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

合集下载

鸟类分类1-基本介绍及国外的目1

鸟类分类1-基本介绍及国外的目1

各鸟类生态类群所包含的目别

生态类群
所包括的鸟类目别
走禽类:鸵形目、几维目、共鸟 形目、美洲鸵目和鹤鸵目 游禽类:潜鸟目、鸊鷉目、鸌形目、企鹅目、鹈形目、雁形目、 鸥形目

涉禽类:鹳形目、鹤形目、鸻形目 鸠鸽类:鸽形目 鹑鸡类:鸡形目 猛禽类:隼形目、鸮形目 攀禽类:鹃形目、夜鹰目、雨燕目、鹦形目、咬鹃目、佛法僧目、 鴷形目、鼠鸟目
1.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 鸵鸟科Struthionidae
鸵鸟科(Struthionidae)只有鸵鸟一种,是大家
最熟悉的走禽,也是现存最大的鸟,身高可 达2.5米,体重达135千克,卵重超过1.3千克。 鸵鸟主要产于非洲,但在史前时期曾经出现 在中国。鸵鸟擅长奔跑,腿部裸露,只有两 个脚趾 。
1、无飞翔能力而高度适应于游泳生活。
2、体形流线型,前肢鳍状。
3、羽毛短而弯曲,成鳞片状。 4、尾短,腿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
蹼。 5、骨骼沉重不充气,龙骨突发达,利于 前肢划水。 6、皮下脂肪发达,利于在寒冷地区和在 水中保温。
皇企鹅(Aptenodytes forsteri)
鸵鸟(Ostrich) (Struthio camelus)

即非洲鸵鸟, 足仅具二趾, 适于沙漠生 活,奔跑时 扇翼相助, 一步可跨8m, 时速达60km。
2.美洲鸵目Rheiformes: 美洲鸵科Rheidae
美洲鸵鸟科(Rheidae),分大美洲鸵和小美
洲鸵两种。大美洲鸵是美洲最大的鸟,但 比鸵鸟要小得多,体重只有25千克。小美 洲驼体型更小,是体型最小的大型走禽。 美洲鸵鸟有三个脚趾,又被称作三趾鸵鸟, 虽然也不会飞,翼却比较发达。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鸟类名录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鸟类名录


本研究自 2009-2011 年进行系统调查,主要调查人员赵欣如、梁烜、肖雯,王玉琦、付建平、唐嘉琳、高娅萌等参 加部分野外调查。本工作尚未发表,需要使用本文数据者需与作者联系。 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鸟类名录(The Checklist of Birds of Beijing Olympic Forest Park) 中文名 Chinese name 鸊鷉科(2 种) 1、小鸊鷉 2、凤头鸊鷉 鹭科(9 种) 3、 苍鹭 4、 草鹭 5、 池鹭 6、 大白鹭 7、 白鹭 8、 夜鹭 9、 黄苇鳽 10、 栗苇鳽 11、 大麻鳽 鸭科(10 种) 12、 小天鹅 13、 赤麻鸭 14、 针尾鸭 15、 绿头鸭 16、 斑嘴鸭 17、 赤嘴潜鸭 18、 普通秋沙鸭 19、 绿翅鸭 20、 赤膀鸭 21、 红头潜鸭 鹰科(3 种) 22、 雀鹰 23、 普通鵟 24、 日本松雀鹰 隼科(2 种) 25、 红隼 26、 燕隼 雉科(1 种) 27、 环颈雉 秧鸡科(1 种) 28、 黑水鸡 鸻科(1 种) 29、 长嘴剑鸻 鸥科(1 种) 30、 普通燕鸥 鹬科(3 种) 英文名 English name Podicipedidae Little Grebe Great Crested Grebe Ardeidae Grey Heron Purple Heron Chinese Pond Heron Great Egret Little Egret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Yellow Bittern Cinnamon Bittern Great Bittern Anatidae Whistling Swan Ruddy Shelduck Northern Pintail Mallard Yellow-nib Duck Red-crested Pochard Common Merganser Common Teal Gadwall Common Pochard Accipitridae Eurasian Sparrowhawk Common Buzzard Japanese Sparrowhawk Falconidae Common Kestrel 学名 Scientific name Tachybaptus ruficollis Podiceps cristatus

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营建研究——以北京琉璃河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营建研究——以北京琉璃河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营建研究——以北京琉璃河湿地公园为例刘旭;张文慧;李咏红;高鹏杰;李黎;王彤【摘要】北京地区处于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的迁徙路线上,是候鸟重要的迁徙路线,近些年,随着人为活动的影响,该区生境破碎化问题愈发突出,直接威胁着本地鸟种和过境迁徙鸟类的生存.为达到保护鸟类多样性的目的,需开展相应的栖息地恢复工作.不同生态类群的鸟类对栖息地有着不同的要求,相同鸟种在不同空间、季节和生活期对栖息地的选择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因而,鸟类栖息地恢复应针对目标鸟种根据其繁殖特点、巢位空间分布、食性特点、活动空间特点等进行规划营造.以北京房山琉璃河湿地公园为例,针对项目所在区域的鸟类分布特征,确定目标恢复鸟种,结合项目区现场条件,围绕目标鸟种对于栖息地水系、植被等方面的需求,从岸线重塑、水深设计、植物配置、生态鸟岛等方面规划设计鸟类栖息地修复措施.【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8(038)012【总页数】8页(P4404-4411)【关键词】鸟类;栖息地营建;湿地公园【作者】刘旭;张文慧;李咏红;高鹏杰;李黎;王彤【作者单位】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15;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15;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15;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15;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15;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15【正文语种】中文鸟类是湿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促进湿地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等过程,从而维持湿地的稳定与健康。

鸟纲

鸟纲
栖息于森林或疏林中,在树上觅食,但有的种类完全或部分在地上觅食。食物为动物性,尤以昆虫为主,但 有的种类以植物为主,响蜜鴷科鸟类的食物较特殊,觅食蜂腊。善攀树干。巢营于自然洞穴或挖掘洞穴中,响蜜 鴷科一些种类有巢寄生性。卵一般白色。雏鸟为晚成性。
本目鸟类除马达加斯加、澳洲及一些高纬度岛屿外,全世界都有分布。但是除啄木鸟科广布于全世界外,其 他各科仅分布于热带地区,须鴷科广布于新旧大陆热带地区,响蜜鴷科分布亚非大陆热带。
体形为中大形至小形,大者和老鹰差不多,小者比麻雀大不了多少;羽色大都艳丽,以蓝、绿色占优势,部 分为黑、白色,其他色则较少;羽毛结构着生紧密,副羽及盲囊有存有缺;尾脂腺裸露或被羽;雌雄同色或异色。
群栖或独栖性,生活环境多样,从高山至平原,江河湖泊周围;大森林至居民点附近的园林、田野;从水上、 土穴中、陆地至空中都是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善久站;也善于飞翔,有像蝴蝶一样纷飞于高空(追逐飞虫),有 突然急拍翅定位于空中一点(徘飞)(窥视水面饵物),然后又俯冲落水(捕猎物),空中飞行常是持久性的。取食除 以上述飞行方式获得外,还有像鹟类一样从枝头突冲出空间攫食飞虫;有的于枝头啄食野果,有的在地面啄食落 果或追逐虫、蚁。鸣声一般简单,缺乏婉转的歌声。
鸟纲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
01 动物学史
03 生活习性 05 科学分类
目录
02 形态特征 04 生长繁殖 06 科学研究
基本信息
鸟纲,Aves,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 飞翔生活。心脏是2心房2心室。仅保留右体动脉弓,左体动脉弓退化。骨多空隙,内充气体。呼吸器官除肺外, 有辅助呼吸的气囊。我国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此六类统称为鸟类的六大生 态类群。全世界已发现有超过一万种;中国分布的鸟类有1445种(郑光美,2017),约占世界现存10 787种鸟类 (Gill et al.,2020)的13.40%。

昆明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分析

昆明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分析

昆明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分析马红艳,张喆﹡(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昆明地区鸟类资源丰富且具有独特性,探讨其城市公园鸟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了昆明市主城区3种类型的6个公园绿地进行为期1年的鸟类观测,分析鸟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变化。

结果显示:(1)共记录鸟类128种,14546次(只),隶属于13目、38科,其中,雀形目物种丰富度最高,鸻形目鸟类多度最高;(2)湿地公园、山地公园物种丰富度及鸟类多样性水平整体高于城市中心区公园,同类型公园绿地群落相似性高,生境类型差异较大的公园之间群落相似性低;(3)鸟类种类及数量在不同月份呈差异性分布。

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由春季至冬季逐渐下降趋势。

不同城市空间格局的公园,鸟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湿地公园鸟类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水平高,水鸟群落优势度明显;山地公园林鸟群落结构稳定,多样性水平、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较高;城市中心区公园鸟类优势度高,多样性水平、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较低。

对昆明城市公园鸟类群落特征的探讨,以期为基于提高鸟类多样性的城市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园绿地;鸟类群落;鸟类多样性;城市公园;昆明鸟类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受干扰的动物之一[1],对环境变化具有敏感性[2],鸟类多样性是衡量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1,3],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5]。

21世纪以来,城市鸟类群落研究快速发展,成为鸟类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2,6-7],内容涉及不同景观尺度[8-10]或时空动态下[11,12]鸟类群落的特征及变化、影响鸟类群落的环境因素[13-16]、鸟类栖息地的生境营造[17-19]等方面。

城市公园绿地为鸟类提供了活动、觅食、休息的绿色空间,是城市鸟类主要的栖息地,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5]。

鸟的分类知识有哪些_鸟类的知识

鸟的分类知识有哪些_鸟类的知识

鸟的分类知识有哪些_鸟类的知识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爱鸟护鸟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资源,就等于保护人类自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分类知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鸟的分类①根据鸟的栖息环境大概分为:湿地鸟类、林灌鸟类、山地鸟类、城镇鸟类、农田草地鸟类、高原荒漠鸟类等。

②按照鸟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游禽。

大多在水上生活。

脚短,趾间有蹼,步行笨拙,善于游泳潜水。

嘴一般阔而扁平,适合在水中索取食物。

鸬鹚、雁、鸭、鸥、鸊鹈为其代表种类。

涉禽。

一般在浅水、沼泽地带生活。

腿和脚趾很长,适应涉水行走。

嘴长,颈长。

鹭、鹤为其代表种类。

陆禽。

包括鸡形目和鸽形目鸟类。

多在地上活动,主要从地面上啄取食物。

雉鸡、灰胸竹鸡、斑鸠为主要代表。

猛禽。

肉食性鸟,性凶猛。

鹰。

攀禽。

脚趾多两前、两后,适合在树上攀缘活动。

有专吃树皮内害虫的啄木鸟。

有消灭害虫的能手的杜鹃。

还有捕鱼高手翠鸟等。

鸣禽。

种类最多,几乎占了现生鸟类的一半以上。

个体较小。

鸣管发达,善于鸣叫。

麻雀、喜鹊、山雀等属于鸣禽。

③按照鸟类的居留类型主要分为:留鸟、候鸟、迷鸟。

留鸟:在当地全年出现并有繁殖行为。

漂鸟:非繁殖期间随食物因素在当地小范围游荡。

候鸟: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类,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等。

迷鸟:由于大风或其它意外原因偶然出现在其分布区以外的地方的鸟。

鸟类的知识1、凌波仙子———游禽游禽善于飞翔、潜水和在水中捞取食物,却拙于行走。

我省有70多种游禽,多在洪湖、沉湖、龙感湖、梁子湖等江汉湖群,为冬候鸟,著名的“洪湖野鸭和大雁”就属于这一类群。

2、湿地之神———涉禽湿地是地球上最富饶的自然环境,中有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鱼、虾、蛙等动植物,为涉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那些茂盛的水生植物,又为涉禽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

涉禽大多数具有嘴长、颈长、腿长的特点。

我省水域生态环境比较适合涉禽的生息,近几年,来我省涉禽的数量大幅增长,分布越来越广。

鸟类知识

鸟类知识

鸟类知识你了解鸟类吗?你知道鸟类的知识吗?下面就向你介绍一些相关的鸟类知识。

按生态类群划分法(根据鸟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类同划分),将鸟类划分为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鸣禽、陆禽、走禽。

游禽:嘴尖有钩或嘴平,趾间有蹼、善于游泳,通常在水中生活,如天鹅、中华秋沙鸭等。

涉禽:嘴细长而直,颈、腿、趾都很长,适于在浅水中涉行,不会游泳,通常在水边或沼泽一带生活,如丹顶鹤、白鹳等。

猛禽:嘴强大钩状,翼大善飞,脚强壮有力,趾端有锐利的钩爪,性凶猛,如鹰、雕、隼等。

攀禽:脚短健,善于攀援,栖息于树上,如啄木鸟、鹦鹉等。

鸣禽:嘴粗短或细长,脚细有四趾,大多善于鸣叫,树上生活,巧于筑巢。

如画眉、八哥、黄鹂等。

陆禽:嘴短小。

脚强健、有四趾,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善于奔走,雄鸟常较雌鸟美丽,如褐马鸡,雉鸡等。

走禽:翼短小而退化,腿脚强健,善于行走,不会飞翔,如鸵鸟等。

按居留或迁徙划分法(依据鸟类随季节变化和迁徙情况划分)将鸟类划分为留鸟、夏侯鸟、冬侯鸟、旅鸟、迷鸟。

留鸟:指终年栖息在繁殖区,没有迁徙现象,如雉鸡、麻雀、乌鸦等。

夏侯鸟:指在本地夏季繁殖,秋季飞到南方越冬的鸟类,如杜鹃、家燕等。

冬侯鸟:指在本地冬季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如大雁、野鸭等。

旅鸟:指在春秋季节南北往来迁徙时,路过本地的鸟类,如柳莺等。

迷鸟:是因为特殊情况,如恶劣的天气,使鸟类离开原先迁徙的路线,被迫迁到本地。

按雏鸟划分法(依据雏鸟孵出后,发育程度不同而划分)将鸟类划分为早成鸟、晚成鸟和半晚成鸟。

早成鸟:雏鸟孵出时已发育完善,体现被绒羽,眼睁开,能立即随双亲活动,如鸿雁、雉鸡等。

晚成鸟:雏鸟孵出时未充分发育,眼未睁开,脚无力,需双亲喂养,在巢内完成后期发育,如猫头鹰、金雕、麻雀等。

半晚成鸟:雏鸟孵出时,羽已经发育,眼也睁开,但不能行走,仍需亲鸟喂养如苍鹭等。

鸟

鸟现代鸟类下分三个总目,分别是平胸总目、企鹅总目和突胸总目。

平胸总目Ratitae⏹平胸总目是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适于奔跑生活。

具有一系列的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和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胸鸟具有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仅有2~3趾。

分布限于南半球,即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非洲鸵鸟是雌雄异色的种类。

雄鸵鸟的翼和尾有白色的羽毛,其余的羽毛多为黑色,裸露的头颈部和后肢呈鲜艳的肉色。

雌鸟全身羽毛均为灰褐色,裸露部分为不鲜艳的肉色。

非洲鸵鸟的脚趾只有2个(第III,IV趾),一个大,一个小,适于快跑,时速可达60km。

一步可跨越7m。

企鹅总目 Impennes企鹅总目是善于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

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

前肢鳍状,适于水下划行;体羽呈紧密的鳞片状(羽轴短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后肢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于游泳、拙于步行;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有发达的龙骨突起;皮下脂肪发达。

全部为海洋鸟类,除繁殖期外很少深入内陆。

主要分布于南极洲以及临近的非洲、美洲和澳洲的南缘。

突胸总目Carimatae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35个目,8500种以上。

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发达的龙骨突起,骨骼充气,具尾综骨;体表有羽区和裸区之分,正羽发育良好,构成羽片。

雄鸟绝大多数不具交配器官。

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突胸总目的鸟类大致可分为六个生态类群,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

⏹鸟的生态类群——游禽类鹱形目代表鸟:信天翁鹈形目(Pelecaniformes)大型游禽,主要特征是:4趾间具有一完整蹼膜(全蹼),嘴强大具钩,并具发达的喉囊,以适应食鱼的习性。

鹈鹕所有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鲣鸟所有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雁形目(Anseriformes)大中型游禽,嘴扁,边缘有栉(可滤食),嘴端具嘴甲,前三趾具蹼;翼上常有绿色,紫色或白色的翼镜。

C2鸟类知识简介

C2鸟类知识简介
飞翔的精灵——鸟类
2021.09.06
鸟的分类学地位
•鸟纲,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表被羽,体温恒定且高,可达 40℃。卵生,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心脏是2心 房2心室。骨多空隙,内充气体。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辅助呼吸 的气囊。 •我国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 此六类统称为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全世界已发现有超过一万种; 中国有1400多种。
鸟卵孵化
• 鸟类的本能,是在自己破壳后,第一眼看到的,视为自己的母亲, 终身无条件信任甚至追随,哪怕第一眼看到的是个并非自己同类 的人类也不会改变。(印随行为)
• 人工养育出壳初期的雏鸟相当困难,这时的雏鸟既需要保温又要 喂给易于消化的高蛋白食物,一般只能喂养已经睁眼、长出羽芽 的雏鸟。
常见的观赏鸟品种
开始着手准备饲养你的鸟宝宝吧!
• 确定你想养的鸟 • 自主学习鸟类饲养知识 • 开始准备鸟笼、饲料等···
适合家养的鸟类
• 文鸟 这种鸟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强健,非常容易 饲养。文鸟的食物多是带壳的谷物,不过要 注意,文鸟非常喜欢洗澡,要给它提供充足 的清水。
适合家养的鸟类
• 虎皮鹦鹉 这种鹦鹉也是常见的,便宜而且适合家养。 虎皮鹦鹉有很多种类和颜色,常见的有黄色 和波纹型。虎皮鹦鹉是比较吵的,喜欢安静 的不要养。
内壳膜 外壳膜
卵壳
卵壳

卵壳膜(2层,气室)
卵白
内 系带
卵细胞 卵黄膜 卵黄 胚盘
• 双黄蛋是由于两个卵细胞同时成熟并一起脱离滤泡被纳入输卵管,在输卵管各部 依次被蛋白、壳膜和蛋壳等物质包裹而形成的。和人类异卵双胞胎的形成的过程 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而双黄蛋中的卵细胞并没有受精,因此也不能孵化成 小鸡。 必须受精后的卵才能发育成小鸡。

关于鸟类的选择题

关于鸟类的选择题

关于鸟类的选择题一、基础生物学特征类(1 - 5题)1. 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A. 双重呼吸B. 用肺呼吸C. 用鳃呼吸D. 用皮肤呼吸答案:A解析: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鸟类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用肺呼吸是鸟类和许多其他脊椎动物共有的呼吸方式;用鳃呼吸是鱼类的呼吸方式;用皮肤呼吸常见于两栖类等部分动物。

2. 下列哪项不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A. 身体呈流线型B. 前肢变成翼C. 体内有气囊D. 后肢发达解析: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前肢变成翼是飞行的重要器官;气囊辅助呼吸,能减轻体重、增加气体交换效率等,这些都是适应飞行的特征。

而后肢发达主要与鸟类的行走、栖息等陆地活动有关,不是适应飞行的典型特征。

3. 鸟类的骨骼特点是()A. 厚而坚固B. 薄而轻,长骨中空C. 长骨较厚D. 厚且重答案:B解析:鸟类的骨骼薄而轻,长骨中空,这样的骨骼结构既减轻了体重,又能保证一定的强度,有利于飞行。

厚而坚固、厚且重的骨骼会增加体重,不利于飞行;长骨较厚也不符合鸟类骨骼轻巧的特点。

4. 鸟类的体表被覆()A. 羽毛B. 鳞片C. 毛发答案:A解析: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羽毛具有保温、飞行、保护等多种功能。

鳞片是鱼类、爬行类等体表的覆盖物;毛发是哺乳动物的体表特征;黏液常见于一些水生动物体表分泌的物质。

5. 大多数鸟类的生殖方式是()A. 体外受精,卵生B. 体内受精,卵生C. 体外受精,胎生D. 体内受精,胎生答案:B解析:鸟类是体内受精,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即卵生。

体外受精常见于鱼类和两栖类;胎生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殖方式。

二、鸟类分类及代表物种类(6 - 10题)6. 下列属于猛禽的是()A. 啄木鸟B. 麻雀D. 鸽子答案:C解析: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包括鹰、雕、鸢、鹫等,它们具有锐利的爪子和喙,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

啄木鸟是攀禽,主要以啄食树木中的害虫为食;麻雀是雀形目小型鸟类;鸽子是鸽形目鸟类,通常以植物种子等为食,不属于猛禽。

常见鸟类图谱之游禽篇,

常见鸟类图谱之游禽篇,

常见鸟类图谱之游禽篇,本系列⽂章是按⽣态系统,将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猛禽、陆禽、鸣禽六个⼤类进⾏分类介绍的,本⽂介绍的属于六⼤类中的游禽,游禽 —— 喜欢在⽔中取⾷和栖息,擅长游泳和潜⽔,双脚位于⾝体后侧,具有带蹼的双⾜的鸟类。

包括:雁鸭类、潜鸟类、䴙䴘类、鹱类、鹈类、鸥类、企鹅等7类游禽类常见的鸟与难读的字:鹈鹕[tí hú]、䴙䴘[pì tī]、鹱鸟[hù]、鸬鹚[lú cí]、鲣鸟[jiān]、鹲[méng]、天鹅、⼤雁、鸳鸯、绿头鸭、中华秋沙鸭、海燕、海鸥、企鹅等拍摄于番禺的⽩鹈鹕鹈鹕有8种,我国分布3种:⽩鹈鹕、斑嘴鹈鹕、卷⽻鹈鹕。

鹈鹕体型粗⼤,成年鹈鹕体长约1.7⽶左右,翼展可达3⽶,它的翅膀强壮有⼒,能够把庞⼤的⾝躯轻易送上天空。

体重可达13千克,是现存鸟类中个体最⼤者之⼀。

鹈鹕配对后可是终⽣不换配偶的哦!卷⽻鹈鹕(局部)这是我在头条发过的⼀张⾃⼰拍摄的卷⽻鹈鹕,得到近百万的展现,是我展现量最⾼的⼀张图,原因是拍摄的那只卷⽻鹈鹕,相当于⼈类年龄的80岁,算是鹈鹕中的⽼寿星了!䴙䴘外形如鸭,⽽嘴却直⽽尖。

脚的位置特别靠后。

尾特别短。

分为体型娇⼩的⼩䴙䴘;头顶两侧各⼀簇耸⽴⽻⽑的⾓䴙䴘,头顶枕部⽻⽑向后延伸的凤头䴙䴘,以及头顶和颈上部为⿊⾊的⿊颈䴙䴘和颈前和胸部为红⾊的⾚颈䴙䴘。

䴙䴘的巢很特别,它不在固定地点,⽽是随波逐流,飘荡在⽔上,也不知道潜⽔⼀圈回来,家已经飘⾛了,它还能不能找到,哈哈!䴙䴘【别名】⽔葫芦凤头鸊鷉头顶两侧⽻⽑延长,形成两束⿊⾊长形冠⽻位于头顶后部。

⼩鸊鷉⼩鸊鷉枕部具⿊褐⾊⽻冠;成鸟上颈部具⿊褐⾊杂棕⾊的皱领;上体⿊褐,下体⽩⾊。

⾓鸊鷉⿊颈鸊鷉头、颈和上体⿊⾊;眼后有⼀族呈扇形散开像头发⼀样的丝状饰⽻,基部棕红⾊,逐渐变为⾦黄⾊;两翅覆⽻⿊褐⾊,初级飞⽻淡褐⾊。

⿊颈鸊鷉⿊颈鸊鷉头、颈和上体⿊⾊;眼后有⼀族呈扇形散开像头发⼀样的丝状饰⽻,基部棕红⾊,逐渐变为⾦黄⾊;两翅覆⽻⿊褐⾊,初级飞⽻淡褐⾊。

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

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

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涵盖了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隼形目和鸮形目的所有种。

猛禽包括鹰、雕、鵟、鸢、鹫、鹞、鹗、鸮、鸺鹠等次级生态类群,均为掠食性鸟类。

在生态系统中,猛禽个体数量较其他类群少,但是却处于食物链的顶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另外有战斗机绰号为“猛禽”。

基本简介猛禽鸟类的一种类型,如鹰,雕,鸢,鹫,鸮,隼等.嘴强大呈钩状,翼大善飞,脚强而有力,趾有锐利勾爪,性情凶猛,捕食其他鸟类和鼠,兔,蛇等,或食动物腐尸。

猛禽是鸟类王国中一个重要的类群,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益鸟,均在食物链中占据次级以上的位置,是典型的消费者。

猛禽中的许多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有31种猛禽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而我国更是将隼形目和鸮形目中的所有种全部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一般地说猛禽类有两大类,一类是隼形类,如老鹰、秃鹫等,另一类是鸮形类,如猫头鹰等。

猛禽是食肉类鸟类,一部分食腐。

猛禽都有向下弯曲的钩形嘴,的足,除鹫类外大都有非常锋利的爪,它们有良好的视力,可以在很高或很远的地方发现地面上或水中的食物。

全世界现生猛禽432种,其中隼形类有298种,鸮形类有134形态特征猛禽体形大小相差悬殊,不同的体形意味着他们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猛禽,其中体形巨大者如康多兀鹫,翼展近三米,体重可达数十公斤,体形细小者如领鸺鹠体长仅15厘米左右,与麻雀相当。

猛禽皆为掠食性鸟类,生态位接近,因而具有一些相似的形态特征:所有猛禽喙均强健有力,喙端部具钩,边缘锐利,许多物种还具有齿突,以便控制猎物,所有猛禽喙的基部都有蜡膜覆盖,蜡膜的面积较大,会覆盖鼻孔,部分物种还有硬羽分布,蜡膜和硬羽的存在可以保护猛禽喙的基部不易清理的部分不会在进食的时候受到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喙的形状与强韧程度与猛禽的食性有关,食腐肉的鹫,喙大而粗壮,钩不明显,相对不锐利,有利于撕扯大而结实的动物尸体,吞食的猛禽如蛇雕,喙锐利,强壮有力,但钩不明显;隼的喙相对较细弱,但齿突突出,喙钩明显,可以将猎物一击致死,并能迅速肢解猎物。

鸟是哺乳动物吗

鸟是哺乳动物吗

鸟是哺乳动物吗
鸟类不是哺乳动物,而是卵生动物,主要是产蛋,然后孵化成幼鸟。

我国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

此六类统称为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

全世界已发现有超过一万种;中国有1400多种。

鸟类的食性可分为食肉、食鱼、食虫和食植物等类型,还有很多居间类型和杂食类型,有些种类的食性因季节变化、食物多寡、栖息地特点以及其他条件而异。

鸟类在不同季节更换栖息地区,或是从营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从越冬地返回营巢地,这种季节性现象称为迁徙。

鸟类因迁徙习性的不同,可分为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迷鸟等几个类型。

鸟类的迁徙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

秋季迁徙为离开营巢地区,速度缓慢;春季迁徙由于急于繁殖,速度较快。

鸟类在繁殖初期有发情活动,雌雄相遇时,雄鸟(少数为雌鸟)表现出特种姿态和鸣声。

有些种类,特别是一雄多雌的种类,雄鸟间常发生格斗。

发情末期或发情结束时开始占据巢区。

大多数鸟类每年换羽1次,也有1年2次,甚至多达4次的。

常见鸟类

常见鸟类

北 京 鸟

红角鸮 Otus scops
北 京 鸟

长耳鸮 Asio otus
纵 纹 腹 小 鸮 Athene noctua
鵰 鸮 Bubo bubo
北 京 鸟

领角鸮 Otus bakkamoena
北 京 鸟

北 京 鸟

雉鸡 Phasianus colchicus
北 京 鸟 类
勺鸡 Pucrasia macrolopha 石鸡 Alectoris chukar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长嘴剑鸻

Charadrius placidus
京 鸟

房山十渡冬
北 京 鸟

金眶鸻 Charadrius dubius




Gallinula chloropus
黑 水 鸡
北 京 鸟

普通翠鸟
Alcedo atthis
蓝翡翠

Halcyon pileata
北 京 鸟

黑尾蜡嘴雀 Eophona migratoria
黑头蜡嘴雀 Eophona personata
北 京 鸟

[树]麻雀 Passer montanus
北 京 鸟

山麻雀 Passer rutilans
发冠卷尾 Dicrurus hottentottus
北 京 鸟

黑卷尾 Dicrurus macrocercus
伯 劳 穿 在 尖 刺 上 动 物 遗 留

北 京
太平鸟 Bombycilla garrulus

鸟种类

鸟种类

留鸟: 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区,不进行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如喜鹊、麻雀和环颈雉等。

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比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迁徙的鸟类。

如雁鸭、鴴鹬、家燕、斑鸫、柳莺、燕雀等。

根据候鸟到达某一地区的时间及停留情况,又可分为以下类型:夏候鸟: 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离开到南方温暖地区过冬,翌年春又返回这一地区繁殖的候鸟。

就该地区而言,称夏候鸟。

如杜鹃、家燕等为北京的夏候鸟。

冬候鸟: 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翌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至秋季又飞临这一地区越冬的鸟,就该地区而言,称冬候鸟。

如灰鹤、斑鸫、燕雀等为北京的冬候鸟。

旅鸟: 迁徙途中经过某一地区,不在此地区繁殖或越冬,只作短暂停留,这些种类就成为核地区的旅鸟。

如黑腹滨鹬,春天去西伯利亚繁殖和秋天返回澳大利亚越冬时都在北京暂停留,是北京地区的旅鸟。

由此可见,候鸟的划分因地区而异,同一种鸟在一个地区是夏候鸟,而在另一个地区则可能是冬候鸟。

迷鸟: 由于各种气候因子,迁徙过程偏离通常的路线和通道偶然出现在某地区的鸟。

如埃及雁Alopochen aegyptiacus偶见于北京。

古北界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

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

古北界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

古北界面积广阔,生态条件多样,大部分地区过去属于劳亚古陆,与旧热带界接壤的部分则原属冈瓦那古陆,现今算是古北界和旧热带界的过渡区域。

简介古北界(Palaearctic realm)是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

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

主要山脉东西走向。

作为面积最大,且气候、自然环境、生态栖古北界范围息地类型等非常多样的动物区系,现在古北界的范围在史前时期曾经是很多动物类群的演化中心,但在很多地区在冰期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则拥有大面积的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动物种类相对贫乏。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及多样性分析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及多样性分析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及多样性分析朱丽红1,钟桃远2(1.福建省武平县中山林业工作站,福建武平364304;2.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武平364300)摘要:采用样方法对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分布特点及不同植被群落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8目46科205种,占福建省鸟类总种数的37.8%。

鸟类居留型以留鸟为主,鸟类区系以东洋界鸟种占优势,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征。

六种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群落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大。

该保护区拥有多种珍稀濒危鸟类,有多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

这些特点与该保护区所处地理位置是相符的,与它保存有较好的原生性森林密不可分。

关键词:鸟类分布;多样性;梁野山中图分类号:S718.63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3-4382(2023)02-0045-04ZHU Lihong1,ZHONG Taoyuan2(1.Zhongshan Forestry Workstation,Wuping364304,Fujian,China;2.Fujian Liangye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ve Bureau,Wuping364300,Fujian,China)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bird distribution and diversity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the Liangye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using a sampling method.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reserve had205bird species from46families in18orders,which accounted for37.8%of the total bird species in Fujian Province.The resident birds were dominated by sedentary birds,and the avifauna was dominated by Oriental bird species,displaying typical subtropical characteristics.Among the six vegetation types,the bird diversity index was highest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y.The reserve harbored many rare and endangered bird species,as well as key groups of Chinese biodiversity.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erve's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are closely its pristineforests.bird distribution;diversity;Liangyeshan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梁野山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武平县境内,主要保护对象是大面积、更新良好的南方红豆杉种群,以及众多的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稀有和典型性好的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森林生态环境。

鸟类知识的资料大全整理

鸟类知识的资料大全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鸟类知识的资料大全整理在鸟类诞生后的其次个自然年,一只雀形目的鸟最终换完了它们的飞羽。

这是一个实践换羽学问的很好时机。

假如你看看它的翅膀,就可以发觉老的羽毛和新换的羽毛共同存在的状况,这种规律被称为是“换羽限制”(molt limits)。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鸟类学问的资料大全,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鸟巢是鸟睡觉的地方么?许多人都认为鸟巢是鸟的家,也是鸟睡觉的地方,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

动物学家在观看鸟类生活习性时发觉,很多鸟并不在鸟巢中过夜,就连狂风暴雨的时候也不到巢中藏身。

例如野鸭和天鹅,夜晚睡觉时,它们总把脖子弯曲着,将脑袋夹在翅膀之间,身体漂移在水面上;而鹤、鹳、鹭等长脚鸟类,则喜爱站在地上睡觉。

既然鸟不在鸟巢中睡觉,那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筑巢呢?鸟类学问科普鸟类和鱼类、哺乳类一样,是脊椎动物中的一个大家族,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鸟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中各种简单的环境条件,产生了多种不同的生态类群。

依据鸟类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大致分为鸣禽、攀禽、猛禽、陆禽、涉禽和游禽六大生态类群。

各个类群的鸟类在形状构造、生理功能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特别的适应性变化:鸣禽类一般体形较小,体态轻捷,活泼灵活,擅长鸣叫和唱歌,且巧于筑巢。

如百灵鸟、黄鹂、大山雀、喜鹊、柳莺等。

鸣禽类的喉部下方有鸣管,由鸣腔和鸣膜组成,鸣叫器官(鸣管和鸣肌)特别发达。

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鸣禽类是六大类群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约占世界鸟类数的3/5。

家里笼养的鹩哥、八哥也属于鸣禽,它们经过训练甚至可以仿照人们简洁的语言。

不会飞的鸟我们来看看鸵鸟的形状特征:长长的脖子,小小的头,大大的眼睛,粗而黑的睫毛,又直又短的喙……鸵鸟的翅膀不但短小,羽毛更是分布匀称,没有羽区及裸区之分。

而且,鸵鸟的羽枝也没有小钩,无法形成羽片。

鸵鸟更没有用来爱护羽毛的尾脂腺,它的翅膀和羽毛除了用来平衡身体之外,也仅能用来保温。

江汉大学常见鸟类资源调查

江汉大学常见鸟类资源调查

江汉大学常见鸟类资源调查段海生;赵学迅【摘要】Continuously researched the birds resources in campus of Jianghan University for two years,photographed for more than 30 000 pictures(by Xuexun ZHAO),after class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the statistics data showed there were 79 species(in addition,there was a subspecies) birds living all year round in the campus (including the Triangle Lake) of Jianghan University,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11 orders and 30 families,they constitute 55% of orders,34% of fami⁃lies,6%of species of birds in China.%对江汉大学校园鸟类资源经过两年多的连续调查,拍摄照片(赵学迅)3万多张,经分类鉴定,初步统计出江汉大学校园内(含三角湖)一年四季生活着鸟类计79种(另有一个亚种),隶属于11个目,30个科。

分别占我国鸟类目的55%,科的34%,种的6%。

【期刊名称】《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6页(P91-96)【关键词】江汉大学;校园;鸟类【作者】段海生;赵学迅【作者单位】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6鸟类在动物分类系统中属于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Cuvier,)、鸟纲(Aves),根据J.L.Peter传统分类系统,现存鸟纲中的鸟类分为3个总目:古颚总目Pale⁃ognathae(又称平胸总目Ratitae);楔翼总目Impennes(又叫企鹅总目);今颚总目Neognathae (又称突胸总目Carinathe)[1-2]。

什么是纲鸟

什么是纲鸟

什么是纲鸟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

鸟纲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

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

前肢成翼,有时退化。

多营飞翔生活。

心脏是2心房2心室。

仅保留右体动脉弓,左体动脉弓退化。

骨多空隙,内充气体。

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辅助呼吸的气囊。

我国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

此六类统称为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

全世界已发现有超过一万种;中国有1400多种。

外形特征:鸟纲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

前肢成翅,有时退化。

多营飞翔生活。

心脏是2心房2心室。

骨多空隙,内充气体。

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辅助呼吸的气囊。

其主要特征是全身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能在空中飞翔;体温恒定且高,可达46摄氏度。

适应飞翔,骨骼变轻。

家鸽的骨骼可代表现代鸟类骨骼的一般特征,但与原始的鸟类骨骼相比它又是很特化的了。

胸部有龙骨突;荐椎2个;腰椎2个,与最后一个胸椎愈合,向后还和部分的尾椎愈合,形成鸟类所特有的愈合荐椎;尾椎4-6个,最后尾椎向.上翘起,称为尾
综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猛禽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涵盖了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隼形目和鸮形目的所有种。

猛禽包括鹰、雕、鵟、鸢、鹫、鹞、鹗、鸮、鸺鹠等次级生态类群,均为掠食性鸟类。

在生态系统中,猛禽个体数量较其他类群少,但是却处于食物链的顶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另外有战斗机绰号为“猛隼形目和鸮形目中的所有种全部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一般地说猛禽类有两大类,一类是隼形类,如老鹰、秃鹫等,另一类是鸮形类,如猫头鹰等。

猛禽是食肉类鸟类,一部分食腐。

猛禽都有向下弯曲的钩形嘴,的足,除鹫类外大都有非常锋利的爪,它们有良好的视力,可以在很高或很远的地方发现地面上或水中的食物。

全世界现生猛禽432种,其中隼形类有298种,鸮形类有134形态特征猛禽体形大小相差悬殊,不同的体形意味着他们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猛禽,其中体形巨大者如康多兀鹫,翼展近三米,体重可达数十公斤,体形细小者如领鸺鹠体长仅15厘米左右,与麻雀相当。

猛禽皆为掠食性鸟类,生态位接近,因而具有一些相似的形态特征:所有猛禽喙均强健有力,喙端部具钩,边缘锐利,许多物种还具有齿突,以便控制猎物,所有猛禽喙的基部都有蜡膜覆盖,蜡膜的面积较大,会覆盖鼻孔,部分物种还有硬羽分布,蜡膜和硬羽的存在可以保护猛禽喙的基部不易清理的部分不会在进食的时候受到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喙的形状与强韧程度与猛禽的食性有关,食腐肉的鹫,喙大而粗壮,钩不明显,相对不锐利,有利于撕扯大而结实的动物尸体,吞食的猛禽如蛇雕,喙锐利,强壮有力,但钩不明显;隼的喙相对较细弱,但齿突突出,喙钩明显,可以将猎物一击致死,并能迅速肢解猎物。

猛禽的听觉、视觉非常敏锐,鸮形目所有种、隼形目的鵟、鹞等类群,双目位于面盘的前方,类似人类的结构,双目视野重叠区域大,有较好的立体视觉。

相对于头部猛禽的眼球体积很大,轴径长,可以在很大的焦距范围内迅速调整。

眼球内壁有一圈环形骨片,可以支持猛禽在高速飞行中眼球不会因为气流的压力而变型。

所有猛禽眼球上方的的眉骨突出,在发生意外碰撞的时候,对眼球起到保护的作用。

昼行性猛禽的视网膜具有两个中央凹,极大地扩展了它的明视范围;夜行性的猛禽听觉系统也很发达,两侧耳孔巨大,形状和着生位置都不相同,可以产生立体听觉。

[1]猛禽的飞行系统非常发达,体形大者可以利用气流长时间悬停于空中猛禽,体形小者亦可以通过控制振翅进行短时间悬停,这种悬停姿态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和追击猎物。

隼形目鸟类翅形多长而尖,有利于高速飞行,鸮形目鸟类翅形宽而圆,廓羽松软,飞行速度虽然不很高,但是产生的声音很少。

大型猛禽的翅强壮有力,可以成为除喙和脚之外第三件攻击猎物的武器。

猛禽的脚爪大多非常锋利,抓捕地面猎物的物种,脚趾短而粗壮爪长,对猎物可以达到一击毙命的效果;以鸟类为猎物的物种,脚趾细长,相对纤柔,但是可以增加在对猎物的拦截面积。

[1]3行为习性猛禽食性相似的特点决定了猛禽的习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取食对象的差异,不同物种间行为和习性上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

飞行由于猛禽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单位面积承载猛禽个体数量猛禽捕食一般较少,所以绝大多数猛禽领域性很强,多单独活动,一些物种在繁殖季节会成对活动,个别物种在冬季或旱季等觅食困难环境严酷的季节会结成小群。

以腐肉和动物尸体为食的鹫类是一个例外,他们大多结群活动,发现食物后一拥而上。

隼形目的猛禽均在白昼活动,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以进行狩猎,它们经常会长时间在高空悬停。

大型猛禽的悬停依靠的是日光辐射引起的上升气流,他们大多有感知上升气流的能力,在暖气团中伸展双翅盘绕上升;小型猛禽的悬停大多依靠翅和尾羽的配合,隼、鹞等类群的鸟类,有时会振翅悬停或盘旋于草场上空,以惊吓驱赶鼠类、兔子等猎物。

在气象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隼形目的猛禽多会选择山崖、树顶、电线杆的顶部等视野开阔的位置蹲踞,其目的仍然在于获得良好的视野以便捕猎。

鸮型目的猛禽除了雪鸮、纵纹腹小鸮、雕鸮、斑头鸺鹠等个别物种外,均在夜间活动,高空盘旋和悬停的行为并不适合鸮形目鸟类,他们常蹲踞于树枝间,依靠视觉和听觉发现猎物,并安静且迅速地飞向猎物。

[1]取食根据食物的不同,猛禽捕食的行为也不同,以鱼类为食的鹗在水面上空盘旋或迎风悬停,发现猎物后急速降至水面以爪从水中抓取鱼类;以尸体为食物的鹫发现食物后经过盘旋观察后降落在目标附近,进一步确认没有危险后,一拥而上迅速将尸体分食;鹞、鵟等捕食地面动物的猛禽会在开阔的草场上缓慢盘旋,令鼠类、野兔等猎物受惊开始逃跑后,进行突袭,雕等大型猛禽会长距离滑翔驱赶有蹄类动物,待阳光下的上升气流节省体力以及利用地面特征导航;大多数体形较大的猛禽是单独迁飞的,体形较小的猛禽也有成对迁飞和结群迁飞的。

猛禽开始迁飞的时间与其食性密切相关,以昆虫、食虫鸟类为猎物的猛禽开始迁徙的时间较早,以鼠类、野兔、有蹄类动物等为食者,开始迁徙的时间较晚。

猛禽在迁徙途中需要在停歇地进行修整,其停歇地比较固定,因而保护猛禽迁徙停歇地对猛禽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今来的环志研究显示,绝大多数迁徙的猛禽都是南向北迁徙的,最长的迁徙旅程可以达到16,000公里,平均迁徙旅程也达到4000公里。

中国东部渤海沿岸地区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猛禽迁徙通道之一,每年迁徙通过的猛禽数量和密度极大,是世界罕见的。

[1]5生活猛禽每天清晨首先要做的是用嘴梳理自身的羽毛,梳理结束之后,还要清扫它们营巢地或夜宿地的环境卫生,因为猛禽的窝巢里,过一夜总要留下较多羽毛、粪便以及吐出的食丸等,要把这些东西尽可能地清除掉。

接着,它们就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的攫食活动。

雀鹰等中小型猛禽常在树冠下飞行,从落时松树枝飞到云杉树枝,一边飞行一边寻觅食物。

大型的金雕等猛禽,则往往要在阳光普照下展开双翅,试一试两翼的活力后,才飞向高高的蓝天。

它们主要采用一种很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翱翔。

这些翅膀宽大的猛禽在荒山野岭的上空,悠闲地漫游着,用它们特有的感觉,去捕捉肉眼看不见的自然能量一一上升暖气流,使它们能够继续升高,以便向更远的地方转移。

上升暖气流开始从地面升起时呈一个圆柱状;由于底切部冷空气的作用,渐渐发展为蘑菇状;此时靠近它的猛禽由于暖气流继续上升,形成一个巨大的暖气团,猛禽也进入到气团中,随之翱翔到更高的天空。

它们就这样长时间、远距离地盘旋着。

但是,对于夜行性的鴞形目鸟类来说,并没有高飞的种类,它们不需要在漆黑的夜间,去到数百米的高空中作无益的翱翔。

[2]6繁殖猛禽的繁殖行为一般比较复杂,隼形目猛禽的繁殖包括占区、炫耀、筑巢、产卵猛禽孵化、育雏等行为,有些物种在交配前会进行令人眼花缭乱的婚飞。

鸮形目的猛禽由于主要在夜间活动,交配前的炫耀行为相对简单,多进行近距离的表演。

绝大多数猛禽自行营巢,但个别种会强占其他鸟类的巢,如阿穆尔隼会强占喜鹊的巢,《诗经》中“维鹊有巢,维鸠占之”刻画的便是这一事实。

猛禽产卵的数量与其体形相关,体形较大的猛禽,如金雕每巢产卵仅1-2枚,而体形较小的猛禽,每巢产卵可达14-16枚之多。

猛禽在育雏过程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有默契的配合,一些猛禽会出现同巢相食的现象,较强壮的雏鸟会杀死甚至吃掉较弱的雏鸟。

[1]7种群分布多栖息于高山草原和针叶林地区,平原少见。

[1]8进化演变根据DNA测序研究,归为猛禽的两个目:隼形目和鸮形目在亲缘关系猛禽上非常远,鸮形目鸟类相对更不进化,在约5,500万年前鸮形目鸟类的祖先便与其他鸟类分道扬镳,化石研究显示,最早的鸮类可能起源于始新世的原鸮科鸟类,现均已灭绝,在法国的中新世地层,发现草鸮属鸟类的化石;在德国的中新世地层,发现角鸮属化石;在法国的下渐新世地层发现雕鸮属和耳鸮属的化石;在德国和北美的中新世地层发现林鸮属化石。

隼形目鸟类的祖先是涉禽,因而在鸟类DNA分类系统中,根据进化树,隼形目所有科均被归并到鹳形目中。

化石研究显示,美国中新世地层中发现新兀鹫和古鹰化石;中国中新世地层中发现顾氏中新鹫、泰山齐鲁鸟化石。

[1]隼形目(Falconiformes)最早出现在第三纪初,距今7500万年,是最古老的今鸟鸟种之一。

细分起来这一目的猛禽可分为新域鹫、鹭鹰、兀鹰、鹗、隼等五个科。

从外形上看美洲兀鹰和旧大陆兀鹰很相似,然而它们的亲缘关系猛禽比较远,前者是新域鹫,后者则属兀鹰。

不过它们在食性却非常地相似,都以食腐为主,爪也没那么锋利。

为了便于将脑袋伸进腐烂动物的身体,这类鸟的头羽基本退化或干脆没有。

它们的食性猥琐与其飞行动作的矫健有太大的反差,但千万别小看了这些食性的作用,正是因为它们能及时地清除腐败的动物尸体,从而有效地限制了疾病的传播和保证了水源的清洁,因此它们有了大自然的清洁工的美誉。

鹭鹰科猛禽仅一种,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食蛇鹫,由于它们头上有着羽管笔时代的欧洲文书工作者般的装束,欧洲人给它们取了个绰号叫“书记鸟”(见封面)。

鹭鹰的绝活不是飞翔而是奔走,它们能快速地追上蛇,并用强有力的足将蛇击昏,然后慢慢地享受。

鹗科也仅有一种,但除了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到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这种鸟与一般的鹰看上去很相似,但有个奇特猛禽之处,那就是它们的外趾能像攀禽类那样前后移动,这在猛禽类中是唯一的。

另外鹗的取食也较其它猛特殊,它们通常是在水域的上空翱翔,发现猎物后,高速俯冲直下,潜入水中将猎物拖出。

兀鹰科中除旧大陆秃鹫外都是些凶猛的捕食者,一般有鹰、雕、海雕、鵟、鸢等。

鹰是勇猛的象征,许多民族视它们为自己的保护神,一些国家将它们放进了国徽中。

在古代鹰还像狗一样被人们驯养用来狩猎。

雕类一般比鹰的个体要大一些,在我国比较易见到是白肩雕。

金雕我国也有分布,这是种飞行速度极快的鸟,其俯冲时的时速可高达每小时300公里,为飞行速度仅次于尖尾雨燕而居鸟类第二的大型猛禽。

雕类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它们能捕食比自己身体大一些的哺乳动物,雕类还是鸟类中比较长寿者之一,如金雕可活50年猛禽左右,而白肩雕则可达60年。

鸢是种美丽的猛禽,过去人们曾拿它们作观赏鸟,这种猛禽最明显的特征是有像燕子那样的双叉尾,它们的飞行动作也极其优美,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开始依它们的样子来制作风筝了。

隼科的猛禽都是些较小的鸟,它们中的大多数为候鸟。

由于它们比鹰更易驯服,所以自古以来它们中有许多成为了猎人的好帮手。

另外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则用这种鸟来炫耀威武,久而久之这成为了一种臭名昭著的消遣方式,也正是这种方式使得大量的隼惨遭厄运,它们中的许多已到了灭绝的边缘,如矛隼、游隼等。

隼科中最小的是菲律宾小隼,比麻雀稍大一点,以食虫为生,也食两栖类和小型爬行动物。

[1]鸮形目(Strigiformes)在分类位置上比隼形目的进化程度要高出许多,但从化石方面来看,它们似乎出现得更早,其起源可追溯到白垩纪晚期,最早的化石是属第三纪古新世的古鸮(Ogygoptygidae 科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