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第二张专辑:《i'm ok》。这就是陶喆,要用一首首充满摇滚精神的音乐与市场接触,让人回到60-70年代听摇滚乐的朴实的快乐。在这张专辑推出的同时陶喆在香港及台湾举行个人演唱会,在演唱会上许多的大牌歌手们都到场聆听他的演唱。从小就常常往返台湾、美国,传统中国和西方文明在陶喆身上都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国人的感情一向讲求含蓄,他就会尝试用比较“放”的方式,以自然的方式去诠释感情,所以歌曲中可以听到不少“oh baby”或者随性的转音,重点不是每个音都很准、每个字都咬的很清楚,而是要用最真诚的自己来面对音乐。(专辑曲目:01. doxology02.找自己03.小镇姑娘04.夜来香05.普通朋友06. i’m ok 07.不一样08.说走就走09.多谢你10.马戏团11.天天12. angeline13. amen)
《Free》在新人辈出的流行歌坛,台湾歌手陶喆地位独特。这位十年来台湾最好的唱作人,从踏入歌坛,从幕后到前台,一路走得沉稳而踏实。这位拥有极多铁杆歌迷的巨星将举办他的个人演唱会——2007陶喆上海演唱会,演唱会于7月7日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
《好好活下去》是为抗震救灾而作,现已在全国全面推出,让全中国的同胞都能在音乐旋律的激励中,获得无限的勇气与一起走下去的力量,为抗震救灾积聚能量,鼓舞了中国人的向上精神。相信在这首歌的鼓舞下,灾区人民能很快恢复。
新歌+精选:《乐之路1997-2003》。透过超音波仪器,父母们可以了解并纪录婴儿在母亲体内的成长过程。因此,陶喆将这个概念援引至他的“ultrasound乐之路1997-2003”专辑中,让乐迷们可以在聆听的过程里,完整感受他“在6年内产下24个小孩”的心情点滴。在“超音波”的概念之下集合了11首个人代表作,以及6首全新作品,加上1首私藏的试听demo与特别版本。陶喆的“ultrasound乐之路1997-2003”不只要让大家听见他的音乐,更要让大家看到他在音乐生活里的创作概念与想法。不论是已发表的、未发表的或正要发表的,这些由陶喆在6年内辛苦孕育培养的“24个小孩”陪着我们一起重返他在“乐之路”上的美丽时光,同时走向他充满未知可能的精彩未来。
世界名曲鉴赏 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世界名曲鉴赏课题论文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12信工1姓名:魏思奥学号: 20124000世界名曲鉴赏——莫扎特《魔笛》赏析面对《魔笛》,这样一部登峰造极的歌剧,哪怕我们连唱词都不明白,或许也能从头至尾听下来。
它流畅优美,包含了错综复杂的隐喻。
《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
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然而在这样绝望的状态下,莫扎特的戏剧禀赋依然得到一种不同以往的无与伦比的运用。
观赏《魔笛》是非常美妙而丰富的音乐之旅。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音乐语言十分丰富。
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
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
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
《魔笛》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
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
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
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
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歌剧的序曲是一段奏鸣曲,精美的弦乐声流畅华丽,如泉水源源涌出,给人以童话般的柔美、宁静的气氛。
在这部歌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当的多,如夜后的咏叹调、帕帕迪诺演唱犹如童话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萨拉斯妥的咏叹调,以及帕帕迪诺与帕帕迪娜的二重唱,莫扎特为《魔笛》赋予了生命,他的音乐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剧充满了丰富的活力及生命力。
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最终版)
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最终版)第一篇: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最终版)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摘要】音乐是心灵碰撞的火花,是生命有声的呐喊。
交响乐,更是人心深处的精深表达。
交响乐的发展,亦如社会的发展,不同的时期,有着各自不同的风貌,展现着音乐家对生活的种种表达。
徜徉在交响乐的殿堂,领略到的不仅是饕餮盛宴,更是心灵的碰撞!【关键字】交响乐、学习认识、贝多芬、赏析【正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喜欢音乐,喜欢建筑,音乐带给我难以言表的宁静、闲适心情,而交响乐的激情与细流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交响乐的高深莫测、激情震撼是纯洁、高尚的,需要用心去心聆听、去感受,聆听艺术家的呐喊,感受艺术的熏陶。
一学期的交响乐知识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我了解了一些交响乐的有关基本知识:交响乐曲的源由、交响乐的发展过程、交响曲的特点、交响乐队的组成、交响乐的艺术效果以及一些观赏交响乐的演奏注意事项等等。
以前只是戴上耳机随便听听,后来才知道,交响乐欣赏竟是这样……真是开阔了视野啊!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
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
交响音乐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民族乐派和现代音乐时期。
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
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
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
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
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
音乐鉴赏范文
音乐鉴赏范文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组合和演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共鸣。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音乐鉴赏并不容易。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音乐鉴赏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音乐。
范文一:《春之声》《春之声》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华尔兹以轻快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著称,被誉为“华尔兹之王”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的开头是一个简单的旋律,随后逐渐增加乐器的数量和音量,最终达到高潮。
整首曲子充满了欢快和轻松的气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它的结构和动态变化。
整首曲子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旋律和节奏。
在演奏过程中,乐器的数量和音量也随着曲子的发展而变化。
这些变化让曲子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人更容易被吸引。
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曲子中的和声和节奏。
和声是指多个声部同时演奏不同的旋律,这些旋律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音乐效果。
节奏则是指曲子中的节拍和强弱变化,它们让曲子更加有节奏感和动感。
范文二:《月光奏鸣曲》《月光奏鸣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以柔和的旋律和深情的情感著称,被誉为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整首曲子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它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
整首曲子充满了深情和哀愁,让人感受到贝多芬内心深处的情感。
演奏技巧方面,这首曲子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表现力。
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将曲子中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曲子中的音乐结构和和声。
整首曲子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旋律和节奏。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注意和声的呼应和变化,让曲子更加丰富和生动。
范文三:《天鹅湖》《天鹅湖》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旋律和浪漫的情感著称,被誉为古典芭蕾舞剧中的经典之作。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第一篇:中外名曲音乐欣赏中外名曲赏析心得体会一个学期的中外名曲赏析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学了《中外名曲赏析》之后,恍然大悟。
原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你一定要知道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自己不能带太多自己的东西去听。
在听的时候自己要适当的投入进去,带有感情色彩的去品味它。
这样才能从中体会到她的精华,欣赏到她诱人的地方。
现在的我不再是乐盲了,我也不承认了。
在没学《中外名曲赏析》之前可以这样说,但现在不能了……以前的我只知道盲目的听一些自己认为好听的歌,什么都不知道,可以说就是一个乐盲。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今已是学期将末,中外名曲赏析课也即将结课。
虽然只是进行了短短的几节课的学习,但这却是我音乐学习上的重大转折。
在此之前,我只是肤浅的认为音乐就是歌曲,就是节奏,就是各种乐器的复合,也就只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感觉分出一段音乐好听与否。
但是通过这几节课对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形式的简单欣赏,使我从简单“听歌”这样肤浅的理解,到懂得该如何分析一段乐曲,如何欣赏一段乐曲,也能简单的理解乐谱中的一些符号及其意义。
也更深刻理解了音乐的内涵,音乐其实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安魂曲欣赏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七年制姓名:林锦浩学号:20140540331.作者简介: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
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1760年,莫扎特开始学习作曲。
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
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
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2.歌曲简介安魂曲其实也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罗马天主教用于超度亡灵的特殊弥撒,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荣耀经与信经,增加了“震怒之日”。
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
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3.创作背景如果要一位粗通音乐的人说出历史上最出名的安魂曲,恐怕十个倒有九个要答莫扎特《安魂曲》。
某一天夜晚有位使者造访了莫扎特家,他约莫扎特为匿名的委托人创作一部《安魂曲》,并先付了一半酬金,这位信使穿一件黑色的斗篷,使莫扎特顿生莫明的反感,后来信使再次出现催逼莫扎特交稿。
莫扎特当时的身体情况非常糟糕,病中的人容易产生宿命感或是许多健康人所不理解的怪念头,莫扎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黑衣人就是索命的冥间使者,而《安魂曲》将是自己的临终绝笔。
莫扎特曾经询问过黑衣人他所代表的委托人到底是谁?黑衣人警告莫扎特不要乱打听,那位委托人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无法理解的解释当然令莫扎特更加过敏,于他加倍相信这神秘的使者来自冥冥之中。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莫扎特疯狂地作曲,但《安魂曲》的创作却一直被他搁置,莫扎特只是在其他作曲活动的间隙中才写上几段,就在去世前几天莫扎特还邀请他的内兄申克与歌唱家戈尔到家里为他演唱了《魔笛》的片断,重病缠身只能卧床的莫扎特感到了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强打精神又写了几段《安魂曲》的音乐,并将创作的意图向助手绪斯迈尔作了交代,12月5日凌晨莫扎特去世。
中外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学习“中外音乐鉴赏”的感悟摘要: 如今各高校纷纷开展音乐鉴赏课, 通过这学期学习这一课程, 我感收到音乐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审美观, 产生对美的追求的渴望。
同时也为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 如何利用音乐来开阔我们的心理。
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 音乐鉴赏审美观音乐教育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 通过听觉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领悟音乐的真谛, 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美育教育方式。
音乐鉴赏的过程, 是一个包含感知、理解、想象、情感、鉴别、分析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动态审美过程。
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是音乐艺术教育评价的主要项目。
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在于加强高校音乐艺术教育, 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环节, 提高大学生对音乐艺术语言的理解力, 对音乐艺术作品美感和情感的感知力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就像读书的人必须识字一样, 要使我们理解和体会音乐艺术作品, 就必须使我们读懂音乐艺术的语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音乐艺术作品的展现形式就是声音, 它把多种声音有效地组织到一起, 变为人们所能控制、所能把握的音响体系, 形成了能震撼人心、怡情养性、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音乐世界。
马克思说过: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 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 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 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 我们能够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
因此, 在欣赏过程中, 必须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内容。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
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中外名曲欣赏的论文三篇篇一: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通过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
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然而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
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民族音乐风格上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另外外国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
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
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
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
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
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音乐鉴赏之西洋音乐鉴赏论文
一曲《she is my sin》,悠悠润我心每当我《she is my sin》这首歌在耳边响起,我的心总是疯狂的奔跑着。
似乎就在那变化莫测的节奏中,我的情感穿越过无数茫茫雾霭,得到一次次通透淋漓的洗涤。
欣赏这首高昂的歌,无限感慨,无奈、辛酸、感动在静默此起彼伏,微微荡漾,让人不由自主中,一遍遍体会到一种通透淋漓的激情。
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真正感到音乐世界所带来的暖暖的无限而又无比真挚的慰藉!这首歌用动人心魄的音符,揭示了一个动荡起伏的情感世界里程。
它用独具一格的风格和音姿告诉我们,其实每个有成就的人,背后都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
毫无疑问,每个有成就的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曾经历失意和彷徨。
是的,我们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中,奋斗是我们最好的武器。
失意和彷徨不过只是过往的烟云和成功的垫脚石罢了。
曾经以为只要曲子好听,那无疑就是一首好歌了。
直到自己在音乐的世界逐渐成长,直到在大学选修了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后。
我才发现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以前相比,譬如天堂和地狱。
原来一首歌的灵魂是它的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和情感,有故事,才会诞生出真挚的情感,才会让人神游其中,在无声无息中完成内心的净化和升华。
尤其是这首《she is my sin 》,就拿故事层次说起,这首歌先起航生活;再述说磨难,最后迎来成功的曙光。
这首歌浸透着人生的苦难,但却告诉人们如何痛并快乐地生活着,享受着眼前的时光而有对未来充满信心。
侧耳聆听此首歌曲,一种鼓舞、激动人心的力量迎面而来。
随着歌曲的深入,缓缓地,激动人心的高潮伴随着高音符终于来临。
那美好的感觉让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让浪子回头,为自己的行为忏悔不已。
《she is my sin 》还是中国大型游戏qq飞车主题曲。
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曲,似乎旨于为热情澎湃的心灵量身定做。
它是实现梦想的助推器,是快乐成长的好伙伴。
从那动人的曲,人们收获了无数感动。
它和迈克杰克逊的歌曲似曾相识,从一定层面上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无处不在,音乐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音乐乃是我们现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会欣赏音乐便的重要性,只有懂得欣赏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那份神秘、微妙,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这学期我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很多东西。
我主要有以下五点的认识:一、对中国古典、民族音乐的认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还有就是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很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它以独特的精神内涵与流动特性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部类,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中包括绘画的气运及诗歌的意韵,在中国古代,音乐是最被重视、并且获得高度发展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各门艺术的中心和源泉,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诗和画了。
中国人常用“诗情画意”一词来表达美的境界,这个词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民族音乐注重情趣和意境,强调“善”与“美”的结合,向善中求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说抽象的文字可以表达抽象的情趣。
诗词是用文字来表达人的情感和动人的意境,而绘画则是用图画来描绘美丽的图景。
中国绘画中有“工笔”、“写意”两大类,工笔画细致入微、精雕细刻,追求的是“形似”;写意画是用笔放纵、造型概括,追求“神似”。
而“传神”一直是中国画的最高追求。
正是受这种意境的影响,中国音乐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文学、诗歌、历史、美术的综合体。
它所映现的也正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中外名曲鉴赏论文
音乐,可以说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从这种意义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错综复杂的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主要是交响乐)。
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
可以看出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说是两个相同的故事,只是一个源于中国古代,一个源于美国,当它们都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其音乐表现方式的不同正体现了中西方音乐的差距。
《梁祝》是中国音乐家创造的一首交响乐,以小提琴的演奏为主线索,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显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
《罗密欧与朱丽叶》曾被改编过多次,这里就以柏辽兹的所作的戏剧交响曲来说。
其实采用声乐二重的形式,以声乐的叙述来提示器乐的表达,再以器乐的表达来深化声乐的叙述,二者相辅相成。
《梁祝》由引子开始,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及草桥结拜,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
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接着,由双簧管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
之后,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呼应下,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纯朴、优美、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
大提琴潇洒浑厚的音调随后加入,与独奏小提琴进行着交流对答,描写梁祝二人在草桥亭畔相互结拜、心心相印的情景。
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共5篇)
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共5篇)第一篇: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我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
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二泉映月》是华彦均作曲,华彦均人称“瞎子阿炳”。
他身世悲凉,四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演奏,父亲去世后,他双目失明,流落街头。
在他流浪卖艺时,他依靠自己的音乐素养,慢慢拉出了绝美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渐渐响起,乐声时而高潮,时而低缓,时而不安,时而平静,静静地聆听着哀怨的旋律,像是听到那泣血的悲诉,那悲愤的呐喊;感受到企盼的眼神,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每一弦一奏中,都能感受到他激烈而愤恨的指责。
他在怨恨,他在呐喊;他不甘,他挣扎。
然而一切都只是徒劳,音符渐渐安静了,温和了。
无奈的现实下,他只得踏着脚下的崎途,用坚强与倔强继续生命,将凄楚的人生化作一个个鲜活的音符,拨动着心灵的琴弦,最后一切都会归于平静,绚烂被渐渐隐没,生命也会一点点消逝。
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我们能体会的不仅是伤感怅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还有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二泉映月》多么清美的名字,清晰地印刻了盲人阿炳辛酸怨恨的一生。
最后一段、、感受音乐的魅力,要感知音乐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情感,需要有读懂音乐艺术的语言的能力。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第一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经过这一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的课程,老师经过多娱体以及亲身教导的教学方式,使我可以在中外经典音乐名作品欣赏为内容的课程,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贯穿整个课程。
通过老师循循善诱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中、西方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西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特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等。
如中国的古乐,日本的能乐,西方的歌剧等。
从而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培养我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方式,丰富了我的音乐文化知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夠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这个学期令我最深刻的就非老师教我们唱的《阿里郎》莫属了。
《阿里郎》是一首朝鲜民歌中的代表音乐作品,能用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流畅的演唱,认识长鼓舞、伽倻琴弹唱的表演形式。
《阿里郎》还翻译有了国语的版本。
让我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在合作创编与歌唱表现中培养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
而且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朝鲜族民歌又称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中外的音乐曲风迥然不同,发源自不同的历史,衍生出不同的结果,二者又有共同之处,这或许是本次选修课的意义吧。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够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
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必须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内容。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中那如泣如诉的主题旋律,合唱歌曲《祖国颂》中那英雄豪迈、欢心鼓舞的坚定节奏等。
法国音乐家费提斯说过:“音乐不仅能触动听觉,而且激动心灵。
”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是培养大学生美感和情感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性格脾气都是有差异的,但音乐以其独有的艺术感染力,激发了我们内心世界的美感和情感。
音乐鉴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
不少作曲家在乐曲中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音响加以艺术模拟,可以引导我们加以想象。
还有一些音乐作品具有情节性的,可以引导我们进行想象。
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另外一些抒情性的音乐作品可以引导我们进行自由的想象。
这些作品一般都倾注着作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如贝多芬的《月光协奏曲》等。
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意图往往很少或完全不为世人所知。
这可以充分发挥我们们的想象力,进行自由想象。
音乐艺术是再创造的艺术,想象则是创造力的源泉。
而音乐鉴赏则是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同样属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音乐鉴赏的教学和实践,使我们获得了音乐基本知识,培养了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使大学生的情感、思想、意识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摘要:《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
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命运交响曲》蕴含了贝多芬的精神寄托,反映了人类永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
关键词:经典音乐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而作曲家就是高超的建筑师。
在《中外经典器乐作品鉴赏》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对贝多芬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命运交响曲》了。
这首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
因此这部作品被称作《命运交响曲》(以下简称《命运》)。
《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从1805年开始写作这部作品,直到1808年才得以完成。
[1]这部作品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情人离他而去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
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
尔后,他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
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一系列作品中。
[2]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
中外金典音乐鉴赏
《中外经典音乐欣赏》论文所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杨明皓班学号:201310188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 年1月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课程的收获及感想:学习了一个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课,我对该课程的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原来只知道听听歌就算听音乐,现在才知道广义的音乐还包括音乐剧,戏曲等等,音乐的欣赏范围也比以前扩大了许多,从一开始不知道音乐剧的知识到现在学会听音乐剧,会欣赏许多的音乐剧。
不仅是中国的,还有世界的各国的,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没有了国界。
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乐器音音乐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
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世界上最早的弦乐器是中国的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是在周朝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作为追记的传说,可看出音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经典音乐鉴赏:我想中国的古典音乐讲究的意境,是用心来慢慢的体会的,不能一蹴而就。
西方的古典音乐讲究的是震撼!是快乐,即使不懂音乐的人也能粗略辨别音乐的好坏。
有人说中国古典音乐就像打太极拳,外国古典音乐就像做广播操,中国音乐讲究的是神韵,有内涵。
外国音乐讲究的是节奏,有动力。
其实,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并不一定要用民族乐器来体现,也并不是来了一把二胡,就成了中国风的。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中国古典音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音乐从他的起源开始。
就代表他不可能像文字、诗歌和舞蹈一样来像读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但是音乐富有的感性是其他的艺术形式不能比拟的。
所以他要表达的内容也是最容易和听者产生共鸣的。
音乐是最早的艺术形式。
从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余姚河姆渡骨哨、陶埙、五代纹彩陶盆、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等古代文物就能看出,音乐的起源是非常早的。
世界上对音乐是如何产生的虽然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综合每个观点会发现。
人们赞同音乐是人们相互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为了表达情感、工作娱乐时的一种消遣。
既然音乐能表达音乐作者的情感,那就需要我们去欣赏。
首先要了解音乐的作者、创作背景、民族特征、作者的创作个性,然后要从官能、感情、理智三个阶段逐渐的去感悟。
而我自己觉得中国的古典音乐特别注重理智这一层次。
因为中国的古典音乐要表达的是一种意境。
就像是诗词一样,不管作者是要表达什么思想。
总要将思想融入某种意境之中。
中国的民歌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突出词曲作者的个性,而是从集体劳动中产生,反映劳动人民一种生活的艺术形式。
像蒙古族的《嘎达梅林》就是劳动人民歌颂自己的英雄的方式。
虽然民歌现在不属于古典音乐但是他同样将情感融在意境之中,只不过这种意境是生活。
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
而意境则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境界。
可以使听众通过想象和联想,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极大的感染。
古典乐曲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灵魂。
而这种意境也是和音乐作者的人格涵养。
古人强调演奏时要将音乐的音响与自然的情怀和对生命的感悟结合起来,追求肤浅和人生态度淡漠的人,是很难演奏出深刻含义的。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嵇康善弹《广陵散》,他学识出众,终身与琴为友,文学、哲学、琴、棋、书、画精通,性格卓越,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气。
在押赴刑场之后,以《广陵散》来抒发自己嫉恶的悲愤之情,这种人格美反映在琴曲中,后人几乎不能仿效。
中外音乐鉴赏选修课论文
古代与现代、西洋与民族音乐的差异、联系或结合音乐——心灵的舞蹈,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它,洗涤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说到古典音乐,人们就会想到诸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等,但真正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区别是什么呢?有人说除了朋克、摇滚、爵士乐,其他的都可以算做是古典音乐,当然,这并不准确。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本来是专指德奥在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翻译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这就是狭义的古典音乐。
从这个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向前追溯到巴赫、韩德尔,乃至更早的宗教音乐(含天主教即罗马公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向后延伸到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以及20世纪西方的现代音乐。
这些都是广义的古典音乐,也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无论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还是试图以创新来突破这个传统的音乐创作尝试,都可以归入古典音乐之内。
而在这个传统外独立发展的音乐,虽然有借鉴和影响古典音乐创作的,但是一般也不归入古典音乐之内,比如爵士乐、摇滚乐,以及东方一些民族的音乐。
因此对于广义的“古典音乐”这个词来说,欧洲艺术音乐的定义更加准确。
欧洲艺术音乐与其他的非欧洲音乐和流行音乐体系的主要区别是记谱法有所不同,其规则大约源自于16世纪便开始使用的记谱法。
在西方记谱法中,作曲者给演奏者规定了音调、格律、速度,独特的节奏和对于一同段音乐准确的演奏方式。
这种即兴演奏发挥空间很小的记谱法模式,极大的不同于非欧洲艺术音乐(相对于传统的日本音乐和印度音乐)和流行音乐。
通俗的讲,古典音乐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作的。
而我们所说的“现代音乐”的范畴,实际上是一个历史范畴(音乐和历史是共同发展的),“现代”的本意即“现在这个时代”,它理应包容时下所有音乐创作的各类风格(甚至流行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课程论文
经过这一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的课程,老师经过多娱体以及亲身教导的教学方式,使我可以在中外经典音乐名作品欣赏为内容的课程,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贯穿整个课程。
通过老师循循善诱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中、西方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西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特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等。
如中国的古乐,日本的能乐,西方的歌剧等。
从而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培养我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方式,丰富了我的音乐文化知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夠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这个学期令我最深刻的就非老师教我们唱的《阿里郎》莫属了。
《阿里郎》是一首朝鲜民歌中的代表音乐作品,能用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流畅的演唱,认识长鼓舞、伽倻琴弹唱的表演形式。
《阿里郎》还翻译有了国语的版本。
让我学习和了解
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在合作创编与歌唱表现中培养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
而且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
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朝鲜族民歌又称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主要伴奏乐器是恤椰琴、长鼓。
《阿里郎》是一首旋律悠扬动听、歌词直白又流露出委婉缠绵的朝鲜族民谣,蕴含朝鲜民族独特的风格和情感。
歌词中的“阿里郎”相传是朝鲜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在起义失败以后,与妻子一起隐居深山。
一天,其妻子被人调戏,阿里郎因怀疑妻子不忠,愤而离家出走,他的妻子追着用痛苦哀求的声音叫喊着:“阿
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
”目前在朝鲜半岛,还有许多以阿里郎命名的山峰,各个地区也都流传着旋律结构各不相同的《阿里郎》。
从《阿里郎》整首歌词作品来看,表达的就是女主人翁被弃的情感倾诉,虽然女主翁是因误解而被弃,但是从她所表达的感情中来看,却没有因为无故受伤害而怨恨自己的丈夫,而是始终在内心深处对丈夫的无限思念,期盼着与丈夫的再次相聚,并且倾诉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虽然也是倾诉无奈的情感,但是却控制了悲哀和怨恨,并在此基础上用不断坚持和等待去超越悲哀、怨恨、伤痛,直至获取喜悦,获得梦想的实现;虽然也有悲伤的情感,却是对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的悲伤,同时又是悲而不哀,因为只有悲才能有所振奋,就算被弃也无悔,始终坚守着,始终相信着,这是朝鲜民族“恨”文化的鲜明个性,这也是朝鲜民族文化的生命美感。
其次令我最深刻的便是日本的能乐,能乐,在日语里意为“有情节的艺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就其广义而言,能乐包括“能”与“狂言”两项,两者每每在同时同台演出,乃是一道发展起来并且密不可分的,但是它们在许多方面确实大相径庭。
前者是极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后者则是十分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
其实能乐是一个非常晚出的名称,从平安时代中叶(782-1185)直至江户时代(1603-1868),这种艺能一直被称为“猿乐”或者“猿乐之能”。
而且,以日本南北朝为
界,前期猿乐与后期猿乐面貌迥异,故现今日本学术界将前者称作“古猿乐”,而将后者称作“能乐”。
关于能乐的起源,虽然在具体分析上存在着许多分歧,但能乐是“古代日本本土艺能与外来艺能之集大成”,可谓学术界的共识。
许多文化样式都对能乐的形成,发展和定型起到过作用。
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古代文化。
古代的日本早就有了十分丰富多采的歌舞艺能,其中包括祈神祭祖的仪式、赞美生产劳动的歌谣、关于战争题材的英雄赞歌,以及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歌舞等等。
在民间,还有傀儡师、游女、巫子等流浪艺人,他们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是民间戏剧的表演者和传播者。
在奈良、平安初期,即相当于我国唐朝的时期,大陆各国及朝鲜半岛的伎乐、舞乐、散乐陆续传入日本后,长期在宫廷演出。
这样就使日本古代的艺术,以中国、朝鲜、林邑为媒介,和印度以及欧洲国家等早期演剧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日本的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的水平,培养了很多艺术人材,甚至还保存了后来别国已经失传的宝贵艺术财富。
把外来因素和民族传统结合起来,出现了一个“百戏杂陈”的民族文化的高涨时期。
镰仓时代以后,新兴的武士阶级代替了旧贵族的统治地位。
宗教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强调了民族文化的独立发展。
这时的演剧艺术,就和普遍开展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以各地的寺院、神社为基点,进行各种演出活动。
延年、田乐和猿乐等广为流行。
到了十二、三世纪,已经出现了不少专业的戏班(座),并已开始有了艺人的世袭制度。
在室町时代,在我国宋代大曲和元代杂
剧的影响下,产生了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我通过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音乐知识要素及中外音乐作品欣赏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我逐步具备准确、敏锐地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内容的能力。
扩大了我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品水平的音乐爱好者,提高了我人文素质的修养和品位,引导学生培养高尚品德。
音乐乃是我们现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会欣赏音乐便的重要性,只有懂得欣赏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那份神秘、微妙,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这学期我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很多东西。
虽然上的课时不算多,但感谢老师的循循善诱,使我受益良多,收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