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看中西方民族的性格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影响]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影响]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篇一: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中美民族性格差异
,
,
事 后 仍然 是 朋 友
。
二
中 国人 强 调 一 致 性 美 国 人 强 调 个 性
“
、
,
” 中国 人 大都认 为 克 己 守 道 ” 毕 露 因 为 枪 打 出头 鸟
,
“
循 规蹈 矩
”
”
、
“
与 集体 保持 一 致 是 比 较 明智 的做 法 人 们 已 习 惯 于 避免锋 芒
”
, , ,
,
“
, “
、
“
谦逊
”
、
“
谦恭
,
”
、
“
谦 让 等许
,
”
多 不 同的 词 汇来 表 达 描 述 这 一美 德
,
。
“
” 尚谦 的 丰 富 内 涵 大体 可 分 为三个部分 其 一 正 确 估价 认 识 自 己 有
, , ,
、
:
自知 自明 能看 到 他 人 的 长 处 和 自 己 的 不 足 虚 心 学 习 永 不 自满 表 现为 谦 虚 谨 慎 虚怀 若 谷 ; 其 二 用 尊敬 的
、
,
,
,
,
、
、
,
。
这 种 自主 的 精 神从 早 期殖
,
民 地 时期 一 直 延续 至 今 成为 美 国人 信 奉的 精 神 之 一 他 们追 求 个人 享 受 放任个 性
人 物质利 益 的 追 求 还 包 括个 人 意 志 个 性 自由 及 自我 实 现 自 由进 取 的追 求
口
,
,
,
自由发展 不 仅 包 括个
。
们有 目共 睹 的 正 是 有 了 他们 开 放 自信 的性格 美 国 才 可 以 在 短 短 几 百年中 发 展 为世 界 强 国
中西民族性格之比较
第十章内倾与外向——中西民族性格之比较民族性格,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
它是一个民族大多数人所共有的、反复表现的心态和行为模式。
民族性格的形成有其种族的、地理的、语言的、心理的、文化的因素。
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会有明显的性格差异。
据说,有一次国际联盟以“大象”为题,悬赏征文: 英国人——《英国统治下的非洲猎象事业》法国人——《象的恋爱观》意大利人——《象啊!象》德国人——《关于象的研究》波兰人——《波兰主权与象之关系》单从题目上,就可看出这几个国家的民族性格的特点:英国是个老牌殖民主义者,征服和占领似乎成了英国人的特长;法国人浪漫多情;意大利是个诗意的国家;德国是思想家的故乡;波兰则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维护主权是头等大事。
又有一则报道说,有一次国际公寓突遭大火,紧急之中人们来不及考虑,犹太人抢出了保险箱,法国人抢出了情人,中国人背出了老母,美国人抢出了妻小,日本女人则拉出了丈夫。
东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择其主要者,列举如下:一、动与静西方民族生存的空间,多以海岛为主,经济活动多以商业为主,生活方式多以流动为主,价值观念多以个体为主。
在漫长的日月里,形成了爱动的脾性。
他们不喜欢安分守己,不喜欢老死故土。
一到成年,就脱离父母,独自谋生,漂洋过海,从事商业贸易,过着流动不居的生活。
他们似乎不知天高地厚,甚至鲁莽从事。
古希腊的青年不是养在书斋之中,而是整天骑马、射箭、赛跑、玩铅球、掷铁饼、投标枪。
在运动场上显身手,得到运动会比赛的桂冠,是最荣耀的事。
古罗马的勇士都是生活在军营里,展威猛于角斗场上。
西班牙的勇士以斗牛为乐,明知有危险,但无人退缩。
不但在场上斗,甚至把牛赶到大街上,向人群猛冲,惨死者吓不倒生还者。
西方人的血管里,似乎热血时刻都在沸腾,时刻都在准备战斗。
那种躁动、狂热的激情伴随人的终生。
“宁静以致远”,是中国人的至理名言,常常写成条幅挂于居室,作为座右铭,时时鞭策自己。
从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起,就把静作为一种美德。
中美两国民族性格比较
中美两国民族性格比较邓小雄[摘要]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中美两个民族的性格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从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行事稳重因循守旧与乐于冒险勇于创新;内向与外向;爱面子与讲实惠四个大方面对中美两国民族性格进行比较。
了解中美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美国;民族性格;比较;差异前言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其中宗教、历史、文化等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文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各种交往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影响到一个国家、民族或个人的发展。
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族性格,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中美两个民族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了解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群体意识比较强烈。
中国人注重整体价值,强调个人应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群体利益始终高于个体利益,由此便形成了重义轻利的传统公私义利观念。
轻视个人利益,强调群体利益,这种心态树立起了大多数中国人对家族、社会、国家强烈的义务感和使命感,自觉担负起各种社会职责,形成参与意识和忧患意识。
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使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群体得以稳定地发展和壮大。
但群体意识忽视和压抑了个性发展,个人缺少自由发展,缺少独立思考,因此中华民族虽然人数众多,但顶尖人才却相对过少。
中国人的群体意识与历史上的小农生产方式、重农抑商政策、地理环境和重要人物有关。
小农生产使人们对集体有很大的依赖性。
历朝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增长缓慢,人们之间的连结易趋于稳定,不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与差异。
中国的地理环境自成完整的体系,宜合不宜分,民族间强调的是群体的和谐。
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等儒家学派大师强调“天人合一”、“大一统”等思想,对群体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中西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之一。
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哪些呢?下面是的中西文化的差异资料,欢迎阅读。
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
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一、xx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xx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中西方民族性格比较
中西方民族性格比较何亚女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本文通过举例简单阐述了中西方民族性格的特点,并分析了民族性格差异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关于民族性格的几点启示,以期人们在认识到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的同时,能够理性地看待并做出恰当的取舍。
关键词:中西;民族性格;差异;原因;启示一、民族性格的概念所谓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1]可见,民族性格的形成需要历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人们在经受各种磨难、各种外族入侵后彼此之间相互磨合、相互扶持,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一己之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而随着历史进程的推移,民族性格也会有所变化。
二、中西方民族性格特点总的来说,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是:忠孝、尚节、守义;谦虚、谨慎,恪守中庸之道;既含蓄忍让、又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慈悲温厚。
西方民族的性格特点是:猎奇、冒险、竞争;惜时、坦率、真诚;自信自立,开拓创新。
三、中西方民族性格举例(一)中西方民族性格举例1:习语在中国,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儒家文化“人生于自然”、“天地万物一体”,因此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主张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习主席也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老子的政治观主张“无为而治”,从此思想出发,老子又提出了为人处世的两个原则,一是“不敢为天下先”;二是“崇俭养德”。
受此影响,中国人逐渐形成了谦和保守、勤俭节约的民族性格。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陆游”西方人富有冒险精神,总是乐于尝试新事物。
如“To put all his eggs in one basket孤注一掷”;“bell the cat自告奋勇去冒险,老虎头上拍苍蝇”。
(二)中西方民族性格举例2:神话在中国的神话里,神仙们都是要经历成百上千年修炼才能得道,待修得正果时,他们往往法力无边,几乎都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总能斩妖除魔、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神仙们必须遵守天规,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得与人类恋爱结婚,如若违背,必遭重罚。
2024届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资源的发掘和研究。
比如,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象外之象——中国美学史概况》将市美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史的基本线索,从“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等问题出发凸显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产物。
中国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与命题,是可以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意象创造来印证的。
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将“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审美的核心范畴,并提出"神与物游”“感物吟志”等诸多命题,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和心物观,而且也在中国古代诗歌审美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2011-11-17 嘉陵山水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中西民族性格比较
中西民族性格比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的现象,在参与同一个会议的时候,西方人的表现要比中国人活跃许多;在发表意见或看法时,往往也是西方人表现的更为直白和坦率,而中国人的表现则是更加委婉含蓄。
这些表现的产生与个人因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民族性格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
每一个民族的性格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物质生活以及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都会对这个民族的性格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每一个个体都在为民族性格的形成做出贡献,而民族性格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本民族的每一个个体,使得每个人个性鲜明,并且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特征。
民族性格拥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任何一个民族的群体性格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是历史的沉淀。
民族性格形成以后,就具有一种很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这也不是说民族性格一旦形成就是固定不变的。
但这种变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1现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日益增进,各民族通过频繁交流不断产生碰撞,交流和融合。
熟悉每个民族的性格,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并且能更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
下面我将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对中西民族性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与美国民族性格特征中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美国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
时至今日,中国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
并且,中华民族与美利坚民族经过不同的发展,各自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
中国的儒家思想在每个中国人的思想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儒家思想主要以中庸之道为核心。
孔子主张:“凡事叩其两端又取其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这种含而不露、过犹不及,不去走极端的思想即中庸之道。
孔子又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即中庸是最高的德。
孔子以后,中庸思想得到大力弘扬,被认为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大道”,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成为人人都自觉恪守的处事原则,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
文化差异之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性格比较PPT课件讲义
美国人与中国人
两种生活方式的比较
文档附赠有可编辑的3D小人素材
研究的前提
❖ 每个民族享有的大量基本的、共同的思想、 态度和期望不仅为普通人与其同胞的交往设 定了方向,而且也使得整个社会凝聚在一起, 这种凝聚不仅在同时代,而且在所有时代都 是如此。
❖ 在中国,孩子们是按照一个人际关系网来学着观察世界的, 他们不仅服从父母,而且在远离社会关系的事情上,在他们 个人私事上,也没有抉择的自由。长者的智慧,在于引导孩 子意识到区别不同环境的重要性。……中国的孩子被迫适应 环境。
差异的起源:学校
❖ 学校强化儿童从家庭习得的价值观念。 ❖ 到上学年龄,中国儿童已经具有相当现实的世界观,
中美生活方式的基本差异:中国人
❖ 相互依赖的特性 强调个人在其同伴中的恰当地位及
行为的情境中心倾向。 中国人在社会与心理方面更易于依
赖他人,因为情境中心的个人与他的国 家和同伴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欢欣与悲 哀由于他人的分享或分担而趋于缓和。
中西差别在艺术中的表现:绘画
❖ 人的主题在西洋画中非常鲜明,而在中国画中却很 少见。
中西差别在艺术中的表现:文学
❖ 传统的中国小说通常注重作为皇帝或普通人的人物在各自的 地位上做了些什么,而西方小说则更多地注意到作为个体的 人物做什么、想什么和感受什么 。
❖ 美国小说对性的广泛注重和中国作品把性隔离于单独的领域 当中。性的扩散在美国要比中国多,而在写实方面却逊于中 国。
❖ 中国传统文学偏重是现实主义,而不是发掘内心;偏重的是 个人在环境中的地位,而不是对环境的抗争。反之,在西方, 个人中心的特殊生活态度中,却是包容感情、寻求本原和未 见的或不可见的东西,个人通过反权威的斗争而争取权利发 现自身以及正在增强的新动向。
中西民族性格比较
中西民族性格比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的现象,在参与同一个会议的时候,西方人的表现要比中国人活跃许多;在发表意见或看法时,往往也是西方人表现的更为直白和坦率,而中国人的表现则是更加委婉含蓄。
这些表现的产生与个人因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民族性格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
每一个民族的性格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物质生活以及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都会对这个民族的性格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每一个个体都在为民族性格的形成做出贡献,而民族性格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本民族的每一个个体,使得每个人个性鲜明,并且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特征。
民族性格拥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任何一个民族的群体性格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是历史的沉淀。
民族性格形成以后,就具有一种很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这也不是说民族性格一旦形成就是固定不变的。
但这种变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1现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日益增进,各民族通过频繁交流不断产生碰撞,交流和融合。
熟悉每个民族的性格,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并且能更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
下面我将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对中西民族性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与美国民族性格特征中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美国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
时至今日,中国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
并且,中华民族与美利坚民族经过不同的发展,各自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
中国的儒家思想在每个中国人的思想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儒家思想主要以中庸之道为核心。
孔子主张:“凡事叩其两端又取其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这种含而不露、过犹不及,不去走极端的思想即中庸之道。
孔子又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即中庸是最高的德。
孔子以后,中庸思想得到大力弘扬,被认为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大道”,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成为人人都自觉恪守的处事原则,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
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1. 李大钊曾总结过西方人勇猛好斗,冲动激情善辩,而中国人内省保守,谨慎顺从善思。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总结,东方人看世界用的是一元论,更倾向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而西方人用的是二元论,从矛盾中发现真理。
2. 西方人生性好战喜欢竞争;中国人气质平和,安于现状;西方人爱权,中国人爱钱;西方人重视人际交往的直率,中国人讲究人际交往的客套;西方人办事倾向彻底,中国人办事喜欢妥协;西方人崇尚变革,中国人易于保守;西方文明的显著优点是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突出优点是对生活目标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中国人可以从西方人那里学习不可缺少的讲究效率的品质,而西方人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善于沉思的明智。
有一则笑话,说得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天堂与地狱的人员组成:如果是组建天堂,应该是英国人当警察,德国人当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情侣,瑞士人做总管;法国人做厨师:如果组建地狱,则应该是德国人作警察,英国人作大厨,法国人做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总管……1.法国:法国女人会做菜才有资格结婚法国女人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但却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女人。
而要领略法国女人的生活品位以及她们的勤劳贤惠,却要从居家生活中去体验。
法国女人的着装理念一是可以露,但不可以透。
露,甚至可以露出乳沟,但衣服不能薄得看出里面的背心或文胸带子,裙子不能透过光线看见里面的两条腿。
二是无论哪个季节,同一件衣服不能连穿两天,必须每天更换衣服。
在法国不是人人都可以请保姆的。
你要请保姆,你就成了雇主,按法律规定你要给保姆买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失业保险等。
你除了要付给她工资,还要每年给她提供两次带薪休假。
如此这般下来,你的收人只能应付保姆,等于你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为政府解决了一个就业问题。
尽管政府可以为请了保姆的雇主每天补助40法郎,可大家把账一算,自己不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还更合算,至少丈夫可以因妻子不工作而免交50%的收入所得税。
2.俄罗斯人:果断却又犹豫的性格俄罗斯人很果断。
试论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的变现及原因
试论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的表现及原因摘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以民族性格的差异,导致的各个方面的不同,会导致交流受阻。
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研究中西方民族性格的不同,是必要也是重要。
本文从中西方传统文化入手,综述民族性格不同而导致的各种不同文化现象,如古典文学,小说,神话,古代建筑风格,等等;又从中西方传统文化入手,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制度,尤以宗教,哲学等方面来分析形成民族性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总之,华夏民族传统注重群体认同,西方注重个体本位;中国重道义,西方重功利;中国贵重和,西方崇力尚争;中国趋于内向,西方倾向开拓求新。
关键词: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原因,表现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它是数千年社会历史传承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精神特质。
民族性格之间的差异体现在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
一.民族性格差异导致的不同文化现象(一)古典小说中国古代,抒情文学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古代小说创作被认为是“小道”,为文人所不齿。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直到明清才出现了相对的繁荣,所以中国的小说理论也只能在明清才能有所发展。
中国小说的创作和地位与西方小说有很大差距和不同,中西方的性格理论便有了很大的可比性。
受“趋于内向”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与史传文学的深刻联系,中国小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脱胎于史书;又受“道义”的影响,即“人性本善”理论的影响,小说中的人物结局基本上都是预先设定的,人物都给人很大的宿命感。
尤以小说中人物性格来说,其感性直观、一目了然,又具有先天性、一成不变性,其与环境联系十分微弱。
我们可以从叶昼评《水浒》的三回说看出——“读者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事也”,即其感性直观性,例如《水浒传》三十七回中李逵的出场就很有代表性:“黒凛凛大汉上楼来,宋江看见,吃了一惊”;再者《红楼梦》第三回中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试论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
【摘要】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探究形成中西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
由于千年来宗教文化,哲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主要体现在:华夏民族传统注重群体认同,西方注重个体本位;中国重道义,西方重功利;中国贵中和,西方崇力尚争;中国趋于内向,西方倾向开拓求新。
【关键词】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中华民族是华夏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是在中国统一国家里经过几千年时间融合了许多民族及其思想文化、感情意志、习俗信仰而形成的伟大民族。
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总体性格。
这个总体性格是由各民族的优秀性格熔铸而成的。
所谓民族的优秀性格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一种共有的思想活动特征和传统。
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
讲到探究这种差异之根源及原因时,传统上,学者诸家习惯用这么一种逻辑:由“地理环境决定论”推导出中西文化不同的渊源和发展轨迹,再由不同的中西文化渊源和发展轨迹,孕育出中西民族不同的性格。
这种逻辑推理和理论应该是可接受和认可的。
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世间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直线一元的而是多元复杂的。
同样地,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的形成原因也是多元化的。
本文试从哲学、宗教的视角,通过探讨中西方哲学、宗教信仰的不同来阐述由此表现出的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
一、汉族传统注重群体认同,西方注重个体本位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汉族传统思想,其宗旨是以维护家国安定,群体和谐为基点。
孔子所指出的“忠恕”、“恭俭庄敬”和“恭、宽、信、敏、惠”的处世态度及孟子所说的“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便是要求人们克制个人的欲望,服从家庭乃至社会群体的意志和利益。
汉儒董仲舒指出“大一统”主张以后,更把这种家国一体的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儒家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编织成的思想体系,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消费的影响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消费的影响每个消费者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并生活的,他的思想意识也会受到这些文化环境的深刻影响,一个民族同样如此,地理位置以及物质生活等方面的不同,产生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和民族性格,这对于各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以求探讨其对中西方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为我国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及表现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又是文化孕育和滋养的产儿,各民族因其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及民族存在和发展永恒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
某个民族在一定区域内居住、劳动和生活,同时也就创造了相应的文化,与这个民族以及相应文化相联系的有关自然地理条件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环境。
一般说来,文化的差异最初都是来自于对自然世界认识的差异,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发展的最初方向。
三面高原一面海的相对闭塞的地域特点,使得古代中国文化基本上与外隔绝,但这同时也为农业文明的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形态。
同时,大河大陆性环境及其所造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中国人赞成尽物之性、顺物之情,把人们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而农业社会的稳定,家人亲友的长期聚居,使得中国人自古将惜别看得非常重,这让中华民族在思想情感上表现为喜一不喜多、喜同不喜异、喜静不喜动、喜稳不喜变。
而西方文化的活水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明发源于地中海,其所处的海洋环境培养了西方民族原始的冒险外倾的民族性格。
在他们看来,人类的力量与海洋比较起来显得很渺小和脆弱,但是人类依靠自身所具有的勇敢、刚毅、伟大斗争精神征服了大海,因而人类的气魄比海洋更伟大,这一切也都塑造了西方民族开放、勇敢的性格。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计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制度大全、好词好句、演讲主持、标语口号、读后感、观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system encyclopedia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lecture hosts, slogans, post-reading impressions, post-viewing impressions, teaching materials ,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15篇)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文化差异对于中西文化,在具体事例上,我们不免会发现许多差异之处,例如:别人赞扬时,中国人谦虚西方人感激;做饭做事,西方人总是弄清几斤几两几时几刻,中国人多用少许、片刻之类的词;餐桌上,中国人劝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则尊重客人个人权益,不督促不强求;烹饪上,中国人注重色香味等菜肴的形式美感,西方人更多注重食物的营养;中国人吃饭时围成一桌共同吃,西方人则将食物分成每人一份;美术上,西方人求真,中国人求神;等等。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
”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
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
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
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
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由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下面从民族性格、宗教文化、礼仪三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做一个比较。
一 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一)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大自然的崇拜,人们把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更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自古以来,中国人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和言语行为等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综合。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分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对立,强调“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不是将人类看成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将人类看成自然万物的主宰者,认为人的价值高于自然万物,自然万物都要为人类服务,都得听从人类的摆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因此西方人总是试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农耕经济,经济上对土地的过度依赖,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对集体或群体怀有强烈的归属感,这样就形成了集体主义。
在社会秩序中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他在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中被确定的身份和角色,不能有所逾越。
因此,中国文化中“自我”意识缺乏或丧失,个人作为个体的独立人格和地位也无从谈起。
个人主义是西方民族性格的突出特征。
西方社会遵循个人价值至上的原则,提倡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强调主动进取,追求自由平等、自立自强,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并把它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民族的性格之比较
所谓性格是指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上稳定的个性特征。
民族是指由若干个人组成的社会整体。
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性格,这主要是由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众所周知,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剧烈碰撞,这种碰撞不仅发生在东方与西方之间,而且就在我们的本土,在我们的内心,也无时不处在这种冲突之中。
我认为全球化不是对民族的消灭,恰恰相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只有守护我们的民族性,才能立足于这个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之上。
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去来的条件下创造。
民族,一般认为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而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民族不同于血缘共同体或经济共同体,原因很简单,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民族共同体内最显著,最持久,最稳定的联系时文化。
同时,文化的民族性本身就意味着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之于民族兴衰息息相关。
民族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觉醒,总是起于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沉沦,往往始于文化上的沉沦。
我们以足球举例,众所周知,足球是一种技术,力量,战术要求很高的运动,看起来很简单,而实质上,足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民族性格,心理,理念的综合反映。
足球不单纯是一种游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足球是一种文化。
如此我们可以得知文化精神与民族性格,国民性相互联系,所以我根据这些以及其它理论就民族性格进行比较。
第一.动与静
中国文化起源并发达于内陆的大河流域,故形成封闭,保守,稳定的农耕文化。
中国古代的先民们从事采集与农耕,在长期的农耕文明影响下,古代中国人在日复一日的春耕秋种的归律生活中,养成了稳定的生活方式和形态,也就具有‘静’的特质。
与之相反,西方文化起源并发达于沿海岛屿地区,从而形成开发,开阔,流动的商业文化。
人们在海上贸易和海洋狂风恶浪的搏斗中造就了冒险和开阔的精神,也就形成了‘动’的特质的民族文化。
第二,内敛与外向;中西航海的历史见证
黄河中下游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地带,而他的地理环境也使以黄河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一种隔绝机制,造成了一种内向的,求稳定的文化类型。
再看西方,古希腊罗马处于开放的海洋地带中,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古希腊罗马的商业发展,造就了盛极一时的商业文明。
这种商业文明是一种开放性的动态文化,也是一种张扬自我个性的创造性文化。
然而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与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可以作为中西方民族外向和内敛的最好例子了。
西方人将15世纪到19世纪这段时间称为航海大时代。
几乎每一个人都怀着出海远航的梦想。
而14.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已经诞生,而西方权力阶层极力想拥有中国的瓷器,丝绸等,但是中西方贸易的
商路只有两条,一条是陆路,另一条是海路,与此同时,郑和也受命出使大西洋。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示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反映的是民族性格的内敛和保守,而异哥伦布为首的欧洲人新航路开辟,不仅沟通了亚非欧美,也促使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交往,反映的是开放。
而这就体现了中西民族不同。
第三,刚与柔;和平与斗争
西方文明具有许多与中国文化不同的甚至冲突的特点,最突出的是民族性格中的竞争与个人英雄主义。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从集体中凸显,依靠个人的力量去竞争,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价值。
而这种文化的形成与西方历史上长期的混乱有关,在一个群体凝聚力无从谈起的环境中,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由此,也就衍生西方以提高竞争力为代表的高技术性文化。
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中国强调以和为贵,一切事情都已和平方式解决,但是这种长期的和平方式却在其他人的心中留下懦弱的形象,林语堂在<<中国人的国民性》一书中曾说;‘忍耐,和平本来也是美德之一,但是过犹不及,’。
西方人的斗争意识,培养造就了西方民族的勇武进取,激烈竞争的民族意识,而中国却一直漂浮在和平之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有志之士也曾批判中国文化,力图唤起中国人的觉醒,但作用却甚微。
当今世界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就是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事实也证明,只有社会确立起集中体制,才能爆发出活力。
这一点对中国来说,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四.整体与个体:家国与个人主义
西方文化是由多种民族文化汇合而成的。
西方人不以国界为念,四处求学,形成一种开放型的海洋文化。
同西方相反,中国形成的是一元化的封闭型大陆文化。
我们就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讲,中国人讲究群体观念,就是让个体纳入整体之中,在总体的发展中来照顾个人,而西方人更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以及和社会的对立。
整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他认为群体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的利益。
个人的个性,价值是微不足道的。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请个人价值的观念不同,西方的价值观念一个人为基础。
把个人作为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个人本身是中心,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而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在西方价值观念看来,自我是价值观念的核心,也是衡量价值的尺度,以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构成了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和立足点。
第五.保守与开放
一般而论,越是历史悠久,其人民性格中保守心态成分越重。
中国也不例外,更为甚者,中国至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都加重了这种性格中的保守心态,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老庄哲学,都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西方人,都至少有着一个民族共性;不失任何机会的炫耀自己,小到一些小事,大到国会辩论以及科技发明。
而正因为如此的炫耀心态作怪,西方社会至少在表面上呈现出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景象,刚到西方的同胞,无不对此印象深刻。
第六.面子与实惠
中国人的性格里注重名分与面子,全世界可能很难找出一个像中国人一样吧面子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民族。
假如在谈判桌上,如果在‘体面’和‘利益’这二者中选择,中国人往往会选择‘体面’,而西方人则不一样,她们则
看重利益,在‘体面’和‘利益’中必然会选择利益。
第七.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实用与理性的差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就是讲实用,传统文化讲‘知行合一’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认为只有对维护封建帝王有用的东西才算是真正的学问。
而这些也突出了传统思维方式的经验主义和实用注意的特色。
而西方不同,她们有着很实用的好奇心。
她们在强烈的求知欲的基础上不仅关注周围的一切,也包括宇宙天文,人与自然,社会生活。
正因为感性与直觉主义思维的妨碍,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理性认识始终是模糊的,原始的,欠缺的,一直没能够形成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
同时中国人只注意一些现象,不想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而西方人认为,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观察和实验则是必须条件。
追溯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不能不考虑地理环境、气候因素。
一面临海三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成为一个半封闭的地理单元;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热带和温带两大气候带,温暖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为植物的生长和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业经济成为中国文化生长的基础。
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和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中国人内向、保守,安土、守己,好内省自求,重人际和谐,竞争意识淡泊。
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是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四面临海,与其他国家隔海相望。
由于土地贫瘠,海上交通开辟,再加上战争频繁,西方人很早就发展起了商业经济。
相比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的流动性是很强的,是开放性的。
西方文化所植根的诡谲变幻、浩瀚无际的海洋环境也培养了西方人勇于挑战的心理,富于冒险的精神和进攻型的品格,他们认为只有不断地与自然作斗争才能征服自然。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民族性格差异,,因此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尽量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达到真正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