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展望_陈水华
岛屿栖息地鸟类群落的丰富度及其影响因子

岛屿栖息地鸟类群落的丰富度及其影响因子陈水华;丁平;郑光美;诸葛阳【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2(022)002【摘要】1997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以杭州市的园林鸟类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岛屿栖息地鸟类群落的丰富度与面积、人为干扰、内部结构和周围景观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检验.在杭州市各园林中共观察到82种鸟类.园林单次调查的鸟类物种数(S)与园林全年总物种数(Sy)与园林面积(A)的最佳回归拟合方程分别为:S = 2.7432A0.3846, Sy = 10.6574A0.3669.杭州市园林鸟类群落物种-面积关系的成因不支持平衡假说、随机取样假说、栖息地多样性假说和干扰假说,岛屿栖息地鸟类群落的丰富度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取样面积效应(排除了取样面积效应之后,小园林具有更高的物种密度)、栖息地结构的多样性(其中树种多样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干扰因素、物种因素和研究尺度等几个方面.【总页数】9页(P141-149)【作者】陈水华;丁平;郑光美;诸葛阳【作者单位】浙江自然博物馆,杭州,310012;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学与繁殖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9;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学与繁殖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2;Q958.1;Q959.7【相关文献】1.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J], 黄金燕;周世强;谭迎春;周小平;王鹏彦;张和民2.园林鸟类群落的岛屿性格局 [J], 陈水华;丁平;郑光美;王玉军3.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J], 黄金燕;周世强;谭迎春;周小平;王鹏彦;张和民4.平潭周边海岛植物丰富度、相似度与岛屿空间特征的关系 [J], 吴端聪; 肖兰; 张琳婷; 刘建辉; 陈淳; 邓传远5.城市公园栖息地特征对鸟类群落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 [J], 马硕;王本耀;王军馥;谢汉宾;李必成;张伟;杨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明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分析

昆明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分析马红艳,张喆﹡(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昆明地区鸟类资源丰富且具有独特性,探讨其城市公园鸟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了昆明市主城区3种类型的6个公园绿地进行为期1年的鸟类观测,分析鸟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变化。
结果显示:(1)共记录鸟类128种,14546次(只),隶属于13目、38科,其中,雀形目物种丰富度最高,鸻形目鸟类多度最高;(2)湿地公园、山地公园物种丰富度及鸟类多样性水平整体高于城市中心区公园,同类型公园绿地群落相似性高,生境类型差异较大的公园之间群落相似性低;(3)鸟类种类及数量在不同月份呈差异性分布。
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由春季至冬季逐渐下降趋势。
不同城市空间格局的公园,鸟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
湿地公园鸟类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水平高,水鸟群落优势度明显;山地公园林鸟群落结构稳定,多样性水平、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较高;城市中心区公园鸟类优势度高,多样性水平、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较低。
对昆明城市公园鸟类群落特征的探讨,以期为基于提高鸟类多样性的城市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园绿地;鸟类群落;鸟类多样性;城市公园;昆明鸟类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受干扰的动物之一[1],对环境变化具有敏感性[2],鸟类多样性是衡量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1,3],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5]。
21世纪以来,城市鸟类群落研究快速发展,成为鸟类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2,6-7],内容涉及不同景观尺度[8-10]或时空动态下[11,12]鸟类群落的特征及变化、影响鸟类群落的环境因素[13-16]、鸟类栖息地的生境营造[17-19]等方面。
城市公园绿地为鸟类提供了活动、觅食、休息的绿色空间,是城市鸟类主要的栖息地,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5]。
杭州市湿地水鸟的分布与多样性研究

杭州市湿地水鸟的分布与多样性研究
陈水华;郑光美;丁平;诸葛阳
【期刊名称】《生命科学研究》
【年(卷),期】2000(004)001
【摘要】1997年12月至1998年11月,对杭州市区6类湿地中水鸟的分布、密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共有水鸟28种,群落的蛆成革节变化较大,且以迁徙种类为主;留鸟为少数城市适应种,而迁徙鸟主要分布在郊区和郊外,很少深入城区;整个杭州市区全年水鸟的多样性波动不大,密度在秋冬季较高,但各类湿地水鸟的密度和多样性季节变化较大;水产养殖场是杭州市水乌最重要的栖息地类型,西湖和水荡对于维持杭州市水鸟的数量和多样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8页(P65-72)
【作者】陈水华;郑光美;丁平;诸葛阳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北京,100875;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浙江,杭州,310012;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浙江,杭州,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
【相关文献】
1.长江口北支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Ⅱ.水鸟群落多样性研究 [J], 孙永涛;张金池
2.城市化对杭州市湿地水鸟群落的影响研究 [J], 陈水华;丁平;郑光美;诸葛阳
3.四川乐安湿地冬季水鸟多样性研究 [J], 秦莎莎; 洪明生; 韦伟; 韩菡; 周宏
4.云贵高原湿地群水鸟的多样性与分布 [J], 王荣兴;李冬梅;曾智;高颖;张淑霞;肖文
5.江苏东台条子泥和如东湿地越冬水鸟多样性研究 [J], 高帅;刘威;张帅;伊剑锋;王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鸟类群落的研究进展

鸟类群落的研究进展第一篇:鸟类群落的研究进展鸟类群落的研究进展摘要: 鸟类群落是指某一特定区域或栖息地内, 由资源因素(如食物、巢址等)所决定的,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共存的鸟类集合体。
鸟类群落一直是鸟类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必然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从鸟类群落的组成、多样性、演替等方面介绍了鸟类群落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关键词:鸟类群落多样性集团演替鸟类群落生态学早在50年代有所研究,现已成为鸟类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鸟类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
由于鸟类区系、进化、分布、系统分类、种群和行为等方面研究的深入程度在动物学研究中居于前列,以及鸟类活动相对比较容易被观察,因而鸟类一直是群落生态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对象。
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整个群落生态学的概念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鸟类群落的组成鸟类群落组成的研究是进行鸟类群落研究的第一步。
物种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环境和历史因素对群落的综合利用,因此物种的组成情况能够作为不同生态环境差异的衡量指标。
许多鸟类构成了鸟类群落,而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群落内物种的增加和减少过程中的一个瞬间的平衡。
现存的鸟类群落是经过长期的物种增加与消失过程,也就是形成群落的动态过程而发展和建立起来的。
群落的形成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物种库、资源、鸟类的扩散能力、栖息地和中间关系等。
,因此群落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不可能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鸟类群落的多样性2.1鸟类群落多样性的介绍鸟类群落多样性是指鸟类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包括演替和波动)方面的多样化。
采用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比较某一特定时间不同栖息地中鸟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或不同季节同一栖息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是群落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
2.2、鸟类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变化大部分鸟类在全球或地区性的分布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在水平分布上,鸟类的群落组成常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城市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面积的扩大,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鸟类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栖息地破碎化与鸟类多样性城市化导致了栖息地的破碎化,大片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小块的片段,无法满足鸟类种群的正常生存和繁衍需求。
栖息地破碎化不仅限制了鸟类的迁徙和扩散能力,还使得种群之间的交流途径被切断,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
此外,栖息地破碎化还增加了鸟类的死亡风险,减少了它们的繁殖成功率。
为了减缓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城市规划应更加注重保护自然栖息地,并建立生态廊道和连通通道,帮助鸟类在城市间自由迁徙。
同时,人们还可以在城市中种植更多的乔木和灌木,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二、城市噪音对鸟类的影响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噪音污染,车辆、机械设备、建筑施工等引发的噪音对鸟类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噪音不仅扰乱了鸟类的觅食、交流和繁殖行为,还增加了鸟类的应激水平,导致其免疫力下降。
为了解决城市噪音对鸟类的影响,可通过降低交通噪音和工地施工噪音、加强环保管理,以及合理规划城市绿化带等措施来减少噪音污染。
同时,公众也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噪音源的产生,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为鸟类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
三、光污染对鸟类迁徙的干扰城市化带来的光污染对鸟类的迁徙行为产生了干扰。
夜间灯光的过度照明使得鸟类无法正常判断方向和距离,导致迷航或迁徙失调。
光污染还影响了鸟类的觅食行为和繁殖习性,打乱了它们的正常生活节奏。
为了减少光污染对鸟类的影响,城市规划应尽量避免夜间的过度照明,合理安排照明设施。
此外,公众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减少光污染的产生。
四、食物资源减少与鸟类多样性下降城市化导致了人类对土地的大量利用和开发,使得鸟类的食物资源逐渐减少。
城市中的大片土地被用于建筑和道路,限制了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了鸟类的觅食能力和食物选择。
《2024年北京温榆河公园不同建成时间城市绿地鸟类群落组成的空间变化与栖息地质量评价》范文

《北京温榆河公园不同建成时间城市绿地鸟类群落组成的空间变化与栖息地质量评价》篇一一、引言北京温榆河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典范,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公园建设的不同阶段,鸟类群落组成及其栖息地质量也在发生着空间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北京温榆河公园不同建成时间城市绿地鸟类群落的空间分布及变化,并对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为城市生态建设和鸟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北京温榆河公园位于北京市,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多样的生态环境,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2. 研究方法(1)样线法与样点法:通过设置样线和样点,对公园内鸟类进行系统调查和记录。
(2)文献资料收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温榆河公园的历史变迁和鸟类群落变化。
(3)栖息地质量评价:采用生态学指标和数学模型对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
三、不同建成时间城市绿地鸟类群落的空间变化1. 群落组成随着公园的建成和发展,鸟类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早期以常见城市鸟类为主,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多珍稀鸟类开始出现。
2. 空间分布鸟类的空间分布受绿地类型、植被覆盖率和人为干扰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建成时间的绿地,其鸟类群落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
3. 变化趋势随着公园的持续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鸟类群落呈现出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的趋势。
珍稀鸟类数量增加,常见城市鸟类逐渐适应并稳定下来。
四、栖息地质量评价1. 评价指标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植被覆盖度、人为干扰程度等生态学指标,结合数学模型对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
2. 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温榆河公园的栖息地质量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覆盖度高,人为干扰程度相对较低。
不同建成时间的绿地,其栖息地质量存在差异,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北京温榆河公园的鸟类群落组成随公园的建成和发展发生了显著的空间变化,呈现出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的趋势。
公园的栖息地质量较高,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广州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格局的开题报告

广州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格局的开题报告
题目:广州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格局的研究
背景:
广州是中国南部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对广州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然而
广州仍然拥有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鸟类是广州地区重要的生态
指示物种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研究广州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格
局对于该地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州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格局进行系统的调查,探究广州地区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特点,并结合环境因素及城市化发展背景,为该地
区鸟类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搜集,确定广州地区鸟类多样性组成,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种类组成等。
2. 对广州地区鸟类多样性进行分析,探究鸟类群落结构的特征和区域间的群落差异。
3. 分析环境因素对广州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及格局的影响,包括植被类型、城市化程度、气候因素等。
4. 结合现有保护措施和城市生态建设,提出对广州地区鸟类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研究意义:
通过对广州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格局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生态环境,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促进该地区鸟类及生态系统的保护。
此外,本研究还可为其他城市的生态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广州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生态保护。
北京市区公园鸟类群落及其栖息地研究的开题报告

北京市区公园鸟类群落及其栖息地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功能。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公园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资源。
因此,了解公园鸟类群落及其栖息地状况,对于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区公园的鸟类群落及其栖息地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其种类及数量分布,分析其数量变化趋势,探讨其栖息地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为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1.对北京市区主要公园的鸟类群落进行考察,采用样线法或点间距法进行样本调查;2.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了解不同公园鸟类群落的数量、种类、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趋势;3.对公园鸟类的栖息地进行实地调查,探讨其分布规律、面积大小和类型特征;4.利用GIS技术对公园鸟类的栖息地进行空间分析,建立公园鸟类栖息地的分布图。
三、研究方法1.样本调查法:选取多个公园作为样本点,利用样线法或点间距法进行样本调查,记录鸟类的数量和种类等信息;2.实地调查法:对公园鸟类的栖息地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其地理位置、覆盖面积、植被类型等信息;3.统计分析法:对所得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包括鸟类数量的分布、种类数量的变化趋势、鸟类的栖息地类型、面积大小等方面的分析;4.GIS技术:应用GIS技术对公园鸟类栖息地进行空间分析,建立公园鸟类栖息地的分布图。
四、研究预期结果预期结果:1.掌握北京市区多个公园鸟类群落数量和种类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2.了解不同公园鸟类栖息地的特点和分布规律;3.可能发现一些鸟类新的栖息地;4.为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调查北京市区多个公园的鸟类群落分布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并初步探讨公园鸟类栖息地的分布规律。
第二年:进一步深入分析公园鸟类群落和其栖息地的特点,并建立公园鸟类栖息地的分布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 物 学 研 究 2000,Apr.21(2):165~169C N53-1040/Q ISSN0254-5853 Zoological Research综述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展望陈水华①③ 丁 平② 郑光美① 诸葛阳②(①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②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2)摘要: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的但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研究领域。
城市化的后果和城市栖息地的特征已引起了部分生态学家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它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特殊性。
城市化对野生动物的泛化影响以及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潜在理论价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和探讨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介绍了一些国外新的理论和方法在此领域研究上的应用状况,这对于改变我国在同类研究中的滞后局面将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鸟类群落;城市化;栖息地;景观中图分类号:Q959.7,Q95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853(2000)02-0165-05 城市野生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特别是鸟类,因其美丽的羽饰、动听的鸣声以及轻灵活泼的体态而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
同时也已引起了生态学家和城市自然保护者的关注(Goode,1990;Adams, 1994)。
然而城市栖息地有其不同于自然栖息地的特点:异质程度高、人类的干扰频繁等,这就决定了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容。
城市鸟类群落是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M ulsow, 1982)。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剧,城市污染以及城市景观的变迁对鸟类群落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对城市鸟类的关注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
这一时期的文章和出版物学术研究的因素较少,主要从自然爱好者的角度论述城市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教育、娱乐等社会学功能。
自70年代至今的近30年间,城市自然保护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成了自然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Goode,1990;Heyw ood, 1996)。
与此同时,鸟类群落生态学经过五六十年代的酝酿和发展,已逐渐成为群落生态学中独立的分支(Wiens,1989;丁平,1998)。
在大量有关鸟类群落与其栖息地关系的研究基础上,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目光从自然栖息地转向了城市。
然而,在总体上,与自然栖息地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相比,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明显不足。
令人鼓舞的是,现有的研究已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启发性的探索,并随着人们对鸟类群落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的认识提高而不断深化。
1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现有的研究内容1.1 城市鸟类群落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对城市鸟类的调查,确定该城市或城市公园的鸟类名录、群落结构以及季节变化等(Houn-some,1979;Simms,1975;诸葛阳等,1983;Adam s, 1994)。
这往往是城市鸟类群落研究的早期工作,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1.2 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城市化是一个由原来相对自然的土地向城市用地转化的过程。
城市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来说,具有以下特征:①人造景观逐渐取代了自然景观,特别是建筑和人工树木取代了自然林地;②景观丰富,边界众多,异质程度高;城市中往往具有多种景观类型,不同景观的密集排列和组合,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边界,也导致了城市栖息地高度的异质状态;③干扰频繁,污染严重。
城市化是一个连续的梯度过程,研究者往往只能选取这个梯度中的片段进行考虑。
多数研究基于同一地点城市化前后鸟类群落的比较(Walco tt,收稿日期:1999-08-16;修改稿收到日期:1999-12-21 ③联系地址:杭州市教工路71号浙江自然博物馆 310012 shchen@1974;Aldrich等,1980;诸葛阳等,1983),或同一时间城市和自然两类栖息地的比较(Tomialojc, 1970;Em len,1974;Beissinger等,1982;Rosenberg等, 1987),通过这种两点比较法可以确定城市鸟类群落的特征。
部分研究者沿城市化梯度选取一系列样点,比较同一栖息地不同城市化时期(Guthrie,1974; Vale等,1976;胡鸿兴,1984),或同一时期不同城市化程度的栖息地类型(Lancaste等,1979;Jokimaki 等,1993;Blair,1996,1999),通过这种多点比较法可以确定沿城市化梯度鸟类群落的特征变化。
总结起来,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化导致鸟类群落的组成发生变化。
自然林地中常见的食虫鸟类、筑地面巢或者树洞巢鸟类沿城市化梯度种类和数量都呈减少趋势(Geis, 1974;Walcott,1974),而一些外来种,如麻雀(Passer montanus)、原鸽(Columba livia)、楼燕(Apus apus)等,其数量则随着城市化而上升,并逐渐成为优势种(Emlen,1974)。
城市建筑取代了自然林地是前者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大量的城市垃圾则为地面取食的杂食性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这些鸟类多数是外来种,它们放弃了原先的岩面栖息地转而在城市的建筑中安家落户,并很快适应了城市栖息地的生活,包括人为干扰。
干扰对某些鸟类可能具有抑制作用,即使是同一集团的鸟类,适应能力也不相同,因而城市化常也导致同一集团之间鸟类的替换(Emlen,1974;Beissinger等,1982)。
②多数研究者认为,鸟类群落的丰富度(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Emlen,1974;Guthrie,1974;Walcott,1974;Vale等, 1976;DeGraaf等,1986;Beissinger等,1982;诸葛阳等,1983;胡鸿兴,1984;Rosenberg等,1987);而另一部分研究者则认为,适度的城市化有助于提高鸟类群落的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Lancaster等,1979; Aldrich等,1980;Jokimaki等,1993;Blair,1996, 1999)。
后一结论实质上在城市鸟类群落中验证了中度干扰理论(Connell,1978)。
③研究者一致认为,鸟类的密度和多度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
但分析原因时观点不尽一致,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城市中具有丰富的食物来源;②城市中天敌相对稀少,缺乏捕食压力(Tomialojc,1982);③人为干扰抑制了竞争物种(Beissinger等,1982)。
1.3 鸟类群落与城市栖息地结构的关系在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研究中,城市栖息地仅作为一个整体或者梯度系列中的端点与自然栖息地进行比较。
而实际上,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高度异质的区域,大尺度上存在景观的异质性,小尺度上存在包括叶高多样性(foliage height diversi-ty)在内的微栖息地异质性。
城市化所带来栖息地的梯度变化仅反映了这种复杂性的一个方面,鸟类群落与城市栖息地结构的关系还有许多城市化研究所无法包含的内容。
对城市栖息地空间结构复杂性的认识存在一个过程,不同的研究者关注于它的不同方面。
城市环境的宏观结构和鸟类生态分布的关系较早地引起了生态学家的关注(郑光美,1962,1984;Witt,1982;魏湘岳等,1987),他们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城市生境类型具有不同的鸟类群落结构,城市栖息地的空间异质性对鸟类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Gold-stein等(1986)发现,在所有的栖息地参数中,植被盖度可以解释50%城市不同区域繁殖鸟类的物种数差异。
即便在植被盖度很高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鸟类丰度,因而认为自然林木的增加对于城市鸟类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弊。
而Lancaster等(1979)和Beissinger等(1982)的研究则表明:城市鸟类群落的多样性与其栖息地的叶高多样性呈正线性关系。
而与其栖息地的人为异质性呈负的线性关系。
因而他认为,人为异质性所提供的生态位是有限的,它的主要贡献在于为已适应了的洞巢鸟类和杂食性鸟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巢场所或食物来源。
多数研究发现,不同的鸟类类群与不同的城市栖息地结构相关联。
因而,对城市鸟类进行相应的归类划分是研究中常见的内容。
按具体栖息地类型划分,如:山地针阔混交林鸟类、田野鸟类、城市公园鸟类、居民点鸟类、水域鸟类等(郑光美,1962);按出现频次划分,如:优势种、常见种、偶见种(Goldstein 等,1986);按适应性划分,如;城市鸟类和非城市鸟类(Gav areski,1976);按来源划分,如:原生鸟类(na-tive bird)和外来鸟类(exotic bird)(Emlen,1974; Mills等,1989);按领域要求划分,如:领域鸟类和非领域鸟类(Mills等,1989);按繁殖集团划分,如:地面巢鸟类、灌木巢鸟类、树枝巢鸟类、树干巢鸟类、树洞或裂隙巢鸟类、建筑巢鸟类(Lancaster等,1979; Witt,1982;Tzilkowski等,1986;Deg raaf等,1986; Deg raaf,1991);按取食集团划分,如:食种子鸟类、166 动 物 学 研 究 21卷食果实鸟类、食虫鸟类、杂食性鸟类、肉食鸟类、地面取食鸟类、树皮取食鸟类、树冠取食鸟类、空中取食鸟类、水中取食鸟类等。
2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目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生态学关注于野生动物与栖息地内部(within habitat或local-scale)异质性(如叶高多样性、树种、盖度等)的关系,而忽视了栖息地间(between habitat或landscape-scale)异质性(如周围环境或栖息地间的隔离和连通效应等)的影响。
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正确性和预测效果,所产生的偏差随着栖息地空间异质性的增大而增大(Bolger等,1997)。
城市鸟类群落多歧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关注景观水平异质性的重要性。
早期的研究者往往把城市作为单一的栖息地,而把植被盖度、叶高多样性、人工化程度等栖息地内异质性特征作为样方选择唯一的异质标准,这自然无法涵盖全部甚至是主要的城市异质性。
人们在研究城市这一单一的栖息地时,往往只能选择城市的部分地区或地点进行研究,也即是常说的样方法。
栖息地在水平结构上的相对同质性是样方法的前提条件,在相对异质的区域,增加样方外的异质特征是对样方法的一种有效修正。
景观生态学因强调景观水平的异质性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与栖息地片断化相关的保护生物学领域,已成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研究方法。
近几年,已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把它应用到了城市鸟类群落的研究中(Buechner,1987; Tilghman,1987;Cicero,1989;Smith等,1992;Wood, 1993;Bolger等,1997;Ro ttenbo rn,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