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
日本在二战中的兵力分布

⽇本在⼆战中的兵⼒分布
仔细研究⽇本在⼆战中的兵⼒分布,可看出它因轻视中国⽽在多数时间未投⼊主⼒。
⽇军只是在1940年之前的两年把多数陆军师团投⼊关内,针对苏联的关东军却保持着最精锐部队(对付满洲的抗⽇游击队主要使⽤伪军、伪警),军费投资重点⼜是准备对美英作战的海军。
⽇本因⼯业和财⼒落后于西⽅强国,有限的投⼊只能保证其航空兵和战舰达到世界先进⽔平,陆军装备远远落后于美英苏德等国。
1941年⽇军偷袭珍珠港后,不仅⼏乎全部海军投⼊对美作战,陆军精锐也陆续投⼊南洋。
看⼀下战争末期⽇军的兵⼒分布:在本⼟和南洋对付美、英的兵⼒为550万,在满洲和朝鲜对抗苏联的兵⼒为92万,在中国战场(当时伪满地区不包括在这⼀战场)兵⼒为110万。
若说中国是当年对⽇战争的“主战场”,公正地讲应在后⾯加上“之⼀”。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其中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约占役龄男子的56.2%,约1000万。
综合来看,日本陆军兵力,1937年100万,到1940年150万,而1941年因开辟南方战场,增至51师团220万,有11师团40万投入南方战场;1941年海军兵力35万。
而1942年日本陆海军总兵力迅速扩充到600~700万。
1941年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大致分别都为3500架飞机,至1943年陆军航空部队扩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战时兵力配备,估算为:陆军,师团数+旅团数=兵力(万):国内4+11=23;朝鲜2+0=6;东北13+19=58;中国关内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
总计陆军241万。
另海军35万。
由于南方作战不利,中国东北和关内有陆军被抽调补充至南方战场;但是陆军的大部分仍被留于中国,其中中国关内为主,主要为防御对峙。
陆军航空部队在中国关内很少,主要用于支援南方作战和东北防御,可见此时在中国关内无进攻企图。
日军在二战后期,陆军兵力分布大概为中国派遣军3军35师团100万,东北关东军2军24师团70万,朝鲜关东军9师团<20万,太平洋和南方军50师团100万。
从兵力消耗来看,中国派遣军被歼灭50万,伤退100万,前后投入250万;关东军基本无消耗。
日军各战场陆海军合计死亡200万。
日本投降总兵力700万,其中陆军160余师团,大致为中国关内和东北200万(基本为陆军),南方被困100万(陆海军),国内部队400万(多临时组建)。
日本陆军有效战斗部队在南方与太平洋战场和中国关内战场的死亡人数大致相当,中国关内对日作战的贡献可认为1/4。
日本陆军甲种师团2.4万,乙种师团1.8万,丙种师团1.3万。
参考资料:A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附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全面进攻。
二战日军师团编制

十六门 120mm 榴弹炮与十二门 75mm 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 150mm 重榴弹炮)、 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 100mm 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 150mm 加农炮)、迫击炮大 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 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 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 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 为 28200 人、挽马制为 24400 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 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近卫第 2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5 年 6 月 编成地点:东京 师团种类:机械化
近卫第 3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9 年 7 月 编成地点:东京 师团种类:挽马
第 1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21 年 5 月 编成地点:东京 师团种类:挽马
第 2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21 年 5 月 编成地点:仙台 师团种类:挽马
1937 年以前,日本全国只有 20 个师团,1-20 师团的是老部队,后来多数成为甲种师团, 每师团番号的数字加 100,即 101-120 的师团分别是他们的预备役师团,编制与老师团完全 相同,但是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多数建成乙种师团,也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21-100 之间的师团是抗战之后陆续增加的,有的由独立混成旅团扩编,有的是新兵,属 乙或丙或丁种,没有一定的规律。
第 23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3 年 7 月 编成地点:熊本 师团种类:机械化
二战日军编制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骑兵108大队:后藤甲子郎中佐
野炮兵108大队:今井藤吉郎中佐
步兵第1联队:十川次郎大佐
步兵第3联队:汤浅正雄大佐
日军与7月27、28日占领北平和天津后,又先后大规模增兵,8月31日,日军参谋本部下令组成华北方面军,下辖第1、2两军。序列如下: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副参谋长河边正三少将,司令部驻北平。下辖:
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1938年1月18日调任日军参谋本部第1部部长,由饭田祥二郎少将担任)
1937年以前,日本全国只有20个师团,1-20师团的是老部队,后来多数成为甲种师团,每师团番号的数字加100,即101-120的师团分别是他们的预备役师团,编制与老师团完全相同,但是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多数建成乙种师团,也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军编制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军编制▲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华陆军序列表○注:1、本表不包括关东军,2、上海派遣军于1937年8月组成,陆续增加兵力,至11月上旬,以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改为华中派遣军司令部。
▲华北方面军(1937年8月31日)▲司令官:寺内寿一,参谋长:冈部直三郎△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参谋长桥本群作战地域:平汉路正面及以西方面兵力:谷寿夫第六师团、土肥原贤二第十四师团、川岸文三郎第二十师团及野战重炮兵二个旅团、战车一个联队、轻装甲车四个中队等特种部队。
△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参谋长铃木率道作战地域:津浦路正面兵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中岛今朝吾第十六师团、下元熊祢第一○八师团及野战重炮兵一个旅团、战车、轻装甲车等特种部队。
△方面军直辖:坂垣征四郎第五师团、山冈重厚第一○九师团、河边正三中国驻屯混成旅团及航空兵团和特种部队。
▲华中派遣军(1937年11月上旬)▲司令官:松井石根△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兼)作战地域:淞沪一带兵力:疼田进第三师团、吉住良辅第九师团、山室宗武第十一师团、荻洲立兵第十三师团、伊东政喜第一○一师团、中岛今朝吾第十六师团(从华北调来)、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及特种部队。
△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作战地域:杭州湾北岸、松江、青浦、嘉兴等地兵力:谷寿夫第六师团(从华北调来)、牛岛真雄第十八师团、末松茂治第一一四师团、国崎支队及特种兵部队。
△华中派遣军直辖:第一○五、一○七、一一○师团、安井旅团、高桥旅团、重藤支队及伪满军于芷山旅、李春山旅等。
▲1941年夏日本侵华陆军序列表○注:1、日本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于1939年9月中旬在南京设立,同时撤销设在南京的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原华中派遣军所辖的第十一军、第十三军等部队即由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直辖。
2、日本关东军、台湾军有十余个师团驻扎在中国领土,因不属于中国派遣军,故未列入。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火田)俊六下辖:华北方面军、第十一、十三、二十三军及第三飞行集团▲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下辖:△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作战地域:山西兵力:第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第十六旅团等。
二战日军一个旅团有多少兵力,当时一个旅团为何如此难打?

二战日军一个旅团有多少兵力,当时一个旅团为何如此难打?对于国家来说,军队无疑是护卫国家安全最为直接的力量,为了有效的管理好军队的日常生活和方便战时的战术指挥,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军队编制体系,对军队人数和责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因此如果想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强,在熟知其编制体系的情况下,只要知道该国家的部队编制数量就可以有一个大概的猜测。
其实要说我国曾经了解的最详细的别国军队编制,就只有二战时期的日本了,毕竟日本对我国发动了长达14年的侵略战争,让我国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想不了解都不行。
在当时,日军最为常见的编制其实就是师团、旅团和联队了,而我国军队对上日本的旅团都很难取胜更别说师团了,那么当时日军的旅团有多少兵力呢?其实日本当时的编制在一定程度内参照了德国的军队编制,以分队为最基本的建制,师团为战略级建制,很多的时候,都不存在师团行动单位,基本都是以联队和旅团为主要作战单位。
而当时的日本联队一般有三千七百人以上,一而旅团的编制虽然在联队以上,但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其实两者的关联并不大,有上下级之分,却没有直接的管辖关系,旅团的人数也在3000-8000人不等,独自混成旅人数更是在6000-8000人左右。
在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又以两个联队为基础编制组成了旅团,在人数上变成了5100人以上。
并且日本的每个旅团都会配备不少的重机枪,一般来说都是一个重机枪中队,配备8挺重机枪,可以形成多向交叉火力,这在二战时期的中国战场上,算是超强火力了。
并且日军当时的单兵素质比亚洲地区国家的士兵高得多,因此日本的一个旅团才会如此难打。
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日本不仅在中国战场泥足深陷,还招惹了美国海军的全面参战,致使日本太平洋舰队遭受到了重创,其甲级师团也大都陷在了太平洋中了,就导致了日本的兵力短缺。
但是由于日本的人口并不多,于是在其征兵的时候,不仅招收了大量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平民,甚至连十几岁的娃娃兵都拉上了战场,战斗力大不如前。
二战时,日本军队下辖164个师团,总计约700万人,为何日本动员能力如此之强?

二战时,日本军队下辖164个师团,总计约700万人,为何日本动员能力如此之强?《长沙保卫战》里那个小鬼子和部一郎,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他爹被抗日军队干掉了他妈做了WAF,他抗着比他还高的三八大盖来侵略中国,最后自毙。
这事也不全是杜撰,根据第十军的老兵们回忆,衡阳保卫战期间,赤膊冲锋的鬼子里面有许多高中学生兵,这已经不是啥军事动员能力,而是举国疯狂了。
数据不对,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其陆军总计编有168个师团约540万人的规模,并且这已经是它垂死时期的峰值。
与人口基数相仿的纳粹德国相比远远不及,德国人总共动员了1420万人参军,兵力峰值为780万,步兵师的番号超过了300,怎么能说日本人“动员能力很强”?所谓700万人的概念是以讹传讹,因为日本陆海军加一起也最多667万人,其中海军的军舰虽然没有几艘了,但仍然有各类人员130多万,所以陆军的实有兵力就500来万。
就这500来万当中,精壮士兵的比例已然不高,因为日本兵已经挂掉了200多万,按照战争时期的比例,至少还有同等数字的因伤致残,也就是说,有近500万人损失掉了。
一般而言,18岁到40岁的适龄男子才是正常的征兵范围,只占人口总数的6—7%,别忘记还有半数人口是女性呢。
当时日本的人口(不算殖民地)只有8000万人,因此现役、预备役加上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有400多万是比较正常的,而经过连年战争,这部分人能活着一半就不错了,先死的当中肯定也是先入伍的居多。
也就是说,到战争末期日本陆军合格的士兵最多还有200万人,那么其它300多万怎么来的呢?当然就是扩大征兵范围,到1944年已经是从14岁到60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兵役了。
一个60岁的老头和一个14岁的孩子能有多强的战斗力?滥竽充数罢了,所以兵员数量虽多,顶用的已经很少了。
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日苏双方伤亡总数相差不是很多,关东军老兵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悍的。
而到了1945年苏军进攻东北时,对80万关东军完全是碾压,原因就在于关东军已经是空架子,不仅大多数重武器转运回国,其兵员构成也是老弱病残外加“开拓团农民”,当然顶不住苏联从欧洲战场调回来的百战之师。
二战时期日军各部队资料

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序列“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系列一、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序列(1937年8月31日)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司令部驻天津,次年1月移北平,总兵力约37万人。
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辖第六师团、第十四师团、第二十师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辖第十师团、第十六师团、第一0八师团方面军直辖第五师团、第一0九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等二、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序列(1937年8月15日-10月)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参谋长:饭诏守少将司令官驻上海。
第三师团:师团长藤田进中将第十一师团:师团长山室宗武中将第九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第一0一师团:师团长伊东正喜中将第十三师团:师团长狄洲立兵中将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辖第六师团(由华北调来)、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1937年11月12日日军攻占上海后,“上海派遣军”改为“华中方面军”;12月13日攻占南京后,司令部移至南京。
三、“关东军”序列司令官:植天谦吉大将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司令部驻长春。
第一师团:师团长河村恭辅中将第二师团:师团长冈村宁次中将第四师团:师团长松井命中将第十二师团:师团长山天乙三中将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等四、“台湾军”序列五、侵华日军舰队序列第二舰队(1937年7月28日编成)司令官吉田善吾中将“中国方面舰队”(1937年10月20日编成)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兼第四舰队司令官丰田富武中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序列一、“中国派遣军”序列(1945年8月)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参谋长:高桥坦中将第一军:司令官澄田赉四郎中将;辖第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第十四旅团第十二军:司令官鹰森孝中将;辖第一一0师团、第一一五师团、骑兵第四旅团等第四十三军:司令官细川忠康中将;辖第四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一旅团等方面军直辖坦克第三师团,独立混成第一、八、九旅团,独立步兵第二旅团等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第十一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辖第五十八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二、八十八旅团第二十军:司令官板西一良中将;辖第六十四、六十八、一一六师团,独立混成第八十一、八十二、八十六、八十七旅团方面军直辖第一三二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七、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五、七、十一、十二旅团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将;辖第七十、一三三师团、独立混成第六十二、八十九、九十一旅团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将;辖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一0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九十、九十二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第二十三军兼香港占领地总督部: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辖第一0四、一二九、一三0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独立步兵第八、十三旅团“中国派遣军”直辖第三、十三、二十七、三十四、四十、一三一师团,第十三飞行师团以上“中国派遣军”共105万人。
二战日军投降之际,兵力分布如何?

二战日军投降之际,兵力分布如何?感谢头条军迷大本营的邀请!这个问题有点大,大概介绍一下日本投降前中国境内日本派遣军的兵力大致分布。
二战期间为了统一方便调兵日本大本营先后成立了总军、南方军、中国派遣军、关东军和一个航空总军共五大总军,其中派遣军负责中国关内所有战事,关东军除了部分守备东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部分都调往了太平洋战场。
七七事变爆发前,日本陆军只保留了十七个常备师团的编制,总兵力二十五万余人,除了部署在东北的关东军和在华北的中国驻屯军外,还有分别在上海和平津一带各部署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大部兵力都留守本土和朝鲜,部署在中国境内的兵力不超过六万人。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陆军由最初的17个常备师团扩增到24个师团,加上多个独立混成旅团和海空兵力,总兵力达到了一百多万,除了留守本土和朝鲜半岛部分的三个师团,其余的21个师团全部放在了中国战场。
随着战争的扩大,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先后扩增到了51个师团和23个独立混成旅团。
1938年6月,日本为迫使国民政府屈服发动了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多月的战役最终国民政府撤出武汉,由日本倾国之力、有点吃不消,标志着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1939年9月,为了加强对中国关内部队的统一指挥,日本大本营成立了第一个总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设于南京,统辖在华所有部队,但不包括关东军和台湾军,下辖华北方面军、第六方面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一军、第十三军等,共23个师团和17个混成旅团,总兵力85万余人。
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南方军的节节败退,日本大本营从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先后抽调了不少兵力调往东南亚战场,在华派遣军由最初的85万人降至56万人。
由于在华兵力严重不足,日本再一次扩军投入到中国战场。
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日军中国派遣军在华部队共27个师团和34个混成旅团,总兵力达到了105万人(不包括东北的关东军),统辖分布有:在华北一带的华北方面军;在湘赣鄂等地的第六方面军,其中直辖的第11军是中国正面战场的主角;在江浙一带的第13军、第6军;在两广和香港的第23军及日本海军中国舰队;以及不归中国派遣军指挥的台湾第10方面军和越南北部的第38军。
二战日本的华北方面军拥有十分庞大的编制,其兵力有多少?

二战日本的华北方面军拥有十分庞大的编制,其兵力有多少?日本为了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征召了大量的兵员,其中可以大致分为中国派遣军、关东军和南洋军。
而中国派遣军中的华北派遣军实力最强,那它到底多强大呢?日军华北方面军组建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起初,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十分嚣张,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
但在中国军民的拼死抵抗下,日寇的嚣张气焰渐渐消散日军高层逐渐明白过来,对中国的战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日军不得不与中国军队拼消耗,拼耐力。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原本常设的17个甲种师团渐渐跟不上战争的规模,因此,日军在原有的基础上建设大量新的师团,这就是乙种师团、丙种师团、丁种师团的来历。
随着日军的推进,日军占领了华北、华东和华南的大片地区,由于占领的地区过于广大,因此日军为了便于管理,在华北地区组建了华北方面军,用来对付层出不穷的我军游击战,而南方则组建了第11、13和23军。
华北方面军的实力日本华北方面军一直是日军中国派遣军中编制最大的方面军。
华北方面军下辖第一和第二两个军,此外,还有数个直属的师团和独立旅团,在巅峰时期的兵力达到30多万人。
同时,华北方面军控制的土地面积和人口也十分庞大,控制着华北平原约80万平方公里和上亿人口。
华北方面军的衰落虽然华北方面军的兵力十分庞大,实力也很雄厚,但这些都是纸面实力,也只是单纯的军事实力,在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背景下,华北方面军也只有被逐步蚕食的下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日军的最大对手已经转为了美国,此时日军的太平洋防线岌岌可危,为了拱卫日本本土的安全,日军撤出了在中国战场的大量部队。
同时,为了对抗共产党在华北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日军招募了很多伪军。
这些伪军走狗的行径有些甚至比日本人还要残忍,他们是民族的败类,也终将遗臭万年。
在1943年10月后,日军在中国的兵力严重不足,不得不收缩防线,龟缩在炮楼和城里。
而反观中国军队,经过多年的战斗,士兵的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有美军的援助和缴获的日军装备,甚至部分部队可以和日军一较高下。
二战中日军的编制

二战中日军的编制1.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
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 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
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
共54人.3.中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
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
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
二战日军一共有多少人

二战日军一共有多少人
二战期间,日本帝国军队参与了广泛的军事行动,其中包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南亚进行的战斗。
日本当时的战争力量主要由陆军和
海军构成,两者共同协调作战。
要回答关于二战日军的总人数,我
们需要考虑到这两个分支的兵力。
日本陆军是二战期间最主要的陆地作战力量。
根据历史记载,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日本陆军的总兵力约为600万人左右。
这是
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说明了当时日本军队在人力资源上的强大。
然而,这个数字并不代表在整个二战期间所有战斗中都参与的日军
的总人数。
战争的进程和需要可能会导致人员增减。
在短时间内,
一些战斗可能需要更多的军队部署,而在其他时候则可能需要减少
军队数量。
因此,在具体战斗中参与的日军人数可能有所不同。
此外,日本的海军也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海军的主要任
务是保护海上通道和远程供应线,但它也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斗。
然而,由于战争的发展和舰队破坏,日本海军在整个战争中的人数
也会有所变化。
关于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总人数的确切数字很难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实际部署的兵力之一。
总结而言,根据历史记录,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总兵力约为600万人左右。
然而,这个数字并非固定不变,实际参与战斗的兵员数量
可能会有所变化。
此外,尽管日本海军在二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人数很难确定。
二战时期,一个日军旅团配置了什么样兵力?

二战时期,一个日军旅团配置了什么样兵力?在二战中,日本作为亚洲战场的主要发起国,疯狂入侵了十几个国家。
其综合实力无疑是十分强大的。
二战前的日本,凭借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发展模式和先进技术,各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最终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率先对中国发起侵略战争,一打就是14年。
日本的目的很明确,一是掠夺资源建设自己,二是扩大领土,三是称霸世界。
在中国战场初期连战连捷之时,日本不满足,又开辟多条战线,入侵亚洲众多国家。
当初的中国,整体实力十分薄弱,为了捍卫领土主权,我们3500多万同胞惨死。
由于抗日战争的惨烈,让国人永世不敢忘。
战争过去70多年,如今我们只能从历史资料和影视作品中,了解到了有关当初战争的信息。
说到这里,很多人好奇了,日本不过是一个小岛国,为何能入侵我们14年,日军为啥那么难打呢?我们来聊聊当时日军的军队编制就懂了。
师团和旅团作为二战日军最常见的军队编制,是学习德国而来。
相关人士表示,日本军队总人数在二战爆发之前仅几十万人。
当初日本一共划分了17个师团。
打着打着又陆续组建了156个,总兵力也超过300万。
而8个联队能组成一个师团,而旅团则是由两个步兵联队组成。
其一个步兵联队通常配置3000-4000人,所以一个旅团基本保持在6000-8千人左右。
一个师团的兵力也保持在2-3万左右。
如此庞大的人数就足以体现一个日本旅团的威慑力。
在当初日军武器装备本就十分精良的情况下,军事素质较高的日军士兵也能爆发出相当强大的战斗力。
有了先进武器的加持,日军的一个旅团便能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不过随着二战陷入长期消耗的状态,日军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由于日本人口本就十分有限,扩招而来的士兵人数,就很难满足前线兵力需求。
其中很多训练时间段,有的还是未成年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师团和旅团的总人数,相较于最初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这些日军士兵的军事素质,和当初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战日军投降之际,兵力分布如何?

二战日军投降之际,兵力分布如何?
二战日本投降之际,其陆海军兵力分布情况大体如下:(一)在中国关内战场之中国派遣军为1056000人(指挥官冈村宁次),另有日本海军39729人。
(二)在中国关外战场之关东军为664000人(指挥官山田乙三)。
(三)在中国台湾及先岛群岛之第10方面军为164000人(指挥官安藤利吉)。
(四)在朝鲜之第17方面军为294000人(指挥官上月良夫)。
(五)在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印度之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新几内亚、菲律宾之南方军为743000人(指挥官寺内寿一)。
(六)赤道以南新不列颠岛、布干维尔岛、新爱尔兰岛之第8方面军为70000人(指挥官今村均在)。
(七)日本国内东京的杉山元第1总军、大阪的畑俊六第2总军、札幌的樋口季一郎第5方面军(包括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千岛群岛)为240余万人。
以上日本陆军之步兵为164个师团(已除去被全歼之第29、43、16、26、24、62、109师团)又127个旅团(已除去被全歼之独立混成第47、48、44旅团,步兵第68旅团)及旅团级单位,坦克4个师团又9个旅团(其中7个旅团在本土、两个旅团在关东军);高炮4个师团;航空兵15个师团(共辖67个飞行战队,19个独立飞行中队,8个飞行队);骑兵1个旅团。
陆军总人数为5681600人。
日本海军在投降时总数为1693000人。
CD抗战时期日军编制

帐面上看,师属炮兵火炮的管数与美德这样的陆军超强也差得不很多。
二战日军编成的170多个师团中,其中有几个师能维持48门山野炮的标准?把150重榴弹炮编制到师团炮兵联队(不是临时配属)应该是极少数特例.早期17个常设师团编有36门37MM速射炮(反坦克炮),而战时新编成的野战师团里反坦克炮就少得可怜(9门).
到关特演以后,随着96式15榴逐步列装,日本陆军才有些老掉牙的大正4年式15榴从独立重炮兵联队下放到少数师团所属野炮兵联队。帐面上看,师属炮兵火炮的管数与美德这样的陆军超强也差得不很多。不过实际上,第1重炮很难配齐,日军师团所属野炮兵联队经常存在缺编现象,第2骡马挽曳的38改75野、4年式15榴质量上远逊于美军的全摩托化105榴、155榴。所以就算是关东军所属的精锐如1、8师团,到菲律宾也就是挨揍的份。至于当时日军最先进的96式15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曾经将第一批8门紧急运送到华北战场试用,炮击正定县城显示了不错的威力。诺门罕战役后,日军将重建的23师团改编为机械化师团,日本的大口径榴弹炮,像96式、4年式和38式都是150口径的。另外,到诺门坎战役的时候,堂堂关东军都只有2个150重炮团(联队),你还要让别人一个师团装备1个,呵呵。日本要提前破产了
如果是日寇侵华战争的1937年,日师团指1师团2旅团4联队制的常备师团,不考虑实际战斗力情况下对应国军:
除了人数和轻武器之外,二战日军的步兵师在火力上和德/苏/美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日军师团步兵编制大体相当于国军的师,但有炮兵联队、骑兵和坦克联队或大队、后勤辎重和通信保障部队等等,这相当于国军的炮兵团、骑兵团,但我们几乎美元哪个师甚至哪个军有这样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炮兵、骑兵和后勤等部队。
双方的军官、士兵训练水平也差距巨大,固战斗力往往是国军3个相对较好的三个师才能比得上一个日军甲种师团。
日军侵华时军队编制

日军侵华时,一个联队有多少人?联队长相当于什么军衔?扯淡!日本的师团才相当于我们的师一级部队,依次是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
至于规模,给你点参考资料:日军各师团人数常设四单位挽马师团人员,装备情况:师团司令部:人员330,马:165,各种枪95,非机动车63旅团司令部:人员75,马20,各种枪36,非机动车4步兵联队:人员3747,马526,各种枪2590,各种炮14,掷弹筒76,非机动车256步兵大队:人员1091,马118步兵中队:人员194,各种枪174,掷弹筒6野炮兵联队:人员2894,马2269,各种炮48,各种枪541野炮兵大队:人员634,马499,野炮12野炮兵中队:人员128,马184,野炮4骑兵联队:人员452,马429,各种枪320骑兵中队:人员144,马134工兵联队:人员672,马99工兵中队:人员286,马19师团通信队:人员255,马47辎重兵联队:人员3461,马2612辎重兵中队:人员562,马376师团卫生队:人员1101,马128兵器勤务队:人员121野战医院:人员240总计:每师团约25000人,每旅团约7800人。
[西西河中关村88楼]常设四单位制驮马师团人员装备情况:师团司令部:人员391,马239旅团司令部:人员80,马25步兵联队:人员3818,马约720步兵大队:人员1150,马180步兵中队:人员194骑兵联队:人员508,马约321炮兵联队:人员3699,马3600,炮48山炮兵大队:人员999,马720,炮12山炮兵中队:人员195,马138,炮4工兵联队:人员719,马150工兵中队:人员约300辎重兵联队:人员4890,马4260,辎重驮马具3882辎重兵中队:人员684,马598师团通信队:人员289,马84师团卫生队:人员1328,马163兵器勤务队:人员121野战医院:人员300左右总计:每师团28500人,每旅团约7900人。
二战百科——日本军队的编制(精编版)

二战百科——日本军队的编制(精编版)日本自明治天皇维新以后逐步发展为帝国主义国家,出于强化国家机器,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在其科学技术和军火工业逐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1884年日本在旧式军队的基础上首次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一至第六师团。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又组建了6个正规师团,即第七至第十二师团。
1907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再次扩充6个正规师团,即第十三至第十八师团。
1915年,日本又在被其侵占了朝鲜组建了两个陆军师团,即第十九第二十师团。
这样,加上守卫日本东京皇宫地区的日军近卫师团及4个驻扎在各地的独立混成旅团,就构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陆军平时的基本框架。
{注:日军师团按建立时间可分五个档次自明治维新起日本大力学习西方,对体现民主人权的事物多不屑一顾,对军国主义的货色却是如蝇逐臭。
在建军方面,普鲁士模式成为日军的楷模,师团制也是仿照德式建立。
从二战至今天,日本依然对陆军基本战术单位编制称“师团”(全世界各国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编制均以“师”为名称)。
至二战投降时日本共有海陆空各类师团约260多个,兵力约有600万。
日军师团在二战时分为四等一等甲类师团;从近卫师团(近卫一师团、近卫二师团、近卫三师团)、第一师团至第十一师团第十三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二十师团均为一等甲种17个装备最精良师团。
每个师团人数量均超过2.7万人(二战中中国一个军编制的兵力人数才3万人,中国一个甲等师的兵力不到1.1万人。
二战中中国军队编制与美国、德国编制一样)二等乙类师团;第十二师团、十五师团,第19师团至110师团全为二等作战师团,为战争新增支援师团。
(二等师团人数上不足2.5万人)三等丙类师团:第110师团至300以内的师团番号(此时日本已不按完整顺序排列大约共计169个至230个左右的番号)。
每个师团人数不到2万人,这类师团均在是1944年底新增后备师团,战斗力完全不能与当时中国国军相比(1945年起中国国军大量换上美式装备)。
二战日本陆军的方面军和总军

二战日本陆军的方面军和总军一、方面军第1方面军:1942年7月编成于牡丹江,远东战役时与苏联远东第1方面军交战,后退往敦化,历任司令山下奉文、喜多诚一(1944.10)。
第2方面军:1942年7月在齐齐哈尔编成,于1943年11月中旬调往棉兰老岛达沃,直属大本营。
第2方面军辖第2军(第36师团,后调入第32、35师团)、第19军(第5师团、第46师团、第48师团)与第7飞行师团,担任作战的地区是:东经140度以西,望加锡、龙目海峡以东,北纬5度以南包括阿鲁群岛、塔宁尔群岛、帝汶岛、小巽他群岛。
1944年3月增加统辖第18军,隶属南方军。
新几内亚作战失败后1945年5月在西里伯斯岛撤销。
司令阿南惟几、饭村穰(1944.12)。
[ 转自铁血社区/post_11198536_1.html/ ]第3方面军:1943年10月编成,驻奉天,担任满州西部、南部防御,1945年6月从关内调入第39军、第63军、第117师团。
远东战役与苏联外贝加尔方面军交战。
历任司令冈部直三郎、后宫淳(1944.8)。
第5方面军:1943年2月原隶属本土防卫总司令部的北部司令部改编为北方军司令部,纳入外战体制直属大本营,以加强在北方对美军防御,司令部驻札幌。
1944年2月再改编为第5方面军,次年2月兼任北部军管区,司令樋口季一郎。
指挥1943年阿留申群岛作战、1945年8月南库页岛千岛群岛作战。
日本战败时辖5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
第6方面军:1944年8月编成于汉口,指挥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地区日军,历任司令冈村宁次、冈部直三郎(1944.11)。
第7方面军:1944年3月编成于新加坡,历任司令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1945.4)。
1944年10月南方军军政总监部改编为第7方面军军政总监部。
第8方面军:1942年11月编成于拉包尔,司令今村均,初辖第17、第18军。
东部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方面曾是主战场,日军失败是二战转折点之一。
日本侵华战争投入多少兵力

⽇本侵华战争投⼊多少兵⼒
⽇本侵华战争投⼊多少兵⼒
⽇本侵华战争投⼊410万⼈(最⾼时),中国560万⼈(最⾼时)。
⽇本侵华战争⼀般指抗⽇战争。
抗⽇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次世界⼤战中,中国抵抗⽇本侵略的⼀场民族性的全⾯战争。
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书》⾄1945年⽇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年,被称为⼋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军发动九⼀⼋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
1937年7⽉7⽇,⽇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战争全⾯爆发。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量军队以遏制⽇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即转⼊相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量逐渐发展壮
⼤,1941年12⽉7⽇⽇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宣战,中国战场成为⼆战(第⼆次世界⼤战的简称)的主战场之⼀。
1945年8⽉15⽇,⽇本向同盟国⽆条件投降。
抗⽇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的⼈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的提⾼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本⽂内容由百度知道⽹友好快乐的⼩猪贡献)
本⽂作者:百度知道知军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
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其中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约占役龄男子的56.2%,约1000万。
综合来看,日本陆军兵力,1937年100万,到1940年150万,而1941年因开辟南方战场,增至51师团220万,有11师团40万投入南方战场;1941年海军兵力35万。
而1942年日本陆海军总兵力迅速扩充到600~700万。
1941年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大致分别都为3500架飞机,至1943年陆军航空部队扩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战时兵力配备,估算为:陆军,师团数+旅团数=兵力(万):国内4+11=23;朝鲜2+0=6;东北13+19=58;中国关内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
总计陆军241万。
另海军35万。
由于南方作战不利,中国东北和关内有陆军被抽调补充至南方战场;但是陆军的大部分仍被留于中国,其中中国关内为主,主要为防御对峙。
陆军航空部队在中国关内很少,主要用于支援南方作战和东北防御,可见此时在中国关内无进攻企图。
日军在二战后期,陆军兵力分布大概为中国派遣军3军35师团100万,东北关东军2军24师团70万,朝鲜关东军9师团<20万,太平洋和南方军50师团100万。
从兵力消耗来看,中国派遣军被歼灭50万,伤退100万,前后投入250万;关东军基本无消耗。
日军各战场陆海军合计死亡200万。
日本投降总兵力700万,其中陆军160余师团,大致为中国关内和东北200万(基本为陆军),南方被困100万(陆海军),国内部队400万(多临时组建)。
日本陆军有效战斗部队在南方与太平洋战场和中国关内战场的死亡人数大致相当,中国关内对日作战的贡献可认为1/4。
日本陆军甲种师团2.4万,乙种师团1.8万,丙种师团1.3万。
参考资料:
A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附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全面进攻。
接着,日本即按其既定的战略计划,大量向我国增兵,并在国内和我国东北地区迅速扩充军队,源源不断地开进我国华北、华中地区。
至1937年底,日本陆军由七.七事变前的17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部队)扩充为24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部队),其中部署于国内3个师团、朝鲜1个师团,部署于我国东北5个师团,在我国华北、华中地区参加作战的有16个师团。
日军侵占徐州后,大本营将原定1939年攻占广州、武汉的作战提前到1938年秋进行。
大本营对军事部署作了调整,将全部陆军编为34个师团、6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1个骑兵集团。
将侵华的“临时航空兵团”改编为“航空兵团”,新编成华北方面军飞行队。
上述兵力的部署:除皇家师团、近卫师团、第11师团驻国内、第19师团驻朝鲜外,其余全部用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计驻中国东北(满洲)的有8个师团(第1、2、4、7、8、12、23、104师团,其中第104师团归大本营直辖)、1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驻华北的有9个师团(第5、14、20、21、26、108、109、110、114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队;驻华中的有14个师团(第3、6、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