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区分
冲突域和广播域例题

冲突域和广播域例题
冲突域和广播域是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概念,用于描述网络中的通信特性。
冲突域是指在网络中同时传输数据时可能产生冲突的范围。
当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数据会在网络传输介质(如以太网线)上发生碰撞,导致数据错误或丢失。
冲突域的存在会影响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广播域是指网络中所有设备能够直接发送广播包(Broadcast)且能够收到的范围。
广播包是一种发送给同一网络中所有设备的数据包,用于网络管理、发现网络中其他设备等。
广播域的大小直接影响广播功能的范围和效率。
以下是关于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例题:
1. 假设一个以太网局域网内有10个设备,这些设备通过一个
交换机连接。
请问这个网络中的冲突域和广播域分别是多少?
答:由于设备间使用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交换机能够将数据包仅发送给目标设备,从而避免了冲突域的产生,所以冲突域的大小为0。
而对于广播域来说,由于所有设备都可以发送广
播包给其他设备,所以广播域的大小为整个局域网。
2. 在一个无线局域网中,有一个无线路由器和5个无线设备连接在一起。
请问这个网络中的冲突域和广播域分别是多少?
答:在无线局域网中,使用CSMA/CA协议来避免碰撞,因此冲突域的大小同样为0。
而对于广播域来说,无线路由器能够将广播包发送给所有连接的无线设备,所以广播域的大小为整个局域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例题中只描述了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并没有考虑到子网划分、VLAN等更复杂的网络构建方式。
实际应用中,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大小还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单播、多播、广播、组播、泛播、冲突域、广播域

假设X代表所有的机器,Y代表X中的一部分机器,Z代表一组机器,1代表一台机器,那么1:1 那就是单播;1:Y 那就是多播;1:X 那就是广播;1:Z 那就是组播;Y=X时,多播就是广播;Y=Z多播就是组播;泛播也叫任意播,是指某组中任意发送方对应拓朴结构中几个最接近的接收方之间的通信。
而组播是指单个发送方对应一组选定接收方的一种通信。
一、什么是组播1、组播的特点1)什么是组播?组播是一种数据包传输方式,当有多台主机同时成为一个数据包的接受者时,出于对带宽和CPU负担的考虑,组播成为了一种最佳选择。
2)组播如何进行工作?组播通过把224.0.0.0-239.255.255.255的D类地址作为目的地址,有一台源主机发出目的地址是以上范围组播地址的报文,在网络中,如果有其他主机对于这个组的报文有兴趣的,可以申请加入这个组,并可以接受这个组,而其他不是这个组的成员是无法接受到这个组的报文的。
3)组播和单播的区别?为了让网络中的多个主机可以同时接受到相同的报文,如果采用单播的方式,那么源主机必须不停的产生多个相同的报文来进行发送,对于一些对时延很敏感的数据,在源主机要产生多个相同的数据报文后,在产生第二个数据报文,这通常是无法容忍的。
而且对于一台主机来说,同时不停的产生一个报文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如果采用组播的方式,源主机可以只需要发送一个报文就可以到达每个需要接受的主机上,这中间还要取决于路由器对组员和组关系的维护和选择。
4)组播和广播的区别?如同上个例子,当有多台主机想要接收相同的报文,广播采用的方式是把报文传送到局域网内每个主机上,不管这个主机是否对报文感兴趣。
这样做就会造成了带宽的浪费和主机的资源浪费。
而组播有一套对组员和组之间关系维护的机制,可以明确的知道在某个子网中,是否有主机对这类组播报文感兴趣,如果没有就不会把报文进行转发,并会通知上游路由器不要再转发这类报文到下游路由器上。
2、组播的缺点:1) 与单播协议相比没有纠错机制,发生丢包错包后难以弥补,但可以通过一定的容错机制和QOS加以弥补。
二层基本知识_转发_协议

二层交换基本过程
通过识别MAC进行
A
Switch
B
C
D
二层交换机工作模型
工作在链路层
应应应 表表应 会会应 传传应 网网应 链链应 物物应 链链应 物物应 链链应 物物应 应应应 表表应 会会应
S witch
传传应 网网应 链链应 物物应
二层交换引擎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L2FDB—Layer 2 forwarding database
. .
出口集合 {1} {2} {3}
. .
交换机工作过程—转发
MAC 1234.ABCD.0001 1234.ABCD.0002 1234.ADCB.0005
. .
出口集合 {1} {2} {3}
. .
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根据目的 地址查询CAM,找到出口后,把 数据包从该出口集合发送出去。 在单播的情况下,出口列表集合只 有一个元素,但在多播情况下,出 口列表集合就可能不只一个元素。 CAUTION: 多播情况下,CAM表项的建立不是 通过学习得到的,而是通过IGMP 窥探,CGMP等协议获得的。
MACD MACA
端口2
......
MACD
MACA
端口1
......
MAC地地
所所所所
MACA MACB MACC MACD
1 1 2 2
二层交换机的局限性
二层交换机将网段上的冲突域限制到了端口级、但是无法限制广播域的大小 端口间已经不存在冲突 但是广播域仍然为整个LAN
LAN LAN
广广广
冲冲广
Frame Load:有效载荷 FCS: 帧检测序列
冲突域和广播域例题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有关冲突域(Collision Domain)和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的例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理解:
**例题1:**
假设在一个以太网局域网中有多个交换机和集线器连接。
其中,交换机 A 连接了5 台计算机,交换机 B 连接了8 台计算机,而集线器连接了10 台计算机。
请问:
1. 总共有多少个冲突域?
2. 总共有多少个广播域?
**解答:**
1. 冲突域是指在局域网中发生冲突的范围。
在以太网中,交换机是工作在全双工模式,而集线器是工作在半双工模式。
交换机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其每个端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因此,交换机 A 有 5 个端口,交换机 B 有8 个端口,而集线器有 1 个冲突域。
所以总共有 5 + 8 + 1 = 14 个冲突域。
2. 广播域是指能够接收到相同广播帧的设备范围。
在以太网中,广播帧会被交换机转发到所有端口,而集线器则会将广播帧发送到所有连接的设备。
因此,交换机A 和 B 各自是一个广播域,而集线器连接的所有设备也在同一个广播域。
所以总共有2 + 1 = 3 个广播域。
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理解设备的工作方式以及其对网络范围的影响来进行解答,考察对冲突域和广播域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中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形成及解决对策研究

甘 .才 音高平 巨 孑
计算 机 网络 中冲突域和广播域 的形成及解决对 策研 究
张 明 郭 小燕 瞿朝成
7 07 ; 300 (. 1 兰州城市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
2 甘肃农业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 院, . 甘肃兰州
摘
7 07 ) 3 00
如图 2 所示 ,以太 网 l 和以太网 2 通过一个中
如图 1 所示 , 区域 1 是一个广播域 , 而区域 2 是一个
收稿 日期 :0 0 — 8 2 1- 7 1 1
继器进行互连. 由于以太网 1 和以太网 2 都是传统
作者简介 : 张明(96 ) , 1 一 , 甘肃天水人 , 7 男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 计算机网络技 术 、 多媒体技术.
个冲突域 中, 一次只能有一个结点发送信息 , 而其它 结点只能等待 , 并且每一个结点都能够收到任一结
点所发送的信息.
2 广播 域 .
、
、、机 、、一算 、 二一 计 ~一 、~ , \ ~, { 计一, 算 十 一 一 、 一计 算 一 , 算 一, 算计 一, 一 , 、 , 、机机 机 机计 算 机 . 、 /、 \ 、 . ‘ , ,
2 冲 突域 只 能发 生 在一 个 网段 中 , . 而广 播 域 是 可 以跨 网段 的.
网络互连设备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不同的 冲突域和广播域. , 但是 由于不同的网络互连设备工
作 原 理 的不 同以及工作 在 O I 考模 型 的不 同层次 S参
上 ,所 以它们划分冲突域和广播域的效果也就各不 相 同.
一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2 (0 )5 05 0 10 — 00 2 1 0 — 4 — 3 1
如何理解交换机分割冲突域但不能分割广播域?

如何理解交换机分割冲突域但不能分割⼴播域?这个问题涉及到⽹络的原理部分,先解释⼀下冲突域和⼴播域,再说明⼀下交换机怎么分割冲突域,交换机为什么是个⼴播域哈。
冲突域冲突域要从Hub说起,以前的⽹络都是共享型的,半双⼯模式,通信双发共享同⼀条物理通信线路,在某⼀时刻只能有⼀个通信设备占⽤链路。
⼤家都在⼀条链路上跑数据,那么发送数据之前就要侦听,看⼀下线路上有没有数据,若有的话就等待,没有就发送。
这就构成了⼀个冲突域。
以前的Hub就是这么⼀个有冲突域的设备,同⼀时刻,只能有⼀个通信设备发送数据。
所以产⽣了⼀个叫做CSMA/CD的协议。
就是这么回事。
交换机隔离冲突域交换机的出现隔离了冲突域。
每台终端可以全双⼯⽅式发送数据,⽽且⾃⼰发送数据⼜不会影响到其它设备,不⽤再去侦听链路是否有别的设备再发送数据了。
每个通信终端独享⼀条链路和端⼝。
冲突域和⼴播域都属于⼆层⽹络的概念,了解了这个才好说明下⾯的⼴播域。
⼴播域以及交换机属于⼴播域⼴播域存在于局域⽹中,交换机构成的⽹络。
先说⼀下什么是⼴播数据。
⼴播就跟咱们听收⾳机⼀样,⼀对多。
255.255.255.255就是个⼴播地址,如果你的电脑给这个地址发送数据,那么整个局域⽹的电脑,包括你的领导的电脑都会收到你发送的数据。
你的电脑发送数据之前,⾸先要发送个ARP帧,去获得通信对⽅的IP地址,也是⼴播包,局域⽹是⾮常惧怕ARP攻击的。
包括通过DHCP服务器⾃动分配IP地址,都需要⼴播数据。
假如局域⽹中存在环路,⼴播数据就会来回转发,都加都在转发,最终导致⽹络瘫痪。
这就需要⼀种技术或者设备隔离⼴播域,就是下⾯说的VLAN划分和路由器隔离。
怎么隔离⼴播域⽅法1:划分VLAN。
VLAN称为虚拟局域⽹,不同VLAN之间数据不能相互通信,同⼀VLAN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所以也就隔离了⼴播。
⼴播数据是不能穿越VLAN的。
你们公司的财务部门属于VLAN100,科研部门属于VLAN200,财务部门的⼴播数据没办法送到科研部门的。
冲突域与广播域的区别

冲突域指的是会产生冲突的最小范围, 冲突域指的是会产生冲突的最小范围,在 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过设备互联时, 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过设备互联时,会建立一 条通道, 条通道,如果这条通道只允许瞬间一个数据 报文通过,那么在同时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 报文通过, 数据报文想从这里通过时就会出现冲突了。 数据报文想从这里通过时就会出现冲突了。 冲突域的大小可以衡量设备的性能, 冲突域的大小可以衡量设备的性能,多口 hub的冲突域也只有一个 的冲突域也只有一个, hub的冲突域也只有一个,即所有的端口上 的数据报文都要排队等待通过。 的数据报文都要排队等待通过。而交换机就 明显的缩小了冲突域的大小, 明显的缩小了冲突域的大小,使到每一个端 口都是一个冲突域, 口都是一个冲突域,即一个或多个端口的高 速传输不会影响其它端口的传输, 速传输不会影响其它端口的传输,因为所有 的数据报文不同都按次序排队通过, 的数据报文不同都按次序排队通过,而只是 到同一端口的数据才要排队。 到同一端口的数据才要排队。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如果一个数据报文的目标地址是这个网段的 广播地址或者目标计算机的MAC地址是FF FFMAC地址是FF广播地址或者目标计算机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 FF-FF-FF-FF,那么这个数据报文就会被这个 网段的所有计算机接收并响应,这就叫做广播。 网段的所有计算机接收并响应,这就叫做广播。 通常广播用来进行ARP寻址等用途, ARP寻址等用途 通常广播用来进行ARP寻址等用途,但是广播 域无法控制也会对网络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域无法控制也会对网络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主 要是带宽和网络延迟。 要是带宽和网络延迟。这种广播所能覆盖的范 围就叫做广播域了, 围就叫做广播域了,二层的交换机是转发广播 所以不能分割广播域, 的,所以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一般不转 发广播,所以可以分割或定义广播域。 发广播,所以可以分割或定义广播域。
网络安全培训课程

传输层
Page *
端口号作用
源端口
目标端口
…
Host A
1028
23
…
SP
DP
Host Z
Telnet Z
目标端口 = 23.
端口号标识上层通信进程。 小于1024 为周知端口、1024-5000为临时端口、大于5000为其他服务预留。
Page *
TCP 确认机制
发送方
01
发送 1
TCP/IP网络实践上的标准,OSI网络理论的标准。
TCP/IP定义每一层功能如何实现,OSI定义每一层做什么。
TCO/IP的每一层都可以映射到OSI模型中去。
01
03
02
04
Page *
TCP/IP与OSI
应用层
01.
表示层
01.
会话层
01.
传输层
01.
网络层
01.
数据链路层
01.
物理层
01.
02
接收 1
03
发送 ACK 2
04
发送 2
05
接收 2
06
发送 ACK 3
07
发送 3
08
接收 3
09
接收 ACK 4
10
滑动窗口 = 1
11
接收方
12
Page *
TCP 三次握手
发送 SYN (seq=100 ctl=SYN)
接收 SYN
发送 SYN, ACK (seq=300 ack=101 ctl=syn,ack)
02
由业务信息安全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等级的较高者确定定级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
广播域和冲突域的区别

冲突域与广播域(区别、知识要点)1、冲突域指的是会产生冲突的最小范围,在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过设备互联时,会建立一条通道,如果这条通道只允许瞬间一个数据报文通过,那么在同时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数据报文想从这里通过时就会出现冲突了。
冲突域的大小可以衡量设备的性能,多口hub的冲突域也只有一个,即所有的端口上的数据报文都要排队等待通过。
而交换机就明显的缩小了冲突域的大小,使到每一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即一个或多个端口的高速传输不会影响其它端口的传输,因为所有的数据报文不同都按次序排队通过,而只是到同一端口的数据才要排队。
2、如果一个数据报文的目标地址是这个网段的广播地址或者目标计算机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那么这个数据报文就会被这个网段的所有计算机接收并响应,这就叫做广播。
通常广播用来进行ARP 寻址等用途,但是广播域无法控制也会对网络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主要是带宽和网络延迟。
这种广播所能覆盖的范围就叫做广播域了,二层的交换机是转发广播的,所以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一般不转发广播,所以可以分割或定义广播域。
网络互连设备可以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冲突域、广播域。
但是,由于不同的网络互连设备可能工作在OSI模型的不同层次上。
因此,它们划分冲突域、广播域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
如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网桥和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而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上三层。
而每一层的网络互连设备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
下面我们讨论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划分冲突域、广播域时各自的特点。
1、传统以太网操作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总线型以太网。
在这种类型的以太网中,通信信道只有一个,采用介质共享(介质争用)的访问方法(第1章中介绍的CSMA/CD介质访问方法)。
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侦听网络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就发送数据。
否则,继续侦听直到网络空闲。
如果两个站点同时检测到介质空闲并同时发送出一帧数据,则会导致数据帧的冲突,双方的数据帧均被破坏。
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区别

以太网中的冲突域和广播域在以太网中,当两个节点同时经过同一个介质传输数据时,从两个设备发出的帧将会碰撞,在物理介质上相遇,彼此数据都会被破坏。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冲突,当以太网中接入的终端越多发生的碰撞的机会也就越大。
所以在以太网中我们引入了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种机制来避免冲突。
我们看看CSMA/CD是如何工作的。
当一个节点想在网络中发送数据时,它首先检查线路上是否有其他主机的信号在传送:如果有,说明其他主机在发送数据,自己则利用退避算法等一会再试图发送;如果线路上没有其他主机的信号,自己就将数据发送出去,同时,不停的监听线路,以确信其他主机没有发送数据,如果检测到有其他信号,这个时候就知道发生了冲突了,自己就发送一个JAM阻塞信号,通知网段上的其他节点停止发送数据,这时,其他节点也必须采用退避算法等一会再试图发送。
那什么是冲突域和广播域了。
冲突域:一个支持共享介质的网段所在的区域都是冲突域。
广播域:一个广播帧能够到达的范围我们都叫做广播域。
我们的集线器是一个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当他收到数据以后就把这个数据复制复制以后就把这个数据象所有的接口发送一次。
所以我们说集线器所有的接口是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
交换机就和集线器不一样了交换机是工作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他能够识别数据帧和MAC地址,他工作的方式就和集线器有很大的区别。
交换机是依靠MAC 地址表来转发数据。
对于MAC地址表里没有的数据就广播。
所以我们说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是一个冲突域,交换机的所有的接口都属于一个广播域。
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路由器转发数据是依靠路由表来转发数据。
对于广播流量路由器会处理但是不会转发数据。
所以我们说路由器的每个接口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
路由器可以用来隔离广播。
我们可以看下面的图来分析下转发数据,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现在网桥已经看不到了。
计算机网络 04_01_图解冲突域和广播域

图解冲突域、广播域作者张保通网络互连设备可以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冲突域、广播域。
但是,由于不同的网络互连设备可能工作在OSI模型的不同层次上。
因此,它们划分冲突域、广播域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
如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网桥和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而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上三层。
而每一层的网络互连设备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
下面我们讨论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划分冲突域、广播域时各自的特点。
1、传统以太网操作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总线型以太网。
在这种类型的以太网中,通信信道只有一个,采用介质共享(介质争用)的访问方法(第1章中介绍的CSMA/CD介质访问方法)。
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侦听网络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就发送数据。
否则,继续侦听直到网络空闲。
如果两个站点同时检测到介质空闲并同时发送出一帧数据,则会导致数据帧的冲突,双方的数据帧均被破坏。
这时,两个站点将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的方法各自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侦听、发送。
在图1中,主机A只是想要发送一个单播数据包给主机B。
但由于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广播性质,接入到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将收到此单播数据包。
同时,此时如果任何第二方,包括主机B也要发送数据到总线上都将冲突,导致双方数据发送失败。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当主机A发送一个目标是所有主机的广播类型数据包时,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要接收该广播数据包,并检查广播数据包的内容,如果需要的话加以进一步的处理。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广播域。
图1传统以太网2、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Repeater)作为一个实际产品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扩展网络距离,将衰减信号经过再生。
第二,实现粗同轴电缆以太网和细同轴电缆以太网的互连。
通过中继器虽然可以延长信号传输的距离、实现两个网段的互连。
子网、多播、冲突域

Class B 10****** ******** xxxxxxxx xxxxxxxx
Class C 110***** ******** ******** xxxxxxxx
Class D 1110**** ******** ******** ********
Class E 1111**** ******** ******** ********
转。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是邮局协议第3版本,用于接收邮件。
数据格式:
数据帧:帧头+IP数据包+帧尾 (帧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MAC地址及类型,帧尾是校验字)
IP数据包:IP头部+TCP数据信息 (IP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IP地址、类型、生存期等)
IP数据信息:TCP头部+实际数据 (TCP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端口号、顺序号、确认号、校
2、网络层
网络层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RARP(Reverse ARP)
反向(fǎn xiànɡ)地址转换协议。
网络层的数据单位是包,使用的是IP地址,典型设备是路由器Router。
这一层可以进行流量控制,但流量控制更多的是使用第二层或第四层。
4、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可以实现流量控制、负载均衡。
传输层信息包含端口、控制字和校验和。
传输层协议主要是TCP和UDP。
传输层位于OSI的第四层,这层使用的设备是主机本身。
例如www、FTP、DNS、POP3和SMTP等都是应用层服务。
软考网工_图解冲突域、广播域

软考网工图解冲突域、广播域软考, 网工, 2009冲突域(物理分段)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
这个域代表了冲突在其中发生并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共享段。
在OSI模型中,冲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层的概念,连接同一冲突域的设备有Hub,Reperter或者其他进行简单复制信号的设备。
也就是说,用Hub或者Repeater连接的所有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冲突域内,它不会划分冲突域。
而第二层设备(网桥,交换机)第三层设备(路由器)都可以划分冲突域的,当然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冲突域。
简单的说,可以将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电缆,而将网桥等看成是一束电缆。
广播域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
如:在该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传输一个广播帧,则所有其他能收到这个帧的节点都被认为是该广播帧的一部分。
由于许多设备都极易产生广播,所以如果不维护,就会消耗大量的带宽,降低网络的效率。
由于广播域被认为是OSI中的第二层概念,所以象Hub,交换机等第一,第二层设备连接的节点被认为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
而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划分广播域,即可以连接不同的广播域。
注:一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可以隔离广播,划分VLAN的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隔离广播。
打个通俗的比喻来帮助理解:局域网好比一栋大楼,每个人(好比主机)有自己的房间(房间就好比网卡,房号就是物理地址,即MAC地址),里面的人(主机)人手一个对讲机,由于工作在同一频道,所以一个人说话,其他人都能听到,这就是广播(向所有主机发送信息包),只有目标才会回应,其他人虽然听见但是不理(丢弃包),而这些能听到广播的所有对讲机设备就够成了一个广播域。
而这些对讲机就是集线器(HUB),每个对讲机都像是集线器上的端口,大家都知道对讲机在说话时是不能收听的,必须松开对讲键才能收听,这种同一时刻只能收或者发的工作模式就是半双工。
子网划分、广播域、冲突域、变长子网掩码(VLSM)

子网划分、广播域、冲突域、变长子网掩码(VLSM)子网划分子网划分的原因有许多,有同学发私信和评论问我什么时候用到子网划分,子网划分到底有什么好处,我就给简单总结一下。
减少网络流量不管什么样的流量,都希望少一些,网络流量也一样,如果路由器的性能不好,网络流量可能导致网络停顿,有了路由器之后大部分流量都在本地的网内,只有去往其他网络的分组江川夜路由器,路由器增加广播域,广播域越多。
每个广播域就越小,每个网络的流量就越少优化网络性能网络性能提升就是减少网络流量的结果简化管理与一个庞大的网络相比,在小网络里更容易排查问题有助于覆盖大型区域公网的网速比局域网的慢的多,价钱还贵单个跨度大的大型网络各方面都可能出问题,将多个小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在这里提到了一个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广播域是指同一网段中所有(ALL)设备组成的网络集合、这些设备侦听该网段中发送的所有广播,路由器组建互联网并划分广播域。
通俗的解释为要分割广播域?分割广播域到底为什么提升网络的性能?举个例子:广播域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我们小时候都做过广播体操,一个喇叭(路由器)。
全校学生(设备)一起做。
那么大家都在一个广播域中。
混乱程度可想而知,有的同学根本不叫做操,只能叫动。
分割之后就是每个班级的体育课,体育老师(路由器)一个一个的教学生(设备),一个一个检查,效果可想而知。
一个老师教100个学生,和教10个学生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路由器分割广播域。
和广播域一同出现的一个术语是冲突域(collision domain),冲突域是指一种网络情况:某台设备(主机)在网络上发送分组时候,当前网段中所有的设备都需要注意这一点。
如果某两台设备同时试图传输数据,将导致冲突,这两台设备必须重传数据,效率很糟糕。
所以以太网使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来避免冲突。
这个冲突许很好理解,两个人聊天,一起讲话。
这个就冲突了,不得不重说。
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对比实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项目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对比实验实验日期2016/4/22一实验目的1.1了解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如何转发数据。
1.2理解冲突域和广播域的概念。
1.3对比单播以太网帧和广播以太网帧的目标MAC地址。
二实验原理2.1冲突域与广播域冲突域:在该域内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站点发送数据,如果两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会引起冲突,则这两个站点处于同一个冲突域内。
广播域:在以太网中,能够接收到任意站点发送的广播帧的所有站点的集合称为一个广播域。
2.2集线器和交换机集线器和交换机都是为了扩大以太网覆盖范围而使用的连接设备,但二者的工作原理存在很大差异。
集线器工作在OSI体系结构的物理层。
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转发,从而扩展以太网的覆盖范围。
由于物理层传输的信号是无结构的,因此集线器无法识别接收方,只能将从一个端口接收到信号放大后复制到所有其他端口,即向与该集线器连接的所有站点转发。
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使用以太网帧中的MAC地址进行数据帧转发,从而有效地过滤数据帧。
交换机可以在多个端口对之间同时建立多条并发连接,使得与不同端口连接站点同时发送数据时,各连接线路彼此互不影响。
三实验要求3.1拓扑图该实验用到4个拓扑图。
其中拓扑图1和拓扑图2是以集线器为中心的共享式以太网;拓扑图3和拓扑图4是以交换机为中心的交换式以太网。
其中拓扑图1和拓扑图2主要用于观察集线器的运行及理解冲突域的概念;拓扑图3和拓扑图4主要用于观察交换机的运行及理解交换机隔离冲突域但不隔离广播域的特性。
在对应的实验步骤中,我们需要将拓扑图1和拓扑图2使用交叉双绞线连接起来,将拓扑图3和拓扑图4使用交叉双绞线连接起来,从而观察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进行以太网扩展时对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影响,从而理解两类设备在扩展以太网时的作用和局限性。
3.2 IP地址配置四实验步骤、结果(程序+注释+截图)及分析4.1观察集线器和交换机的运行4.1.1准备工作打开软件,添加设备进行连接,按照实验要求配置PC的IP地址。
冲突域和广播域区别

冲突域和⼴播域区别
⼀、区别
1、⼴播域就是说如果站点发出⼀个⼴播信号后能接收到这个信号的范围。
通常来说⼀个局域⽹就是⼀个⼴播域。
冲突域指⼀个站点向另⼀个站点发出信号。
除⽬的站点外,有多少站点能收到这个信号。
这些站点就构成⼀个冲突域。
2、冲突域通过集线器连接,⼴播域则通过交换机。
扩展资料:
主要特点:
冲突域是在同⼀个⽹络上两个⽐特同时进⾏传输则会产⽣冲突;在⽹路内部数据分组所产⽣与发⽣冲突的这样⼀个区域称为冲突域,所有的共享介质环境都是⼀个冲突域,在共享介质环境中⼀定类型的冲突域是正常⾏为。
⼴播域(broadcast domain),⼴播域是⼀个逻辑上的计算机组,该组内的所有计算机都会收到同样的⼴播信息。
(广告传媒)冲突域和广播域区别

冲突域和广播域区别1、冲突域指的是会产生冲突的最小范围,在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过设备互联时,会建立一条通道,如果这条通道只允许瞬间一个数据报文通过,那么在同时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数据报文想从这里通过时就会出现冲突了。
冲突域的大小可以衡量设备的性能,多口hub的冲突域也只有一个,即所有的端口上的数据报文都要排队等待通过。
而交换机就明显的缩小了冲突域的大小,使到每一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即一个或多个端口的高速传输不会影响其它端口的传输,因为所有的数据报文不同都按次序排队通过,而只是到同一端口的数据才要排队。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2、如果一个数据报文的目标地址是这个网段的广播地址IP或者目标计算机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那么这个数据报文就会被这个网段的所有计算机接收并响应,这就叫做广播。
通常广播用来进行ARP寻址等用途,但是广播域无法控制也会对网络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主要是带宽和网络延迟。
这种广播所能覆盖的范围就叫做广播域了,二层的交换机是转发广播的,所以不能分割广播域,网桥也不能分割广播域。
而路由器一般不转发广播,所以可以分割或定义广播域。
冲突域就是共享总线,而集线器HUB就是总线型的,所以不能隔绝冲突域,而网桥,交换机,路由器都可以隔绝冲突域。
个人见解广播通常是对IP地址来讲的,而其中只有三层交换机和路由是有网络层的,所以它们可以隔绝广播域。
3、中继器(Repeater)作为一个实际产品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扩展网络距离,将衰减信号经过再生。
第二,实现粗同轴电缆以太网和细同轴电缆以太网的互连。
通过中继器虽然可以延长信号传输的距离、实现两个网段的互连。
但并没有增加网络的可用带宽。
如图1所示,网段1和网段2经过中继器连接后构成了一个单个的冲突域和广播域。
图1 中继器网络集线器实际上相当于多端口(在本章,我们常用"端口"一词代替"接口"这个术语)的中继器。
实验报告-冲突域和广播域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验证冲突域的存在。
2、通过实验验证广播域和广播风暴的存在实验仪器及药品:1、Switch_2950(交换机型号)2台,Pub-PT(集线器)1台;2、PC7台;3、直连线、交叉线若干。
实验原理及要求:1、在Internet网中,查询并理解冲突域、广播域和广播风暴的概念。
2、共享式以太网构成了一个冲突域,在冲突域中采用CSMA/CD方式。
3、交换式以太网构成了一个广播域,通过使用两个端口直接交换数据帧,不仅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也起到了隔离冲突域的作用。
4、集线器构成了一个冲突域和一个广播域。
交换机构成了一个大的广播域,只能隔离冲突域,不能隔离广播域,无法解决广播风暴。
实验步骤:1、建立共享式以太网:使用集线器和PC组建以太网,并采用192.168.0.0网段设置IP地址。
通过ping广播地址(ping 192.168.0.255),测试共享式以太网能够接收到该广播帧的范围。
从而验证冲突域的范围。
如图1所示。
图12、建立交换式以太网:使用交换机和PC组建以太网,并采用192.168.0.0网段设置IP地址(注意不要与上一个以太网的IP地址冲突)。
通过ping广播地址(ping 192.168.0.255),测试共享式以太网能够接收到该广播帧的范围。
验证广播域的范围。
如图2所示。
图23、在交换式以太网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交换机和PC,联通并设置IP。
再次ping广播地址,测试以太网是否隔离广播帧。
如图3所示。
图34、联通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并发出广播帧,测试广播帧传播的范围,验证广播风暴能够到达的范围。
如图4所示。
图4实验结果与分析:请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实验心得,并回答如下问题:如果在此局域网中由于某种病毒向网络疯狂发送数据包,引发广播防风暴,哪些PC将会受到影响?。
网络基础知识

电脑网络知识和作用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常被用于连接公司办公室或工厂里的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以便共享资源(如打印机)和交换信息。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或者称MAN,基本上是一种大型的LAN,通常使用于LAN相似的技术。
它可以覆盖一组邻近的公司办公室和一个城市,既可能是私有的也可能是公用的。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或者称WAN,是一种跨越大的地域的网络,通常包含一个国家或州。
它包含想要运行用户(即应用)程序的机器的集合。
“广域”网里包含了很多的“城域”网,“城域”网里包含了很多的“局域”网,当公司里的工作人员提到所谓的“局域”网时,你就可以联想到整个公司是一个“局域”网,一个部门也算是一个“局域”网。
当这些“局域”网连接在一起,就成为“城域”网,多个“城域”网络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广域”网,最后构成整个因特网。
因特网如果是宇宙的话,那么“广域”网可以比拟为“银河系”,你上班的公司可以算是银河中的一个“太阳系”,公司的主机呢,就是一个太阳,而你的计算机就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虚拟专用网(VPN),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
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
虚拟专用网至少应能提供如下功能:。
加密数据,以保证通过公网传输的信息即使被他人截获也不会泄露。
信息认证和身份认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合法性,并能鉴别用户的身份。
提供访问控制,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OSI七层模型: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
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服务说明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接口说明上一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而协议涉及如何实现本层的服务;这样各层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互连网络中各实体采用什么样的协议是没有限制的,只要向上提供相同的服务并且不改变相邻层的接口就可以了。
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网络的发展与应用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网络的发展与应用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三个阶段1、研究阶段 (68年~84年)主要特征: TCP/IP协议的研制成功。
Client/Server工作方式的实现。
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分散控制等。
2、运行阶段 (85年~92年)主要特征: Internet骨干网络的延生网络私有化的形成网络商业化的开始3、应用阶段 (92年~今)主要特征:网络发展的全球化网络运行的商业化网络应用的多样化二、我国计算机网络的三个层次1、国家经济信息化的基本通信网,CHINAPAC:1991建设,分组交换网。
CHINADDN:1994建设,数字专用网金桥工程:1997建设,以光纤、卫星、微波、无线移动等多种方式,形成天地一体的网络结构。
2、依托此平台开发的各种专业网络和应用网络;金卡工程:全民信用卡系统——电子货币工程。
金企工程:企业生产与流通信息系统,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金农工程:农业综合管理及信息服务系统,以县城为点的农业基本情况数据库。
金关工程: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信息网。
金税工程: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系统工程。
企业网络:企业总部与分部组成的异地独立网络。
教育科研网:CERNET连接全国各大高校。
3、目前中小型企业网络的应用情况企事业都建设了自己的局域网,而且越来越多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相联。
网络硬件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大。
网络管理员:以网络互联技术为主的网络人才。
操作系统管理员:以管理操作系统为主的网络人才。
线路维护人员:负责网络运行的维修人员。
网络技术支持:负责公司网络产品的技术的咨询和售后服务。
网络互联基础一、OSI七层协议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1、物理层机械性能:接口的型状,尺寸的大小,引脚的数目和排列方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剖析冲突域和广播域冲突域(物理分段):①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②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③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
这个域代表了冲突在其中发生并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共享段。
在OSI模型中,冲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层的概念,连接同一冲突域的设备有:Hub,Repeater或者其他进行简单复制信号的设备。
也就是说,用Hub或者Repeater连接的所有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冲突域内,它不会划分冲突域。
而第二层设备(网桥,交换机)第三层设备(路由器)都可以划分冲突域的,当然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冲突域。
简单的说,可以将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电缆,而将网桥等看成是一束电缆。
广播域: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
如:在该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传输一个广播帧,则所有其他能收到这个帧的节点都被认为是该广播帧的一部分。
由于许多设备都极易产生广播,所以如果不维护,就会消耗大量的带宽,降低网络的效率。
由于广播域被认为是OSI中的第二层概念,所以象Hub,交换机等第一、第二层设备连接的节点被认为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
而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划分广播域,即可以连接不同的广播域。
可以在交换机上设置来避免冲突域.冲突域(collision domain):所有直接连接在一起的,而且必须竞争以太网总线带宽的节点都可以认为是处在同一个冲突域中,说白了就是一次只有一个设备发送信息,其他的只能等待。
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广播域是一个逻辑上的计算机组,该组内的所有计算机都会收到同样的广播信息。
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为一个冲突域,每一个端口都连接一个独立网段。
交换一词最早出现于电话系统,特指实现两个不同电话机之间话音信号的交换,完成该工作的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
所以从本意上来讲,交换只是一种技术概念,即完成信号由设备入口到出口的转发。
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该定义的所有设备都可被称为交换设备。
由此可见,“交换”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词语,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二层的设备时,实际指的是一个桥接设备;而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三层的设备时,又指的是一个路由设备。
一组竞争信道访问的站称为冲突域。
集线器的英文称为“Hub”。
“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
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CSMA/CD (一种检测协议)访问方式。
集线器属于纯硬件网络底层设备,基本上不具有类似于交换机的"智能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
它也不具备交换机所具有的MAC地址表,所以它发送数据时都是没有针对性的,而是采用广播方式发送。
也就是说当它要向某节点发送数据时,不是直接把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而是把数据包发送到与集线器相连的所有节点。
这种广播发送数据方式有两方面不足:(1)用户数据包向所有节点发送,很可能带来数据通信的不安全因素,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就能非法截获他人的数据包;(2)由于所有数据包都是向所有节点同时发送,加上以上所介绍的共享带宽方式,就更加可能造成网络塞车现象,更加降低了网络执行效率。
(3)非双工传输,网络通信效率低。
集线器的同一时刻每一个端口只能进行一个方向的数据通信,而不能像交换机那样进行双向双工传输,网络执行效率低,不能满足较大型网络通信需求。
正因如此,尽管集线器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但实质上就是加入了一些交换机(SWITCH)技术,发展到了今天的具有堆叠技术的堆叠式集线器,有的集线器还具有智能交换机功能。
可以说集线器产品已在技术上向交换机技术进行了过渡,具备了一定的智能性和数据交换能力。
但随着交换机价格的不断下降,仅有的价格优势已不再明显,集线器的市场越来越小,处于淘汰的边缘。
尽管如此,集线器对于家庭或者小型企业来说,在经济上还是有一点诱惑力的,特别适合家庭几台机器的网络中或者中小型公司作为分支网络使用。
HUB是一个多端口的转发器,当以HUB为中心设备时,网络中某条线路产生了故障,并不影响其它线路的工作。
所以HUB在局域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多数的时候它用在星型与树型网络拓扑结构中,以RJ45接口与各主机相连(也有BNC接口),HUB按照不同的说法有很多种类。
HUB按照对输入信号的处理方式上,可以分为无源HUB、有源HUB、智能HUB。
无源HUB:它是最次的一种(词土了点儿^_^),不对信号做任何的处理,对介质的传输距离没有扩展,并且对信号有一定的影响。
连接在这种HUB上的每台计算机,都能收到来自同一HUB上所有其它电脑发出的信号;有源HUB:有源HUB与无源HUB的区别就在于它能对信号放大或再生,这样它就延长了两台主机间的有效传输距离;智能HUB:一听这词就知道这家伙一定比那两个强!智能HUB除具备有源HUB 所有的功能外,还有网络管理及路由功能。
在智能HUB网络中,不是每台机器都能收到信号,只有与信号目的地址相同地址端口计算机才能收到。
有些智能HUB 可自行选择最佳路径,这就对网络有很好的管理。
按其它方法还有很多种类,如10M、100M、10/100M自适应HUB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之,现在的市场价格贵不到那去,尽量买好一点的。
如果我们经常接触网络,对作为构建局域网的基础设备集线器应该不会陌生,但是对于集线器背后各方面的知识,我们又知道多少呢?集线器有多少个广播域和冲突域:1个, 1个。
通常概念上讲交换机分割冲突域路由器分割广播域。
冲突是指在同一个网段上,同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信号在发送,否则两个信号相互干扰,即发生冲突。
冲突会阻止正常帧的发送。
冲突域是指能够发生冲突的网段。
冲突域大了,有可能导致一连串的冲突,最终导致信号传送失败。
单播和广播是两种主要的信息传送方式,广播方式是指一台主机同时向网段中所有的其他计算机发送信息,广播方式会占用大量的资源。
广播域是指广播能够到达的网段范围。
因此,广播域的大小要有一定的限制。
不同的网络设备对降低冲突域和广播域所起的作用不同。
例如中继器和集线器可以放大信号,但是它不区分有效信号与无效信号,因此会扩大冲突域。
网桥和交换机、路由器不会传递干扰和无效帧,因此可以降低冲突域。
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不传递广播数据包,所以可以降低广播域;除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以外其他设备传递广播数据包,所以扩展了广播域。
交换机具有地址学习功能,可以分割冲突域,甚至可以把交换机上的一个端口看成是一个冲突域。
交换机只能构建单一的广播域,不过使用VLAN功能后,它能够将网络分割成多个广播域集线器用集线器连接在一起的,都可以并为一个冲突域 .HUB,也就是集线器。
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
而交换机(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与集线器大体相同。
但是两者在性能上有区别:集线器采用的是共享带宽的工作方式,而交换机是独享带宽。
这样在机器很多或数据量很大时,两者将会有比较明显的。
而路由器与以上两者有明显区别,它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需求不大。
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
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总的来说,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层次不同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
由于交换机工作在 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
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
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
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
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3)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
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
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组建局域网当然要用到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不过用路由器最好。
冲突域:处于同一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当某两个以上的节点同时发送数据时,会产生冲突的区域。
广播域: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当某个节点发送广播消息,能够接收到这个消息的所有的节点属于同一广播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