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周长的概念;2.学会测量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能够应用周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准备数学教材: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准备用于测量的尺子、量角器等工具;3.准备学生用品:练习册、作业本、铅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展示一些规则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然后询问学生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特点;2.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有边,然后再问学生边的概念是什么;3.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边还有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周长。

2. 认识周长1.老师给学生讲解周长的概念,即指封闭图形的边界,它的长度叫做周长;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矩形,并让学生分别测量矩形的长和宽;3.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它们的长度计算出矩形的周长,并告诉学生周长的单位是长度单位,如厘米(cm)、米(m)等。

3. 计算周长1.老师展示一些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让学生分别测量它们的一条边(一条边即可);2.老师引导学生使用这个长度计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让学生将结果记录在练习册上;3.老师点名学生回答计算周长的结果,并给出正确答案。

4. 实战演练1.老师给出一些日常生活情景,如公交车的上车门、学校操场等,并让学生估算它们的周长;2.学生在练习册上记录答案,并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答案的准确性;3.老师选取几位学生回答他们的估算结果,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2.布置回家测量家中某些物品,并计算周长,并在作业本上记录讨论。

五、课后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3.学生反馈是否积极;4.为下节课教学做出计划。

最新-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

最新-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9篇)圆的周长01-23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测量周长记录单学生:直尺、软尺、线、纸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播放蚂蚁沿树叶边线爬行一周的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蚂蚁爬行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点上,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

提出问题:在数学上,蚂蚁爬过的这一周的长度叫做什么呢?教师顺势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利用视觉,感知周长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桌布周长出示情景图(例1左图)。

提问:想给桌边镶花边,你知道应该镶在什么地方吗?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桌布边沿。

出示模拟桌布并演示镶花边,引导学生发现花边围了桌布一周,感受桌布的一周。

指出: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2、视觉感知树桩面的周长出示情景图(例1右图),指导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桩面的边线,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的周长。

三、触摸感知,联想周长教学例2。

1、触摸感知,认识课本封面的周长让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指一指课本封面的一周。

2、启发联想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

(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铅笔盒面一周的长度是铅笔盒面的周长……)3、深化概念,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及六边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5、巩固练习运用周长的概念判断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框的周长。

四、动手测量,认识周长教学例3。

《认识周长》 (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周长》 (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周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

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内涵,灵活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概念图,各种图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周长概念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周长的特点,进而引出周长的定义。

3. 案例分析: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周长,总结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具进行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周长实例,并尝试计算其周长。

2. 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和圆规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计算其周长。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课堂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对于学具的准备和课堂组织,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一、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

认识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行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周长,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测量工具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法与学法为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采用情境学习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尝试法和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师拿出一片树叶,对学生说:“我们班有许多小画家,谁愿意上来把这片树叶描在黑板上?”请一名学生示范把树叶描在黑板上,其他孩子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描的。

2、谁来说说他是怎样描的?你知道他描出的是这片树叶面的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知识:认识周长。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借助实物,初步感知周长。

第一步:描一描让学生在装有三角形、正方形、圆的信封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描树叶的方法把它描在本子上,再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描的?描出来的是什么?第二步:指一指让学生上台指出黑板面的周长,引导学生得出指黑板面周长的方法:把某个角的顶点作为起点,绕一圈,再回到起点,就能指出黑板面的周长;或者把黑板边上的任意一点做上记号,从这一点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个点,也能指出黑板面的周长。

第三步:摸一摸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三角形和圆形的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认识周长的概念。

2.掌握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3.学会计算物体的周长。

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概念。

2.提供实物,使学生感性认识直线段与周长的关系。

3.教授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4.让学生练习计算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2.教授计算周长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认识周长的概念1.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周长: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曲线形图形,如圆形或矩形,并围绕图形画上几条等长的线段。

2.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理解的周长概念,引导他们理解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3.让学生回答这个概念和数学中其他概念的关系,如长度、面积等。

二、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1.准备物品:可以是纸片、笔筒等物品。

2.教师演示用尺或卷尺测量物品周长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测量多个物品的周长,注意记录测量结果。

三、计算物体的周长1.引导学生通过记录物品周长的测量结果,推导计算周长的公式。

2.让学生利用计算周长的公式计算测量过的物品周长。

3.练习计算不同形状物品的周长。

教学评价1.准确理解周长概念。

2.正确测量物品周长的方法。

3.能够计算物品周长。

4.活跃参与教学活动。

展示与讨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了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以及计算物体周长的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周长对物品进行测量,例如:衣服尺码、腰围、手腕等,因此这些知识点教育对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同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互动讨论问题,通过分享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就出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

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结合物体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周长2.正确认识周长,并会测量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一周的含义以及周长概念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教具准备:长方形学具、纸杯学具准备:直尺、绳子、彩笔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并感知一周的含义1、生通过读游戏规则以及师生共同提取规则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在后面的描述中有更加规范的语言,也为后面认识一周起强调作用。

2、生通过观察三位动物爬树叶的情景明白什么是一周,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出来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爬,又回到起点这才是一周。

并让生再说怎样爬一周时加上手指跟着围,印象更深刻。

3.师将树叶贴在黑板上,请其中两位同学上来围树叶面的一周,进一步感知一周。

接着让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同桌合作围一围我们数学书封面的一周,为后面引出周长概念做铺垫。

(二)什么是周长1、请同学们将刚才围的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打开,视觉感知一周的长度,师接着将围树叶面一周打开,与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进行对比,谁的一周更长?2、通过对比,可以知道一周有长也有短,短的这这段绳子的长度就是树叶面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围树叶面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面的周长;让生齐读一遍这句话。

接着长的这段绳子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围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叫做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再次出现周长,周可以理解为一周,长是长度。

揭示课题——认识周长。

3、再次回到数学书封面,是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说出长方形的周长。

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紧接着让生用彩笔描一描学习单上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4、生总结概念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再出示概念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教案:认识周长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识别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含义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含义及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周长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讲解周长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指定图形的周长,总结测量方法。

4. 活动二:让学生自主探究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巩固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6.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含义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测量家中物品的周长,并记录数据。

2. 请学生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计算其周长。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独立测量并计算周长。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具,以及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周长的含义、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后反思环节,教师需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教案: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周长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周长的概念,了解周长的意义。

2. 学习测量周长的方法,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

3. 掌握计算周长的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测量周长的方法。

难点:计算周长的公式,将公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模型、测量工具(如尺子、软尺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周长模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发现周长的存在。

二、探究1.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周长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周长,并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讲解1. 讲解周长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周长的含义。

2. 讲解测量周长的方法,强调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 讲解计算周长的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式的运用。

四、实践1. 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周长的实践活动,巩固测量方法。

2. 让学生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周长,提高计算能力。

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测量周长的方法3. 计算周长的公式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周长相关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周长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周长的概念。

在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掌握了测量周长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在讲解环节,学生对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意义;2.学生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周长的概念和意义;2.理解周长的计算公式;3.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2.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2.讨论教学法;3.课堂练习法;4.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先展示一张图形,询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什么,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的概念。

2. 输入环节教师通过板书或幻灯片介绍周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定义: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长之和。

计算公式:周长 = 每个边长之和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cm,则它的周长为3cm × 4 = 12cm;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cm,宽为3cm,则它的周长为(5cm + 3cm) × 2 = 16cm。

3.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图形的周长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周长计算方法。

例1:一个正方形,其边长为4cm,求它的周长。

解:周长= 4 × 4 = 16cm例2:一个矩形,其长为6cm,宽为4cm,求它的周长。

解:周长= (6 + 4) × 2 = 20cm4.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在黑板上或草稿纸上计算出周长,并将答案说出来或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5.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练习册让小组内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练习计算周长。

6. 板书复习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将板书内容进行抄写。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教学过程的展示,本节课让学生对周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法也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下一步,老师可以准备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周长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或者安排更为具体的实际问题来巩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意义。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周长。

3.学生能够解决通过周长计算未知量的问题。

教学时长本节课预计用时两个课时。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着重将对周长的基本理解。

学生将学习如下知识点: 1. 周长的定义和概念。

2. 如何测量周长。

3. 如何根据周长计算未知量。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个正方形的图片,并询问他们图片所代表的物品,引导他们回忆正方形的定义。

接着,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步骤二:讲解在确定学生已经理解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引领学生认识其他几种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如矩形、三角形等等。

通过对这些图形的讲解,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步骤三:测量周长讲解完周长的概念后,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工具进行周长的测量,例如:布条、软尺等。

在讲解的同时,向学生提出实际应用中如何通过周长计算未知量的问题,并教授计算方法。

步骤四:实际应用,并进行总结在教授了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应用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所学知识,并让学生自己总结。

同时,在自我总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1. 作业 2. 上课考试 3. 随堂测验 4. 观察课堂表现等总结本次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了周长相关知识。

7.1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7.1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7.1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

2. 认识图形的周长。

3. 周长的测量方法。

4.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图形周长的识别与测量。

2. 教学难点: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周长的存在,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周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周长的含义及测量方法。

3. 操练: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识别并测量图形的周长。

4.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周长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7.1 认识周长2. 板书内容:(1)周长的概念(2)图形的周长(3)周长的测量方法(4)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家庭作业:设计一道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在讲解周长概念时,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抽象难懂。

3. 在操练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4.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周长知识的运用。

总之,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周长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周长知识。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周长的定义;
2.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周长的定义;
2.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
1.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教材;
2.学生准备:笔,本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教材引进新课,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

2. 认识周长(10分钟)
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形,让学生发现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

3. 计算周长(20分钟)
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形,演示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4. 练习(15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5. 应用(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例如计算教室的周长或者篮球场的周长等。

6. 总结(5分钟)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总结所学知识,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内容,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习题;
2.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几个图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形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了周长的定义,通过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实际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计算和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突出了应用实际情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效率。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
一、前置知识
在教授周长相关内容前,需要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比较长短的概念;
•规则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长、边数、角度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概念;
2.掌握求解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3.1 教学重点
1.周长的概念;
2.如何求解规则图形的周长。

3.2 教学难点
1.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求解;
2.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环节
1.以比较两张图纸大小为导入活动;
2.以探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边长和周长之间的关系为导入活动。

4.2 操作演示
1.展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模型;
2.操纵模型计算周长;
3.让学生模仿操纵模型,验证计算周长是否正确。

4.3 探究实践
1.制作不规则图形模型;
2.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4.4 总结评价
1.对每个图形的周长求解方法进行总结;
2.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资料
1.三种规则图形的模型;
2.不规则图形模型;
3.练习册。

六、上课注意事项
1.保证教学秩序和安全;
2.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究。

七、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教授解决实际问题中周长的应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1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1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7.1 认识周长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认识周长的概念;2.掌握如何使用尺子和细软带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3.学会使用周长公式计算物体的周长;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周长,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周长的概念。

2. 学习测量周长的方法教师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让学生面前,给每个学生分发一把尺子和一个细软带。

教师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细软带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演示方法使用尺子和细软带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

3. 学习周长公式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帮助学生总结不同形状物体周长与它们相应的公式。

例如,圆的周长公式为2πr,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为4a,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为2(a+b)等等。

教师提醒学生学习这些公式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公式计算物体的周长。

4. 练习巩固教师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让学生面前,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测量方法和周长公式计算这些物体的周长,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实时的指导和纠正。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里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和细软带测量它的周长,然后使用合适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周长,并将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三、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的概念;2.掌握如何使用尺子和细软带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3.学会使用周长公式计算物体的周长。

四、教学体会本节课以实际物体为教学材料,以测量物体周长和使用周长公式为主要教学内容,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掌握使用周长公式计算物体周长的技能。

此外,课后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认识周长》 (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周长》 (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周长的概念和基本含义;
2.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应用周长的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周长的知识。

教学准备
1.教材: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2.课件:包含周长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
3.工具:计算器、尺子等。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
1.教师用实物或图片向学生讲解周长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演示计算周长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第二步: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1.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解释计算周长的方法;
2.引导学生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品周长,并将其记录在笔记中;
3.引导学生使用尺子等工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第三步:巩固与拓展
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周长计算练习;
2.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求解问题。

学生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周长计算练习;
2.自行寻找物品测量周长,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笔记中。

教学反思
1.整堂课上,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较为清晰,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也较快;
2.实际问题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之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际问题的讲解和练习;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较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持续发挥这一点。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认识周长》是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之一,学生在此单元中学习计算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掌握周长的定义,理解周长的大小与形状的关系。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周长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2.掌握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周长相关问题;4.发现周长的其他应用场景。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1. 教学内容1.周长的概念和定义;2.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周长的应用:例如绕行跑道、环形马路等。

2. 课程安排本单元共分为三课时,教学安排如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第一课时认识周长的概念和定义了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第二课时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第三课时周长的应用发现周长的其他应用场景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教师通过图示、板书等方式讲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活动探究教师设置绕行跑道、环形马路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周长计算方法,巩固掌握。

4. 小组合作教师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周长应用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周长的概念和定义;2.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发现周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及解决周长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注意力、听讲态度、课堂回答、作业本完成情况等方面。

2. 作业评估老师通过作业本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 考试成绩老师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教学最终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反思来进行总结。

针对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疏漏进行总结并进行改进,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认识周长》(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周长》(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识别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认识不同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3. 测量周长的方法:介绍使用直尺或软尺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学具:直尺、软尺、绳子、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图形,如圆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讨论如何测量周长。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直尺或软尺测量给定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活动二:让学生使用绳子、彩纸等材料,自己制作一些简单图形,并测量它们的周长。

鼓励学生尝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5. 总结: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认识不同图形的周长: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3. 测量周长的方法:使用直尺或软尺。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测量家中的一些物品的周长,如书本、桌子、椅子等,并记录下来。

2. 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操作,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会了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4. 周长的应用:周长在日常生活和各种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测量物体的尺寸、计算围栏的面积、确定路线的长度等。
5. 特殊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它们有特殊的周长计算方法。圆形周长等于π乘以直径,三角形周长等于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6. 周长的变形:周长可以通过乘以或除以一个常数来得到新的周长。这种变形在实际问题中经常出现,需要理解和掌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认识周长》
2.教学年级和班级: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计算方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测量教室地板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测量周长的基本原理。比如,用绳子围绕教室地板,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含义。

2. 认识不同图形的周长。

3. 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图形的周长,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绳子等。

2. 学具:直尺、绳子、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周长,激发学生对周长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周长的概念。

3. 活动一: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图形,用绳子测量其周长,并记录下来。

4. 活动二:每组派代表分享测量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测量方法。

5. 活动三: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含义2. 认识不同图形的周长3. 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4. 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周长的题目。

2. 观察身边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周长的兴趣。

2. 讲解周长的含义时,举例要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3. 在测量活动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

2. 使学生能够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周长的含义。

2. 学习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测量并计算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直尺、三角板、圆形物品、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2. 新课:讲解周长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理解周长的概念。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活动,计算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周长的含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并计算家里或学校中的一些物品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周长2. 板书内容:周长的含义、测量周长的方法、计算周长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并计算家里或学校中的一些物品的周长。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周长的含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并能够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在活动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或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石湍小学秦杨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正确指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2、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判断、摸周长、指周长、测量周长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实际操作中,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通过身边的实物使学生感受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求周长的方法。

三、学习方法
引导发现法、实际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具准备
卡片,软尺,直尺,细线、硬币
五、教学过程
(一)看单元主题图、提出关于周长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主题图,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提问,引出周长
师:关于周长,你有什么问题?
师板书课题,并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动手剪卡片,初步感知边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小卡片,你们想知道上面是什么吗?请小组长发下去。

师:今天我来得有点急,没有把卡片上的图片剪下来,你们能帮老师剪下来吗?
学生动手剪卡片
师提问:你们剪得真好,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剪的吗?
(三)自学例1,完成设问导读
师:关于周长,我们的课本上有周长的知识,请同学们自学课本77页例1,并完成设问导读第1题。

(四)指一指、摸一摸
1、师:指一指桌布周长:桌布面一周的长度叫桌布面的周长。

树叶一周的长度叫树叶的周长、还有剪好的图形…………。

板书周长的定义
2、师:除了这些,还可以指出哪些面的周长?
数学书的封面、桌面等等
(五)完成导学案自学检测
1
(六)动手操作,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1、动手操作
师:老师想知道例2中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该怎么办呢?
学生想办法,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说出多种方法。

学生分组操作去量长方形的周长。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测量方法
(七)巩固练习
1、完成导学案的巩固练习
分组量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请学生进行汇报。

2、量出学生手中卡片上图形的周长。

3、引导学生量教室中想量的物体的周长,比如课桌面、数学书封面等等
(八)思维拓展
师:如果要量一枚硬币的周长,你最多能想到几种测量方法?(九)课堂总结、课后思考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畅所欲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