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不和谐家庭的10种怪象
找出12个不和谐
找出12个不和谐面对现今社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能够和谐,即每个人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彼此友好相处,实现共同的繁荣富强。
可是,当今社会依然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地方。
下面以找出12个不和谐为标题,探讨一下现实的社会现象。
1.社会歧视。
由于社会中的种族、宗教、贫富、出身等因素差异,导致人们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歧视,从而导致社会不和谐。
2.社会矛盾。
近年来,各个政治集团和经济集团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企业斗争,家庭斗争,社会斗争,政府斗争等都使得社会出现不和谐的状况。
3.社会贫富分化。
近年来,由于科技发展和经济变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日趋拉大,富裕者变得更富,贫困者变得更贫,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同样也造成社会不和谐。
4.不平等的教育机会。
尽管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内教育机会依然不均,财富越多的家庭子女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而那些贫困的家庭往往不能接受到基本的教育,从而出现社会的不均等性。
5.社会污染。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污染现象,但是政府和企业在污染防治上的努力还很有限,这使得社会空气、水质、土壤等受到严重污染,环境恶化也导致社会的不和谐。
6.社会流氓现象。
近年来,抢夺、敲诈、抢劫、制售假冒商品等行为多起,社会流氓也比较多,这样会使社会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也会加剧社会上的纷争,从而影响和谐发展。
7.社会扭曲的价值观念。
由于社会的发展,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渐渐在社会上得到普及,如苟且偷安、拜金主义、逃避责任等,为自己利益而牺牲社会共同利益,这些价值观念也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
8.社会文化水平低下。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投入的不均衡,以及政府的不力管理,导致社会文化水平偏低,人们缺少道德修养和文化知识,习惯淫秽语言等,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9.家庭纠纷。
家庭是人类成长的基础,家庭纠纷往往会使家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隔阂,从而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家庭关系中的错位
家庭关系中的错位
在许多家庭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错位”现象,这些现象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或不和谐。
其中一些常见的情况包括: 1. 夫妻关系中的失衡。
在一些家庭中,夫妻之间的力量平衡出现了问题,其中一个人可能会掌握太多的权力或掌控整个关系。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另一个人感到无力或无价值。
2.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在某些情况下,父母可能会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分关注孩子的生活,导致孩子感到压力或无法自主决策。
另外,孩子可能会对父母的期望感到压力或不满意。
3. 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和竞争。
在一些情况下,兄弟姐妹可能会因为争夺父母的爱或资源而产生嫉妒和竞争。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兄弟姐妹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可能导致长期的不和谐。
4.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一些家庭中,成员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或有效,导致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
这可能是由于文化差异、个性不同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以上是家庭关系中的一些常见错位现象,它们可能会导致紧张和不和谐。
要解决这些问题,家庭成员需要互相理解、尊重和支持,寻求有效的沟通方式,并努力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
- 1 -。
七年级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课件
七年级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课件七年级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过度关注成绩很多家长将孩子的成绩视为衡量其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的唯一标准。
一旦孩子在某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家长就会表现出焦虑、失望甚至愤怒的情绪。
这种过度关注成绩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让家长失望而产生厌学情绪,或者为了取得好成绩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如作弊。
实际上,成绩只是孩子学习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反映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家长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同时,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
误区二:过度保护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和保护。
他们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可能有风险的活动,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甚至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
这种过度保护的方式,会使孩子失去锻炼自己、独立成长的机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尝试,才能学会解决问题、应对挫折,从而培养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家长应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去探索,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误区三: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关心和引导,这些问题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
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耐心倾听,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家庭不和睦的事例
家庭不和睦的事例家庭不和睦就像一场没完没了的暴风雨,把原本平静温馨的港湾搅得乌烟瘴气。
我见过这样一个家庭,夫妻两人就像两只刺猬,凑在一起就互相扎得对方生疼。
丈夫一回家就瘫在沙发上玩手机,对家里的事儿不闻不问。
妻子呢,忙里忙外累得像条老黄牛,心里早就憋着一股火。
这时候只要一点小事儿,就能让两个人吵起来。
比如说,妻子让丈夫帮忙倒个垃圾,丈夫就不耐烦地嘟囔:“整天指使我,我上了一天班也很累啊。
”妻子一听就炸了:“我就不累吗?我在家里忙得像个陀螺,你倒好,回来就当大爷。
”这就好比两条本来应该一起拉车的马,却朝着不同的方向使劲儿,车怎么能往前走呢?再说说婆媳关系。
有个婆婆总是嫌弃媳妇不会过日子,今天嫌媳妇买的菜贵了,明天又说媳妇给孩子买的衣服太多了。
媳妇心里委屈啊,觉得自己在这个家没有一点自主权。
婆婆呢,觉得自己是一家之主,媳妇就得听自己的。
这就像两个争夺地盘的小动物,互不相让。
有一次过年,媳妇想回娘家过年,婆婆就不高兴了,说哪有过年不在婆家的道理。
媳妇就反驳说自己一年到头都没怎么回娘家,过年回去看看怎么了。
结果两人闹得不可开交,夹在中间的丈夫就像个受气包,两边都不敢得罪,可两边又都得罪了。
还有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矛盾。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报了一大堆补习班,孩子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失去了自由。
孩子想反抗,父母就会说:“我们这都是为了你好,你知道我们为你付出了多少吗?”孩子心里想:“你们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么,这不是为我好,是把你们的想法强加给我。
”这就像种树,父母拼命地浇水施肥,却不考虑树需要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最后树可能会被淹死或者烧死。
那怎么才能让家庭和睦呢?夫妻之间得互相理解啊。
丈夫要知道妻子在家的辛苦,就像妻子要明白丈夫在外面打拼的不易。
两个人都得把自己的刺收一收,多为对方着想。
丈夫偶尔帮忙做个家务,给妻子一个惊喜,妻子呢,也多给丈夫一些温柔和鼓励。
这就好比给发动机加点润滑油,家庭这个大机器才能运转得更顺畅。
孩子的烦恼和家长的10个坏习惯
孩子的烦恼和家长的10个坏习惯1 家庭不和大人不懂得谦让,经常互相责怪。
其实,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父母和老人不和,对于孩子来讲都是心理上的电闪雷鸣、雨雪交加,但苦于自己年龄尚小,无能为力,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抽泣。
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的天气,孩子的心灵还很稚嫩,恶劣的天气不仅妨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还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
构建温馨、互爱的家庭,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
2 父母品行老师刚讲了语言美,回家就听到大人骂街;课堂上刚受了公德教育,爸妈就乱扔垃圾、捡钱不交公。
文明的进步,使孩子在公德和修养方面起点比父母高,那就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学习吧,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趋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实上,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还多着呢。
3 爸妈不陪自己玩童年的孩子最喜欢一家人在一起游戏,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大人们有自己的世界和娱乐方式,在中国,陪孩子玩历来被认为可有可无。
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长大,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或者年龄更大些,这样的机会就少了,还是趁现在多多享受天赐的快乐吧。
爸爸们可别认为和老婆孩子在一起没面子,这是封建大男子主义的糟粕,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和阶层,越重视和家人的相处。
4 不容申辩没有申诉的机会,若执意申辩,就被视为顶嘴犯上,必遭严惩。
这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表现,是平等、民主精神的反面,害莫大焉!试想,假如孩子已经习惯了适应不公,假如孩子除了寻求许可就再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主意,我们挚爱的孩子将如何面对他们的生活呢?培养一个理性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孩子远比保住大人的面子重要。
5 父母的不良嗜好或习惯烟雾缭绕、酒气熏天、麻将声声,不良习惯的另一面就是不良性格,大人酒喝多了,麻将输了,最后遭殃的却是自己。
不良嗜好,不仅带给家人烦恼,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危害极大。
不管那个习惯持续了多少年,还是咬咬牙戒了吧,没有改不了的习惯,只有不想改的人!6 父母包办无论是穿衣服、时间安排,还是交朋友、选报兴趣班,都不能自己做主。
不和睦家庭十个写照
不和睦家庭十个写照
李苹
【期刊名称】《河北农业》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唠叨。
无论是妻子的唠叨还是丈天的唠叨,在家庭中都是最令人讨厌和头疼的。
所谓唠叨,就是经常不断地用一种不耐烦的口吻要求和指责对方。
为了一件小事,几天几夜说个没完,使许多配偶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
【总页数】1页(P33)
【作者】李苹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7
【相关文献】
1.孺子可教吗——谈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2.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子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子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不和睦家庭十写照
5.不和睦家庭十个写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找出10处不和谐
找出10处不和谐世界上的一切,从大的结构到小的细节,从政治到社会,从经济到文化,都是由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构成的。
以下是我找到的10处不和谐:1.会上的贫富差距:在全球范围内,有些国家财富极度不平衡,有些国家的贫穷人口比例相当高,另一方面,有一些国家的财富集中在少数富裕的阶层中。
政府的资源分配和长期的政策不公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
2.政政策的失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的财政政策越来越复杂。
像税收和关税环节,不仅会影响国家的国内经济状况,同样也会影响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不和谐。
3.会不公平: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常常会导致一系列不和谐的问题,比如,有一部分人被压迫,有一部分人被或多或少的排斥。
4.治冲突:当国家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政治上的不和谐便会给各国带来很大的影响,政治冲突会持续很久,多次地影响到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
5.化之间的分裂: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以及中外文化的共存,文化之间的差异也逐渐升高。
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以及文化遗产之间的冲突,容易引发国家之间的冲突。
6.然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污染了自然环境,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地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7. 人口激增:受到自然和经济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人类不断激增,增加了对资源的需求,从而导致地理上和经济上的不和谐。
8.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导致个别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慢缓,从而产生了不和谐的状态。
9.会污名:有些社会群体被贬低成为社会的负面面貌,人们的立场不仅影响了它们自身,还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
10.家之间的贸易摩擦:贸易问题是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不同国家在贸易上有着不同的利益,以及因为贸易战、货币汇率以及关税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发生冲突,不和谐。
综上所述,从社会到经济,从政治到文化,不和谐总是存在的。
不和谐家庭的六个表现
工作耽误亲情
5岁的甜甜由于妈妈长期加班,缺乏陪伴,内心非常敏感。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个小伙伴因为妈妈的失约缺席非常难过,失控在教室里大哭。只见甜甜安慰她说:“你不要难过了,我妈妈也经常爽约欺骗我,大人都一样,喜欢说谎话,是个骗子。”多让人心寒的一句话。
父亲“一人独大”
这种“一人说了算”的专制家庭结构,表现为父亲与家庭成员之间界限非常清晰。“严父”往往是自己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需要用过度严厉的状态去掩饰自己没有长大的部分,“全副武装”让自己像个男人。在孩子眼中,这样的父亲丧失了温柔,与父亲交谈时总伴随着恐惧情绪,容易让孩子隐藏起自己的情感,在家里感到孤单、缺乏亲密感,导致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知。性格倔强的孩子常表现出很强的抵抗意识,与父亲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乖戾;而性格懦弱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等不良行为。
许多家长看似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在外“征战”,但不少人是以工作为借口,逃避家务和感情,而到工作中去寻找安全感,这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自身。
有言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是在陪伴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缺乏陪伴就是缺乏爱,这样的孩子内心是极度空虚和寂寞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关闭心门,且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更无法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再多精美的礼物玩具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父母应该守护孩子,让他们做幸福和快乐的天使。毕竟成长只有一次,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努力去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将孩子封闭的心门打开。
这10种非健康家庭的典型症状你家有吗(下)
06过度工作化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地工作,把孩子忽略了。
他们为什么要拼命地工作呢?家庭里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真实自我的地方。
如果家长有很多时间在家,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会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
所以,在外面跟别人玩,要安全得多。
很多孩子被父母的过度勤奋工作给毁了,孩子被极大地忽略了。
这样的父母对国家、民族的确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实在是亏欠伴侣和孩子太多了。
07过度指责比如说,有的孩子很聪明,也没什么其他问题,但是成绩特别不好。
那么,可能是孩子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连接,但这种连接是病态的。
孩子想表达的是:如果我有某种缺陷,就可以给你机会来指责我。
一个家里父母常常相互指责,或是指责孩子,盯着对方身上有没有什么错误和缺点,然后去攻击,这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
指责,是想进入另一人的世界,是家庭中未分化的表示。
简单说,孩子如果有某项能力上的缺憾,可能是父母和孩子界限不清,离得太近,父母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太多,把孩子变得“无能”了。
08家庭角色不平衡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
比如说,爸爸在家庭一直处于一种消失的状态,而妈妈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
这个一方面会影响孩子对于性别的认同感;一方面,也是用这种方式防止父亲在这个家庭中失控。
爸爸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要强一些,而妈妈呢,就算它再凶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对家庭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09隔代卷入就是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
因为他们怕这种黏糊的关系带来的错乱,所以他们有意无意地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
这样子呢,就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锅粥那样的在煮着。
有一次,我问了刘丹博士一个问题,我说能不能一句话说明结构式家庭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有什么区别。
结构式家庭治疗非常强调,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
不和谐家庭的六个表现
不和谐家庭的六个表现家,对每个人来说既是城堡也是港湾.幸福的家庭关系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有问题的家庭会成为人一生的阴影.下面为大家的家庭做个“诊断”,帮助各位识别家庭中不和谐因素并积极“治疗”.父亲“一人独大”这种“一人说了算”的专制家庭结构,表现为父亲与家庭成员之间界限非常清晰.“严父”往往是自己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需要用过度严厉的状态去掩饰自己没有长大的部分,“全副武装”让自己像个男人.在孩子眼中,这样的父亲丧失了温柔,与父亲交谈时总伴随着恐惧情绪,容易让孩子隐藏起自己的情感,在家里感到孤单、缺乏亲密感,导致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知.性格倔强的孩子常表现出很强的抵抗意识,与父亲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乖戾;而性格懦弱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等不良行为.在父亲“一人独大”的家庭中,需要让父亲意识到过分严厉对家庭的不良影响,从而主动改变家庭权力结构,家人间的互动关系也能由此得到改善.可以利用家庭重塑中的“雕塑技术”,通过形象、具体的身体姿态、肢体间距离等来展示与家庭成员们沟通的状态,将隐形的“地位”“关系”外显化.在雕塑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间能彼此察觉,看到自己如何对人、他人又是如何待己,这种积极的互动能让家庭关系更平等,也是严父审视、调整自己态度、行为的契机.家庭话题“千年不变”小时候被追问成绩和排名,长大了被催婚找对象……家中的话题,千年不变.一定程度上,这是陷入了“过分保护”的泥沼.家长在吃穿住行言“360度无死角”地对孩子进行限制,一方面使孩子缺乏许多至关重要的同龄人陪伴经历,导致以后难以适应社会或者走向歧途;另一方面,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受阻,社会化不足,自我需求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人格障碍.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让自己有更丰富的内涵来与孩子做更多方向、更深层次的对话.另外,父母更应理智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比如,当孩子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父母不能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或为了维护“尊严”而不懂装懂,给出错误答案,更不可用“你怎么问题这么多”之类压制孩子的求知欲.只有从小把话题范围扩大,才不至于未来只围绕“学习”“结婚”打转.有个唠叨的母亲唠叨的母亲对家里的事情表现出过度关注,事无大小都过分控制,这样的母亲热衷于对身边的人特别是孩子说很多很多话,有诉苦、有指责、有抱怨.有研究称,女人一天要说3万字,唠叨操控下的母亲的话语量远不止这个数.这实际上是母亲通过嘴巴来追求幸福感,是一种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大多由安全感和价值感不足造成,常常伴随着焦虑.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人,过分唠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个性发展、为人处世和生活态度.但多数时候,母亲本人并没有觉察到这种行为是病态的.这种情况,依然可以通过“雕塑技术”来让母亲提高对自己的觉察,意识到丈夫和孩子是如何感知自己的,接受家庭成员的反馈并做出改变.工作耽误亲情5岁的甜甜由于妈妈长期加班,缺乏陪伴,内心非常敏感.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个小伙伴因为妈妈的失约缺席非常难过,失控在教室里大哭.只见甜甜安慰她说:“你不要难过了,我妈妈也经常爽约欺骗我,大人都一样,喜欢说谎话,是个骗子.”多让人心寒的一句话.许多家长看似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在外“征战”,但不少人是以工作为借口,逃避家务和感情,而到工作中去寻找安全感,这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自身.有言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是在陪伴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缺乏陪伴就是缺乏爱,这样的孩子内心是极度空虚和寂寞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关闭心门,且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更无法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再多精美的礼物玩具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父母应该守护孩子,让他们做幸福和快乐的天使.毕竟成长只有一次,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努力去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将孩子封闭的心门打开.家庭关系功利化想象一个场景,父母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谈天说地之余总提上一句:“来,让你家孩子弹个钢琴助助兴.”好似不会一点乐器,我家孩子就拿不出手.在不少家长看来,钢琴等乐器象征着气质、财富、高贵,孩子拿得出手,家长很有面子;同时也满足自己一些攻击性需要,比如带着孩子去考级,看自家孩子“打败”别家孩子.除了钢琴,针对孩子的其他种种“技能”“培训”也让父母们趋之若鹜.家庭关系过分功利化,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有些孩子甚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他们享有的人格权.父母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孩子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来满足虚荣和炫耀.孩子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留心挖掘孩子喜好并为孩子提供支持,完成良好的家庭教育.三代人胶着有时候,三代同屋喜乐融融;有时候,三代同屋鸡犬不宁.如果成员间彼此界限清晰,关系处理得好,三代同堂本身没有问题,还对孩子成长有极大帮助.但“卷入”的三代就像一锅粥,这是指代际之间、个人之间界限不清晰,过分纠缠,影响了夫妻作为家庭核心的作用,这种三代同堂会破坏家庭功能,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卷入”的关系常常是为人父母双方不成熟的表现,他们需要老父母的帮助.而且,在家庭结构还未稳固时,三代人共处一个屋檐,容易造成夫妻关系破裂,加大夫妻双方心理压力.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有可能产生极大的内心冲突:到底听爸妈的,还是听爷爷奶奶的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尽量在家庭根基稳定后再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且共同制定“规章”,各司其职,不让家庭结构混乱,也不让孩子内心矛盾.。
十大数学悖论
十大数学悖论之青柳念文创作1.剃头师悖论(罗素悖论):某村只有一人剃头,且该村的人都需要剃头,剃头师规定,给且只给村中不自己剃头的人剃头.试问:剃头师给不给自己剃头?如果剃头师给自己剃头,则违背了自己的约定;如果剃头师不给自己剃头,那末依照他的规定,又应该给自己剃头.这样,剃头师陷入了两难的地步.2.说谎者悖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特岛的哲学家伊壁门尼德斯有如此断言:“所有克里特人所说的每句话都是谎话.”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末也就是说,克里特人伊壁门尼德斯说了一句真话,但是却与他的真话——所有克里特人所说的每句话都是谎话——相悖;如果这句话不是真的,也就是说克里特人伊壁门尼德斯说了一句谎话,则真话应是:所有克里特人所说的每句话都是真话,二者又相悖.所以怎样也难以自圆其说,这就是著名的说谎者悖论. :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又提出了一个悖论:“我现在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同上,这又是难以自圆其说!说谎者悖论至今仍困扰着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说谎者悖论有许多形式.如:我预言:“你下面要讲的话是‘不’,对分歧错误?用‘是’或‘不是’往返答.”又如,“我的下一句话是错(对)的,我的上一句话是对(错)的”.3.跟无限相关的悖论:{1,2,3,4,5,…}是自然数集:{1,4,9,16,25,…}是自然数平方的数集.这两个数集可以很容易构成一一对应,那末,在每个集合中有一样多的元素吗?4.伽利略悖论:我们都知道整体大于部分.由线段BC上的点往顶点A连线,每条线都会与线段DE(D点在AB上,E点在AC上)相交,因此可得DE与BC一样长,与图抵触.为什么?5.预料不到的测验的悖论:一位教师宣布说,在下一星期的五天内(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某一天将停止一场测验,但他又告诉班上的同学:“你们无法知道是哪一天,只有到了测验那天的早上八点钟才通知你们下午一点钟考.你能说出为什么这场测验无法停止吗?6.电梯悖论:在一幢摩天大楼里,有一架电梯是由电脑节制运行的,它每层楼都停,且停留的时间都相同.然而,办公室接近顶层的王先生说:“每当我要下楼的时候,都要等很久.停下的电梯总是要上楼,很少有下楼的.真奇怪!”李小姐对电梯也很不称心,她在接近底层的办公室上班,天天中午都要到顶楼的餐厅吃饭.她说:“不管我什么时候要上楼,停下来的电梯总是要下楼,很少有上楼的.真让人烦死了!”这毕竟是怎么回事?电梯明明在每层停留的时间都相同,可为什么会让接近顶楼和底层的人等得不耐心?7.硬币悖论:两枚硬币平放在一起,顶上的硬币绕下方的硬币转动半圈,成果硬币中图案的位置与开端时一样;然而,按常理,绕过圆周半圈的硬币的图案应是朝下的才对!你能诠释为什么吗?8.谷堆悖论:显然,1粒谷子不是堆;如果1粒谷子不是堆,那末2粒谷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谷子不是堆,那末3粒谷子也不是堆;……如果99999粒谷子不是堆,那末100000粒谷子也不是堆;……如果1粒谷子落地不克不及形成谷堆,2粒谷子落地不克不及形成谷堆,3粒谷子落地也不克不及形成谷堆,依此类推,无论多少粒谷子落地都不克不及形成谷堆.这就是令整个古希腊震惊一时的谷堆悖论.从真实的前提出发,用可以承受的推理,但结论则是分明错误的.它说明定义“堆”缺少明白的鸿沟.它分歧于三段论式的多前提推理,在一个前提的持续积累中形成悖论.从没有堆到有堆中间没有一个明白的边界,处理它的法子就是引进一个恍惚的“类”.这是连锁(Sorites)悖论中的一个例子,归功于古希腊人Eubulides,后来的怀疑论者不承认它是知识.“Soros”在希腊语里就是“堆”的意思.最初是一个游戏:你可以把1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克不及;你可以把2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克不及;你可以把3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克不及.但是你迟早会承认一个谷堆的存在,你从哪里区分他们?9.浮图悖论:如果从一砖塔中抽取一块砖,它不会塌;抽两块砖,它也不会塌;……抽第N块砖时,塔塌了.现在换一个地方开端抽砖,同第一次纷歧样的是,抽第M块砖是,塔塌了.再换一个地方,塔塌时少了L块砖.以此类推,每换一个地方,塔塌时少的砖块数都不尽相同.那末到底抽多少块砖塔才会塌呢?10.著名的鸡与蛋问题: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些观点:老套的问题,当然是先有鸡,只是刚开端它不是鸡,而是此外动物,后来它们的繁衍方式发生了变更,——成为了卵生,所以才有了蛋.最早没有卵生动物,很多生物还是无性繁殖的,后来渐渐退化成卵生和哺乳动物,所以按道理应该先退化成生物本体才可以有蛋的由来.“蛋”有可以来自外星球,后来环境适应而孵化,之后在地球繁衍.....就形成了鸡生蛋,蛋又孵化成鸡.。
五种家庭易造成孩子心理反常
五种家庭易造成孩子心理反常
1、不健全的家庭。
单亲家庭或父母一方长期不在家的家庭,孩子易形成孤僻古怪的性格,严重者会出现扭曲变态的心理。
2、不检点的家庭。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检点行为,言谈没有分寸,举止过分亲昵,有意无意地向孩子传递“性信息”,导致孩子过早萌生性意识和产生性冲动。
如果家长无教育引导措施,孩子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3、不自尊的家庭。
父母私心严重、爱占便宜、偷捞东西、蛮横护短、不尊敬老人等,孩子受此熏陶,便会形成心胸狭窄、刁钻自私、患得患失的不良性格。
4、不开明的教育。
父母文化素质低,家庭无文化气氛,很少与外界交往,教育观念封建愚昧。
这种家庭的孩子反应迟钝、孤陋寡闻、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5、不和睦的家庭。
夫妻常因家庭琐事闹矛盾,轻者吵闹,重者打架,或因父母一方性情暴躁、独断专横,家庭成员不和等。
家庭没有欢乐感,孩子感到压抑,变得胆小、委琐。
《参考》不和谐家庭的10种怪象
健康的家庭.就是分化得比较好.父亲像父亲.母亲像母亲.孩子像孩子.各司其职。
父母不会因为自己的任性或软弱.而向孩子撒娇、乱发脾气.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欲望.做不恰当的事.孩子也不会越俎代庖.当起父母的父母。
两代之间甚至几代之间.心理上相互独立.可以在情感上互相慰藉.但却不是必须依赖。
即使不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也能够无碍地过活下去。
不健康的家庭呢?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分化.在象征层面的相互吞噬.没有界限。
一、家庭中有一个过度严厉的父亲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一个限制.因为父亲也可以很温柔的。
我理想化的一个父亲.是这样一个状态.他跟他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但是他也有温柔的能力.因为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装模作样的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儿面前如何的装模作样.你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女儿或儿子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
二、过分唠叨的妈妈就是对家庭里的事情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
简单说.她就是还停留在口欲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婴儿他跟这个世界的链接就是嘴巴.那么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出来的话.那就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
如果以上两个方面画面化一下.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在装模作样的严肃.妈妈在那里唠叨.然后孩子就在那里备受虐待。
三、家庭里的话题被限制在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
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有点耳熟.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最高谈阔论的事情.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
但是.当父母开口谈学习的时候.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
家庭教育观中的五种数学符号和两种不良现象
的教育中,言行举止都与父母极其相似。
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
他们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者之间如果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教育目的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孩在别人家的小车上乱刻乱画,孩子把别人家的庄稼损坏了,孩子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谁之过呢?我们的家长不会教,我们的老师更不会教。
但是,我们的家长就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直接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成果,所以,孩子的行为等于家长的素质。
三、品德>本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他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全无是与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
所以,我们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有一身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啊。
一个人本领有大有小,但良好品德必须具备。
在监狱里关押的人绝大多数是很有本领的人,有的清华、北大毕业甚至海外留学归来,应该是很有本领的人,但是没有把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却干了违法乱纪的事。
这样有本领的人品德败坏,对社会不利,更是害人害己。
所以强调从小要进行品德教育,立德树人。
不能光看孩子的学习成绩,以为成绩好什么都好。
我们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接班人。
四、关注≠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关心孩子的成长,主要针对孩子品行和作业这一块儿。
我们家长尽可能地抽时间关注学生家庭作业。
很多家长会说:“现在学生的作业太难,我们自己都做不出来,怎么指导孩子?”随着孩子的知识量增多,难度越来越大,家长做不起很正常。
但是可以求助,问同学问老师,甚至百度都可以。
关注的重点是学生是否做完,态度好不好,字写得好不好,姿势是对不对,学习习惯好不好。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
七年级上册数学孩子难接受的十种教育态度
孩子难接受的十种教育态度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批评得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
主要总结了以下十种:一、居高临下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
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二、求全责备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三、频频夸奖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
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四、过多限制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
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五、关心过头“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六、全盘否定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七、是非不分“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老爸了。
”这句话到底是在表扬孩子还是在批评孩子呢?可能孩子们的理解中褒奖的成分会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
数学不好的人5大特征看看有没有你
数学不好的人5大特征看看有没有你
数学不好的人有哪些特点
1,数学不好的人都比较爱笑,因为没有数学就没有烦恼。
2,数学不好的人都比较天真浪漫,比较感性。
3,数学不好的人都比较幽默,生活充满乐趣,感情和想象力都比较丰富。
4,数学不好的人都比较直爽,实在,不会拐弯抹角。
5,数学不好的人长的都比较漂亮,帅气。
数学不好的初中生是不是智商低
初中数学本身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逻辑思维又叫抽象思惟,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
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
数字、运算符号等是数学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完全独立于实际事物的符号系统。
所以:初中数学好的人,说明其逻辑思维好。
初中数学差的人,说明抽象思维和数理能力不强而已。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概括复习
初中生在每次完成一单元学习之后,就对初中数学所学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整体出大纲,提炼重点。
帮助同学们在完成每单元的学习后对知识点的巩固,也方便期末的复习。
分类复习
初中数学利用课余之间,将数学所学的相似的概念、规则等知识点整理划分并分类。
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之间可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可针对性的巩固薄弱的一类的知识点,便于同学们快速的提升自己。
家庭矛盾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家庭矛盾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家庭,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但在这个港湾中,也难免会有风浪和波澜。
家庭矛盾,是家庭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以各种形式出现,给家庭成员带来困扰和痛苦。
首先,经济问题常常是家庭矛盾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比如,家庭收入的不足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物质需求,或者家庭成员对于金钱的使用观念不一致,一方主张节省,另一方却追求消费。
在经济压力下,夫妻可能会为了日常开销、孩子的教育费用、房贷车贷等问题而争吵不休。
例如,夫妻中的一方想要购买一件较为昂贵的物品来提升生活品质,而另一方则认为这是浪费钱,应该先储蓄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分歧很容易引发矛盾。
其次,家务分工的不均也是常见的矛盾点。
在现代家庭中,夫妻双方往往都有工作,但回到家中,家务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
一方可能觉得自己承担了过多的家务,而另一方却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比如,妻子下班回家后还要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而丈夫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种情况很容易让妻子感到不满和委屈,从而引发争吵。
子女教育问题同样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一方可能主张严格管教,注重学习成绩,而另一方则更倾向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可能会互相指责对方的教育方法不当,或者因为给孩子报辅导班、兴趣班等产生分歧。
婆媳关系也是家庭矛盾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
婆婆和儿媳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婆婆可能对儿媳的生活方式、穿着打扮等看不惯,儿媳则可能觉得婆婆过于干涉自己的生活。
比如,婆婆可能希望儿媳早点生孩子,并且按照传统的方式照顾孩子,而儿媳可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育儿理念,这种差异和冲突很容易导致婆媳之间产生矛盾。
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也是家庭矛盾的重要方面。
例如,一方出现了婚外情,或者夫妻之间因为工作繁忙、缺乏沟通而感情逐渐淡漠。
此外,性格不合、生活习惯不同等也可能导致夫妻之间的摩擦和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和谐家庭的10种怪象健康的家庭,就是分化得比较好,父亲像父亲,母亲像母亲,孩子像孩子,各司其职。
父母不会因为自己的任性或软弱,而向孩子撒娇、乱发脾气,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欲望,做不恰当的事,孩子也不会越俎代庖,当起父母的父母。
两代之间甚至几代之间,心理上相互独立,可以在情感上互相慰藉,但却不是必须依赖。
即使不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也能够无碍地过活下去。
不健康的家庭呢?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分化,在象征层面的相互吞噬,没有界限。
一、家庭中有一个过度严厉的父亲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一个限制,因为父亲也可以很温柔的。
我理想化的一个父亲,是这样一个状态,他跟他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但是他也有温柔的能力,因为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装模作样的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儿面前如何的装模作样,你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女儿或儿子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
二、过分唠叨的妈妈就是对家庭里的事情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
简单说,她就是还停留在口欲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婴儿他跟这个世界的链接就是嘴巴,那么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出来的话,那就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
如果以上两个方面画面化一下,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在装模作样的严肃,妈妈在那里唠叨,然后孩子就在那里备受虐待。
三、家庭里的话题被限制在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
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有点耳熟,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最高谈阔论的事情,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
但是,当父母开口谈学习的时候,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
还有家庭里不能够谈什么,比如说性,这是个被高度限定的一个话题。
(随想……如果一个爸爸和妈妈,把自己内心修通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来限定孩子,反过来,当父母在孩子说到某个话题时,特别地感到不安,想要去限定孩子时,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里就是自己的无意识在着急,需要去解开的一个心结。
)当然了,我们毕竟是社会人,有的时候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问题,是可以的,前提是,做父母的非常清楚,自己某个情绪是不是被这个话题掩盖,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维持家庭之间必要的界限。
这就需要亲子两个人,或一家人共同约好的回避。
这个界限和约定,是让孩子可以感觉到,是可以让他自己控制和参与的。
四、过度象征化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对中国目前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
钢琴就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一个代表,人们在它上面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等,由靠近此物,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
另一方面,这个也隐含着一些攻击性的需要,比如,带着孩子去考级,看我孩子把别人打败了。
但是呢,我有的时候有个矛盾的心理,就是看到现在孩子参加很多艺术培训,或其他能力方面的培训班,而我那个时候呢,什么都没有。
但是反过来想,他们应该羡慕我们,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东西,比如说,象征化低的东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动物。
大家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如此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们比较悲哀的一面,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还有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可以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
因为,在可以直接对一个人说我爱你的时候,他不说,我给你弹一首曲子。
……这个时候也可以看到,心与心之间遥远的距离,这里面包含着害怕,害怕跟另一个人亲近,就已经表明那种安全感的缺乏和摆脱孤独感的之间,强烈的内耗。
这种内在的硝烟密布,只有“弹钢琴”这一条蜿蜒曲折的通道可以散发,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个人的内心状态的样子么?被家长操控的孩子五、过度背景化现在社会上,很常见的一个词“拼爹”,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现在甚至在幼儿园,在入学前,老师先要调查的是,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好像现在这个被教育部明文禁止了,但是很多老师还潜伏地在做,而孩子们之间谈论的也是,我爹是做什么的,我妈是做什么的。
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说,我仔细体会了一下,这种言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一个人的背景已经把这个人本身给掩盖,对于父母来说,过度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说明他心里很虚,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这些背景来挡住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
说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而他们又害怕孩子们看到这一点,所以,就努力地编制了一副宏伟的背景,来挡住孩子的视线。
很遗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读心器,在孩子们心中非常清楚,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
每个大人都当过孩子,仔细回味一下,应该不难体会到这点。
只是孩子们很善良,所以,也就配合父母做了一个好观众。
为了显得逼真,一开始,他们往往也会复制父母的言行,在学校或社会上来宣传父母的社会背景;而代价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真实的自我价值,因为在虚假中呆得太久了,就忘记了原本的真实。
同时,社会中,老师和其他跟他一样的同学,会迎合这样一种行为,被华丽的背景所吸引,而忽视真实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在潜能和特点是什么。
在表面上的社会迎合和赞叹下,孩子就会慢慢地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回应式地对父母的背景为荣为傲。
我可以想到的一个画面是,盘绕在大树上的藤,生存只能依附在大树上。
同时,家庭背景又会成为另一些家庭发展自卑的土壤,孩子们在父母过度的遮掩中,听到他们心中认为自己不够好的声音,所以善良的孩子也会呼应父母的心声,将自卑的种子种在自己心里,在学校羞于谈及父母。
大家也常常看见在学校中,有很多这样一些可怜的人总是被欺负,而这种羞愧,是一种在人群中非常注目的攻击靶,(它弥散着一种信息,解码出来就是,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不值得别人尊重),在这里,我们也暂时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看看他们的内心世界。
周围的同学因为都是孩子,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就回应式地来欺负他,让他重复体验到,“我不够好”,从而加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理动力,这样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常常会不平凡:要么成人后,愤怒地来力争更大的社会背景(汪峰的一首歌中所唱,保持愤怒),或者破坏社会背景(极端的例子是恐怖分子),要么自怨自恨,来吸取周围人的能量,他会无意识地制造出很多事件,让身边的人卷入悲伤的大海,或者带入愤怒的火山。
所以,在他身边的人,常常会被动感受到一种无能的感觉。
就如当年,体验到父母背景来压低自己,不让真实的自己得到发育。
“我”的一个意象就是盆栽,一种让人心疼的“美”。
六、工作化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的工作,然后孩子给忽略了。
他们为什么要拼命地工作呢,就是因为如果他要是有过多的时间在家里的话,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而要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
因为家庭里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也就是说,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真实自我的地方,所以,在外面跟别人玩,要安全得多,看起来就不用那么心苦,真的是有很多孩子被父母用过度的勤奋工作给毁了,他们被巨大的忽略了,很多孩子对这样的父母在童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所以这样的父母对国家、民族的确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实在是亏欠妻子和孩子太多了。
七、限制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特长比如说有的孩子人际关系好,但是学习一塌糊涂,也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人际交往一塌糊涂。
孩子是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病理性的连接,意思是说,如果我有缺陷的话,你就可以乘虚而入。
指责的意思是,我全神贯注地注意你身上有没有什么缺陷,然后就攻进去。
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所以,指责是想进入另一人的世界,是家庭中未分化的表示。
简单说,孩子如果有某项能力上的缺憾,就是父母离他过近的一个表现,是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把孩子给无能化了。
八、家庭角色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比如说,爸爸在家庭一直处于一种去世的状态,而妈妈呢,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
这个一方面是性别的认同感,一方面呢,也是用这种方式防止父亲在这个家庭中失控。
爸爸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要强一些,而妈妈呢,就算她再凶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对家庭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九、隔代卷入就是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
因为他们怕这种黏糊的关系带来的错乱,所以他们有意无意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
这样子呢,就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锅粥那样的在煮着。
有一次,我问了刘丹博士一个问题,我说能不能一句话说明结构式家庭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有什么区别?结构式家庭治疗非常强调,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
那么在中国的家庭,有很多是将这个轴的权力,拱手出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很多内心冲突。
解决中国家庭问题的一个核心就是,巩固夫妻联盟,一起抵御“外敌”。
我知道这样说,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因为很多老人退休后,他们的全部心思都砸在了孙子身上,如果我把他们这样做的潜意识用心给说破的话,我估计我会跟很多人形成不共戴天的关系。
但是想一想,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十、功利化的关系这个意思就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你拥有了什么。
比如说,你拥有了很多的才艺,你必须会弹钢琴我才爱你,或者说,你必须在社会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爱你。
这种有条件的爱,反映在亲情中间的时候,尤其变得悲哀。
如果家庭中的血缘之爱、亲情之爱被加入了这些功利性的东西的话,就很不知道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幸福是一种什么东西了。
笼统的说,我对某个人功利性的爱,有条件的爱,是为了隔离我对他无条件的爱。
人格没有成长好的人,在原生家庭没有分化好的人,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他觉得恐慌,会让他觉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这种有条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来隔离跟另一个人亲密的关系。
也就是一种爱无能的状态。
如果再扩大一点,就是关于文化,文化就是设置,在中国,有名的就是儒释道的文化。
儒家文化,是一个规定序位的文化。
简单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规定一出来,就说明所有的人,就必须在原地呆着,一旦有突破,就是越矩,伦理就是伦常,儒家文化只是规定了上对下的权力,而没有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由下对上的反抗,也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必须遵守这个规则。
这也就是让我们这个民族陷入周期性的、大规模的战争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