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重点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四纪:是指约

2.4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时期。

2.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

大规模冰川活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3.按照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

4. 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5.崩塌:陡坡(大于50°)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的过程。

6. 崩塌形成、发展与致灾过程

(1)陡坡岩(土)体由于近临空面释重应力产生与边坡平行的张性垂直裂隙。

(2)地下水浸入裂隙(包括岩石原有裂隙),使隙内风化加深,削弱岩(土)体与边坡联结力。

(3)长期风化使裂隙的宽和深与日俱增,终使岩(土)体处于临界稳定的危岩状态。

(4)遭受地震、暴雨、融雪、人工不当截坡和爆破等触发,导致岩(土)体突然

发生崩塌。

7.顺地质构造地貌:凡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岩体等)与高地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等)与低地一致,称为顺地质构造地貌。(反之,则为逆地质构造地貌)

8.滑坡要素:

(1)滑坡体:滑动的岩(土)体。滑坡体可成一台阶或多级台阶,台面常向坡倾斜,台面上树木倾斜(醉汉林)。

(2)滑动面和滑动带:滑坡体移动所经过的面。滑动面呈向上凹的近似圆弧形,有时可见擦痕和磨光面。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可为一组。在滑动面上下,常可见明显的扰动和拖曳褶皱现象,构成滑动带。

(3)滑床(滑坡底座):在滑动面之下,支持滑体而本身未经移动的斜坡组成部分。

9.河谷的形成发展

(1)“V”型谷:在河流形成早期(或河谷上游或坚硬岩石或新构造运动上升区)以垂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深深切入基岩,形成河身直,河床坡度陡,急流险滩多,水流湍急,两岸崩塌发育,断面狭窄的“V”型谷。三个阶段:隘谷、障谷、峡谷

(2)河漫滩河谷:河流形成发展中期(或河流下游、沉降区和软岩区等),河流纵剖面通过溯源侵蚀、瀑布后退和岩坎蚀低等过程已变得较为平缓,曲流的形成和演变成为河流作用重要的方式,河流进入侧方侵蚀为主要阶段。

(3)成型河谷:在河漫滩形成后,由于种种原因使河流垂直侵蚀作用复壮,河流

下切,于是河漫滩转化为不受洪水淹没影响的河流阶地,发育有河流阶地的河谷即为成型河谷。

10.河流均衡剖面: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的河流称均夷河流,这种河流的纵剖面即河流均衡剖面,形态上呈圆滑下凹抛物线型。

11.河漫滩(形成下部为河床相砂砾、上部为漫滩相细粒的二元结构)

12.阶地形态类型(根据阶面与阶坡组成物质、阶地基座高度和阶地冲积层时代与接触关系划分的) (1)侵蚀阶地:阶地的阶面和阶坡由基岩组成,阶面上保存有不厚的冲积层或残余冲击砾石。发育在河流上游和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地段。

(2)基座阶地:阶面和阶坡上部为冲积物组成,阶坡下半部露出基座。基座可以是基岩,也可以是比冲积层老的松散堆积物,两者间有侵蚀面分开。发育在河流中上游和新构造运动上升较强地段。

(3)嵌入阶地:阶面和阶坡都为冲积物组成,不同时代冲积物呈嵌入切割接触关系,地阶地阶面高于高阶地基座面。发育在新构造上升区。

(4)内叠阶地:阶面和阶坡都为冲积物组成,新、老阶地冲积层呈切割关系,但各阶地基座近于同一水平。发育在新构造上升为主的地区。(5)上叠阶地:阶地由不同时代冲积物上叠组成,新阶地置于老阶地之上,且分布于老阶地内。发育在新构造运动升降过渡带,下降期沉积较厚冲积层,上升时河流未切穿老冲积层。

(6)掩埋阶地:前期河流阶地被后期冲积层掩埋。

12. 洪积物的穿时岩性扇形分相和扇面辐射状(或辫状)沟道粗粒沉积格局,是洪积物与其他扇形堆积物区别的基本特征。

13.年层(由颜色、粒度或化学沉积物构成的成对季节沉积物)是湖积物特征之一。大型湖泊水深、动力作用强,沉积环境的分带明显,平面上碎屑沉积物呈宽度不等的同心环带状分布,而小型湖泊沉积分带较差。湖泊沉积物在剖面上呈湖进或湖退旋回变化,前者是湖滨带沉积物之叠置湖心带沉积物,反映湖泊扩大,气候湿润;后者是湖心带沉积物上叠置湖滨带沉积物,反映湖泊缩小,气候相对干燥。

14.岩溶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

15.岩溶旋回

(1)幼年期:以垂直岩溶作用为主,发育有石牙、溶沟和漏斗

(2)早壮年期:垂直岩溶作用进一步加强,水平岩溶作用也迅速发展,发育有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干谷、盲谷。

(3)晚壮年期:地下岩溶洞穴进一步发展、扩大,洞穴顶板不断坍塌,许多地下河又转为地上河,大量的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出现。

(4)老年期:地表水系又广泛发育,岩溶平原与孤峰、残丘组成地貌景观。

16.雪线(均衡线):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分界线

(1)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常年积雪,称为冰雪积累区。

(2)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称为冰雪消融区。

(3)雪线高度受温度、降水量及地形的影响。

17.冰斗:冰川在雪线附近塑造的椭圆形基岩洼地。

(1)形成:天然洼地—永久性雪斑—雪蚀洼地—冰斗

(2)典型冰斗的组成部分:峻峭的后壁、深凹的斗底(岩盆)、冰坎

(3)不同时期古冰斗高度与现代雪线的高差,是研究古温度波动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