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疾病基本常识
乙肝的科普知识PPT
1. 什么是乙肝?
**疾病特点**: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肝 炎,患者可能面临肝硬化、肝癌等并发 症风险。
2. 乙肝的症 状和预防措施
2. 乙肝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症状**:乙肝的初期症状可 能是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 痛等。后期可能出现黄疸、尿 呈茶色等症状。
**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 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避 免与感染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 接触,正确使用安全套等也可 降低传播风险。
**乙肝的重要性**:乙肝是全球公 共卫生问题之一,影响着许多人的 健康和生命质量。 **全球数据**:据估计,全球约有 2亿人感染乙肝病毒,每年有约80 万人因乙肝相关并发症死亡。
5. 乙肝的生 活注意事项和
支持服务
5. 乙肝的生活注意事项和支持服务
**生活注意事项**:乙肝患者应避免饮 酒、减少药物使用、注意饮食卫生等。 定期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指标也很重 要。
7. 乙肝疫苗 的重要性
7. 乙肝疫苗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 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乙肝控制和 消除的重要措施。 **疫苗类型**:目前有两种乙肝疫苗, 分别是重组乙肝疫苗和基因工程乙肝疫 苗。
8. 乙肝的社 会影响和呼吁
8. 乙肝的社会影响和呼吁
**社会影响**:乙肝病毒的传播对 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都有很大影 响。
3. 乙肝的诊 断和治疗
3. 乙肝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通过检测血清中的乙肝病毒 标志物(HBsAg、HBcAb等)来确定乙肝 感染。
**治疗**:对于急性乙肝,通常需要观 察和支持性治疗。对于慢性乙肝,可能 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使用核苷类似 物性和相关数据
乙肝的科普知 识PPT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2023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据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
2023年中国疾控中心对全国1-29岁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表面抗原检出率分别为0.32%、0.94%和4.38%。
1基本知识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目前,由于对献血人员实施了严格的筛查,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已很少发生。
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等。
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HBsAg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
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与HBsAg阳性者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肝病毒危险性增高。
乙肝病毒不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未发现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传播。
2治疗方案 1、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根据血清HBV-DNA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来决定,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后决定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
动态的评估比单次的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对HBeAg阳性患者,发现ALT水平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可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
推荐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HBV-DNA水平:HBeAg阳性者,HBV-DNA≥105拷贝/mL。
HBeAg阴性者,HBV-DNA≥104拷贝/mL。
乙肝防控知识
乙肝防控知识
1.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人们应
在出生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并按照推荐的接种计划进行补种。
2. 避免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乙肝可以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因此应避免与可能染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和体液直接接触,如避
免共用针头、注射器或其他潜在感染源的物品。
3. 安全性行为:性接触是乙肝传播的常见途径之一。
为了防止
乙肝的传播,应使用安全套,并避免与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发生不安
全性行为。
4. 母婴传播的预防:孕妇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时,可能通过分娩
过程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为了预防母婴传播,孕妇应接受乙肝病毒
筛查,并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预防措施。
5. 维持良好的卫生惯:勤洗手是预防乙肝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并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刮胡
刀等。
6. 注意乙肝症状:乙肝病毒潜伏期长,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明
显的症状。
然而,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疲劳、食欲不振、黄疸等乙肝
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7. 提高乙肝意识:教育公众关于乙肝的知识和预防措施是非常
重要的。
提高社会对乙肝的认识可以帮助人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乙肝的传播。
总结起来,预防和控制乙肝的关键在于接种疫苗、避免血液和
体液的直接接触、进行安全性行为、防止母婴传播、维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关注乙肝症状并提高乙肝意识。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
可以有效降低乙肝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乙肝知识
乙肝知识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乙肝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病毒性感染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乙肝,预防和控制其传播,以下文章将详细介绍乙肝的知识。
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乙肝主要通过与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直接接触而传播,例如通过性行为、母婴传播、共用针头或注射器、血液输液、手术和牙科医疗程序等。
此外,在家庭生活中,例如共用刮胡刀、牙刷或其他个人护理用品,也可能会传播乙肝病毒。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避免与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接触。
乙肝病毒的感染对人体有哪些影响?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内复制并破坏肝细胞。
在感染初期,人体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只出现轻微不适。
然而,长期慢性感染会增加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乙肝病毒感染还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出现疲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以及黄疸等症状。
我们如何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疫苗是预防该病毒感染的最佳方式。
乙肝疫苗可在儿童接种疫苗计划中提供,并且对于成年人来说,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保护。
此外,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也是预防乙肝感染的重要措施。
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头、注射器或其他物品,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并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和妥善处理个人护理用品。
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如何进行?一旦怀疑感染乙肝病毒,应该尽快就医进行检测。
乙肝病毒感染通常通过血液检测来确认。
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感染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类型。
对于急性感染,通常需要休息和适当的治疗,包括寻求医生的建议,以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营养。
对于慢性感染,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乙肝病毒感染的并发症是什么?如果乙肝病毒感染未得到及时治疗和控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乙肝病毒感染可引起慢性肝炎,长期的肝炎炎症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和坏死,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乙肝的健康教育
乙肝的健康教育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炎疾病。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慢性感染风险。
为了加强乙肝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乙肝的基本知识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教育公众了解乙肝的基本知识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乙肝病毒是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的,其中主要包括输血、注射毒品、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其次,乙肝具有一定的慢性感染风险,长期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最后,乙肝有一定的疫苗预防和治疗方法,及早的预防和干预可降低乙肝感染的风险和病情。
二、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体液,不共用牙刷、剃刀等个人物品,避免非法注射毒品,使用安全套等避免性传播,孕妇要进行乙肝筛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采取预防措施。
三、乙肝疫苗的重要性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措施之一。
乙肝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要参考国家相关规定和建议,一般分为3针或4针,注射时间间隔约为0、1、6或0、1、2、6个月。
同时,对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补种疫苗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乙肝病毒的检测和治疗乙肝病毒的检测和治疗对于患者的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意义重大。
定期乙肝病毒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感染者,进行干预和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治疗乙肝病毒感染需要合理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并且要遵循医生的嘱托,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和肝脏健康。
五、乙肝的心理健康问题乙肝病毒感染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乙肝感染者往往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职场的歧视和排斥,这可能导致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因此,进行乙肝的健康教育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关于乙肝的健康教育(精选)
关于乙肝的健康教育(精选)乙肝(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等途径传播。
近年来,乙肝病例不断增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进行乙肝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乙肝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全面介绍乙肝,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防范乙肝。
一、乙肝的基本知识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疾病。
乙肝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和粪便中,潜伏期长,传染性强,易引发肝脏的炎症和损伤。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的直接接触传播,如性接触、母婴传播等。
乙肝病毒感染者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类型。
急性感染者病程短暂,自愈率较高,但也有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者则一直携带病毒,长期感染,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二、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的直接接触传播。
以下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1. 血液传播:如使用带有乙肝病毒的共用注射器或针头、输血、创伤等,都可能导致乙肝的传播。
2. 性传播:性接触是一种常见的乙肝传播途径,尤其是非稳定性伴侣和多个性伴的人群更易感染。
3.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母亲传给新生儿,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或母乳喂养期间。
4. 密切接触传播:家人或其他密切接触的人群,例如共同使用刮脸刀、牙刷等个人卫生用品时,也可能感染乙肝。
三、乙肝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乙肝的发生和传播,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有效预防乙肝感染的措施之一。
婴幼儿和未曾感染过乙肝的人群应按照规定接种乙肝疫苗,注射次数和时间间隔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2. 避免血液传播:勿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如需注射治疗或输血,应选择合法机构进行,并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3. 安全性行为:性接触时,尽量使用安全套,并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频率,避免感染乙肝。
4. 避免母婴传播:乙肝孕妇应接受乙肝病毒筛查,若检测为乙肝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感染给新生儿。
乙肝基础知识
乙肝基础知识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乙肝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乙肝的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
2、医源性传播:由医疗过程中各种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等引起感染或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
另外,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3、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
4、性接触传播: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通过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引起感染。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
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血液传播多发生在80年代由于我国的卫生条件差,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及献血没有检查hbsag造成的。
我国1、2亿乙肝携带者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在80年代由于输血导致的乙肝传播。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所以HBV并不可怕。
《食品安全实施条例》与七月二十四号国务院通过温签字正式施行其中规定只有甲肝和戊肝不得从事食品生产乙肝可以从事特别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明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
同桌吃饭,接吻等并不会造成乙肝传播。
所以现在大众对乙肝的恐惧和歧视是不科学的。
同时日本、美国、香港、澳门、包括乙肝携带者比例更高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入职、入学等常规体检中也没有检查乙肝血清学指标。
乙肝的发病机理一、急性肝炎当免疫功能正常感染HBV后,其细胞毒性T细胞(Tc 细胞)攻击受染的肝细胞,由破坏的肝细胞释放入血的HBV,而被特异性抗体所结合,且干扰素生成较多,而致HBV被清除,病情好转终归痊愈。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范本了解乙肝,预防乙肝,共筑健康一、乙肝病毒的基本知识:1. 乙肝病毒是一种可以引起肝炎的病毒,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和共用注射器等。
2. 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二、预防乙肝的重要性:1. 乙肝是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2. 预防乙肝的关键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高风险行为和保持卫生。
三、乙肝疫苗接种:1.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常在婴儿时期和儿童时期接种。
2. 乙肝疫苗是安全的,而且是多次接种的,以建立充分的免疫保护。
四、避免高风险行为:1. 避免与感染乙肝的人分享注射器、针头和其他注射设备。
2. 使用安全性别行为,如使用避孕套,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五、母婴传播的防范:1. 孕妇在怀孕期间接种乙肝疫苗,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2. 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种计划。
六、定期检测和医疗护理:1. 定期接受乙肝病毒检测,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
2. 如有乙肝感染,及时就医,按医师建议接受治疗。
七、乙肝的社会影响:1. 引起公众对乙肝的关注,减少污名化和歧视。
2. 提供支持和理解给受感染者,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八、行动计划:1. 鼓励公众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儿童和新生儿。
2. 推广乙肝病毒检测,尤其是对于高风险群体。
3. 提供信息和资源,以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了解。
4. 鼓励政府、卫生机构和社区组织共同努力,推动乙肝的控制和预防。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
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乙肝宣传日是为了增强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而设立的宣传活动。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它可引发急性或慢性肝炎,还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为了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康,以下是乙肝宣传日的健康宣教内容的相关参考内容:1. 乙肝的基本知识- 乙肝是一种通过血液、性接触和共用针头等途径传播的病毒感染。
- 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只有约1%的感染者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 乙肝可引发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2. 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接触:通过共用注射器、针头、注射时不洁的器具等传播。
- 性接触: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等。
-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母体传给新生儿,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 共用物品传播:如共用牙刷、剃刀、指甲钳等个人卫生用品。
3. 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手段,婴儿出生后即应接种,并按时完成疫苗接种计划。
- 避免血液接触: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及其他血液污染的器具,避免输血和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
- 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如减少性伴侣的数量,正确使用避孕套等。
- 母婴预防: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应接受医生指导下的积极治疗,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 保持个人卫生:不分享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刀、指甲钳等。
4. 乙肝的早期识别- 乙肝的早期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
- 如果有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5.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应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按时进行复查。
-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以降低病毒复制,减少肝损害。
6. 社会支持与参与- 患者和家属应加入相关乙肝患者支持组织或社区服务机构,以获取更多信息和支持。
-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宣传教育,推动乙肝疫苗普及和确保患者的权益。
乙肝健康宣教PPT
可通过血液检测判断HBV感染状态。
何时进行乙肝检测? 定期监测
已确诊乙肝患者应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
监测频率通常为每6个月一次。
何时进行乙肝检测? 疫苗接种后监测
接种疫苗后可进行抗体检测,确认免疫效果。
如抗体水平低,需考虑加强免疫。
乙肝如何预防?
谢谢观看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抗病毒治疗
对慢性乙肝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
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等。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定期检查
患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肝脏影像学检查。
早期发现肝硬化或肝癌可提高治疗效果。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适度运动,避免酗酒。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
全球约有3.57亿人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在亚洲地区更为常见,尤其是在中国。
什么是乙型肝炎?
病理机制
HBV感染后可导致肝细胞炎症和损伤,长期可引 发肝硬化和肝癌。
急性感染可能无症状,但慢性感染可导致严重后 果。
谁会感染乙肝?
谁会感染乙肝? 高风险人群
包括肝炎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共用针具的人 、性伴侣多的人等。
这些人群应定期检测乙肝病毒。
谁会感染乙肝? 新生儿感染
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尤其是母亲为乙 肝携带者,感染风险极高。
建议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谁会感染乙肝? 其他因素
如血液透析患者、HIV感染者等也属于高风险 人群。
这些人需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健康管理。
何时进行乙肝检测?
何时进行乙肝检测? 初次筛查
乙肝如何预防? 接种疫苗
乙肝防治常识
乙肝防治常识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
病毒性肝炎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乙肝病毒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危害性较重,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一、乙肝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属散发。
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乙肝病毒携带者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不会传播乙肝:1.母婴传播的方式:有经胎盘传播、分娩期传播和分娩后传播三种。
大多数患儿接触母亲唾液及通过母乳喂养,被感染了乙型肝炎。
2.血液传播为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方式:(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
(2)静脉药瘾者乙肝表面阳性者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针刺、纹身、割扎等亦可引起传播。
3.性传播: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可找到乙肝病毒,因此乙肝为性传播疾病之一。
二、乙肝的自我保健:1.首先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要充分认识到慢性肝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
对于疗效不佳或疗效出现较迟的病人,应树立信心,坚持用药,相信一定能战胜病魔。
2.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多用药和滥用药。
对于无症状的慢性肝炎病人一般不需要用药。
不恰当的用药不但不安全,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引起药物性肝炎或其他的不良反应。
3.牢记科学治病的原则,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
肝炎病人治病要讲科学,不要听信一些非法广告的宣传,选择一些无证无业的游医进行治疗,导致身体的损伤和贻误治疗的时机。
4.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
充足的休息、适度的营养和适量的体育锻炼,是乙肝患者恢复健康的基石。
5.限烟和忌酒,是慢性肝病恢复健康的保障。
因为酒精不但直接损害肝脏,会使病情加重,而且会影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
而尼古丁同样对人体有巨大的损害。
三、乙肝的预防:根据乙肝的传播途径,对于乙肝的预防,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做好母婴的保健:对于新生儿,要立即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防治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的健康教育
乙肝病的健康教育乙肝病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普遍,特别是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
为了遏制乙肝的传播,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下面的范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乙肝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乙肝病的健康教育内容:1. 了解乙肝病的基本知识:乙肝病是一种通过血液、性接触或母婴传播的病毒性肝炎。
通过教育人们了解乙肝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可以提高公众对乙肝病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和感染。
2. 掌握乙肝病的预防方法:乙肝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如何正确接种乙肝疫苗,并掌握预防乙肝病的有效方法。
3. 提高对乙肝病的风险认识:乙肝病是一种具有很高传染性的疾病,而且可引起严重的肝病甚至肝癌。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乙肝病的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乙肝病毒。
4. 引导人们进行乙肝病的筛查和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无症状携带者,而无症状携带者可以成为乙肝病的传播源。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以控制乙肝病的传播。
5. 重视母婴传播的防控:乙肝病的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醒妇女在怀孕前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预防措施,避免将乙肝病传给新生儿。
6. 消除对乙肝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乙肝病患者常常面临就业、婚姻和社交等方面的歧视和偏见。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加强对乙肝病的正确认知,消除对乙肝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为乙肝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
7. 鼓励人们参与乙肝病的科研和志愿者活动:乙肝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科研和志愿者活动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参与乙肝病的科研和志愿者活动,为乙肝病的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乙肝病的健康教育需要覆盖全社会,涉及个人、家庭、学校、单位等不同层面。
乙肝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乙肝基础知识培训内容一、乙肝的概述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这种病毒主要侵害肝脏,可能导致肝脏炎症、坏死,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如共用牙刷、剃须刀,或者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都有可能通过血液接触感染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则是指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通过密切接触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性传播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尤其是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
二、乙肝的症状乙肝的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被称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然而,在病情活动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肝区疼痛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症状的轻重并不一定与肝脏的损伤程度成正比。
有些患者可能症状不明显,但肝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有些患者症状明显,肝脏损伤却相对较轻。
因此,不能仅仅根据症状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需要结合相关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1、乙肝五项(两对半)这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常用检查方法,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 e 抗原(HBeAg)、乙肝 e 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及感染的状态(如大三阳、小三阳等)。
2、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了解肝脏是否受到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
3、乙肝病毒 DNA 定量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数量,来评估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对于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4、肝脏 B 超、CT 或磁共振成像(MRI)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有助于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肝硬化等并发症。
乙肝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乙肝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一、乙肝简介乙肝,全称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
乙肝可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因此,乙肝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二、乙肝预防1.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关键措施。
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以形成长期免疫保护。
此外,对于未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也应积极接种乙肝疫苗。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帅、牙刷、剃刀等个人物品,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同时,保持个人卫生,勒洗手,预防病毒感染。
3.加强血液制品管理:对于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不建议进行献血,以免通过血液将病毒传播。
接受输血、注射等医疗操作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三、乙肝治疗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
乙肝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要客观、全面地了解疾病,对治愈疾病有充分的信心。
尽量戒酒,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卧床休息。
2.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胶衰拉米夫定片、阿德福韦酯片等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终末期的患者,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肝移植手术。
四、乙肝携带者注意事项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但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确保病情稳定。
同时,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五、乙肝防治的社会责任乙肝威肋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政府、医疗机构、学校和社区等应共同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社会各界应关注乙肝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乙肝防治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乙肝相关知识讲座
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HBV DNA
HBV DNA: 只存在于完整病毒颗粒的核 心。 HBV DNA是反映病毒载量和病毒复制水 平的最直接和最灵敏的指标。
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概述:
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肝炎可造成肝脏 的长期破坏,肝实质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组织逐渐增 多,最终形成肝硬化。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 短。肝细胞的反复破坏和再生以及病毒基因的整合, 还可导致肝细胞癌变,发生肝细胞癌。
第四页,共四十四页。
病原学:
嗜肝DNA病毒 结构:包膜〔包膜上的蛋白质为HBsAg〕
1. HBV DNA抑制快,ALT复常快,HBeAg
血清转换率低;
2.平安性好,副作用小,适应症宽; 3.不能彻底去除病毒;
4. 停药后易出现反跳; 5. 长期用药出现病毒耐药变异; 6. 疗程不确定,需要长期用药.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四页。
干扰素治疗:
普通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
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
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接种过乙肝疫苗后不是一劳永逸,抗体滴度可能会逐年 下降。当抗一HBs滴度降至保护阈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 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
建议监测抗HBs定量数值: 假设抗体在10以下,建议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
次。
假设抗体在100以下,建议接种1次,加强抗体的 滴度;
假设抗体在以500以上,可以3~5年后再复查。
无明显临床病症及体征。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治疗原那么:
保肝治疗 抗病毒治疗
包括核苷类口服抗病毒药和注射用干扰素
关于乙肝的健康教育通用版
关于乙肝的健康教育通用版乙肝是一种常见的肝炎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
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可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为了提高大众对乙肝的认识,以下是关于乙肝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乙肝的基本知识1.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可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两种类型。
慢性乙肝容易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对个体和社会都造成巨大负担。
2.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
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精液或分娩过程中,婴儿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都可能导致传播。
二、乙肝的预防1.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式。
乙肝疫苗是安全且免费的,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
2. 注意避免乙肝的传播途径,例如不与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卫生用品,避免性接触或使用安全套等。
3. 在医疗健康机构或美容美发店等服务场所,要确保使用无菌注射器和工具,避免乙肝病毒的传播。
4.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手套,避免接触他人血液和体液。
三、乙肝的症状和检测1. 急性乙肝患者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黄疸等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慢性乙肝患者通常无明显不适感。
2. 乙肝可通过血液检测发现,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等指标。
如果担心感染,请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乙肝病毒检测。
四、乙肝的治疗和护理1. 急性乙肝多数患者可以通过充足休息、合理饮食、增加维生素摄入等方法进行治疗。
慢性乙肝需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病毒治疗。
2. 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药物,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并避免滥用药物及饮酒等会损害肝功能的行为。
3. 乙肝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进食过油腻食物,保持适量运动和心理健康等。
五、乙肝的心理关爱1. 乙肝患者常常面临社会歧视和心理压力。
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应理解并给予乙肝患者积极的支持和关爱。
关于乙肝疾病人们必须了解的常识
关于乙肝疾病人们必须了解的常识什么是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
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
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乙肝传播途径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血液制品现已严格控制,传播可能性大大减少,不规范输血及血制品时才有发生。
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视。
随着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的大力推广,及其它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母婴传播得到极大控制。
目前HBV-DNA阳性母亲分娩约有百分之九十通过干预成功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HBV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HBV。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乙肝能经吸血昆虫,如蚊虫、臭虫叮咬传播。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的年龄是致乙肝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即母亲怀孕后至婴儿娩出42天内)和婴幼儿期感染HBV中,分别有90%和25%~30%发展为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婴幼儿期感染乙肝后变为慢乙肝,其自然史一般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复制期和再活动期,各期特点为:①免疫耐受期:血清HBsAg、HBeAg、抗HBC三者阳性(即大三阳),HBV-DNA病毒载量高,但肝功能正常,肝脏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肝损害,此期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疾病基本常识乙肝两对半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 e 抗体(抗Hbe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等乙肝五项指标。
(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介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指乙型肝炎病毒外壳部分所含的小球形颗粒与管型颗粒现分为八种不同亚型和两种混合亚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出现于病人血循环中可持续数月数年乃至终身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用的指标但在所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可以阴性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等血清学标志则可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正常值:定性:阴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临床意义:该项检查用于判断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乙肝)病毒1.HBsAg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标HBsAg本身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2.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仅仅HBsAg阳性者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3.HBsAg的滴度高低可判断患者的传染性一帮HBsAg的滴度越高HBsAg及乙肝病毒DNA 阳性的可能性越大传染性也就越大4.“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5.“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1)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仍然有传染性(2)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少数"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见于病毒变异(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介绍: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现知HBV有三种抗原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正常值:阴性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临床意义:(1)HBsAg阳性时表示患者处于HBV的感染状态见于HBV感染的潜伏期乙型肝炎急性期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如肝功能正常仅HBsAg阳性可能是HBV长期携带者或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而HBsAg尚未转阴(2)抗-HBS阳性是对HBV免疫指标既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效果又是乙型肝炎处于恢复期的表现抗-HBS抗-HBC HBsAg均为乙型肝炎感染率指标任一项阳性表示受过HBV感染(3)抗-HBc阳性它不是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为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性抗体持续时间长甚至终生保留高滴度存在常表示体内有HBV复制且有传染性低滴度者提示既往感染的一项指标抗-HBc有 IgG IgA和 IgM三种类型其中抗-HB-CIgM阳性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比HBsAg敏感得多此外慢性迁延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以及无症状HBV携带者亦能检出抗-HBclgA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中但慢性肝炎活动期阳性率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抗-HBCIgG低滴度者表示既往感染而高滴度者提示正在感染HBV(4)HBeAg阳性是HBV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表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高度传染性乙型肝炎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在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和 HBsAg携带者中HBsAg HBeAg和抗-HBc三项均阳性这种“大三阳”者具有高度传染性较难阴转;仅HBeAg阳性转阴而见抗-HBe阳性这种“小三阳”者一般提示病情在恢复传染性弱(5)抗-HBe阳性并非一保护性抗体它不能抑制HBV的增殖多见于HBeAg转阴的病人意味着传染性降低的一种表现在HBsAg和抗-HBS阴性时如能检出抗-HBe和抗-HBc也能确认为乙型肝炎近期感染(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介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是以隐蔽形式存在于核心颗粒中的可溶性蛋白分布于细胞间隙可能与病毒复制有关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部分故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是具有传染性的标志在潜伏期乃至整个病程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均可检出;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相应抗体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消失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出现是病情趋于好转的征象但并不意味着乙型肝炎病毒DNA停止复制或传染性消失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正常值:阴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临床意义:1.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HBeAg持续阳性表明存在乙肝病毒的活动性复制提示传染性大容易转为慢性2.一般HBeAg出现在HBsAg阳性中遇到HBeAg阳性而HBsAg阴性时要考虑检测HBsAg的方法不敏感或血清中有类风湿因子干扰3.“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四)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介绍: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是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保护抗体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正常值:阴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临床意义:用于判断乙型肝炎(乙肝)的传染性或病毒复制的活动性1.HBeAb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的水平降低传染性下降2.“小三阳”:HBeAb(+)HBsAg(+)HBcAb(+)提示:(1)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但仍然有传染性(2)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少数"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见于病毒变异(五)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介绍: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对应抗体它不是保护性抗体它的存在反而是受到乙型肝炎病毒侵害的指标之一它包括IgM IgA IgG三种类型IgM型是判断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标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一般持续3-6个月如果HBcAb-IgM持续高滴度表明病人乙肝有慢性化倾向若在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中HBcAb-IgM滴度高说明乙肝病毒正在体内复制活跃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HBcAb-IgG 出现较晚不是保护性抗体检测HBcAb-IgG具有流行病学调查意义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正常值: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临床意义:HBcAb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的检测能够检出HBsAg和HBsAb不能发现的一部分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排除乙肝诊断上具有重要地位1.单项HBcAb阳性:见于乙肝急性感染后的恢复早期(窗口期)也可见于HBsAg消失而HBsAb 尚未出现的时期也可见于经胎盘由母体传播乙肝病毒的婴儿2.HBcAb-IgG阳性:表示既往感染乙肝病毒3.HBcAb-IgM阳性: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乙肝病毒并且有病毒复制如果HBcAb-IgM持续高滴度表明病人乙肝有慢性化倾向若在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中HBcAb-IgM滴度高说明乙肝病毒正在体内复制活跃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4.乙肝“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1)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仍然有传染性(2)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少数"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见于病毒变异5.乙肝“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简介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是指在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时(乙肝两对半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 抗体(抗Hbe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等乙肝五项指标)出现的两种不同结果。
通常把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体呈阳性(+)称为大三阳;把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呈阳性(+)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和小三阳是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只是说他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这人就得了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非患病者。
大三阳、小三阳伴有转氨酶异常才诊断为乙肝。
不管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它只代表病毒复制的程度,而不反映病情的轻重。
大三阳,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这类患者体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液、尿液都可能带有传染性,如果同时有转氨酶增高者,首先就应注意隔离,在家庭内患者的碗筷等餐具可单独与家人分开,定期消毒,患者应到专科医院就诊采用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症降酶保肝措施。
对于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也应查肝功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如果“二对半”五项全阴,应马上注射乙肝疫苗,注射乙肝疫苗加以预防。
建议检查乙肝病毒DNA ,肝脏B 超,肝功能等。
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性比大三阳小,若乙肝病毒DNA 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
有部分人的大三阳经过数年后,可自然转为小三阳。
乙肝大三阳,乙肝大三阳治疗大三阳是指乙肝病毒三项标志物(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均呈阳性,是确诊乙肝的重要依据。
大三阳不仅说明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而且病毒复制(繁殖)活跃,传染性强,如果肝功能又不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提示肝细胞受损较重,病情进展。
如肝功能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不高),可暂不用药治疗,定期(3~6个月)复查“两对半”,作动态观察。
不要盲目用药,更不能相信"专治大小三阳阴转"的假广告,以免应用假药损伤肝脏或破坏免疫功能,使病情加重。
如需诊治,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或肝病专科医院。
女性患大三阳更不易处理,这是因为孕妇患乙肝时,通过分娩过程、母婴胎盘传播或哺乳(资料统计,患乙肝者的初乳中病毒71.4%阳性),可使胎儿受染,其受染率高达46.5%~100%。
如系怀孕初期,应考虑中止妊娠;妊娠中晚期不能中止妊娠者,因乳汁中含乙肝病毒,分娩后不能亲自哺乳,以免传染婴儿;分娩后的婴儿,无论有无传染,一律要注射乙肝疫苗。
大三阳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中含乙肝病毒,这些体液都有传染性。
故患者要注意:1.夫妻间不要有过于亲昵的接触(如接吻等),性生活尽量减少,过性生活时一定要戴安全套;2.应暂时不要孩子,待乙肝治愈后再怀孕;3.内裤、乳罩等物不要乱放,要集中起来定期消毒;4.患者的日常用具应与家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