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名解复习+问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生物学二(寄生虫)
名词解释:
1.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2.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栖。
3.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在营养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称为互利共生。例如,牛、马胃内有以植物纤维为食物的纤毛虫定居,纤毛虫能分泌消化酶类,以分解植物纤维,获得营养物质,有利于牛、马消化植物,其自身的迅速繁殖和死亡可为牛、马提供蛋白质;而牛、马的胃为纤维虫提供了生存、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
4.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人体肠道寄生的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
5.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丝虫、旋毛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猪带绦虫等。在流行病学上,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6.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host)。例如,病毒、立克次体、细菌、寄生虫等永久或长期或暂时地寄生于植物、动物和人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取营养,赖以生存,并损害对方,这类过寄生生活的生物统称为寄生物;而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则称寄生虫。
7.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包括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人体,移行到寄生部位,并继续发育、繁殖,通过不同途径排出体外,在外界或中间宿主和媒介昆虫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的全部过程。如:肝吸虫的感染阶段为囊蚴,被人食人后在十二指肠脱囊为童虫,移行至肝胆管,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经过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最后发育为囊蚴。
8.寄生虫病的地方性流行:寄生虫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地方性,影响地方性流行的因素主要有:①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多数寄生虫病流行与分布在温暖、潮湿的地方)、②生物因素(如与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有关,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中间宿主钉螺的地理分布相符合)和③社会因素(如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肺吸虫病流行于生吃或半生吃石蟹或蜊蛄的地区,钩虫病流行在用新鲜人粪施肥的农作物地区)。
9.寄生虫病的季节性流行:寄生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寄生虫病季节性流行的主要因素有:①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使大多数寄生虫感染主要在温暖潮湿季节;②由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的寄生虫病的传播季节与其节肢动物出现的季节一致,如间日疟原虫流行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等传疟蚊种出现的季节;③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因季节而异,如春夏季田间操作多,易感染钩虫病。急性血吸虫病常出现在夏季,因生活和生产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
人兽共患病:有的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又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来源,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和血吸虫病均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0.幼虫移行症: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人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或脊椎动物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11.带虫者:有些人虽然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却可检出,并可成为传染的来源。带虫者是否出现症状与感染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营养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如许多蛔虫感染者表现为带虫状态。
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主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并造成损伤。如卫氏并殖吸虫主要寄生在肺,也可寄生在皮下和脑等部位。
12.隐性感染机会致病寄生虫感染人体后,通常不出现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又不易查出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如健康人群中弓形虫和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多为隐性感染。
13.机会致病: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与致病力增强。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
14.肠阿米巴病: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人肠壁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引起肠阿米巴病。急性期表现肠壁组织坏死、溃疡,病人出现腹疼、腹泻、排粘液血便、次数多、味极腥臭的典型阿米巴痢疾。慢性期由于组织破坏和愈合常同时存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使得肠壁增厚,形成局部包块______阿米巴肉芽肿,病人腹泻和便秘症状交替出现。
15.肠外阿米巴病:主要有阿米巴肝脓肿和阿米巴肺脓肿。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在肠壁内侵入静脉,随血流到肝脏,大量繁殖并破坏溶解组织形成肝脓肿。肺脓肿多数是因肝脓肿内滋养体穿破横膈、进入胸腔侵人肺而引起的,少数也可因血循环播散而致。
16.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呈世界性分布,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故称旅游者腹泻。
17.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叫红细胞外期。人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其发育时间因种而异。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的红细胞外期发育时间不完全相同,可能与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呈休眠状态)和速发型子孢于(进人肝细胞后,迅速发育繁殖)的存在有关。
18.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的发育过程叫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为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一环状体。其裂体增殖周期因种而异,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48小时,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分为72小时和36___48小时。
19.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未经按蚊传播感染的情况下,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中形成的休眠体,经较长时间休眠后进行裂体增殖,来自肝细胞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为复发,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20.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或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消灭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而停止发作,在一定条件下,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少数疟原虫大量增殖,经数周或数月,在无再感染情况下,再次引起发作称为再燃。四种人疟原虫都可引起再燃。,
21.带虫免疫:感染疟原虫后,诱导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此免疫力可杀伤体内的疟原虫而减轻致病,但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疟原虫,并对再感染的疟原虫有一定的抵抗力,无疟原虫免疫力就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22.速殖子:在中间宿主有核细胞内营分裂的弓形虫集合体,一般为数个至十多个虫体,由宿主细胞膜包绕,其内虫体叫速殖子。
23.幼体增殖:为吸虫幼虫无性增殖的一种方式。吸虫的毛蚴在淡水螺体内发育为胞蚴。一个胞蚴能形成许多个雷蚴,一个雷蚴能分化发育为很多尾蚴。幼虫数量的大量增加是由于胞蚴和雷蚴体内的胚细胞团分化发育增殖形成。这种现象称为幼体增殖。例如一个华枝睾吸虫的毛蚴在淡水螺体内经发育增殖,形成许多尾蚴由淡水螺体内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