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执中谈需根解损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黄执中关于辩论的

黄执中关于辩论的

关于态度和努力一、学辩论,就像学英文,除了多听多练,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诀窍。

不过同样的,学辩论,就像学英文,即使是多听多练这么简单的一件事,都很少有人能真正的做到。

而且依我个人的经验,那些做不到的人,最喜欢夸那些做的到的人「头脑好好喔」或「好聪明喔」……好像只要确认了对方的本事是一种「聪明」,那自己就没责任了(笑)。

所以,学弟,以下三件事,你做过几条?一、比赛后,你有没有录像或录音?打完后,不论输赢,你有没有再回头去看去听?听的时候,你是直接跳到自己上场的那段,还是有耐着性子,整场比赛从头到尾的听?听完后,你有没有继续假装自己是裁判,然后再听一遍?有没有假装自己是对手,然后再听一遍?有没有假装自己是不懂辩论的观众,然后再听一遍一遍又一遍?你一边听,有没有一边想?有没有每听一段就停下来,想着如果再一次,自己该怎么问?该怎么申论?在账面上,我打比赛的经历不到两百场,但在心理上,不夸张,我的「经历」会是这个是数字的四、五倍──就是这个原因。

二、比赛前,你是怎么讨论的?你是想讨论出一个「完美的论点」而熬夜到通宵?还是花时间将「有缺陷的论点」练到精熟?你是不是常为了跟队友争辩出一个完美的论点搞的天昏地暗睡眠不足只有精神因紧张而异常亢奋然后第二天用这个「极陌生的完美」上台去支支吾吾?然后输了再哀叹昨晚的攻防没用到或是裁判听不清楚?直叙、倒述、举例、譬喻、类叠、一句讲完或延伸到一分钟……你会用几种方式讲你的架构?每种方式,你讲过几次?你有没有试过每个论点要讲多久?练习要足,记得睡饱(打两岸杯时,比赛前一个小时我都会跑去睡午觉)。

论点是没有无敌的,所以在抓出大方向后,时间要放在「人」身上,而不是放在论点的细节上。

三、比赛中,你的注意力放在哪?是放在「比赛」上?还是放在「自己的论点」上?你有没有专心去听对方讲话?你知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讲这段话?你有没有专心听自己的队友讲话?你知不知道你的队友在你上台前讲过了哪些话?听人家说话时,你会不会抓关键字?你会不会想要去厘清或确认某些意义模糊的字词?厘清后,你能不能正确的总结或归纳他们的话?你能不能告诉裁判比赛现在进行到哪?别人说的听不懂,自己上台就说不通。

黄执中谈需根解损

黄执中谈需根解损

黄执中我们都知道,在政策辩论中有所谓的四大核心议题,分别为需要、根属、解决与损益。

传统上,在理解与拟定辩题架构的时候,其讨论流程往往依序是「需要→ 根属→ 解决→ 损益」。

不过我认为,这个流程用在辩论上,其实并不正确──要能够真正理解并解释政策辩论的架构脉络,其所应遵循顺序,反而应该是「解决→ 根属→ 需要→ 损益」。

这两种顺序,前者,我个人暂称为「医生模式」,后者,则暂称为「推销员模式」。

(一)医生模式什么是医生模式比如说:看病的时候,医生会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啊(你的需要是什么)」这时,病人也许会说:「我的肚子痛(我的需要是让肚子不痛)!」可是,引起肚子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胃癌,也可能是胃炎,而医生总不能什么药都开一点(只知需要无法判断解决方案)。

所以,他必须先试着找出是什么造成了病人的肚子痛(找出肚子痛所根属的原因)。

而在一连串的检查后,医生终于发现,这位病人的肚子痛,原来是胃溃疡引起的(肚子痛根属于胃溃疡)。

此时,医生便可以向病人建议各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向决策者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看他是要选择用药物,还是要动手术。

不过,每一种治疗法,多半都有其各自的利弊,像吃药或许安全、便宜,却是复原慢、疗效差;而开刀虽然能快速根治,却是费用高、风险大……这时,病人就得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偏好,去评估利弊(损益比),选出一个最好的治疗方式(当然,所谓的最好,必定是一种价值判断)。

以上,就是医生模式在处理问题时的基本流程。

一、确认根属性,是确认解决力「有/无」与「强/弱」的关键对每一个决策者而言,他们最需要、却同时也是最难以判断的,就是:要如何才能在某方案实际执行之前,确认此一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由于高登市的治安持续恶化,亟待改善(需要),因而市政府提出了一个警力增强计划,打算扩编警察员额,加强打击犯罪(解决方案),并将此案送进市议会,希望可以争取到预算(提交决策)。

此时,盯着厚厚的一本计划书,市议员们又怎么知道这项耗资不菲的计划,是否能解决高登市的治安问题(解决力的有无)又能解决多少问题(解决力的强弱)所以,他们必须要先搞清楚: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出治安恶化的根属)治安为什么会恶化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警察贪污,所以不愿抓坏人,可能是警械老旧,所以不敢抓坏人,可能是警察太笨,所以抓不到坏人,可能是警力不足,所以坏人抓的太少……当然,也可能与警察都无关,其实都是检查官在私纵犯人。

需根解损-徐纯、黄执中

需根解损-徐纯、黄执中

【徐纯】要理解需根解损必须先理解政策辩,我们就用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模型来讨论政策辩。

假设你有一天走在一个池塘边,看到一个萌妹子(或小帅哥,取决于你的取向,下同)落水了。

你怎么办?按照日常的思维,我们可能立即开始考虑是不是跳下去救,或者找跟竹竿什么的了。

但等下,其实并不能那么快地开始考虑是不是跳下去救的问题的。

我们必须先考虑一些先决条件。

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萌妹子(小帅哥)有没有危险。

如果水深一米四,落水的又不是四娘(严正声明:本人反对身高歧视!)。

那么,显然她不会有危险了。

这个时候,我们根本不用考虑跳水还是竹竿的问题。

这一步考虑就是政策辩中对于harm(需)的考虑。

只有确实有“需”存在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做更进一步考虑。

我们接下来需要考虑,周围是不是有其他人能救他。

如果你看到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已经在脱衣服准备下水救人了。

那么,我们也不用继续考虑是不是要跳水了。

这步考虑叫做根属。

这里和正常人的考虑可能会有些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看到有人落水了,其他人的救援不是自己不参与救援的理由。

但在政策辩中,基于小政府的假设,政府需要尽可能地避免行动。

在这个考虑下,根属的意义才显得重要。

现在,我们既看到有人有危险,又发现没有其他人参与救援,我们就可以决定:我们要参与救援。

这时,应该怎么救援才会被提上日程。

当然,作为辩论赛,拟定救援方案的步骤是被省略的,因为辩题就是救援方案。

救援方案草拟了以后,我们就需要考虑要不要执行救援方案。

这个时候会有两种状况,只有一个可行方案,或者有多个可行方案。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第三种可能:没有可行方案。

我们假设现在你只有一个救援方案,跳下去救她。

那你接下来会考虑什么呢?能不能就她。

如果你发现你不会游泳,又手无缚鸡之力。

那还是念个阿弥陀佛,然后回家洗洗睡吧。

这叫做没有解决力。

也就是“解”不成立。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体强壮,善于游泳,能够把那个萌妹子(小帅哥)救起来,那么“解”就成立了。

那还要考虑什么?在认定自己能够解决问题之后,要考虑自己下去就她/他划不划算。

政策性辩题

政策性辩题

需根解損的觀念調整黄执中(一)一般而言,我总觉得所谓比赛论点上的问题,其实,往往都只是技术上或信息上的问题。

所以,当时为了回答学弟的这个问题,我手起刀落,匆匆打了篇差不多七百字的短文。

不过,就在按下回复键之前,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越看越不满意。

于是,我嚼着口香糖,坐直身子,开始增添删改,一个多小时后,短文延伸成了长文……但看起来还是很怪……于是,我一边含着山楂糖,一边转身开始翻书,这次,长文扩张到了五千字……嗯,依然不对劲……又在不知道多久之后,我拍掉桌上芝麻糖的碎屑,沮丧的,删掉了整篇文章,当时,全文是一万四千字。

那天深夜,我最后写到手指微微发抖,嗯,不是因为糖中毒,而是因为当我开始试着用圈内既有的解释过程来解释我对一个稍嫌无趣(绍良,请原谅我这么说)论点的解释时,我却发现──喔,我希望这真的是我的发现──过去既有的解释方式之所以能够解释,其实是源自我们在不经意间所套入了的已然解释。

用白话来说,这叫做「理论的循环论证」。

所以第二天一早,我起身,用最快的速度写下了我前一晚的整个思考过程。

虽然,这最后可能是我想错了,虽然,这最后依旧还是没有回答到学弟的问题……不过,谁知道呢?我们都知道,在政策辩论中有所谓的四大核心议题,分别为需要、根属、解决与损益。

传统上,在理解与拟定辩题架构的时候,其讨论流程往往依序是「需要→ 根属→ 解决→ 损益」。

不过我认为,这个流程用在辩论上,其实并不正确──要能够真正理解并解释政策辩论的架构脉络,其所应遵循顺序,反而应该是「解决→ 根属→ 需要→ 损益」。

这两种顺序,前者,我个人暂称为「医生模式」,后者,则暂称为「推销员模式」。

什么是医生模式?比如说:看病的时候,「医生会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啊(你的需要是什么)?」这时,病人也许会说:「我的肚子痛(我的需要是让肚子不痛)!」可是,引起肚子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胃癌,也可能是胃炎,而医生总不能什么药都开一点(只知需要无法判断解决方案)。

【最新】黄执中演讲稿-word范文模板 (7页)

【最新】黄执中演讲稿-word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黄执中演讲稿篇一:四辩稿1大家好!有一句话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为什么?是因为啊,书生只会讲理论,我们大家在这边讲来讲去,其实我们坐在这边没有办法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

所以很多以前的人都讲书生之见呐没有用,讲来讲去都是空话。

可是呢,其实空话还是有用,因为在辩论的过程当中,虽然我们都是讲理论,我们不可能双方突然背了个工具就出去帮忙种草锄菜之类的。

可是呢,提倡一个价值,提倡一个正确的价值,对这个社会是有用的,因为价值是行为的引导。

提倡一个正确的价值有助于帮助我们解决很多事实上难以解决的问题。

好,所以如果我们今天辩论这个题目,它的目的就是要寻找一个正确的价值,寻找一个对在座有益,对电视机前面有益,对所以听过这场辩论朋友有益的价值。

我们就要想想看,什么叫做有益的价值?我想任何一个值得宣导,值得被接受的价值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这个价值不能违背我们的人情。

如果今天有一套价值它宣扬的是说,说一个人可以无父无母,它宣扬的说法的一个人可以背叛朋友,只要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这个价值就算它再怎么口若悬河,我们还是不能够接受的。

甚至这个价值就算它再怎么口若悬河,也必须要再培养出另一批比它更口若悬河的人来击倒它!为什么?因为我们要捍卫正确的价值。

我们不能容许违背人基本信仰的价值。

第二个,任何的价值它的目的都是在指导行为。

所以任何的价值它可以用还是不可以用,要看它放在行为的指导上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还是真的被人家笑一句,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

我们来看看今天吧,我们今天为什么提倡环保要以人为本呢?是因为我们了解到一个问题----我们讨论“本”的概念的时候都是在冲突当中才要讨论“本”的概念。

如果人与人,人与自然可以完全不发生冲突。

每一个人都可以衣食无忧,穿得暖,吃得饱,同时又是鸟语花香----这个时候我们根本就不用辩论这个问题。

(完整版)黄执中历年结辩词大全

(完整版)黄执中历年结辩词大全

辩题: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与弊世新大学四辩黄执中总结陈词大家好!有一个道理很简单:一件事情你把它看的越严重你就越害怕它的失败。

你把一件事看得越严重你就越恐惧它的失败。

它的失败对你承担的压力就越大,我的计算就越多,于是你就胆胆颤颤----这是很正常的。

今天这场比赛对方辨友为什么会认为创业是这么这么不适合大学生做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大学生创业事一件如此弊大于利的一件事情呢?因为对方辨友把创业看的非常非常的严重,认为创业一种是人生极大的一个抉择,人生极大的一个投入。

这种东西是跟你求学的另外一个目标是全然抵触的,或者说有可能抵触绝对是两者不可得兼的,或者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他把它看的太重了。

各位呀,一个学生考大学考不上,他觉得天都快要塌下来了,他50岁的时候会以为这是什么?一个人二十岁的时候失恋他会觉得整个世界都要毁灭了,你以为他50岁的时候觉得这是什么?历练嘛,历练嘛!(掌声)如果我在二十岁谈恋爱先想着会不会成功,它会不会妨碍我的学习,她是不是值得我的专注?这个人以后是不是值得讨来做老婆,万一她红杏出墙了我怎么办?(笑声)现在先不要请她出去吃饭,万一她移情别恋了,那我不是在帮人家养老婆?我算这么多,人生过得有意思吗?(笑声,掌声)我们今天只是讨论一个简单的行为----一个大学生,他想要去创业,他不想放弃学业的同时他又想去创业。

他认为他已经准备充足了,他认为他有自信。

当然这个自信可能只是一个年青人的自信,他认为的充足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充足。

可是为什么浇他冷水呢?五十岁的人干吗熄灭二十岁人的火焰呢?等五十岁的时候再来回忆他二十岁的莽撞,这不是一种人生吗?而且,谁又知道这真的是莽撞还是一种深思熟虑呢?谁又知道这是得还是失呢?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他二十岁的青春或者二十岁梦想呢?难道成败可以决定一切吗?我们认为讨论这个题目我们在讨论的是一个大学生在他认为他想去创业的时候,我们来怎么评价他的行为。

我们不知道他是成,也不知道他是败。

黄执中辩词总结 上

黄执中辩词总结 上

黄执中辩词总结(上)(2010-07-31 19:13:32)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第三场正方: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墨尔本大学)反方: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世新大学)反方三辩黄执中总结陈词:大家好!我们今天在这边告诉大家,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其实我们不是要来消灭广告,也不是对广告怀有敌意,也不是对商家怀有敌意,我们说报喜不报忧,我们强调的只是任何人在推销自我的时候一个本能的反应,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谅解这种行为,可是不能够误把这种行为,当成其实都有利。

对方辩友刚刚讲到北京申奥,北京申奥当然是把北京最好的一面呈现出去,怎么可能呈现任何坏的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啊,可是这个申奥的时候,我们北京所提供的咨询,是对北京有利,我们会主动提供对对方有利的咨询吗?这是不可能的嘛。

所以我们是在逻辑上告诉大家,任何的产品,不管你是怀着多么大的善意,不管你是多么有良心的广告人,它都有一个先天的限制,是它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无论是对方求职,还是我们辩论,都是只报喜不报忧。

这是先天限制,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了解这个先天的限制之后,我们就要再往下讲。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跟厂商是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厂商是希望卖卖卖,希望消费者去买买买,对于厂商而言它希望的是赚到消费者荷包里的钱,我要怎么赚到钱,我商品本来有多好,我就把拍得有多好,本来没那么好,我就要把它拍得更好,这是任何事物的常理,我不去苛责厂商,可是我们要警告消费者。

我们不去苛责原告,可是我们总要提醒被告,这是今天场上一个简单的相互的关系嘛。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他们说广告一旦打出去以后,很多人来买,我的成本反而降低了,可是各位要想清楚,本来根本就不应该有广告成本的,为什么我们今天去买一个手机,发觉这个手机广告,不是单纯的介绍手机性能,那个张曼玉、巩俐或者布拉德?皮特的头像会比手机还大,为什么?它是单纯要传递咨询吗,我买的又不是布拉德?皮特,也不是张曼玉,所以广告它不是单纯地在传递产品咨询,它诱发你的欲望。

黄执中鉴赏

黄执中鉴赏

勿庸置疑,黄执中是本届比赛中最为耀眼的一位明星,他为国辩带来了一种新颖的风格。

相信大家无不为他那充满激情的结辩说折服。

不过激动之余,重新回过头来回味一下他的结辩,我们不难发现,充满感情的演说,却难以掩盖逻辑上的种种不足。

另外,我们也不妨分析一下自己是怎样被黄执中打动的(这似乎比较有趣)。

下面从第一场结辩词(辩词copy自央视国际网站),回顾并试图分析一下黄执中的结辩:"大家好!我们今天在这边告诉大家,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其实我们不是要来消灭广告,也不是对广告怀有敌意,也不是对商家怀有敌意,我们说报喜不报忧,我们强调的只是任何人在推销自我的时候一个本能的反应,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谅解这种行为,可是不能够误把这种行为,当成其实都有利。

对方辩友刚刚讲到北京申奥,北京申奥当然是把北京最好的一面呈现出去,怎么可能呈现任何坏的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啊,可是这个申奥的时候,我们北京所提供的咨询,是对北京有利,我们会主动提供对对方有利的咨询吗?这是不可能的嘛。

所以我们是在逻辑上告诉大家,任何的产品,不管你是怀着多么大的善意,不管你是多么有良心的广告人,它都有一个先天的限制,是它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无论是对方求职,还是我们辩论,都是只报喜不报忧。

这是先天限制,这是第一点。

"--这样定感情基调是黄执中的杀手锏。

从几场比赛来看,他的结辩绝对不会直接去批判谁,好的东西他说他好,不太好的东西他也说感情上可以谅解(这和他说广告的特性好像有点类似^_^)。

这种基调显然各方都比较容易接受,原本赞成他观点的人当然是更加拥护,原本持反对态度的人也会因为找到一个自我缓冲而不会抵触他的观点。

结果一下子就拉近了同观众的距离,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不知不觉中观众已经开始落入了他设下的感情陷阱之中。

当然他第一句话中的这个自相矛盾后来被萧慧敏敏锐的抓住并给于了攻击,看来感情与理性之间的还是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的。

“第二点,了解这个先天的限制之后,我们就要再往下讲。

黄执中谈辩论

黄执中谈辩论

谈定义辩题之所以会有争议,乃是在「一般人的理解」里,这个题目两边都合理,两边都难以取舍。

想打破这个僵局,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新信息、一是新观念。

新信息,就是说出一般人在两难时所「不知道」或「没考虑到」的利弊得失(如死刑误判的实例,或全面禁烟的机会成本),好为天平的一端添砝码,让他们在恍然受教之余,做出取舍。

这在辩论政策时常用,在辩论价值时,不容易。

新观念,则是重新诠释辩题中的那个「一般人的理解」,从中挖出一层新意义(如广告对消费者,或创业对大学生的意义),好在砝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支点,让他们觉得「喔,原来我还可以这样看!」需要去定义的,都是需要去诠释、去说服的。

至于那些温温吞吞、理所当然的定义,不如干脆大方点放掉,别费工夫了──大家都同意的定义,只会回到辩题那个大家都知道的两难。

这在辩论价值时常用,在辩论政策时,不容易。

对己方有利,不是指「在此定义下,我会赢」,而是指「在此定义下,辩题会有新意义!」而我方的立场,只是「碰巧」符合了这层新意义(摊手)。

观众是受了新意义的吸引,才愿意接受我方的定义……是接受了我方的定义,才碰巧让我方赢。

我们那颗想赢比赛的心,是很被动、很低调的。

所以,我们只好花点心思,把「爱情」诠释的更清楚一点。

所以爱情中的自私,跟一般人的自私不一样。

一般人说的自私,是以「我」为核心。

但爱情中的「私」,是以「我们」为核心。

爱情中的「非我」,一般的认知叫无私。

但爱情中除「我们」之外,极为自私。

最后,切定义的手法,其实并不适用于比较性的辩题,然为解释新观念的操作,不得不以此案例一试。

下评论时,每个人都是从常理出发。

另有苦衷?那是你(妳)家的事,别人可没有理解的义务!所以遇上这种状况,一般而言,有三个选择:一是勉强自己,遵循常理。

二是赌赌例外,万一被抓,就认了。

三是奋力抢夺发言空间,让大家都明白你(妳)的苦衷。

辩论的题目,虽然层出不穷,但核心的「大争议」,其实并不多──主客观之辩,就是最典型的一种。

辩论 技巧 需根解损

辩论 技巧 需根解损

辩论技巧需根解损
辩论技巧需根据解损。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辩论技巧需根据解损”。

在辩论中,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些技巧是否应该根据解损来选择呢?我认为应该。

首先,我们要明白辩论的目的是什么?辩论不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口才和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说服对方和观众。

如果我们在辩论中只注重技巧而不考虑解损,那么我们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因为对方很可能会通过解损来击败我们,而我们的技巧可能就会显得无用了。

其次,辩论技巧应该根据解损来选择,是因为解损是辩论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辩论中,对方很可能会通过解损来攻击我们的立场和观点,如果我们没有相应的技巧来处理解损,那么我们很可能会被动挨打。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解损来选择合适的技巧,来应对对方的攻击。

最后,辩论技巧需要根据解损来选择,是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我
们的辩论水平。

只有在实际的辩论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解损对我们的影响,才能真正地提高我们的辩论水平。

如果我们只是在理论上讨论技巧,而不去实际应用,那么我们的辩论水平是很难提高的。

综上所述,辩论技巧需要根据解损来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辩论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说服更多的人,提高自己的辩论水平。

谢谢!。

黄执中_辩论十讲之正反方决策思考(需根解损)

黄执中_辩论十讲之正反方决策思考(需根解损)

一、正方的政策决策思考由于奥瑞冈制度下的正方立场必定是违反现状政策制度的一方,所以作为想要推翻现今政策制度以建立新的制度的一方,必须要有符合一定的论述证明的标准才能被人信服。

而又正方因为要推翻现状制度所以必须是先讲的一方,所以为了比赛双方进度的顺利进行,通常裁判会要求正方最好能在一辩的时候就负起「需根解」三者的立论证明完整,否则就很有可能会直接输比赛。

而正方在这一开始就要负起的这三个推论证明,通常则被称作为「初步方案」,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来为正方的需根解损来个别作介绍吧:需要性:改变现状制度的理由、原因、需要。

「需要性」即「需根解损」当中的「需」。

一般而言,如果一个政治制度进行顺利,你若想改变它,就必须要有改变它的理由。

要不然它进行的好好的,何以要莫名其妙的突然被改变,而这就是需要性的精神。

这样的思考模式也可以用在于说服观念当中,如果某人在某时某地的行为正在进行顺利,当吾人今天想要说服它对此行为做出改变,就不能莫名其妙地叫他说改就改,一定要告知其现在的行为何以有需要被改变,让他了解改变的需要,他就自然能够心甘情愿地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改观。

而一般来说,论述需要性的方式有三大方向:1. 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即是正方发现今天现状底下,有很严重的问题存在,动摇到社会或动摇到原本的制度。

而这样严重的问题用现状的制度又不能够解决,所以必须改变制度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即是采取这种策略的正方的需要性。

Eg:在「我国应对青少年施予宵禁政策」一题中,正方发现,在深夜,青少年的犯罪率相当的高。

为解决此一问题有所需要对青少年采取宵禁政策。

Eg:在「我国高级中学应回复留级制度」当中,正方发现因为学分制导致学生在高中对课业挑食,造成用学分制新进大学的新一批学生们,二一人数及选错课的人数大幅暴增。

为解决此一问题所以有回复留级制度的需要。

2. 价值导向采取价值导向的正方,相信有某种精神、某种价值是更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追求的。

橘皮集》黄执中

橘皮集》黄执中

【橘皮集:首次集训心得】——黄执中2012-10-15 16:19:40|分类:橘皮集|字号订阅早有构想,打算将辩论的训练标准化,提供圈内教练,作为教学参考。

这套训练,不能光靠纸上谈兵,也不能只是归纳个人经验後的土法炼钢……它必须经过实际的测试,接触不同的学生,累积长期的观察,然後详细纪录教学的步骤与诀窍,纪录当时的反应与成效,纪录修正的过程与回响。

因此,少爷准备投入一到两年的时间,义务去指导一个高中社团。

每周集训一次,每次三小时。

一切过程都详细写出心得,作为田野资料,最後编辑成册。

为什麽要这麽累很简单。

因为我不做,没人做。

锺岳热情地表示,学校不用找,就回内湖吧。

内湖高中,是我的母校。

内中演辩社,是少爷接触辩论的起点,更是转捩点。

俗语有云:「但得一片橘皮吃,且莫忘了洞庭湖」。

饮水思源,专栏以此为名。

时间:2012-10-14人数:高一11位、高二4位约定时间是下午1点,我於12点58分抵达,同学陆续在15分钟後到齐……对高中生而言,这样的迟到不算严重。

上课前,表明下次若无守时的自信,则与我相约,先订好前後两个时间:一个是他们集合的时间,另一个是我开始上课的时间。

年轻人来日方长,老人家去日无多,烦请体谅。

论点的模式选一个辩题(我国普通刑法应废除死刑),要同学分别就正反方提出论点,写在黑板上。

正方:1 因为死刑让犯人痛苦。

2 因为死刑有误判的可能。

3 废除死刑是国际趋势。

反方:1 因为死刑可避免再犯。

2 因为死刑可永除後患。

3 因为死刑促进社会正义。

写完後,先教同学理解「论点」的基本原则——要指出一样东西(A)的好坏时,我们往往无法直接评价,而必须透过这样东西所造成的影响(B)来理解。

因为A,会造成B(好的),所以A是好的。

因为A,会造成B(坏的),所以A是坏的。

直接评价的意思,就变成:A是好的,因为A就是A!这种说法,只有当A是上帝的时候才成立。

最後,回头检查同学所提出的论点,调整修辞方式(如「废除死刑是国际趋势」,可改写成「因为死刑违背国际趋势」;而「永除後患」,跟「避免再犯」是重复的),看看是否皆符合前述原则驳论的基础首先强调:互丢论点,不是辩论。

辩论 技巧 需根解损

辩论 技巧 需根解损

辩论技巧需根解损
辩论技巧需根据解损。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围绕着“辩论技巧需根据解损”这一话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我代表正方,支持这一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辩论技巧的目的是什么。

辩论技巧不仅仅是为了取得辩论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赢得辩论而不考虑对方的观点和感受,那么就会造成对方的损害,这就是所谓的“解损”。

其次,辩论技巧是一种艺术,需要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和言论自由,不应该用言语或行为伤害对方的感情或尊严。

如果我们在辩论中使用攻击性的言辞或手段,就会造成对方的解损,这是不应该被允许的。

最后,辩论技巧需要根据解损,意味着我们在辩论中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立场,避免使用伤害对方的言辞和手段。

只有在尊重
对方的基础上进行辩论,才能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因此,我们强烈支持“辩论技巧需根据解损”这一观点。

在辩论中,我们应该注重对方的感受和立场,避免使用攻击性的言辞和手段,从而实现良好的辩论氛围和积极的交流。

谢谢!。

辩论 技巧 需根解损

辩论 技巧 需根解损

辩论技巧需根解损辩论题目,应该对校园欺凌实施更严厉的惩罚。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就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我们的辩题是,应该对校园欺凌实施更严厉的惩罚。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还会影响整个校园的安全氛围。

受害者可能会因此产生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些人会选择自杀来逃避痛苦。

而且,校园欺凌也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学校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形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校园欺凌实施更严厉的惩罚,以给校园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和谐的环境。

其次,我们要看到对校园欺凌实施更严厉的惩罚能起到的作用。

严厉的惩罚可以起到震慑作用,让潜在的欺凌者望而生畏,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同时,对欺凌者进行严厉的惩罚也可以给受害者一个公正的态度,让他们感到受到了社会的保护和支持。

此外,严厉的惩罚还可以教育欺凌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行为,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当然,也有人认为对校园欺凌实施更严厉的惩罚可能会导致欺凌者更加愤怒,甚至采取更加极端的行为。

但是,我们要知道,对欺凌者宽容和纵容只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对受害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而对欺凌者实施严厉的惩罚,不仅可以保护受害者,也可以让欺凌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对校园欺凌实施更严厉的惩罚。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受害者,也是为了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与进步。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校园成为一个没有欺凌的净土。

谢谢!。

黄执中谈演讲

黄执中谈演讲

黄执中谈演讲先给大家分享一篇黄执中的论点发言:謝謝主席!對方辯友,在場的各位,大家好!今天我方所持的觀點是:戲說歷史有利於提高人文素養。

所謂戲說歷史,就是在一定的歷史基礎上,添加一部分後人的推理、想象和猜測內容的一種記述歷史的方式。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內在品質。

今天我方的標準是:戲說歷史是否能夠促進人文素養的提高。

基於上述觀點,我方認為有理由三。

首先:說到記敘歷史,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會是被稱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那麼史記到底採用的是哪一種記敘方式呢?我方認為恰恰就是戲說歷史。

也許大家一時不能接受,但請聽我慢慢道來。

我相信很多人都讀過《陳涉世家》,裡面有這麼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是,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時既沒有錄音機,更沒有記錄,那司馬遷怎麼會知道的這段對話的?我想,恐怕就是司馬遷憑著他寫史時的文學家的想象,描述了這段文學的歷史真實,這便是戲說。

這樣的例子在《史記》中舉不勝舉,這也就是為甚麼它會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原因,它是歷史與文學的完美結合。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戲說這個東西他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關鍵在於人們怎麼使用它。

其次:在《史記》出現之前,中國大多使用編年體來記敘歷史,而自從《史記》這種紀傳體出現之後,編年體就慢慢被紀傳體所取代。

究其緣由,恰恰是因為紀傳體更具有人文內涵。

眾所周知,司馬遷下筆的史記對人物品質的描寫是有他自身的價值取向判斷的,即對良好品質的贊揚和褒獎以及對不良品行的批判。

人們閱讀史記,可以通過司馬遷的文筆對來感悟人生之道,培養優良內在品質,提高人文素養。

這就是後人所說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黄执中谈辩论文字选

黄执中谈辩论文字选

关于英雄每一个时代,都会创造出它所属意的赢家与输家。

可是,有些输家,却会选择以漫长的排斥、抵抗与冲突来拒绝认输──当然,像他们这样的逞强,可以很可笑,也可以很伟大。

因而,便更有些输家,不得不在最后,选择了以死亡,来使他的可笑,变成伟大。

所以我说: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对英雄很残酷……当然,如果你愿意,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我们的英雄,对这个现实世界,很残酷。

不过,我认为,这一切的认输或不认输,基本上,是无关乎勇敢不勇敢或坚持不坚持的。

至于站在每一个庞大、森严而紧绷的时代之前,我也不认为,会有哪一个英雄的不认输,是源自于他相信自己还会有机会赢──喔,当然不,我是不会把短视者的愚蠢与英雄的浪漫,混为一谈的。

嗯……我是不是不小心提到了「浪漫」?嗯,好吧,我指的的确是浪漫。

要知道,英雄,与胜利者之间,对于理解得失的差别,就相当于是段正淳,与郭靖之间,对于理解爱情的差别一样。

要知道,在一位惊才绝艳的英雄眼中,世间上那些个为了求「得」,以致充满了大量算计、妥协与交换的胜利(例如,相忍为国、委曲求全、投鼠忌器甚或王马共治等等),是多么的苍白、狼狈又琐碎!而虎视眈眈的英雄所要的,却是人生中一个全然操之在手,完全属于自我的结果──也唯有这样的结果,才能证明那样的英雄,曾经存在过。

因此,最吊诡的情况发生了:我们的英雄终究会发现,人生在世,一切的胜利,永远是属于大家的,是以,你最后唯一能够任凭己意安排、掌控其进程、方向与终点的──只有自己的失败。

所以,在浪漫的失败中,英雄爱上了自己(当然,如果你愿意,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

所以,英雄们不惜以血肉之躯,迎头击碎在每一个众人止步的时代之前:他们以才华的浪费,来证明自己拥有过足以浪费的才华;以割舍,来证明自己拥有过不忍割舍的事物;以拒绝承认现实,来证明他们始终拥有信念──以死,来证明这一切并不可笑!所以您瞧瞧:英雄,真是靠不住,但,也真值得人疼。

英雄,只是个孩子,他不能长大,长大了,就庸俗了。

黄执中 辩论十讲 申论的技巧

黄执中 辩论十讲 申论的技巧

申论的技巧大陆选手的申论,无关的话讲太多,但是说话很稳定。

陛下,语言就是一个帝国最强大的武器。

——牛津大辞典编著致维多利亚女王一、书写与口语的差异(两个系统)表达效果=7%内容+38%语气+55%的表情等相关视频:黄执中、林正疆、余磊二、潜在表达者与语境的设置为听众设置语境,使之有亲身之感,从而达到意识操纵的目的——你要成为代言人相关视频:黄执中03年国辩决赛的结辩、第三届海峡杯决赛的结辩三、说服的类型——告知型与沟通型1、告知型——处理事实项特点:熟悉、专业、权威——我和你们不一样打法:高打,即以高打下例证: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否并行——武汉大学反方金钱之辩中的袁丁陈词2、说服型——处理判断项特点:友善、体谅、坦承——我和你们是一样的打法:低打,即以低打上例证:通过父母、小孩、学生等小例子,开启经验库,如黄执中金钱之辩胡渐彪的结辩(层层开解,节奏跟不上)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金钱追求和道德追求可不可以同步具体技巧:案例1台湾应立法禁止吃狗肉——吃狗肉是一种野蛮残忍的行为标准价值论点,太简单却不好讲,逻辑容易出问题吃狗肉吃人肉吃胎儿是野蛮而残忍,不是吃狗肉的行为残忍,而是狗肉这种东西就不应该吃,就像吃胎儿,即使是死的,也残忍野蛮至极。

1、类比的诀窍(把吃狗肉不舒服的感觉带给别人)悟:以类似代替解释渐:举例先易后难、解说先深后浅倒:倒推举证责任,即让对方证明类比不正当性问问题,不要阐述不要正攻法。

比如:吃人肉不残忍吗?人类不是我们密切熟悉的吗?他自己能反驳好吗?案例2代沟的主要责任在长辈,因为长辈都当过晚辈,而晚辈没有当过长辈。

可用譬喻,夏虫语冰,晚辈从未揣摩经历过晚辈的感受。

2、譬喻的诀窍(越好的论点、两句话讲完,交锋越少。

所以需要小题大做)三:三位说,即道理---譬喻---道理,九曲桥的道理,明:要把观众当做小学生般去解释,仔细解释譬喻,让大家觉得这还用说呢?置:找机会置入关键词,即下例中,在譬喻后的陈词,用夏虫,小虫子换掉晚辈让道理留下的印象久一点,还更有趣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执中谈需根解损黄执中我们都知道,在政策辩论中有所谓的四大核心议题,分别为需要、根属、解决与损益。

传统上,在理解与拟定辩题架构的时候,其讨论流程往往依序是「需要→根属→解决→损益」。

不过我认为,这个流程用在辩论上,其实并不正确──要能够真正理解并解释政策辩论的架构脉络,其所应遵循顺序,反而应该是「解决→根属→需要→损益」。

这两种顺序,前者,我个人暂称为「医生模式」,后者,则暂称为「推销员模式」。

(一)医生模式什么是医生模式?比如说:看病的时候,医生会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啊(你的需要是什么)?」这时,病人也许会说:「我的肚子痛(我的需要是让肚子不痛)!」可是,引起肚子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胃癌,也可能是胃炎,而医生总不能什么药都开一点(只知需要无法判断解决方案)。

所以,他必须先试着找出是什么造成了病人的肚子痛(找出肚子痛所根属的原因)。

而在一连串的检查后,医生终于发现,这位病人的肚子痛,原来是胃溃疡引起的(肚子痛根属于胃溃疡)。

此时,医生便可以向病人建议各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向决策者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看他是要选择用药物,还是要动手术。

不过,每一种治疗法,多半都有其各自的利弊,像吃药或许安全、便宜,却是复原慢、疗效差;而开刀虽然能快速根治,却是费用高、风险大……这时,病人就得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偏好,去评估利弊(损益比),选出一个最好的治疗方式(当然,所谓的最好,必定是一种价值判断)。

以上,就是医生模式在处理问题时的基本流程。

一、确认根属性,是确认解决力「有/无」与「强/弱」的关键对每一个决策者而言,他们最需要、却同时也是最难以判断的,就是:要如何才能在某方案实际执行之前,确认此一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由于高登市的治安持续恶化,亟待改善(需要),因而市政府提出了一个警力增强计划,打算扩编警察员额,加强打击犯罪(解决方案),并将此案送进市议会,希望可以争取到预算(提交决策)。

此时,盯着厚厚的一本计划书,市议员们又怎么知道这项耗资不菲的计划,是否能解决高登市的治安问题(解决力的有无)?又能解决多少问题(解决力的强弱)?所以,他们必须要先搞清楚: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出治安恶化的根属)?治安为什么会恶化?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警察贪污,所以不愿抓坏人,可能是警械老旧,所以不敢抓坏人,可能是警察太笨,所以抓不到坏人,可能是警力不足,所以坏人抓的太少……当然,也可能与警察都无关,其实都是检查官在私纵犯人。

所以,如果高登市的治安恶化,主要是导因于警察的风纪、素质或配备(确认根属为何);那么光是增加警察人数,恐怕还是没有用(从而推断解决力的有无)。

反之,如果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有某部分的原因,的确是来自警力不足;那么随着厘清这部分原因所占的比重(确认根属的强弱),我们便能进一步的,预测出警力增加对改善治安的影响有多大(从而推断解决力的强弱)。

二、确认根属,是扩大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另外,在前述看病的例子中,那位医生在发现了肚子痛是根属于胃溃疡后,除了建议药物与手术,他也可以选择继续向下挖掘,去寻找造成病人胃溃疡原因(找出更深层的根属)。

此时,医生或许会发现:原来病人之所以会长期胃酸分泌过多,是因为他平日的精神压力过大。

于是,医生便可以提出种种抒解精神压力的方法,以减轻症状产生(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接着,要是这位医生还不满足,继续向下挖掘,他就能再找出造成病人精神压力过大的原因,然后,再找出其原因的原因……结果,病人之所以精神压力过大,是由于夫妻口角;而夫妻之所以口角,是由于家境贫困;而家境之所以贫困,是由于中年失业;而中年之所以失业,是由于阿扁执政……于是,每向下挖一层,这位医生就会发现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离婚、抢银行、换总统),可是,由于每向下挖一层,解决方案就会变的更间接,变量更大(例如:抢了银行后,家境就不再贫困,夫妻就不会口角,精神就没有压力,胃就不会溃疡,肚子就不会痛……),故虽然解决方案的的选择增加了,却不一定通的过损益的检验。

当然,除了垂直回溯,这位医生也可以试着横向思考:从这位病人的肚子痛中,找出其它可能的共因。

这种情况,叫做「多因一果」──亦即这位病人之所以会肚子痛(果),乃是根属于下面几项因素共同成立的结果:首先,是因为他的体内有胃这个器官(共因一);其次,是因为他的胃发生了溃疡(共因二);再者,是因为他的胃部有感知神经作用(共因三);最后,是因为他的脊椎将痛的感觉传递到了脑部(共因四)……而只要上述任何一个因不存在,就不会产生果。

所以医生满足病人需要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是:一、割除整个胃,二、治疗胃溃疡,三、服食止痛剂,四、脊椎神经阻断……不要觉得这几种方法很蠢,因为所谓的安宁疗护,就是从这个方向去思考的;而安乐死,则更是找出了会让世间所有病人感到肚子痛的最大共因──因为人活着(至于上述方法值不值得,就是价值判断了)!附带一提,相较于上述的例子,佛教找到了另一种痛苦所根属的共因:他们认为一切世间的痛苦,都是根源于人有感受、有分别。

所以这位病人若是能执意修行,进入无增无减、无苦无乐、无生无死、无思想觉受,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观外境如梦如幻,内事悉皆空寂,一切灭尽、寂静无形的涅盘境界,那么他就会发现,任何肉体与心灵上的痛苦,便都是假的、虚妄的(这是一种完全靠价值转变来解决病人需要的方法)。

到此,我们总算大致了解了医生模式,接下来,我要解释什么是推销员模式。

二)推销员模式什么是推销员模式?比如说:某位推销员按了某户人家的门铃,对屋主说:「您好,请问您想买一台贵妇人果菜榨汁机吗(你是否想采用我的解决方案)?」此时,屋主面无表情,回答道:「不,我不想买(我没有需要)!」此时,如果推销员摸摸鼻子就走,那么,他就不是推销员了。

所以他一定得先想出一套理由,好让屋主觉得:我应该要接受推销员所建议的方案。

所以推销员必须先问问自己:要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才会需要一台「贵妇人」呢(要在什么样的需求下,对方才会采用我的解决方案)?于是,这位推销员开始仔细研究他的榨汁机。

他发现:贵妇人果菜榨汁机有许多特点──某些特点,像是造型可爱、价格低廉、自动清洗装置……是「贵妇人」所独有的,别家的产品都做不到(这些特点,根属于「贵妇人」);而某些特点,像是能打果汁、滤残渣、不锈钢刀刃……则是不管哪一家产品,只要是果菜榨汁机,通通都会都有的(这些特点,不根属于「贵妇人」)。

接下来,这位推销员得继续想:这些「贵妇人」所独有的特点,能为人们满足什么需求呢(寻找出根属于解决方案的需要)?也许可爱的造型,可以让它成为厨房装饰的一部份?也许低廉的价格,可以吸引住宿舍的穷学生?也许方便的自动清洗装置,能让懒惰的老公都会乐于打一杯果汁给家人?不过,为了让最顽固的顾客点头,在找出适当的需要之后,推销员还得要想办法扩张这些需要的质与量:或许,他可以强调厨房布置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愉悦的厨房气氛能让烹调充满情趣,其对促进夫妻生活的影响,啧啧啧,更胜印度神油(提升需要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或许,他也可以提醒顾客,如果他每次使用榨汁机后都能省下十分钟的清洗时间,那么,一位上班族每年就可以省下一百二十个小时,相当于多了五天年假(累积需要当中所隐含的数量)。

最后,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无论「贵妇人」的价格有多便宜,都不可能是免费的。

所以,在推销员陈述完他的种种理由后(向决策者提出可能的需要性),这些理由是否值得付出代价来满足,还是要由顾客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偏好去评估利弊,才能做出最好的决定(当然,所谓的最好,也必然是一种价值判断)。

以上,就是推销员模式在处理问题时的基本流程。

(三)医生模式与推销员模式的比较好,让我们先暂停,好把医生模式与推销员模式做个比较。

我想,写到这里,大家应该都已发现:这两种模式的最大差别,是在于他们的目的不一样。

前者是要解除病痛,后者是要卖出商品;所以医生思考的,是要为病人找出解除病痛的方案,而推销员思考的,是要为顾客找出购买商品的理由。

对医生而言,他所面对的病痛(需要)是既定的、不能选择的;当病人抱怨肚子痛时,医生总不能说:对不起,我不喜欢治疗肚子痛,你可不可以改成牙痛?因此,医生模式的努力方向,是「在既定的需要下,确认根属于此需要的原因,进而寻找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但对推销员而言,情况刚好相反,他所面对的商品(解决方案)是既定的、不能选择的;当公司生产榨汁机时,推销员总不能说:对不起,我不喜欢卖榨汁机,可不可以改卖台灯?因此,推销员模式的努力方向,是「在既定的解决方案下,确认根属于此方案的特点,进而发展所有可能的需要」。

而如果换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政策性命题作例子,那么,医生模式所讨论的问题就是:台湾应如何解决能源危机(能源危机是题目所设定的需要,讨论的目的,是找出能解决危机的方案)?而推销员模式所讨论的问题则是:台湾是否应继续兴建核电厂(兴建核电厂是题目所设定的解决方案,讨论的目的,是找出让人同意兴建的理由)?再者,如果我们把前面所提到关于「贵妇人」的种种特点,做个进一步的分类,我们就会发现:首先,有些特点,是几乎一切物品都具备的,例如占空间、有质量……而有些特点,是专属于电器用品的,其它物品(如桌椅、草木)都不具备,例如要耗电、会短路……又有些特点,是专属于榨汁机的,其它物品(如电视、冰箱)都不具备,例如打果汁、滤残渣……还有些特点,却是专属于贵妇人果菜榨汁机的,其它物品(包括其它榨汁机)都不具备,例如专利的造型、创新的清洗装置……所以,这里便有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身为一个推销员,他能够使用一个不专属于「贵妇人」(不根属于解决方案)的特点,来创造需要吗?假设,某位推销员按了门铃,然后对前来开门的屋主说:您好,马老先生,我知道您是位书法家,所以当您在挥毫的时候,如果纸会滑来滑去,想必一定很麻烦吧(让纸不会滑动,是书法家的需要)?而这个问题会发生,其实就是因为您的宣纸份量太轻(纸张会滑动,根属于它的重量不足以抵销笔墨的附着力),因此,只要有个东西把纸压着,就不会有事了。

好在,您今天是遇到了我,因为本公司生产的贵妇人果菜榨汁机,净重足达五公斤(解决方案),用来当纸镇,绝对是八风吹不动。

绝对可以让您写字时,稳如泰山,屹立不摇(利益)!好,先不管马老先生最后买了没有,在此,我们先问问自己:这位推销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购买「贵妇人」),有没有产生利益?或着,问的更清楚一点:该架构所主张的利益(压纸),是否应被裁判承认?或着,问的更严重一点──这个架构,有没有初步成立?对此,我曾听过两种说法:主流的说法,是认为这位推销员的架构虽然初步已成立,其利益亦获承认(虽然微小),可是由于反方(顾客)能够轻易的提出更有利的替代方案(捡个路边的石头当纸镇),所以他的解决方案,将会很容易在稍后的损益比中落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