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afa3b2c83c4bb4cf7ecd171.png)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f99deb7915f804d2b16c1fe.png)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2014年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4f2bc332af90242a995e51e.png)
2014年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南安市诗山中学洪培欣(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8.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迴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接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
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
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
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
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
燕双人独。
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一个警句。
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
“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
2014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鉴赏
![2014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0549404581b6bd97f19eac9.png)
2014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鉴赏1、(广西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3、(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3分)(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4、(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3c13dffc4ffe473268ab1d.png)
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ft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ft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ft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 分)【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ft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ft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注释】①楚酒:楚地产的酒。
唐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困人:使人倦怠。
②陈居士:陈与义自称。
古有德才而不仕者称居士。
③亭角句:谓苦寻诗句却无所获。
2014年高考语文各地诗词鉴赏题
![2014年高考语文各地诗词鉴赏题](https://img.taocdn.com/s3/m/8a302d0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1.png)
2014年高考语文各地诗词鉴赏题1、(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答案】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
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
【解析】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
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答案】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
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89ab4d76c66137ee0619b9.png)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目录一、全国新课标卷I二、全国新课标卷II三、四川卷四、安徽卷五、广东卷六、江西卷七、湖南卷八、山东卷九、湖北卷十、福建卷十一、重庆卷十二、辽宁卷十三、北京卷十四、天津卷十五、浙江卷十六、江苏卷十七、大纲全国卷一、(2014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2014年语文试卷古诗试题解析汇编
![2014年语文试卷古诗试题解析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f23bb0f0eff9aef8951e0607.png)
2014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语文试卷古诗文阅读题汇编(新课标卷Ⅰ)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改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 注] 作者一作秦观。
讳愁:隐瞒心里的难过。
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光景描绘对全词的感情抒倡始什么作用?请联合内容剖析。
(5分)【试题答案】确立了词的感情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悲凉的气氛不但没有排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黯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构造作用【试题分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绘的是悲凉的情形场面:丝丝小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轻轻的涟漪。
雨晴了,一轮夕阳依旧出此刻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光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确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端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论述。
(6分)【试题答案】末端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路纷杂、没法排解的愁情。
是经过人物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的。
转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致使举棋不定,落子缓慢。
【试题考点】剖析议论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分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好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为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类愁绪实在难以排解,满心想加以掩盖,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现出来。
于是只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居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解的愁情。
【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落,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悲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情形更为暗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质上浸透着伤心情绪。
2014年高考诗歌汇总
![2014年高考诗歌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60efc11cf84b9d528ea7a75.png)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 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 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 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 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 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诗歌人物
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 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因此,考生解答这道 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 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宿渔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 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 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
(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
①(其二)
苏轼
翁②。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
风。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
①被酒——带醉,刚喝过酒。 ②总角——形如今之小 辫而短。 ③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
2014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分类集锦:古诗鉴赏题
![2014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分类集锦:古诗鉴赏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ec61b6fd0a79563c1e7238.png)
2014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分类集锦古诗鉴赏题古诗文阅读2014-06-29 11:332014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分类集锦古诗鉴赏题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解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2014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汇总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汇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b54b332af90242a895e5df.png)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452f0990f121dd36a32d823e.png)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 合词句赏析。(5分)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 得形象、生动。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 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 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 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 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 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 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 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 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 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 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 表现。(意思对即可。)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 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 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 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 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 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 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 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详解,爱心奉献不要下载券)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详解,爱心奉献不要下载券)](https://img.taocdn.com/s3/m/5f8dd0037cd184254b3535a2.png)
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杜甫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
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
“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
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答案】①行为洒脱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
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 “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
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
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
“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
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2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注释】
①楚酒楚地产的酒。唐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困人
使人倦怠。
②陈居士陈与义自称。古有德才而不仕者称居士。
③亭角句谓苦寻诗句却无所获。觅得佳句便写下来放在衣袖中既然“满袖风”自然没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精选解析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精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1cb47e02768e9951e7381a.png)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精选解析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词作翻译]春风吹拂细雨飘洒围绕着残败的花枝,凋花落下就被打湿粘在地面无法飞起。
小小池塘里寒水清澈将要滋生起涟漪,雨过初晴临近傍晚太阳未落已然偏西。
帘幕一半卷起,燕子成双成对地飞归。
要掩抑内心的愁绪却无奈透露在两眉。
转回身子整顿案几上的残棋预备落子,思忖应对棋局打劫沉吟中却不禁迟疑。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从结构上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有两层作用:一层是因景生情,一层是景中有情。
词中人物由半卷帘幕偶望窗外,只见春风吹雨,绕树飘落,花枝凋残,落红满园,欲飞也难。
一股抑郁感伤之绪从心底涌出。
再望寒池清碧,涟漪欲生,纵是雨晴,也已日暮,更添一种凄清消沉之情。
另一层,风雨、残枝、落红、寒池、落日,作为词中意象,勾勒出人物抑郁感伤、凄清消沉的内心世界。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2014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4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6c8eb75a8102d276a22f8b.png)
2014年高考试题汇编: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2014-06-17 19:47:26)转载▼标签:2014年高考高考真题试题汇编古典诗歌鉴赏试题高考备考分类:高考研究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汇编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2014-2024年近十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集萃精讲课件
![2014-2024年近十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集萃精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59dce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8.png)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3分)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环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广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照,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2024~2014年高考真题
诗歌鉴赏专题集萃
2024年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往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翻译】 我因为爱好千岁庵前有一脉清泉,所以带着被单来这里借宿睡觉。 突然听到泉水声,以为溪水就在门前经过,听得久了,反而怀疑屋子是船。 当泉水发出的声音变成汹涌的怒吼声,尚且雄浑伟大,当泉水滴落成小水滴的 声音,更显得清脆圆润。你看以前《兰亭集序》书法帖,也把湍急的流水声替 代管弦乐器的演奏声。
【2023·新高考Ⅰ卷】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推荐下载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90fcc34aaf45b307e9719705.png)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9.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新课标卷II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参考答案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12阮郎归3无名氏①4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5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6[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7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8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9参考答案10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11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12色。
13【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14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15落子迟缓。
1617(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1920[唐]韦庄21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22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23宿渔家24[宋]郭震25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26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27[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28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29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30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31参考答案32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33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34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35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36“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37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38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39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40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41(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4243溪行逢雨与柳中庸44(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4546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4748(宋)徐照49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50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51【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52句。
53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
(2分)54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55参考答案5621.猿声5722.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58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59(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6061商调·黄莺儿62赠燕[清]张漸6364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6566[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67(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68(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69参考答案70(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71(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72衰败的感情。
7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75阮郎归·西湖春暮76[南宋]马子严77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78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79【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80罗袜生尘。
”81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82分)83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示例84858.“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86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8788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899.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90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91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92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94(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95奉陪郑驸马韦曲①96杜甫97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9899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00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01【注】02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03②禁:消瘦。
04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5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06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07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08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092.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1011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12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13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14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15曲江》)16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17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8参考答案191.C。
202.BE。
213.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22居山林之情)23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2425(福建卷)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双调·蟾宫曲·自乐2627[元]孙周卿28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29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30(选自《太平乐府》)31[注]①草团标:茅屋。
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小股水流。
32(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33答:34(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35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析。
(3分)答:36参考答案37(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38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意思对即可。
)39(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40“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
(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意思对即可。
)4142(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43望江怨44送别45[清]万树46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4748【注】①杪:树梢。
49作者简介万树(1630-1688),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常州府宜兴(今江苏宜兴5051县)人。
他才思敏捷,学识明达,工词善曲,不仅是词学家,而且是著名戏曲文学作家。
52万树少年时即遭变乱,嗣后家境清寒,长期飘泊四方,历在山西、陕西一带游历。
清顺治53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
康熙年间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议皆54由其执笔,闲暇时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终以怀才不遇,忧郁55积劳成疾,拜辞吴兴祚回乡,不幸病死于广西江舟旅途中,终年仅58岁。
56万树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词曲家,词曲风创新,硕果累累,其新编的《词律》对中国词57坛的贡献尤为巨大,影响深远。
58万树送别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淡雅含蓄、情景交融。
《望江怨•送别》这首词运用比兴59手法,以景衬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更加明显。
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但所描绘的景60致,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得缠绵婉恻,韵味十足。
61(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62(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63参考答案64(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
6566(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
)作者以景衬情、含蓄6768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69(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
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7071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
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727374(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75桃夭(《诗经》)7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77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78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79[注]①归:出嫁。
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80的样子。
81(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分)82(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