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校园鸟类群落及多样性分布
鸟类多样性及栖息地特征的观测

鸟类多样性及栖息地特征的观测作者:刘中乾等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6期刘中乾梁政王路刘岩鑫丛旭地(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00)摘要2018年6、7、9、10月份,应用随机样线调查法,结合鸟鸣声识别法[1],对校园内的鸟类进行进行调查,共记录21种,隶属5目15科[2]。
其中有15种在校园内繁殖,占总数的68 %。
鸟类群落的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
在校园6种生境中,树林中鸟的种类最多,湖边鸟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建筑物的最低。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6-30-02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大,植被丰富绿化程度高,为鸟类的栖息、觅食和繁殖提供了良好场所,发挥着生物多样性保育等作用[3]。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当地的环境监测指标[4]。
为本市的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次调查也可以提供在校学生观鸟的试点,提倡广大学生参与校园鸟类保护[5]。
1 自然概况调查地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校园占地面积广大,校园内栽培植物物种丰富,植被覆盖面积大,生境类型多样,有次生林、人工林、草地、灌丛、人工湿地等,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适合多种鸟类生存。
2 研究方法2.1 鸟类调查时间及方法进行数量调查的时间与鸟类的活动规律相一致。
多数鸟类在日出后和日落前2 h内时间段活动比较频繁,所以调查时间在清晨和傍晚;并且最好在晴朗无风的日子进行。
调查时间为春末、夏初、夏末、秋初,调查频率为每月3~5 次,考虑到迁徙季节短期内鸟类种类变化较大,故在3~4月及9~10 月增加为每月6 次。
于晨昏交替时调查,时间为日出后 1h和日落前 1 h,(天气恶劣时不用调查)记录其种类、数量、生境、观察时间等,与行进同方向飞行的鸟类将不予重复记录。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报告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鸟类是地球上最具代表性和较易观察到的野生动物。
它们在校园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并且往往反映出生物多样性的水平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学校园鸟类群落的调查和研究,揭示校园生态系统的鸟类多样性和关键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材料和方法1.调查地点:选择一所校园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校园内的草地、树林、湖泊等生境。
2.调查时间:选择2个月时间进行调查,涵盖了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
3.调查方法:a.田间观察:利用望远镜和相机记录校园中出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b.样方法:在不同类型的生境中设置数个样方,记录每个样方内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c.数据分析:根据观察数据计算校园鸟类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
三、结果1.鸟类物种构成:在调查期间,共记录到校园中的鸟类物种为20种,包括苍鹭、白鹭、喜鹊、知更鸟等。
其中,苍鹭和白鹭为校园的代表性鸟类物种。
2.鸟类物种丰富度:校园鸟类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6,说明校园鸟类群落具有一定的物种多样性。
3.鸟类物种多样性:根据统计分析,计算得出校园鸟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H=2.5,且校园内各生境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湖泊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草地生境次之。
4.常见鸟类物种:在校园的调查中,以知更鸟、喜鹊和麻雀等为最常见的校园鸟类物种。
四、讨论1.影响校园鸟类多样性的环境因素:校园内的湖泊和树林等生境为鸟类提供了繁殖和觅食的场所,是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地方。
而生境质量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等因素则可能对鸟类多样性产生影响。
2.鸟类的生态功能:校园鸟类在传播花粉、控制害虫、调节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鸟类多样性的保护和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对校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校园鸟类群落的变化:鸟类群落的物种构成和数量在季节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
长期的鸟类群落调查和监测有助于了解鸟类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鸟种类调查报告(二)2024

鸟种类调查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鸟种类调查的第二份报告,旨在进一步研究和描述多个鸟类物种。
该调查涵盖了五个主要方面:栖息地、迁徙模式、食物偏好、繁殖习性和保护现状。
通过系统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些鸟类的特征和行为习惯。
正文:栖息地:1. 不同种类鸟的栖息地差异较大,有些偏好高海拔山地,有些则依赖于湿地环境。
2. 郊区及城市地区常见的鸟类主要是乌鸦、麻雀等,它们适应了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改变。
3. 森林中的鸟类主要分布在林冠层,如松鸦、背斑腹地鸫等。
4. 水域里的鸟类多样性较高,涵盖了鸻鸟、鸥鸟等多个物种。
迁徙模式:1. 有些鸟类具有季节性迁徙的习性,可以长距离地迁徙至适宜的栖息地。
2. 迁徙的触发因素主要是气候和食物供应的变化,如气温下降和食物短缺等。
3. 学者对其中一些鸟类的迁徙路径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它们会选择比较短的路线并依赖于地标作为导航。
4. 迁徙过程中,鸟类的加油站,如湿地和红树林等,对它们的迁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某些鸟类还存在局部性迁徙的习性,仅在栖息地内部进行短距离的迁移。
食物偏好:1. 鸟类的食物偏好与它们的嘴型和喙型密切相关,如鸟喙针状的叉尾蜂鸟主要以花蜜为食。
2. 鸟类常见的食物源包括昆虫、果实、种子、鱼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等。
3. 一些鸟类采取捕食或搜寻食物的策略,如鸵鸟长时间搜寻植物的种子。
4. 受捕食者控制的影响,某些地区的鸟类食物链非常复杂,如极地地区的食物链。
繁殖习性:1. 鸟类的繁殖季节和繁殖地点因物种而异,有些鸟类只在特定的季节和地点进行繁殖。
2. 某些鸟类会选择特定的巢穴类型进行繁殖,如黄鹂常在树枝上建造巢穴。
3. 鸟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有些采取卵生的方式,有些则是卵胎生。
4. 鸟类的繁殖期间,雄性常常会展示特殊的求偶行为,如羽毛展示和歌唱。
5. 幼鸟的成长过程和离巢时机也因物种而异,有些需要长时间的哺育,而有些则较快离巢。
保护现状:1. 部分鸟类由于生境减少和人类活动的干扰,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威胁。
海口地区高校校园鸟类比较

海口地区高校校园鸟类比较王龙舞;杨灿朝;梁伟【摘要】2010-2011年,采用样点调查法,每月1次,对海南海口地区的3所高校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校园内的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其他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所高校校园内的麻雀以海南大学最常见和最多(12只/km2),海南医学院也有一些分布(5只/km2),但海南师范大学校园没有发现麻雀.3所高校的优势鸟种均为暗绿绣眼鸟(Zosterps japoni c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鹊鸲(Copsychus saularis).麻雀作为与人共居的鸟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乡村和城镇,尤其每个城市的高校校园鸟类调查中均以麻雀为优势鸟种.在海口地区的3所高校校园,麻雀均不是优势鸟种,这也说明海南岛麻雀稀少、局部地区甚至消失的事实.而在海南岛有麻雀分布的背景下,海南师范大学校园没有发现麻雀活动这一现象实属罕见,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Tree Sparrow (Passer montanus)and other birds in the campus of Hainan University (HU),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NU) and Hainan Medical College (HMC), Haikou City, Hainan Island, China, were monthly surveyed using point count method during a period of 2010-201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e Sparrows were found only in HU ( 12 birds/km2) and HMC (5 birds/km2) but not in HNU. The most common bird species in the three campus are Japanese White-eye (Zosterps japonicus ), Light-vented Bulbul (Pycnonotus sinensis) and Oriental Magpie Robin (Copsychus sau- laris). A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birds in China, the Tree Sparrow is believed to be found easily both i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especially in the campus of any university. However, the fact that sparrows are not the common birdin all three universities in Haikou indicates sparrows should have been on decline throughout Hainan Island. Yet, it is still an unusual case that no sparrows were found in the HNU campus, and it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4页(P438-441)【关键词】麻雀;校园鸟类;海口市【作者】王龙舞;杨灿朝;梁伟【作者单位】热带动植物生态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571158;热带动植物生态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571158;热带动植物生态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7鸟类对于维持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鸟类能反映生态环境的质量和警示人类所遭受的潜在威胁,可作为环境好坏的“指示剂”[1].麻雀(Passer montanus)是雀形目(Passseriformes)麻雀科(Passeridae)的古北型留鸟,适应性强,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2-3].Zhang&Zheng(2010)[3]以北京为例,指出城市麻雀的丰富度与城市化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商业中心和高层居民区的麻雀丰富度较低,而校园、公园及城市郊区的麻雀丰富度较高.麻雀可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之一[4].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3高校均座落于海口市区.杨灿朝等(2009)[5]对海南师范大学(海口龙昆南校区)的冬季鸟类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该校园没有发现麻雀分布.2010年9月-2011年8月,本研究对海南师范大学校园的麻雀和其他鸟类再次进行调查,同时与邻近其他两所大学进行比较和分析.1 研究方法1.1 鸟类调查采用样点调查法,自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每月开展1次调查,以覆盖整个校园的各种生境包括居民区为原则.为避免重复记数,每隔500 m选取1个调查样点.调查时间选在天气晴好的早上6:30-8:30时段进行,观察视野半径为50 m范围内.每个调查样点停留时间5 min,记录所观察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为进一步比较分析,查阅了迄今国内已开展过高校校园鸟类调查的文献,同时选取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校进行了补点调查,主要调查其优势鸟种.1.2 数据分析鸟类密度的计算,采用固定半径法,其公式为:式中D为研究区域某种鸟的密度,N为所观察某种鸟的总数量,k为总样点数,r 为样点调查半径[6].2 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在海南大学(海甸岛)和海南医学院(城西)的校园内均发现有麻雀分布,其中海南大学的麻雀数量明显多于海南医学院,而在海南师范大学(龙昆南校区)没有发现麻雀(见表1).所调查的3所高校校园最常见的优势鸟种均为暗绿绣眼鸟(Zosterps japonic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鹊鸲(Copsychus saularis).其他鸟种中,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在海南师范大学校园也明显少于其他2所高校(见表1).在中国8个地理区域的高校校园中,虽然优势鸟种有所变化,但除华南和海南外,麻雀均以排名第一的优势种广泛见于各高校校园.麻雀在华南地区,也仍然是位居前三的常见鸟类.而在海南的高校校园,麻雀甚至成为罕见种(见表1,表2).3 讨论麻雀作为与人共居的鸟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乡村和城镇[2,7].调查表明,在海口地区,麻雀主要见于靠近西海岸的海南大学校园(海甸岛),位于城区的海南医学院也很少,而在城中的海南师范大学校园则没有发现麻雀.所调查的3所高校校园,麻雀均不是优势鸟种,这说明海南岛的麻雀稀少、局部地区甚至消失的事实. 根据《海南岛的鸟兽》记载,海南岛除了没有开发的地方,麻雀在全岛各地均有分布[8].然而,曾经广泛分布于全岛各地城镇、村庄和田野的麻雀,经过调查,在海南师范大学校园均没有发现[5].海南师范大学的校园鸟类无论种类和数量都较少,这与其校园面积较小、人口和房屋相对密集有关.调查表明,即便不是唯一,海南师范大学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没有麻雀分布的大学校园之一.究其原因,一种可能是海口地区麻雀较少,海南师范大学南校区面积(26 hm2)相对较小且位于海口市中心区,相对于海口地区的面积(6 000 hm2)而言,其面积覆盖不具代表性,麻雀被发现的机率很小.但面积大小相似且位于同一区域的海南医学院有麻雀活动.其二,可能是该校的绿化和建筑结构等不适合麻雀生存,造成麻雀找不到繁殖营巢场所或觅食地点.然而,从绿化和建筑结构等方面来看,海口的3所高校没有明显不同.显然,这两种情况均不能很好解释海南师范大学校园没有麻雀这一现象.有趣的是,在离海南师范大学校园不到500 m远的红城湖一带的居民区,则有麻雀活动,4~6月亦见到占区鸣叫繁殖的个体.表1 海口地区3所高校的鸟类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birds in the campusof three universities,Haikou City,Hainan island,China学校麻雀暗绿绣眼白头鹎鹊鸲八哥白鹡鸰乌鸫棕背伯劳Passer montanus Zosterps japonicus Pycnonotus Copsychus Acridotheres Motacilla Turdus Lanius schach sinensis saularis cristatellus alba merula海南师范大学HNU海南大学HU海南医学院HMC 0 143 12 5 34 29 54 13 20 17 9 7 11 38 3 5 9 5 1 1 1 1 3表2 全国高校校园的优势鸟种Tab.2 The most common bird species in the campus of some universities in China区域校园优势鸟种文献来源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台湾华南海南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广西大学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四川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藏大学宜春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井冈山大学皖西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屏东教育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河池学院玉林师范学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麻雀、大山雀Parus major、喜鹊Pica pica麻雀、大山雀Parus major、喜鹊Pica pica麻雀、大山雀Parus major、喜鹊Pica pica麻雀、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喜鹊麻雀、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喜鹊麻雀、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喜鹊麻雀、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喜鹊麻雀、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喜鹊麻雀、灰喜鹊、喜鹊麻雀、灰喜鹊、喜鹊麻雀、灰喜鹊、喜鹊麻雀、灰喜鹊、喜鹊麻雀、白头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麻雀、白头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麻雀、白头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麻雀、白头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麻雀、白头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麻雀、白头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麻雀、白头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麻雀、白头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麻雀、白头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麻雀、白头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麻雀、白头鹎、喜鹊麻雀、白头鹎、喜鹊麻雀、白头鹎、喜鹊麻雀、白头鹎、喜鹊麻雀、白头鹎、喜鹊麻雀、白头鹎、喜鹊麻雀、灰喜鹊、白头鹎麻雀、灰喜鹊、白头鹎麻雀、灰喜鹊、白头鹎麻雀、灰喜鹊、白头鹎麻雀、灰喜鹊、白头鹎麻雀、白头鹎、乌鸫麻雀、白头鹎、乌鸫麻雀、白头鹎、乌鸫白头鹎、暗绿绣眼鸟、麻雀白头鹎、暗绿绣眼鸟、麻雀白头鹎、暗绿绣眼鸟、麻雀白头鹎、暗绿绣眼鸟、麻雀白头鹎、暗绿绣眼鸟、麻雀暗绿绣眼鸟、白头鹎、鹊鸲暗绿绣眼鸟、白头鹎、鹊鸲暗绿绣眼鸟、白头鹎、鹊鸲[9]本研究本研究[10][4]本研究本研究本研究[11][12],[13][14]本研究[15][16][17][18][19][20][21]本研究本研究[22]本研究[23][23][23][24][25][26][27][28]本研究本研究本研究本研究本研究[29][30][31]本研究本研究本研究[5],本研究本研究海南师范大学校园没有麻雀,很可能是海南岛的麻雀数量减少、局部地区甚至消失的一个缩影.麻雀的种群数量在国内有着曲折的发展历史,曾作为“四害之一”的麻雀,其种群曾遭受过极大破坏.但麻雀被平反后,短期内其种群数量很快又得到恢复,其空间分布格局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32].近年来麻雀在中国南、北方的某些地区逐渐减少和消失[32-33].事实上,根据我们的调查,至少在南方许多地区,如江西、贵州、海南等,麻雀种群经历了一个自1980年代后期开始减少、甚至局部地区消失,从2000年之后又逐渐有所恢复的波动过程.有研究表明麻雀的减少可能与环境恶化,特别是农药污染等有很大关系[4,32].在海南岛和海口地区仍有麻雀分布的背景下,海南师范大学校园自2000年以来的10余年中均极少有麻雀活动这一现象实属非常罕见,亟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Trammer E J.Bird species diversity:components of Shannonformula[J].Ecology,1969,50:927-929.[2]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3]Zhang S,Zheng G.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abundance and distrbution of Tree Sparrow(Passer montanus)in Beijing[J].Chinese Birds,2010,1(3):188-197.[4]潘超,郑光美,张正旺,等.北京城区麻雀体内污染物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9(4):537-540.[5]杨灿朝,梁伟,蔡燕,等.海南师范大学校园秋冬季鸟类调查[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67-69.[6]吴飞,杨晓君.样点法在森林鸟类调查中的运用[J].生态学杂志,2008,27(12):2240-2244.[7]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8]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动物室,中山大学生物系.海南岛的鸟兽[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9]郝亚南,易国栋.校园环境中麻雀集群地点选择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26-128.[10]韩桂彪,薛怀清,原广华,等.山西农业大学校园鸟类初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1):9-15.[11]李金钢,杜央威,郝琳.陕西师范大学校园鸟类调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2(1):82-85.[12]卜书海,郑雪莉,陈铁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鸟类调查[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5):140-143.[13]寇世强,姚正阳,赵小妮,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鸟类多样性及栖息地特征[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8):27-31.[14]刘永飞,吴逸群,廉小平,等.渭南师范学院校园鸟类群落与多样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96-3599.[15]杨帆.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鸟类调查初报[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42-44.[16]王志高,张勇,周放,等.校园环境变化对其鸟类多样性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s1):125-129.[17]赵海鹏,张耀光.西南大学校园鸟类区系与资源初报[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4):131-136.[18]杨育林,文勇立,雷申.西南师范大学(老校区)鸟种种群密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1):333-336.[19]陈顺德,郭克疾,陈贵英.四川师范大学鸟类多样性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84-7486.[20]曹长雷.长江师范学院夏季鸟类群落与多样性分析[J].生物学杂志,2009,26(5):44-47.[21]李偲,张敦房,黄科,等.四川大学江安校区鸟类调查[J].四川动物,2010,29(2):249-254.[22]庹云.宜春学院新校区校园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8):108-111.[23]张红茂,孟秀祥,张辉.武汉市区及市郊鸟类多样性性初步调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2):120-128.[24]闫永峰,苏东,王汉卿,等.商丘师范学院校园秋季鸟类调查[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9):104-108.[25]梁子安,杜洁,俞亚丽,等.南阳师范学院校园鸟类调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2):59-62.[26]黄族豪,刘宾,罗水香,等.井冈山学院校园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27(6):13-15.[27]刘昌利,程王琨,王伟,等.皖西学院(本部)鸟类资源的初步调查[J].中国林副特产,2010(1):68-71.[28]程伟,虞蔚岩,周梅仙,等.南京江宁大学城校园鸟类多样性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84-7486.[29]佟富春,谢正生,崔姚雪.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J].山东林业科技,2008(1):42-45.[30]蒋爱伍,于家捷,杨浪,等.河池师范学院鸟类初步调查[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5):69-75.[31]贝永建,谢文海,蒋思胜.玉林市区春季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2):73-77.[32]郭延蜀,郑慧珍.四川省树麻雀地理分布的变迁[J].动物学研究,2001,22(4):292-298.[33]张淑萍,王海涛.麻雀哪儿去了?[J].生命世界,2008(4):24-27.。
鸟类区系调查

2.1 生境的改变
最近四年中,宜宾学院校园内的环境变化并不大,并没有新建教学楼。但是去年,宜宾学院二平台、三平台的部分植被覆盖地区的树木遭到砍伐。砍伐地点位于二平台老图书馆旁的山坡,三平台三教楼后方与水库之间的大片林地以及三平台艺术楼后方的园地旁。林地的砍伐,会对学院内动物的分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校园 环境变化 鸟类分布 影响
Abstract
Useline transect method to investigage the species and number of the autumn birds in the campus of Yibin university.especially,the place whereanthropogenic activitiesis frequently,trees is felled and the place whereanthropogenic activitiesis not very frequently。make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kinds of place.The statistic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thirteen species in the campus which belongs to two orders,ten families respectively.Among them resident birds are eleven species,summer breeders are one species.The result shows that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disturb the bird very much,the activity of the birds in where the place with a wide range of tree felling is very bine the changing of the environment of campus,I will discuss theinfluences of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thedistributionofbirds,put forawd the enab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posal.
川大江安鸟类手册草稿

小䴙䴘物种特征:体小(27厘米)而矮扁的深色䴙䴘。
繁殖羽: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具明显黄色嘴斑。
非繁殖羽:上体灰褐,下体白。
叫声:重复的高音吱叫声ke-ke-ke-ke,求偶期间相互追逐时常发此声。
分布状况:留鸟及部分候鸟,分布于中国各地包括台湾及海南岛。
偶尔上至海拔2000米。
习性:喜在清水及有丰富水生生物的湖泊、沼泽。
繁殖期在水上相互追逐并发出叫声。
10月到次年4月,可见于明远湖。
最多时一群可能有10只。
[普通]鸬鹚物种特征:体大(90厘米)的鸬鹚。
有偏黑色闪光,嘴厚重,脸颊及喉白色。
繁殖期颈及头饰以白色丝状羽,两胁具白色斑块。
叫声:繁殖期发出带喉音的咕哝声,其他时侯无声。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各地的适宜环境。
迁徙经中国中部,冬季至南方省份、海南岛及台湾越冬。
于繁殖地常见,其他地点罕见。
习性:繁殖于湖泊中砾石小岛或沿海岛屿。
游泳时半个身子在水下,常停栖在岩石或树枝上晾翼。
中国有些渔民捕捉此鸟并训练它们捕鱼。
冬季在明远湖偶见。
苍鹭物种特征:体大(92厘米)的白、灰及黑色鹭。
过眼纹及冠羽黑色,飞羽、翼角及两道胸斑黑色,头、颈、胸及背白色,颈具黑色纵纹,余部灰色。
嘴-黄绿色;脚-偏黑。
叫声:深沉的喉音呱呱声kroak及似鹅的叫声honk。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留鸟,分布于中国全境包括台湾的适宜生态环境。
冬季北方鸟南下至华南及华中。
习性:性孤僻,在浅水中捕食。
冬季有时成大群。
飞行时翼显沉重。
停栖于树上。
10月到次年4月偶见于明远湖心小岛。
绿鹭物种特征:体小(43厘米)的深灰色鹭。
成鸟:顶冠及松软的长冠羽闪绿黑色光泽,一道黑色线从嘴基部过眼下及脸颊延至枕后。
两翼及尾青蓝色并具绿色光泽,羽缘皮黄色。
腹部粉灰,颏白。
雌鸟体型比雄鸟略小。
幼鸟具褐色纵纹。
嘴-黑色;脚-偏绿。
叫声:告警时发出响亮具爆破音的kweuk声 ,也作一连串的kee-kee-kee-kee声。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冬季迁徙至南方沿海地区习性:性孤僻羞怯。
生物多样性调查 鸟类 样线法、样点法

(1) 鸟类密度 (2) 群落(样线)之间物种相似性系数 (3) 不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Shannon-Wiener 指数应用较为广泛,其计算公式为:
——
1.目的
2.方法要点 3.主要用具 4.操作步骤
5.数据统计分析 6.简明报告
在调查区域内,每个组选择3-5条样线,每条样线长度1km以上。 样线间隔100米以上。每条样线设置不少于5个样点,每个样点间 距离200米。
完成鸟类样线调查表记录,同时照相(以反映样线生境状况、 工作状况、鸟类情况)。
(3) 调查结果包括不同生境(样线)的鸟类物种组成相似性、多样性、密度。
鸟类样线调查记录表需记录生境状况,鸟 种数量,观察距离,栖息层次,活动状况等内容。
(1) 鸟类密度 (2) 群落(样线)之间物种相似性系数 (3) 不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样线鸟类密度计算公式:
式中:
D ——表示密度; K ——表示单位面积; N ——表示在W宽度内所记录到的鸟类个体数; L ——表示样线长度; W ——表示单边样线宽度。
线、样点位置、长度等内容。 一些观鸟app可以辅助
识别鸟类。
2
拥有详细的鸟类形态、分布等文字
介绍以及较为准确的手画图鉴和鉴别特征,可以对
一种鸟有初步的了解。
3
样线记录表、记录夹板、铅笔等。
(1) 确定调查样线。 (2) 样点调查。 (3) 鸟种识别。 (4) 户外记录表。
稀疏曲线
样线应包含该区域的主要生境类型, 样线长度1-2千米,宽度50米, 一般沿道 路或林间小路设置。鸟类样线调查一般在 日出3小时内调查完成,样线调查速度1-2 千米/小时。 不同季节调查、重复调查以 保证调查的充分(稀疏曲线)。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分析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 、学会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的方法2 、调查校园内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鸟类物种多样性现状二、实验方法1、调查方法采用样线法。
根据校园地形、植被等因素,布设一定数量和长度的样线,样线涵盖了整个校园的所有生境类型(生活区、教学区和农田)。
样线调查以班级为一小组,可借助望远镜,在有效距离内作观察确认,并在样线上记录物种、生境等内容,调查时间以半天野外工作日为准。
2、统计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 指数式计算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表达式为:i i LnP P H ∑-='均匀度指数采用Pielou 指数式计算,表达式为: max /H H E '= 其中,Hmax =ln S 。
式中H ′为物种的多样性指数,Pi 为物种i 的个体数占群落中全部鸟类个体数的比例。
E 为Pielou 均匀度指数,Hmax 是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它在各个物种种群个体数相等时达到,S 为群落内的生物物种数。
三、实验结果(一)组别1时间段:上午8:40-9:43;路线:生技楼门口至文汇路校区东门(橘黄色路线); 物种数:12种; 总数量:61只;标号i 物种名数量特征描述1 乌鸫7 全身黑色,嘴黄色,眼睛黑色,黄色眼圈。
2 白头鹎12 头黑色,从眼至枕部有一条宽阔的白色斑纹,耳羽后部还有一小白斑。
上体灰绿色,喉白色,下体灰臀白,脚灰黑色。
3 灰椋鸟 5 体羽大部分灰褐色。
头顶和后颈黑色,前额和头侧白色,带有黑纹。
喉和上胸灰黑飞羽外翈端部白色。
尾长、呈凸状具白色端斑,下体灰白色。
外侧尾羽较短不及中央尾羽之半。
(二)组别2时间段:上午10:00-10:40;路线:瘦西湖校区南门至南门;物种数:10种;总数量:64只;标号i 物种名数量特征描述1 灰喜鹊19 嘴、脚黑色,额至后颈黑色,背灰色,两组别3:时间段(上午11:04-11:24)路线:东门至生技楼物种数:9种;总数量:50只;标号i 物种名数量特征描述1 麻雀7 头顶至后颈栗褐色,颈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领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师范学院校园鸟类群落及多样性分布
摘要:2008~2009年采用样线法对长江师范学院校园的鸟类群落及多样性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校园共有鸟类39种,隶属于8目25科,其中留鸟22种、夏候鸟13种、冬候鸟4种,东洋种16种、古北种15种、广布种8种;八哥、白颊噪鹛、白头鹎、白鹡鸰为校园优势种。
鸟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乔灌林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H′=2.671 9),水域鸟类多样性指数最低(H′=1.365 6);草丛鸟类均匀度指数最高(J=0.909 9),水域鸟类均匀度指数最低(J=0.517 5);乔灌林和竹林的相似性指数最高(Cs=0.653 1),建筑区和草丛的相似性指数最低(Cs=0.320 0)。
关键词:校园;鸟类;多样性;分布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1]。
鸟类对环境变化很敏感,其存在的分布状况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鸟类可以作为判断环境好坏的一个指标,鸟类多的地方环境质量相对就好,反之亦然[2]。
长江师范学院校园植物繁多,绿树成荫,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为探究长江师范学院校园鸟类多样性分布,加强鸟类管理与保护,本研究对校园鸟类进行了2年的跟踪调查,试图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校园鸟类及环境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1 自然概况
长江师范学院地处重庆市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重庆市中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多、日照少、风力小,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0~18.8 ℃,年平均降水量为1 000~1 400 mm。
校园内绿化面积35.4 hm2,占校园总面积的42%[3],根据校园植被类型、建筑比例、干扰因素等差异,将生境划分为:①乔灌林。
含落叶或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以及大量灌丛的人工次生林;②竹林。
绿化带竹林和建筑区内的竹林;③水域。
所有的河流和人工湖水域及附近的湿地;④建筑区。
人为建筑及其围绕的空地和道路等人为活动的区域;
⑤草丛。
人工草地和校园天然的草丛。
2 研究方法
2.1 鸟类调查
鸟类调查主要采用样线调查法,调查时间选择在早晨6∶30~9∶00,下午16∶00~19∶00鸟类活动高峰期时进行。
以尽量贯穿校园的各种生境为原则,设置2.7 km长的样带,记录样带两侧50 m以内所见到的鸟的种类和数量,行走时配带8×30倍望远镜观察,并结合鸟类的飞行姿势和鸣叫声等综合特征来确认
具体种类和数量。
鸟类物种的鉴定、分类、区系型、季节型查阅参考资料确定[4-6]。
3 结果与分析
3.1 鸟类群落组成、区系分布及数量特征
通过调查,共记录鸟类39种,隶属于8目25科(见表1)。
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种16种,占鸟类调查总数的41.03%,古北种15种,占总数的38.46%;广布种8种,占总数的20.51%,鸟类以东洋界种类为主。
居留型分析表明,留鸟22种,占总数的56.41%;夏候鸟13种,占总数的33.33%;冬候鸟4种,占总数的10.26%。
优势种有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白鹡鸰(Motacilla alb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4种;普通种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等17种;稀有种有大杜鹃(Cuculus canorus)、灰鹡鸰(Motacilla cinerea)、林八哥(Acridotheres grandis)、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s)、乌鸫(Eurasian thrush)等18种。
3.2 鸟类多样性分布
3.2.1 乔灌林该生境中共记录鸟类30种1 259只,占全部的38.16%。
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6719,均匀性指数为0.785 6,优势度指数为0.099 9(见表2)。
乔灌林与竹林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与草丛的相似性指数最低(见表3)。
乔灌林内鸟类物种多样性最高,鸟类资源最为丰富。
3.2.2 竹林该生境中共记录鸟类19种292只,占全部的8.85%。
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255 8,均匀性指数为0.766 1,优势度指数为0.162 7。
竹林鸟类除均匀性和多样性较高外,其他均较低。
3.2.3 水域该生境中共记录鸟类14种387只,占全部的11.73%。
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365 6,均匀性指数为0.517 5,优势度指数为0.381 3。
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在5种生境中均最低。
3.2.4 建筑区该生境中共记录鸟类16种131 6只,占全部的39.89%。
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627 8,均匀性指数为0.587 1,优势度指数为0.344 1。
建筑区与草丛相似性指数最低。
建筑区人类活动频繁,景观类型相对单一,鸟类均匀性和多样性均较低。
3.2.5 草丛该生境中共记录鸟类9种45只,占全部的1.36%。
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999 2,均匀性指数为0.909 9,优势度指数为0.156 5。
校园内有大面积人工草地,多为校园绿化和提供学生活动的场所,生物园的天然草丛受人类干扰小且植被盖度较高,可以为鸟类提供隐蔽的栖息地,故其鸟类物种多样性较高,均匀性也最高。
4 讨论
4.1 鸟类多样性
在本次调查中,共记录到鸟类39种,隶属8目25科,其中雀形目有18科30种,占全部鸟类的76.92%,科数和种数都要多于非雀形目,因此,校园鸟类以雀形目为主。
鸟类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校园鸟类资源以东洋界鸟类为主,究其原因,认为主要是与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重庆市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位于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故东洋界鸟类占据主导;另外,重庆市北接古北界的华北区,故在区系组成上呈现一定的南北混杂现象[7]。
4.2 生境对鸟类多样性分布的影响
鸟类群落的多样性与结构和栖息地结构、植被的多样性、林木的水平、垂直层次的复杂性和人为干扰程度等因素相关[8,9]。
本次调查的结果验证了上述观点,H′(乔灌林)>H′(竹林)>H′(草丛)>H′(建筑区)>H′(水域),乔灌林植被盖度最高,植被结构最复杂,且植被种类多样,因此,乔灌林鸟类多样性最高;校园水域较少,且生活垃圾和污水在河流上游排放、水质下降等导致鸟类在该区域的分布较少,故水域鸟类多样性指数最低。
4.3 保护措施
随着重庆市李渡新区和相邻几所高校的建设,给该校鸟类的生境造成了威胁,为使校园野生鸟类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保护鸟类资源的意识,学校可积极开展保护鸟类资源宣传周等活动,使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2)学校要协调好各行政部门及与周围群众的关系,尽量减少对周围生物资源及环境的破坏,科学种植农作物,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鼓励农民进行立体种植、生态种植,以及因地制宜地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改变单一的农作物结构。
3)在校园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中,应注意营造多样化的生境环境,特别要重视那些特殊的栖息地的保护,它们对于维持本地区鸟类甚至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0]。
参考文献:
[1] 黄族豪,刘宾,罗水香,等.井冈山学院校园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6):13-15.
[2] 李保钢,杜央威,郝林.陕西师范大学校园鸟类调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2(1):82-85.
[3] 曹长雷.长江师范学院校园夏季鸟类群落与多样性分析[J].生物学杂志,2009,26(5):44-47.
[4] 约翰·马敬能,卡论·菲利普斯,何芬奇.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5] 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张荣祖. 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7] 曹长雷,韩宗先,方平,等.重庆市鸟类资源的最新统计[J].大众科技,2009,26(5):44-47.
[8] 吴毅,周全,李燕梅,等.广州市越秀公园鸟类多样性与保护对策[J].四川动物,2007,26(1):162-164.
[9] 郑光美.鸟类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0] 杨帆.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鸟类调查初报[J].渝西学院学报,2005,1(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