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综合征

合集下载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又称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如不及时治疗,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手指挛缩,手功能丧失。

至今SHS无特异性疗法,而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本文就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中医药治疗进展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又称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2% ~74.1%[1]。

根据临床表现,SHS可分3期: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Ⅲ期表现为手和肩部呈营养不良性改变,肌肉萎缩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挛缩[2]。

SHS如不及时治疗,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手指挛缩,X线上有广泛的骨腐蚀,手功能丧失[3]。

至今 SHS 无特异性疗法,而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现将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针灸治疗1.1针刺治疗结合艾慈灸治疗吴雪梅[4]等采用针刺结合艾慈灸治疗SHS,针灸组用针刺加艾慈灸治疗,针刺组进行针刺治疗,方法:⑴针刺治疗取穴:肩髎、肩髃、肩贞、臂臑、臑会、曲池、合谷、条口(均取患侧),每日1次,留针30min,10次为l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

于每个疗程结束进行 VAS 积分评定。

3个疗程结束总结疗效。

⑵艾慈灸治疗取穴:肩髎、肩髃、肩贞。

操作:在每次针刺治疗结束,选取上述穴位,艾慈灸(舒适型)进行穴位贴敷,约10h取下。

l0次为l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3个疗程结束总结疗效。

疗程均为30天。

脑卒中综合征

脑卒中综合征

脑梗塞早期征象(4-6h显示)
• 早期脑梗死CT征象-1 MCA高密度征(30min-6h出现,24h-7d消失) –M1段血管闭塞的标志(血栓形成或栓塞)
• 早期脑梗死CT征象-2 皮质(岛叶外侧缘或豆状核)灰白质界限消失和脑沟 变浅
• 早期脑梗死CT征象-3 MCA圆点征
早期脑梗死CT征象
MCA高密度征 –M1段血管闭”→严重血流量减少使远端管 腔塌陷(造影显示),但TCD可探及
• 症状在闭塞同时或闭塞后出现,慢性低灌流状 态→贫困灌注,但罕有持续。
• 个别出现一过性症状,尤其在血流动力变化时 ,(出现眼动脉的交叉瘫)
• 肢体抖动性TIA的低灌注征象(站立或活动时 对侧屈曲伸直样抖动,坐下躺下停止)
语言在左侧大脑半球后部接受→胼胝体到右额叶 。右半球控制左肢,ACA梗死时,胼胝体和相邻白 质纤维受累,无论左侧还是右侧ACA梗死破坏了 这个传递通路。 • 异手征:一只手对抗另一只手(似乎有意识的干 扰)或不自主的活动。 • 强握征:额叶病灶对侧 • 突发双侧ACA梗死:发育不全或一侧A1缺如,突 发额叶痴呆、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
• 常见TIA症状:①复视;②头晕,但通常没有天 旋地转感;③双下肢无力;④不同肢体发作性无 力
• 部分发病前有显著头痛,常位于枕部,并向头顶扩散 • 主要供血区是脑桥,故常引起双侧脑桥基底部缺
血,而被盖部有丰富的侧枝(来自SCA)。延髓 和小脑通常不受累 • 有认为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即使在发病后24h才开始 治疗,静脉内溶栓和动脉内溶栓均被证明有效
⑷同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 ⑸同侧Horner综合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眼球内陷,
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损)
Wallenberg’s以下情况预后差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
2023 WORK SUMMARY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
REPORTING
目录
•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概述 •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治疗 •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预防 •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科研进展
PART 01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是指由于脑卒中 导致的肢体瘫痪、长期卧床、缺乏运 动等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骨质疏松等一系列并发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 硬、骨质疏松等症状,同时可能 出现肢体感觉异常、疼痛等表现 。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 关检查,如肌电图、关节活动度 检查等,可以对脑卒中后废用综 合征进行诊断。
PART 02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治 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 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卒中复发
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通过逐步实现 自我照顾和独立生活,可以增强自信 心,提高应对日常生活的勇气。
预防并发症
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预防脑卒中后的 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降低 长期残疾的风险。
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
对于无法主动活动的患者,可进行被动运 动,如关节屈伸、肌肉按摩等,以防止关 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
,确保康复效果。
坚持康复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康复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坚持 进行康复训练,不可半途而废 。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 过程,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 共同促进康复进程。

脑卒中的分级诊断标准

脑卒中的分级诊断标准

脑卒中的分级诊断标准主要分为五级,从轻度到重度分别为:轻微卒中、轻型卒中、中型卒中、重型卒中和危重型卒中。

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1. 轻微卒中:临床症状轻微,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仅表现为一过性肢体麻木或无力,持续时间短暂,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

2. 轻型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但持续存在。

主要表现为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正常。

3. 中型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等,表现为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如穿衣、洗漱等需要他人帮助。

4. 重型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表现为完全性偏瘫或去脑强直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损,需要他人照顾。

5. 危重型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极度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生命支持设备维持生命,预后极差。

注意:以上分级标准并非绝对,不同患者病情可能有所差异。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
《常见疾病康复》
主题: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
目录
1
基本概念
2
原因
3
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基本概念
定义
指因长期卧床或长期的肢体制动等机体处于不活动状态而产生 的继发障碍。
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继发并发症。 典型表现为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关节挛缩、废用性骨质疏
松等。
原因
原发病的性 质决定治疗 上保持静卧
老年人患病 后活动更少
忧郁常使患 者不愿活动
因长期使用 支具、石膏、 夹板固定使
活动受限
原因
中枢性或 周围性运 动麻痹
骨关节疾病
由于不正确搬 动患者或功能 练习导致关节 疼痛,从而限
制了活动
由于感觉障 碍,缺少刺 激,导致活
动减少
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临床表现
废用性肌 无力和肌
萎缩
关节挛缩
直立性低 血压
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 负重站立 进行力量、耐久力和协调性的训练 肌肉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尽早恢复日常生活 如患者不能自行站立,可以在平行杠内站立或行
走,或者借助支具
主要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01 定时变 换体位
保持皮 02 肤清洁
干燥
适当肢 03 体被动
活动
04 局部 按摩
⑴ 定时变换体位,开始时动作缓慢,逐渐提高速度 ⑵ 平卧时,头高于足3-5cm,随着病情稳定,逐渐抬高,以患者能耐受为准 ⑶ 适应性四肢主动或被动运动 ⑷ 深呼吸运动可刺激反射性血管收缩,颅压高者禁忌
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直立性低血压 具体方法:
⑸健侧肢体、躯干、头部做阻力运动 ⑹ 按摩皮肤,冷水摩擦 ⑺下肢、腹部使用弹性绷带

脑卒中患者的肩部问题

脑卒中患者的肩部问题

2.4物理因子和药物等治疗[2,6]局部物理因子(如低中频电疗、超声治疗)的应用,某些镇痛和抗痉挛药物使用,局部注射类固醇制剂或交感神经阻滞,以及必要时手术松解肩内旋肌等治疗措施有益于缓解肩痛。按摩疗法、静息位夹板、压力手套,以及手指和腕关节适度的被动活动有助于改善手和腕关节的肿痛,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畸形。
2肩痛的预防与治疗
积极预防和早期诊治偏瘫肩痛有助于脑卒中患者上肢主动运动和功能活动能力的改善,对其整个康复进程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1正确的肢位摆放[5,12]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患侧上肢主动运动尚未出现,或主动运动控制能力差时,正确的患肢摆放对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肩胛骨回缩和腕与手的肿胀,防止肩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患者在坐位时,患侧肘部、腕部和手应有良好的支撑,避免患侧上肢向下拖垂,以及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的屈曲。在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需垫枕,使其处于前伸位,同时,患侧上肢也应垫枕,并呈伸展位,掌心向上。在健侧卧时,患侧上肢伸直有支撑,并有掌心向健侧和肩胛骨前伸位。在患侧卧时,患侧伸直和肩胛骨前伸,并有掌心向健侧。正确的肢位可以获得正确的本体刺激,从而调整患侧上肢肌肉张力的失衡,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2.3患肢负重与肩托[5,9]患肢负重是指患者在坐位下,重心稍向患侧移,患侧肩关节外旋并稍外展伸肘,手掌支撑,手指伸直并拇指外展。这是一种增加本体刺激和抑制异常肌张力的有效方法,对防治肩关节脱位和肩痛有效。在软瘫期,肩托的应用对防治肩关节半脱位有积极的作用,但长期和不适当的使用,可增强异常肌张力,从而影响上肢的功能活动,因此,合理使用肩托有助于偏瘫上肢的康复。
痛的原因
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肩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系统,它可在5个不同部位产生功能效应:盂肱关节、肩峰下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骨与胸壁的连接[4]。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是保证上肢功能正常和身体协调运动的基础。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通常表现有肌张力异常,包括软瘫期的肌张力低下和痉挛期的肌张力增高,其中痉挛期患侧上肢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表现为患侧肩胛骨后缩并下沉,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并前臂旋前或旋后,腕关节屈曲、尺偏,手指屈曲、内收[5]。由于肩关节缺乏正常的保护性和反射性随意肌肉活动,而易于受到伤害。

脑卒中综合症和定位

脑卒中综合症和定位

脑卒中综合征和定位
后循环--脑干综合征
2. 主要由大脑后动脉的分支闭塞引起,根 据中脑受损部位的不同有多种综合征。如 Weber 综合征,指中脑腹侧部,损害了同 侧动眼神经与位于脚底中部3/5的锥体束, 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红 核受累可出现震颤。
中脑卒中
1.由基底动脉分支闭塞引起 (1)中脑背侧闭塞:核上性向上凝视麻痹,瞳孔对 光反射消失,眼球震颤。 (2) 中脑腹侧闭塞:意识水平下降,双眼向下凝视 麻痹。
脑卒中综合征和定位
前循环--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
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大脑半球缺血表现
大脑半球梗死最常见于大脑中动 脉区域,主要表现为对侧无力(面 部和上肢元无力较下肢明显) , 伴有对侧感觉障碍、失语等。
1.有些严重的颈内动脉狭窄的患 者,可连续几周出现短暂的、反 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 。 2. 可出现短暂的发作性肢体抖动, 被称为肢体抖动性 TIAs。
病灶对倒脸部和手瘫痪及感 觉障碍,传导性失语,失用 症,古茨曼综合征(左侧损 伤) ,结构性失用(右侧损伤)
病灶对倒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凝视麻痹,空间忽视症, Broca 失语(左侧损伤) 病灶对侧偏盲或者上象限 盲, Wernick 失语(左侧损 伤),结构性失用(右侧损 伤)
脑卒中综合征和定位
尿失禁、病灶对侧偏瘫、液 漠,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或运 动、感觉性失语,左侧肢体 失用 病灶对侧腿、髋部、足部、 肩部瘫痪、足部感觉缺失, 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或运动、 感觉性失语,左侧肢体失用
脑卒中综合征和定位 脉络膜前动脉----解剖
前循环--脉络膜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起自颈内动脉, 位于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之间。第一个弯曲称池 段,是进入脉络裂前的一部分;第二弯曲称为丛段,是进入脑室的部分。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护理措施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护理措施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护理措施摘要】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加之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

这些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死亡,也影响日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脑卒中并发症护理1前言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功能障碍,病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这些因素极易引起痉挛、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掌握脑卒中易出现的并发症,有针对性的对脑卒中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2常见并发症2.1痉挛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是和痉挛打交道。

对于痉挛最主要的是预防。

康复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可控的肌张力状态,并且在肌张力增高以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抗痉挛措施。

2.2废用综合征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瘫痪而长时间卧床。

国外研究显示,长时间卧床后如果不进行主动运动,两周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

其他表现还有: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整个体质的下降等。

2.3误用综合征错误的康复训练目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往往主张自己在家训练。

但如果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在家练习和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的训练,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进行了不恰当的训练以后,就会出现误用综合征。

2.4上肢: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表现为肩关节间隙比较宽,主要原因是瘫痪造成的肩关节周围肌肉无力。

康复的根本办法是恢复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脑卒中后并发症和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课件

脑卒中后并发症和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临床表现
• 临床经过通常分为三期
1. (早期):患手骤然出现肿胀,颜色变化,很快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 。关节活动度受限,主要为手被动旋后受限;腕背伸受限,当被动增 加背伸活动度及做手负重活动时,可出现疼痛;掌指关节屈曲受限, 看不见骨性隆凸;手指外展严重受阻;近端指间关节强直肿大,不能 完全伸直,若被动屈曲,则出现疼痛;远端指间关节伸直位不能或只 能微屈,若被动屈曲,则出现疼痛。
• a.患者坐位时,其上肢要抬高置于前面的桌子上。为了帮 助抬高和保持舒适,可在臂下垫一枕头。当患者坐轮椅在 医院内活动时,应在轮椅上放一桌板,或保证患者的手不 悬垂在一边。
• 利用轮椅桌板保持坐位良肢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M治S与疗功方能法残损
• (1)良肢位摆放
• b. 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垫枕,使其处于前伸位,肘关 节伸展,背伸腕关节及伸直手指;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 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下部软枕支撑,肘关节伸展, 置于枕头上,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卧 位时,患侧上肢伸直有支撑并掌心向健侧和肩胛骨前伸位 ,各种体位摆放均避免腕屈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M治S与疗功方能法残损
• 大量报道发现,规范的良肢位摆放能有效预防SHS,可减 少由于腕关节及指关节屈曲时对神经血管的压迫,改善局 部的神经营养,改善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脑卒中 患者瘫痪侧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 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脑卒中后继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2例报告

脑卒中后继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2例报告

脑卒中后继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2例报告脑卒中后继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INS)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脑卒中患者。

它可以导致心率和血压的急剧升高,甚至死亡。

这两例病例报告提供了对PINS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深入了解。

病例一:患者为72岁的男性,在脑卒中后出现了PINS。

症状包括剧烈的头痛、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和晕厥。

体格检查显示血压升高至200/110 mmHg,心率达到160次/分钟。

神经系统检查显示左侧肢体无力和感觉障碍。

头颅CT显示了右侧脑出血。

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诊断为PINS。

患者接受抗高血压治疗和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并转入重症监护室监测。

在这两例病例中,患者发生了脑卒中后的PINS,导致了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并发症。

对于这种情况,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需要接受监护和积极的神经系统、心血管支持治疗,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PIN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脑卒中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有关。

脑卒中后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以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而引发PINS。

临床上,PINS常常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

患者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急促、肢体无力等症状。

诊断PINS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合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心电图等。

治疗方面,首先需要控制血压和心率,以减轻症状和避免进一步的脑危害。

通常采用静脉给药的抗高血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以降低血压。

在部分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如脑卒中相关的血管病变或破裂性脑出血。

在急救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神经系统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如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等,应加强预防措施,降低PINS的发生风险。

脑卒中后继发PIN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但危险的并发症。

临床医生需要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评估,以早期识别PINS的发生,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课件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课件

02
肩手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手部肿胀和 关节僵硬等症状。
症状
肩部疼痛、手部水肿、皮肤颜色改变、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
肩手综合征的成因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受损
脑卒中导致支配上肢的神经功能受损 ,引起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长期卧床和制动
不良体位和姿势
治疗
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 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和症状的对症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针 对颅内出血或大面积脑梗塞等紧急情况;康复治疗则是针对 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长期的治疗和训练。
康复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理治疗、作 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A2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康复训练、中医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医生会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Q
A3
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是肩手综合征治 疗的重要部分。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 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如关 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训练等。
A4
同时,患者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以及避 免过度使用患肢。在训练过程中,如 果出现疼痛或者不适,应立即停止训 练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脑卒 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 脑卒中两大类。
脑卒中的症状与影响
症状
脑卒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头痛、恶 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言 语不清等。
影响
脑卒中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包 括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 力。

卒中后脑心综合征

卒中后脑心综合征

卒中后脑心综合征脑心综合征又称脑源性心脏损害,指并发于各种脑部病变(卒中、癫癎、外伤头部手术等)的心脏损害,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电图(ecg)复极改变,心律失常,血浆心肌酶活性升高以及心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脑卒中患者常出现心脏损害,脑卒中后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来自于心脏事件,包括心律失常或心室复极改变,使易损期增加,而在易损期出现的早搏更可能导致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或室颤,这可能是卒中患者发病后最初1个月内易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

心律失常常影响心脏功能,降低脑灌注,减少脑血流,进而加重脑原发病变,影响患者预后。

因此,研究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特征1.1心电图复极改变心电图复极改变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心脏异常。

最近,khechinashvile等(1)对来自29个研究包括1844例心电图改变研究作一系统回顾,结果发现76%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出现ecg异常,与既往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无关,提示其ecg改变由sah直接导致。

在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中出现的ecg异常可能不是特异性的,而很可能与患者卒中发病以前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包括无症状性)有关。

鉴别卒中后的心电图异常是由卒中直接产生还是因为同时伴随有心脏疾病非常重要,若误认由心肌缺血所致的ecg异常为由脑病变产生,可能导致不必的甚至有危险的干预,如甘露醇脱水治疗加重心脏负担,而由脑部病变所致的ecg缺血样改变被误认为心肌缺血所致,则可能影响对卒中的治疗,包括运动和康复的延迟及sah的手术治疗。

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1.2心脏损害的生化指标变化反映卒中相关心脏损害的生化指标包括ck、ck-mb、ldh及ctni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正常情况下,ck、ldh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卒中后由于神经细胞、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血清心肌酶的增高,另一方面,发生卒中时导致支配心脏的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在心脏内积累,使心肌受损,也可造成心肌酶增高。

脑卒中并发症之脑心综合征

脑卒中并发症之脑心综合征

那么~“脑心综合征” 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呢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心电图上变化
1947年首次报告 1954 年报导特强调 —— “蛛血” ,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
伤、颅内肿瘤及颅内压力增高等都可以引起。
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变化达到 40%--50% ;近 年来脑心综合征广泛认同为脑损伤后最常见 的并发症,也是最重要的致死因素之一。
U波增大

T波明显 改变
ST段下 降
QT间期 延长
心电 图
重 心梗 室性心律 失常
诊断
缺血性卒中主要表现
QT延长
ST段下 移
期外收缩
房室传导 阻滞
心电 图
其原因为病变累及自主神经中枢,导致交感神经过度紧张,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应激和内因性类固醇分泌,继而导致内脏器官功能和形态改变,而心肌受损
预防及护理
01
有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的 患者,控制补液滴速、监测
02
连续补液时严格实施生理盐水冲管, 例如甘露醇、抗生素、人血白蛋白、 血管活性药物前后以防止出现不良反 应
脉导管 给药,注意配伍禁忌
观察患者动态心功能变化,可进行中
心静脉压监测,参考数值变化,确定 心功能(见下表)
正常心电图
右基底节区出血致ECG异常。出现广泛ST 段下移,T波低平、倒置
双侧基底节区腔梗心电图表现,T波倒置, S-T段水平下移,Q-T间期延长达520ms
右大脑中动脉病变致右岛叶梗塞,T波倒置
诊断
首先
其次
排除脑卒中发
根据心电图 检查进行诊 断
生前,心瓣膜
和心肌原来无 器质性病变
诊断
出血性脑卒中血肿破入脑室、压迫脑干时
03
04

脑卒中应知应会知识

脑卒中应知应会知识

脑卒中应知应会知识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会导致脑组织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以下是关于脑卒中的应知应会知识:
1. 脑卒中的症状: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

2.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

3. 预防脑卒中: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四大健康基石”为主要内容。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防治脑卒中。

4. 快速识别脑卒中:“卒中120”口诀是一种适用于民众的迅速识别脑卒中的方法:“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
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5. 脑卒中的治疗: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一旦身边有人发生脑卒中,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患者在发病后立即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得到规范的治疗,可增加康复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发生疑似脑卒中的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往医院救治。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护理课件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护理课件

控制方法
康复训练
通过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作 业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
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血小板 聚集药物、降血压药物、降血脂 药物等,以控制脑卒中的进展和
复发。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
助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 心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 和陪伴。
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 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肢体 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定期评估
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了 解康复进展情况,调整康 复计划。
物理治疗
采用物理治疗手段,如电 刺激、针灸等,促进患者 神经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护理
饮食护理
04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计划
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训练目 标、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和时间安排等。
阶段性评估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定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 整训练计划。
长期康复计划
制定长期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 生活质量。
牛奶、酸奶、豆浆
富含钙质和蛋白质,有助于骨骼健康和肌肉 恢复。
鱼类、禽类、豆类
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康 复。
茶、咖啡、水
适量饮用有助于补充水分和提神醒脑。
饮食注意事项
控制盐的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和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控制糖的摄入
减少糖的摄入,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 肥胖等疾病。

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康复

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康复

·专家论坛·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康复薛赟资1,2*白玉龙1,2(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40;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1901)摘要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发生、发展过程复杂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有复杂症状和体征。

由于长久的痛苦体验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是康复治疗中的一大难题。

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影响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康复中图分类号:R743.3; 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1-0012-07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f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in post-stroke patientsXUE Yunzi1, 2*, BAI Yulong1,2(1.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North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901, China)ABSTRAC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after stroke is a developing and complicated chronic neurological pain and it often has complex signs and symptoms. The persistent pain brings great burden to patients, and has become a big challenge in rehabilitation field. In this paper, the epidemiolog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ossible pathogenesis and the latest therapeutic method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stroke;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rehabilitation1 概述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在组织损伤后继发的以肢体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有血管运动因素参与,可涉及关节、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其典型疼痛常发生于受累的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综合征
作者:贺耀宗
来源:《家庭医学》2006年第06期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它不仅剥夺了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更常造成偏瘫、失语、痴呆,严重损害生活质量,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其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认识、预防和治疗病程中出现的一些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脑卒中由于发病急,病情危险,在急性期为抢救生命,常常强调卧床休息,绝对制动;在生命体征平稳后,也没有及时实施康复治疗。

久病卧床1~2个月后,由于活动不足,发生关节挛缩僵硬、活动不灵、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有的还会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这就是很常见的废用综合征。

由于病人瘫痪,家人常感到无望,有的医生也交待“慢慢恢复吧!”因而没有及时积极介入康复治疗,是造成此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误用综合征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可以进行被动活动,但由于医生和家属不了解脑卒中后肢体恢复的规律,没有按恢复规律去做。

被动运动方法不当或运动过量,易于造成肩关节脱位、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过伸、骨关节变形等,这叫误用综合征。

造成误用综合征的另一个原因是体位不当。

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指脑卒中后并发肩膀部活动疼痛,同侧手痛、肿胀、皮肤菲薄,温度升高或降低。

最易发生于病后1~3月,如不及时治疗,常致关节挛缩畸形难以恢复。

造成此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是长期不适当的体位及护理或训练不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局部缺血坏死综合征——褥疮由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使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不良,受压组织缺血坏死,皮肤、皮下组织甚至肌肉溃烂,长期不愈合,这就是褥疮。

褥疮最常发生于骶骨、跟骨及踝关节外侧,绝大多数因护理不当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