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定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入学考试试题

一、解释(6×5=30’)

1. 毛诗

1)《诗经》虽然遭到秦火的焚毁,但是由于学者的讽诵,至汉复得流传。汉代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齐

诗(齐人辕固生)”“鲁诗(鲁人申培公)”“韩诗(燕人韩婴)”“毛诗”,合称为四家诗。

2)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的古文诗经“毛诗”较之于今文诗经“三家诗”更为晚出,未被立为学官。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

3)“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作《毛诗笺》“申明毛义难三家”,学习毛诗的人

逐渐增多,“毛诗”遂盛行于天下,其后“三家诗”先后失传,存者唯《毛诗》,即今之《诗经》。

2.乐府

乐府的含义是演变的。

1)在汉代,所谓乐府是指乐府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指国家设立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构。主要

职能是手机保存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这是乐府的原始意义。

2)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也叫乐府,六朝人的着眼点主要是在音乐上,显然是把乐府看成是一种诗体。

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3)到了唐代,已经撇开音乐,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的《系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皮日休的《正乐府》

等,都不入乐,但是都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变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4)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是单从乐府入乐来说的。

5)我们所说的汉乐府诗歌常指采自民间的乐府民歌。

3.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以来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此外还有张籍、李翱、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等参加,诗派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他们作诗不重视写实,而注重主观感受。内容态度上讲究的是煊才,苦吟,不把诗歌作为讽喻时政、干预现实的手段,也不重视社会接受。形式上不注意从俗趋易,追求的是独创、出奇,用语务去陈言,选择物象剔怪,风格深险怪癖,故又称“险怪诗派”、“奇崛诗派”。

韩孟诗派有明确的理论主张,主要包括“不平则鸣”、“笔补造化”。

韩孟诗派开辟了诗歌发展的新道路,标志着唐诗一大新变,对后世尤其是杂诗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4. 散体赋

散体大赋是汉大赋的代表样式,因为西汉散体大赋的成就较大,所以现在一般把汉大赋与散体大赋等同,但事实上,这样说是不严密的。严格地说主要是西汉的辞赋。

代表作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5. 王士禛

1)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阳山人,山东新城人。他是继遗民诗人之后最有名的诗人,在康熙诗坛

上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并受到钱谦益的赞许,希望他可以代己而出,即所谓的“钱王代兴”。

2)他作诗以“神韵”为宗旨,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远,言尽意不穷”的特点,其创作特色是含情而不显,

多工而不露,韵律圆润流利,其创作不仅仅实践了自己的诗歌理论,而且还开创了“神韵诗派”,影响了洪昇等人。

6. 浙西词派

1)浙西词派是清初的一个在朱彝尊影响下的形成的词派。

2)该派顺应清朝的太平时势,强调词的娱乐功能,树立了纯雅空灵的风格,韵律和谐。

3)但是由于重在字句声律上下功夫而限制了创作,也使该派具有了故意弄巧的嫌疑。

二、简答(3×10=30’)

1.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何作用?

1)便于记忆,易于传诵;

2)《诗经》皆入乐,重章叠句的形式正是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的形式,使诗歌富有音乐美。

3)重章叠句只变换少数几个词,却表现了动作的进程,使情感变化更充分的体现出来,便于情感的演进。

4)重章叠句只变换少数几个词,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各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一个整体,使情节在

齐整中又富有变化,一唱三叹,曼妙非常,从而达到一种回环跌宕的艺术效果。

2.请评价杜甫的后期(入蜀以后)作品。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安史之乱为祸最烈时,玄宗仓皇奔蜀,长安失陷,杜甫带着

妻儿颠沛流离他入蜀后的作品尤为突出地代表了他的成就。

“诗史”之誉。杜甫不但目睹了时代的转折、社会的变化、政局的动荡、人民的苦难,而且也亲历了离乱时代的种种不幸。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无力正乾坤”的悲愤与无奈,都写入了他作为一代“诗史”的诗歌当中。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长安困顿、陷落贼中、华州鄜州时期、陇蜀道上、夔州以后的诗,多数是这类风格。所以他的一系列代表作中,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忧郁悲凉的气氛。而这种郁积于胸中的悲怆之情,势必会形成沉郁的诗风。所以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是安史之乱前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时代社会心理在杜甫诗中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沉郁顿挫,即在杜诗中流露出深广的忧患意识,各种情感奔突,作用于心中深沉低回,千回百转,欲

扬先抑。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表示自己学历深厚、技巧娴熟,但当其历尽磨难、诗风成熟之后,“沉郁顿挫”具有了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

忧国忧民、慨叹世事,愈至晚年,这种情绪愈为强烈。而杜甫有时一个极有骨气、极有良知的人,

其郁积胸中之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变得个更加深沉浑厚,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如《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或即景含情,或直诉悲愤,或借古喻今,或欲说还休,沉郁回环、悲慨深沉,音情顿挫,突出变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

3. 简要说明《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化手法。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使人物形象具有了“类型化”特征。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智绝诸葛亮),“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义绝关羽),“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奸绝曹操)。

小说在塑造这种“类型化”性格的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有四种:

1)出场定型:曹操少时诈“中风”以诬叔父,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的非凡抱负,都是一种性格“亮相”。

2)反复皴染: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

性,复杂性。

如:写曹操之凶残,连续写了他梦中杀人,杀吕伯奢一家,杀粮官以欺全军;

写曹操之奸诈,就写他不杀陈琳而爱其才,不追关羽以全其志,得部下通敌文书却焚而不究,马犯麦田而割发代首。

写曹操之雄豪,则写他棒责蹇硕之叔,献刀董卓,矫诏讨卓,支持关羽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

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关羽斩华雄一节

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

寄托着作者主要理想的刘备之仁,就是在与曹操之奸的对比中进行刻画的。

小说所塑造的这些具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往往没有内在的冲突,缺少性格的变化和发展;有时将主要特征夸大过分,造成了失真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