冰淇淋想不承認(哦,我方也有芥末口味的冰淇淋),想靠閃躲(嗯,辣這種事見仁見智,很難說的),想在台上拉拉扯扯(唉,您方怎麼老愛談辣,不敢談甜呢)……場面都會很難看。
自己不辣,最好大方招認。
甚至不等人家問,一開始便主動強調:抱歉,身為冰淇淋,口味本來就不可能那麼重——這雖是缺點,卻也是特點。
故若吃東西,您純粹求刺激,那還真的是請多包涵。
自己招,好過給對方打到認。
認虧,不要緊,辯論雙方,得失似天平,此落彼起。
一端吃虧,另一端自然有便宜。
什麼便宜?推論時,搭對方順風車的便宜。
刺激,所以有偏嗜。
溫和,所以夠普及。
越刺激,偏嗜越強。
越溫和,普及越廣。
偏嗜強的,易成死忠。
普及廣的,老少咸宜。
世間觀念,猶如硬幣兩面,總是兩兩相存、兩兩相生……有捨才有得,只要冰淇淋願意先認虧,則麻辣鍋越強調刺激過癮,借力使力,便是越印證冰淇淋老少咸宜。
於是冰淇淋的關鍵,不是去爭自己甜不甜(或有多消暑),不是質疑對方辣不辣(或有多傷胃)。
而是要在正反間的特色攤牌後,提早切入(並鞏固)下一個戰場的對決:為什麼老少咸宜,會是當今更重要的?試想,雙方對決,麻辣鍋的力氣,都花在嫌冰淇淋不夠辣。
冰淇淋卻馬上同意,受身,不著力,順勢轉戰場。
然後將全部資源(辯次、環節、推論、資料、時間),都放在「為何老少咸宜更重要」上。
論觀點:冰淇淋的戰場,超越甜辣,另有啟發。
論姿態:裁判看膩針鋒相對時,你一臉誠摯,不爭之爭。
論準備:避實擊虛,有心算無心。
論投入:你用兩分鐘,打人家一分鐘。
還不贏,恐怕是選手素質該檢討……切戰場可以取得優勢,無法女媧補天。
兩方同切戰場,看誰切的深。
辯論中,申論的順序,影響了別人怎麼看待台上的爭議。
由淺入深,有以下幾個階段。
大家好,在討論今天的辯題「文化傳承重於文化創新」之前,我方先要釐清「文化」的定義。
所謂文化,就是指知識、信仰、藝術、道德、風俗,以及一切身為社會成員所獲得的能力與習慣。
具體而言,文化包含了器物、制度和觀念三個方面,它是人類群體的共用成果,也是社會價值系統的總和。
至於文化傳承,則是一個將過去優良的文化加以學習、保存,好讓下一代的子孫得以繼續接觸,使其不致斷絕的過程。
我方認為文化傳承,會比文化創新更重要,理由有三:一、文化是生活的寄託,一旦失去了過去的文化記憶,人們就喪失了歸屬感。
二、文化是溝通的憑藉,沒有了共同文化做橋樑,人與人之間就缺少熟悉的符號與記憶,無形中疏遠了彼此的距離。
三、文化是知識的積累,文化失傳,就像是拋棄了一筆繼承自先賢的寶藏。
從第一點來看,我方認為……故基於以上三點,故我方認為化傳承應重於文化創新,謝謝。
一是不厭其煩的,對所有關鍵詞語下精細定義;二是單方面列舉己方優點,想藉此論證辯題。
於是正反各據一角,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誰贏誰輸?比技巧。
這種申論方式,新手最常見。
--------------------------------------------------------------------------------大家好,在討論今天的辯題「文化傳承重於文化創新」之前,首先,必須要確認比較的標準。
我方認為對文化而言,傳承很重要,創新也很重要,兩者都是不可少的,故若要比較孰重孰輕,那就得看看「現在缺乏的是什麼」。
譬如說,維生素A跟維生素C,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養分,兩者都很重要,但對一個患有夜盲症的人來說,維生素A就顯然比C更重要。
相反的,如果你患的是壞血病,則維生素C,就會比A更重要。
那回到辯題,在當今這個資訊日益發達、觀念日益多元、器物日新又新的現代社會,文化的困境,究竟是出在缺乏創新的條件?還是缺乏傳承的意願呢?當今的問題,究竟是因為大家都墨守成規,所以該鼓勵創新?還是因為大家都喜新厭舊,所以該提倡傳承呢?我方認為是後者,因為……看問題,不看單點,看架構。
一開頭,先切戰場(比較標準),接著反覆譬解,全力爭取認同——等戰場到手了,順勢而下,後面的單點(缺創新或缺傳承)自然水到渠成。
這種申論方式,有經驗的選手慣用。
--------------------------------------------------------------------------------大家好,在討論今天的辯題「文化傳承重於文化創新」之前,我們要先釐清一個觀念:那就是所有創新的源頭,其實都來自過往的傳承。
而所有傳承的內容,其實都是當年前人的創新。
故不傳承,就沒有創新;不創新,也就沒有什麼東西好傳承。
這一點,我方承認。
所以,如果我們雙方,老用「不傳承,便怎麼怎麼」或「不創新,會如何如何」這種全有全無,或孰先孰後的方式來爭論孰重孰輕,都是有沒意義的。
其次,我方談傳承,自然是指傳承文化優良的部份;就像對方談創新,也一定是指對文化有利的創新一樣。
所以凡是文化中偏激、有害、過時的,雙方都不用討論,以免浪費大家時間。
如此一來,既然兩者都重要、都不可少、都只談好的,那該怎麼比較,今天的辯題才會有意義呢?我方認為重點,應該放在「現在缺乏的是什麼」。
譬如說,維生素A跟維生素C……雖然定義辯題,卻不是對「文化」、「傳承」這種跟勝負無關的詞語咬文嚼字(對方的定義只要不誇張,都接受)——而是將雙方要討論、能討論、常討論的範圍,逐項篩檢,先做限縮,好讓己方的比較標準,逐漸成為該辯題之所以有意義的理由。
知道什麼「不用辯」,比知道「辯什麼」更重要。
切戰場時,先封住自己的退路,讓大家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雙方都會輸;再提標準時,你的標準看起來就不會那麼突兀,就不會那麼像是為了贏比賽而提出來的套路。
這種申論方式,會用的都是好手。
陳述立論,永遠從戰場切入,等比賽打到單點時,多半勝負已定。
單點攻防,容易有笑料,光切戰場,怕枯燥;於是多用譬喻,盡量講的有趣一點。
與戰場無關的攻防,能大方就大方,好讓裁判把心思放在你唯一要爭取的那個點上。
大方,不是怕「這點吵不贏」,是因為「這點吵下去沒意義」。
說吵下去沒意義,對方未必會理你……自己得提醒大家,姿態要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