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
当代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
![当代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33a5d7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d.png)
当代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在当代的世界中,中国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国家。
其崭新的经济模式,不断攀升的地位和其海外的影响力,让世界对于中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大国,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也承载着极高的期望和压力。
一、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平、合作、共赢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推行民族复兴计划,并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秩序的构建。
中国将自己的成就与世界分享,并在同各国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中国在联合国和各种其他国际组织中提出并推动了许多议案,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二、中国的外交思路:多元化、新兴的伙伴关系中国目前正在推广一种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各地伙伴之间平等、尊重和互利的态度。
同时,中国也在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积极发展与当地国家之间的关系。
2013年,中国启动了“一带一路”经济带的计划,将中国和亚洲、欧洲和非洲联系到了一起,构建了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使中国的在海外的影响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中国的外交策略: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开放合作中国一直主张“开放合作、共赢发展”,在坚持自身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同时,始终是非常重视与世界各国的普遍合作和对话。
中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种积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提出新的方案,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合作”,开展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主动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促进全球治理的民主化和地域平衡。
四、中国的外交挑战:应对国际形势变化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国际形势的凸显,中国必须掌握不断发展的国际动态,并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
例如,美中贸易争端、台湾问题等等。
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敏感性,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各种国际会议和平台上更加积极地参与。
《当代中国外交》课件
![《当代中国外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2b96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a.png)
成员国: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 始成员国之一
作用: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发挥着 积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 进贸易自由化,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 作与交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位: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具有 重要地位,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 重要力量
贡献: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提出了 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倡议和方案,为亚 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 贡献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当代中国外交 概述
中国与世界主 要大国的关系
中国在地区和 国际组织中的 外交活动
中国外交面临 的挑战和机遇
PART ONE
PART TWO
古代中国:以朝贡体系为主, 强调“天下”观念
科技交流:中欧在科技领域开 展广泛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
新
人文交流:中欧在文化、教育、 旅游等领域加强交流,增进相 互了解
历史渊源: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交流
经济关系:中日两国在经济上互为 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存在分歧
军事关系:两国在亚太地区存 在军事竞争,但也在反恐等领
域进行合作
政治关系:互相视为优先合作 伙伴
经济合作:能源、贸易、投资 等领域合作紧密
文化交流:教育、艺术、科技 等领域的交流频繁
安全合作:在反恐、维和等领 域有广泛的合作
经济联系:中欧贸易额持续增 长,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政治合作:中欧双方在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保 持密切合作
中国现阶段外交政策
![中国现阶段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88e228711ed9ad51f01df2e9.png)
中国现阶段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对于迅猛发展的中国来说,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
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安全;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只有坚持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江泽民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
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
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
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提出了“审慎地把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既顺应潮流,又循序渐进,趋利避害”的方针。
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利用国外市场、资源、资金、技术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又使我们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与经济上占优势的强大压力和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尤其是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这种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是智力竞争。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cddd73a417866fb84a8ee2.png)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前言】:曾任美国国务卿的布热津斯基所说的:“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
”伴随着当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进步也不能离开中国。
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周边地区中国是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作为世界第三领土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实力或潜力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总GDP总和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范围尤其在亚太地区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总之,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性大国,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国际地位,保持清醒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妄自菲薄,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从更长远的层次考虑,中国必须有一个适合自我发展的外交战略,真正的做到和平崛起!【摘要】:当代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地位日益重要,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可以肯定,随着中国的真正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与日俱增。
然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的外交也面临着困难挑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黄岩岛事件,已经钓鱼岛争端对于迅猛发张中的中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我们的外交战略必须在坚持和平自主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创新,应用新视觉新方法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促进世界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外交现状国际地位国际事务外交政策【正文】:上世纪末,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东欧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由此而引发的国际形势,格局和力量对比等一系列震荡和变化,这种变化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改变本国国际地位的机遇。
而中国则抓住机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的提高,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
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践
![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de6770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2.png)
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践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外交政策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工具,也影响着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在近年来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致力于打造一个更为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
因此,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践也备受关注。
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指导思想主要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反映了中国重视国际秩序的基本立场,同时也是中国在同其他国家打交道时行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在此基础上,中国制定和实践外交政策的第一原则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中国既坚持和平发展,也不断加强国防建设。
从外交层面看,中国一直鼓励和其他国家加强对话,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发生军事冲突和战争。
例如,中国提出了“亚洲安全观”,致力于加强地区国家间的合作与对话,尤其在半岛、南海等地区进行有效斡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在解决朝核问题时,中国曾经成功地组织了六方会谈,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即将到来的阿富汗和平和解进程中,中国也积极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该进程的成功做出贡献。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扮演着负责任的大国角色。
在全球卫生危机暴发期间,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和支持,同时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疫情。
在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上,中国积极履行对《巴黎协定》的承诺,采取大规模减排和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措施。
中国不仅在亚洲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非洲、拉美等地区开展有益合作。
在国际商贸方面,中国是一个开放型国家,坚持倡导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
而在全球治理中,中国也在不断呼吁加强多边主义体系,支持全球化的发展。
在国际金融方面,中国参与了许多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其他重要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互拓市场、共建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 - 教案
![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 -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9720e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9.png)
教案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教案一、引言1.1当代中国的崛起背景1.1.1经济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1.2政治稳定:中国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1.1.3文化影响力: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如孔子学院的全球推广。
1.1.4科技创新:中国在、5G通信等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1.2国际地位的重要性1.2.1国际话语权:国际地位的提升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1.2.2贸易合作:高国际地位有助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获得更有利的条件。
1.2.3安全保障:提升国际地位有助于增强国家安全和国际影响力。
1.2.4文化交流: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1.3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3.1独立自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1.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相处。
1.3.3合作共赢:中国倡导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促进共同发展。
1.3.4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全球合作与共同发展。
二、知识点讲解2.1中国的国际地位演变2.1.1冷战时期:在冷战时期,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2.1.2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地位显著提升。
2.1.3新世纪以来:进入新世纪,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加突出,如加入WTO。
2.1.4当代中国:当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G20峰会的主办。
2.2中国的外交政策2.2.1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2.2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
2.2.3大国外交:中国积极参与大国外交,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2.2.4南南合作:中国重视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形势与政策教案)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形势与政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b28bfe71fe910ef02df852.png)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近年来,中国外交本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战略,依据“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联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塑造出极为有利的区域环境。
这其中,经济外交功不可没。
一、中国经济外交的演变(一)何谓经济外交一提到“经济外交”,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金钱外交”或“金元外交”,事实上,经济外交还有另一层重要含义,即以外交为手段,为国家谋求经济利益。
由此看来,经济外交是经济与外交的辩证统一,既可“以经济促外交”,也可“以外交促经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经济外交已成为各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
在不同时期,随着国际时局的变化,经济外交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一般说来,在世界经济萧条时期,为促进经济复苏,各国政府会侧重“以外交促经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随后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或财政赤字屡创新高,或失业居高不下,或两者兼之,纷纷将经济外交的重心从“以经济促外交”转移到“以外交促经济”。
从国际上经济外交上的实践来看,日本和美国比较典型。
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以外交为手段,而把经济增长和重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作为战略目标,美国则是以经济为手段,而把外交政策的实现作为目标。
1.日本式经济外交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政治上变成了小国,只能致力于发展经济,以吉田茂为代表的日本政治精英对此有充分认识。
在经济外交方面,日本使用的最多的是外交援助,政府开发援助(ODA)项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2.美国式经济外交美国的经济外交一向是将经济作为手段来实现政治目的。
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实践表明,随着国家实力增长,经济外交从注重经济结果渐渐转向由外交政策目标主导。
但也需注意,在不同的0发展阶段,这两种传统也能并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形势政策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形势政策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fa90b7cb0c22590102029d9d.png)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院系班级:国际教育学院食科0906班姓名:学号:完成日期:目录引言 (3)1 国内形势及中国国情 (3)1.1 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状况 (3)1.2 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 (4)1.3 抗震救灾 (4)2 国际形势 (5)2.1 三大主义 (5)2.2 中美关系 (5)2.3 展望2012 (6)收获与感言 (6)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引言经过了三年的形式政策课,我受益良多,对当前形式及国家政策有了深刻的了解。
形势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形势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必修课程。
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我们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三年来的学习,我系统的学习了几大部分的内容。
包括了国内形势、我国国情;我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情况;我国的文化与科技建设;台湾问题;国际经济形势;我国的抗震救灾工作等几部分内容。
下面我将选择我印象比较深的几部分进行阐述。
1 国内形势及中国国情1.1 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状况进入2009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四个新变化,同时,又维持着一个不变。
理解这些变和不变是把握当前和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关键。
四个变化是:经济出现复苏信号、社会预期开始转好、通胀预期出现、宏调政策呈现调整迹象;一个不变是:经济依然处于危机之中,危险和威胁依然存在,这个大格局没有变。
四个新变化:1、经济出现复苏信号2、社会对经济增长预期开始转好随着一些数据的走好,中央6月份开始重新对经济形势定调,研究机构也纷纷调高对经济增长的预期。
3、通胀预期出现4、宏调政策呈现调整迹象一个不变:经济危机的大格局没有变中国经济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由内需和外需两部分组成。
简述当代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
![简述当代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e3824ea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9.png)
简述当代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创造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国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政策。
为了回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中国实施了积极而主动的外交政策。
首先,中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向世界,宣称中国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互利。
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其次,中国致力于发展双边外交关系,深化友好合作,维护共同利益。
中国将不断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包容性、公正的国际政治体系。
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加强政治互信和合作关系,以稳定的局面推进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致力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推动世界经济多元发展。
中国将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更加包容、普惠、共同繁荣的全球经济系统。
最后,中国支持国际体系的建立。
中国将积极推进建立全球治理体系,消除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
中国将持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同各国的经济、技术上的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及其他欠发达国家脱贫。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的新时代外交政策注重和平、合作与发展,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和高度认可,为全球治理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改变。
总之,中国新时代外交政策注重和平、合作与发展,旨在实现创造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它将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双边关系,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形成一个包容、公正的国际秩序。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有哪些特点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有哪些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e0c57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f.png)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有哪些特点当前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所具备的特点,着重分析其宏观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特征。
一、宏观经济发展的特点1. 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
通过实施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成功地发展了国内市场,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了年均GDP增长率超过6%,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 结构升级:中国经济发展逐渐由传统产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转型。
随着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创新驱动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3. 内外并举:中国既注重发展国内市场,又积极推动对外开放。
在加强国内改革和稳定的基础上,中国加大了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力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合作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二、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特点1.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合作和人文交流等,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合作共赢。
这一倡议的推进不仅促进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 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参与:中国秉持多边主义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维护。
中国通过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主张公平贸易和多边合作,为维护国际秩序和全球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3.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了全球各地的互利共赢合作伙伴关系网络。
这些合作关系不仅加强了中国与各国的经济联系,还为实现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开辟了道路。
4. 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国际化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5c93bab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b.png)
➢ 中美:建设性伙伴关系 ➢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中日: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 中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 中印:合作、共赢、互信伙伴关系
注意: 伙伴关系 ≠ 结盟关系, 结盟违反了我国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伙伴关系的特征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不针对及损伤第三国的利益, 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基本目标)
我国坚决维护 国家主权、对 首内要安目目标标 全和发展利最高益利,益
绝不屈服于任
何外来压力;
最高利益
首要目标
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坚定维护国际公
共同愿望和根对外本目利标益 平正义,反对把
共 同 愿 望 和 根自己的意志强加
本利益
于人,反对干涉
1953年周恩来在 对外交往中首次 提出了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80年代邓小平提出新时 期我国外交基本方针: 独立自主、不做附庸、 对外开放;提出和平与 发展是时代主题。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 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1. 新中国外交历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侧重点:凡是看到我国做法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可以考虑宗旨
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 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国积极支持全球抗疫行动
(一一、)独独立立自自主主的的和和平平外外交交政政策策 侧重点:一般用于对主权和领土的维护 问答题:宗旨和目标相伴而行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重点)
2.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与对外政策》(第六章)
![《当代中国外交与对外政策》(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c99f9d232f60ddccda38a0ca.png)
• 一、后邓小平时代中国外交的思路与战略:基本状况
• • • • • • • • • • • • • 1、确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更深入的全方位外交(all-round peace diplomacy)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更深入的全方位外交战略布局。 2004-2005年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一次总实践。 全方位和平外交的含义与内容: 全面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巩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参与多边外交; 在热点和全球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依法保护我国海外公民的合法权益; 积极宣传我国内政外交方针政策。
• 补充:关于“中国例外论”。
• 2、20世纪中国外交的启示
• 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呈现三个明显的事实: • 第一,每当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动的时候,也正是中国内部出现 深刻变化的时候。 • 第二,每当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一些大国的对华政策 总是指向中国内部,总想干预中国内部的发展,力图操纵中国内 政发展、以利于自己的区域或全球势力对比。 • 第三,每次国际体系的转换,在其初期往往对中国不利,然而每 次变动的结果都是中国的国际地位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中国的国际影响也有所扩大。 • 中国应对国际格局大变动的三条经验: • ①国际政治大格局的转换一般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中国 尚不具备干预这类转换的能力。 • ②改变自己是中国力量的主要来源,改变自己也是中国影响世界 的主要方式。 • ③国际政治格局的转换、大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
• 2、21世纪初中国外交战略新选择
• • • • • • •
(3)通过实行开放战略融入世界体系 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目的是改造它,要有发言权。 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包括: ①向国际社会表达参加的兴趣。 ②表明中国愿意遵守各种国际行为准则。 ③中国达到和具备参加最主要的国际组织的条件,并成为成员。 ④中国努力按照国际组织的程序,对现行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 提出修正要求,并通过与主要成员协商和谈判的方式达到目标。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外交政策评述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外交政策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bc973dc7050876323112122c.png)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外交政策评述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不断走进世界,担任起责任大国。
从现阶段国际形势和中国自身国情出发,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及对外政策与其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引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形势发生了战后最为深刻的变化。
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为了当今国际形势最为显著的特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正在和平发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正文:一、和平发展战略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有过关于中国要走“和平崛起”道路的提法,但“和平崛起”的提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的不同意使用“和平崛起”这个词,因为中国还没有崛起;有点认为,提出“和平崛起”既会刺激其他大国和周边国家,又会制约我国制止“台独”;还有的认为以“崛起”来表达民族复兴,易于在国际上助长“突兀感”、“相对压迫感”等等。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听取和结合分析各种意见,于2005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国《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首次以政府公告的形式系统地阐述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简单地讲,就是坚持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的理念,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国的发展与和平国际环境的的良性互动。
参与维护和建设现存国际体系,又积极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坚持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
反对霸权主义、也严格约束自己永远不称霸。
总的来说,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的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浅谈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我国的外交发展策略
![浅谈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我国的外交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b9a38e50975f46527d3e11c.png)
浅谈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我国的外交发展策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但是近几年来,中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与中国有关的矛盾凸显;另一方面美国的对华政策开始从改变中国向遏制中国转变,继而拉拢中国周边国家搅乱中国的周边环境。
像近期的湄公河事件、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钓鱼岛事件等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其它各国对我国的敌对态度。
国家安全环境恶化比较严重:1.周边国家【合纵连横】,利用上安全议题制衡中国。
美国以海上安全作为其构建“雁型安全模式”的主要“抓手”,得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积极配合,南海争端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
2、半岛局势僵局难破,未来走向不明。
3、震灾揭示日本外交【同心圆】,美日同盟继续强化,中国成其主要防范对象。
4.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地区军备竞赛加剧。
对此,我国要以更主动的姿态展开全方位外交,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一,坚持把营造良好周边环境放在第一位。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实践的宝贵总结。
适时制定“大周边战略”,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与安全合作,整合与创新周边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建构和谐、有序、安全、繁荣的周边新秩序。
周边地缘战略坚持“东西兼顾”、“陆海并举”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方针。
妥善兼顾地缘“西线”与“东线”,同步开拓“陆权”与“海权”.统筹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
同时中国要在“10+3”、“10+6”、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中日韩峰会等地区机制上多下些力气,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多的成效。
第二,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应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新的着力点。
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精选文档】
![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b22c51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49.png)
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摘要:当今社会,世界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国际与国内的局势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快速崛起的中国也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环境下,中国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以此同时,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中国又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政策下,中国也在稳步地向着发达国家的行列前进。
关键词:国内外形势党的政策机遇挑战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上,在经济层面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日益降低,在文化层面上,我国的文化也已经逐渐被传统在意识形态与我国对立的西方国家所接受。
然而,在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正与逐步改善的政治体制发生契合变化的微妙时刻,一些传统的敌对国家,仍然对于我国存在着一些定式思维,甚至于一些敌对颠覆思想,这对于我国自身正在发生的变化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一、国内形势我国国内形势总体上看,目前尚处在一个良好的态势当中,当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对于这些存在问题需要改善的地方,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是在经济发展所日益积累的量化朝着质化转化的矛盾与之不能够解决这种矛盾的相对落后的政经体制上[1]。
一些相对落后的政经体制与日益发展的经济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国内出现的诸多引起大众关心甚至于不满的话题,皆由此而起。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阐述的一些基本原理我们清晰的知道,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政经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存在,是对经济的一种上层意识反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分主次矛盾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就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来予以辅助支持其发展,当今的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传统中一些不曾出现的问题也都因此在量变的基础之上朝着质变的方向发展,而作为上层的反馈,政经体制若没有及时作为调整,放任这种经济上的矛盾自由的发展,那就不符合市场经济学的原理,当经济发展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调整,而这种调整也应该与之经济发展出现的主次矛盾所相对应,即经济发展累计出现的矛盾激化到了一定程度,政治体制所应做出的调整,也不应该是阶段性、适应性的,应该是符合抓住主要矛盾来解决的方法。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bc1dff1fc5da50e2524d7f48.png)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对外交往的持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的外交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
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中国将和谐从内政延伸到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外交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
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
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
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
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
“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
是中国领导人对自身执政能力如何提高的深刻认识,是如何治理内政和承担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责任的深度思考。
2024年形势与政策得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形势与政策得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bfd0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9.png)
2024年形势与政策得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是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中国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社会和外交四个方面,总结并分析了2024年的形势与政策,并提出了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经济方面,2024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
这些政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增长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也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链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2024年,我国科技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在环境方面,2024年是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
在这一年,中国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环境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广泛提高。
再次,在社会方面,2024年是中国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年。
中国社会形态的快速变化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一年,中国加大了社会治理体系的改革力度,提出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社会管理创新试点。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在外交方面,2024年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年。
中国始终坚持以和平发展为己任,坚持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道路。
在这一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两者相互促进,旨在加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探讨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并分析其对全球化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GDP持续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数亿人口脱贫。
中国的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中国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积极推动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
中国还主动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和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
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外交政策
中国的外交政策在近年来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中国秉持睦邻友好的原则,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中国的外交政策还注重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的民主化和多元化。
中国主张维护国际关系的公平正义,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
中国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开放环境。
三、经济发展与外交政策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相互促进,对全球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的巨大市场需求和供应能力,促进了全球商品贸易和投资流动,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
其次,中国的外交政策推动了全球治理的变革和多边主义的发展。
中国积极倡导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了贡献。
最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给予发展中国家以借鉴和启示。
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合作理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参考。
中国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责任。
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型经济和多边主义,推动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