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习题及答案.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一.单选题(红色标记为正确答案)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A )A、上海B、北京C、杭州D、成都2、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 )。
A、美国B、日本C、挪威D、英国3、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印度B、中国C、巴西D、南非4、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D、碳排放考核5、2007年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C )A、6.50%B、7.50%C、8.70%D、10%6、低碳经济理念是在(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经济危机B、气候变化C、全球合作D、知识经济7、( B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B、科技进步C、绿色革命D、节能减排8、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B、2006C、2007D、20089、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美国B、法国C、德国D、日本10、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C )A、京都会议B、巴厘岛会议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D、坎昆会议11、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B、“V”形C、倒“U”形D、“U”形12、(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B、克林顿政府C、小布什政府D、奥巴马政府1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C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14、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C )种气体。
企业降碳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企业降碳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减少碳排放责任重大。
本次报告旨在分析企业降碳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为企业制定落实低碳策略提供参考。
碳排放与经济碳排放是指企业在生产与运营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过高的碳排放将导致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后果,并给企业带来经济风险。
因此,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环境法规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采取行动来减少碳排放,同时也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降碳经济效益分析1. 能源成本降低降低碳排放的核心是减少对传统高碳能源的依赖,并转向更加清洁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这样不仅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降低能源成本。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普及使得相关技术不断成熟,并逐渐变得更加经济高效,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降碳经济效益。
2. 政府激励政策随着低碳经济的全球推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例如,政府会给予减税优惠、资金补助、碳排放权交易等支持,以鼓励企业参与低碳发展。
这些政策帮助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并且为企业制定降碳策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 品牌形象提升降低碳排放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企业通过采取低碳策略,不仅为环境负责,还能提升自身品牌形象。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关注企业的环境责任感。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选择低碳发展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还能赢得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4. 未来市场机会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碳排放管制的加强以及清洁技术的不断创新,低碳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
对企业而言,拥抱低碳经济可以打开新的市场机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企业应积极抓住这个机遇,增加在低碳领域的投资和研发,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企业减少碳排放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环境风险,还能获得经济效益。
钢铁工业产业共生及碳减排效应影响机制
2023-10-30CATALOGUE 目录•研究背景及意义•钢铁工业产业共生发展现状及问题•碳减排效应影响机制研究•钢铁工业产业共生与碳减排效应的关联性分析•政策建议01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钢铁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
产业共生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钢铁工业产业共生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钢铁工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基于以上背景,研究钢铁工业产业共生及碳减排效应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意义通过分析钢铁工业产业共生中的碳减排效应,可以提出有效的碳减排策略和措施,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低碳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钢铁工业产业共生及碳减排效应影响机制还可以为其他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2钢铁工业产业共生发展现状及问题钢铁工业产业共生发展现状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钢铁工业在技术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产业链不断完善钢铁工业的产业链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钢铁工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
由于钢铁工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钢铁工业是一个高能耗的产业,能源消耗量较大,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能源消耗量大钢铁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环境污染严重010203钢铁工业产业共生发展问题03碳减排效应影响机制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能源结构钢铁行业的能源结构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导致碳排放量较高。
生产工艺钢铁行业的生产工艺如高炉炼钢、转炉炼钢等,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中国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
●新228块是新立构造的一部分, 位于其北部。构造倾角1.06度。 油藏平均有效厚度8.93米,平均 渗 透率 0.35mD, 孔隙 度 12.38%, 油藏温度66 ℃。
700 600
产量(t )
54-4井组见效情况统计表
井号 54-6 56-4 56-2 52-4 54-2 52-6 56-6 52-2 合计 见效日期 2000年10月 2000年9月 2000年10月 2000年12月 2000年11月 2001年2月 2000年11月 有效时间 (天) 730 560 540 323 360 400 日增油 (吨) 1.02 0.34 0.32 0.11 0.26 0.86 累增油 (吨) 743. 70 190. 00 170. 60 34. 00 93. 30
影响因素研究
●甲基乙醇胺(MDEA)+呱嗪(PE)
● 深入研究含有伯氨基(RNH2)和仲氨基
(R2NH)固定载体膜与CO2相互作用
17
三、《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 -中国国家重大基础课题 课题八: CO2的防腐、防垢等工程技术理论和方法-吉林油田负责 目标:CO2埋藏过程中降低相关的工程费用 进展:
12
三、《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 -中国国家重大基础课题 课题三:CO2地下埋存的监测理论和技术-北京大学负责 目标:监测CO2前缘推进及安全埋存 进展:
●两对井井间地震研究表明可以识别3 米厚储层的非均质性。 ●经研究,综合应用井间地震、垂直地 震、地面地震等信息,有可能适用 于薄层、低渗、注气、前缘的推进 等研究。 ●开展了4种气体示踪剂的研究工作。
2
一、引言
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3)第2章绿色建筑基本理论 (4)2.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4)2.2 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4)2.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5)第3章可持续发展理论 (5)3.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5)3.1.1 内涵 (5)3.1.2 原则 (5)3.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6)3.3 可持续发展策略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6)3.3.1 设计阶段 (6)3.3.2 施工阶段 (6)3.3.3 运营阶段 (6)3.3.4 拆除与回收阶段 (7)第4章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7)4.1 生态选址与规划 (7)4.1.1 保护自然生态 (7)4.1.2 提高土地利用率 (7)4.1.3 创造绿色景观 (7)4.1.4 节能与环保 (7)4.2 建筑形态与结构优化 (7)4.2.1 合理利用空间 (7)4.2.2 选用高效结构体系 (7)4.2.3 采光与通风优化 (7)4.2.4 节能措施 (8)4.3 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 (8)4.3.1 选用环保型材料 (8)4.3.2 节材与循环利用 (8)4.3.3 节能减排 (8)4.3.4 生态修复功能 (8)4.4 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优化 (8)4.4.1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8)4.4.2 温湿度调控 (8)4.4.3 噪音与振动控制 (8)4.4.4 照明优化 (8)第5章绿色建筑能源策略 (8)5.1 能源需求分析与评估 (8)5.2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9)5.3 高效能源系统设计 (9)5.4 能源监测与优化 (9)第6章绿色建筑水资源策略 (9)6.1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9)6.1.1 水资源利用原则 (9)6.1.2 水资源保护措施 (10)6.2 雨水收集与利用 (10)6.2.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0)6.2.2 雨水利用途径 (10)6.3 废水处理与回用 (10)6.3.1 废水处理技术 (10)6.3.2 废水回用途径 (10)6.4 绿色景观水系统设计 (10)6.4.1 景观水体设计 (11)6.4.2 景观水系优化 (11)第7章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策略 (11)7.1 生态景观设计 (11)7.1.1 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1)7.1.2 生态景观设计方法 (11)7.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1)7.2.1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11)7.2.2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11)7.3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融合 (12)7.3.1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的关系 (12)7.3.2 城市生态融合策略 (12)7.4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2)7.4.1 生态环境监测内容 (12)7.4.2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2)第8章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 (12)8.1 绿色建筑投资与成本 (12)8.1.1 投资结构分析 (12)8.1.2 成本分析 (13)8.2 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估 (13)8.2.1 评估方法 (13)8.2.2 评估指标 (13)8.3 绿色建筑市场与政策分析 (14)8.3.1 市场现状 (14)8.3.2 政策环境 (14)8.4 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措施 (14)8.4.1 层面 (14)8.4.2 企业层面 (14)8.4.3 社会层面 (15)9.1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15)9.1.1 案例一:上海世博园区绿色建筑群 (15)9.1.2 案例二:深圳建科大厦 (15)9.2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15)9.2.1 案例一:美国纽约市的One World Trade Center (15)9.2.2 案例二:英国伦敦的The Shard (15)9.3 案例对比与启示 (15)9.4 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16)第10章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策略展望 (16)10.1 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建议 (16)10.2 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16)10.3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绿色建筑教育 (16)10.4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未来挑战与机遇 (17)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建筑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
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一、前言: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推动工业其他行业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本指南,旨在为企业提供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的指导,以帮助企业制定减排目标并监测减排成效。
二、温室气体核算方法:1.温室气体种类: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氟利昂(HFCs、PFCs和SF6)等。
2.数据收集:企业应收集以下数据用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1)能源使用数据:包括燃料消耗量、电力消耗量等。
(2)原材料消耗数据:包括用于生产过程的原材料消耗量。
(3)废弃物处置数据:包括废弃物产生量、处理方式等。
(4)交通运输数据:包括企业内部交通和物流运输的相关数据。
3.排放计算方法:(1)CO2排放计算:根据能源使用数据,使用相应的排放系数计算CO2排放量。
(2)CH4排放计算:根据原材料消耗和废弃物处置数据,使用相应的排放系数计算CH4排放量。
(3)N2O排放计算:根据相应的产量数据和废弃物处置数据,使用相应的排放系数计算N2O排放量。
(4)HFCs、PFCs和SF6排放计算:根据消耗数据使用相应的排放系数计算排放量。
三、温室气体排放报告:1.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容:(1)企业概况:包括企业名称、行业背景等。
(2)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包括CO2、CH4、N2O、HFCs、PFCs和SF6排放量,分别列出详细数据和排放比例。
(3)排放趋势分析:对比历年数据,分析排放趋势,评估减排成效。
(5)减排措施和效果评估:列出已实施的减排措施,评估其减排效果。
(6)其他相关信息:包括企业环境管理措施、企业的社会责任等。
2.报告的周期与范围:企业应按年度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的内容应覆盖上一年度的数据和分析。
报告范围应涵盖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四、建议与措施:1.建议:(1)制定减排目标:根据排放数据和趋势分析,制定具体减排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
碳中和目标下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分析
碳中和目标下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二、碳中和目标概述 (6)2.1 碳中和定义 (7)2.2 碳中和目标的时间线 (8)2.3 碳中和目标的全球态势 (9)三、最优经济增长路径的理论基础 (10)3.1 经济增长理论 (12)3.2 碳排放理论 (13)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四、碳中和目标下的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分析 (15)4.1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7)4.2 投资与技术创新 (18)4.3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19)4.4 政策支持与引导 (20)五、案例分析 (22)5.1 国际典型案例 (23)5.2 国内典型案例 (25)六、政策建议 (26)6.1 加强碳排放监管 (27)6.2 推动绿色投资 (28)6.3 优化产业结构 (29)6.4 完善政策体系 (30)七、结论与展望 (31)7.1 主要结论 (32)7.2 研究展望 (33)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分析在碳中和目标下,如何实现最优经济增长路径。
我们将回顾碳中和目标的背景和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碳中和目标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以引导企业和政府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碳中和目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包括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碳中和目标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分析各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以及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碳中和目标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探讨不同地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如何通过区域合作来实现最优经济增长路径。
通过对碳中和目标下的最优经济增长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档旨在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以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中和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24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24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24 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1.温室气体排放的定义与分类2.核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a) 直接排放法b) 间接排放法c) 混合排放法三、24 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指南1.报告的结构与内容a) 排放源与排放量b) 排放因子及其他参数c) 核查与评估2.报告的编制与审查a) 数据收集与处理b) 报告的撰写与修订c) 审查与反馈四、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推动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对于企业而言,准确核算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落实政策要求的基础,也是企业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为您介绍 24 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二、24 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1.温室气体排放的定义与分类温室气体排放是指在生产、经营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
根据排放来源,温室气体排放可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直接排放是指企业直接燃烧化石燃料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如燃煤、燃油、天然气等。
间接排放是指企业外购的电力、热力等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
2.核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企业核算温室气体排放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a) 直接排放法:对企业直接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
此方法适用于能直接测量燃料消耗的企业。
b) 间接排放法:根据企业外购的电力、热力等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进行核算。
此方法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燃料消耗的企业。
c) 混合排放法:直接排放法和间接排放法相结合,对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综合核算。
此方法适用于既有直接燃烧化石燃料,又有外购电力、热力等情况的企业。
三、24 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指南1.报告的结构与内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 排放源与排放量:详细列举企业各排放源及其对应的排放量。
我国温室气体来源与减排举措及效果分析(2021年)
目录我国温室气体来源与减排举措1、减排重点和节奏2、政策要求和发展规划3、从能源系统整体看减排框架我国温室气体来源与减排举措1、减排重点和节奏1.1 总体减排节奏预计我国减排分为三个阶段,2020-2030 年属于峰值平台期,2030-2035 年逐步减排,2035 年之后加速减排。
基于清华气候院对于我国不同情境下CO排放路径的研究,2030 年前碳达峰目标对应于研究中所设强化政2策情景,2060 年碳中和目标位于2°C 情景和1.5°C 目标情景之间。
当前由于能源和经济体系惯性,难以迅速实现2°C和1.5°C 情景的减排路径。
预计2030 年前碳达峰后,再加速向2060 年碳中和目标逼近。
基于前文所述2°C 和1.5°C 情景分别对应于全球2070 年、2050 年左右碳中和,则2060 年碳中和路径将位于2°C 路径和1.5°C 路径之间。
•政策情景:CO2 排放2030 年左右达峰,2050 年下降到约90 亿tCO2;•强化政策情景:2030 年前达峰,2050 年下降到约62 亿tCO2;•2°C 情景:2025 年左右达峰,2050 年下降到约29 亿tCO2,再加上CCS 和森林碳汇,净排放约20 亿吨,人均排放约1.5t;• 1.5°C 情景:2025 年前达峰,2050 年下降到约12 亿tCO2,再加上CCS 和森林碳汇,基本实现CO2 零排放。
图28:我国中长期CO2 减排路径1.2 分部门减排重点和达峰节奏2020 年我国CO2 排放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2.3%,能源相关CO2 排放占72.7%。
据清华大学气候院测算,2020 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137.9 亿tCO2e,考虑农林业增汇,净排放量约130.7 亿tCO2e。
其中,CO2 排放由能源相关CO2 排放和工业过程CO2 排放构成,总量为113.5 亿t,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2.3%;能源相关CO 2 排放为 100.3 亿t ,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72.7%。
温室气体减排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温室气体减排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一、引言温室气体减排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感和意识不断增强。
温室气体减排行业应运而生,致力于开发和推广减排技术、设备以及改善排放管理。
本文将对温室气体减排行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二、现状分析1. 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当前,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能源、交通和农业等领域。
全球各国在减排方面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减排力度较大,但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过去十年持续上升,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2.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现状温室气体减排行业不断推出新技术,以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其中,能源转型、能效改善和碳捕获利用储存(CCUS)技术是当前主要的减排技术方向。
能源转型是指将传统能源替代为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这些清洁能源具有可再生性和低排放特点,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能效改善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建筑行业可以采用节能材料、智能控制系统和高效能源设备等措施来提高能效。
碳捕获利用储存(CCUS)技术是指通过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避免其进入大气,并利用存储的二氧化碳进行其他用途,如增强石油开采或工业生产过程。
3. 温室气体减排行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加速了该行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和个人参与减排行动。
在行业内,企业不断增加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
许多企业从传统的能源行业转型为清洁能源行业,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和产品。
同时,一些创新型企业也在不同领域开展温室气体减排相关业务,如碳交易、排放权交易等。
三、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1. 政策推动下,温室气体减排行业将加速发展随着全球减排压力的增加,各国政府将会加大对温室气体减排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连云港市远程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题答案(史上最全)
连云港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题答案自然存在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量42%〔英国〕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一、多项选择1. 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措施有〔abcd〕。
2.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bcd〕。
3.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abcd〕。
5.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bcd〕。
6.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bcd〕。
7 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ABCD〕。
8. 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ABCD〕。
9.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10. 水污染主要来自〔abc〕。
11. 低碳经济是以〔abc 〕为特点的经济形态。
12.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以下哪些措施〔abcd〕。
13. 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ABD〕。
14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ABCD〕。
15. 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BCD〕。
16.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不包括〔BD〕。
17.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ABCD〕。
18. 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ABCD〕。
19.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ABCD〕。
20. 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国际碳减排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确保未来10年内实现碳减排预期目标的有效制度体系,主要包括〔ABC〕。
21.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AD〕。
22. 富营养化是由于〔CD 〕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23. 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BC〕。
24.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AB〕。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__习题及答案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一.单选题(红色标记为准确答案)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A )A、上海B、北京C、杭州D、成都2、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 )。
A、美国B、日本C、挪威D、英国3、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印度B、中国C、巴西D、南非4、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D、碳排放考核5、2007年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C )A、6.50%B、7.50%C、8.70%D、10%6、低碳经济理念是在(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经济危机B、气候变化C、世界合作D、知识经济7、( B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B、科技进步C、绿色革命D、节能减排8、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B、2006C、2007D、20089、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美国B、法国C、德国D、日本10、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C )A、京都会议B、巴厘岛会议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D、坎昆会议11、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有近似(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B、“V”形C、倒“U”形D、“U”形12、(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B、克林顿政府C、小布什政府D、奥巴马政府1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C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B、行业协会推动模式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14、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C )种气体。
2022年碳中和专题报告:把握“双碳”战略下的行业机遇
2022年碳中和专题报告:把握“双碳”战略下的行业机遇(一)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行业变革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工业生产的大规模扩张,化石燃料用量快速提升,全球碳排放量屡创新高,碳排放量的不断升高引发了全球性的气温变暖。
近年来,全球变暖引起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极端天气频发、海水酸化等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共同重视,各国政府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中和”转变为国家战略,共同努力实现无碳的未来愿景。
2008年,随着英国《气候变化法案》的正式生效,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立法明确提出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发达国家。
在这一法案的影响下,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众多发达国家陆续提出“碳中和”的具体实现措施,并承诺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
目前为止,不丹和苏里南两个国家已经实现了“碳中和”,法国、英国、瑞典、丹麦、新西兰、匈牙利6个国家已经立法,欧盟、韩国、智利、斐济等5个国家已经处于立法状态,中国、日本等114个国家已经发布了政策宣示文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产值增幅巨大,经济的大规模扩张带来了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1978-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保持高速增长,GDP复合增速达到14.09%,其中,第二产业(主要为工业)占GDP总量比重在30%-40%左右波动。
近几年来有所下滑,2020年,我国第二产业占比下滑至34.38%。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
截至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达到98.93亿吨,同比增长0.89%,碳排放治不容缓。
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0-2030年)中,我国需在生产端和消费端提高能效,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工业、建筑、交通部门电能替代,引导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和低碳生活方式转型,努力实现碳达峰;第二阶段(2030-2045年)中,我国需依托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系统实现碳排放“稳中有降”并进入减排加速期,实现交通系统全面电气化,完成农业零碳化改造,推进工业领域减碳行动,同时,开展负排放技术应用推广;第三阶段(2045-2060年)中,我国需以深度脱碳为首要任务,通过负排放技术和碳汇应用为必要的碳排放部门提供中和手段,从而兼顾经济发展与减排行动,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__习题及答案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一.单选题(红色标记为正确答案)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A )A、XXB、C、XXD、XX2、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 )。
A、美国B、日本C、挪威D、英国3、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印度B、中国C、巴西D、南非4、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D、碳排放考核5、2007年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C )A、6.50%B、7.50%C、8.70%D、10%6、低碳经济理念是在(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经济危机B、气候变化C、全球合作D、知识经济7、( B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B、科技进步C、绿色革命D、节能减排8、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B、2006C、2007D、20089、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美国B、法国C、德国D、日本10、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C )A、京都会议B、巴厘岛会议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D、坎昆会议11、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B、“V”形C、倒“U”形D、“U”形12、(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B、克林顿政府C、小布什政府D、奥巴马政府1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C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14、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X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C )种气体。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减排研究进展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减排研究进展张帆;刁其玉【摘要】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而畜牧业中的温室气体(CO2、CH4、N2O等)特别是反刍动物中甲烷的排放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因素.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加剧了温室效应,同时也造成动物饲料营养成分的损失和畜舍内环境的污染.本文综述了畜牧业温室效应的发展状况及减排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畜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036)011【总页数】5页(P81-85)【关键词】畜牧业;温室效应;减排;甲烷;二氧化碳【作者】张帆;刁其玉【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市奶牛营养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市奶牛营养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6专题论述2009年12月7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各种官员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引人关注的联合国气候会议。
这次会议对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被誉为“拯救世界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是指因为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可见光之后,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被大气中温室气体吸收,影响了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使其升温,形成类似农业中培育作物的温室,称为温室效应[1]。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利用各种化工燃料,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氯氟烃等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已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全球气候的变暖将造成因冰川的融化而使部分沿海低洼岛屿面临被淹没的风险。
沿海地区是全球各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粮食主产区,温室效应影响世界的安全。
温室效应造成气候的异常,部分地区洪涝灾害,而部分地区过度干旱。
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政策
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协议,旨在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 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摄氏度之内。
国际减排技术交流与合作
技术转移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清洁能源 和节能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
联合研发
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共同研发更 高效、更环保的减排技术。
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中甲烷和氧化 亚氮的排放主要来自畜
牧业和水稻种植。
交通运输
汽车、飞机、火车等交 通工具的燃料燃烧会产 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
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进而引发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等气候变化现象。
生态系统破坏
气候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导 致物种灭绝、生态退化等问题。
鼓励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促进低碳交通
碳捕获和储存技术
鼓励低碳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骑行和 步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加大研发和推广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的力度 ,以降低工业和能源领域的排放。
未来国际合作展望
国际协议与合作
各国政府可能会加强国际合作,通过签 订国际协议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减排资金支持
绿色气候基金
由联合国主导,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 供资金支持,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 绿色发展。
碳排放交易体系
通过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鼓励企业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为减排项目 提供资金支持。
04
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的未 来展望
未来排放趋势预测
长期趋势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能源消费 的持续增长,温室气体排放量预 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保持增长 态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我国当前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物的双重挑战,多数实证研究证明针对两者的措施存在共生效益,研究共生效益有利于我国制定更科学全面的空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政策。
同时,共生效益概念所包含政治属性使得我国有必要明确行业具有的共生效益大小,以在国际谈判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为评估我国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共生效益,量化共生效益对减排政策制定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钢铁、电力和水泥三个行业共146项技术开发了自底向上优化模型,构建了行业二氧化碳共生效益分析框架,结合多目标分析、不确定情景分析等评价了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共生效益存在性和大小,在此基础上对行业未来二氧化碳削减目标给出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现有的针对2015年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电力和钢铁中能够实现,而水泥行业的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目标设定过严。
对三个行业而言,无论是减碳还是减污目标都具有使对方削减的共生效益,但在减污目标驱动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共生效益总和更大。
三个行业在2015年达到减碳减污目标基础上,2020年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还能够分别进一步削减4-20%,0-4%及2-15%。
通过将碳排放强度在其可行范围内采样发现,并非任何水平的二氧化碳削减强度都具有空气污染物减排的共生效益,对某些污染物而言,只有碳约束达到较强程度时才具有协同削减的效益。
三个行业在2020年所具有的最大空气污染物削减共生效益值占行业减排成本的比重分别为
0.7-1.3%,1.2-2.4%,1.5-3.1%,共生效益值同成本的比值十分微小。
在考虑减污共生效益大小,单位减排成本变化趋势和速率下,对三个行业2020年碳削减目标的建议为:电力行业2020年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10-14%,排放量为34.4-36.0亿吨;钢铁行业2020年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1-2%,排放总量将达到12.6-12.8亿吨;水泥行业2020年吨水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8-12%,排放总量为11.8-12.4亿吨。
届时水泥行业有可能进入碳排放峰值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