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课件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
03
超声波不能被人耳听到,但能被一些动物听到。
把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
C
B
A
思考 一只密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的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密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范围内。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四、回声
思考题3、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判断海中物体的存在,请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然后怎样计算?
答: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t。海水深度S的计算公式为
声音在传播过种会出现许多有趣现象。 现象1:有一根较长的自来水管,一个人在管子的一端喊一声,另一人用耳朵贴在另一端,此时,他应该能听到几次声音?
A
3、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A、打桩声 B、飞机经过的声音 C、街道上交通繁忙的汽车声 D、郊外的鸟鸣声。
D
4、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 噪声声源的措施是 ;属于阻挡噪声传播 的措施是 ;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的措施的是 。 A、城市禁鸣喇叭。B、纺织女工带上耳塞。 C、城市高架桥上安装隔音屏。 D、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E、将飞机场建立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 F、开作战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 G、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捂住耳朵。
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会描述 实验现象并归纳科学规律。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有物体的震动产生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2,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声 速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探究活动三: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声音可以传播的 介质有哪些?必须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找出答案。 目的是让学生亲自总结出声音的传播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3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八班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2.教材内容特点;⑴.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⑵.重视科学探究活动⑶.重视对同学力量的培育⑷.教材内容呈现多样化⑸.本节内容与老教材的区分:老教材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声音靠介质传播”是通过对演示试验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的,本节内容这两个结论是由同学自己通过探究试验得出的。
因此,新教材比老教材更注意培育同学的探究力量、创新力量、沟通合作精神,更注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⑶.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⑴.运用观看和试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试验力量和科学抽象力量;使同学把握初步的讨论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⑵.通过合作和沟通,培育同学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2.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四、教学预备1.教具:⑴.多媒体声音文件(悠扬的音乐、瀑布声、砂轮与金属的摩擦声、青蛙叫声),⑵.音*,泡沫塑料球、铜锣、盛水玻璃水槽,⑶. 媒体展现(动画、视频)和习题精选(链接“农村中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2.学具:橡皮筋、小鼓、薄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在教室里播放媒体音乐,让同学观赏音乐,陶冶情操。
■导入新课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公司子弟学校樊永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发声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2)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教育目标:(1)通过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声波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
教学器材:(教师演示用)收录机、泡膜小球;音叉、小锤、细线吊着的泡膜小球;鼓、鼓锤;闹钟、玻璃罩、抽气机。
(学生活动用)学生文具盒、尺子;“纸盒土电话”、课桌等。
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1)把收录机平放在讲台桌上并播发乐曲,把一些泡膜小球放在喇叭上,提醒学生注意听音乐并观察;(2)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同时拿细线吊着的泡膜小球靠近并接触音叉,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接着用手阻挡音叉,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3)用鼓锤敲击鼓面使其发声,把一些泡膜小球放在鼓面上,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接着用手触摸鼓面,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
二、分析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我们刚才听到了收录机、音叉、鼓发出的声音,有优美的乐曲、尖细的金属声、粗矿的鼓声,这些声音引起我们的听觉不同,它们都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发现,在这些声音出现时都能引起泡膜小球的跳动或弹起,这说明这些声音出现时相应的物体都在振动;同时我们还发现,用手阻止物体振动,小求也停止跳动,声音也消失了,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我们用手触摸自己的喉部,同时讲话,感觉一下我们说话与不说话时有什么不同?可以证明我们以上分析是正确的。
(板书):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
三、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1)使闹钟闹铃,然后用玻璃罩把闹钟罩好,学生仍能听到闹铃声;然后,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注意提醒学生聆听闹钟铃声的变化;接着,逐渐往玻璃罩内放入空气,提醒学生注意声音的出现及其变化。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1篇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1篇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利用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三、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音叉,盛有水的玻璃水槽,用线悬挂着的乒乓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等。
学生准备:橡皮筋,尺子,纸片,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课前教师用课件播放乐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图片,倾听几种动物的叫声。
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而产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就声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一些问题,然后师选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性活动一1.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随手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随手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
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演示:用小锤轻敲音叉,听到声音,却看不见音叉振动,用悬挂的小球接触它,现象是什么?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用握音叉时有什么感觉?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振动”的方法?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原理. 重点与难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本节课的重点.空气中声波的物理图景建立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布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猎取各种学问,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板书1」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同学试验 l]用手抖动书页发声. 「同学试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声. [同学试验3」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 师:大家看到以上三个试验中的发声体都在“动”.请同学们再重复做这三个试验,仔细观看并思索这些发声体“动”的特点. 生:发生体在振动. 师:再请同学们做以上三个试验,观看并思索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生:发声时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板书2]发声体在振动. [演示试验1」敲击音叉,用丝线吊着小泡沫塑料球.当音叉股接触小塑料球时,小塑料球被音叉弹开;用手按住音叉,音叉不发声了,小塑料球静止.这验证了什么?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板书3]发声的音又在振动. [演承试验2」用收音机播放一小段音乐.并问,这奇妙的乐声也是有发声体在振动吗?从收音机中当心地取出喇叭,让同学想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发声的喇叭在振动?生: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轻小物体观看它们在喇叭发声时是否跳动. 师:用碎纸揉成纸团放在喇叭纸盆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钮,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看共叙述观看到的现象是:小级团在喇叭纸盆上跳动,并闭音量旋钮,纸团停止跳动. [板书4]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同学试验4]大家一起唱音阶“1 3-5 1,l -5-3 l”边唱边用手摸颈部喉头部分,发声时喉头是否在振动?喉头振动停止,发声是否也停止?生:发声时喉头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板书5]发声时喉头在振动. 师:哪位同学知道蜜蜂、苍蝇、蚊子在飘舞时如何发出“嗡嗡”声?生:它们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师:蟋蟀发声时复翅举起与背部成45角,左复翅上有它锉,右复翅上有刮器(发音镜),左右复翅快速左右开会使复翅振动.蝗虫也是靠音锉和刮器发声,但蝗虫的音锉、刮器长的部位与蟋蟀不同.蝉靠腹部第一节两侧的两片弹性薄膜即声鼓振动发声.请同学们再举一些发声作振动的实例. 生:敲击锣、鼓靠锣、鼓面振动发声;弹奏乐器:胡琴、吉它靠琴弦振动发声. .师:大家能举动身声体不振动的实例吗?生:哑然 [板书6]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声音传活需要介质. 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演承试验3]把手放在收音机喇叭上方四周,开大音量,让同学体验到空气在振动,师:发声体振动时,使四周空气也振动;假如没有空气是一否还能听到声音. 〔演示试验4]将收音机的小喇叭悬挂在玻璃钟罩里,两根导线从橡皮塞上穿出接在收音机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或使小喇叭发声.密封好玻璃钟罩,开动抽气机,有乐声渐渐减弱,最终几乎听不到了,再把空气渐渐放回玻璃钟罩内,声音又渐渐加强. [板书7] 2.声音的传播试验证明了: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稿(精选10篇)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稿〔精选10篇〕篇1:小学科学《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稿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根本的科学探究理论,从被动承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才能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
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良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良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应,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p本节课是声音局部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局部的重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这一局部的素材刚好可以表达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
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互相作用这一大局部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
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开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p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根底。
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根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
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化考虑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的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理解回声测距及在消费、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展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客观认识,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增强对科学的尊重与信任。
4.科学责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污染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出努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它需要介质来传播,如空气、水等。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通讯、音乐、警报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电话通话时,声音是通过电信号转化为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也展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关声音应用的创新想法。这让我感到欣慰,因为这说明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自信,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部分,我发现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来解释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概念,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声音传播速度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还需要我进一步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强化他们的认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7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7篇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一本节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它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发生了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三个教学情景:一是通过播放器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与之相一致的声波图形,并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感悟到声音的美好,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发声现象、介绍录音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振动发声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三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得结论——再提问——再猜想——再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其中,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研究,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改变的。
因此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设计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三个学生实验和一个自学环节。
一是通过学生发音、制作发声器,在制作中去揣摩、比较得出发声体在振动这一结论;二是演示真空铃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是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尝试实验,最后归纳得结论;四是让学生自学声速这一部分知识并相互交流。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
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
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
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
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
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议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
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
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汇总6篇)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汇总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汇总6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本章的章首图是大象,并给这幅图配了文字.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大象的图片不像其他一些(如锣鼓)更具有明显的声特征,但是由于立意比较新颖、奇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可能会有较好的作用.声现象丰富多彩,教材通过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意在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使学生可以就这几幅图或图以外其他物体发声的情况,谈谈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的共同特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活动中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好让学生自己想出做什么样的活动,并观察物体是怎样发声的.“想想议议”这个栏目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互相交流.如果学生能够说一些新奇的关于发声的现象,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是锻炼学生交流能力的机会.声音的传播,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要想使声音从发声地传播出去,必须要有传播的载体——介质.教材重点让学生自己探究固体传声,教师演示气体传声,学生设计液体传声.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有所不同.“想想做做”中,要求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是一个开放型问题,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设计的方法应给予鼓励.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2.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具准备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份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生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很高兴.要想知道这些同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推进新课(一)声的产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生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生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生用鼓槌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生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生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l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生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生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振动生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掌[想想议议]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生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生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生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生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生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爆裂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生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生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师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二)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生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生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孥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师刚才这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ediu).生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问题.[演示]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减少,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师 (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真空不能传声.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等奖说课稿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等奖说课稿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省编自然科学第三册第三章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在初中自然科学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知识难度用教学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声音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信息、是组成美好生活的一个要素,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关注、研究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因此,它是自然科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通过对声音发生和传播的学习,为下一节光的传播打好了基础。
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学生已有的逻辑思维及习惯,本人对教学流程作如下处理:声音是如何发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波的形成、反射及回声→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速。
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处理会使整堂课的结构更加自然流畅,学生也易接受。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有媒介物质,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了解回声现象。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声音是如何发生及如何传播是认识声现象本质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从教材的安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上看,它应是本节课的重点。
声音的传播需依赖一定的物质,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直接感受到,它需要借助于实验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
由于实验本身的局限性,初中生理解、推理及想象能力又相对薄弱,我认为本节的难点,应是理解声音的传播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
四、教学的创新点1、把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以教师讲授、实验演示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探索,分组实验的.研究性学习为主。
,把全班学生按3-4人一组,分成十几个学习小组,通过问题情景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补充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使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验转变得饶有趣味性,并易于学生探索、理解。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试题答案8-15
《声音发生和传播》(一)发声体在振动。
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注意 (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和液体,也可以是气体;(2)发声体肯定在振动,但振动却不一定发声。
蟋蟀没有声带,它的叫声是靠翅膀的摩擦发生振动..而产生的。
吹笛子发出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当向水中投入石块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水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靠介质。
声音靠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它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
真空不能传声。
将一个发声的电铃放入一个大的空瓶中封闭,并与抽气机相连,开始我们还能听到清晰的铃声,随着抽气机的工作,电铃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就听不见了,只看见仍在不断振动的电铃。
这说明电铃仍然在发声,只不过是没有传出来。
看来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
我们把这种媒介称为介质。
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多数都是靠空气这种介质来传播的。
而空气又是由许多气体组成的,所以任何气体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岸上的小朋友在大声地吵嚷,这时在湖边垂钓为什么鱼不容易上钩?看来鱼听到了吵嚷声,这个声音是靠空气和水传入鱼的耳朵中的。
这说明水也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科学家做出电子诱鱼器放入网中,鱼通过水听到声音,就会自投罗网。
不但水可以传声,而且任何液体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土电话的游戏同学们都玩过,这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综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物质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才是340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m/s。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5200m/s。
声音的传播中υ固>υ液>υ气(四)如何听到声音(振动发声)(介质传声)(空气振动传给人耳)(耳膜振动传给大脑)《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试题8-15声源:1、请举出下列声音发出的声源是什么?弹吉他时,吉他发出美妙的声音。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理解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原理。
具体来说,学生应能够:1. 认识声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2. 了解声源的产生机制,包括振动和声波的形成。
3. 理解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原理,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条件和速度。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声音的起源与传播过程。
教学难点包括:1. 深入理解声音振动产生和传播的机制。
2. 区分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不同介质对声速的影响。
3. 正确使用专业术语解释相关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如音叉、水杯、鼓等)、多媒体课件、声音传播实验装置等。
2. 资源准备: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如声音的振动过程及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
3. 预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课堂互动活动,保证课堂氛围活跃而高效。
根据以上述步骤为基础,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这可以通过课前的小测验、问卷调查,或是与学生们的面对面交流来实现。
了解每个学生的强项和弱点后,教师可以根据整体情况,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
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是关键的一步。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课程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提升。
同时,为了保持课堂氛围活跃而高效,教师还应设计一系列的课堂互动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抢答环节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学生们在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还能确保他们真正学到并掌握所需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以一段生动的音频作为引导,可能是大自然中的鸟鸣、水流声,或是人们熟悉的校园铃声等。
物理教案-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物理教案-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特征介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和区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的特征。
2. 难点:声音特征的实验验证。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奥秘。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弦乐乐器、鼓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用手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名学生轻敲桌子,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传播。
4. 实验验证声音特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用弦乐乐器、鼓等器材,观察和记录音调、响度和音色变化,验证声音的特征。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强调声音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声音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后作业1. 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的特征。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观察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事物,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九、课堂评价1. 学生参与实验和观察的情况。
2. 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说课稿《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教案
初中物理说课稿《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教案第一章:声音的发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让学生掌握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发生。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振动与声音的关系: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室进行声源实验,观察和记录振动物体与声音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声音的定义和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实验法:进行声源实验,观察和记录振动物体与声音的关系。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声音的产生,如敲击物体、拨动琴弦等。
讲解:讲解声音的定义和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实验:进行声源实验,观察和记录振动物体与声音的关系。
总结:归纳声音的发生原理和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第二章:声音的传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让学生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传播。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室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声音的传播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实验法: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2.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声音的传播,如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讲解:讲解声音的传播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实验: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总结:归纳声音的传播原理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第三章:声音的强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响度。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强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强度。
3.2 教学内容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方式;
3. 能够诠释声音传播中的相关现象和规律。
二、导学内容
1.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传播
3. 声音传播中的相关现象和规律
三、导学步骤
1. 预习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在声音传播中会出现哪些现象?
2. 进修任务一: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引起的,当一个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着震动,形成声波。
-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下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3. 进修任务二:声音的传播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通过空气分子的碰撞传递的,传播速度约为343m/s。
- 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更快,因为分子之间的距离更近。
- 在不同媒质中传播时,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4. 进修任务三:声音传播中的相关现象和规律
- 声音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引起的。
- 声音传播的距离受到噪音、障碍物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声音衰减的现象。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方式,同时也进修了声音传播中的相关现象和规律。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课后加深对声音的理解,探索更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案例之“一案三单”(1)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红山中学
课程名称:物理
内容主题: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姓名:张晓东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问题导读单
1、声音的产生
利用你身边的器材如:直尺、音叉、锣、鼓以及自己说话发出声音,来研究物体是怎样发声的?注意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 而产生的。
2、声音是如何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
3、介绍声音的速度
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这部分资料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问题生成------评价单
1、自己做做看: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锣、鼓等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该实验说明了:______ 停止,发声也停止。
2、(1)试猜想在月球上的宇航员,能不能象我们在地球上一样直接面对面的交谈呢?并想办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
方案设计:
(2)(表一)试猜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还可以传播声音?并举例说明?
通过以上实验与实例可知:①______ 、______ 和______ 都可以传播声音。
②______ 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另一部分声音会被反射回来,再次传到人耳就是回声。
)
问题训练拓展单
1、将一只带有小锤的闹钟放在一个玻璃容器中,闹铃敲打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如果将容器封闭,并且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铃敲打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
(填“能”或“不能”)
2、运动会上同学们敲锣打鼓,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合______km/h。
3、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______能够传声,“隔墙有耳”表明______也能传声。
4、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______次击管声,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传来的。
5、下列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酒精B.氢气C.棉花 D.真空
6、用玻璃制造的封闭的电话亭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B.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C声音在玻璃中不易传播D.以上说法都正确
7、伏下身用耳贴着铁轨的人总比站着的人先听到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C.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较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王强面对以高山大喊,4s后他听到自己的回声,请问王强距高山有[ ]
A.340m B.1360m C.170m D.68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