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教学设计

统计调查教学设计
统计调查教学设计

10.1统计调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问卷;

(2)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表格;

(3)掌握描述数据的方法――条形图、扇形图;

(4)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

能力目标: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统计初步过程,会根据调查结果绘制表格,对数据进行整理,并能够作出一些决策。体会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能积极参与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感受统计的实用性与严谨性,并养成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应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尽量增加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要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汲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要经历的过程中重点在注意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合作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1998——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队获得金牌数条形统计图。

生读图后,谈谈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从而引出课题。

(二)经历活动,感受新知

活动1收集数据

问题1:你用什么方法收集到全班每一位同学的数据?

学生集思广益列举出多种平时生活中见过的收集数据的形式,如举手投票、电话采访、短信、电脑辅助、邮寄、访问等形式,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

教师直接引出调查问卷方式。

问题2: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并关注学生的设计情况,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有针对性的展示一些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学生一起分析优劣,然后展示一份调查问卷的范例,并指出,应该根据调查问题的实际需要设置问题,例如想了解男生和女生对于以上节目类型的喜爱情况,还可以增加性别选项等。

通过范例的展示,请学生归纳出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素有哪些?

总结:调查问卷的要素有标题、时间、调查问题、收集部门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提炼归纳,理清学生的思路,并开展收集数据活动。

活动2 整理数据

收集到全班同学的调查问卷后,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1:从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中你能看出喜爱哪种电视节目的同学最多吗?怎么才能对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学生想到将各类选项的数目依次数出来,从而对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整理。

为了清楚的了解喜爱每种节目的人数,发现数据中蕴含的规律,设计出人数统计表,并用划记法对数据进行整理。

教师展示出已经设计好的统计表,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包含的各项内容,然后请学生上台,用划记法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

并提出问题2: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有什么优点?

优点:统计表反映的数据非常清楚且容易查找。

活动3 描述数据

问题1:我们还有什么方式能将数据体现得更加直观吗?

学生根据需要想到要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由于学生小学时已经了解到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的展示出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

问题2: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绘图需要计算出全班最喜爱各类节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比值。分析出扇形统计图中扇形圆心角的大小与人数比值之间的联系,从而算出各个圆心角大小。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利用软件工具与学生共同绘制扇形统计图,生动形象的展现绘图的步骤。

问题3:总结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学生根据体验到的绘图过程,总结出:

(1)、计算各类型占总体的百分比;

(2)、根据百分比计算各类型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扇形统计图,并标记好各扇形表示的意义及百分比。

问题4: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学生分析、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活动4 分析数据

问题:你能根据上面两种统计图说说全班同学最喜爱五类电视节目的情况吗?请对少儿频道的节目策划人提出一些建议。

学生根据对亲身经历的统计调查的理解,进行思考、回答,教师对于学生的建议充分进行肯定,并给出全面调查的概念。学生理解、记忆,并举出身边全面调查的例子。

【活动】(三)应用新知,提升能力

【例】见课件

【活动】(四)体会收获,拓展能力

自我小结

教师采用学生自我小结的方式回顾知识,并画出知识结构图。

分层布置作业

基础巩固题:教科书习题10.1第1、2、5题。

能力提高题:请对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进行一次统计调查,并根据需要画出适当的统计图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统计》教学设计一(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教材中,本节课也是自一年级以来第三次出现统计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本着数学生活化,数学活动化,数学问题化的新课程理念,抓住分段统计和复式统计表两个知识点,我进行了(统计》一课的教学设计,力争在设计中体现以下几点:1.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这节课,我除去了用现编的数据给同学们统计的方法,抓住前不久学校进行了体检的信息,让同学们在课前了解好自己的体重,采用在课堂上统计自己体重的方法,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在课前进行了实际调查,发现如果按书上的分段统计法,在二年级学生中,15千克以下的人几乎没有,这就失了统计的意义,所以我把这栏改为“21千克以下”,另外,我还设计现场进行统计,让同学们感封非常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2.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 在课中,我设计了现场调查,从设计统计表,到统计每段的学生人数,从数人数到进行记录,再从单式统计表组合成复式统计表,多种活动中,让同学们参与了知识形式的全过程,因为只有让学习经历知识,

体验知识的形式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教师还可根据同学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讨论并组合成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统计表表头的理解这一步骤,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整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从这样设计统计表,你认为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呢严怎样能使表格变短,而又统计到全班每个同学的体重呢?”再到“你想怎样又快又准确的统计全班的体重呢?”,从“每年都制一张这样的统计表麻烦吗?”到“可不可以把这两张表组合一下,制成一张新的表呢广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办法去统计,这样办法是学生自己想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发展了思维。 本节课中,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括实际出发,注意把数学与生活沟通,注意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相结合,用问题带动思维,让学生人人参与,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力求实现真正的数学学习。 数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会分段的统计方式,会看复式统计表。 3.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并能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简单的统计表教学设计

“简单的统计表”教学设计 石城三小一年级黄外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8页例2及做一做,第31页第6题。【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感知简单统计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由课前播放的《爸爸去哪儿》音乐谈起,引出例题例2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不同标准下的不同分类 (1)出示例2 要求:给这些人进行分组。 (2)小组交流。 要求:小组中商量是怎么分组的。 数一数,每组各有多少人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3)小组展示。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板书:按男、女分: (4)我们来看看他们小组是怎样纪录的:先横着来看,第一行纪录着什么呢用笔在纪录结果“男、女”下画一条线,第二行纪录了什么呢竖着看,第一列纪录着男的有6人,第二列呢(边说边画 3条竖线。)看!我们画出来一个表格。为了让看表格的人知道第二行的数字表示什么,我们要在前面再加一条竖线,并在数字的前面一列写上“人数”。 2.引出课题:简单的统计表 3.学生完善记录结果,制成统计表。 4.展示不同分法。

5.(预设)还可以这样分:课件出示。 按左、右分: 6.小结经历统计过程 板书:分类----数数-----填数 7.观察2个统计表,小组交流讨论: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和相同的 地方 小结: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给全班同学分成两组 (1)交流要求: 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全班汇报。 2.完成课本p31第6题。 (1)小组合作填表,展示。 (2)观察统计表,合作完成问题。 (3)全班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整理自己的书包,并根据里面的实物进行分类,把分类结果制成一份简单的统计表格。 板书设计 简单的统计 分类-------------数数-------------填数 按男、女分: 分类的标准不同, 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按大人、小孩分: 男 女 人数 6 6 大人 小孩 人数 8 4

复式统计表_教案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以及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陆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

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小黑板出示:4个兴趣小组一共有()人,男生有()人,女生有()人。()组的男生最多,()组的女生最少。 学生回答后,师:可是刚才这位同学在回答中,你有没有发现:在这4张统计表里我们能直接知道这些数据吗?(不能)这是什么原因? 师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应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 问:那谁能出个好主意,让我们比较起来方便些?如果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也就容易多了。 二、展开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范文整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及身边的事例。例如:教学主题的例题就是选择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在练习八中安排了统计体育成绩,国家金牌取得的趋向,在后面的课后拓展中,让学通统计班上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让学生统计四年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情况。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且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过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而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进而一步一步的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或分析问题,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统计以及单式统计表的 制作、填写,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理解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能在掌握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并掌握 复式统计表。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了解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的填写表格。 能根据统计表里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计的过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 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解决措施:,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谈论等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解决措施:通过比较,分析,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经能进行简单的统计,而且能进行制作、填写、分析单式统计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复式统计.

(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一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 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教材中,本节课也是自一年级以来第三次出现统计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案的始终。本着数学生活化,数学活动化,数学问题化的新课程理念,抓住分段统计和复式统计表两个知识点,我进行了(统计》一课的教案设计,力争在设计中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这节课,我除去了用现编的数据给同学们统计的方法,抓住前不久学校进行了体检的信息,让同学们在课前了解好自己的体重,采用在课堂上统计自己体重的方法,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在课前进行了实际调查,发现如果按书上的分段统计法,在二年级学生中,15千克以下的人几乎没有,这就失了统计的意义,所以我把这栏改为“21千克以下”,另外,我还设计现场进行统计,让同学们感封非常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2.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 在课中,我设计了现场调查,从设计统计表,到统计每段的学生人数,从数人数到进行记录,再从单式统计表组合成复式统计 表,多种活动中,让同学们参与了知识形式的全过程,因为只有让学习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式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教师还可根据同学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讨论并组合成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统计表表头的理解这一步骤,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_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式统计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三.教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 四.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早安问好!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课程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及反思 木兰乡朝阳小学王传广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教材与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复式统计表是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并可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这种处理、呈现数据的方法,是以后学生学习复式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 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措施: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2课时 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课本第9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动物运动会的热闹场面: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参加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 提问:看到这个情况,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兔、狗、猴三种小动物参加比赛;它们正在进行长跑、跳高的比赛。)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 (3)逐个出示相应的统计表,请学生们按要求,把结果填在表里。 3.组织学生们进行分析。 (1)提问;上面的两次统计一样吗?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一次是按比赛项目统计的,一次是按动物种类来统计的。) (2)组织交流:你从第一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参加跳高的有5只,参加长跑的有8只,参加跳高的比参加长跑的少3只;参加长跑的比参加跳高的多3只。) 你从第二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其中有5只狗、2只兔、6只猴,猴的只数最多,兔的只数最少……) 课件出示裁判长小老鼠:提问:裁判长小老鼠想了解场上的比赛情况,它应选哪

一张统计表了解情况?然后出示厨师小肥猪,提问:它应选哪一张统计表了解情况? 4.小结: 同样是一场动物运动会,我们按照项目、参加动物的种类来分,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统计表,根据这两个统计表我们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二、具体实践,进一步体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老师买了一些茶杯(出示题目图),如果为了携带方便,把带把的和不带把的分别装袋,应该按什么标准分类?如果为了便于计算所用的钱,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 (2)学生各自整理、填表,教师巡指导 (3)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4)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两个表中的合计数应该怎样?如果不同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图形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你想知道的结果,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呢? (2)请学生完成统计表:先把统计表的横栏补充完整,再根据横栏进行统计。 (3)集体订正,组织学生交流;比一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全课小结 附:设计思考:本节统计课是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基于此,在设计本课教案时

统计表教案2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复式统计表练习 1人教新课标 第三单元统计 【第二课时】复式统计表练习1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 写复式统计表,并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体验数据整理、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便于观察、比较、分析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填写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 2.想一想: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它有什么特点?

小结:把几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格上,就叫做复式统计表。它的特点是便于观察和比较。 (二)加强应用、体会作用。 1.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将三(1)班同学50米跑的成绩进行了记录。大家看下面是育人小学三(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1)请你们把这些数据整理在下表中。 (2)填写统计表。 (3)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问题。 ①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 ②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③请你选择一部分学生,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小结:复式统计表既可以和自己比,又可以直观的和他人比,便于我们比较和分析,针对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 (三)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根据统计的情况作出决定。大家看,这是某地区三、四月份天气情况。 1.请把各种天气情况整理在下表中。 2.请你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想一想,如果爷爷奶奶去这里旅游,选择哪个月份去比较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复式统计表整理 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第三单元统计 【第五课时】复式统计表整理与复习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93-94统计 二、教学准备 卡片、白纸、空白统计表、统计图、课件、盒子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选择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这部分内容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本课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让学生通过帮助食堂叔叔解决中餐分发水果的难题,初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体会到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然后通过统计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和记录数据的过程,再让学生探索如何进行统计。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在统计出 结果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让学生体验调查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1、师:(无序摆放)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摆法,你觉得怎么样?生:不好。太乱了,看不出谁多谁少。 2、师:(无序摆放有标数字)那这一种呢? 生:这种标上了数字,我能知道什么最多。 师:对呀,你觉得这种可以吗?生:可以。 师:那你觉得它比刚才那种好在哪里?

《制作统计图》教学设计

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7课 《制作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内容简析 1、《制作统计图》一课是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里的内容,是以“制作统计图”为任务,教小学生运用WORD程序中的图表对象制作统计图的一课。 2、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及和小学数学、美术等课程整合的思想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操作,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统计图”的作用,并能对各类统计图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用电脑对统计图的设置,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过程加深理解“统计图”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组成部分,并知道制作统计图的三个步骤。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学生就可以学会在WORD中插入对象的基本操作过程。 通过完成统计图学生可以巩固已有的操作技能,同时掌握统计图的操作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的作品展示和评价,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表现和点评他人作品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索,学生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3.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统计表设置操作任务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他们可以面对困难,敢于尝试解决困难。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在掌握操作方法后还能美化自己的作品,并将所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渗透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三、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删除行时,学生有时并没有完全选中,导致出错。在评价他人作品时,鼓励学生给出解决办法或方案,促使学生在评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其综合能力。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针对本课教学的内容、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抓住指导学生在制作成长统计图这一重点。根据课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能力共安排为“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教学新课;开展竞赛、巩固提高;发展评价,进行延伸”四个部分,“教学新课”中包含“分析制作内容;自主合作,尝试制作;交流汇报,互助合作”等几个环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课件(介绍一位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的成长照片,且请这位同学配上声音。)让学生在听和看的过程中,借助课件的感染力打动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像这位同学一样“制作一张自己成长的统计图那该多好”的想法,从而创设本课的教学情境,为整堂课提供了线索,教师再演示“精美的统计图”的动画,学生的心情在一抑一扬后,学习的欲望被充分调动;其次,以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及和数学课相结合,一步一步解决制作统计图的问题,即教学word中的插入对象命令;再次,以美化统计图的形式(修改图表属性),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最后,将学生修改完善的统计图放在一起,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价小结,使学生感受到自已六年来成长的情况,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在“教学新知”这一重点环节,教师没有一讲到底,而是重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寻求解决方法。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氛围,让学生在回顾、交流、比较、尝试中掌握方法,提高学生寻求规律、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 自制的教学软件、教师机与学生机。 学生根据素质报告单,收集几年来自己的身高、体重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保存在电脑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媒体运用】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增强对统计意义的理解,提升学生填写统计表的水平。 复习重点:会填写统计表,会分析统计图。 复习难点:会绘制不同类型统计图。 复习过程: 一、铺垫导入: 1、你学过哪几种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二、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一): 1、自学课本P110---111页,并观察例题中的图表,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 2、从每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还能够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4、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自学提示(二): 1、出示例题。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 2 4 5 12 10 4 3 ①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a. 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b. 计算平均数。 ②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③你认为用什么数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自学提示(一)结果。 (1)如2:从扇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折线统计图看出,同学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2)自学提示(二)结果。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例1,“练一练”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能根据收集、整理的相关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写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并能对表内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四年级我们就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谁来说一说完成一张统计表要经历哪几个步骤?(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表格)统计表制作完成目的是为了……(分析数据)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所用。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学生说出课题)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预习反馈 1.师:昨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预习,并努力通过自己的预习将表 格填写完整。下面交流一下大家的填写情况。(实物投影) 2.复式统计表有哪些优点?三、明确任务师:接下来,我们将深入的研究复式统计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课件出示) 1.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相关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3.能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自主共学 1.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1)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包括几部分。(表内....... 、表外 2)填复式统计表时先填哪些数据,再填哪些数据。合计、总计是怎样计算的? 3)复式统计表和四张单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五、反馈交流 1.统计表的结构指名并引导说一说。板书:表外(标题、日期)表内(表头、横栏、竖栏、数据)课件演示。 2.合计、总计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说一说,核对计算结果。 (1)下面,我们一起来填写数据,提问:填写时,一般先填写哪些数据?再写哪些数据?(明确:先填男女生人数,再填合计数, 最后填总数) 合计栏的28、27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里的22、30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这个总计一栏的数据该怎样计算呢?表示什么意思?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也就是说这一栏既表示四个小组的总人数,也表示男、女生总人数,这两者应该是一一(相等的)。说明了这两种方法可以起到互相检验的作用。 3.了解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说一说(课件演示) (1)单式统计表整合成复式统计表。 ①将单式统计表直接合并成复式统计表。(表一)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一、单元教材分析: 复式统计表是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统计表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要求学生根据例题所提供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不早不晚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2课时 复工统计表……………………………………………………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学法: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法和操作实践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93-94统计二、教学准备卡片、白纸、空白统计表、统计图、、盒子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策略选择统计是数学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这部分内容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数学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本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让学生通过帮助食堂叔叔解决中餐分发水果的难题,初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体会到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然后通过统计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和记

录数据的过程,再让学生探索如何进行统计。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在统计出结果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让学生体验调查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统计初步知识内容不算很难,但有时比较繁琐,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宜多合作,而看图表回答问题选择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前谈话: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老师要给表现好的小组投票打勾,看最后哪个小组得的勾最多,成为今天的冠军,有信心得冠军吗?瞧,现在第*小组最有精神,先给他们投一票!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师:瞧,老师这里有四种水果,你最喜欢吃哪一种呢?生:我喜欢……师:看来每个人喜欢吃的还都不一样。食堂叔叔就为这事犯愁了。原来他要给小朋友准备中饭的水果,为了发的方便,他只能统一买一种,到底我们班哪种水果喜欢的小朋友最多呢?你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啊?〖备选〗若学生提出:可以用举手的方法。师:怎么举

最新苏教版《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拟写人:杨鸿肖 教学内容:课本84-85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学习统计的方法,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会对一些简单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学会制作复式统计表。 3、利用复习统计的相关知识,趁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的相关规定后,知道乱砍滥伐是一种什么行为了吗?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准备:小黑板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的统计表,趁机向学生介绍乱砍滥伐是一种什么行为了吗? 二、活动一:学习例1: 1、请看青云小学五年级正在活动着的4个兴趣小组情况。 2、小组讨论:a.哪个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少? b.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呢? c.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交流、汇报、评价 4、总结,这样的统计表我们把它称之为单式统计表。如果要把四个组的情况放在一张表里,就需要用复式统计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出示小黑板,解读复式统计表。 现在你能根据刚才四张表中的数据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吗?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 5、交流、汇报、评价

活动二、小组合作制作复式统计表 注意引导学生分别横看、竖看,读懂各个数据。 三、课堂练习: 三、全课总结: 四.板书设计: 集中、更好比较 复式统计表 直接、信息更丰富标题日期表格 表头横栏纵栏 一、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二、把以上四张统计表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那么张统计表怎样制作?请各小组分工合作把这张统计表画出来(画在下面空白处)并把数据填写完整。 青云小学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月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亚东二小——刘忠雪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的有关知识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重难点、关键 重点: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关键: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图略) 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 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 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 (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 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 (1)扇形统计图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 四篇 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 项目件数季度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7981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地整理过程,通过自主性学习,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能从中获得简单的信息; 3、培养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主学习,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探索、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自主性学习平台、课件、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统计表格、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些日子是你感到特别高兴的呢? 生: 师:生日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生日在哪个季度?(学生举手发言)这么多同学都想告诉老师,可老师记不住,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 生:师相机板书:统计 二、调查分析,探索新知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生:画正字、打 师:方法很多,哪种方法最简便呢? 生: 师:统计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 师:现在请班长来帮助老师一起统计我们班同学生日的时间。 (出示黑板上的统计表:第一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第二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统计的时候不要忘了把班长自己也要统计在内。)制好表后再合计一下,看看总人数是不是等于全班人数。 师:这就制成了一张五(4)班同学生日的时间统计表。现在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那整理出来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方块图,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统计表,(课件出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制成一张方块图。(课件出示) 师: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呢? 生:(图中一个方块表示5人,第一季度12人,就画两个方块和一个表示2人的小方块,用方块来表示人数。) 师:在生活中方块图很少用到,我们一般常用条形统计图。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电脑老师来学习,想一想制作条形统计图可以分哪几步,应该注意什么,电脑老师会通过耳机悄悄地告诉你的。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4、2、3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例题结合学生的显示生活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杨老师发现一种现象,每到周三下午,同学们就特别兴奋,各自拿着自己的工具奔走在走廊、校园里。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参加兴趣小组呀!)我们学校开设的兴趣小组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瞧!(出示课件)我们就先选五年级的这四个兴趣小组来统计,好吗?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小组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板书:统计表)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 1.填写各兴趣小组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