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0技术经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选择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技术活动,目的是如何使农业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
二是经济活动,目的是使农业生产活动如何适应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3.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

5.四种基本技术主要是指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机械技术。

6.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7.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

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系统性、数量性、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10.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等。

1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
(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与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
A.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B.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一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从研究内容,分为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
从研究的角度,分为技术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
(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
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12.狭义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含义:分为理论与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
13.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如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

二、名词解释
1.技术:广义技术泛指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是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现代技术的概念
现代技术概念已经延伸到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活动的领域扩大,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技术的结果不仅成为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劳动的工具,而且成为人类认识自然、进行科学探索的手段;
2)在技术原理活动形成和整个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因素增加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
3)技术活动中的物质手段,不仅包括原来意义中的工具,而且包括运用硬件的软件。

2.简述技术进步的的作用
1)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2)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3)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3.农业技术经济研究领域存在哪些特殊矛盾
1)研究揭示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2)研究揭示技术措施、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和矛盾;
3)研究揭示生产措施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4)研究揭示及时措施与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4.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的研究内容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方法;
3)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一、填空、选择
1.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从质的规定来说,则是用于农业技术带来的成果,其内容包括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受益性成果。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优于评价的内容、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技术经济效果和相对技术经济效果。

4.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相关性、持续性、综合性、多样性、不稳定性。

5.经济临界点标志着经济效益发展变化的极限,是在经济上引起质变的地方,也称盈亏点或转折点。

6.农业生产资源就是农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自然因素、物质因素和人力因素的总称。

7.单项资源报酬形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资源报酬固定形态、资源报酬递增形态和资源报酬递减形态。

8.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经济效益实际上是指赢利或利益,表示产值、成本、利润税收等因素之间的联系。

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的内容较广,它是经济效果的延伸和扩展,在讲经济效益时,般就包括经济效果在内(判断改错)。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关心目前的技术经济效益,又要着眼于长远的技术经济效益(判断)。

P28
10.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反映满足特定技术目标要求的程度,它的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可称为技术中间效果。

P29
11.把“木桶效应”解释成经济学语言即是: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水平不是决定于总体中最强一部分的能力值,也不是决定于总体中各部分的平均能力值,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

最弱的这一部分就构成了总体的“最小构成因子”,是“最大限制因素”。

12.高度差表明了各要素能力值的最大差距和不平衡度。

如果高度差越大,表明越不平衡,农业生产中的浪费越大,高低差愈小,表明不平衡性愈小,农业生产中的浪费越小,平衡工作的任务愈小(判断改错)。

P37
13.物质资源中包含有人类的劳动,所以它具有价值,具体体现为定的资金量,资金因而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是物质资源的货币表现。

(判断改错)。

14.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

劳动力、时间都是流失性的资源,一去而不能复返(单选题)。

15.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形态三种,:a.报酬固定形态,b.报酬递增形态,c.报酬递减形态(单选题、判断改错)。

P43—P44
二、名词解释
1.经济效果:经济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劳动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

2.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包括中间效果和终极效果两层含义。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产品的需要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循环为前提,研究应用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技术制度等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农业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

4.物质资源:是天然资源的延伸,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加以采集贮存、加工、仿制、改良以提高其利用程度的资源它与自然资源的区别是其中加入了人类的劳动,经过了人类劳动的改造,因而物质资源又称为人工资源
三、简答题
1.经济效果的具体内容是
1)经济活动过程中劳动支付的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受益性成果的评价;
2)单位资源的投入效率以及替代稀缺资源的考察;
3)在分析微观和宏观经济效果时,特别着重于投入和产出最佳比值的研究。

2.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关系
1)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一致性;
2)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矛盾性:
a)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
b)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c)经济上需要与技术上可能之间的矛盾。

3.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
1)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劳动成果的增加量大于劳动消耗的增加量;
2)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消耗;
3)在劳动消耗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
4)在劳动成果增加的同时,劳动消耗量减少,经济效果可以明显提高;
5)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劳动成果减少量小于劳动消耗的减少量。

4.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
1)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2)资源的储藏性和流失性;
3)资源间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4)资源的再生性和相对性
5.什么是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其原因是什么
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资源报酬一开始是递增形态,在生产资源投入到一定数量之后则呈现报酬递减形态的规律。

其原因是:
1)农业生产力是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其大小不是由最高能力值的要素的水平决定,但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并不知道各种要素的投入比例是否合理,可能会造成盲目投入,那么,某种要素的过剩投入将会出现报酬递减;
2)农作物、畜禽以及土地对追加的各种投入都有一定的容纳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的现象。

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半程序
一、填空、选择
1.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程序是制定研究计划、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综合评价与方案优选。

2.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确定课题项目、拟定课题研究提纲、明确资料来源、确定课题项目的研究方法。

3.农业技术资料收集的方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4.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实地调查、通讯调查和报表调查。

实地调查按调查的广度可分为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5.抽样调查即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或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据以推断全体。

抽样调查又可分为随即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等方式。

6.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适用的范围很广,一般研究分析下列技术经济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的经济论证、推行新技术措施的实验、技术性实验的经济分析等。

7.总量指标是说明研究对象所达到的规模和总量水平,是计算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础。

平均数是反映被研究对象的某一数量方面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8.农业技术方案评价的标准: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生产可行性。

9.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方法,通常分为两大类: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通常按所用的计量方法分为常规分析法和现代分析法两大类
10.农业技术方案的优选程序中包括横向水平分析和全面评价两个重要环节。

11.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整理主要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应用分组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对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综合。

二、名词解析
1.农业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依据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生态合理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目标要求和具体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得失的总评价。

在进行综合评价前,应进行技术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

三、简答题
1.在确定课题项目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1)选择农业生产中带关键性的技术项目;
2)优先选择其产品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并且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大的项目;
3)优先选择政府和农民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项目
4)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
5)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

2. 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
1)研究对象的劳动消耗方面的资料;
2)研究对象的劳动成果方面的资料;
3)研究对象的及时效果方面的资料;4)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方面的资料。

3. 农业技术最优方案的实施程序
1)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程序;
2)要经过试点、示范,逐步推广;
3)要不断检验和修正农业技术方案。

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一、填空、选择、判断
1.用于计算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数量指标,即成为评价指标。

2.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是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三类。

4.生产资金包括资金消耗和资金占有率两个方面。

6.追加回收投资期指标只能用以衡量投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而不能指出投资方案的优劣程度的绝对数,因而追加投资回收期是一个相对的投资效果指标。

7.土地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8.资金生产率指标组包括成本生产率指标和资金占用生产率指标。

9.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系数通常大于零而小于1,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经济效果越好。

10.基本建设投机回收期,回收期越短,表明投资效果越好(判断)。

P81
二、名词解释
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全面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一整套指标所构成的体系,就称为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2.追加投资回收期:也叫补充投资回收期,是指两个方案投资总额差和成本总额差的比值。

追加投资回收期只能用以衡量投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而不能指出投资方案的优劣程度的绝对数,因而追加投资回收期是一个相对的投资效果指标。

3.土地生产率:反映土地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的比例关系,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品量或价值量来表示。

4.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它是用劳动者所花费的劳动同生产的成果对比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是指活劳动生产率。

三、简答题
1.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作用
1)有助于衡量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优劣,深入揭示取得这种经济效果的技术原因与经济条件;
2)有助于对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作比较系统、全面而又简明的评价,防治主观随意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3)有助于在评价工作中准确反映被评价的农业技术的经济效果,不至于把其他工作的效果也算进去,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4)有助于比较系统地认识各种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便于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指标。

总之,设置农业技术经济指标体系,使评价有统一的标准,不仅有利于对具体问题的评价,而且有利于对农业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此外,还有助于发现新的有特定意义的指标,以扩大评价的视野和分析的深度。

2.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与应该注意的事项
1)设置原则
a)科学、实用是指评价指标应具有明晰、严密的科学含义,并力求做到准确、可靠、实用;
b)系统、全面是指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评价的复杂内容;
c)简便、易行即评价指标的用途明确,计算方法要简便,要便于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2)应注意问题
a)复杂问题简单化;
b)缺乏科学态度,存在主观随意性;
c)指标繁琐,主次不分;或零星分散,内容杂乱,缺乏简明实用性;
d)指标含义不明确,计量的内容不一致,尺度不统一。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可分为:
经济分析指标、技术效果分析指标和生态效果分析指标三类。

1)经济分析指标是用来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经营状况以及影响经济效果各种经济因素的数值指标,具体包括水平分析指标和结构分析指标。

2)技术效果分析指标就是用来反映农业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应用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先进程度的数值指标。

3)生态效果分析指标,就是反映使用某一农业技术措施、方案、政策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效应的指标,包括生态效应的性质与数量指标。

生态效果分析指标,是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分析指标:在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中,常用的生态效果
四、计算题
公式:追加投资回收期=(K1-K2)/(C2-C1)
式中:K1、K2为同一用途的两种投资总额,C1、C2为同用途的两种成本总额或利润总额。

例如,甲方案投资2000元,年成本为600元;乙方案投资1300元,年成本为800元。

则追加投资回收期为:
追加投资期=(2000-1300÷(800-600=3.5年
四、本章的一些相关指标(计算与应用)
(一)土地生产率指标组
土地生产率=产品量\产值÷土地面积
单位土地面积产量\产值=产量\产值÷土地面积
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农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土地面积
单位土地面积纯收益=(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组:
劳动生产率=产量\产值÷(活劳动时间+物化劳动时间)正指标
劳动生产率=活劳动时间÷产品
劳动净产出率=(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活劳动时间
劳动盈利率=(产品收入-产品成本)÷活劳动时间
(三)资金生产率指标组:
1)成本产品\产值率=(产量\产值÷产品成本)*100%
单位产品\产值成本=产品成本÷产量\产值
2)成本净产出率=净产出÷产品成本
成本利润率=(利润÷产品成本)*100%
3)资金占用产品率=(产量\产值÷资金占用总额)*100%
固定资金占用产品率=(产量\产值÷固定资金占用总额)*100%÷流动资金占用总额)*100%
资金占用净产率=(净产值÷资金占用总额)*100%
资金占用盈利率=[(产品收入-产品成本)÷资金占用总额]*100%
第五章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分析方法
一、填空、选择、判断
1.我国研究农业技术经济问题一般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试算分析法、连环代替法、综合评价法。

在一般分析法中,最基本的是比较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一般应用于与农业生产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效益生产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效益有关的指标的对比与评价。

3.比较分析法的分类:平行比较法、分组比较法、动态比较法、比较优势法。

4.比较优势法是根据对相对成本而不是绝对成本的大小来确定地区之间的生产分工和进行专业化生产的优化方案。

二、简答题
1.试算分析法:根据有关的技术经济参数,实验数据等,对新方案新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试算,并将所得的数据与现行的标准方案或基础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获得预期其预期经济效益的估计值,确定是否采用新方案新技术。

特点:预测性、严密的科学性。

2.连环代替法:分析多因素条件中,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逐个分析其中一个因素变动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

从技术方案内部找出影响,制约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的方法。

3.综合评分法:将各项指标的优劣统一实行数量化,再集中用一个数量综合起来,求得总体得分的高低,是解决多方案多指标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评价择优的分析方法。

4.比较分析法的原则和条件——八大可比性
1)劳动对象的可比性;
2)资源的的可比性;
3)技术功能的可比性;4)消费耗用的可比性;
5)价格指标的可比性;
7)空间的可比性;
8)特定因素的可比性。

5.试算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相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试算分析法具有预测的特性;
2)试算分析法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6.连环代替法的局限性
1)分析结果带有一定假定性;
2)如果各个分析因素排列的顺序改变了,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将随排列顺序的改变而改变。

三、计算题
1、连环代替法
从表可以看出,每100g小麦化肥成本的实际数比计划数降低2.8元,是由于每公顷小麦产量、每公顷化肥消耗量和化肥单价三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即:
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1/每公顷小麦产量)×每公顷化肥消耗量×化肥单价
表5-5某单位小麦生产每10kg产品化肥成本分析
第一步,计算出其计划数额。


(1/3)×390×0.36=46.8(元)
第二步,计算第一个因素的变动对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

即:
(1/3.75)×390×0.36=37.44(元)
其差额就是第一个因素变动对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


37.44-46.8(元)=-9.36(元)
说明由于每公顷小麦产量的增加使得每1000g小麦化肥成本降低9.36元。

这是合理的因素变动。

第三步,计算第二个因素的变动对每1000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


(1/3.75)×412.5×0.36=39.6(元)
其差额就是第二个因素变动对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


39.6-37.44=2.16(元)
说明由于每公顷化肥消耗量的增加使得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提高2.16元
第四步,计算第三个因素的变动对每1000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即:
(1/3.75)×412.5×0.4=44(元)
其差额就是第三个因素变动对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


44-39.6=4.4(元)
说明由于化肥单价上涨使得每100kg小麦化肥成本提高4.4元。

如果还有第四个因素、第五个因素……则按其顺序连续代替和计算,直到最后一个因素为止。

最后,综合各因素变动对每1000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就是所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如 -9.36+2.16+4.4=-2.8(元)
根据这样的结果,我们就能够查明原因,有说服力地提出意见,从而促使成本进一步降低。

表5-6某单位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影响因素分析表
2.综合评分法
表5-7评分项目与标准
分数 每公顷年产粮食(千克) 每公顷年产值
(元) 每公顷年生产费
(元)
每工作日 产值
(元) 环境影响 5 12000以上 3901~4200 525以下 4.5以上 最佳 4 9001~12000 3601~3900 526~600 4.1~4.5 有利 3 36001~9000 3301~3600 601~675 3.6~4.0 一般 2 23001~6000 3001~3300 676~750 3.1~3.5 较差 1
3000
3000 以下
751~900
2.6~
3.0
最差
上例农作物种植制度方案项目的权重假定如下:
每公顷年产粮食W1 40% 每公顷年产值W2 20% 每公顷生产费W3 15% 每工作日产值W4 10% 对环境保护的影响W
15%
即可得出各方案的总分。

第一方案K1=P11W1+P12W2+P13W3+P14W4+P15W5
第二方案K2=P21W1+P22W2+P23W3+P24W4+P25W5
第三方案K3=P31W1+P32W2+P33W3+P34W4+P35W5
第六章农业生产资源投入的边际分析
一、名词解释
1. 总产量TPP :指在其他投入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随变动资源(X)投入量变化所能得到的产品总量。

公式为: TPP=f(X)
2. 平均产量APP :是投入资源在各不同投入水平时单位投入资源所取得的产品量,即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变动资源投入量之比。

公式为:X
TPP APP
3. 边际产量MPP :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公式为:X
Y X
TPP MPP ∆∆=∆∆=
式中,△TPP 或△Y 为总产品增量,△X 为资源的增量。

当资源投入量的增量变化越小,即△X →0时,边际产量的计算越精确.平均边际产量的几何含义为总产量曲线上某一段的切线的斜率,精确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4.生产弹性E :是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的比率。

它反映了产品产量对生产资源变动的敏感程度,是衡量生产资源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即当资源投入增加1%时,产品产量能增加百分之几。

公式为:APP
MPP X
X Y Y E P =∆∆=//
5.边际技术替代率MRS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资源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资源的投入数量,根据边际替代率计算的精确程度,可分为平均边际替代率和精确边际替代率。

(1)平均边际替代率反映的是等产量曲线上某一区间内的资源替代率,几何意义为等产量曲线上某一段的斜率。

资源X2替代X1的平均边际替代率。

公式为:2
1X X MRS ∆∆=
(2)精确边际替代率反映的是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资源替代率,几何意义为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公式为:2
1
22
121dX d lim X X
X MPP MPP X X X MRS -==∆∆=→∆
6.产品的边际替代率:指当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时,甲产品的数量变动一单位时,所引起
乙产品的改变量,即两产品的增量之比。

根据计算的精确程度不同,分为产品平均边际替代率和精确边际替代率。

(1)平均边际替代率是指生产可能性曲线某一段两种产品增量之比,几何意义为某一段生产可能性曲线切线的斜率。

(2)精确边际替代率是指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的两产品产量的变化率,几何意义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7.边际分析的基本概念:用两种增量的变化率来研究表示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

8.边际均衡原理
盈利最大公式: (1)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
(2) 产品价值增量=资源成本增量(MPP*Py=Px) (3) 边际产量=资源与产品价格比(MPP =Px /Py)
9. 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相对于一定量的有限资源应该如何分配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技术单位,以获得最大收益。

A 、边际产量最大法: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资源利用最佳;
B 、B 、边际产量相等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只要使各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边际产量相等,此时资源分配最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