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材料生物技术实践是高中生物选修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下面是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相关知识点的总结材料。
一、细胞培养技术1.细胞培养基本理论:细胞培养的定义、种类和应用2.细胞培养技术的步骤:细胞的分离、传代、化学培养基的制备等3.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温度、培养基成分、培养器具等4.细胞培养的应用:生物药物的生产、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二、基因工程技术1.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基因重组、基因表达等2.基因工程中的重要技术:限制性酶切、DNA连接、DNA复制等3.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技术、蛋白质表达与纯化、分子诊断等4.基因工程的伦理问题:风险评估、生物安全等三、单细胞技术1.单细胞技术的基本原理:单细胞分离、扩增等2.单细胞技术的应用:单细胞测序、单细胞克隆等3.单细胞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癌症研究、免疫细胞研究等4.单细胞技术的发展前景:个体化医学、药物开发等四、酶工程技术1.酶工程的基本概念:酶的定义、性质等2.酶工程技术的步骤:酶的筛选、改造、固定化等3.酶工程技术的应用:生化制剂的生产、环境保护等4.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功能酶的研究、酶催化反应的优化等五、生物传感器技术1.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生物元件的识别、信号转导等2.生物传感器的种类:酶电极、抗体电极等3.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生物分析、临床诊断等4.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微纳制造技术的应用、多样化生物传感元件的研究等六、生物安全技术1.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实验的风险评估、安全管理等2.生物安全技术的措施:生物实验室建设、生物废弃物处理等3.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生物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4.生物安全技术的发展:新兴疾病、转基因生物等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应对以上是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知识点总结材料。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细胞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单细胞技术、酶工程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和生物安全技术等方面,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生物实验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就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实验知识点进行总结。
1.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实验可以通过测量释放氧气的量来判断光合作用的进行情况。
实验步骤:将水草放入水中,加入少量小苏打,使水变碱性,然后将水草放置在强光下照射。
测量一定时间段内水草释放的氧气量,记录数据并分析。
2.细胞分裂实验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
细胞分裂实验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变化。
实验步骤:制作玉米根尖切片,用乙醛固定并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变化,记录数据并分析。
3.遗传实验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遗传规律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实验可以通过纪录下代和自交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推断出基因的遗传规律。
实验步骤:选取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自交,记录下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根据数据推断基因的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等。
4.酶活性实验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参与许多生物反应。
酶活性实验可以通过测量酶在不同条件下催化反应的速率,来判断酶的活性和酶反应的特性。
实验步骤:将酶溶液和底物混合,控制温度和pH值,测量一定时间段内底物的减少量,记录数据并分析酶的活性和反应特性。
5.影响呼吸作用实验呼吸作用是生命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过程,影响呼吸作用实验可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不同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步骤:将小麦胚芽置于不同条件下,如低温、高温、无氧等,测量一定时间段内的呼吸速率,记录数据并分析不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6.生态环境实验生态环境实验是生态学中重要的实验手段,通过操纵环境因素,观察生态系统的响应和变化,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选取不同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等,操纵环境因素,如水分、光照等,观察生态系统的响应和变化,记录数据并分析。
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整理
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整理高中会考是高中学生的一次重要考试,其中包括了生物实验。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生物实验的知识点,以便能够在高考中发挥出最优秀的表现。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下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
一、生物实验的基本知识1. 实验室安全常识: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实验室的基本安全常识,如戴手套、穿实验服、避免吸烟等等。
2. 实验器材:生物实验需要使用许多器材,如试管、烧杯、移液器和镊子等等。
学生需要知道这些器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步骤:生物实验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学生需要知道每个步骤的含义和顺序。
二、常见的生物实验1. 观察与描述实验:学生需要观察样本并描述其特征。
这种实验通常用于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结构。
2. 探究与实验实验:学生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并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结论。
这种实验通常用于研究变化和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性。
3. 比较实验:学生需要比较两个不同的样本,如比较洛阳铲和耕田铲的效果。
这种实验通常用于研究不同物种的异同。
4. 操作与控制实验:学生需要通过改变和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特定变量的影响。
这种实验通常用于研究生态学和遗传学。
三、常用生物实验的知识点1. 纸屑法:测量不同物种的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
2. 显微镜法:观察细胞、细胞结构、组织和微生物。
3. DNA提取法:提取物种的DNA,通常用于研究遗传学。
4. 植物生长实验:测量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速度和效果。
5. 钝化剂法:对不同植物进行处理,以减少冷冻和热杀的伤害。
6. 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质,通常用于研究生化和遗传学。
7. 水质测试实验:测试水质,以检测污染程度和水中的不同物质含量。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具有充分的准备,并对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方法有充分的了解。
2. 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安全。
3. 注意实验室的卫生和环境。
4. 特别是在接触到生物危害较高的加拿大螯虾和蜜蜂等生物时,要注意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总结
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他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 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之 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且溶解度最高的是胡 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 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的最慢。
比较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使用方 法
呈色反 应条件 不 同 反应原 点 理 颜色 浓度 相同点
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 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 方可使用,且现配现用 液
需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即可反应
还原糖中的醛基被 Cu(OH)2氧化, Cu(OH)2被还原为 Cu2O
砖红色
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 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 Cu2+反应生成络合物
问题探讨: 1、在做还原糖、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时,为什么要留出 一部分样液? 作对照 2、使用双缩脲试剂时为什么B液只能加3~4滴而不能 过量?
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
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3、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 时间太长,Cu(OH)2悬浊液就沉淀在试管底部而 无法参与反应。
取少量脂肪样液,加入苏 丹Ⅲ,震荡,可看到溶液 呈了橘黄色,本实验我们 用苏丹Ⅲ做染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络合物
豆浆、蛋清、牛奶都是很 好的实验材料。
本实验我们用蛋清做实验材料, 在用蛋清做实验材料时,要注意 将蛋清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反 应后的产物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 使反应不容易彻底。
深化
实验课题: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一、实验原理 1.碱性染料能使核酸着色,甲基绿和吡罗红均为碱性染料; DNA﹢甲基绿→绿色,RNA ﹢吡罗红→红色。 甲基绿与吡罗红作为混合染料使用可显示细胞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 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归纳
高考生物实验所有知识点!一、考纲要求的课本实验1.观察类实验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
归类如下:2.鉴别类实验在此类实验中,常利用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成分进行鉴别.针对不同的鉴别对象,采用不同的试剂。
归类如下:3.实习和研究性课题此类实验常通过调查法,调查法中常使用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
4.探究性实验此类实验需要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化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如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等。
探究性生物学实验应当要求学生在明确实验要求、目的的前提下,遵循实验设计“操作方便.程序合理,药品节约.依据现象推测结论”的原则进行设计.一般可分以下几个环节:(1)理论假设的提出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实验的条件即实验变量X。
即惟一一个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变量。
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它常常可以描述为:“当条件X存在时,事件P(实验现象)可能发生;当条件X改变时,若事件P发生,能得出何结论;当事件P不发生.能得出何结论。
”(2)设计探究性实验分五个实验步骤进行:①实验准备,包括必要的实验器材及实验药品的准备;②满足条件X,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事件P能否发生;③条件X改变,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事件P能否发生,发生的程度如何;④设计对照实验。
⑤梳理,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平行重复”原则。
(3)观察,记录和结论仔细观察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相应的结论,一般规律是:①若条件X存在,事件P能发生;条件X改变,事件P不能发生(或发生程度改变)。
结论是……。
②若条件X存在,事件P能发生;条件X改变,事件P能发生。
结论是……。
③若条件X存在,事件P不能发牛,条件X改变,事件P能发生。
结论是……。
二、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1.概念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构造: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透镜)、镜头变换器、粗、细机械部分: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准焦螺旋。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呈像原理:映入眼球内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楚程度)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两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察看1.安置。
显微镜搁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 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物镜10×)2.对光。
转动变换器,使低倍镜瞄准通光孔,选用较大光圈瞄准通光孔。
左眼凝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线光明均匀适量。
调理视线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芒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
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察看)3.察看。
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镜筒慢慢降落,直到物镜凑近切片(约),左眼察看目镜,(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涨,看到物像时稍微来盘旋转细准焦,直到物像清楚。
(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挪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察看时两眼都要张开,便于左眼察看,右眼看着绘图。
侧面察看降镜筒→左眼察看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楚4.高倍镜的变换。
找到物像后,把要察看的物像移到视线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线调整清楚,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次序:移装片→转动镜头变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注:换高倍物镜时只好挪动变换器,换镜后,只准调理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
问 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本来的像,可能原由(ABC)A 、物像不在视线中B 、焦距不在同一平面C 、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边D、未换目镜问 2:放大倍数与视线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视线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线越亮,工作距离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线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线越暗,工作距离越短。
高中生物必修1-3知识点总结-实验专题(共19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1-3知识点总结-实验专题(共19个实验)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专题必修一:分子与细胞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咯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这二者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
实验步骤:1)制作装片:取洁净载玻片,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液滴中涂片,烘干玻片。
2)水解:将烘干玻片放入盛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入盛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解离5min。
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4)染色:用吸水纸吸载玻片上水分,在载玻片上滴两滴吡罗红甲基绿的染色剂,染色5min,吸水,盖盖玻片。
实验结论: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选择无色的。
苹果或梨匀浆(还原糖),马铃薯匀浆(淀粉),花生种子(脂肪),豆浆、鲜肝提取液(蛋白质)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甲液乙液A液B液溶液0.1g/mlNaOH0.05g/mlCuSO40.1g/mlNaOH0.01g/mlCuSO4鉴定物质还原糖蛋白质反应条件水浴加热不需加热,摇匀即可添加顺序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变紫色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⑴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间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距装片的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⑵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⑶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为止。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引言这份文档旨在汇总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和结果。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档将总结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
实验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和生物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1. 将一棵绿叶植物(如豆苗)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并给予适量的水。
2. 在植物的一片叶片上涂抹一层石蕊试剂(一种测定光合作用的指示剂)。
3. 将植物置于强光下数小时后,观察石蕊试剂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涂抹了石蕊试剂的叶片会变成紫黑色,说明光合作用已经进行。
这表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实验二:果蝇的遗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特征,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1. 选取一对纯合子(纯合子是指基因型中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个体)的果蝇。
2. 交配纯合子果蝇,观察子代果蝇的遗传特征。
3. 记录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计算各表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基因型果蝇的表现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这说明某些特征的遗传是受到基因的支配和显性-隐性规律的影响。
实验三:细胞的酶活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细胞中酶的活性以及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若干含有不同pH值的缓冲液,分别为酶液和底物(如淀粉酶和淀粉)制备试管。
2. 将试管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反应。
3. 使用显色剂观察试管的颜色变化,颜色越深表示酶活性越高。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酶的活性最高,颜色变化最显著。
这说明细胞中的酶活性对温度和pH值敏感,合适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酶的正常活性。
总结以上是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原理。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细胞实验1. 细胞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细胞的染色体: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了解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3. 细胞分裂的控制: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控制机制。
二、生物分子实验1. 蛋白质的检测:利用双苯胺法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2. 糖的检测:使用贝氏试剂检测食品中的糖含量。
3. 淀粉的检测:利用碘液检测食品中的淀粉含量。
4. 脂肪的检测:利用酚酞试剂检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
三、生物基因实验1. 基因的提取:通过提取植物细胞中的DNA,观察DNA的提取过程。
2. 基因的转化: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实现基因转化。
3. 基因的扩增: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DNA进行扩增,以获得足够的DNA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四、生物生态实验1. 光合作用的观察:通过观察水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氧气释放量,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呼吸作用的观察:通过观察动物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了解呼吸作用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3.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通过观察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了解各种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五、遗传实验1. 食物中的遗传物质:通过提取食物中的DNA,观察不同食物中的DNA含量和特征。
2. 基因型的推测:通过观察果蝇的眼色和翅膀形态,推测果蝇的基因型,并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3. 基因突变的观察:通过观察果蝇突变体的表型变化,研究基因突变对个体特征的影响。
六、生物进化实验1. 演化的证据: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化石和现存物种的形态特征,研究演化的证据和演化的过程。
2. 自然选择的模拟:通过模拟环境中的资源竞争和适应性选择,观察种群的变化和进化过程。
以上是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的一些知识点总结,通过这些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生物提供基础。
高中生物21个实验总结表(3篇)
第1篇一、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切片,了解其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鳞片叶或口腔黏膜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碘液染色,使细胞核和细胞质着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二、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了解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三、实验三:观察减数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或果蝇细胞的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或果蝇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减数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 实验目的: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掌握观察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细胞或叶绿体,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细胞或叶绿体制成切片。
(2)染色:用健那绿或亚甲基蓝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线粒体呈线状或粒状,叶绿体呈扁平囊状。
五、实验五: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 实验目的:了解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掌握观察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实验可分为:(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2)探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3)验证性实验:二、八;(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5)调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1、原理、步骤、结论2、实验注意事项(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现配现用。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1、实验原理及步骤2、实验注意事项(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1、显微镜的使用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3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1、实验原理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生物实验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对高中生物常见实验的总结。
一、观察类实验1、观察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材料:多种多样的细胞,如植物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叶肉细胞等)、动物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
实验步骤:制作临时装片(如植物细胞需滴清水、撕取表皮细胞;动物细胞需滴生理盐水、刮取细胞),然后用显微镜观察。
注意事项:制片时避免产生气泡,显微镜使用时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观察。
2、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线粒体:材料常选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观察叶绿体:材料选用新鲜的藓类叶或菠菜叶,无需染色,直接制片观察。
注意事项:观察线粒体时,健那绿染液要保持活性,染色时间不宜过长;观察叶绿体时,要选取薄而嫩的叶片。
二、检测类实验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检测还原糖)、花生种子(检测脂肪)、豆浆或蛋清(检测蛋白质)。
注意事项: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2、检测细胞中的 DNA 和 RNA实验原理: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注意事项: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三、探究类实验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变量:自变量(温度、pH 等)、因变量(酶活性,通常通过检测反应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来衡量)、无关变量(底物浓度、酶浓度等)。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等。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word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word一、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理论: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分类:根据细胞核的存在与否,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 细胞器:真核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具特定功能。
4. 细胞膜:细胞的外部是由磷脂双层构成的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5.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6.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细胞增殖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二、遗传与进化1.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描述了遗传因子在生物体中的传递规律。
2. DNA结构与复制: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半保留复制方式。
3.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是遗传信息从DNA到蛋白质的实现过程。
4. 基因突变:基因序列的变化,可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
5. 自然选择:物种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适者生存的原则。
6. 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三、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描述生物间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 物种多样性:一个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4. 群落生态:研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5. 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和生物因素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
6. 人类活动与生态平衡: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人体生理与健康1. 人体系统: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2. 免疫系统:人体的防御机制,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内部异常细胞。
3. 代谢: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4. 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遗传性代谢病、血友病等。
5. 营养与健康:均衡饮食对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6. 疾病预防与控制:包括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生活方式改善等措施。
生物所有实验知识点总结
生物所有实验知识点总结
1. 实验基本方法
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测量、记录、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有时需要使用显微镜、色谱仪、光度计等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2. 细胞结构实验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结构对于理解生物学知识非常重要。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离心等手段分离细胞器进行观察,使用电镜对细胞结构进行更细致的观察等。
3. 遗传实验
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对遗传学原理进行模拟实验、构建基因工程模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基因型的表现差异等。
4. 分子生物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主要涉及DNA、RNA、蛋白质等分子的实验操作,包括DNA提取、PCR 扩增、电泳分析、蛋白质纯化等实验操作。
5.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研究,常见的实验包括样地调查、物种多样性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实验。
6. 生理学实验
生理学实验主要涉及生物的生理功能,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动物的呼吸、循环、营养等生理功能的实验研究。
7.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培养、鉴定、菌落计数、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实验方法。
8.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包括植物的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等实验操作。
以上是生物学实验的一些知识点总结,生物学实验丰富多样,涉及的内容广泛,通过生物学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
③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分别用过氧化氢酶和Fe3+去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进行相互对照,以得出酶的高效性结论等。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4)
分析预测的结果
答案: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照光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4)在将这两支试管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滤纸:过滤或纸层析纱布、尼龙布:过滤
碘液:鉴定淀粉斐林试剂: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苏丹Ⅲ、苏丹Ⅳ:脂肪的鉴定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的鉴定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
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柠檬酸钠:血液抗凝剂
【例题】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原则]
1.对照性原则
设置对照的目的通常有两种情况:说明问题,验证推论;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设置对照组有3种方法:
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或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如要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则对照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让其自然生长,而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制剂或甲状腺抑制剂,以观察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高中生物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中⽣物个实验知识点总结⾼中⽣物19个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显微镜的正确使⽤1、是低倍镜还是⾼倍镜的视野⼤,视野明亮?为什么?低倍镜的视野⼤,通过的光多,放⼤的倍数⼩;⾼倍镜视野⼩,通过的光少,但放⼤的倍数⾼。
2、为什么要先⽤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观察的物像移⾄视野的中央,再换⾼倍镜观察?如果直接⽤⾼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观察的物像移⾄视野的中央,再换⾼倍镜观察。
3、⽤转换器转过⾼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不⾏?不⾏。
⽤⾼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
4、使⽤⾼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先⽤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
5、总结:四个⽐例关系a.镜头长度与放⼤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倍数越⼤,⽽⽬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倍数与玻⽚距离:倍数越⼤(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倍数越⼤,视野越暗。
d.放⼤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倍数越⼤,视野范围越⼩。
实验⼆检测⽣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质⼀、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特定的颜⾊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作⽤,可⽣成砖红⾊的Cu 2O沉淀。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Cu 2O↓(砖红⾊)+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
淀粉遇碘变蓝⾊。
3、蛋⽩质与双缩脲试剂发⽣作⽤,产⽣紫⾊反应。
(蛋⽩质分⼦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产⽣紫⾊反应。
)⼆、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颜⾊为⽩⾊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完整版)超详细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考纲规定的17个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类实验)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类实验)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类实验)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类实验)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实验)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实验)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实验)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观察类实验)一、教材实验复习(一)观察类实验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取材(藓类叶)→制片→观察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取材→制片→观察注意问题:①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d.切伤部分叶片。
生物高中实验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中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解剖、取样、扦插、移栽等。
2. 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的离心和研磨、细胞冻存与复苏等。
3. 基因工程:包括基因转移、基因拼接、基因扩增、基因片段的克隆等。
4. 发酵工程:包括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培养基的优化等。
5. 植物组织培养:包括植物的切割、涂布、培养基的配制、光照和温度的控制等。
6. 动物组织培养:包括动物的切片、培养、疫苗的制作等。
7. 显微镜的使用:包括显微镜的构造、用法、维护等。
8. 遗传图谱的绘制:包括遗传图谱的绘制方法、遗传图谱的分析等。
9. DNA 测序:包括 DNA 测序的方法、DNA 测序仪的构造和原理等。
10. 生物实验的安全知识:包括实验室规定、实验材料的安全措施、实验后的废弃物处理等。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生物实验的基础和核心,掌握好它们对于生物实验的学习和掌握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19个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一:显微镜的正确使用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不行。
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三、实验注意事项1、可溶性糖的鉴定a.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
2、蛋白质的鉴定a.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
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先加NaOH 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
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
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c.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实验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实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用这样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就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一、实验原理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二、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
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三、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
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
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
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实验原理: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
也可用水绵代替。
0.3g/ml的蔗糖溶液。
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质壁分离的方法(引流法):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然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即可。
质壁分离复原的方法:改用清水实验。
三、讨论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答:不会。
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实验七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实验注意事项1.不让H2O2接触皮肤,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
2.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
3.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4.肝脏研磨要充分,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实验八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略)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的产生情况。
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注意事项增加水中氧气的方法:用橡皮球或气泵通入空气,并用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实验十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原理与方法1.色素的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
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用毛细吸管在滤纸条的下端沿铅笔线划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划一两次,然后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
分离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出现四条色素带:橙黄色(最窄,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最宽,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之间距离最大,叶绿素a与叶绿素b之间距离最小。
二、实验注意事项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1.加SiO22.加CaCO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
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3.加无水乙醇是因为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三、实验讨论: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实验十一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原理: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等,测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氧气生成速率来进行间接的测量。
2、利用真空渗入法排出叶片细胞间隙中的空气。
并使其沉入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产生氧气的多少与光合作用强度密切相关,由于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因此氧气会在细胞间隙中积累,从而使下沉的叶片上浮。
依据叶片上浮的情况可推知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叶片上浮所需的平均时间或者一定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实验十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一、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
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方法: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
现象: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二、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 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实验方法总结1、模型方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
⑴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