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填空题(带答案)

艾滋病

1、日前已证实,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与血制品、母婴途径传播。

2、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抗体可测出的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3、影响艾滋病流行因素主要有高危行为人数的增加、知识缺乏和社会歧视、经输血和其它医源性感染以与人口流动等。

4、对HIV传染源的控制应采取疫情报告、AIDS和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和针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5、对HIV传播途径的控制主要手段是控制HIV经性传播、控制HIV输(受)血液传播、控制医源性传播、对吸毒的控制以与控制母婴传播。

6、HIV感染分为三期,是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和艾滋病期。

7、目前HIV/AIDS的预防主要是采取以切断传染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8、隐球菌脑膜炎的首选治疗是两性霉素B。

9、目前认为HIV感染者开始抗HIV治疗最好的时机是CD4<350/mm。

10、叠氮脱氧胸苷(Azidothymidine AZT)又名(Zidovudine ZDV)其作用机制是抑制逆转录酶减少HIV的复制.

11、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速度快,目前无法治愈但能够预防的传染性疾病。

12、艾滋病是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其感染各期的确诊必须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慎重诊断

13、典型的艾滋病毒感染,从感染到死亡经历以下阶段: 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期。

14、艾滋病的传染源为病人、HIV感染者。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1、SARS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手接触传播与气溶胶传播。

2、医护人员的三级个人防护是指基本防护、加强防护和严密防护。

3、典型SARS临床表现的四期是指前驱期、进展期、极期和恢复期。

4、SARS的临床型别包括、、和。

5、SARS潜伏期多限于两周之内,平均2~10天。

6、SARS的治疗原则强调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7、发现疑似或临床诊断SARS病例后,疫情报告所在地CDC的时间是立即,填写《传染疫情报告卡》的时间是在2小时内。

8、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是SARS冠状病毒(SARS-CoV) 。

9、诊断SARS重型的指标之一,PaO2< 70mmHg和/或SaO2< 93%。

10、截止到2003年6月24日,我国大陆共24个省报告SARS病例5327例。

11、2002年底~2003年6月,SARS流行主要波与的省份有广东XXXXXX和XX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2、目前认为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13、目前所知,全球最早的SARS病例于2002年11 月16 日发生在中国广东省佛山市

14、WHO于2003 年7 月5日宣布,发生在中国XX省的最后一条SARS传播链被阻断,标志人类与2002年底~2003年夏天全球SARS流行的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鼠疫

1、鼠疫以鼠蚤为媒介而传播,常流行于齿类动物,是典型的自然疫源地传染病。

2、鼠疫主要经媒介生物传播,另外还可通过空气飞沫与接触进行传播。

3、按照宿主的生物学特征,可将鼠疫自然疫源地分成旱獭疫源地黄鼠疫源地砂土鼠疫源地和家鼠疫源地类型。

4、人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微量感染即可能发病,但是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5、腺鼠疫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腹股沟、腋下和颈部。

6、鼠疫耶尔森菌的致病物质主要包括鼠毒素(外毒素或毒性蛋白质)、内毒素(脂多糖)、荚膜抗原与其它具有致病作用的抗原等。

7、鼠疫临床表现以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和肺部特殊炎症为主要特征。

8、根据临床表现,鼠疫主要分为腺型、肺型、败血症型与轻型。

9、一旦发现疑似或者确诊鼠疫病例,本着“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就地治疗”原则,积极给予以抗菌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

10、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肺鼠疫患者。

肺结核

1.肺结核的传染源主要是开放性肺结核病人。

2.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

3.肺结核的化疗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五项原则。

4.结核病的高危因素有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尤其是与痰菌阳性肺结核者的接触]、营养不良、糖尿病史、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史等。

5.目前,我国结核病流行特点为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低递降率、农村疫情高于城市、青壮年结核病患病和死亡比例高。

6.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经破损皮肤粘膜或泌尿生殖道传播。

7.肺结核传染源:肺结核患者[主要为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动物[特别是结核病牛]。

8.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的核心是直接督导下的短程疗法。

9.影响肺结核传染的主要因素有传染源排菌量大小,病人咳嗽症状频度与传染源接触密切程度和空气中含飞沫核密度。

10.感染结核菌后仅5~10%的人发生结核病,主要决定于感染结核菌的量和毒力,更重要的决定于人体的抵抗力。

11.痰涂片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治疗方案和考核治疗效果的最重要的依据。

12.可疑肺结核的症状是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咯血。

霍乱

1、霍乱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吐泻期、脱水期和反应期。

2、治疗霍乱的关键是: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3、霍乱隐性感染的比例是59~75%。

4、霍乱吐泻“米泔水”样物质是因为吐泻物中胆汁含量减少,含有大量黏液微粒。

5、霍乱患者肌肉痉挛主要是由于低钠和电解质丢失。

6、目前,全球已经发生7次霍乱世界大流行,前6次为型霍乱弧菌引起,最后一次为古典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

7、O1群有三种特异性抗原,其中为O1群所共有,而为特异性抗原。

8、病人、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

9、典型霍乱的临床病程分为三期:泻吐期、脱水虚脱期、反应期。

10、爆发型(中毒型)霍乱又叫“干性霍乱”。

11、我国在霍乱防治研究中,根据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案,对分离的埃尔托霍乱弧菌株区分为流行株、非流行株,其中流行株具有引起霍乱流行的潜力。

12、根据某些生化特征和噬菌体敏感性,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埃尔托生物型两个生物型。

13、霍乱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病原体主要通过污染的水体、食物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

14、霍乱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因此被列为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将其列为交通检疫传染病。

15、世界卫生组织已将O139 霍乱列为新发传染病,与O1霍乱同样对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人禽流感的病例应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

2、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家禽,直接接触病禽的排泄物。目前认为禽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

3、禽流感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起病急,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恶心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伴有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见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与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4、禽流感的预防要加强禽类疫病监测,一旦发生疫情就地捕杀、消毒、按规章执行。避免接触病禽和病禽排泄物。无特殊情况禁止进入疫区范围,对禽类食物应煮熟、杀死病毒。

5、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的首次确认程序是二级以上医院呼吸道专家组会诊上报。首例经区卫生局组织专家组会诊上报市卫生局。市卫生局组织人禽流感专家组进行会诊最终确诊。

1.人禽流感的传染源是病禽和带毒禽。

2.人禽流感患者有发热、流涕、咳嗽、头痛等症状,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

3.人禽流感患者血常规的淋巴细胞常降低。

4.对疑似病例的血清、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痰液标本需用RT-PCR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RNA或{H5N1 RNA},以便做出确诊。

5.达菲和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可抑制人禽流感H5N1病毒株复制。

6.人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密切接触、空气飞沫、粪-饮水-口等。

7.流感病毒可分甲、乙、丙三个亚型。禽流感病毒属于甲亚型。

8.流感病毒包膜外层有两种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抗原,即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这些抗原的变异和流感的流行关系密切。

9.根据2004年东亚、南亚控制禽流感的经验,大规模封杀病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

10.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有15个H亚型(H1~H15),神经氨酸酶有9个N亚型(H1~H9),均已从禽类中分离到。人类只见H1、H2、H3和N1、N2亚型病毒的传播。

11.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7N7、H9N2、____?____,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12.人感染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13.对禽流感病毒易感的人群有密切接触病禽或带毒的健康禽与其分泌物或排泄物者、儿童、身体弱抵抗力低的人、老人。

14.2004年越南发生的人禽流感经证实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分离出的病毒亚型为H5N?型。

15.禽流感容易在鸡、火鸡、鸭、鹅、鸽子等动物中患病和流行。

病毒性肝炎

狂犬病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

麻疹

伤寒和副伤寒

试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带“*”部分为必填项目。它包括:患者XX、性别、出生日期、年龄、现住址、职业、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名、填卡日期

2、医院感染病例由报告人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科,报告人必须是经治医生。

3、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4、流行性出血热在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

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即流行过程三环节为: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6、国家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

7、AIDS的潜伏期短至数月,长至17年,一般7年至10 年发展为AIDS病人。

8、发现禽流感疫情立即报告,不能超过2小时。

9、AIDS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伤口渗出液。

10、HIV感染者不能从外观上判断出来,只有通过血液检测才能确诊。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1、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科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补体结合抗体将其分为甲[A]、乙和丙[C]型。

2、流感病毒基因的变异分为两种:一种是抗原漂移,常引起小流行,另一种为抗原变异,常引起大流行。

3、流感的主要并发症有继发细菌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和细菌性肺炎等。

4、对尽早诊断流感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取患者或—细胞学检测,或直接检测流感病毒抗原。鼻甲粘膜印片、咽含漱液沉淀涂片[见细胞内有特异的包涵体]、免疫荧光抗体检查细胞内有病毒抗原

5、可用于治疗甲型流感的药物有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和扎米那韦。

6、流感病毒的最大特点是易于变异,最常见于甲型,主要的变异形式有两种,为抗原漂移和抗原变异。

7、金刚烷胺中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故老年、有血管硬化症者、癫痫史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与孕妇慎用,老年、有血管硬化症者、癫痫史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与孕妇应禁用,且该药对甲型流感有预防作用。

8、流感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

9、流感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单纯型流感、肺炎型流感和中毒型流感。

10、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11、金刚烷胺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故与慎用,、与应禁用。

12、流感病毒有包膜的RNA病毒,包膜由基质蛋白、双层类脂膜和糖蛋白突起组成。

13、流感病毒在PH6.5~7.9 间最稳定,100℃即可灭活,对min、干燥、紫外线、甲醛、乙醚、乙醇与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

14、流感灭活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慢性心肺病疾患者,肿瘤和免疫缺陷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

15、流感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主要为健康成人与少年儿童。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6分)

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三类,甲类2种,乙类25 种,丙类10 种。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和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为2 小时

4、能产生霍乱肠毒素的霍乱弧菌是为O1 、O139 。我省主要途径是食物,常引起爆发流行。

5、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在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伊蚊。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奈瑟菌,可用磺胺药SMZ作预防性服药。

8、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灰、艾滋病以与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9、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SARS 、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0、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现场调查时是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控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

11、本地区本年度发病率位于前三位的乙类传染病为肝炎、肺结核、痢疾

12、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主要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传播。

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

1、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2类,乙类传染病25种,丙类10 种。

2、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向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和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时,应于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看通过网络报告;对于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4、请写出当地常见的5种乙类传染病和5种丙类传染病

乙类: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伤寒、麻疹、出血热。

丙类:其它感染性腹泻、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习题与答案

A1题型 1.下列哪种肝炎病毒基因组为DNA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答案:B 2.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肝炎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炎 答案:A 3.慢性肝炎的原因不包括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炎 答案:A 4.流行地区甲型肝炎最常发生在 A.老年人 B.妇女 C.成年人 D.吸烟者 E.学龄前儿童 答案:E 5.肝肺综合征的表现不包括 A.慢性肝病的体征 B.呼吸困难、肺水肿 C.低氧血症 D.心源性哮喘 E.卧立呼吸 答案:D 6.下列与乙肝慢性化有关的是 病毒 B.病毒产生前S蛋白 C.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 D.病毒反复感染 E.血清中存在anti-HBe 答案:C 7.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中下列哪项可除外

A.病毒发生变异,导致免疫逃逸 B.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 C.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 D.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液体液传播 E.病毒感染宿主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答案:D 8.丙型肝炎病毒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 A.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B.可应用血源疫苗免疫以预防感染 C.血清中检测出anti-HCV提示有感染 D.血清中可检测病毒RNA E.绝大多数为血源传播 答案:B 9.对重型肝炎的判断下列哪项最重要 >500U/L B.总胆红素>171umol/L <40% D.电解质紊乱 乘以十的九次方/L 答案:C 1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不包括 A.病毒基因组中编码包膜糖蛋白E2最易发生变异 B.常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C.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 D.病毒可感染免疫细胞 E.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 答案:B 1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不包括 A.急性肝炎 B.慢性肝炎 C.重型肝炎 D.淤胆型肝炎 E.药物性肝损害 答案:E 12.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没有 A.常发生重型肝炎 B.肝炎症状相对较轻 C.慢性丙型肝炎最为常见 D.容易发展为肝炎肝硬化 E.与肝细胞肝癌密切相关 答案:A 13.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治疗除哪项外可有以下原则 A.禁酒、避免劳累、适当休息 B.可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物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可编辑)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可编辑)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部分: 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D 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增加时:E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 A.爱滋病 B. 鼠疫 C. 乙型肝炎 D. 疟疾 E. 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D A.间接凝集反应 B. 直接凝集反应 C. 反向凝集试验 D.交叉凝集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E A.病毒性肝炎 B. 登革热 C. 炭疽 D. 爱滋病 E. 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C A.传播途径的改变 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B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天花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百日咳 E.脊髓灰质炎 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C 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 检查D.病理检查 E.体征的发现 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特异性免疫能力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射疫苗 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 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C.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 D.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 E.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 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C A.?型 B.?型 C.?型 D.?型 E.?型 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C A.病原体被消灭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者 16、感染的含义是:B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伤寒患者经正规治疗,体温正常,2周后又发热,血培养阳性可能为( ) A、再燃 B、复发 C、混合感染 D、再感染 E、重复感染 答案:B 2、接种乙肝疫苗对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其重点接种对象是? A、急性乙型肝炎病人 B、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C、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D、母亲HBsAg阳性生下的新生儿 E、接受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的病人 答案:D 3、华支睾吸虫后发病与否取决于( ) A、成虫寄生部位 B、华支睾吸虫的毒力 C、虫的种类不同 D、成虫寄生在胆管中的数量 E、机体抵抗力 答案:D 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 C、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 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入血传播 E、经血液、体液传播 答案:D 5、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A、输血或血制品的途径 B、粪-口途径 C、注射途径 D、母婴传播 E、密切接触

答案:B 6、不符合菌痢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A、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B、各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 C、经口感染 D、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E、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答案:E 7、赵妹妹,12岁。流脑流行期间,突起高热、反复惊厥4小时。体温39.8℃,血压60/40mmHg,皮肤、黏膜发钳,有散在淤点、淤斑,尿量减少。血白细胞13.5×10°/L,中性粒细胞0.90,淋巴细胞0.10。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普通型 B、暴发型休克型 C、脑膜脑炎型 D、暴发型混合型 E、慢性败血症型 答案:B 8、持续发热6天的病人,疑为伤寒,最简便而阳性诊断率又高的检查是送() A、大便培养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肥达反应 E、尿、粪培养 答案:B 9、日本血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哪一部位() A、肝脏 B、肠壁 C、肺部 D、肠系膜下静脉和门静脉系统 E、肠系膜上静脉 答案:D 10、伤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中,哪项错误() A、持续发热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四)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轻型感染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㈠单选题 1.关于传染病病原体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B.病原体感染必然引起发病 C.每种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D.显生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是不同的表现之一E.病原体必定引起炎症过程和病理改变 2.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A.艾滋病B.鼠疫 C.乙型肝炎D.疟疾 E.麻风病 3.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 A.传播途径的改变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D.病原体抗原性的变化 E.自然因素周期性变化 4.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 A.咽拭子或血培养等获得病原体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D.病理检查 E.体征的表现 5.流脑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轻型B.暴发型 C.慢性败血症型D.顿挫型 E.普通型 6.确诊流脑的主要依据是 A.脑脊液呈化脓性B.血清特异性抗体监测阳性 C.皮肤粘膜瘀点瘀斑D.当地有流脑流行 E.血液脑脊液涂片镜检或培养发现脑膜炎双球菌 7.流脑主要传播途径是 A.空气传播 B 经水传播 C.经食物传播 D.日常生活间接接触传播 E.密切接触直接传播 8.脑膜炎球菌主要致病因素是 A.变态反应致细胞病变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直接致组织细胞坏死 E.内毒素 9.对于暴发型休克型流脑,治疗措施不正确的是 A.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 B.扩容纠酸 C.应用皮质激素 D.抗DIC治疗 E.应用10%甘露醇脱水 10.钩体病弥漫肺出血型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短程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B.维生素K注射止血 C.度冷丁镇静D.酌情使用西地兰 E.血压偏低时及时使用升压药

传染病学测试试题库含答案

传染病学测试试题库含答案 1、下列哪种抗疟药可诱发黑尿热() A、氯喳 B、乙胺啼绽 C、伯氨隆 D、甲氟隆 E、青蒿素 答案:C 2、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措施应是( 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及治疗病人 B、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C、抓好灭蚊、防蚊工作 D、管理动物传染源及预防接种 E、灭蚊与疫苗接种为主 答案:E 3、伤寒病人出现腹胀,处理不正确的是() A、用松节油热敷腹部 B、肛管排气 C、协助轻轻翻身 D、可进食糖类饮食 E、可轻轻按摩腹部 答案:D 4、病毒性肝炎患者卧床休息的目的应除外? A、卧床休息能使全身及肝脏分解代谢降低 B、只有卧床才能使体温下降 C、减少肝脏功能的负荷 D、增强肝脏的血液供应量 E、缓解肝脏瘀血,促进肝脏病损的恢复 答案:B 5、哪项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性表现? A、食欲减退、恶心 B、乏力 C、蜘蛛痣和肝掌 D、黄痕 E、肝肿大

答案:C 6、当伤寒患者出现便秘时,以下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A、可使用开塞露塞肛 B、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C、排便时不要用力过度 D、用肥皂水高压灌肠 E、不可使用泻药 答案:D 7、患者,男性,28岁,1989年8月4日入院。10日前开始发热,体温逐 渐上升,无明显畏寒寒战,右下腹隐痛、腹胀、便秘,耳鸣。入院时体温39℃,脉搏63次/分,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1cm,脾肋下2cm。白细胞数 3.2×10°/L,NO.58,L0.42,ALT124U/L,HBsAg阳性,大便华支睾吸虫卵阴性。确诊该例最重要的检查是( A、大便细菌培养 B、肝组织活检 C、嗜酸粒细胞计数 D、血细菌培养 E、剖腹探查 答案:D 8、患者,男,13岁,发热、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尿少色黄、排粘液脓 血样大便、里急后重、精神疲倦3天,体检发现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粪便 镜检发现每个高倍视野内有白细胞15-18个。下列哪项不宜用于本病例的治疗( A、消化道隔离 B、用冰敷作物理降温 C、止泻药、镇痛药 D、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 E、卧床休息 答案:C 9、一女性,25岁,从海南岛探亲回家后,因持续高热3天,伴寒战、头痛、大汗,抽搐,于8月9日入院。查体:意识不清,血压正常,颈有抵抗, 皮疹(一),心肺正常,肝脾均未触及。血WBC12×10°/L,N75%,脑脊液外观 清亮,压力稍高,余正常。为了诊断最先检查的项目是( ) A、便常规检查 B、肥达氏反应 C、血涂片找疟原虫

大学课程《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课程《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引起猩红热的化脓链球菌产生的蛋白酶没有:d A.链激酶 B.透明质酸酶 C.链道酶 D.嘌呤裂解酶 E.血清混浊因子 2、猩红热流行病学特点错误的是:e A.人群普遍易感 B.感染后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素免疫 C. 抗菌免疫主要来源于抗M蛋白抗体有型特异性 D. 抗红疹毒素免疫力持久 E.感染后本年不会再发病 3、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是指:( b ) A.发热、中毒症状、第二日出现皮疹 B.发热、咽峡炎、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 C.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杨梅舌 D.发热、咽峡炎、口周苍白圈 E.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口周苍白圈 4、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 b ) A.1~2d B.2~3d C.3~4d D.7~9d E.7~14d 5、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c ) A.红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头孢菌素 E.氯霉素 6、有关猩红热普通型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恰当的是:b A. 有持续性发热 B.有多形性皮疹 C. 有明显咽峡炎 D.有口周苍白区和帕氏线 E.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 7、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e )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B组溶血性链球菌 B.锡克试验阳性 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 E.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8、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b )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产道 D.皮肤伤口 E.血液 9、猩红热临床类型没有:e A.普通型 B.脓毒型 C.中毒型 D.外科型 E.轻型 10、关于猩红热的皮疹错误的是:( e ) A.发热后第二日出疹 B.皮肤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丘疹 C.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出疹 D.皮疹于48h达高峰 E.脱痟少见 11、有关猩红热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b ) A.发热多为持续性 B.发热程度及热程与皮疹多少及消长无关 C.咽峡炎明显 D.腭部粘膜疹或出血疹可先于皮疹出现 E.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 12、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d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A组α溶血性链球菌 D.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E.B组溶血性链球菌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猩红热主要经_____传播,还可经_____和_____等感染人体。 2、猩红热的主要临床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链球菌感染所致变态反应常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发症。 4、人体患猩红热后产生_____和_____两种免疫,其中_____免疫维持时间较长。 5、链球菌产生的与致病相关因素包括红疹毒素、链激酶、__________和_________ 。 6、链球菌病原体侵入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病变。 三、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计? 分) 1、草莓舌: 2、口周苍白圈 3、杨莓舌 4、帕氏线 四、问答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猩红热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填空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填空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19题) 1、传染病具有性和性的特点。 2、传染病是由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艾滋病毒就是艾滋病的。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 4、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和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5、艾滋病是由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的传播途径 是、、。艾滋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请举一例细菌性传染 病和一例寄生虫病。 6、.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A型流感病毒疫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病症状与感冒类似,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此病原体属于(植物?动物?细菌?)病毒,这种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组成。 7、在流行感冒流行期间,班上不少同学患病,为了防止其他同学被传染,老师每天用醋熏教室,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8、传染病是由引起的,具有和流行性的特点。 9、(6分)很多人谈“艾”色变,这是因为他们不是十分清楚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和三个环节。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 有、和。 10、今年3月墨西哥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人感染后,会出现发烧、咳嗽、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已出现极少数死亡病例。 (1)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 (2)从传播途径分析,甲型H1N1流感属于___________传染病。 (3)下列关于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为了保护易感者,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B.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要进行隔离治疗,这样做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C.人类对甲型H1N1流感有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轻型感染 (D )2.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出现较早的抗体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传染病学填空

1、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感染谱):消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藏性感染。 2、传得病流行的 3 个基本条件:传染源、流传门路、人群易感性 3、传染源:患者、阴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感染动物。 4、流传门路:呼吸道流传、消化道流传、接触流传、虫媒流传、血液和体液流传。 5、传得病的基本特点: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点、感染后免疫。 6、传得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四个阶段:潜藏期、前驱期、症状显然期、恢复期。 7、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8、甲类传得病:鼠疫、霍乱 9、依据甲类传得病报告、控制的乙类传得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 10、慢性乙肝的四个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消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再活跃期。 11、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分期:黄疸先期、黄疸期、恢复期。 12、重型肝炎的分类: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13、重症肝炎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 14、肝炎的临床分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 15、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传门路:呼吸道流传、消化道流传、接触流传、垂直流传、虫媒流传。

16、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分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 期、恢复期。 17、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表现:发热、浑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 伤害、肾伤害。 18、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期歇息、早期治疗、就近治 疗。 19、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治疗原则:抗病毒、减少外渗、改良中毒症 状、预防 DIC。 20、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踊跃增补血容量、注意纠正 酸中毒、改良微循环。 21、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年期治疗原则:稳固内环境、促使利尿、透析治 疗、导泻和放血疗法。 2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高热、意识阻碍、抽搐、病理反射、脑 膜刺激征。 23、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高热、抽搐或惊厥、呼吸衰竭、意识阻碍、其 余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循环衰竭(严重表现是前三个) 24、乙脑临床分型:轻型、一般型、重型、深重型(暴发型)。 25、艾滋病分期: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 26、艾滋病流传门路:性接触流传、血液接触流传、母婴流传、其余 27、艾滋病治疗药物分类:核苷类反转录酶克制剂 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克制剂 NNRTIs、蛋白酶克制剂 PIs、整合酶克制剂。 28、伤寒典型临床表现分期:早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29、伤寒极期临床表现:连续发热、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消化系统症状、肝脾大。

传染病学试题1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传染源 2.弛张热 二、填空题 1.艾滋病是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其感染各期确诊必须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分析,慎重诊断。 2.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典型霍乱的临床病程分为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 3.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 四、单选题 1.乙型脑炎在我国的发病季节主要在 A.冬春季节 B.秋季 C. 9三个月 D. 11三个月 E.夏秋季 2.在传染病管理中列为甲类传染病的为 A.病毒性肝炎、流脑 B.流脑、结脑 C.鼠疫、霍乱 D.非典、手足口病 E.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有关狂犬病传染源的陈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发达国家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野生动物 B.部分外貌健康的犬也可以传播狂犬病 C.我国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犬 D.死亡的病犬不会传播狂犬病 E.病犬通过咬伤而传播疾病 4.预防传染病最重要的措施是 A.预防接种

B.加强锻炼 C.增加营养 D.注射病种球蛋白 E.药物预防 5.传染病最基本的特征是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免疫性 D.有地区性 E.有季节性 6.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表现为 A.发热 B.Stimson线 C.Koplik斑 D.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E.结膜炎 7.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免疫性 D.有地区性 E.有季节性 8.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出现较早的抗体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9.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是 A.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B.肺结核 C.念珠菌性食管炎 D.卡波济肉瘤 E.口腔白斑 10.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 A.腰穿检测脑压 B.脑脊液化验检查 C.头颅CT检查 D.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乙脑lgG抗体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 11.重型肝炎应用乳果糖的目的是 A.增加肝脏营养 B.促进肝细胞增生 C.减少氨吸收

传染病学考题

传染病学考题 您的姓名:填空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流行性感冒均属于乙类传染病。判断题" 对 错正确答案) 2.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特点的是()。单选题]* A.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B.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C.由病原体引起的 D.由营养不良引起的正确答案) 3.下列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疾病是()。单选题]* A.沙眼 B.肺结核正确答案) C.疟疾 D.伤寒 4.下列关于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革选题]* A.不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 B.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C.对传染病病人,早诊断、早治疗正确答案)

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能力 5.下列说法中,不是特异性免疫特点的是()。革选题]* A.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起作用 B.特异性免疫一般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C.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以后产生的免疫能力 D.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正确答案) 6.以下哪个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革选题]* 飞沫传播 虫媒传播正确答案) 有限空间内气溶胶传播 接触传播 7.以下哪些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措施* 佩戴罩正确答案) 勤洗手正确答案) 食用野生动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确答案) 8.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单选题]*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正确答案)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9.隐性感染增加时()革选题]*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正确答案) 10.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革选题]*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正确答案)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11.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革选题]* A.病原体被消灭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正确答案) D.显性感染 E.带菌者 12.弛张热时指:()单选题]* 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C 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C,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正确答案)

传染病学填空题(带答案)

艾滋病 1、日前已证实,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与血制品、母婴途径传播。 2、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抗体可测出的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3、影响艾滋病流行因素主要有高危行为人数的增加、知识缺乏和社会歧视、经输血和其它医源性感染以与人口流动等。 4、对HIV传染源的控制应采取疫情报告、AIDS和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和针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5、对HIV传播途径的控制主要手段是控制HIV经性传播、控制HIV输(受)血液传播、控制医源性传播、对吸毒的控制以与控制母婴传播。 6、HIV感染分为三期,是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和艾滋病期。 7、目前HIV/AIDS的预防主要是采取以切断传染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8、隐球菌脑膜炎的首选治疗是两性霉素B。 9、目前认为HIV感染者开始抗HIV治疗最好的时机是CD4<350/mm。 10、叠氮脱氧胸苷(Azidothymidine AZT)又名(Zidovudine ZDV)其作用机制是抑制逆转录酶减少HIV的复制. 11、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速度快,目前无法治愈但能够预防的传染性疾病。 12、艾滋病是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其感染各期的确诊必须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慎重诊断 13、典型的艾滋病毒感染,从感染到死亡经历以下阶段: 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期。 14、艾滋病的传染源为病人、HIV感染者。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1、SARS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手接触传播与气溶胶传播。 2、医护人员的三级个人防护是指基本防护、加强防护和严密防护。 3、典型SARS临床表现的四期是指前驱期、进展期、极期和恢复期。 4、SARS的临床型别包括、、和。 5、SARS潜伏期多限于两周之内,平均2~10天。 6、SARS的治疗原则强调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7、发现疑似或临床诊断SARS病例后,疫情报告所在地CDC的时间是立即,填写《传染疫情报告卡》的时间是在2小时内。 8、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是SARS冠状病毒(SARS-CoV) 。 9、诊断SARS重型的指标之一,PaO2< 70mmHg和/或SaO2< 93%。 10、截止到2003年6月24日,我国大陆共24个省报告SARS病例5327例。 11、2002年底~2003年6月,SARS流行主要波与的省份有广东XXXXXX和XX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2、目前认为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13、目前所知,全球最早的SARS病例于2002年11 月16 日发生在中国广东省佛山市 14、WHO于2003 年7 月5日宣布,发生在中国XX省的最后一条SARS传播链被阻断,标志人类与2002年底~2003年夏天全球SARS流行的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鼠疫

三基考试复习之传染学(100题)

1: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直接接触与呼吸道传播 B: 性接触传播 C: 粪口传播 D: 虫媒传播 E: 动物源性接触传播 正确答案: A 2:形成粪便颜色的主要物质是 A: 非酯型胆红素 B: 酯型胆红素 C: 粪胆素 D: 粪胆原 E: 胆绿素 正确答案: C 3:休克时最先受损的细胞器是 A: 溶酶体 B: 高尔基体 C: 核糖体 D: 内质网 E: 线粒体 正确答案: E 4: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 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 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 抽搐发作程度 D: 皮肤淤点及淤斑 E: 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正确答案: D 5:坏死性皮疹症见于 A: 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B: 产检杆菌败血症 C: 铜绿假单胞杆菌败血症 D: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E: 厌氧菌败血症 正确答案: C 6:目前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在下列选项中使用较少的是A: 激素测定 B: 肿瘤标记物测定 C: 微量蛋白质的测定

D: 细菌性抗原测定 E: 药物浓度测定 正确答案: D 7:感染性休克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A: 缺氧及酸中毒 B: 溶酶体释放 C: 微循环障碍 D: 心肌供血不足 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纤溶亢进 正确答案: C 8:乙型脑炎极期临床表现,应除外 A: 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 B: 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C: 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D: 惊厥、呼吸衰竭 E: 对称性瘫痪伴感觉丧失 正确答案: E 9:脊髓灰质炎患者的确诊,除病毒分离外还可依据 A: 脑脊液中糖和氯化物降低 B: 脑脊液中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 C: 脑脊液蛋白明显增多 D: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E: 脑脊液白细胞增多 正确答案: D 10:有关乙型肝炎的特点不符的是 A: 存在母婴传播 B: 冬春季为流行季节 C: 有家庭聚集现象 D: 中度慢性肝炎有肝外器官损害 E: 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B 11:在我国流行期间,脑膜炎双球菌带菌率与发病呈平行关系的菌群是A: A群为主 B: B群为主 C: C群为主 D: D群为主 E: Y群为主 正确答案: A

传染病学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习题、病例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概述 一、名词解释 1.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传播并导致流行。 2.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昆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包括有传染性的传染病和没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 二、简答题 传染病学与流行病学的区别 研究对象研究重点学科性质传染病学个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群体流行规律、预防措施预防医学 第二节感染与免疫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多无症状、体征和生化改变,只有经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不但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严重的病理改变或临床表现。 3.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停留、存在于机体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排出体外,引起轻度的病理损害,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 4.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病原体与人体在相互作用时,保持暂时的平衡状态,不出现临床表现,待人体防御机能降低,原已潜伏在

人休内的病原体乘机繁殖,引起发病。 5.感染(传染):又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以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6.非特异性免疫: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出生时即有的较为稳定的免疫能力。 7. 特异性免疫: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受到病原刺激,产生针对特异病原的免疫力。 8. 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二、填空题 1.病原体人体环境 2.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3.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4.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5.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6.外毒素内毒素 三、选择题 1.A 2.C 3.D 4.B 5.A 6.E 7.C 8.B 9.C 10.D 11.ABCDE 12.BD 13.ABC 四、是非题 1.×2.√3.×4.√5.√6.√7.√ 五、简答题 1.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2.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是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致敏T淋巴细胞,当抗原再次进入时,致敏T淋巴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1、刘某,发现HBsAg(+)已8个月,但无任何自觉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亦正常。刘某为? A、乙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B、乙型慢性肝炎轻度 C、乙型肝炎潜伏期 D、乙型肝炎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2、患者,男性,15岁,患有血友病,反复输入抗血友病球蛋白5次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目前处于无症状感染期,符合患者临床表现的是? A、血清抗体检测呈阳性 B、发热、腹泻、淋巴结肿大 C、HIV数量渐增,但无传染性 D、无特殊不适,CD4+细胞数量无变化 E、淋巴结肿大、全身及关节疼痛长达1年 答案:A 3、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出现痴呆、弛缓性瘫痪 B、高热、惊厥 C、意识障碍 D、颅内高压及呼吸衰竭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阳性 答案:A 4、男,40岁,因反复机会性感染入院,检查发现患者伴发卡波济肉瘤,诊断应首先考虑是?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B、腺苷脱氨酶缺乏症 C、X-性连锁低丙球血症 D、艾滋病 E、选择性IgA缺乏症 答案:D 5、对持续性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最有效的药物是哪一种 ( ) A、奎宁 B、氯喹

C、伯氨喹 D、磺胺类 E、乙氨嘧啶 答案:C 6、某地自2月中旬开始出现流脑患者,一直持续到5月初,病例数才明显下降,此种现象说明该病具有 A、有传染性 B、有流行性 C、有地方性 D、有季节性 E、有免疫性 答案:D 7、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 答案:B 8、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有助于诊断 B、预测疫情 C、确定检疫期 D、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E、推测预后 答案:C 9、下列哪一种病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A、乙型肝炎 B、伤寒 C、菌痢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以上都是 答案:A 10、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 A、碘酒消毒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1、疟疾复发的根源是() A、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 B、红细胞内环状体 C、红细胞内大滋养体 D、红细胞内裂殖体 E、配子体 答案:A 2、目前已被彻底消灭的疾病是 A、天花 B、霍乱 C、脊髓灰质炎 D、鼠疫 E、艾滋病 答案:A 3、疟疾确诊依据() A、严格的流行季节 B、典型的临床发作 C、严重的贫血、巨脾 D、试验性治疗显效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4、一日间体温之差在1℃以上,但低温未到正常,称为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波状热 E、回归热 答案:B 5、慢性肝炎常见体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肝病面容 B、肝掌 C、蜘蛛痣 D、杵状指 E、脾大

答案:D 6、细菌性痢疾病人的典型粪便呈( ) A、稀水样便 B、糊状便 C、黏液脓血便 D、果酱样便 E、柏油样油 答案:C 7、普通型急性菌痢的表现,下列哪项除外( A、高热、寒战 B、腹痛、左下腹压痛 C、腹泻、里急后重 D、脓血便 E、昏迷、抽搐 答案:E 8、临床上最简便的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 A、血或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B、间接荧光抗体测定 C、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中疟原虫DNA 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E、外周血液检查发现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答案:A 9、我国哪一天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 A、2008年5月1日 B、2008年5月2日 C、2008年5月3日 D、2009年5月2日 E、2009年5月3日 答案:B 10、男,35岁,反复发热30天,患者持续高热10天时,当地医院曾给予氯霉素治疗,5天后热退出院,出院后未接受任何治疗,2周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查:体温38.5℃,肝肋下2cm,脾肋下1.5cm,血象: WBC3.0×10°/L,NO.70, L0.30,肝功能检查:ALT200U/L,TBIL16μnol/L,大便隐血试验(++),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