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笔记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笔记全面深化改革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改革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关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笔记:1. 改革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推动国家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目标。
2. 经济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领域的重点包括市场化改革、产权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等。
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3. 政治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在政治领域的核心是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通过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政府的决策科学性和透明度,推进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立,确保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4. 文化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在文化领域的重点包括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等。
通过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 社会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在社会领域的关键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改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发展协调,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增强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感。
6. 改革的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协调推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原则。
7. 改革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利益格局调整、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矛盾处理等。
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如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等。
总之,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有效性和成功程度。
针对这一主题,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您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思考这个重要的议题。
1. 背景及必要性全面深化改革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攻坚期。
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以确保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2. 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方案。
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今我国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领域,我们需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加强金融体系建设,推进国企改革等一系列举措,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率。
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等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这些政策措施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保改革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3. 实施路径实施路径是政策措施落实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对于改革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在实施路径上,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使各方深刻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各级政府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三是加强改革的法制保障,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改革的程序;四是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避免片面性和随意性,确保改革举措之间的协调配合。
总结与回顾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和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切认识到了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对于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各方面需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改革的必要性。
只有在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都得当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6个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提6点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只有全党思想与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与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这里,我围绕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把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就是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就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就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就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就是一个国家制度与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与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就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她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就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
最新-十八届三中全会议题展示全面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精品
十八届三中全会议题展示全面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美智库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展示中国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华盛顿10月31日电德永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华盛顿智库中国问题专家31日预计,届时中国领导层将推出全面改革方案,展示中国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当日华盛顿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研讨会,展望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李成预计,中国领导层将在会上推出全面和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涵盖金融、财政、监管、城镇化、户籍、土地、资源价格、国企等方方面面。
李成表示,自己对其中大部分改革计划持乐观态度,因为这些改革触及到了当前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希望会议能开出一条路,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同时,李成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展示中国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例如中国推进利率自由化乃至金融自由化的时间表,以及今后几年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间表。
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涉及的金融和财政改革,布鲁金斯学会另一位中国问题专家杜大伟·也表示谨慎乐观,预计会上及其后一段时间,中国将在这两大领域出台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
杜大伟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一些改革计划已经浮出水面。
以此观察,金融改革或涉及利率自由化、存款保险改革等,财政改革或涉及地方政府收支乃至自行发债等。
他表示,会议还可能出台有关中国经济转型的措施,当然,如果在户籍改革、开放服务业等领域,至少出台一些初步改革措施,那么将释放非常好的信号。
除备受关注的经济改革,李成强调,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来衡量,预计会议不会仅仅聚焦经济改革,在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领域也会有所动作。
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领导层提出综合性改革,把这些问题放在一起来考虑是对的。
李成说。
群众路线是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贯彻到党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中。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在新形势下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在群众路线中弄清为谁改革、靠谁改革、如何改革的问题,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标签:群众路线;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工作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习主席指出:“要把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
”群众路线不仅是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也是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必须把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群众路线,首先要弄清“为谁改革”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持续推进和应对发展矛盾的战略决策,更是对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增进福祉期盼的积极回应。
(一)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习主席指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国家落后挨打,人民处于水火,党顺应人民期盼,高举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旗帜,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国家百废待兴、经济亟需发展,党回应人民诉求,牢固树立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目标,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当前,党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就是要带领人民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对人民期盼的发展方向与反映的突出问题的积极回应。
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当今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如何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合适的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的改革,是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让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决惩治腐败。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文化体制改革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至关重要。
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良好的道德风尚。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文化创新,创造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会体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没有后顾之忧。
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推动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是经济活力的根本源泉。当前,成都虽然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仍然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竞争优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都将沿着市场化的路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与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相适应、富有活力的经新驱动,是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核心支撑,是推动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成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但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不够多,缺少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特别是有利于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成都将沿着创新驱动的路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是深化立法机制改革,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加快构建符合成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接轨国际规则的城市法律体系;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强化依法决策、依法行权和规范执法,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快打造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三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维护法律尊严,做到公平公正;四是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培育法治文化,加快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五是推进依法执政,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把资源权、财经权、人事权等核心公权力纳入法律制度框架,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推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构建改进作风长效机制。
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确立了改革的总目标、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四川省省会城市,理应带头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部署,争当全省、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特别是应该围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深入研究制约转型升级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制度障碍,积极探索既符合中央和四川省委精神又契合特大中心城市发展规律的改革经验,力争为全省、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正是带着这样的责任和考量,前不久,成都召开了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确立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安排。这次会议的一个探索,就是提出了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驱动“四化一驱动”的改革路线设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都将沿着这一路线设计,先行先试、攻坚克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成都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绘制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改革开放35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区域差距的扩大,征地拆迁、公平竞争、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方面问题不断凸显,提速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愈加迫切。
改革牵引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中国发展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面向未来,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硬指标”,还要完成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一系列重要指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新的历史起点上,靠什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指出,全会在总结35年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基础上,重申发展是第一要务,强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给社会各界吃了一颗“定心丸”,告诉人们未来中国仍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将坚持改革开放。
过去35年,是我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35年,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5年。
王军认为,在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政府“越位”问题的同时,要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在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尤其是事中、事后的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要增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与政策解读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与政策解读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与政策。
本文将对其中的几项举措与政策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我国改革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该举措的核心是通过精简产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供求关系的优化。
具体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过剩产能、库存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强调以创新为核心,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
这一战略的推进,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包括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推进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加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等。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这一政策的关键是通过减少政府干预,优化审批流程,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
在具体实施上,简政放权主要包括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审批流程再造等;放管结合则是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行政审批和监管,确保政府监管的科学、公正和高效;优化服务则是通过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式,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十八届三中全会 坚持“六个紧紧围绕”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当前至2020年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是指导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和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实际上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确定这样的总体思路和路线图,一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突出体现了改革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和主轴,使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优先顺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一目了然,有利于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相促进。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这就告诉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推进。
这是《决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我们党对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这次《决定》将我们过去20多年所界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强调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无疑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活力和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改革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要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中提高效率。
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强化产权保护,激发企业活力。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责清晰、公平合理的财税体制。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能力。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推进依法行政。
完善选举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人用人公正透明,培养选拔优秀的政治人才。
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化、智慧化的社会管理体系。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推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公民诚信意识。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绿色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推动能源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五、加强文化体制改革。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影响力。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提高网络文化素质。
六、加强国防和军队改革。
推动军队改革,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好发展,通过各方面的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果,增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路径、现实困境及根本出路
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路径、现实困境及根本出路作者:李宝元,常筱来源:《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7年第3期一、历史回顾:从“市场化改革”大路径看“全面深化改革”三年走势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新时代,期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的重点实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边缘突破外围启动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引“包”字进城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首轮试水阶段,后来又在“艰难困苦”中熬过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1989-1991年)的“治理整顿”旧体制回归复辟、改革开放停滞时期,终于在1992年“南巡”的春风吹动下,又进入新一轮以“市场化改革”为基本取向的改革开放新时期;进入21世纪,前期在“非零和博弈”状态下实施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双轨渐进式改革”之正面效应趋近于零,其所造成的权贵利益集团“体制内外通吃”、人民群众对改革成果少有“获得感”的负面效应日趋显露,在“零和博弈”状态下拿出“壮士断腕”魄力大刀阔斧进行“非帕累托改进”的“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危机四伏。
在这样“改革开放”何去何从、生死攸关的重要历史关头,2013年1 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坚定不移高举起“改革开放”大旗,适时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集结号”,高屋建瓴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总部署,不仅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强调了沿袭“市场化改革”基本取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而且高瞻远瞩地指出新一轮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的6个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提6点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这里,我围绕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三)、文化方面
《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一、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第二、要把握好文化改革中的三个关系;
两个属性的关系: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两个业态的关系: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两个效益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必须重视新型媒介的运用和管理;
回答了六个
问题:举什么 旗?以什么为 指导?坚持什 么方向?达到 什么目标?改 革的切入点和 方式是什么? 改革的前景是 什么?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
“一体两翼”
重大创新:
由管理国家→治理国家
管理和治理的区别:
一是理念不同:管理是传统的;治 理是现代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决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 2013年11月9日—12日在北京召 开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 周年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 历史时期和重要历史阶段,召 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全 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战略 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审议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 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必须立足 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 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 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 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 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 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 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个坚持”:坚持党 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 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 定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里程碑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的改革事业由经济先行且高歌猛进、其他方面跟进,进入既需要突出重点又要求同步系统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由“摸着石头过河””、开疆拓土,进入攻坚克难、更需要顶层设计的新阶段;由倡导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理论优先,进入思想与制度并重,更加重视制度的健全完善与成熟的新阶段。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为指导。
(2 )坚持社3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3)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二)总体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总体思路——六个“紧紧围绕””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四)三十五年改革的重要经验——““四个坚持””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领导,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六个部分,第二至七条: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健全城乡发展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