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音乐时对作品背景认识重要性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音乐时对作品背景认识的重要性【摘要】学生上音乐课欣赏音乐作品时,只是片面的理解作品,过于机械化的认识音乐的各种表现因素,缺乏对作品的完整认识和对作品的审美体验。本文以对音乐作品的作者认识、创作背景认识、作品内容认识三方面入手,讲述了欣赏音乐作品时对作品背景认识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作品。
【关键词】作者创作背景作品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67-01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从书本第二章节开始,很大一部分都是介绍的中国各地区的民歌作品,正好最近又开始新的一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这些民歌很不感兴趣,课堂气氛始终都是缺少活力的。果不其然,前期在对这批新学生的教学中,我发现实践结果还是与以往相同。
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们不喜欢这些音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听不懂、不好听、没兴趣”这些问题上。为此,排除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好坏的因素,我曾认为作品内容的安排是否得当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深思之后还是会发现教学内容安排虽说会起一定的客观影响力,但这不是主要的。这边我举例说是民歌,其实换成其他作品,学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教学中我们将音乐与作品背景分离,学生只片面的了解作品,同时我认为学生对于作品的主观认识是欣赏作品时的主引导力,也是决
定课堂成败的关键点。而这种主观认识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于作品的认识,细化一下就是学生对于作品背景的认识。
1 对作者的认识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作是参与者,实际上我们常常忽视了另一个人物——作者。有些老师喜欢把对作者的介绍一带而过,甚至不讲,更愿意花多的时间去介绍其作品,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作品也是他们性格最直接的体现,尽管我们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作品,但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往往对作者的音乐创作有直接影响。因此,了解作者对鉴赏音乐作品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讲到莫扎特的时候,学生们都会从老师介绍中知道莫扎特三岁练琴,五岁登台演出,被誉为神童等等。但学生对“神童”的概念是模糊,对作品理解毫无用处。我们教师就需要学会引导,那我会让学生进行换位体会:“如果你就是人人夸奖的莫扎特,在世人的赞颂中你的心态会是怎样的?你是否会把这种心态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怎样情绪、风格的作品等等”。然后我会去总结他天才的音乐天赋赋予了作品轻松活泼,雍容典雅的音乐风格。了解作者也可以说能更好的了解作品,学生能带着对作者的认识再去欣赏他的作品。我们在欣赏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各种表演去体会民族起义失败、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沦陷,悲痛欲绝,不能自拔的精神状态。想象肖邦就是中国的聂耳,在抗战的背景下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再让学生
结合作品,体会《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我想学生的欣赏层次会进一步有提升的。
2 对创作背景的认识
创作背景包含很多,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等等都属于创作背景。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东西,如果光从优美的旋律,丰富的乐器等方面去享受作品的美感这不是最终的目的。作者创作作品是要表达一种情绪,当你知道这种创作情绪来源的时候,你就可以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更好的体会这种情感。
这边就能很好的解释学生为什么不会喜欢民歌,因为他们不了解民歌的创作背景。学生之所以觉得民歌“听不懂”对应的创作背景就是不同地理环境,民歌都是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如果每首民歌都用普通话来唱,那是否还能成为民歌。既然歌词都听不懂,学生欣赏的兴趣就减半了,再加上民歌都是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即兴创作的作品,自然缺乏专业创作体系下的创作水平,也难怪学生会觉得“不好听”,当然还有很多像作品的配乐、演唱者的能力、作品的包装等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学生的审美体验。所以让学生认识作品就很重要了。例如:人教版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在介绍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荒凉的青海风光视频,并启发学生思考:在这种环境下人民的生活状况会是怎样的?站在这种环境下你会怀着怎样的情绪去唱歌,站在山上你会运用什么方式发声?学生很容易被直观的画面吸引住,通过对这个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很自然地感受到
到辽阔、舒展、自由,然后再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方式欣赏歌曲,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这首歌曲的风格特征:旋律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宽广,同时又能理解地理环境会对民歌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就很自然的加深了作品的印象。
3 对作品内容的认识
音乐的表达方式不像美术、戏剧和小说那样表达的比较直接,能具体的显示出生活图景和人物事件。音乐仅仅表现的是人在某种状态下产生的不同情感,它表现的是情感本身,不用去表达这种情感产生的那些依据,所以这种情感的表达更加具有概括性和直接性,也可以说音乐的这种感情的特殊性表达方式也就给欣赏和理解作品带来了特殊性。
同时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情感表达比较隐晦或者情感指向性不明确的作品,我通常会让学生对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我们的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而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各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所以我在教学中会经常性的创设一个环境,把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当然也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凭借感性认识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综上所述,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旨在把音乐的完整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音乐形成总体的印象,让学生更好的接
近作者、接近作品、理解音乐。同时我们教师也要充当一名优秀的“导游”,在学生的音乐欣赏审美过程中去启迪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欣赏对象的美,让他们学会欣赏、学会品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自主的感受音乐,感受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