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在作业环境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
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机械因素、电气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窒息性气体、高温高湿环境、噪声和振动、照明和色彩、粉尘和毒物、高处作业风险、地下作业风险、海上作业风险以及特殊设备操作风险等方面。
一、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在生产、使用和储存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中毒、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等。
此外,化学物质的泄漏和爆炸也可能会对作业环境和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二、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也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例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高温可能会引起中暑和热射病等疾病;低温可能会引起冻伤和寒战等疾病;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和身体疲劳等疾病;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会引起DNA损伤和癌症等疾病。
三、机械因素机械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机械设备的运转可能会导致夹击、卷入、碰撞等事故的发生。
此外,机械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等损失。
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四、电气因素电气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电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此外,电气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火灾和电击等事故的发生。
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五、放射性因素放射性因素是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危害的发生。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引起癌症和遗传变异等疾病。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在生产、工作及生活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机械伤害包括夹具、刀具等造成的割伤、划伤,以及操作不慎导致的摔伤、砸伤等。
为避免机械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2.操作前认真检查设备、工具等,确保其安全可靠。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
4.使用防护装置,如护手罩、安全带等,减少伤害程度。
二、坠落伤害坠落伤害是指从高处跌落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坠落伤害包括高空坠落、梯子滑倒等。
为避免坠落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计工作场所,减少高处作业的难度和风险。
2.使用安全可靠的登高设备,如梯子、脚手架等。
3.定期检查和维护登高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4.遵循高处作业规范,佩戴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三、电击伤害电击伤害是指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电击伤害包括触电、雷击等。
为避免电击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2.使用绝缘工具和设备,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在雷电多发区设置避雷设施,减少雷击的风险。
4.对工作人员进行电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四、尘肺病尘肺病是指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等。
为避免尘肺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粉尘控制设备,减少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
2.为工作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如口罩、面罩等。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尘肺病患者。
4.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如加强通风、除尘等措施。
五、中毒、窒息中毒、窒息是指吸入有毒物质或氧气不足导致人体中毒或窒息的危害。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和查找,对可能对工作者造成危害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GB/T 29001-2010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对从业人员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对场所的设备进行检查,例如机器设备、照明设备、输送设备和通风设备等,检查其是否工作正常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要特别关注一些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和设备,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2.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在一些生产环境中,可能会受到化学物质的危害,例如化学工厂、实验室等场所。
因此,必须对化学物质进行评估,了解其对从业人员的可能危害情况。
评估化学物质危害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其危害类别、危害物质特征、毒性级别等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安全天然环境评估部分工作环境可能会受到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威胁。
例如,可能会遭受雷击、洪水、地震、暴风雨等天灾。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要对工作场所所在区域的天然环境进行评估,掌握可能遭受的天灾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4.人员行为安全风险识别员工的行为也会对工作场所的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还要识别可能有的人员行为安全风险。
例如,无意中使机器设备操作不当、违反安全规定等行为,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安全宣传,落实个人安全责任和作业规定,减少人为因素对工作场所的影响。
5.心理因素危害评估长期处于特殊环境的工作者可能受到一定的心理影响。
因此,对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危害因素进行评估也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危害因素可能包括单调重复、高强度压力、社会孤立、工作不确定性等因素。
通过评估,建立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机制,维护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后,应及时制定各种措施,防范、减少或消除有害、危险因素。
班组作业活动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方法
班组作业活动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方法在进行班组作业活动时,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保证作业过程的安全可靠。
本文将从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控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是指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威胁的物质、能量、设备和环境等因素。
在班组作业活动中,危险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危险源:如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等物质的存在;2. 机械危险源:如存在危险区域、无防护装置、设备损坏等情况;3. 电气危险源:如电线老化、设备漏电等问题;4. 高处作业危险源:如存在坠落风险、楼梯扶手损坏等情况;5. 环境危险源:如存在噪声、粉尘、高温等不良环境因素。
在辨识危险源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观察法:通过对作业活动现场进行仔细观察,注意发现潜在的危险源;2. 询问法:与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和询问,获取有效信息;3. 文献法:查阅相关的作业规范、操作手册等文件,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源;4. 检查法:定期对作业设备、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并及时修复。
二、风险控制方法在确定了危险源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控制方法:1. 工程控制: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增加安全设施等方式来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产生和扩散。
如为机械设备安装防护罩、提供通风设施等;2. 行政控制:通过制定操作规程、提供培训教育、落实岗位责任等方式来强化组织管理,保证作业人员遵守相关安全规范。
如规定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严禁借工具进行非法操作等;3. 个体防护:对作业人员进行个体防护,减少受到危险源伤害的可能性。
如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4. 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明确风险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和责任人。
如制定灭火预案、急救措施等;5. 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进行作业活动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涂装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涂装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涂装作业是一项潜在危险的作业,因为涂料和溶剂可以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涂装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1. 化学品危害:涂料和清洗液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如挥发性有机物(VOC)、苯、甲醛等。
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误食等方式进入人体,造成头痛、眼痛、皮肤炎症、肺部损伤,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和癌症。
2. 燃爆危险:涂料和溶剂是易燃品。
当它们集中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时,就会形成爆炸和火灾的危险。
同时,气体、液体和固体材料的混合也会导致燃爆的危险,因此,必须对涂装作业进行安全评估来确定危险程度。
3. 噪音污染:许多涂装工具,如喷枪,压缩机发出嘈杂的声音,这会影响到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
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导致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
4. 着装不当:涂装作业需要涂工长时间站立在同一位置,不恰当的鞋子和体型不匹配的衣服,可能会导致脚部、腰部和背部的压力和疼痛。
此外,工作时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和身体部位的重复运动,也会引起肌肉疲劳和酸痛。
5. 摔倒跌落危险:如果作业地点或工具表面顶部有油,腻子或其他杂质,操作人员很容易滑倒并受伤。
此外,梯子和脚手架的错误使用也会导致人员从高处摔落。
6. 干燥、扬尘:有些涂料需要干燥时间较长,工人必须在一个有更好的通风系统的环境下工作,防止他们吸入有害的溶剂和粉尘。
工人应配备呼吸器和眼部/面部保护装置。
因此,在开展涂装作业之前,应该对乘务员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正确的工具使用和化学品应急处理方法。
此外,必须确定作业地点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如通风、避免燃爆危险等方面。
以掌握申请合适的保护措施,保障涂装作业的安全和可靠。
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及意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是;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讲是为了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充分地识别,并对这些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消除和减少事故的目的。
从安全评价的角度讲,是安全评价所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内容。
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隐患的检查手段;能够充分认识到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害的后果打基础。
二、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即:
R=f(F,C)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前言作业场所是指矿山、地下工程、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装卸货场、运输企业等具有危险性的场所。
在这些场所工作,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危害,例如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毒物危害等等。
因此,作业场所的安全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作业场所危害,以及如何辨识它们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
常见危害高空坠落高空坠落是指从高处跌落,通常发生在建筑工地、矿山、装卸货场等作业场所。
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
高空坠落的原因通常有三种:(1)人员失误导致(例如没有使用安全带、爬上不稳定的梯子等);(2)设备问题(例如脚手架不牢固、安全带老化等);(3)自然灾害(例如风暴、地震等)。
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通常发生在工厂、工程建设、矿山等作业场所。
机械伤害可能来自于旋转部件、传送带、起重机等。
机械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机械设备的速度、运动轨迹、材料和重量等因素。
电气伤害电气伤害是指电流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通常发生在电力公司、工厂、建筑工地等作业场所。
电气伤害可能来自于高电压接线、不可触碰的电线、短路等。
电气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电压、电流大小、工作时间、伤口的位置等。
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指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发生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验室等场所。
化学危害可能来自于有害物质的接触、吸入、食入等。
化学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有害物质的类型、浓度、时间以及暴露途径等。
辨识和控制危害的方法辨识危险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危害辨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场所的特点和结构(如建筑、机械设备、危险化学品等)2.作业场所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气压、湿度等)3.工作场所所处的位置(如建筑高度、地下深度、距离、周围环境等)4.工作人员的资质和工作经验5.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上述因素,能够对作业场所的危险进行辨识和评估。
排除危险为了控制作业场所危险,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预防措施。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什么是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在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起事故、损害人身安全或健康的物质、能量、设备或工艺,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而环境因素则是指在工作、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人身体健康和安全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如噪声、照明、通风、空气污染、温湿度等等。
因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是我们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方法1.观察法通过仔细观察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如电气设备、化学品、高处作业等。
同时还可以观察工作人员的行为,发现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如没有戴安全帽、没有系安全带等。
2.咨询法咨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可以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咨询,如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环保人员等。
3.问卷法通过向员工发放问卷,了解员工在工作中发现的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也可以向员工征求改善的建议,以便改进工作场所和环境。
4.检查法定期检查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5.经验法安全管理人员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判断和辨识。
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在辨识出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危险等级、危害范围和可能导致的风险,然后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1.危险等级评估根据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性质和特点,评估其危险等级,以便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通常将危险分为一般危险、较高危险和重大危险三级。
2.危害范围评估要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人身体健康和安全所造成的危害范围进行评估。
不同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人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危害从区域到个体都有所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风险评估对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1.推演法:通过推理、逻辑分析和过程模拟,预测可能导致危害的因素和结果。
例如,通过分析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可能存在的故障情况,推演出可能引发火灾或触电风险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经验法:通过历史数据和实际经验,辨识和评估可能产生的危害和风险。
例如,分析其中一工作岗位过去发生的事故和伤害,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或进行面谈,收集员工和相关人员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的认识和意见。
例如,可以向员工了解他们对项工作任务可能存在的危险行为的看法,然后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4.直接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工作现场和操作流程,辨识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
例如,对其中一工厂的机械设备进行巡检,观察是否存在设备老化、磨损或安装不当等问题,并根据观察结果评估风险。
5.定量分析法: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危害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例如,通过统计其中一工作流程中不同情况下发生事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计算出风险的定量指标,如风险值、风险等级等。
以上方法都可以作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手段,但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进行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时,还应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专业知识的指导,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全面,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等多方面隐患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在作业场所中,存在各种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本文将帮助读者了解作业场所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
1.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安全防护设施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例如,操作不慎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机器设备夹住、撞击或挤压。
2.电气危险电气危险包括静电、浪涌、接地不良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触电、电击或火灾等事故。
例如,电线裸露、电器设备未正确接地、未使用绝缘材料等都可能引发电气危险。
3.化学物质的危害化学物质的危害包括毒性、腐蚀性、刺激性等,可能对员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员工中毒、灼伤或损伤神经系统;接触腐蚀性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皮肤腐蚀、眼睛损伤等。
4.噪音和振动噪音和振动可能对员工的听力、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烦躁和疲劳;长时间接触强烈振动可能导致手部震颤、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损伤。
5.高温和高湿环境高温高湿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暑、电器短路等。
例如,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员工中暑;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电器设备短路,引发火灾等事故。
6.辐射和电磁暴露辐射和电磁暴露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灼伤、神经衰弱等。
例如,接触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员工皮肤灼伤;长时间接触电磁场可能导致员工神经衰弱、失眠等。
7.运动物体的伤害运动物体的伤害包括撞击、挤压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操作机器时未遵守安全规程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运动物体撞击或挤压。
8.滑跌和跌落危险滑跌和跌落危险可能会导致骨折、窒息等,严重威胁员工的身体健康。
例如,未使用安全梯、安全网等防护措施可能导致员工从高处跌落;地面积水、油污等可能导致员工滑跌。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的风险因素。
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现场调查、经验判断、直接观察、测试检验、类比分析、专家评审、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FT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等识别方法。
一、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一种深入了解作业环境实际情况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可以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调查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二、经验判断经验判断是指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以便准确判断作业环境中的风险等级。
三、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对作业环境进行实地观察,以便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观察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观察结果,对作业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测试检验测试检验是指通过实验或检测手段,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
测试检验应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方法,以便准确检测出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因素。
五、类比分析类比分析是指通过对比类似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对当前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类比分析应选择具有可比性的案例,以便准确预测当前作业环境中的风险等级。
六、专家评审专家评审是指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专家评审应选择具有权威性和丰富经验的专家,以便为作业环境提供准确的安全评估。
七、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HAZOP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操作性差错。
通过HAZOP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为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八、事故树分析(FTA)FTA是一种用于分析事故因果关系的工具,通过对事故进行层层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险因素的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危险。
一、危险因素分类1.化学品类危险因素:包括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物质,如苯、氨气、氢气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引发火灾或爆炸。
2.物理类危险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等,如机械加工产生的噪声和振动,高温炉窑产生的热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可能对人体的感官、器官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3.生物类危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感染和传播疾病。
4.心理类危险因素:包括工作压力、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如长时间工作导致的疲劳和紧张情绪。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对人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环境类危险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如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操作类危险因素:包括错误操作、违章操作等行为,如未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违规操作机器设备等。
这些操作可能引发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7.设备类危险因素:包括设备故障、老化、维护不当等问题,如机械设备的故障或老化导致的安全隐患。
这些设备问题可能对生产过程或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常用危害辨识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制定安全检查表,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生产安全。
2.风险评估法: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3.事件树分析法:通过对过去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4.作业条件分析法:根据作业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分析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和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作业安全。
高处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
3、平台、走道、脚手架上堆放的物件不超过允许载荷。
4、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工具袋,大工具系保险绳,传递物品时严禁随意抛掷物件;电焊的物件不得移动。
5、高处作业切割的工件、边角余料等应放置在牢靠的地方或用铁丝扣牢并有防止坠落的措施或废料及时清理放置地面。
6、高处作业严禁随意攀爬;严禁坐在平台空洞边缘、骑坐在栏杆上,躺在走道或安全网内休息。
7、严禁酒后高处作业。
8、使用合格的登高工具。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点/危险源
危害后果
预控措施
高处作业
(1)
作业环境
1、在夜间或光线不足之处进行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周围防护栏杆高度不符合要求。
3、平台、走道、斜道未装设挡脚板
4、高处作业周围空洞、沟道未装设盖板或围栏,或未装安全网。
5、特殊高处作业危险区未设立围栏及警示牌。
6在带电体周围进行高处作业、传递物品时使用金属线。
7、在石棉瓦、油毡等轻型或简易结构的屋面上进行工作未采取可靠的防坠落措施
高处坠落
1、在夜间、光线不足的地方加强照明。
2、防护栏。
4、作业周围空洞、沟道装设盖板或围栏。
5、高处作业周围布设安全网。
6、特殊高处作业危险区设立警示牌。
7、在带电体周围进行高处作业,传递物品时禁止使用金属线。
8、在石棉瓦、油毡等轻型或简易结构的屋面上进行工作采取可靠的防坠落措施
(2)
交叉作业
交叉作业场所
物体打击
1、上下交叉作业搭设隔离层,在施工完成前严禁任意拆除。
2、交叉施工时工具、材料、边角料等严禁上下投掷,应用工具袋、簌筐或调笼吊运。
(3)
高处作业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
职业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机械振动
经常接触振动工具的工人容易导 致骨折、Leabharlann 节疼痛等健康问题。有害化学品
处理化学品的工人应保护自己免 受有害气体、溶剂蒸汽等危害。
传染病
医务人员常常面临传染病的风险, 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职业压力
办公室工作压力可能导致焦虑、 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性
及早识别危害因素能够减少职业疾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控制高温环境和油烟对员工的危 害。
制造业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防止化学品 对员工的伤害。
1
工伤事故预防
改善工作流程、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教育,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2
化学品管理
储存和使用化学品时,正确标记和储存,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3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减少机械故障、电气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的实践案例
建筑行业
减少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 的发生。
餐饮行业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的原则
1 消除危害源
通过改变工作流程、使用更安全的设备等方 式,彻底消除危害源。
2 工程控制
使用隔离设备、通风系统等工程手段降低危 害因素的浓度或影响。
3 行政控制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培训员工等方式管理和 控制危害因素。
4 个人防护
为员工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 等。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工作环境调查
评估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因素,如噪音水平、 空气质量等。
员工健康监测
定期进行员工健康检查和体检,及时发现职业 疾病迹象。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危险是指可能致人伤害的物质、条件或活动,危害是指危险造成的人身、财产和环境等影响。
在生产活动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辨识和分析方法,识别和评估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是指识别潜在的、可能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本质和特点,比如危险物品、能量源、机械设备、高处作业、噪声、震动、化学品等因素。
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应该是全面而具体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勘查法:指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实地勘查,利用人的感觉、直觉等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而具体的分析和辨识。
2.问卷调查法:采用假定情形向运营方或作业人了解,并收集有关职业病、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
3.模拟法:通过对模型、图纸及人的行为进行模拟、试验,快速发现危险,避免由于突发事件而导致的损失。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是指根据辨识结果,对各种危险危害因素的本质、范围和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使隐患更好地暴露出来,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1. 危险的识别分析:对所有危险进行识别,并对其发展过程及持续时间进行分析。
2. 危害的识别分析:对危险化为危害的条件、环境和物质等进行深入分析,确认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发生率、持续性以及程度,以便通过制定复合型预防策略来减少或消除危害。
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评价危险危害因素的评价是指通过量化或定性的方法,将危险危害因素的程度、发展速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评估。
危险危害因素的评价包括以下内容:1. 对危险危害因素的量化评估:通过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测量、计算和记录,得出数据,从而评估危险危害因素的程度,以便更好地考虑危险危害的影响。
2. 对危险危害因素的定性评估:通过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影响,了解危险危害因素的组成、分布,以及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所产生的影响,以便制定更有效的防护策略。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在各种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因此,在进行相关作业之前,需要对作业过程进行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以确保作业的安全完成。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是指在某一具体的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某种意外事件或伤害的各种因素。
这些风险和危害因素往往是来自于作业环境、作业机器设备和作业操作人员等多方面的因素。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种类十分繁多,例如:高处坠落、机器设备故障、电击、灼伤、烫伤、中毒、光化学损伤、接触感电、吸入危险气体等等。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为了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科学的辨识,有以下几个步骤:1. 作业过程分析方法作业过程分析是指对作业过程及其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作业环境、作业机器设备以及作业人员等各方面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2. 事件链法事件链法是通过分析某一事件的发展过程,逐步推断出事件的根本原因。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分析与作业有关的各种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危险和隐患源,进而推断出最终的事件结果。
3. 特识法特识法是针对某一类型作业中所特有的风险和危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辨识出此类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4. 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评估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通过向有关方面收集各种信息,分析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制定合适的预防措施。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在对作业过程的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辨识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作业的安全完成。
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取消或简化作业当作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危险和危害因素时,应考虑取消或简化此次作业,避免出现危险事件,尽可能降低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程度。
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3 1 15 45 2
3 2 15 90 3 执行培训管理程序、叉车作业指导 3 1 15 45 2 书,并加强监督
10 1 10 1
1 10 1 严禁超高作业,设专人指挥,并加 1 10 1 强监督
10 1 1 10 1 严重超负荷作业、禁止叉车带入、 3 2 7 42 2 设 3 2 7 42 2 专人指挥,并加强监督
可能的事故、后果
判别 依据
5 数控冲床作 上下料时不带手套作业
业
机台运行时进入机床危险区域
人员伤害
D
D
培训不到位
D
6
数控折弯机 作业
工作时手或手臂等其他身体部位 进入上下刀具
人员伤害
D
机台运行时进入机床危险区域
D
培训不到位
D
设备运行时打开防护门
D
7 数控激光机 设备运行时取零件 作业 不带手套作业
人员伤害
1 1 3 60 3
不可容 许风险
0 1 0
1
0 0 1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0 1 0
1
0
序号 12 13
14
15 16 17
作业活动
危险源(危害因素)
可能的事故、后果
判别 依据
未检查安全阀正常工作
D
空压机 工作时异响
设备损坏
D
工作时漏气
D
站在砂轮机的正前方操作
可能的 职事 业故 危、 害后果
判别 依据
职业危害防护装置不完好或无
D
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未取 证
安全事故
D
特种人员未取证
D
劳保品穿戴不规范或配备不全
案例分析一:辨识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
案例分析一:辨识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一、按照GB6441事故类型:分为20类案例分析二、针对现场某事故,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按照类别分类:(先对事故进行类别的鉴定,然后制定安全对策措施)1、机械伤害:①本质安全技术:避免尖锐凸角,保证安全距离,控制物理量限值,采用安全电压;②限制机械应力,提高材料、物质安全性;③履行人机安全学原则(4点),平台位置、装置布置;④防止气动、液压系统,电气危害;⑤采用安全防护装置;⑤实现自动化、机械化;2、车辆伤害:①车辆安全要求:主动、被动安全性;②道路安全技术;③人员与车辆的检验;3、起重伤害:①十大安全装置;②起重作业“十不吊”;③起重设施检验维护;4、五类爆炸:①防爆电气设备;②六项防爆原则;③七项爆炸控制;(另有篇章专门总结)④阻火隔爆技术:工业阻火器、主动式、被动式隔爆装置、其他(单向阀、阻火阀、火星熄灭器)⑤防爆泄压技术: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5、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中毒窒息、淹溺、灼烫、坍塌:个体防护6、触电:①直接接触防护:绝缘、屏护、间距;②间接接触防护:IT(保护接地)、TT、TN(保护接零)系统③直接兼间接防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④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线路;7、火灾:①九项防火原则:替、密、风、惰、材、控、蔓、抑、器②点火源控制:摩擦、撞击、静电、雷电、明火、电火花、绝热压缩、化学热、8、放炮、冒顶片帮、透水(煤矿专有,一般不考)案例分析三、火灾爆炸发生条件/三要素影响可燃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一、火灾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二、爆炸三要素:点火源、爆炸极限、相对密闭空间三、影响爆炸极限的五大因素:①温度:升高——极限变宽,上限变高、下限降低;②压力:0.1-2MPa:上限影响大;>2MPa,同时影响;压力升高,变宽,降低,变窄;窄到上下限重合,压力成为临界压力;③惰性介质:增加,变窄④爆炸容器:临界直径,最大灭火间距50mm⑤点火源:活化能量、加热面积、作用时间;四、混合气体爆炸极限(L)的计算:(牢记)L(混合)=100/(V1/L1)+ (V2/L2) V(其他在混合气中所占比例) L(气体爆炸极限)L(下)=100/4.76(N-1)+1 L(下)=100/4.76/4N+1 N(分子数)案例分析四、某装置/设备/生产过程/作业活动应有的安全附件/安全设备/应急装备一、起重机械的十大安全装置:①(四位1)位置限制调整装置:上升、运行、偏斜、缓冲;②(三风2)防风防爬装置:夹轨、铁鞋、锚定装置;③(三倾回3)防后倾、回转装置:单主梁安全钩、臂架防后倾、防回转;④(两限4、5)起重量限制、力矩限制;⑤(三防6、7、8)防坠安全器、导电滑线防护、防碰装置;⑥(两警9、10)登机信号警告按钮、危险电压报警器;二、锅炉八大安全附件:①(两阀1、2)安全阀、排污阀;②(三测3、4、5)温度计、液位计、压力表;③(四保6)超温保护装置、超压保护装置、高低水位保护装置、熄火保护装置;④(两其7、8)防爆门、自控装置三、压力容器六大附件:①(五泄1)安全泄压附件(5类)②(两阀2、3)减压阀、紧急切断阀;③(三测4、5、6)温度计、液位计、压力表;案例分析五、作业现场/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中毒的安全技术措施一、职业危害因素:4种3类1、4种: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工作场所、生产环境;2、3类:二、安全技术措施:案例分析六、装置/设备运行过程中某类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及如何防止一、锅炉事故:1、原因分析:①超压、超温、水位过低过高;②水质管理不善,水循环被破坏;③违章操作;2、预防措施:①加强锅炉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监察;②加强锅炉检验,发现缺陷及时处理;③加强运行管理;二、锅炉结渣:1、原因分析:煤灰渣熔点低、燃烧设备设计不合理、运行操作不当;2、预防措施:①设计上控制炉膛燃烧热负荷,布置足够的受热面,控制出口温度,正确设置燃烧器,受热面管间距提升;②运行中避免超负荷运行,控制火焰中心位置,合理控制过量空气系数,减少漏风;③沸腾炉、层燃炉控制送煤量,均匀送煤;④发现结渣后及时清除;案例分析七、某应急预案(核心要素)的缺陷,应补充的内容一、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概况:单位概况、危险特性状况、紧急情况应急事件、适用范围、方针原则;2、事故预防:危险源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3、准备程序:机构、职责;应急资源;教育、培训、演习;互助协议;4、应急程序: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与紧急公告;通信;事态检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员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抢险与救灾;危险物质控制;5、现场恢复:宣布结束;撤离与交接;恢复正常状态;现场清理;受影响区域连续监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估;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案例分析八、应急演习计划中存在的不正确做法1、计划: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程安排、演练策划领导、工作小组构成、经费预算、保障措施;①梳理需求:确定目的、分析需求、确定范围;②明确任务:演练文件的编写、审定期限、物资器材准备期限、实施日期;③编制计划:计划文本④计划审批:2、准备:①成立演练组织机构②确定演练目标③情景事件设计④演练流程设计⑤技术保障方案设计⑥评估标准方法选择⑦编写演练方案文件⑧方案审批⑨落实各项保障工作⑩培训与预演3、实施:①演练前检查②演练前情况说明动员③演练启动④演练执行⑤演练结束意外中止⑥现场点评会4、评估总结:①评估②总体报告5、改进:①改进行动②跟踪检查与反馈;案例分析九、确定事故类别,起因物,致害物,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一、事故分级:2、GB6441事故分类20种;案例分析十、事故调查组组成、职责/事故性质认定、责任划分、处理意见1、组成原则:精简、效能2、组成:有关人民政府、安监部门、相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人民检察院、有关专家;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主持事故调查工作;3、职责:①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②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③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④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⑤提交事故调查报告;4、组织:特大:国务院或授权有关部门组织;重大、较大、一般:省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未造成伤亡的一般:可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5、事故性质:①自然事故:非责任事故或不可抗拒事故;②责任事故: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6、处理建议:行政处分、纪律处分、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追究民事责任;7、教训:①安全生产管理②安全生产投入③安全生产条件的薄弱环节、漏洞、隐患;8、整改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普遍适用性、时效性;案例分析十一、事故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1、直接损失:3类10项:①人身伤亡支出:医疗护理、丧葬抚恤、补助救济、歇工工资;②善后处理:事务费用、现场抢救、现场清理、事故罚款赔偿;③财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流动资产损失;2、间接损失:6类:①停产、减产损失②工作损失③资源损失④处理环境污染损失⑤补充新职工培训⑥其他损失费用案例分析十二、事故报告的基本原则、上报事故程序/起草事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内容一、基本原则:二、上报程序:1、事故现场发现人立即上报单位负责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环境中危险因素的识别
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和意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是;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充分识别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并对这些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消除和减少事故的目的。
从安全评价的角度讲,是安全评价所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内容。
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隐患的检查手段;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害的后果打基础。
二、重要概念
危险--这意味着系统中出现意外后果的可能性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即:
R=f(F,C)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事故的严重程度;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们的健康并引发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识别方法和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
分类及编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
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
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
设备设施的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保护装置和设施的缺陷、防护不当、支
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外露带电部件、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
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噪声、其他
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振动、其他
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
(7)动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移动物体的其他危险)。
(8)明火危险。
(9)可能导致烧伤的高温物质的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
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可能导致冻伤的低温物质的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
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粉尘和气溶胶)。
(12)工作环境的不利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
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
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险(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险(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
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危害和危险。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
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粉尘和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和气
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
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危害、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5种;
(1)致癌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癌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
(3)致癌动物。
(4)致癌植物。
(5)其他生物危害、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危害、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5种;
(1)负荷超限(物理过载、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
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操作。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危害、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命令错误等5种;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命令错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3)监控错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形成性危险和危害。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工作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
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风险因素
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打击人体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
发的物体打击。
如施工现场未戴安全帽,操作机床工件紧固不牢,堆
物超高,吊扇附落等。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行驶引起的人身伤害和物体倒塌、
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
发生的事故。
如超载、超速、道路有障碍物,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机加工零
件与人体直接接触引起的夹伤、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
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如操作旋转机床戴
手套,空压机防护罩破损,刀具缺陷,超长料伸出机床尾端缺保护,
用手代替工具操作,操作冲床时手伸进冲压模等。
4、起重伤害:是指使用起重机械(行车、引钩、葫芦等)起重伤
害事故。
如吊钩缺陷,超负荷吊运、吊索具缺陷、歪拉斜吊、限位失灵、吊物重心偏离,吊物缺口未垫物,配合失误、指挥信号错误,人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等。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如电线裸露,电器设备设备接地不良,超越高电压安全防护区域,电器箱框未封闭,电焊机绝缘不良,
移动电焊机未切断电源,手持式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装置,停电作业
未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建筑物防雷接地失效等。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渗透性淹溺。
如
暴雨等特殊天气溺水,景观湖无防护措施人员不慎落水等。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内外灼伤)、物理的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
外灼伤),不包括电烧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如蒸汽阀门泄漏、蒸汽
管道破裂,焊割火星飞溅,焚烧炉操作不当,硫酸泄漏,打开过热炉
时人正对观察孔等。
8、火灾。
如涂装区域明火,违反动火作业规定,危险化学品泄漏,木工间遇明火,电线短路,电器设备过载,在危险化学品仓库(或油库)附近吸烟等。
9、高处坠落,指高处作业时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触电坠事故。
如登高作业未系安全带,安全带系在不牢靠物件上,活动梯构件
破损,深坑无护栏,升降机护栏缺损,登高作业夫人监护等。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
结构稳定性失效引起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
置物倒塌,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炸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指矿山、井下、隧道运营中的人员伤亡。
12、渗透性,同上。
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
储存期间发生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指矿山、井下作业瓦斯突然爆炸。
16、锅炉爆炸。
如压力表失灵,安全阀失灵,水位仪故障,锅炉
水不符合标准要求,违章操作锅炉等。
17、容器爆炸。
如储气罐、计量槽、设备缺陷导致的油分离器和
其他容器、爱热、操作失误等而引起的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窒息。
如煤气泄漏,入罐检修等。
20、其他伤害,指除上述因素外的其他风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等。
按照职业健康分类,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治疗方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7类。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您还可以列出提醒以供参考,如:
(1)走路时地面又湿又滑;
(2)走路时地上有油;
(3)行走时地面上有障碍物;
(4)走路时分心;
(5)净空不足;
(6)可吸入物质;
(7)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
(8)楼梯上没有扶手或扶手损坏;
(9)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造成伤害的物质;
(10)有害能量(噪声、振动、放射等)对人体的危害;
(11)过热环境;
(12)过冷环境;
(13)工作场所照明不良;
(14)涂料生产投料期间吸入粉尘;
(15)焊接过程中的烟雾吸收和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