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课件(柴彦威)14城市流动空间

合集下载

第三节 中国城市 城市社会学课件

第三节  中国城市 城市社会学课件

(二)新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1、政府发动
a.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形成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两位一体的城镇网络。
b.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政府能够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控制 人口的流动。
c.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村中积累工业化、城市化所需建 设资金。
2、城乡双重性 a.城乡双重居民身份体制。 b.城乡双重交换体制。
3、不协调 a.城市数量太少。 b.城市规模结构“头重脚轻”,大城市比重过高。
c.城市地域分布不平衡,具有东密西疏的特点,与人口的地区 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d.城市化具有明显的“工业型城市化”的特点,商业城市、金 融城市、科技城市等发展严重不足。
4、波浪形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中国城市
一、封建城市 (一)中国封建城市发展的特点
1、城市发展由北向南移动。 2、城市行政职能突出。 3、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城市系统。 4、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以封建统治为依托。
(二)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1、租界城市、殖民地城市的大量存在,使城市成为帝国主义剥 削和掠夺中国的基地,成为外国经济侵略的桥头堡,掠夺中国 资源的转运站。
2、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带,而广大内 地不仅城市数量少,规模小,而且经济极其落后。
3、城市畸形发展。近代工业得不到发展,商业、服务业却过分 膨胀;城市多是消费寄生型,建立在对农村的剥夺的基础上, 造成强烈的城乡矛盾和对立。
三、新中国的城市 (一)新中国城市城市化进程 1949~1957 城市化起步阶段 1958~ 1960 爆发性的工业化引起的超高速城市化阶段 1961~1965 第一次逆城市化阶段 1966~1976 第二次逆城市化阶段 1977年至今 高速城市化阶段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培训课件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培训课件
史域奇(谢夫凯)和贝尔(W.Bell), 1955年 《社会地区分析》,在方法论上更加精确化
社会地区研究是城市内部小地区-国情统计 区(census tract)的一种类型化方法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20
社会地区研究的具体步骤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21
社会地区研究的空间结果
工业社会 发展趋势 社会系统 概念
3
社会空间的概念
4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城 市 空 间 中 的 社 会 空 间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5
内容提示
空间与社会空间 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 社会地区研究 因子生态分析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6
同心圆模型
Ernest W. Burgess,1925
芝加哥学派 圈层扩展模式 侵入-演替学说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30
广 州 社 会 区 分 布 (
1990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31
因子生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域单元问题
国情调查区、街道为同质地域的假设
2)资料问题
国情调查资料是10年或者5年才进行一次
3)城市性质如何影响因子构成和空间类型的问 题
4)中国城市的特殊性问题
中国城市中居民的迁居自由度低,社会区不象西方发
流动人口集聚区与少数民族集聚区
在一些中国大城市中,阶层分异、社会区分
化的现象加剧,分别出现了由农民、少数民族
居民构成的新的类型的社会区。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47
主要存在问题3: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之间 的对比、内陆城市社会区研究
中国城市社会区的形成机制分析
学生考上大学,则居住在文化区或专业人士区 毕业后的住宅类型和区位决定于单位的实力 考不上大学,就业于商业和工业,其住宅也决定

《城市社会学》课件

《城市社会学》课件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作为研究对 象,深入剖析其社会现象的成因、演变过 程和影响,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未来发展
跨学科融合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吸收借鉴相 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推动城市
社会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大数据应用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挖掘城市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总结词:城市化的动力主要包括工业化、经济发展、 政策制度和社会变迁等方面;城市化模式则因国家而 异,可分为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和过度城市 化等。
详细描述: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力量,随着工业 生产的扩张,生产要素和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经济发 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城市化水平也较高,因为经济发 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 也是影响城市化的重要因素,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政策、 户籍制度等手段来调控城市化进程。此外,社会变迁、 科技进步等因素也对城市化产生了影响。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城市化模式存在差异,这与各国的发展阶段、资源 环境条件和政策导向等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问题逐渐凸显。早期的城市社会 学者主要关注城市人口统计、城市社区组织和城市社会 问题等方面。随着学科的发展,城市社会学逐渐形成了 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并开始深入探究城市发展的 内在机制和规律。如今,城市社会学已经成为一个成熟 的学科领域,为城市治理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和实践指导。
分析城市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 口比例、特征和分布情况。
社会流动
研究社会成员在不同阶层之间 的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不平等
探讨城市社会不平等的表现、 原因和后果,以及缓解社会不

城市社会学课件(柴彦威)12城市居住空间-PPT精选文档

城市社会学课件(柴彦威)12城市居住空间-PPT精选文档
西方城市标准:0.3以下隔离程度低,0.30.6隔离程度中等,0.6以上隔离程度高 (Kantrowitz ,1973)
居住分异的衡量2
区位熵(地点指数)
LQ < 1表征的是特定地区的特征人群其集聚度低于城市理想均质情 况的水平, 而LQ > 1则代表了在特定空间上比较高的集聚度
居住分异的衡量3
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学派和以行为理论为基础的 行为学派构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居住空间区位选择研究的理 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派、以韦伯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的制度学派以及考虑 社会文化因素的城市社会文化学派的理论影响了我国城市居住空 间分异形成机制、特殊地域与特殊人群居住空间分异以及对策措 施等方面的研究
过滤现象:由于最高收入阶层的 搬迁而启动的所有住宅和所有邻 里转移到较低收入阶层的一个连 续性过程。
(塔娜,柴彦威,2019)
过滤过程导致城市居住空间演替
过滤过程的终端是一批最低质 量的住宅被放弃被拆除或被转 化为非住宅用途
当新住宅都建在城市的边缘区 时,过滤过程会象波浪一样指 向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心,每一个收入阶层 都向外迁居。
对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在转型期的特殊性的关注,“社会主义 转型国家”、“后社会主义城市”等特殊形态的社会空间分异研 究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阶段
(孙斌栋,吴雅菲,2019)
参考文献:
周春山,2019,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人口分布与迁居研究——以广 州市为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启焰.,2019,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 版社
(9)中国城市居民迁居的变化
住房福利制度对人口迁居的影响

城市空间理论PPT课件

城市空间理论PPT课件
• 空间与社会之间存在辨证统一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和反作用 • 城市空间生产存在许多矛盾,城市规划是国家对这些系统矛盾实施干预或法规
化的一种手段,因此城市规划不是封闭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利益、意识形态 与专业相交织的战场
政治、经济和社会实践
作用 反作用
城市空间的建构
26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3)后现代:社会化的城市空间理论潮流
27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小结:城市空间理论之间的关系
• 经验主义、科学化、社会化的空间理论这三种理论潮流之间并不是相互取代与 非此即彼的发展过程
• 各个流派的理论家们总在试图汲取其他理论流派的思想与方法,以期完善自己 的理论进而实现对现实世界更加真实、可信的阐述
经验主义
科学化
社会化
• 中国古代:“天人 合一”、城市布局
集聚力 集聚经济正效益
分散力 集聚经济负效应
城市向心集聚的经济学模型 图片来源:顾朝林、甄峰、张京祥.2000.集聚与扩
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
22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3)后现代:社会化的城市空间理论潮流
• 社会矛盾与社会运动:对社会、文化及心理关注及资本主义城市实践反思 • 城市空间研究与城市规划实践重大转向:人文主义城市空间理论
(1)解读空间生产理论的内涵
资本、权力的生产逻辑 • 三重循环的影响: • ①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张和城市化进程
北京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情况
36
1. 空间生产理论与城乡规划
(1)解读空间生产理论的内涵
资本、权力的生产逻辑 • 三重循环的影响: • ②加快了城市内部空间的更新过程
上海石库门老建筑
上海新天地

城市社会学课件一章ppt课件

城市社会学课件一章ppt课件

第一节 城市与文明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 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对后来历代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礼乐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书》曰:“周公摄政,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 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制作的礼乐是处理等级社会 上下贵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 礼的本质是差异,也就是说贵与浅,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 的各种人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混肴。这种 有差异的秩序叫“礼”,不可僭越。所以孔子曰:“非礼忽视, 非礼忽听,非礼忽言,非礼忽动”。但是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大 同,社会就不会和谐。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二、城市化(Urbanization)
(一)何谓城市化 对城市化的界定,也存在着广泛的讨论: (1)地理及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是城市中心向 四周影响及扩展。 (2)农村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人口中城市特 征的出现。 (3)人口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一个过 程。 (4)社会学家较为倾向于下面这种解释:人口集中的 过程,其中城市(镇)人口占地域人口比率的增加。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civilization一词本身就有“城市化” 和“城市的形成”的含义。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二、从文明的出现来看 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准 城市的出现 国家制度的建立(略) 文字的产生(略)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文明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 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 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 思考: 人类为什么要群居? 群居产生了什么后果?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三个基本方面 城市化的过程包括相互关联作用的三个方 面: 其一,在城市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构 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 其二,人口向都市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 业人口转变,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 其三,社会生活向都市性状态转变,都市生活 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人际间血缘、亲缘关系 削弱业缘关系强化。

城市社会学讲义(ppt)

城市社会学讲义(ppt)

二、城市社会学的独立发展时期
1、芝加哥学派及城市社会学的创立 1893年,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创立社会学,并开设城 市社会学课程,展开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在此基础 上创立城市社会学。 2、城市社会学独立发展时期的主要理论 帕克:城市社会学指导纲领。罗伯特。帕克是芝加哥 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代表作为1916年出版的《城市: 关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 帕克主要研究领域:人口、邻里关系和职业。
第四讲 城市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 以人类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 的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和城市环境的对立统 一。可分为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以人类为主体 具有人工化环境 依赖性强、独立性弱 城市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门研究城市社会形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的具体 社会科学。 3、研究目的 揭示城市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的规律、 为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五、城市社会学的内容范围
1、基本内容:
包括城市社会学构建、城市社会学流派,城市功能,城 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社会问题,现代城市 管理,城市社会发展预测等 2、体系结构 城市社会学基本理论 城市社会学基本方法 城市社会学应用知识
雷克斯与帕尔:新韦伯主义
雷克斯:城市中质量不等的住宅获取不仅是经 济因素决定的而且是由市场机制与科层制共同 决定的。
帕尔:城市资源分配不平等是造成社会冲突的根本 原因。 合著:《种族、社区与冲突》(1967)
第三讲 城市社会功能分析
一、城市功能的已有见解
1、《雅典宪章》:居住、工作、交通、游乐
3、中心城市的特点
城市要素的集中性 城市空间的开放性 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城市活动的高效性 4、中心城市的特殊作用 经济方面: 第一、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据点。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课件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课件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本课程将介绍城市空间分布体系,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的概念
什么是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是指城市内各个区域在空间上的组织和分布方式。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的特点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的作用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对城市功能、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类型
城市空间结构可分为单中心、 多中心和多核心等类型。
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差 异
中心城区通常集中商业、文化 和政府机构,而郊区常以住宅 区为主。
环城结构的特点
环城结构是指城市周边区域以 环状方式发展,具有良好的交 通便利性。
城市发展趋势
1 城市化趋势
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3 限制城市扩张的措施
3
城市规划和பைடு நூலகம்计的实践案例
例如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和巴塞罗那的城市更新项目。
结论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的重要性 城市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对于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 重要影响。
城市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带 来了经济增长和创新机遇。
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必 要性
科学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是实现可 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城市发展应注重环境保护 和可持续性,推动绿色经 济。
为了避免城市过度扩张, 可以采取限制土地供给、 优化用地利用等措施。
城市规划和设计
1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的重要手段。
2
城市设计的原则
城市设计应考虑交通便利、人居环境、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城市社会学目录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理论简介 (2)一、理论起点 (2)(一)时代背景 (2)(二)讨论的主题:城市化 (2)(三)主要学者与观点 (2)二、新旧城市生态学—芝家哥学派 (3) (一)时代背景 (3)(二)关注的中心问题:城市空间 (4)三、新城市社会学 (5)(一)时代背景 (5)(二)讨论的主题:冲突 (5)(三)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四、小结:城市研究中的重要流派及转折点 (7) 第四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8)一、城市化的概念 (8)二、世界城市化的现状与特征 (9)三、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和城市化类型 (10)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1)(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一般特征 (12) (二)第三世界城市的一般特征 (12)(三)发展中国家城市研究的主题 (12) (四)第三世界城市发展理论 (13)五、1949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 (14)(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14)(二)如何进行城市化 (16)第五章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区隔 (17)一、两种空间范式 (17)二、城市空间与城市区位 (18)(一)城市区位的含义 (18)(二)三种区位模型 (18)(三)城市区位过程 (19)三、社会分化与空间隔离 (19)四、社会区域分析 (21)五、当代城市空间研究 (22)(一)新空间理论视角 (22)(二)空间研究 (24)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理论简介本讲分城市理论的起点、新旧城市生态学、新城市社会学三个阶段重点介绍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各种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本讲旨在了解城市社会学是如何研究城市的:它主要关注什么问题、社会学家一般从何种角度观察和处理这些问题的等。

一、理论起点(一)时代背景18世纪末叶英国工业革命使得都市化的浪潮几乎触及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据估计,1800年,世界人口中只有3%的人生活在城市,到1975年,上升到41%。

除了都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外,城市化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所产生的作用也越来越巨大。

城市社会学课件之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社会学课件之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社会学课件之城市空间结构
马恩是怎 样通过自然条 件来解释英国 城镇贫富分布 的???
终年盛行西风
河流自西向东流
工业区 分布在 东部地区
东部环境恶劣,污染严重 西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底层工人阶级层居住
吸引高收入阶层入住
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有污染的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东北部和西南部, 居民区则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城这市些社会区学域课件中之环城境市空条间件结构更好的,易于发展成为高级住 宅区,所以我国的某些城市也有相对的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住宅区
成片住宅楼及配套服 务性设施
城市外缘或工业区附近
行政区 各类行政机构
多在市区内(交通便利)
文化区 各类文化机构和设施 环境好、交通便利、通讯
混合功 多种功能混合在一起 发达的地方
能区 郊区
主要是为城市城市服社会务学课的件之农城市业空间区结构, 有的是高级住宅区、卫星城
城市外围
城市土地 相对有限
概念 主要是为城市服务的城市外围的农业区 特点 在国外往往与高级住宅混合在一起,在特大城市或大
城市的郊区,多建有卫星城
城市社会学课件之城市空间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能区
组成
布局
中心商 大公司、大商行、大 务区 银行等机构 商业区 各种商业街和大商场
多位于城市中心
多在市中心、交通干 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工厂(有的包括职工住 多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 宅区和各种服务设施) 的地方
经济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 形成、发展、变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内部地租差别 是地域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不同功能土地利用的效率不同,在城市地租差别这 一杠杆的作用下,不同功能地域之间相互竞争,各种功能活 动对其区位不断选择,推动了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发展。 如下表:

城市社会学课件

城市社会学课件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的产生和创立• 城市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 城市社会学的形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 城市社会学的系统研究起源于美国。

• 1893年 ,社会学家斯莫尔 (Alum W.Small) 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系。

•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 芝加哥大学成为城市社会学的发源地和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地。

芝加哥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帕克、 伯吉斯、麦肯齐 、沃斯罗伯特·帕克 (Robert Park)——开创了人文生态学的方法来对城市进行研究• 城市社会学是在二十世纪初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传入我国的 。

• 1929 年吴景超在世界书局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城市社会学领域的教材《都市社会学》。

1.城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应用性,理论性与实证性相统一2.城市社会学是以城市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城市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探讨城市化的特点、动力、进程和中国城市化的道路、目标与模式,探索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方法。

3.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4.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5.城市的特征(1) 城市的人口特征:城市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异质性强 ; 城市居民大多从事非农产业、具有专业技能。

(2) 城市的经济特征: 从生产过程看 , 城市中的生产分工较细、工序较多, 生产技术比较先进,批量生产的产品远离自然;从流通过程看, 城市具备市场功能,或者至少具备了局部的调节能力;从消费环节看, 城市消费方式多样化, 经销商之间竞争激烈。

(3) 城市的地理特征: 城市常常出现在交通线的交汇处、战略要地或资源丰富的地区。

城市社会学pptPPT资料20页

城市社会学pptPPT资料20页

>>
4 >>
最后
脚踏实地做人
自由民主万岁
>>
0
>>
1
>>
2
>>
3
>>
4 >>
谢谢欣赏
• 友情支持 B组112宿舍
• 技术指导 传媒乐盟
• 鸣谢单位 千千静听
• 以上观点均为黄迪编写的黄迪个人观点,
>>
0
>>
1
>>
2
>>
3
>>
4 >>
谢谢!
xiexie!
3
>>
4 >>
事件对比
死亡博客男主角 王菲
成功男人 的典范 宋思明
>>
0
>>
1
>>
2
>>
3
>>
4 >>
“同样是找情人包二奶,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
0
>>
1
>>
2
>>
3
>>
4 >>
我的想法
• 道德多数用来约束自己,法律威慑约束别 人。我们不是圣人,谁都不能永远站在道 德的高点上,盲目的起哄只会被蒙蔽继而 被利用,只有兼具宽容的爱才能让这个世 界更美丽。
1
>>
2
>>
3
>>
4 >>
典型争议案例1语言过激型

城市社会学课件(柴彦威)14城市流动空间

城市社会学课件(柴彦威)14城市流动空间
无结构、无位置、无方向、无距离、无中心、无边界的 混沌空间
移动模式不同于日常移动
移动+跳动
不符合传统地图的基本原则 虚拟空间的完整形态无法被认知
没有导航无法进入 实时更新
从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的各种关系
从物质实体到概念世界的不同类型空间分层 (Narushige Shiode, 2000)
关美宝教授: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地理学博士,UIUC教授,AAAG主编等
ICT活动的可视化表达
➢ 家住美国俄亥俄州富兰克林县,她从上午 8:30工作到下午5:30,其中午休1小时, 在附近的餐馆(图中c所示)就餐。她预 订了网络信息服务,新闻会不断的被传送 到她的网络浏览器上。她通过这一渠道, 在开始工作之前了解了南斯拉夫、南非与 纳什维尔、突尼斯的新闻(图中a所示)。 一个小时后,她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她在 香港、芝加哥和范库弗峰的三个朋友(图 中b所示)。芝加哥的朋友两小时后看到 邮件,范库弗峰的朋友五小时后看到邮件。 而香港的朋友十三个小时后看到邮件,但 马上回复了她(如中e所示),她是下午 两点在家中阅读的(图中g所示)。下午, 她浏览了纽约、夏洛特敦和安克雷奇的网 页。她5:30下班后回到家中,晚9:00 与东京、墨尔本、孟斐斯和突尼斯的朋友 们通过ICQ在线聊天。
ICT对于人的行为系统的影响极为复杂 不能将出行与其所伴随的实体活动割裂开来
ICT对实体活动的影响研究
ICT活动的特征
✓ ICT活动的影响因素 ✓ 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群体ICT活动的差异
ICT对实体活动的影响
✓ ICT与社会网络 ✓ ICT与文化交流 ✓ ICT与时间利用
某类ICT活动、对应实体活动、伴随实体活动而生 的出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活动-网络日志 五类活动:工作及相关、基本家庭需要、个人需求、休闲娱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取向
效益取向
地方空间 交通运输 静止
核心-边 缘
区域
距离 本地资源 经济效益
流动空间 ICTs
流动
网络化
全球
.
时间
对外联系
时间-经 济效益
6
流动空间的结构
.
7
流动空间的内外部结构图示
(孙中伟,2013)
(沈丽珍,2012)
✓ 流动空间由互动的网络所构成,每个网络的目标与工作都构造出
一个不同的流动空间。
.
4
流动空间的概念
流动:城市社会中经济、政治和象征结构中社会行 动者在分离的空间位置之间有目的的、反复的、可 程式化的交换与互动次序(Castells,1992)。
流动空间:遥远的地方之间的连接;在共同的功能 和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电子线路和快速运输走廊 使孤立的空间联系起来。(一般理解)
流动空间:通过流动而运作的共享时间的社会实践 的空间组织(卡斯特尔)
.
5
流动空间的理解
卡斯特尔的空间划分:
地方空间(space of places):以距离为基本要素定义的 地方化、地域化的空间。 “距离的消亡”、“地理的终结

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地方除了在网络中的位置
之外,不具有特殊的意义。
空间类型
基础技术
主导状态
空间结构 形态
作用范围
主导因素
.
9
虚拟空间
实体空间(Physical Space):现实生活中各 虚拟空间:由信息技术、空间技术
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载体, 它由城市、居
及相应的组织机制所支撑而形成的
民点、产业带区、独立工矿点等社会经济活 新型空间, 其中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
动和河流、山脉等自然景观所共同构成。
化是实现虚拟空间中数据共享和交
由政府、教育、研究机构网站所构成的虚拟空间
政策性、宣传性及学术性强
基于网络的游戏空间
多用户,互动性、参与性强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空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性强
赛博空间(Cyberspace)
信息空间(Information Space)
数字空间(Digital Space)
.
11
虚拟空间的特点
虚拟空间的认知特征
第十四讲: 城市流动空间
柴彦威 北京大学城市与经济地理系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E-mail: chyw@ 办公室电话:62757980 手机号码:13701160823
.
1
内容概要
从信息革命到移动革命 从流动空间到虚拟空间 城市流动空间相关研究
• 信息化、ICT使用对实体活动的影响 • 网络购物、网上娱乐活动 • 研究案例
.
2
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
在20世纪最后10年中,信息技术革命催发了网络社会的兴起 和新经济的出现
这种新型社会经济范式的特征可被总结为:信息化、全球化 和网络化(Castells,2001)
农业革命实现了 游牧经济到农业经 济的变革,农业生 产成为社会经济的 主导因素;开创了 5000多年以土地、 牲畜、简单的劳动 工具为主要资源的 农业经济。
✓ 综合层面网络是由上述专业网络整合而形成的网络,主要指城市
网络和区域网络。
.
8
流动空间的广义特征
流动性: 根本特性;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城市 -区域-国家-全球范围内的畅通流动; 共享性:非物质形态的“抽象流”;包括知识流、技术流、文化流 、价值流和服务流等;时空已不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阻碍; 高时效性:资本、信息、技术、组织的交流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弱 化了地理空间的区位功能,强化了空间联络;以压缩时间的方式换取空 间上的高时效性; 空间弹性:实体空间是刚性的;虚拟空间是柔性的,流动空间兼具 两者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空间弹性; 高级网络性:横向、纵向各个节点之间具有高级一体化的网络结构
基本特征
流的关键。
距离,即空间的分离 大小规模
基本特征
可接近性
相对位置
空间上
集聚性
无限超越性、强的渗透功能
形态上
虚拟性、流动性、不定性、跳跃性、 蔓延性
功能上
开放性、多样性、互动性、即时性
. (沈丽珍,2012)
10
虚拟空间分类
基于因特网服务的虚拟空间
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虚拟空间
.
13
流动空间的相关研究
曼纽尔·卡斯特尔最早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将 流动空间概念运用到社会学及地理学研究中,提出的一 种讨论时间、空间精细化关联的社会实践的新空间形态 。
曼纽尔·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1942年 出生于西班牙,巴黎索帮神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博士 《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与文化》三部曲:
《网络社会的兴起》 《认同的力量》 《千年的终结》
.
14
信息化对实体空间的影响
197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面 对能源危机,学者们开始探索能否通过ICT的利用减 少出行进而降低能源消耗,如通过远程办公、远程会 议等形式。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
.
移动革命是基于新一轮IT创 新变革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 展,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 境,形成基于实时、海量信 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 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 模式,面向未来构建一种新 的城市形态。
3
不同历史时期的网络(网络如血管)
罗马时期:道路与排水管 18世纪:航运与航道 19世纪:铁路 20世纪:输电网与洲际公路 21世纪:数字通信系统 硅:新的“钢材”、因特网:新的“铁路”
无结构、无位置、无方向、无距离、无中心、无边界的 混沌空间
移动模式不同于日常移动
移动+跳动
不符合传统地图的基本原则 虚拟空间的完整形态无法被认知
没有导航无法进入 实时更新
.
12
从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的各种关系
从物质实体到概念世界的不同类型空间分层 (Narushige Shiode, 2000)
农业社会
工业革命开创了300 年以材料、能源和机 器为主要资源的工业 经济。工业经济时代 的管理重点是生产, 制造业是工业经济时 代的主体产业,刚性 的生产方式关注的是 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工业社会
信息革命开创了以信息资源为关键资 源的知识经济。 •信息处理和传播方式的巨大进步 •先进信息处理和传播方式的广泛普及 •社会面貌、社会状态、社会结构和体 制的全方位综合性信息化改造 •信息化社会以计算机发明为起点,以 网络应用为标志,以信息经济在国民 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为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