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高考真题汇编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答案及解析

题目: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B. 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山水的曲折之美。

C. 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将山水的壮丽比作猿声。

D. 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将桃花潭拟人化。

答案:C解析:C项中提到的“将山水的壮丽比作猿声”是错误的,实际上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将猿声与山水的壮丽相映成趣,没有使用比喻手法。

(二)简答题2.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效果。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比喻等。

其中,对比手法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对比山水的曲折与明亮的景象,突出了山水的变幻莫测之美。

拟人手法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得以运用,将桃花潭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比喻手法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得以运用,将山水的壮丽比作猿声,增强了诗句的意境和感染力。

(三)论述题3.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答案: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诗人在描绘山水之美时,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山水的曲折与变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

其次,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时,通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将桃花潭的深情厚谊与友人的送别之情相比较,突出了友情的珍贵。

此外,诗人在描绘山水和表达友情的过程中,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全诗,对诗人的情感进行理解和分析。

考生在回答时,应首先指出诗人在描绘山水和表达友情时所表达的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人生感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王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②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

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

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

大历五年卒于长安。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扶桑: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

近现代“扶桑”指日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B.“向国”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

C.“乡树”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孤岛中,言下之意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

D.“别离”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的忠告: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信,不能失去联系。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古诗鉴赏高考题汇编

古诗鉴赏高考题汇编

古诗鉴赏高考题汇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题目: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戍边将士们所处环境的孤寂、艰苦。

请简要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

解析:“暗”字写出了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使雪山也显得黯淡无光,“孤”字描绘出边塞一座孤城,在广阔的荒漠中显得孤独而渺小。

这两个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荒凉、阴沉的景象。

“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点明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

“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

“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可见战斗之艰苦激烈。

这句诗高度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表现了戍边将士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目: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解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一方面写出夜深人静,笛声仿佛暗中飞出,另一方面也有隐约、不知何处传来之意。

“散入春风满洛城”,“散”“满”二字,生动地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悠扬的笛声,以声传情,为下文引发思乡之情作铺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什么?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周郎”是指周瑜。

意思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那么大乔和小乔就会被关进铜雀台了。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隐含着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目:“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解析: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朦胧冷寂的水色夜景图。

最新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

最新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译文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注释⑴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⑵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连年: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⑷曾(zēng):竟,竟然。

一作“长”。

⑸应:一作“来”。

⑹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⑺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1、(四川卷)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1)【答案】请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述,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资料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答案】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资料来分析。

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十五、14.(1)①“湿”字,描述出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情绪。

②“迷”字,描述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惘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述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应对国事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

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

2023 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与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德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期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成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答案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更加见出考场的庄重安静;③强化作者布满期望的喜悦之情。

2023 全国卷Ⅲ〔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知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展仿照,这从侧面说明白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池上朱槔①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

【注释】①朱槔: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

②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颌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2)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20—22年古诗鉴赏高考真题汇总卷【真题】

20—22年古诗鉴赏高考真题汇总卷【真题】

一、【22年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二、【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3、4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远望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4、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三、【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5、6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全国通用十年2024_2025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古代诗词阅读含解析

全国通用十年2024_2025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古代诗词阅读含解析
专题05 古代诗词阅读
【2024年】
一、(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由,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看法。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但其生活也令人艳羡。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钦佩之情。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1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眼的实力。
上阕写衰翁的居住环境在山野,室内陈设着文木制作的几案,小巧的窗户饰着纱,说明主子虽在山野也特别讲究,让人感到他是个富于生活情趣的雅士,故可推知其为隐士;下阕写衰翁话桑麻、种柳浇地,也可理解是为农夫。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憧憬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担当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14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实力。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但其生活也令人艳羡”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由,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逍遥自由,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艳羡。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由。故选C。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一、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宋]黄庭坚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③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④寒挂屋山头。

注释: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

黄十七:黄介,字几复。

②沈:污染。

③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

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

④斗杓:指北斗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2)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赠别几复[宋]黄庭坚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①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山西高考古诗真题答案解析

山西高考古诗真题答案解析

山西高考古诗真题答案解析在山西高考中,语文科目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

其中,古诗阅读与鉴赏是考试中的一大重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古诗题目,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常见的古诗真题答案解析。

第一题:诗题:《登鹳雀楼》诗题中的“鹳雀楼”是指位于河南郑州的一座古建筑,该楼高耸入云,居高临下,俯瞰整个城市。

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登高远望、豪情壮志的主题。

在回答该题时,考生要注意从景色描写和主题把握两个角度入手。

在描述景色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词语,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九曲黄河万里悲”等,来展示楼高临下、壮丽景色的氛围。

在把握主题时,可以结合作者的感慨和豪情,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来表达登高远望与壮志豪情的内涵。

第二题:诗题:《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诗人李白通过描写自己清晨离开白帝城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追求自由的愿望。

回答该题时,考生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可以重点描绘白帝城景色的美丽和诗人离开时内心的思绪。

例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句,可以突出描写白帝城的壮丽景色和离别的伤感。

其次,可以结合诗人对故乡的思乡之情和追求自由的愿景进行分析。

例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一句表达了李白对逆境和困苦的忍受,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第三题:诗题:《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被广泛传诵。

该诗以忧国忧民、反思人生为主题,通过描绘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考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事人情的思考和关注。

在解析该题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描述夜晚寂静的环境,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句,突出夜晚的静谧氛围。

其次,可以凭借作者的心情和对时代背景的理解,展示作者对社会状况和人生的反思。

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身处异乡的思念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高考真题汇编答案及解析
古诗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考点之一。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阅读古诗并做出题目相关的选择、判断等操作。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经典高考古诗真题进行答案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题目一:下面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月夜忆舍弟》。

请根据诗意选择最佳的下列注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A. 诗人追忆兄弟之间的美好时光。

B. 描写了一个月夜中的宁静景色和诗人的思绪。

C. 描写了一个温馨的农村生活场景。

D. 诗人想起了曾经居住过的小茅店。

解析:B。

诗中描述了明月下的惊鹊、夜半清风中的鸣蝉、稻花香里的丰年等景象,以及七八个星、两三点雨等细节,展现出一个安静、宁静的夜晚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思绪。

题目二:下面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题西林壁》。

请根据诗意完成下面的句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不亦悲乎!
解析:这首诗可以理解为苏轼对自己中年时光的反思。

第一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诗人表达对逝去年华的思念和对未
来岁月的期望。

第二句“少壮不努力,不亦悲乎!”是诗人表达对自
己过去荒废年华的悔恨之情,呼吁年轻人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

题目三:下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回答问题。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解析: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中的“离离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表明时间荏苒,一切事物都经历着生死轮回。

诗人通过描绘荒原上的草木生长和枯萎,以及远方芳菲和孤城凄凉的
景象,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别离前的依依惜别之情。

通过对以上几道古诗高考真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阅读古
诗时,考生需要注意寻找诗歌中的细节,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维,并
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同时,要注重对古诗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
活经历等背景知识的了解,这将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更深层含义。

在备考阶段,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阅读,提升自己的古诗阅读能力,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关注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细致观察并借鉴其中的美好与感悟,这将对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有所帮助。

总之,古诗是一门深奥而精妙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和理解,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还能扩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智慧。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答案解析对考生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