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摘抄笔记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一部文学评论集,其
中包含了对当时词曲的评论和评价。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古代词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人间词话》中,刘克庄对词曲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点进行
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他对词曲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
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通过他的文字,我学会了如何从词曲中感受到
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如何欣赏词曲中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同时,刘克庄在《人间词话》中也提到了词曲与时代、社会的
关系,以及词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他认为词曲是中国古代文学艺
术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情感有
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他的文字,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词曲在中国
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说,阅读《人间词话》让我对中国古代词曲有了更加深
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这部书不仅是一部
文学评论集,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和人情世故的书籍,让我受益
匪浅。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书,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智慧。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2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人间词话》读书笔记2篇文中文件目录《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词,从古至今便是一种人文的阐释,和诗文一样,它是大家东方文化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怪。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欢迎阅读点评!主要内容简介:是作者对于诗词的鉴赏理解,其实光是理解作者就很难了,推荐喜欢读诗词,并且最好有诗词功底和研究的小伙伴们。
读书笔记摘抄:1、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
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
主观之诗人,不可多阅世。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2、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词。
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3、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
4、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5、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6、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7、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
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女亘〕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
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读后感心得体会:大师级别,修仙等级不够。
最主要的是作者,大师真的很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可能是我们之前上学读书,应试而有了套路,遇到李白大神就说什么潇洒豪放啊,遇到白居易就通俗易懂之类的,所以看到王国维大师对于几大名家的见解,不明觉厉。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词学批评著作,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论词著作之一。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境界。
王国维开篇即讲: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称高格,自成名句。
可以说,弄懂了境界二字,就抓住了本书的牛鼻子。
不过,这句话说的很含糊,和古人常说的气象、格局一样,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真要追问概念,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王国维在第六则补充了一句: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有了这句注解,我们就可以把境界隐藏的内涵挖掘出来,也就是一个字“真”。
你或许会觉得,真有什么难得?不就写大实话吗!小学老师教作文,第一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
其实不然,你所感所想和你真正传达出来的效果是有差别的。
就好像很多人通过话筒讲话,会发现自己的声音有“失真”的现象。
我们一般人看到春天里娇红的花朵,赶紧拍照,然后发朋友圈:“这一树红花开的真美啊。
”这句话很真诚、很真实,但无法传递给其他人。
其他人无法通过这句话,复原当初的画面和心情。
那么词人怎么处理呢?宋祁的朋友圈是这样的:“红杏枝头春意闹”。
看看,画面感不一样了吧。
王国维在下面点赞:“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这个闹字,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种热烈的气氛,甚至好像听到蜜蜂在花心震动翅膀的声音。
再加上后面一句,“长恨浮生欢愉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更有一种及时行乐的潇洒感觉了。
其实,诗人词人的努力,无非是更明白的再现自己的观感,同时让每个字都能向读者传递出更丰富的物象和可能。
这种真实和丰富,就是境界。
按照王国维的分类,境界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造境”和写境。
写境比较好理解,就是把看到的事情,原原本本写下来,也就是说自然本身就构成了境界。
造境就比较微妙了。
有的时候,心里细微的感觉,客观世界的景物是不足以安放的,这就需要词人创造出超自然的境界。
比如,李商隐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_3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细细品尝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的收获确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毕竟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高中的时候读过,不过那时候由于课业的负担,对于这些课外书也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到了高校,选了“民国学人与学术”这门选修课,老师讲到了王国维;又学了宋元文学,才加上开头学习文学批判,于是又开头重读这本好书。
相较于中学时候的任凭翻阅,此时的阅读除了会有理性的思辨,也会查阅一些相关的争论著述,获得更深厚的学问。
在阅读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真的觉得很畅快;其体例很好玩,不是特殊严谨的成体系的清晰的大篇幅的学术论著,而是接受了“则”的形式,每则里面,少则几句话,多则一两段话,论述一个词学乃至文学问题。
这样散金碎玉式的文学评论方式,也和我们所学到的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方式如出一辙。
那时正在复习老师资格证,我常常是边记诵繁杂的教育学、心理学学问,一边读读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真的是一种调剂。
我阅读的是岳麓书院的版本,挺宠爱这版的,这本里面的主题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四卷(卷一:人间词话本编;卷二:人间词话删稿;卷三,人间词话附录;卷四,人间词话补录)。
在四卷里面,针对王国维的写的文学批判,施议对现实都有注解,难能宝贵的是,王静安在每一则文学批判里面涉及到的词,大部分施议对先生都在解释里面有全词的收录,便利了我们的阅读,于是,猎取学问,有一种从点到线的感觉。
另外虽然已经学过了宋元文学,不得不说,由于《人间词话》里面涉及到的主要都是大家,所以里面的许多词真的很漂亮,很有意境,读起来感觉很诗意。
学术界里面关于《人间词话》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有一个特殊大的争论热点就是在《人间词话》当中所提到的“境界说”。
在《人间词话》的开篇第一则,便是开宗明义式地提出了这个观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出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纵观接下来的几则(主要是二到九则),虽然说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散金碎玉的分析方式,但是假如细细考虑,都是围围着“境界”在进行阐释。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通过对中国古诗词的解读和品评,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整部作品语言简练,思想深邃,给人以很大的启示和感悟。
在阅读《人间词话》的过程中,我深感作者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和深入研究。
王国维通过对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诗词进行解读,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他对诗词的品评不仅基于文学的审美标准,还融入了哲学、心理学的思考,使得整部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我认为,《人间词话》的优点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炼的表达方式。
作者通过简练的语言,将复杂的文学理论阐述得清晰明了,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其中的要义。
同时,作者在品评诗词时,不仅注重文学的艺术性,还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对古诗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作者在《人间词话》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他提出的“境界说”等理论,不仅适用于古诗词的品评,也可以用于现代文学乃至其他艺术形式的鉴赏。
这种跨时代的思想价值,使得《人间词话》不仅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术经典。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爆炸,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人间词话》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书
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也可以启发我们对人生和社会进行深入思考,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提供指引。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优秀3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优秀3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一书籍简介:摘抄: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4、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翻阅《人间词话》,不难发现王国维读了很多书,写了许多书的评论,也因此《人间词话》被誉为文学批评著作,但是我猜测,人间词话只是王国维先生的读书笔记而已。
他读一本书,摘抄语句,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开始也许他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记录着记录着,由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就成了一本评论著作。
由于我的文学功底的缺失,对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似懂非懂,有的则完全不知所云了,唯一记得最牢的是书中最有名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13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13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1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1曾经,有“秋波横欲流”“魂迷春梦中”的绮丽浮靡;亦有“无泪可沾巾”“飘零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泪对宫娥”“回首恨依依”的亡国之哀。
倾尽“一江春水”,换来牵机毒药。
南唐李煜。
王国维谓:“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一个笔力纵横,他豪放超逸、恬淡旷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一个,笔力雄厚,他壮志难酬、慷慨悲壮。
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至情的楞伽山人,面对富贵可以轻看,面对仕途亦会厌倦,面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面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才是他的《饮水集》。
满清纳兰性德。
王国维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领域的成就极为卓著。
他的《人间词话》一书,突破了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用新的思想与眼光去鉴赏词话。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由名句。
”由此观之,“境界”才是根本,只有根深方可叶茂。
恰如国画一般,意在“神”,所以王国维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2《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927年,王国维自沉昆明湖,两年后,陈寅恪在清华园作《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其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句流传甚广,评论颇多。
它是文人治学的重要思想,是对王国维一生和他的学术态度的重要概括,对王国维的人格和学术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做了高度评价。
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读书随笔中有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小说家要构筑自己的作品,一开始总需要有许许多多的临时材料,这些材料虽然有可能使作品具有真实性,但大多数到后来都会被证明是无用的。
”所以人们在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时总会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从古至今遗留了千万首词,这短短的64则评语怎么能道尽个中妙处。
可是,当你读完第一则,马上就会被作者的语言所吸引。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间所以独绝者在此”。
再没有什么语言能如此精炼地概括一个时代的词的特点。
仅仅境界一词便能延展出如此深厚的内涵,怎能不让人产生强烈地继续往下探寻的求知欲呢?王国维在《人间词活》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
”原本三首不相关的诗词,经过王氏巧妙的组合,便造成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由此也可见王氏对词的研究之深。
但凡流传于世的经典文学作品,开篇定是独树一帜。
就像《百年孤独》的开头那般:“多年以后,面对们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归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时空跨度,社会背景顿时跃然纸上。
王国维的《人间法》中亦是如此,立足于境界,跨越五代至南宋。
并且以境界为标准,两宋之间,高下立判,真可谓名家手法,不外如是。
接着王国维又抛出了‘造境’与‘写境’两种手法。
在指出两者无高下之分的同时,又详细说明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词
的论述和鉴赏,对于词的创作技巧、表达方式、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词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首先,书中对于词的创作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让我对于词的构思和写作有
了更清晰的认识。
词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这需要作者有着精湛的写作技巧。
通过书中的论述,我对于如何构思和写作一首好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我自身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次,书中对于词的情感表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于词的情感表达有了
更加深刻的认识。
词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学形式,通过对于情感的表达,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在书中,作者对于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让我对于情感表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在创作词的时候更加有把握。
总的来说,读完《人间词话》让我对于词的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词
的构思、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词的论著,更是一部对于文学创作的启迪,让我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在读经典著作时,我常常会做读书笔记,记录下一些触动我内心深处的句子和段落。
以下是我从几部经典著作中摘录的一些笔记和个人感悟。
1.《活着》余华
“做人呢,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心,有人性。
”——道出了人性的本质和价值。
“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那么他的人生就是一场没有灵魂的旅行。
”——信仰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支撑。
2.《人间词话》辛弃疾
“悲在前而乐在后,寄情于中者,必为不好之文。
”——真正的文艺作品,必须有情感的真实和深刻。
“物情易变,唯有人心难测。
”——人心是最微妙、最复杂的事物,也是最重要的。
3.《红楼梦》曹雪芹
“凡夫俗子只知道眼前的利益,不问事情的是非曲直。
”——贪婪和利益是人性中不可忽视的一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活得多久,而在于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4.《论语》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和思考必须相辅相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环。
以上是我在读书时所摘录的一些笔记和感悟,它们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经典著作背后的真谛和内涵。
同时也提醒我,人生短暂,我们必须珍惜每一个时刻,追求真善美,为人性的光辉尽一份力。
作家榜名著:人间词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六
五十五
五十七
1
五十八
2
五十九
3
六十
4
六十一
5
六十二
六十三
六十四
1
十一
2
十二
3
十三
4
十四
5
十五
1
十六
2
十七
3
十八
4
十九
5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01
三十二
02
三十三
03
三十四
04
三十五
06
三十七
05
三十六
01
三十八
02
三十九
03
四十
04
四十一
06
四十三
05
四十二
四十五
四十四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十一
十二
作者介绍
这是《作家榜名著: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被很多人奉为国学经典的《人间词话》,其实受西方文论影响颇深。)以现在的眼光看,很多观点实在是太 朴素的二元对立。应该像朱光潜评价莱辛时那样,“尊重其理论贡献,明白其理论的局限。
中国古代文论有非常多的范畴,诗言志、诗缘情,滋味、神韵、格调、风骨;还有非常多的重要著作,尤其 是最重要的《文心雕龙》、偏偏是最难的,它本身就是极富文采的作品,有比拟有用典,不太好懂;是非常庞大 的一个体系,它有本体论、文体论、风格论、创作论,各个著作之间还有这样那样的继承或反对的关系。《文心 雕龙》确实太难了,《人间词话》就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空缺。
《人间词话》读后感_《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五篇
Anything can be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ending point, but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at the starting point does not determine the ending poin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人间词话》读后感_《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五篇《人间词话》读书心得(一)四言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又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此古往文学演化,先真朴而趋工巧,王国维先生对于古代诗词进化有着极深的了解,他直接道出了进化的本质:后人写作会泥于原有的风格与形式,而不能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于是就开拓了新的领域以自解脱。
依我拙见,诗与词虽诗在前,词在后,却难以评价两者优劣,因文体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总各有千秋,未尝有文体能达到万事所具的地步,在我看来词之所以情感更为随性自然,与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不再拘泥字数的整齐划一,因而更为随性所欲。
文学体裁之所以一代代的衰落、更迭,是因为当一种文体在文学界流行起来,有太多的文学作者去尝试和使用,这样的后果一方面可以使这种文体发展的越来越繁盛,产生许许多多的堪称瑰宝的优秀作品,但一段时间之后,几乎所有新奇的方式都被用尽,后人再也无法写出更加超越的作品,有新意的作品,所以这种文体会陷入衰落。
与此同时一些善于创造的想要有更宽阔展示空间的文人,就创造了新的文体,以发挥更多的聪明才智,创造新文体的辉煌时代。
以此类推,代代更迭。
这种再平常不过的的文学界的更迭现象,王国维却能看到它的本质原因,并且分析得极为到位,这让我本人很佩服。
同王国维一样我不赞同文学后不如前,我认为无论四言,楚辞,古诗,律绝还是词,它们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它们代表了每个时代每种文体中的最高水平。
至于为什么会被取代,绝对不是因为文体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因为它发展到了极盛极高的难以超越的完美水平,所以文人只好另辟蹊径罢了。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500字
1、《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苏东坡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文人,更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思想家。
通过阅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对这位历史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华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苏东坡传》详细地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从他的童年到晚年的仕途生涯,再到他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无一不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立体的苏东坡形象。
林语堂先生以平实、简洁的语言,将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让人读来倍感亲切。
在书中,我特别被苏东坡的乐观精神所打动。
无论是在仕途上遭遇的坎坷,还是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幸,他都能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并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情感深深地感染了我。
同时,我也被苏东坡的深厚文化底蕴所震撼。
他不仅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对哲学、历史等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思想开放、包容,与当时的理学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阅读苏东坡的著作,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完《苏东坡传》,我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敬佩这位历史名人。
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启示:无论遭遇何种困境,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热爱生活、敬畏自然。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妻子芸娘的生活琐事,以及他们对于生活、情感和艺术的独到见解。
整部作品共分为六个章节,每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从夫妻之情、生活之趣,到艺术之赏、游历之乐,再到人生之叹、世态之观,每一章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情感的温度。
沈复以其细腻的笔触,将他和芸娘的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经历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沈复和芸娘的爱情所打动。
大学生读书笔记3000字(精选9篇)
大学生读书笔记3000字(精选9篇)大学生读书笔记3000字篇1大学生就业基地:提升就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我曾经阅读了一本名为《大学生就业基地:提升就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的书,这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大学生就业基地的内涵、功能以及实践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基地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就业基地是一种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来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模式。
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职场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然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基地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就业基地过分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素质的培养;一些就业基地缺乏与产业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一些就业基地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准确评估。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与产业的联系,让就业基地更贴近市场需求。
这需要就业基地的管理者深入了解产业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基地:提升就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大学生就业基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不仅让我认识到就业基地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还让我意识到解决就业基地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基地一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读书笔记3000字篇2读书笔记:《人类简史》读完《人类简史》这本书,我深感震撼。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演进以及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
在人类追求科技的进步和个体的自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和自身欲望的满足。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1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堪称文学经典。
读完这本精妙独到的词评,令人最有感触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词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界便让我产生了共鸣。
一夜萧萧,西风凄凉,意境似乎有些悲伤。
独上高楼,极目远眺天涯路,这又是何等的坦荡!西风凋零了碧树,眼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众多天涯路,我该走哪一条?这时就必须登上高楼,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扰,不会被眼前飘忽不定的浮云所迷惑。
这样,望尽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确定好下一步做什么,决定好自己即将要走的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点,找明方向,这将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第一境界所指的,是寻找天涯路的过程。
而第二境界,则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心中有目标,眼前有方向,还缺什么?缺的是努力。
好高骛远,光说不练,看清了路却懒得往前走,这算什么?没有实际行动,有再高的天赋,再好的计划又有何用?最后只能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努力一天两天,不足为奇,一年两年,才是难能可贵。
尽管遇到困难,尽管“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如果能够一直眼看前方不改变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境界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第三境界最为耐人寻味。
世事无常,实现理想之路的羁旅漂泊最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历了上高楼,人憔悴,冲破了无数的难关与考验,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知道自己要什么。
众里寻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寻,才有那蓦然回首时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俗话说,功到事成,追梦路上,我们心中应该不急不躁,耐心等待。
即使千百度的追寻未果,也能安然面对,坦坦荡荡。
《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5篇
《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5篇《人间词话》是一部由王国维写作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之一,创作于1908年-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篇1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和诗歌一样,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
喜欢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喜爱精美绝伦的词,因而爱上了《人间词话》。
在细雨纷纷的暮春,最惬意的莫过于手捧书卷,憩于窗棂之旁,沏一壶香茗,享受极致的幽雅。
好茶美景,名书在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细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带着清新的心情,让蛰伏的心灵重新焕发活力。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
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是也,读罢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开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触细腻,凄婉动人,妙在情真、意切。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枚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关于词
的理论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袁枚对词的独特
见解和深刻思考。
在书中,袁枚对词的定义、创作技巧、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了
详细的论述,使我对词的特点和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认为好
的词应该“真情实感,婉约隽秀”,并且提出了“以诗为骨,以词
为肉”的创作理念,这些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袁枚在书中还对词的历史、发展和流派进行了详细
的介绍,使我对词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对唐诗宋词的
评价和赏析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中国古代词的艺术价值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人间词话》,我不仅对词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袁枚的思想和见解在书中得
到了充分的展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词这一文学形
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这本书不仅在学术上有着重要的价值,也在文学鉴赏和创作方面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我相信,通过不断
地阅读和思考,我会对词的理解有更深入的提升,也会在自己的创作中受益匪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摘抄笔记《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摘抄笔记,欢迎大家阅读!《人间词话》摘抄笔记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4.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翻阅《人间词话》,不难发现王国维读了很多书,写了许多书的评论,也因此《人间词话》被誉为文学批评著作,但是我猜测,人间词话只是王国维先生的读书笔记而已。
他读一本书,摘抄语句,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开始也许他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记录着记录着,由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就成了一本评论著作。
由于我的文学功底的缺失,对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似懂非懂,有的则完全不知所云了,唯一记得最牢的是书中最有名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这段话由三首诗中的三个句子组成,所表达的本意与王国维想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但是经王先生一组合,表达了他认为的境界,却也相当合理,可见王国维先生文学创新的能力很高。
而其中所传达的,对我们也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
在我看来,第一境,就是说…………立志,或者说清楚明白自己要怎么走。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说你得知道你现在研习的这门功课,到了后面到底能学成什么样,你得怎样学到那样的程度,对自己攀登的这一条路有着清晰的了解。
第二境,就是积累。
积累自己的知识,积累格律音韵的发展历史和各个时期的理论,积累诗才和典故,积累讲故事的窍门桥段和阅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辈子都在这一境晃荡,修炼到第二境巅峰的人就可被称作大师矣。
第三境,就是顿悟。
在一瞬间明白自己这门功课的本质,将自己所积累的一切知识融会贯通,从此再不被束缚,随心所欲,自在挥洒,即孔子言:“随心而不逾矩”是也。
所谓的不被束缚,不是说可以乱来,而是说彻底梳理建立完自己的理论体系后,一切逾距的行为根本不会在身上出现。
那些不对的东西自然会觉得丑陋,而绝不会出现。
书中这样说道:“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
的确,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成就,并不仅仅是展现出的词那样简单。
能够写出这样的词,除了有运用文字的功力,还有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襟。
想要达到如此成就的人,若只是去效仿他们作出的词,而没有去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话,那果真是东施效颦,不能达到目的。
问题也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倘若我们脚踏实地的来完成自己的学习过程,其对我们的回报我相信不仅仅完成的喜悦。
更多的可能是成就感!书中说“词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
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
“忠实”有忠厚老实、忠诚实在之意。
对人事的忠诚态度,这一直是我们强调的。
忠于他人,不瞒骗,不欺诈,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是大家从小就了解的。
然而,对草木这些没有人事互动的自然景物,要本着如此的忠实态度,的确还没有太重视。
听过很多人的写作过程,大家都比较习惯于借景抒情。
或许,当大家增加对万物自然本色的重视,坚持尊重自然的情境,以本色为上,再加以自己情感的文字,两者相融,一定会有更多令人称赞的作品出现。
一草一木的原有本色,有不一样的光彩。
同时,忠实于自然,也要忠实于人事,忠诚得对待他人,这是一直不能撇下的做人准则,对人对物对文,“忠实”二字不可抛。
如今走入大学,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告诫我们要懂得为人处世,这不是教我们处心积虑,而是让我们明白人与人交往有必须坚持的准则和不能碰触的原则。
所以如今读完《人间词话》,看到王国维先生对词话的评判,就自然联系到了人事这一面。
其实对诗词的要求,何不就是对诗人词人的要求呢?诗人词人对作品的态度,又怎不能体现出他们对万事处理的心态呢?对万事的处理又怎会不包含对人事的处理呢?也就是顺着这条思路,我便有了这些感想。
或许我的读书感想并不是大部分读者的感受,但“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心中会与作者产生不同的“共鸣”,而我的反应就是这些文字。
写诗作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为人处世也不是一门浅显的学科。
我认为,在我们的创作过程和学习过程里,也就掺杂着对人事的看法和体悟。
学好学校里的课程,不仅可以增长学识,加深,宽广胸襟,也可以将我们塑造成一个个“有情有义”“有人情味”的人。
对一个社会人而言,这是多么基本的标准,然而如今这样的人已十分珍贵。
我们是小文人,更是社会人。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王静安的《人间词话》问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他的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文学评论者多奉为圭臬。
“境界”一词的提出,盖欲取代严羽的“兴趣”,王士祯的“神韵”,王静安并自负此为“探其本”的发现。
《人间词话》卷上云: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其实,这里的意境一词,依旧是沧浪所谓的兴趣,阮亭所谓的神韵,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而王氏的境界说,以为词之有无境界的关键,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论词者之所谓自然,盖有二义。
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锤炼之自然,他举《敕勒歌》和《易水歌》为例来说明自然是“变徵换羽于立谈间”,是出口成章,挥笔成文的;这和刘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所标举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等说法较为近似,这是一类;另如彭孙遹、王鹏运、况周颐等所主张的自然,而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自然。
前者主吟咏情性,不待雕饰,故特别注重天才;后者因主“自然从追琢中来,”所以除了天才,他们还重视学识,甚至于认为学识可以弥补天才之不足。
而王静安的境界说,可肯定是属于前者,是重视天才,主创造而不主因袭的,即“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
”《人间词话》卷上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照此一说,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义之一,并为达到“真”的必备条件。
则王静安以为纳兰词的好处,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样,都是阅历浅而有赤子之心的人。
所谓赤子之心,其含义究竟如何?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并没有明确的界说,但他在《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图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轮也,第一运动也,神圣之自尊也。
”如是,王氏所谓的“赤子之心,”似乎是一种纯依智力不受意志左右,纯依主观不受客观影响,纯依直观不杂概念的心理状态;但就艺术而言,唯有天才具备此种心态。
具备此种纯真无染的赤子之心,则诗人词人,就能“以自然之眼观物,”以直观去领受这个世界,做到妙手造文,能使纷沓之情思,以极自然之表现,望之不啻真实之暴露,而修辞的自然,也就成为理所当然,不待追琢锤炼了。
其实,以上的“自然”一论,在王静安的境界说中,是就写作技巧而言,是说表现要恰到好处,不可过于雕琢;而所谓真,是就作品内容而言,是要感情真挚,不可虚浮。
谈到这里,就要说一说境界的内容。
《人间词话》卷上云: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据此,我们晓得所谓境界是统意与境二者而言的,境界也就是情趣和意象。
情趣是属于情感的,而意象是属于景物的,因此境界有造境与写境之分。
《人间词话》又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可见,据王静安的看法,境界又有大小之分。
但我们细读全书,可以发现这和他所说的造境、写境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深相关联。
盖据康德说,优美乃无我之境所表现的形式,往往确定而有限;而壮美乃有我之境因只存于我们的思想之中,不见于实际自然界,因此达于无穷。
所以无我之境界较小,而有我之境者境界较大。
以上就王静安的观点,将境界说的要点,作了一个概括的说明,现在谈谈笔者个人意见,参考各家说法,评论其得失。
先说境界说的好处,前人曾推许王静安为“文学革命的先驱者”,此话并无过誉之处,王氏确可当之无愧。
其一,与旧有词话相比,王氏没有摘句之弊,其论词又能以哲学、美学观点来分析申论,不落俗套;其二,晚晴词风多主南宋且竞相效仿,因袭陈故者甚繁,而开创新意者少,故王静安转变风气,实在可说是独具慧眼,虽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处,却亦能切中时弊,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开一先河;其三,王静安主真切,重自然,此乃千古文学不易之定理,而王静安除此之外,尚且要求在真切之余,能够表现人生,美化人生。
他的词话所以叫做《人间词话》,都可以晓得他是有意描写人生的,这点和历代那些评论诗词的人,就其对人生的体验而言,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再说《人间词话》的一些缺点。
盖《人间词话》乃王氏早年之作,因此我们实在不必以此来责备他。
不过,就《人间词话》论《人间词话》,我暂且归纳了下列几个缺点:其一,体例为臻完善,编排秩序也没有系统,因而论点错杂间出,没有统一感,这恐怕与他采用札记笔记方式的评论有关;其二,有些理论说得不透彻,容易令人发生误会,如“隔与不隔”的问题,如“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问题等;其三,太过于自信主观。
譬如他太注重先天的才力而忽视了后天的人力,这是颇为值得商榷的;其四,论词太偏重文章而忽略声律。
词由乐府诗演化而来,原来是合律可歌的,张炎谓其先父《瑞鹤仙》词的“粉蝶儿扑定花心不去,闲了寻香两翅,”所以要将“扑”改为“守”;《惜花香》词的“琐窗深”所以要将“深”改为“幽”,又改为“明”,就是为了要合律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