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群落的研究进展(生态)

合集下载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报告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报告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鸟类是地球上最具代表性和较易观察到的野生动物。

它们在校园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并且往往反映出生物多样性的水平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学校园鸟类群落的调查和研究,揭示校园生态系统的鸟类多样性和关键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材料和方法1.调查地点:选择一所校园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校园内的草地、树林、湖泊等生境。

2.调查时间:选择2个月时间进行调查,涵盖了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

3.调查方法:a.田间观察:利用望远镜和相机记录校园中出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b.样方法:在不同类型的生境中设置数个样方,记录每个样方内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c.数据分析:根据观察数据计算校园鸟类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

三、结果1.鸟类物种构成:在调查期间,共记录到校园中的鸟类物种为20种,包括苍鹭、白鹭、喜鹊、知更鸟等。

其中,苍鹭和白鹭为校园的代表性鸟类物种。

2.鸟类物种丰富度:校园鸟类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6,说明校园鸟类群落具有一定的物种多样性。

3.鸟类物种多样性:根据统计分析,计算得出校园鸟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H=2.5,且校园内各生境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湖泊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草地生境次之。

4.常见鸟类物种:在校园的调查中,以知更鸟、喜鹊和麻雀等为最常见的校园鸟类物种。

四、讨论1.影响校园鸟类多样性的环境因素:校园内的湖泊和树林等生境为鸟类提供了繁殖和觅食的场所,是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地方。

而生境质量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等因素则可能对鸟类多样性产生影响。

2.鸟类的生态功能:校园鸟类在传播花粉、控制害虫、调节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鸟类多样性的保护和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对校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校园鸟类群落的变化:鸟类群落的物种构成和数量在季节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

长期的鸟类群落调查和监测有助于了解鸟类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鸟类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鸟类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性两方面 , 丰富度指群落 中鸟类数量的丰富程度 , 而异质性则是指 序是: 阔叶林 >库塘 >岗坡灌丛 >农 田 >岗坡草地 >针阔混交林 群落中鸟的种类 的多样化程度 。
>针叶林 >居 民点 。 另外 , 鸟类群落还与植被结构 、 植被林龄 、 森林
郁闭度有一 定的关系。
二、 鸟类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松、 杉木 、 石栎 、 青冈 、 木荷 、 米槠 、 苦槠等植物 为乔木层 主要树 种 , 资源可获得性是温带 森林 鸟类 群落 结构 的决定性 因素。 在林 内有高灌木层 、 矮灌木层和地被层等层 次结构 , 形成相对复杂 的栖息地结构 ,其鸟类群落 的多样性亦较高 ,有 1 种 鸟类分布 。 8 3景观斑块 与鸟类群落 .
度的研 究。鸟类是重要 的生物 资源之一, 在生态平衡 中起着重要 拔 高度的变化 ,结果 表明随着 海拔 梯度的变化鸟类群落结构表现 作 用, 也是环境质量的指 示物 种。由于环境污染, 鸟类栖 息地 丧失 出明显垂直分层现象。H le( 8 ) o s1 8研究了硬木林( a w o rs) n 9 hr odf et d o 掠食性 鸟类 的空 间格 、 取食策略 和捕食 , 结果表明鸟类 群落随森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群落研究 的主要 目的之一就是描述各类群落 的结构 ,并对它 垂直分 层多样性 而存在差异 。 陈勤娟 等在 “ 东明 山森林公园鸟类群
们进行客观比较 ,以确定群落在组成和时间结构上的格局。对鸟 类群落组成 和格局 的研究大致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个阶段属
于描述 阶段 , 对群落的种类组成 、 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仅仅停 留在 结构比较 简单 , 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 群体 密度 和种 间相遇机率 定性描述 的水平 。第二阶段 为定量 研究阶段 ,从 6 0年代 由 M c 等指标均低 。杨月伟 等在 “ a 曲阜孔林 春季鸟类 群落生态的初步研 At r r u 等人倡导对 鸟类群 落进 行精确测量开始 ,进入定量研究 阶 究” h 中表 明, 针阔混交林 和落叶阔叶林 的鸟种数和多样 性指数均较 段 。物种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该地区环境 和历 史因素对群落 高, 叶林生境 鸟类群落的两种参数均较低 。周立志等在 “ 而针 紫蓬 的综合利用 ,因此物种 的组成情况能够作为不同生态环境差 异的 山区国家级森林 公园春夏季鸟类群 落生态的初步研 究”中表明 , 8

鸟类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鸟类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鸟类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鸟类生态学是对鸟类及其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通过对鸟类的生境利用、种群动态、社会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鸟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为进行鸟类生态学的研究,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工具。

本文将介绍鸟类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标记重捕法、遥感技术等。

一、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法是鸟类生态学中最常用、最基础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在鸟类常出没的地区设立固定观测点,通过直接观察记录鸟类的种类、数量、行为等信息。

这项工作需要研究人员具备丰富的鸟类识别经验和观察技巧,同时需要耐心和细致,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是一种常见的鸟类生态学研究方法,通过对部分鸟类个体进行标记并对其进行定期抓捕、重复观察,来研究种群的生长、死亡、迁移等参数。

常见的标记方法包括足环、颈环、羽毛剪裁等,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和记录标记鸟个体的状况变化,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三、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近年来在鸟类生态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图像,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广大范围内的环境数据,包括植被覆盖、地形变化等。

这些数据可以与鸟类的分布、迁徙等信息进行对比和分析,揭示鸟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遥感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大范围的信息,还可以反复观察以获取时间序列的数据,有利于长期趋势和变化的研究。

四、分子生态学方法分子生态学是鸟类生态学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鸟类DNA或RNA的序列数据,可以揭示种群的遗传结构、群体间的遗传流动、种群的进化历史等信息。

分子生态学方法可以辅助传统的观察和实验,提供更详细的鸟类生态学信息。

五、模型和统计分析在鸟类生态学的研究中,模型和统计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的观测数据,研究人员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模型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验证假设、预测趋势、发现规律,对鸟类生态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西沙群岛主要岛屿鸟类和小型兽类群落调查研究

西沙群岛主要岛屿鸟类和小型兽类群落调查研究

西沙群岛主要岛屿鸟类和小型兽类群落调查研究
针对西沙群岛主要岛屿的鸟类和小型兽类群落,进行调查研究是了解该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可能进行的调查研究内容:
1. 鸟类群落调查:
- 物种多样性调查: 对西沙群岛主要岛屿的鸟类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记录鸟类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分布情况。

- 栖息地利用与生境选择: 调查各种鸟类对岛屿不同生境的利用情况,研究鸟类对于岛屿内不同生境类型的偏好和选择。

- 迁徙研究: 调查迁徙鸟类的到访情况,并研究其迁徙路线、迁徙策略和迁徙途中对岛屿的利用情况。

- 行为习性研究: 研究鸟类的繁殖行为、食性、社会行为等,了解其生态习性和种内种间关系。

2. 小型兽类群落调查:
- 物种多样性调查: 对西沙群岛主要岛屿的小型兽类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记录物种组成、丰度和分布情况。

- 栖息地利用与生境需求: 调查小型兽类对于岛屿内不同生境类型的利用情况,研究其对不同生境的生境需求和适应能力。

- 日活动节律和生境利用: 研究小型兽类的日活动节律和行为模式,了解其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生境利用策略。

- 繁殖生态学: 研究小型兽类的繁殖行为、繁殖季节和繁殖成功率等,揭示其繁殖生态学特征。

这些调查研究可以通过标本采集、远程感应设备(如相机陷阱)、观察记录和室内实验等方法进行。

研究结果可以为西沙群岛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岛屿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鸟类监测调研报告(一)2024

鸟类监测调研报告(一)2024

鸟类监测调研报告(一)引言概述:鸟类监测调研报告(一)旨在对目前鸟类种群分布、繁殖状况、迁徙规律等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鸟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整理出了鸟类监测的一些重要发现和结论。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鸟类种类分布、栖息地状况、繁殖行为、迁徙路径以及保护策略。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以及其所面临的威胁,从而制定更合适的保护策略。

正文:一、鸟类种类分布1. 鸟类物种多样性概况2. 鸟类区域分布差异辨析3. 重点保护鸟类种类介绍4. 异地扩散鸟类观测情况5. 鸟类种类数量与环境因素关系分析二、栖息地状况1. 鸟类栖息地选择和适应性2. 栖息地破坏与鸟类生存的关系3. 栖息地改善措施效果评估4. 城市化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5. 保护区范围与栖息鸟类数量关系研究三、繁殖行为1. 鸟类繁殖季节调查结果2. 繁殖场所选择和繁殖行为观察3. 鸟类繁殖行为差异性分析4. 巢穴建造与繁殖成功率的关系5. 繁殖成功与环境变化的关联性研究四、迁徙路径1. 鸟类迁徙规律和迁徙路径2. 迁徙距离与迁徙成本的关系3. 迁徙时间和气候变化的关联性研究4. 迁徙队形研究和社会化行为观察5. 人类活动对鸟类迁徙的影响评估五、保护策略1. 关键保护区划定和管理2. 鸟类迁徙路线的保护策略3. 栖息地恢复与保护的有效性4. 联合保护与合作机制建立5. 鸟类监测系统完善与技术应用总结:通过对本次鸟类监测调研报告的整理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鸟类种类分布、栖息地状况、繁殖行为、迁徙路径以及相应的保护策略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这些结果为鸟类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促进了对鸟类生态习性和保护需求的更深入理解。

然而,仍然面临着鸟类栖息地破坏、人类活动对迁徙的威胁等问题,因此,为了有效保护鸟类,我们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保护区、加强栖息地恢复与保护工作,并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和完善的监测系统,以确保鸟类的生存与繁衍。

鸟类趋于同质化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鸟类趋于同质化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鸟类趋于同质化的群落生态学研究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的威胁。

其中,鸟类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类动物,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保护对象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持续影响,鸟类选择的栖息地不断减少,物种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导致鸟类群落趋于同质化。

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介绍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和进展。

一、什么是鸟类群落生态学鸟类群落生态学是一门探究鸟类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生态位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对鸟类群落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各种鸟类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成果1、鸟类群落结构趋同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鸟类选择的栖息地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鸟类被迫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

研究表明,城市化对于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非常显著,城市鸟类的物种组成和结构显著趋同化。

城市中常见的鸟类物种往往是适应高度人类活动的“机会主义者”,对于那些对栖息地要求较高的物种来说,城市化的影响则更加恶劣。

因此,城市化是导致鸟类群落趋同化的一个关键因素。

2、鸟类群落物种灭绝和生境破坏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鸟类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

调查表明,全球超过120个国家中的90%以上已经出现了鸟类物种的灭绝现象。

生境破坏是鸟类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在中国东北地区研究表明,乡村道路建设、城市扩张和经济活动扩张等都对当地的鸟类群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物种灭绝率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

3、鸟类群落生态位利用在鸟类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竞争。

鸟类群落生态位利用是研究这些竞争关系的重要方面。

生态位利用包括食物、栖息地、繁殖等多方面的因素。

研究表明,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利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三、如何保护鸟类群落的生态系统针对鸟类群落生态系统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进行保护。

鸟类调查报告5则(一)

鸟类调查报告5则(一)

鸟类调查报告5则(一)引言概述:鸟类调查是对鸟类种类、数量、分布以及行为习性等进行系统观测和记录的科学研究方法。

本报告通过对五个不同地区的鸟类调查,对当地鸟类的状况与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这些地区包括山地、湿地、河流、城市和森林。

通过了解这些地区的鸟类生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鸟类资源。

正文:一、山地地区的鸟类调查1. 鸟类丰富度和多样性分析2. 喜好栖息地类型的鸟类种类分布3. 季节性迁徙鸟类的观察和记录4. 山地地区鸟类受到的威胁和保护措施5. 鸟类调查对山地生态系统的意义二、湿地地区的鸟类调查1. 不同湿地类型的鸟类栖息状况2. 过境鸟类的停歇与繁殖状况观察3. 湿地鸟类与环境变化的关联性4. 湿地鸟类保护与恢复的现状与挑战5. 湿地鸟类调查对地区生态系统的启示三、河流地区的鸟类调查1. 河流鸟类的饮食习性和生态位2. 河流水域对鸟类种群的影响3. 河流鸟类洄游和繁殖活动的观察4. 河流生态系统的鸟类保育策略5. 河流鸟类调查对水域保护的重要性四、城市地区的鸟类调查1. 城市化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2. 城市中的繁殖和迁徙鸟类观察3. 城市鸟类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城市鸟类保护的挑战和措施5. 城市鸟类调查对城市生态平衡的意义五、森林地区的鸟类调查1. 森林类型与森林鸟类的关系2. 森林鸟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3. 森林病虫害对鸟类的影响与反馈作用4. 森林鸟类的习性和繁殖行为观察5. 森林鸟类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管理的关系总结:通过对五个不同地区的鸟类调查,我们发现山地、湿地、河流、城市和森林等环境对鸟类种类、数量以及习性等都有较大影响。

鸟类调查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当地的生态系统运行,而且为鸟类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鸟类调查的力度,加大对鸟类保护意识的宣传,同时也要加强保护鸟类栖息环境的努力,以推动鸟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鸟类栖息地研究进展

鸟类栖息地研究进展
2 C l g i o i l c n e a d T cn l y B i g F r t nv sy B in 0 0 3 . ol eo B o gc i cs n e oo , ei oe r U i r t e f l a Se h g j n s y e i e g10 8 ) i f Abs r c : t a t S u y o l l e a i t i n o h c r e so e f z o o y i a p o i e h o e ia s p o t n t d n wi i h b t s s o e f t e o n r tn s o o l g ; t n r v d t e r t l u p r d f a c c a d
展望。
关键 词 : 鸟 类 ; 息 地 选 择 ; 宜 性 评 价 ; 碎 化 栖 适 破
中 图 分 类 号 : 7 86 ¥ 1.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4 8 2 1 ) 1 0 7 0 1 0 7 8 ( 0 1 1 — 1 2— 9
A v e o i n H a ia s a c Re iw n Av a b t tRe e r h
a piain o e h oo y b r n r ont oo it e r a l r moe e e r h e ce c n e lre te p l t f3S tc n lg y moe a d moe r i lgss rmak b y p o ts rs a c f in y a d n ag s h c o h i
r f r n e f r e o r e ma a e n , a t i il e rn a d x st c n e v t n f n a g r n ma s ih n i h f l e e e c o r s u c s n g me t ri c a r a i g n e — i f u o s r a i o e d n e a i l w t i s g t o u p r p c i e ft e i t r c i n b t e n ma s a d h b t t .Th s a tc e r v e d c mp e e sv l t d e fb r a i t e s e tv s o h n e a to e we n a i l n a i s a i ri l e iwe o r h n i ey su is o id h b t s a wi s e t o me h d lg e , h b t t e e t n n e a u t n n h b t t r g n a i n. T a i o a l t a p cs f h to oo is a ia s l c i a d v a i a d a i fa me tto o l o a r dt n l i y, s mp i g a l n t c n q e fs r a ln t o n . 4 h e h i u s o ti s mp i g me h d a d 0 0 m c r u a l twe e mo tfe u n l mp o e y r s a c e s Ho v r p i l r p o r s r q e t e l y d b e e r h r . c y we 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类群落的研究进展
鸟类通常是带羽、卵生的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

鸟类最先出现在侏罗纪时期,爬虫类和鸟类的始祖究竟是什么生物,在古生物学家中仍很有争议。

最早的鸟类大约出现在2.2亿年前。

他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肌胸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

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没有膀胱则可以减少身体重量。

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应飞翔。

鸟类群落生态学早在50年代有所研究,现已成为鸟类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鸟类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

由于鸟类区系、进化、分布、系统分类、种群和行为等方面研究的深入程度在动物学研究中居于前列,以及鸟类活动相对比较容易被观察,因而鸟类一直是群落生态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对象。

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整个群落生态学的概念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鸟类群落的组成
鸟类群落组成的研究是进行鸟类群落研究的第一步。

物种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环境和历史因素对群落的综合利用,因此物种的组成情况能够作为不同生态环境差异的衡量指标。

许多鸟类构成了鸟类群落,而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群落内物种的增加和减少过程中的一个瞬间的平衡。

现存的鸟类群落是经过长期的物种增加与消失过程,也就是形成群落的动态过程而发展和建立起来的。

群落的形成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物种库、资源、鸟类的扩散能力、栖息地和中间关系等。

,因此群落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不可能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鸟类群落的多样性
2.1鸟类群落多样性的介绍
鸟类群落多样性是指鸟类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包括演替和波动)方面的多样化。

采用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比较某一特定时间不同栖息地中鸟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或不同季节同一栖息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是群落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

2.2、鸟类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大部分鸟类在全球或地区性的分布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在水平分布上,鸟类的群落组成常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企鹅分布于南半球,海雀只分布于北半球。

在同一区域,混交林、阔叶林、竹
林、针叶林等鸟类群落的分布肯定是不同的。

除此之外,在垂直分布上,不同鸟类选择在不同的高度进行活动,也存在着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即鸟类在生境中存在着分层现象。

关于鸟类群落结构随海拔高度变化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鸟类群落结构表现出明显垂直分层现象。

栖息地结构、植物多样性、林木的水平和垂直层次的复杂性等因素都与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相关。

2.3 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2.3.1 植被与鸟类群落多样性
多数研究都表明,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因植被结构的复杂性和垂直分层多样性而存在差异。

研究表明,常绿针阔混交林生境植被丰富,多样性高,因此森林鸟类居多。

竹林生境主要由毛竹和少量灌丛组成,栖息地结构比较简单,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群体密度和种间相遇机率等指标均低。

另有研究表明,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的鸟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而针叶林生境鸟类群落的两种参数均较低。

另外,鸟类群落还与植被结构、植被林龄、森林郁闭度有一定的关系。

2 .3.2 食物资源与鸟类群落多样性
栖息地中食物资源与鸟类群落和物种丰富度的关系一直受到鸟类生态学家的关注。

某研究表明一些鸣禽丰富度随栖息地质量而变化,尤其依赖于土壤节肢动物生物量,而植被特征、鸟类种间竞争、捕食者丰度和鸣禽丰度并不相关。

温带森林相对于热带森林而言,由于气候、栖息地质地结构不同,能够为鸟类提供的食物资源种类、数量及其持续时间都相对有限,因此,食物资源可获得性是温带森林鸟类群落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2.3.3 干扰与鸟类群落
干扰是指能改变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并引起资源和基质有效性变化的不连续事件,被认为是一种群落演替的外力和机制,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人类干扰可以极大地影响鸟类群落结构,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的商业、工业、街道区是城市热岛效应较强、人类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地方,缺乏鸟类营巢、觅食场所。

目前,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城市中鸟类群落分布正说明了城市对于鸟类的干扰程度。

2.3.4 栖息地与鸟类群落
研究发现, ①鸟类群落结构与栖息地结构、植被多样性及植被的水平与垂直层次的复杂性密切相关。

在森林群落,植被垂直结构的复杂性对鸟类群落的结构有很大影响,植被的垂直结构一般用簇叶高度多样性来衡量。

许多研究证明簇叶高度多样性与鸟类的多样性密切相关,植被的垂直结构越复杂,鸟类多样性就越高。

而对灌丛和草原的鸟类群落产
生影响的则更多是斑块面积和镶嵌性。

②在荒漠地区,栖息环境空间的多少是限制鸟类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子之一。

③人类活动引起的植物空间异质性的增加,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具有显著影响。

总之,鸟类多样性与栖息环境的多样性及环境资源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

2.4 群落的集团结构
集团可以认为是群落下的一个子集合,在这个子集合中所有的个体以相似的方式利用相似的资源。

也就是说集团就是以相似方式利用相同等级环境资源的种类的一个类群。

集团是群落的功能单位,群落的集团结构反映了整个群落的营养结构和功能,同时也反映了群落内的种间相互作用。

集团内部鸟类对栖息基层、繁殖地条件或食物条件要求不同,造成集团内部进一步的生态分隔,集团内部更为细致的生态分隔以及竞争激烈种对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对形成相对稳定的鸟类群落有重要意义。

由于不同鸟类群落集团间的生态分隔,使得从属于不同集团的鸟类的种间生态差异较大,所以研究种间相互作用应着重考虑集团内部,考察它们在一个集团内是如何对资源空间进行更为细致的分割,如何竞争和共存的。

进一步加强对鸟类群落集团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群落组织结构的形成。

2.5 群落的演替
对鸟类群落演替的研究,一般是研究演替不同阶段的鸟类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鸟类群落的演替规律以及影响鸟类群落演替的关键因子。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一般鸟类群落的演替随植被的演替而发生,而且随着演替的进行鸟类的多样性增加,在演替的中期鸟类多样性最高,然后在到达演替顶极后又略有降低,但有些群落也出现到演替顶极鸟类的多样性最高的现象。

②植被群落的发展是鸟类群落发展的关键因子。

随着演替的进行,由于植被的空间分层发生变化,鸟类群落的空间结构也发生变化,鸟类的种类也随着发生变化。

研究展望
经过50多年的发展,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已在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我国鸟类群落研究与国际相比还比较落后。

鸟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将直接威胁鸟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要加强对鸟类群落生态的研究,同时也要加大对鸟类生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郑光美主编.鸟类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 366~389
[2] 陈水华,丁平,郑光美等.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展望. 动物学研
究,2000 ,21(2) :165~169
[3] 刘喜悦,李世纯,孙悦华等. 长白山次生林的繁殖鸟的群落结构. 动物学报,1998 ,44 (1) :11~16
[4] 陈水华,丁平,郑光美等. 岛屿栖息地鸟类群落的丰富度及其影响因子.生态学报,2002 ,22 (2) :140~148
[5] 周放. 鼎湖山森林鸟类群落的集团结构. 生态学报, 1987 ,7(1) :176~184
[6] 李枫,鲁长虎,杨红军等. 扎龙芦苇沼泽繁殖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 ,26(5) :68~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