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冲突域

合集下载

TRIZ矛盾矩阵图

TRIZ矛盾矩阵图

可维修 性
适用性 、通用

系统复 杂性
控制和 测量复 杂性
自动化 程度
生产率
1 分割原理
1 运动物体的重量


15,8, 29,34

29,17,3 8,34

29,2, 40,28

2,8, 8,10, 10,36,3 10,14,3 1,35, 28,27,1 5,34, 15,28 18,37 7,40 5,40 19,39 8,40 31,35
6 静止物体的面积
-
30,2, 14,18
-
26,7, 9,39


-
-
-
1,18, 10,15,3 35,36 6,37
-
2,38
40
-
2,10, 35,39,3
19,30
8
-
-
-
17,32
17,7, 30
10,14,1 8,39
30,16
10,35,4 ,18
2,18, 40,4
32,35,4 26,28,3
35,22,1 ,39
28,1,9
6,13, 1,32
2,27, 19,15,2 1,10, 25,28,1 2,26,
28,11
9
26,39 7,15
35
1,28, 15,35
3 局部质量原理
3 运动物体的长度
8,15, 29,34



15,17, 4

7,17, 4,35

13,4, 8
17,10, 4
1,15, 29,4
28,10,1 ,39

解决冲突域的方法

解决冲突域的方法

解决冲突域的方法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解决冲突域这个事儿。

你想想啊,生活中可不就到处都是冲突域嘛!就好比一条窄窄的小道上,两个人面对面走过来,谁也不想让,这不就冲突起来啦!那怎么解决呢?首先啊,咱得有个好心态,别一遇到冲突就火冒三丈的,那可不行。

就像你去赶公交,眼看着车要开走了,你前面那个人还慢悠悠地走,你要是急了眼去推人家,那肯定得吵起来呀!咱得耐着性子,心平气和地说:“劳驾,能不能快点呀,我着急赶车呢。

”这不就好多了嘛。

然后呢,沟通很重要啊!别啥都闷在心里,得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比如说和朋友约好了时间见面,结果对方迟到了很久,你心里不爽吧,但你不说出来,对方还以为你无所谓呢。

等下次他还这样,你不就更气啦!所以啊,得直接告诉他:“你这次迟到让我等得很着急啊,下次能不能早点呀。

”还有啊,互相理解也不能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想法,不能只想着自己。

就像你在办公室里,你想安静工作,可旁边的同事喜欢聊天,这时候你不能直接让人家闭嘴吧。

你得想想,也许人家工作累了需要放松一下呢。

那你可以笑着说:“亲,我这边有点忙,能不能稍微小声点呀。

”再说说,要学会妥协和让步。

这可不是软弱哦,这是一种智慧呢!比如你和家人商量周末去哪玩,你想去爬山,他想去逛街,那咋办?总不能就这么僵着吧。

那就各退一步呗,上午去爬山,下午去逛街,这不就皆大欢喜啦!解决冲突域啊,就像是解一个复杂的谜题,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智慧,有胸怀。

别总是针尖对麦芒的,那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咱得学会用巧妙的方法,把冲突化解掉,让大家都开心。

想想看,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那我们的生活该有多和谐呀!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大家都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多好啊!所以啊,朋友们,遇到冲突别害怕,用我教给你们的方法去试试,肯定能行!咱可不能让冲突域把我们的生活搅得乱七八糟的,得让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呀!这就是我想说的,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呢?。

多域知识图谱冲突检测与消解技术研究

多域知识图谱冲突检测与消解技术研究

多域知识图谱冲突检测与消解技术研究多域知识图谱冲突检测与消解技术研究摘要:知识图谱作为一种形式化的知识表示和管理方式,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

随着知识图谱的规模和复杂度的增加,不同领域间的知识图谱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如同一概念在不同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定义与属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知识图谱、多域知识图谱和知识图谱冲突的概念,并分析了其重要性。

然后,重点探讨了多域知识图谱冲突的检测与消解技术,包括冲突检测方法、冲突消解方法以及相关应用场景。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讨论了当前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知识图谱是一种以图结构来表示和存储知识的方式,通过连接不同实体与关系,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

它不仅提供了高效的知识管理方法,还为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提供了基础。

然而,由于知识图谱的生成过程分布在不同领域中,不同领域间的知识图谱之间存在着差异,可能导致冲突。

冲突的存在会降低知识图谱的质量,影响知识的获取与应用。

因此,多域知识图谱冲突的检测与消解技术迫切需要研究。

2. 多域知识图谱冲突的概念与重要性多域知识图谱是指由不同领域中构建的知识图谱集合,可能存在概念和属性上的冲突。

冲突的出现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不同领域对同一概念的定义与属性存在差异;2)知识图谱生成过程中存在错误或不完整信息。

解决多域知识图谱冲突是提高知识图谱质量的关键步骤,能够提高知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知识的集成和交流。

3. 多域知识图谱冲突检测技术多域知识图谱冲突的检测是指通过比较不同领域的知识图谱,发现其中存在的冲突。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基于规则的方法和基于统计的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依赖于领域专家的知识,通过定义一组规则来检测冲突。

基于统计的方法则通过统计知识图谱中概念、实体或关系的频率分布,发现常见的冲突模式。

4. 多域知识图谱冲突消解技术多域知识图谱冲突的消解是指通过分析冲突的原因,采取措施解决冲突问题。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一、OSI参考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层(物理介质,比特流)、数据链路层(网卡、交换机)、网络层(IP协议)、传输层(TCP/UDP协议)、会话层(创建/建立/断开连接)、表示层(翻译,编码,压缩,加密)、应用层(HTTP协议)简化为TCP/IP模型:网络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应用层(表示层,应用层)1.物理层主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物理层中双绞线的传输距离是有限的,信号会缩减,影响数据的传输。

为了使传输的数据能够准确的传输,中继器是可以放大传输信号,保持原数据的准确。

比如,双绞线的传输距离是100m,而超过100m则信号会衰减在两台pc中间加上一个中继器,则相当于两台pc到中继器的距离均为100m,有助于信号的增强。

集线器和中继器的区别是:中继器只有两个以太网接口,而集线器相当于多个端口的中继器。

知识点:冲突域、广播域冲突域:当两个比特流在同一介质上同时传输就是产生冲突,冲突域是指发送数据给一个单一目标(单播)所影响的范围广播域:发送数据给一个不明确的目标所影响的范围集线器有一个冲突域和一个广播域IP地址:>ping (ping命令所用的协议有ICMP/ARP协议)返回数据说明两者是相通的,可以发送信息当想向发送数据时,发送报文时,将包发送到集线器,集线器将包广播发送给所有连接在集线器上的其他端口,当,发现该包不是发送给他们的,就将拒绝接收,而发现是发送给它时,就做出应答,返回一个应答包,应答包先发到集线器,集线器又进行广播,然后再发送到上。

但是!!数据包向所有的端口发送,不安全,且所有的机器共享带宽,更容易产生拥塞,所以不能用于较大的网络集线器是物理设备,不是智能的,所以不具备学习能力,故每次发送数据只能使用广播的方式。

2.数据链路层功能:完成网络之间相邻结点的可靠传输,通过Mac地址负责主机之间的数据的可靠传输。

物理层传输的是比特流,而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是帧。

主要设备:网卡、网桥、交换机网卡:网络适配器,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设备,整理计算机发往网线的数据,将数据分解成大小的数据包之后向网络上发送Mac地址与IP地址的区别:Mac地址:是厂商烧录在只读存储器上的,出厂厂商的唯一标识,且不可更改IP地址:网络地址,相当于门牌号查看网卡的Mac地址(十六进制)命令:ipconfig /allPysical Address :xx-xx-xx-xx-xx-xx网桥:将两个LAN链接在一起,变成一个LAN,并按Mac地址转发;分割冲突域;例如:如何分割冲突域每个PC机网卡的Mac地址:AA-AA-AA-AA-AA-AA、BB....网桥更具Mac地址学习能力,目标Mac地址转发IP地址:>ping (ping命令所用的协议有ICMP/ARP地址解析协议)过程:第一次发送ICMP数据包到集线器,集线器发给和网桥,网桥接收到数据包后(工作原理是根据原Mac地址(的Mac地址)学习,目标Mac地址(地址)进行转发,Eth0/1端口学到Mac地址),学到地址,网桥把包传输到下一个集线器,集线器会把包发给,,这两个会扔掉不属于它们的包,接收到后会返回数据给集线器,集线器发送给网桥,这时网桥会学到的Mac地址,由于网桥已经记录了的Mac地址,则会直接发送给而不会又进行广播发给和。

计算机网络 04_01_图解冲突域和广播域

计算机网络 04_01_图解冲突域和广播域

图解冲突域、广播域作者张保通网络互连设备可以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冲突域、广播域。

但是,由于不同的网络互连设备可能工作在OSI模型的不同层次上。

因此,它们划分冲突域、广播域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

如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网桥和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而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上三层。

而每一层的网络互连设备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

下面我们讨论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划分冲突域、广播域时各自的特点。

1、传统以太网操作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总线型以太网。

在这种类型的以太网中,通信信道只有一个,采用介质共享(介质争用)的访问方法(第1章中介绍的CSMA/CD介质访问方法)。

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侦听网络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就发送数据。

否则,继续侦听直到网络空闲。

如果两个站点同时检测到介质空闲并同时发送出一帧数据,则会导致数据帧的冲突,双方的数据帧均被破坏。

这时,两个站点将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的方法各自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侦听、发送。

在图1中,主机A只是想要发送一个单播数据包给主机B。

但由于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广播性质,接入到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将收到此单播数据包。

同时,此时如果任何第二方,包括主机B也要发送数据到总线上都将冲突,导致双方数据发送失败。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当主机A发送一个目标是所有主机的广播类型数据包时,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要接收该广播数据包,并检查广播数据包的内容,如果需要的话加以进一步的处理。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广播域。

图1传统以太网2、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Repeater)作为一个实际产品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扩展网络距离,将衰减信号经过再生。

第二,实现粗同轴电缆以太网和细同轴电缆以太网的互连。

通过中继器虽然可以延长信号传输的距离、实现两个网段的互连。

软考网工_图解冲突域、广播域

软考网工_图解冲突域、广播域

软考网工图解冲突域、广播域软考, 网工, 2009冲突域(物理分段)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

这个域代表了冲突在其中发生并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共享段。

在OSI模型中,冲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层的概念,连接同一冲突域的设备有Hub,Reperter或者其他进行简单复制信号的设备。

也就是说,用Hub或者Repeater连接的所有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冲突域内,它不会划分冲突域。

而第二层设备(网桥,交换机)第三层设备(路由器)都可以划分冲突域的,当然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冲突域。

简单的说,可以将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电缆,而将网桥等看成是一束电缆。

广播域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

如:在该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传输一个广播帧,则所有其他能收到这个帧的节点都被认为是该广播帧的一部分。

由于许多设备都极易产生广播,所以如果不维护,就会消耗大量的带宽,降低网络的效率。

由于广播域被认为是OSI中的第二层概念,所以象Hub,交换机等第一,第二层设备连接的节点被认为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

而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划分广播域,即可以连接不同的广播域。

注:一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可以隔离广播,划分VLAN的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隔离广播。

打个通俗的比喻来帮助理解:局域网好比一栋大楼,每个人(好比主机)有自己的房间(房间就好比网卡,房号就是物理地址,即MAC地址),里面的人(主机)人手一个对讲机,由于工作在同一频道,所以一个人说话,其他人都能听到,这就是广播(向所有主机发送信息包),只有目标才会回应,其他人虽然听见但是不理(丢弃包),而这些能听到广播的所有对讲机设备就够成了一个广播域。

而这些对讲机就是集线器(HUB),每个对讲机都像是集线器上的端口,大家都知道对讲机在说话时是不能收听的,必须松开对讲键才能收听,这种同一时刻只能收或者发的工作模式就是半双工。

冲突及冲突矩阵

冲突及冲突矩阵
11
3.2.3 物理冲突的解决方法
■ TRIZ在总结物理冲突解决的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 上,提出了采用如下的分离原理解决物理冲突的 方法,分离原理包括以下4种方法。
12
1.空间分离原理
■ 空间分离原理是将冲突双方在不同的空间分离,以 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当关键子系统冲突双方在某 一空间只出现一方时,空间分离是可能的。应用该 原理时,首先应回答如下的问题:
26
宇宙飞船陨石碰撞模拟器的工程解
27
3.3 技术冲突及解决方案
1. 技术冲突的概念及工程实例 技术冲突是指一个作用同时导致有用及有害两 种结果。
■ 也可指有用作用的引入或有害效应的消除导致 一个或几个子系统或系统变坏。
■ 技术冲突常表现为一个系统中两个子系统之间 的冲突。技术冲突出现的几种情况如下:
■ 是否冲突一方在整个时间段中“正向”或“负向”变 化?
■ 在时间段中冲突的一方是否可不按一个方向变化? ■ 如果冲突的一方可不按一个方向变化,利用时间分离
原理是可能的。
17
2.时间分离原理
例5:一加工中心用快速夹紧机构,在机床上加工 一批零件时,夹紧机构首先在一个较大的行程内 作适应性调整,加工每一个零件时要在短行程内 快速夹紧与快速松开以提高工作效率。同一子系 统既要求快速又要求慢速,出现了物理冲突。
■ 其二骑车人即要快蹬脚蹬,以提高速度,又 要慢蹬以感觉舒适。
14
例3 自行车
■ 链条、链轮及飞轮的发明解决了这两组物理冲突。 ■ 首先,链条在空间上将链轮的运动传给飞轮,飞轮
驱动自行车后轮旋转。 ■ 其次链轮直径大于飞轮直径,链轮以较慢的速度旋
转将导致飞轮较快的旋转速度。 ■ 因此,骑车人可以较慢的速度驱动脚蹬,自行车后

TOC冲突图的真实案例解析

TOC冲突图的真实案例解析

《冲突图带给我自觉与自省》解析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桥段,却可能是很”烦人”的问题,因为孩子似乎总是在最不合适的时机,跟父母唱反调,让父母左右为难。

例如,带孩子逛百货公司,出门前交代不可吵着要买东西。

可是,玩具的诱惑非常可能破坏一家愉快的心情。

孩子开始提出想要这个玩具,父母说不行。

孩子讨价还价,就这一次买给我。

父母开始不耐烦,出门前不是说好不买东西。

孩子理直气壮,为什么不行买,我的朋友都有这个。

父母觉得很烦,又来这一套,不知觉中板起脸来!本篇故事里的妈妈说,“冲突图带给我自觉与自省”。

她也有类似的桥段及问题,她也快”爆发”了,但是,她及时”转念”,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吵闹,和维持亲子间开放的沟通管道。

或许,阅读故事时,你”感到”妈妈只是另外找了个理由来自圆其说,终究还是屈就于孩子的要求。

如果你有这样的”感受”,那么请你想想,你能确定你的认知,总是”真(正确,有效)的”吗?如果你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是”真的”,那么为何有人(包含小孩)会反对”真的”想法呢?因此,是否可以说”这个真的”只适用于”特定的范围”,即是”你所知道的现实”,却不见得适用于他人所知道的现实。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刻,她进一步区别了”情绪反应”与”当下问题”两部分,而前者可说是”感性”的范畴,后者则属于”理性”。

人的”感性冲动”常常比”理性思考”出现的快,”情绪反应”凌驾于”化解问题”之上,导致一发难以收拾的后果。

因此,她在遭遇孩子又一次”突然”提出的”违反说过之事(建立的常规)”的情况,及时踩住情绪煞车,阻止情绪反应。

接着,她启动理性思考,思考关于当下的处境、现象及问题。

自然地,改变什么(what to change)? 是接下来的第一个问题。

她采用冲突图界定与分析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面对她自己左右为难,内在的冲突问题。

当她思考清楚自己的目标与需求后,一个解决之道的方针实不难浮现。

如仔细看看这个方针,其实这个想法就是一个存在于知觉中的”普通常识(common sense)”,然而却经常被”情绪”掩埋,或者视而不见。

以太网的简介

以太网的简介

以太网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以太网英文名称:Ethernet定义:当前广泛使用,采用共享总线型传输媒体方式的局域网。

所属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网络(二级学科)百科名片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目录以太网的解释历史以太网的分类和发展一、标准以太网二、快速以太网三、千兆以太网四、万兆以太网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传输介质CSMA/CD共享介质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帧结构冲突/冲突域广播/广播域共享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的操作模式生成树协议网桥路由器的简单介绍虚拟局域网VLAN高速以太网小结网络体系结构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t)参考图解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EC、l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

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

IEEE 802.3标准IEEE802.3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常见的802.3应用为:10M: 10base-T (铜线UTP模式)100M: 100base-TX (铜线UTP模式)100base-FX(光纤线)1000M: 1000base-T(铜线UTP模式)编辑本段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wds无线桥接

wds无线桥接

wds即无线分布式桥接功能为:无线路由器之间通过无线桥接延伸网络覆盖.实用对象:1.多房间家庭,主路由器在A房间或客厅,B房间信号可以,C房间穿墙太多无线连接不上,可以在B房间放置一副路由与主路由桥接,由于副路由仅需供电无需布线,非常实用于装修后的家庭。

2.小区不同楼,相距300米以内(好的无线路由器500米)的不同楼,只要是无阻挡直线可视,即可用无线路由器的WDS功能,将两户的网络共享!结构:主路由A(就是连接宽带的路由)WDS 副路由B,副路由B 可以继续WDS第三个路由C ,依此类推。

WDS桥接技术仅仅在上一级路由开启WDS,扫描连接下一级路由即可。

下一级路由如果不继续桥连第三个路由,本身的wds无需开启,这与老的无线路由器桥接需要互相桥接是不同的,方便了许多!无线路由器实现无线桥接,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信号,扩大信号覆盖面,设置成功后信号也很稳定。

同时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尝试。

大家都认为无线桥接很难设置,成功率不高,不稳定。

其实不然,掌握方法后,很容易成功。

普遍的说法是需要同型号的路由器,这样的确容易成功。

不过不同型号的,只要频段相同也可以设置成功。

我测试过TL-WR641G+和TL-WR340G+,成功稳定进行了无线桥接。

不需要图解就可以说明,一般进行WDS设置连接的朋友都有了一定的路由器知识。

以下是路由器的宽带上网基本设置。

如果你已经可以上网了,就不需要设置了。

第一个路由器是直接和宽带猫连接的,先在IE浏览器地址栏输入192.168.1.1。

初始用户名和密码都是admin。

登录路由器,根据设置向导设置好宽带用户名和密码,上网方式选择ADSL(PPPoE)。

如果你的这台电脑是连接宽带猫的主机,网络参数--MAC地址克隆--克隆MAC地址。

重启路由器即可。

登陆第一个路由器(连接宽带网线的)1)网络参数--LAN口设置-192.168.1.12)DHCP服务器--启用,3)无线参数--输入SSID号,选择频段,选择模式。

冲突域

冲突域

冲突域、广播域的通俗讲解冲突域(物理分段)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

这个域代表了冲突在其中发生并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共享段。

在OSI 模型中,冲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层的概念,连接同一冲突域的设备有Hub,Reperter或者其他进行简单复制信号的设备。

也就是说,用Hub或者Repeater连接的所有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冲突域内,它不会划分冲突域。

而第二层设备(网桥,交换机)第三层设备(路由器)都可以划分冲突域的,当然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冲突域。

简单的说,可以将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电缆,而将网桥等看成是一束电缆。

广播域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

如:在该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传输一个广播帧,则所有其他能收到这个帧的节点都被认为是该广播帧的一部分。

由于许多设备都极易产生广播,所以如果不维护,就会消耗大量的带宽,降低网络的效率。

由于广播域被认为是OSI中的第二层概念,所以象Hub,交换机等第一,第二层设备连接的节点被认为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

而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划分广播域,即可以连接不同的广播域。

注:一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可以隔离广播,划分VLAN的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隔离广播。

打个通俗的比喻来帮助理解:局域网好比一栋大楼,每个人(好比主机)有自己的房间(房间就好比网卡,房号就是物理地址,即MAC地址),里面的人(主机)人手一个对讲机,由于工作在同一频道,所以一个人说话,其他人都能听到,这就是广播(向所有主机发送信息包),只有目标才会回应,其他人虽然听见但是不理(丢弃包),而这些能听到广播的所有对讲机设备就够成了一个广播域。

而这些对讲机就是集线器(HUB),每个对讲机都像是集线器上的端口,大家都知道对讲机在说话时是不能收听的,必须松开对讲键才能收听,这种同一时刻只能收或者发的工作模式就是半双工。

虚拟网

虚拟网

2
VLAN设备C
VLAN4 [4,5,6,2] VLAN3 [1,2,7]
VLAN4 [4,5,6] VLAN3 [1,2,7]
32
虚拟网
p 经过修改后更有效的VLAN
VLAN设备A
4
VLAN1 (2,3,4,8) VLAN2 (1,4,5,6) VLAN3 (1,4)
VLAN设备B 3
12
VLAN3 (1,2,7)
§ 不会有冲突、支持全双工
switch
C
B’
A’
A-to-A’ 与B-to-B’ 能够同时
进行,无冲突
14
虚拟网
3)园区网的基础
往外网
router
hub
mail server
web server
switch
园区子网
hub
hub
15
虚拟网
至网络 主干
桌面交换机
Workgroup nodes
Local printer
35
虚拟网
p VLAN的成员变化举例-交换机B变化
1要终. 做端交相X 换应设变备化VLBA1需N设备A
4
VLAN设备B 3
12
VL交AN换1 (设2,3,备4,8)B
VLAN2 (1,4,5,6)
VLAN3 (1,4) 3. 变化后: VLAN1 (1,2,3,6) VLAVNLA2 N(31 ,(51,,72),3,6) VLAVNLA3 N(82 ,(132,)5,7) VLAVNLA4 N(3,(132,)8,12)
17
虚拟网
目的 地址
源地址
类型
数据
校验
切入(直通)转发

如何计算冲突域和广播域-图解分析

如何计算冲突域和广播域-图解分析

如何理解冲突域和广播域?冲突域:【定义】在同一个冲突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收到所有被发送的帧。

简单的说就是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台设备发送信息的范围。

【分层】基于OSI的第一层(数据链路层)【设备】第二层设备能隔离冲突域,比如Switch。

交换机能缩小冲突域的范围,交换接的每一个端口就是一个冲突域。

广播域:【定义】网络中能接收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

简单的说如果站点发出一个广播信号,所有能接收收到这个信号的设备范围称为一个广播域。

【分层】基于OSI的第二层(物理层)【设备】第三层设备才能隔离广播域,比如Router。

路由器能隔离广播域,其每一个端口就是一个广播域。

下面通过三个例子来说明:例子一,一个Switch直连三台PC和一台hub,而hub下直连有2台PC。

图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可是,这个4个冲突域1个广播域是怎么算出来呢?根据前面介绍的关于广播域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只有第三层设备才能隔离广播域。

上图中并没有router等第三层设备,所以,这里的广播域没有被隔离。

也就是说上图中的网络只有一个广播域。

冲突域的计算,前面有说Switch能缩小冲突域,一个Switch端口其实就是一个冲突域,上图中有3台pc和1台hub直连到Switch上,所以,这里的冲突域为4个。

第一个例子比较简单,下面我们在网络中有router第三层设备的例子一台router下直一台Switch和一台hub,Switch和hub下都各自连有三台pc:第三层设备router能隔离广播域,上图中router的三个端口分别直连了三个hub,因此得出有三个广播域。

但是,那3个冲突域是怎么来的呢?其实,router他不但能隔离广播域,默认也是可以缩小冲突域的。

所以上图中的router用3个端口将网络既分开成了3个广播域,又缩小成了3个冲突域。

第二个例子给了我们一个提醒,那就是路由器默认也是可以隔离冲突域的。

好了,下面我再看最后一个例子,这里都用上了常用的网络设备hub、Switch和router。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和应用+图解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和应用+图解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和应用+图解交换机属于传输层打一个形象一点的比方吧!集线器(HUB)就像一个最蹩脚的多用插座,设备和设备之间共享带宽(如二个设备共享10M的集线器,每个设备就只有5M的带宽了),互相之间有影响,尤其是设备和设备之间互相访问时;交换机(SWITH)就像一个高级的多用插座,每个设备独享带宽,互相之间影响很小,能够基本胜任局域网之间的一般应用;路由器则像一个有智能机器人管理的高级多用插座,在交换机的基础上内建有能够被网管的一个基本的操作控制系统,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控制使用。

现在的民用路由器多数内置了POPE等方式的拨号程序,能够方便好多使用ADSL的用户们。

下面详细说下它们的原理区别说到交换机和路由器有的则根本搞不清楚它们各自到底有什么用,而有的则是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到底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在各媒体大肆宣扬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的背景下。

其实说到这里,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现在交换机与路由器区别是越来越模糊了,它们之间的功能也开始相互渗透。

不仅三层交换机具有了部分原来独属于路由器的“路由”功能,而且现在宽带和高端企业级路由器中也开始兼备交换机的“交换”功能了。

可谓是相互渗透,于是有人就预言,将来交换机和路由器很可能会合二为一,笔者也坚信这一点。

因为现在从技术上看,实现这一目标根本没有太大难度,同时对用户来说也是迫切需求的。

一方面可以简化网络结构,另一方面用户不必购买两种价格那么昂贵的设备,何乐而不为呢?但就目前来说,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区别的,当然这不仅体现在技术理论上,更主要体现在应用上。

本文就要全面向大家解读交换机与路由器在应用的主要区别。

一、交换机的星形集中连接我们知道,交换机的最基本功能和应用就是集中连接网络设备,所有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PC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防火墙、网络打印机等),只要交换机的端口支持相应设备的端口类型都可以直接连接在交换机的端口,共同构成星形网络。

冲突域_精品文档

冲突域_精品文档

冲突域引言人类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冲突。

无论是因为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差异、民族冲突还是国家利益之争,冲突都在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冲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和解决冲突的域来寻求持久的和平和稳定。

本文将探讨冲突域的概念以及一些解决冲突的方法。

一、冲突域的定义冲突域是指冲突发生的特定领域或背景。

它可以包括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冲突域不仅仅是指冲突发生的具体地点,还包括冲突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利益关系。

了解冲突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冲突的本质,并找到解决冲突的途径。

二、地理冲突域地理因素往往是冲突发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资源分布不均、领土争端和边界问题等都可以成为地理冲突域。

例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争夺、南海的领土争端等都是由于地理因素引发的冲突。

了解地理冲突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地区更容易发生冲突,并从根本上寻找解决之道。

三、经济冲突域经济因素对冲突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资源分配不公、经济利益差距、贸易争端等都可以成为经济冲突域。

例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冲突。

了解经济冲突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促进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

四、政治冲突域政治因素在冲突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治体制不稳定、权力争夺、意识形态差异等都可以成为政治冲突域。

例如,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可能导致动荡和冲突。

了解政治冲突域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和加强政党间的对话来解决冲突。

五、文化冲突域文化因素在冲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文化背景导致的价值观差异、宗教信仰冲突、民族认同问题等都可以成为文化冲突域。

例如,世界上许多冲突都与宗教信仰和民族认同有关。

了解文化冲突域可以帮助我们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话和互相理解来解决冲突。

六、解决冲突的方法了解冲突域是解决冲突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就是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冲突的方法:1. 对话和协商:通过对话和协商,各方可以共同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并达成共识。

第四堂课冲突矩阵图

第四堂课冲突矩阵图

第四堂课冲突矩阵图迪姆依照约定来到河边柳树下的时候,沃尔夫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迪姆,见到你可真高兴。

”沃尔夫的笑容依旧是那么和蔼。

“沃尔夫,我现在有一大堆问题想要请教你,我都不知道该从哪说起。

”迪姆显得有些急切。

“先别急,迪姆。

”沃尔夫的声音依旧很平静。

“我没法不着急,沃尔夫。

”迪姆迫不急待地说,“老实说,上周的工作简直是一团糟。

我都想像不出我是怎么熬过来的。

”“是团队内部出了问题?”沃尔夫关切地问。

“是的,沃尔夫,是团队成员之间的问题。

”迪姆整理了一下思路,“不过这得从各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说起。

以前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我现在需要重复一下。

沃尔夫,你不会有意见吧?”“当然不会,迪姆。

即使你不说这个问题,我也要向你询问呢。

”“包括我在内,我们团队由十个队员组成。

壮壮、勇勇、欢欢、原原、诚诚、探探、都都、讯讯、苏苏和我(冲冲和点点还在养伤,探探和壮壮是新近加入的队员)。

其中勇勇、壮壮、都都、诚诚和原原是团队的推进者与实施者,欢欢是协调者,讯讯是信息者,探探是创新者,苏苏是评估者与塑造者。

这是他们的角色。

具体的任务分派是这样的:勇勇、壮壮在猎捕中负责左翼,都都、诚诚在猎捕中负责右翼,而原原、欢欢和探探负责从后方包抄。

”“讯讯负责猎捕前的信息搜寻工作。

每天三四点钟,讯讯就得起床打探消息,搜寻猎物的位置、数目,附近地形,天气状况,等等。

他必须在团队出发猎捕的前半个小时内把信息整理分析完毕,然后提交给整个团队。

即使他有足够的作战能力,但是由于精力的原因,他是不能参加猎捕的。

”“苏苏负责猎捕后猎物统计、作战分析和评估。

一般而言,他和团队一同出发猎捕,但是他往往不直接参加战斗,而是在附近的高处观察团队的作战情况,以便在战后能对各个队员的战斗技能、合作情况、整体作战计划提出建议,并做出相应的评估。

”沃尔夫点了点头,“对于团队的角色和任务,我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现在,你可以说说团队的问题了。

”迪姆一边回忆一边分析,“其实,随着新队员与老队员之间的渐渐熟悉,彼此之间的态度不再像以前一样彬彬有礼,而是逐渐发现了他人身上的缺点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突域,冲突,广播域,广播冲突域(物理分段):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

这个域代表了冲突在其中发生并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共享段。

在OSI模型中,冲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层的概念,连接同一冲突域的设备有Hub,Reperter或者其他进行简单复制信号的设备。

也就是说,用H ub或者Repeater连接的所有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冲突域内,它不会划分冲突域。

而第二层设备(网桥,交换机)第三层设备(路由器)都可以划分冲突域的,当然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冲突域。

简单的说,可以将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电缆,而将网桥等看成是一束电缆。

广播域: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

如:在该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传输一个广播帧,则所有其他能收到这个帧的节点都被认为是该广播帧的一部分。

由于许多设备都极易产生广播,所以如果不维护,就会消耗大量的带宽,降低网络的效率。

由于广播域被认为是OSI中的第二层概念,所以象Hub,交换机等第一,第二层设备连接的节点被认为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

而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划分广播域,即可以连接不同的广播域。

注:一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可以隔离广播,划分VLAN的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隔离广播。

下面我将这三种网络设备打个通俗的比喻来帮助理解:局域网好比一栋大楼,每个人(好比主机)有自己的房间(房间就好比网卡,房号就是物理地址,即MAC地址),里面的人(主机)人手一个对讲机,由于工作在同一频道,所以一个人说话,其他人都能听到,这就是广播(向所有主机发送信息包),只有目标才会回应,其他人虽然听见但是不理(丢弃包),而这些能听到广播的所有对讲机设备就够成了一个广播域。

而这些对讲机就是集线器(HUB),每个对讲机都像是集线器上的端口,大家都知道对讲机在说话时是不能收听的,必须松开对讲键才能收听,这种同一时刻只能收或者发的工作模式就是半双工。

而且对讲机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人说话才能听清楚,如果两个或者更多的人一起说就会产生冲突,都没法听清楚,所以这就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网络中的一组设备的集合。

即同一广播包能到达的所有设备成为一个广播域。

当这些设备中的一个发出一个广播时,所有其他的设备都能接收到这个广播帧。

HUB和SWITCH的所有端口都是在一个广播域里,路由器上的每个端口自成一个广播域。

有一天楼里的人受不了这种低效率的通信了,所以升级了设备,换成每人一个内线电话(交换机SWITCH,每个电话都相当于交换机上的一个端口),每人都有一个内线号码(逻辑地址即IP地址)。

(这里要额外说一下IP地址和MAC地址转译的问题,常见的二层交换机只识别MAC地址,它内置一个MAC地址表,并不断维护和更新它,来确定哪个端口对应那台主机的MAC地址,而我们所用的通信软件都是基于IP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转换工作,就由ARP 地址解析协议来完成。

)在最开始时,没人知道哪个号码对应哪个人,所以要想打电话给某个人得先广播一下:“xxx,你的号码是多少?”“我的号码是xxxx”。

这样你就有了目标的号码,所有的内线号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加入电话簿中(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下次可以直接拨到他的分机号码上去而不用广播了。

大家都知道电话是点对点的通信设备,不会影响到其他人,起冲突的只会限制在本地,一个电话号码的线路相当于一个冲突域,只有再串连分机时,分机和主机之间才会有冲突的发生,这个冲突不会影响到外面其他的电话。

而电话号码就像是交换机上的端口号,也就是说交换机上每个端口自成一个冲突域,所以整个大的冲突域被分割成若干的小冲突域了。

而且,电话在接听的同时可以说话,这样的工作模式就是全双工。

这就是交换机比集线器性能更好的原因之一。

图解冲突域、广播域网络互连设备可以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冲突域、广播域。

但是,由于不同的网络互连设备可能工作在OSI模型的不同层次上。

因此,它们划分冲突域、广播域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

如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网桥和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而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上三层。

而每一层的网络互连设备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

下面我们讨论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划分冲突域、广播域时各自的特点。

1、传统以太网操作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总线型以太网。

在这种类型的以太网中,通信信道只有一个,采用介质共享(介质争用)的访问方法(第1章中介绍的CSMA/CD 介质访问方法)。

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侦听网络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就发送数据。

否则,继续侦听直到网络空闲。

如果两个站点同时检测到介质空闲并同时发送出一帧数据,则会导致数据帧的冲突,双方的数据帧均被破坏。

这时,两个站点将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的方法各自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侦听、发送。

在图1中,主机A只是想要发送一个单播数据包给主机B。

但由于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广播性质,接入到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将收到此单播数据包。

同时,此时如果任何第二方,包括主机B也要发送数据到总线上都将冲突,导致双方数据发送失败。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当主机A发送一个目标是所有主机的广播类型数据包时,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要接收该广播数据包,并检查广播数据包的内容,如果需要的话加以进一步的处理。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广播域。

图1 传统以太网2、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Repeater)作为一个实际产品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扩展网络距离,将衰减信号经过再生。

第二,实现粗同轴电缆以太网和细同轴电缆以太网的互连。

通过中继器虽然可以延长信号传输的距离、实现两个网段的互连。

但并没有增加网络的可用带宽。

如图2所示,网段1和网段2经过中继器连接后构成了一个单个的冲突域和广播域。

图2 中继器连接的网络3、集线器(HUB)集线器实际上相当于多端口(在本章,我们常用"端口"一词代替"接口"这个术语)的中继器。

集线器通常有8个、16个或24个等数量不等的接口。

集线器同样可以延长网络的通信距离,或连接物理结构不同的网络,但主要还是作为一个主机站点的汇聚点,将连接在集线器上各个接口上的主机联系起来使之可以互相通信。

如图3所示,所有主机都连接到中心节点的集线器上构成一个物理上的星型连接。

但实际上,在集线器内部,各接口都是通过背板总线连接在一起的,在逻辑上仍构成一个共享的总线。

因此,集线器和其所有接口所接的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冲突域和一个广播域。

图3 集线器连接的网络4、网桥(Bridge)网桥(Bridge)又称为桥接器。

和中继器类似,传统的网桥只有两个端口,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

和中继器不同的是,网桥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可以"学习"网络上主机的地址,同时具有信号过滤的功能。

如图4所示,网段1的主机A发给主机B的数据包不会被网桥转发到网段2。

因为,网桥可以识别这是网段1内部的通信数据流。

同样,网段2的主机X发给主机Y的数据包也不会被网桥转发到网段1。

可见,网桥可以将一个冲突域分割为两个。

其中,每个冲突域共享自己的总线信道带宽。

图4 网桥连接的网络但是,如果主机C发送了一个目标是所有主机的广播类型数据包时,网桥要转发这样的数据包。

网桥两侧的两个网段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要接收该广播数据包。

因此,网段1和网段2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

5、交换机(Switch)交换机(Switch)也被称为交换式集线器。

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连接在集线器上的所有主机共享可用带宽的缺陷。

交换机是通过为需要通信的两台主机直接建立专用的通信信道来增加可用带宽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交换机相当于多端口网桥。

如图5所示,交换机为主机A和主机B建立一条专用的信道,也为主机C和主机D建立一条专用的信道。

只有当某个接口直接连接了一个集线器,而集线器又连接了多台主机时,交换机上的该接口和集线器上所连的所有主机才可能产生冲突,形成冲突域。

换句话说,交换机上的每个接口都是自己的一个冲突域。

图5 交换机连接的网络但是,交换机同样没有过滤广播通信的功能。

如果交换机收到一个广播数据包后,它会向其所有的端口转发此广播数据包。

因此,交换机和其所有接口所连接的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广播域。

我们将使用交换机作为互连设备的局域网称为交换式局域网。

6、路由器(Router)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可以识别网络层的地址-IP地址,有能力过滤第3层的广播消息。

实际上,除非做特殊配置,否则路由器从不转发广播类型的数据包。

因此,路由器的每个端口所连接的网络都独自构成一个广播域。

如图6所示,如果各网段都是共享式局域网,则每网段自己构成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图6 路由器连接的网络7、网关(Gateway)网关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高三层,因此,并不使用冲突域、广播域的概念。

网关主要用来进行高层协议之间的转换。

例如,充当LOTUS 1-2-3邮件服务和Microsoft Exchange邮件服务之间的邮件网关。

注意,这里网关的概念完全不同于PC主机以及路由器上配置的默认网关(default gatewa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