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辩证关系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3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第2框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编版必修2
微拓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体现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理念。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协调发展理 念。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绿色发展理念。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开放发展理念。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共享发展理念。
请你说一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关系。
提示: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 化,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 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 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课堂·重难突破
二 全面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
问题探究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 高端制造品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但国内还不能很 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这些美好生活需要,导致越来越多的优质 农产品需求、高端制造品需求、高质量服务需求转向海外市 场。 结合材料,谈谈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
(2)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发展理念是 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 次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 展理念。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增强发展动力,推动高质 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 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 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如何理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何理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需求催生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
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理解“结构性”。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益;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筑科研创新高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经济政策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各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其经济政策,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其中,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经济政策是当前热门的经济政策之一。
那么,什么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经济政策?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各国的实践中有什么具体的体现和效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一、供给侧经济政策供给侧经济政策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被认为是一种针对供给方的政策,旨在通过改革提高生产率和创造就业。
它的核心是要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以中国为例,2015年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该改革旨在通过推动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来优化供给结构,实现以供给侧为主的经济转型。
在该政策下,企业积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国家也在鼓励企业加强创新,扶持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减少产能过剩,加强环境保护等。
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优化了产业结构,为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二、需求侧经济政策需求侧经济政策是一种针对需求方的政策,它主要通过增加需求和提高消费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旨在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措施包括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投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轻税收负担,调节货币政策等。
以新西兰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后,该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需求侧的政策。
该政策包括增加公共支出、实施减税政策、减少利率、提高各项社会保障等。
这些措施加快了经济的复苏,促进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双赢。
三、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联系和区别供给侧和需求侧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目标不同。
供给侧的目标是通过改革提高生产率和创造就业,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供求侧和需求侧通俗理解
供求侧和需求侧通俗理解供求侧和需求侧是经济学中重要的两个概念,用来描述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过程。
供求侧和需求侧的关系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供给侧指的是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者,他们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商品和服务。
供给侧的行为取决于供应者的动机和能力。
供给侧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来获利。
供给侧的行为受到成本、技术、竞争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供给侧的决策通常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也就是说供应者会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等因素来确定供给的数量和价格。
需求侧指的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他们根据个人需求和能力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需求侧的行为取决于需求者的需求和购买力。
需求侧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个人需求和提高生活水平。
需求侧的行为受到收入、价格、个人偏好和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侧的决策通常是基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也就是说需求者会根据价格和个人偏好来确定购买的数量和价格。
供求侧和需求侧之间存在着供需关系。
供给侧的行为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而需求侧的行为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当供给侧的供应量大于需求侧的需求量时,市场上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价格通常会下降。
当供给侧的供应量小于需求侧的需求量时,市场上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通常会上涨。
当供给侧的供应量等于需求侧的需求量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价格相对稳定。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础,也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变化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例如,供给侧的生产成本上升会导致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需求侧的收入增加会导致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和数量的波动,进而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
供求侧和需求侧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过程。
供给侧指的是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者,需求侧指的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调整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从鼓励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取向: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土地和资本资源配置等.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经济表象体现:需求不足.自 2015 年初以来,央行 5 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 万亿元,但投资依然萎靡,需求刺激效果不佳,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严重状况依然存在.需求侧:需求侧短期刺激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系:供给侧与需求侧同等重要, “供给侧”改革是对“需求侧”管理累积问题的集中性综合矫正.二者的目的都是生产要素潜能的充分释放,在新条件下达到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比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生产力和经济的长期发展能力,供给侧管理针对的是经济长周期中的制度和结构等问题;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经济短周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需求侧管理重点关注短期有效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最优配置资源要素,提质增效社会经济增长.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必须在于结构改革,政策更侧重于制度变革与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市场与企业的主体作用;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重点在于财政货币政策调整.相对应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体两面,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经济的稳定增长,更要考虑未来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兼顾需求侧的同时须以供给侧为主导,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通常把需求侧比喻成“三驾马车”,对应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个方面,这决定着短期内经济社会的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包含四大要素,分别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是这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的前提下经济社会所实现的经济增长率.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从要素端、生产端改革入手,通过对要素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和优化,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障碍,激发各经济主体活力,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各种政策总和. 其政策着眼点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更加强调“治本”,从产业、企业等角度观察认识问题, 更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和活力再造. 需求侧改革则偏重于短期,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入手,主要采取扩大投资、鼓励消费等方式扩大需求, 采取短期的反周期宏观调控措施,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从政策效果看,需求政策短期效果显着,对经济回暖、就业稳定、社会民生等作用明显,但副作用较大,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有时候甚至会延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 供给侧改革分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激进式改革短期见效,但隐患较大,渐进式改革如中医疗法,其结果是可以“治本”.供给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并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需求下降与需求外移并存”,具体表现为:外需减少导致外向型供给体系中部分产业产能过剩, 但供给体系同样没能及时跟上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的消费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需求的能力不足, 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矛盾突出. 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而国内居民境外消费猛增, 2014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金额已超过 10000 亿元,这里面既有消费观念和国外品牌商对华定价策略等因素, 但更多是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和品牌不足的问题,同时,流通和财税体制造成的价格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从实体经济看,有些产业已经达到产能峰值或资源环境承载的极限,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未富先贵”的问题较为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将需求侧的短期措施和供给侧的长期改革结合起来. 这是因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有需求下降的问题. 在面临供给与需求双下降的背景下,必须供给与需求相结合,供需双侧发力,助推经济平稳转型.结论与建议:供需双侧发力,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解决我国经济当下面临的问题, 必须供需双侧并举,实施“五个发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在供给侧,要着力解决“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难题,打通过剩产能资源要素向先进产能转移的“中阻梗”,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在需求侧,着力解决“需求下降与需求外移并存”困境,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拓展中高端需求.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存在的问题也是长期与短期、总量与结构多维度交织,对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未来一个时期,需要转变宏观调控方式,通过改善供给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幅度,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亟须在改革中解除供给约束,包括合理调整人口政策,优化劳动力供给及人口结构;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深化金融改革,使间接、直接融资产品多样化,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和精准度;推进教育、科技改革,破解“钱学森之问”,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减轻企业综合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主要通过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改造政府行政架构,转变政府职能,等等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简单的来说目前提出供给侧改革是由于“供给跟不上需求”,需要“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和利用”.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供给侧管理角度看,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最优配置资源要素,提质增效社会经济增长.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必须在于结构改革,这与需求侧管理的改革重点显着不同.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的异同,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肖林2016主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生产力和经济的长期发展能力,供给侧管理针对的是经济长周期中的制度和结构等问题;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经济短周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需求侧管理重点关注短期有效性.张为杰2016从政策管理角度比较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大结构性改革,他认为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重点在于财政货币政策调整,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更侧重于制度变革与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市场与企业的主体作用.冯志峰2016认同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的说法,他认为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经济的稳定增长,更要考虑未来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兼顾需求侧的同时须以供给侧为主导,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宏观调控重心从需求侧刺激向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转移,表明政府转变短期刺激政策偏好,开始下决心通过“供给侧”改革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关键在于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的转移,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于创新要素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很多学者认为,所谓“供给侧”改革, “是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从鼓励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理解“供给侧”改革的一种观点.中国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关系纵观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和各国政策的演化过程,经济政策上究竟是以供给侧作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作为重点,关键是根据当时一国的宏观经济现状做出相应抉择.很多学者认为单纯地放弃需求谈供给或放弃供给谈需求都是片面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同等重要, “供给侧”改革是对“需求侧”管理累积问题的集中性综合矫正.二者的目的都是生产要素潜能的充分释放,在新条件下达到均衡“十三五”期间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取向: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土地和资本资源配置等.供给侧改革缘于我国经济存在三个方面的供需失衡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隐含的前提假设是国民经济的供给体系不存在问题,而问题在于总需求不足.把供给管理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攻方向,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出在供给侧,存在资源配置扭曲,无法满足新常态下需求.即存在供需失衡,通过刺激需求难以解决问题,甚至会使矛盾恶化.当前我国经济供需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供给无需求,二是供应的低效率抑制有效需求,三是有需求无供给.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要素端和生产端的改革, 是指通过采取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税费负担和深化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等方式,使要素在市场力量配置下自由流动、产业在充分竞争中充满活力、创新在体制变革中蓬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中,要素端的改革措施主要是能促进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等要素合理配置, 激发要素活力的措施,生产端改革主要是指能化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需求侧改革的内涵界定需求管理是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 也是西方政府宏观管理中的通行做法. 其理论渊源来自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主要观点是政府无为而治会导致市场失灵, 政府的职能要从“守夜人”变为“调节者”,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其中,促进消费的政策是最好的政策, 促进投资的低利率政策是次好政策. 政府应该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反周期操作,例如在萧条时期,应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 并辅以扩张的货币政策如降息等促进经济复苏,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则应采取相反的政策措施.在我国, 需求侧改革和政策措施最主要的着力点有三个方面, 即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 主要政策措施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采取扩大出口、扩大投资或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供给学派的主要逻辑和主张包括四大方面.一是供给侧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二是经济刺激和投资可作为增加供给的途径;三是减税是增加刺激的主要手段;四是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增加刺激的外部条件.。
2024年度最新村居后备干部考试必备题库及答案
2024年度最新村居后备干部考试必备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矿、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重点扶植的产业,这对于一定时期内振兴国民经济和实现经济资助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由于资源开发缺乏中长期整体规划,采矿、煤.炭、石油等部门只知道单纯地增加年度产量,忽略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导致资源枯竭已见端倪。
同时,由于地方利益动机的支配,各地小铁矿、小煤矿、小金矿、小冶炼炉的滥采滥用,不仅得不到限制,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鼓励和保护,导致资源严重流失和浪费。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我国多年来扶植一些资源开发业,对于一定时期内振兴国民经济和实现经济资助是有积极意义的。
B.资源的无计划使用和浪费,是现代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最严重的破坏。
C.资源开发业应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
D.地方保护主义受利益驱动,滥采滥用资源,导致资源严重流失和浪费。
2.下列有关“通告”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告知的范围比公告宽泛B.通告的文字具有强制力和严肃性C.通告发布机关的级别比公告发布者低D.发布一定范围内应遵守或周知的事项3.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理论是()。
A.爱因斯坦相对论B.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C.牛顿力学理论D.达尔文进化论4.我国的政治制度确定了行政组织的根本属性是()A.政治性B.服务性C.权威性D.法制性5.我国“基本农田”的底线是()。
A.20亿亩B.22亿亩C.16亿亩D.18亿亩6.国家在()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A.2004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7.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B.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C.社会公德教育D.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8.领导者把决策权力交给下级,对下级的工作不闻不问。
这种领导方式称作()A.民主型领导方式B.参与型领导方式C.放任型领导方式D.自决型领导方式9.某村村民小组组长甲将代收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款等共计1万元据为己有,然后称这些款项被盗,甲的行为()。
供给侧的通俗解释,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的区别
供给侧的通俗解释,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的区别 ⼀.供给侧的通俗解释 以矿泉⽔为例,说明什么是供给侧。
⽣产矿泉⽔的企业发现矿泉⽔卖不出去,说明市场可能需求不⾜或者产能过剩。
为了刺激需求,我们呼吁⼤家多喝矿泉⽔,多买矿泉⽔,或者把矿泉⽔卖到国外,最后发现不能卖到国外。
这说明矿泉⽔的问题不在需求⽅,⽽在供给⽅。
供给⽅需要改⾰。
⽔为什么卖不出去?如果是因为矿泉⽔不好喝,那就要改进矿泉⽔的⽣产⼯艺,提⾼矿泉⽔的质量和⽔中的微量元素,这其实就是增加有效供给,提⾼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实现更多的质量和效益开发。
经济学有两个命题,⼀个是需求决定供给,⼀个是供给决定需求。
需求决定供给,这是主流微观经济学称为庸俗经济学的核⼼理论出发点。
我们很容易理解。
然⽽,很少有⼈研究过它的内涵。
需求决定供给,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种产品,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能承受的价格是多少,都会由⽣产企业来满⾜。
从社会发展和创新的⾓度来看,什么是供给决定什么是需求,即供给决定需求。
质量和品牌的区别在于,在现代社会,供给更普遍地决定了需求。
如果不考虑进⼝因素,当社会上没有⾼端品牌和优质产品时,⽼百姓只能忍受低端产品的供应。
⼆.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的区别 对于经济增长来说,需求和供给的作⽤不是相等的,⽽是不对称的;我们可以从五个⽅⾯来看; 就经济增长⽽⾔,供给是主动的,需求是被动的。
技术创新、产品发明创造、⽣产效率和商业组织的改进都发⽣在供应⽅,需求⼀直是⼀个需要满⾜的潜在⾓⾊。
其次,回顾经济增长的历史进程,供给动⼒是长期的、决定性的,⽽需求是阶段性的优化因素。
收⼊分配差距的改善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都很重要,但它们并没有扩⼤社会财富总量,⽽只是更合理、更公平地优化社会财富; 第三,在危机中,需求⽅的政策措施是⾮常必要和有效的,就像⼈们需要吃药治病⼀样;供给⽅的作⽤更多的是通过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的正常状态下发挥出来的,就像⼈正常的成长发展需要吃饭锻炼⼀样; 第四,供应⽅措施往往是积极和建设性的;需求侧的措施更多的是抑制或刺激,不适合频繁⼲预; 最后,供给⽅不仅包括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实体,还包括需要提供机构和公共服务的政府⾓⾊,甚⾄包括社会组织等供给补充主体,以充分满⾜社会需求的多层次供给体系。
供给侧改革简介
里根经济学的精髓
1980年,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以绝对的优势 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面对棘手的经济 形势,里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 内容包括:减税、降低社会福利、放松对 部分行业的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 其中,减税、放松管制和紧货币是里根经 济学的精髓。
美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
1、国内通胀有效控制,CPI也从1980年的13.5%降低到1982年的 6.2%,其后基本维持在在5%以下;另外,PPI也从1980年的14.1%降 至1982年的2%,之后也基本维持在6%以下。 2、 经济复苏,从1982年末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复苏。1983年GDP 增速达到4.6%,一直到里根任期结束GDP增长率维持在3.5%以上; 失业率也从1983年7月开始逐渐降低,至1989年末一直维持在6%以 下;工业生产指数于1983年2月开始稳定上升,至1989年12月达到 68.3,比1983年初增长29.8%。 3、产业结构升级。 4、里根时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涨2.3倍,之后经过调整,又走出 13年的大牛市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几大要素
为什么会出现供给侧经济学
凯恩斯学派的失败。“二战”后,美国政府不断增加社会福利 开支,并加强对经济的管制以抑制垄断、负外部性等各种市场失 灵;认为采用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财政货币刺激,就能实现充分 就业和经济增长;并以为,如果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政策,美 国可以从根本上防止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悲剧的重演。结果,政 府过度依赖刺激政策,经济出现滞涨。
美国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一、 两次修订税收法案,大规模减税。 二、 放松市场管制 。 1、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鼓励企业合理的竞争。 2、放松石油价格管制。 3、放松对汽车行业的管制。 4、放松劳动力价格管制。 5、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 6、鼓励企业创新,成功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 三、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对定期存款利率的最高限等内容 四、减少社会福利,提高个人工作积极性。 五、 签订广场协议,贬值美元,降低贸易赤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
供给侧改革专题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1)是什么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C.化解房地产库存(去库存)【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D.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降成本(降成本)【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E.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调整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从鼓励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
“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取向: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土地和资本资源配置等。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经济表象体现:需求不足。
自2015 年初以来,央行 5 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发挥更的重新调整和优化,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障碍,激发各经济主体活力,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各种政策总和。
其政策着眼点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更加强调“治本”,从产业、企业等角度观察认识问题,更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和活力再造。
需求侧改革则偏重于短期,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入手,主要采取扩大投资、鼓励消费等方式扩大需求,采取短期的反周期宏观调控措施,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从政策效果看,需求政策短期效果显着,对经济回暖、就业稳定、社会民生等作用明显,但副作用较大,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时候甚至会延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
供给侧改革分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激进式改革短期见效,但隐患较大,渐进式改革如中医疗法,其结果是可以“治本”。
供给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需求下降与需求外移并存”,具体表现为:外需减少导致外向型供给体系中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但供给体系同样没能及时跟上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的消费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需求的能力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矛盾突出。
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而国内居民境外消费猛增,2014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金额已超过10000 亿元,这里面既有消费观念和国外品牌商对华定价策略等因素,但更多是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和品牌不足的问题,同时,流通和财税体制造成的价格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调整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从鼓励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
“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取向: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土地和资本资源配置等。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经济表象体现:需求不足。
自2015年初以来,央行5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元,需着,对经济回暖、就业稳定、社会民生等作用明显,但副作用较大,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时候甚至会延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
供给侧改革分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激进式改革短期见效,但隐患较大,渐进式改革如中医疗法,其结果是可以“治本”。
供给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需求下降与需求外移并存”,具体表现为:外需减少导致外向型供给体系中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但供给体系同样没能及时跟上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的消费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需求的能力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矛盾突出。
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而国内居民境外消费猛增,2014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金额已超过10000亿元,这里面既有消费观念和国外品牌商对华定价策略等因素,但更多是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和品牌不足的问题,同时,流通和财税体制造成的价格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从实体经济看,有些产业已经达到产能峰值或资源环境承载的极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未富先贵”的问题较为突出。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需求侧的短期措施和供给侧的长期改革结合起来。
这是因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有需求下降的问题。
在面临供给与需求双下降的背景下,必须供给与需求相结合,供需双侧发力,助推经济平稳转型。
2024年社区后备干部考试参考试题(含答案)
2024年社区后备干部考试参考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治安拘留的性质是()。
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C.刑事强制措施D.行政强制措施2.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B.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C.社会公德教育D.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3.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支配地位的是()A.个人业主制企业B.合伙制企业C.合作制企业D.公司(法人)制企业4.当前,农业和农村最突出的矛盾是()。
A.农民增收缓慢B.资金不足C.技术水平低D.承包地分散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对立与统一的观点B.分析与综合的观点C.联系与发展的观点D.运动与静止的观点6.我国地产市场的土地转让是指A.土地全部权的转让B.土地运用权的转让C.土地占有权的转让D.土地收益权的转让7.关于中药,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辛味药:连翘、杏仁B.酸味药:陈皮、黄连C.甘味药:当归、人参D.苦味药:黄柏、乌梅8.下列文种中,可以用于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的是()。
A.决定B.公报C.公告D.命令9.下列公文中,属于平行文的是()。
A.报告B.议案C.公告D.通知10.相当于和谐社会而言,我国的小康社会是指()。
A.经济上的目标B.生活上的目标C.整体性的目标D.政治上的目标11.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有()A.国有资产分级全部B.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全部者职能分开C.国有资产集中由中心政府统一经营D.国有资产分散由各级政府经营12.无论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当企业利润最大化时,总能满足的条件是()。
A.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B.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C.价格等于边际成本D.价格等于平均成本13.在我国,确认独创专利权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应当由()A.基层人民法院管辖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D.最高人民法院管辖14.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这是因为臭氧层可以()。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
供给侧(supply side),经济学术语,意思指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
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
需求侧,需求侧相对于供给侧。
需求侧,简而言之就是
关于需求那一方面的诸多问题。
侧的意思是侧面。
举例子:生产矿泉水的企业辨认出矿泉水卖不出去,表明市场可能将市场需求严重不
足或者新增产能短缺。
为了提振市场需求,我们敦促大家多喝矿泉水,多卖矿泉水,或者
把矿泉水买至国外,最后辨认出无法买至国外。
这表明矿泉水的问题无此需求方,而在供
给方。
供给方须要改革。
水为什么卖不出去?如果是因为矿泉水不好喝,那就要改进矿泉水的生产工艺,提高
矿泉水的质量和水中的微量元素,这其实就是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实现更多的质量和效益开发。
供给的范围和水平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切影响社会生产总量的因素也都
影响供给量;但是,市场供给量不等同于生产量,因为生产量中存有一部分用作生产者自
己消费,做为鞭叶或出口,而供给量中的一部分可以就是进口商品或动用鞭叶商品。
提供给市场的商品,不仅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凝结着一定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的价值。
因此,供给不单纯是一种提供一定数量的特定的使用价值的行为,而
且还是实现一定价值量的行为。
《法学导论》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法学导论》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法学导论》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一、选择题1、在下列哪个朝代,律师制度首次出现?()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答案:A2、下列哪个法律概念被定义为“人民大众的抵抗权”? A. 革命权 B. 起义权 C. 反抗权 D. 革命性权利答案:C3、下列哪个部门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作出了具体规定? A. 《刑法》B. 《宪法》C. 《民法》D. 《行政法》答案:C二、简答题1、简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答案:法律与道德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法律是道德的体现和保障,而道德则是法律的精神和基础。
法律和道德共同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公正,缺一不可。
2、什么是国际法?其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其基本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国际法对于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世界和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论述题1、论述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答案: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治理方式,其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公正性和普遍性、法律的权威性和执行力等。
法治的意义在于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法治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司法机关、媒体、公民等各方面的参与和推动。
2、论述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答案: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激励人们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可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保障艺术家的创作权益。
为了实现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司法保护、提高公众意识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四、案例分析题某电商平台未经授权擅自销售某品牌手机,消费者购买后发现质量问题向平台投诉,平台称其无权处理。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区别和联系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区别和联系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简单说就是两个方向的经济调整,像是做饭的时候可以加点料,也可以减点油。
供给侧改革,顾名思义,就是从供给这边下手,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优质产品。
这就像你家里冰箱空空如也,想吃的东西都没有,你得想办法去超市采购,或者自己动手做菜。
生产要有技术创新,有好的设备,还得有足够的原材料,才能做出美味的饭菜。
需求侧改革就像是你突然发现今天特别想吃炸鸡,心里想着,“哎,怎么能让我的胃满足呢?”这时候,你就得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刺激消费,让大家都来买东西。
供给侧和需求侧这两位“英雄”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互相促进又互相牵制。
供给侧把产品做得特别好,消费者却不买账,觉得没必要。
比如说,有时候你做了一道精致的料理,摆得特别好看,但你家小孩偏偏就爱吃方便面,这时候就得想办法调整口味,迎合需求。
反过来说,需求侧如果盲目地鼓励消费,结果你冰箱里堆满了没用的东西,最后只能吃灰,谁又能乐得起来呢?供给侧改革可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像是给汽车加了好油,动力十足,跑得飞快。
需求侧改革则能刺激经济增长,像是在商场里打折促销,顾客进进出出,热闹非凡。
这两者相辅相成,就像是夫妻档,一起携手共进,缺一不可。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供给侧的努力,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商品少得可怜,再怎么鼓励消费也没用;而如果没有需求侧的推动,生产再多也会堆成山,卖不出去,那可真是叫人捉急。
在现实中,这两者的结合也是常常出现的。
比如,有时候相关部门会推出一些,鼓励企业投资、创新,提升供给能力;与此同时,又推出一些补贴、减税,刺激消费者消费,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
说到这里,真是让人感慨,经济发展就是这样,得两边都照顾到,才能齐头并进。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改革就像是一场经济的舞蹈,两者得相互配合,才能跳出优美的旋律。
舞步不对,可能就会踩到脚,弄得两败俱伤。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只顾着生产,但市场上没人买,仓库里堆满了产品,商家就得考虑怎么处理这些“库存”了,最终伤的是自己;反之,如果大家都在买,但商家却没有足够的货源,这也会导致市场的混乱,消费者会失望而归,没买到想要的东西。
供给侧与需求侧
供给侧与需求侧供给侧与需求侧辩证统一供给与需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关系。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存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因此,无论是马克思等经典作家,还是西方经济学者,都十分重视对供给与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习总书记在充分继承马克思关于生产与需要思想精髓和合理吸收西方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理论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供给侧”和“需求侧”这对新范畴,认为“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
这些论述,不同于马克思对供给与需求概念及关系的论述,超越了西方经济学仅从狭义“价格视角”和“数量的关系”所理解的“供给与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创新发展出了包括数量、结构、制度(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四重关系”的广义“供给侧”和“需求侧”。
这里,“供给侧=供给量+供给结构+供给制度(体制机制)+供给政策”;“需求侧=需求量+需求结构+需求制度(体制机制)+需求政策”。
以这对基本范畴为基础,进一步界定了“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什么是需求侧管理”等重大理论范畴,从而在尊重供给与需求客观性的基础上,加入“结构性、制度性、政策性”等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习总书记指出:“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而至于定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总书记更明确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改革
`第一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供给与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
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
2.供给侧与需求侧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
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改革,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的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举措,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根本在于是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注意两点: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5.本质: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6.主攻: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第二供给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1.供给学派的观点:供给学派强调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应该从供给着手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生产和供给首先要减税,以提高人们储蓄、投资的能力和积极性。
供给学派强调的重点是减税,过分突出税率的作用,并且思想方法比较绝对,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只注重市场功能而忽视政府作用。
2.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第三为什么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1),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2),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节点,低端产业产能过剩要集中消化,中高端产业要加快发展(3),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经济增长需要更多驱动力创新。
聚焦供给侧改革创新商业模式
一
、
此, 强调 供 给 侧 改 革 , 解 决 的 是供 应 与 需 求 谁将 就 谁 或者 说 是 以谁 供给 侧结 构性 改革 的提 出和 内涵 2 0 1 5 年l 1 月, 习 总 书记 发 表 重 要讲 话 强 调 , 推进 经 济 结 构 性 改 为 主 的 问题 , 从 生 产 、供 给 端 人 手 , 调 整供 给 结 构 , 提 高 供 给质 量 ,
矿合 并 、 宝钢 武 钢 重 组 , 这 些 传统 行 业 企 业 是 在 去 产 能 背 景 下 实
供 给 侧 改 革 是 引 用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学 理 论 而 自创 的 一 个 新 名
词。最近这两年传播广泛 , 它 的理 论 基 础 是 资本 主 义 经 济 学 的 供
应 学 派 。作 为 供 给 学 派 的典 型 实 践 ,“ 里 根 经济 学 ” 和 “ 撒 切 尔 主 义 ”分 别 采用 减 税 和 国 企 改革 等措 施 帮 助 经 济 走 出 了衰 退 的 泥
习总 书记 指 出 , 中 国 经 济 正 由 要 素 驱 动 、 投 资 驱 动 转 向创 新
杆 、 降 成 本 、补 短 板 , 这一要求 的深化推进 , 与 各 行 各 业 息 息 相
关。
异 军 突 起 。 旧 经济 疲 态 显 露 , 而以 “ 互 联 网+” 为 依 托 的 新 经 济 生机 勃 勃 , 以科 技 创 新 为基 础 , 实体 纵 向发展 , 越 做越 精 , 挖 掘度 越 来越深 , 企业 和 行 业 间 越来 越 垂 直 、 协作 越 来 越 完善 ,“ 差 异 化 共 存 ” 成 为 商业 主 流 。 与此 同时 , 国企 改 革 吹 响 了新 的号 角 , 南北 车 合 并 、 中冶 与 五
什么是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因素
什么是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因素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因素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扩大和提高。
要全面理解经济增长,我们需要考虑到供给侧和需求侧这两个因素。
供给侧因素指的是生产要素的供应情况,而需求侧因素则关乎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供给侧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它包括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提高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首先,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
当生产要素的供应增加时,企业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这些要素进行生产活动,从而提高产出水平。
其次,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也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引进和应用先进生产技术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需求侧因素同样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需求侧因素主要涉及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既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市场活力的体现。
首先,消费者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可以刺激企业增加生产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当消费者对某一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增加时,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会加大生产规模和投入。
其次,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结构和质量也会影响经济增长。
例如,随着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将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也会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因素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供给侧的增加可以促进需求的扩大,而需求的增长又会刺激供给侧的发展。
例如,当生产能力的提高增加了产品的供应量,消费者会因为有更多的选择而增加消费,从而推动需求的增长。
需求的增长又会促使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和投资,增加供给。
这种正向互动关系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辩证关系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辩证关系
一、内涵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辩证关系是指两者之间共存互动,相互作用,受影响和调节,以实现某一复杂系统的动态平衡。
它是一种认识论,指出了历史发展、社会矛盾、市场表现及其他多种因素之间的深层内在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要素
1. 供给侧:供给侧是指生产商及其产品的供给能力,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和供应,其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生产能力、生产成本、质量等因素。
2. 需求侧:需求侧是指客户市场的需求情况,它涉及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情况、消费者购买力、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
三、辩证关系
1. 决定关系:供给侧和需求侧是商品价格运行机制的决定因素。
在短
期内,供给和需求是分离且对立的关系,在长期内,二者是联系而协
调的关系。
2. 调节关系:在市场上,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体现为同一种商品价
格的变动。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商
品价格的稳定。
3. 互动关系: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互动关系是商品价格平衡机制的基础,即市场通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调整商品价格,使价格稳定
在一个理论定价点。
4. 促进关系: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互动关系还可以促进商品价格的变化,即由于二者的相互作用,价格会继续升高或下降。
如果偏离了供求平衡,商品价格会有一定的变动。
四、结论
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实现一种某一复杂系统动态
平衡的辩证关系。
它们在商品价格机制中整体协调,相互作用,协同
调整,以达到市场价格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