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_《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下品社《家乡的风情更迷人》教案
三下品社《家乡的风情更迷人》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风情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家乡的风情,培养表达能力。
1.3 教学方法: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家乡的风情,培养表达能力。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景观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然景观的美,培养表达能力。
2.3 教学方法: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景观的特色和美丽。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然景观的美,培养表达能力。
第三章:家乡的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人文景观,感受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人文景观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古迹、建筑、传统节日等。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人文景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培养表达能力。
3.3 教学方法: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家乡的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发现人文景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人文景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培养表达能力。
第四章:家乡的风土人情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风土人情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风土人情,如民俗习惯、传统美食、民间艺术等。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风土人情的特色和魅力,培养表达能力。
4.3 教学方法: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发现风土人情的特色和魅力。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二课:家乡的故事活动主题三:家乡风情更迷人课时:一课时活动过程:第三课时家乡风情更迷人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课件:微山湖湿地图片、石榴园图片、台儿庄古城运河图片、大明湖图片等。
2.教师谈话:刚才我们再次领略到了家乡美丽的景致,并陶醉其中,然而,家乡的魅力远不止这些,家乡的风情更迷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家乡的风情。
(板书:家乡的风情)【设计意图:回顾图片资料以激起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互动:教师引领:家乡有哪些风情?你最喜欢哪些?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家乡风情进行了充分的调查。
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按民间工艺小组、传统风俗小组、地方特产小组,自由编组,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待会我们以博览会的形式在班内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家乡风情博览会)学生自由编组,并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编组,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已经初见成效,为学生的自由合作学习创设了条件,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交流阶段更关注学困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家乡风情博览会:1、民间工艺博览会:①教师引导: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刚才在小组内进行了认真的交流与整理,可以看出大家的准备活动非常细致,希望同学们能保持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下面让我们走进民间工艺博览会,看看他们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其他小组做好补充。
②学生汇报交流。
(依据学生交流的顺序教师进行重点指导)预设1:剪纸学生展示图文资料,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教师小结:大家搜集的资料很丰富,有图片有文字还有现场表演,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这么多资料?(上网查找,询问长辈、老师……)教师评价:这些都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中要经常运用,尤其要学会合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健康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_多彩的民族风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彩的民族风情教材分析:《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个活动主题,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民族饮食、服饰、节日文化进行主动探索,发现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转化为增进民族团结的动力和行为。
活动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2、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3、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1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生活实际离少数民族的生活较远,对少数民族的风情了解不多。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很感兴趣,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2物质资料准备:A教师准备:1、关于民族饮食、节日、服饰的课件;2、视频:《孔雀舞》、《爱我中华》;B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民族饮食、服饰、节日的文字、图片资料;2、搜集一些实物资料,如少数民族的食品、服饰等,并准备解说词;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课前初探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民族饮食、服饰、节日的文字、图片资料,最好能搜集一些实物资料,比如少数民族的食品、服饰等,并准备解说词。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尽最大努力去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中深究(一)汇报展示合作探究1课前交流课前老师了解到我们班同学个个都特别棒,有的同学还会不少少数民族语言呢,能不能用你知道的语言和听课老师打声招呼呢?如:藏族语:“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新疆语:“亚克西木塞孜”(您好);哈萨克族:“孜德拉斯维基”(您好);蒙古族语:“赛伴塔”(你好)。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那么多民族语言和老师打招呼,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了解的更多。
可以上课了吗?【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让学生用少数民族语言和老师打招呼,贴近教材主题,为引入课题做好了铺垫】2引入课题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出示(傣族的孔雀舞)舞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舞吗?它是哪个民族的?这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风情,真是太美了,让我们都深深地陶醉了。
三下品社《家乡的风情更迷人》教案
教案名称:三下品社《家乡的风情更迷人》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会欣赏和描述家乡的美。
教学内容:第一章:家乡的自然风光1.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如山水、湖泊、森林等。
1.2 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学会用词语描述家乡的美。
第二章:家乡的人文景观2.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历史遗址、文化节日等。
2.2 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人文景观,学会用词语描述家乡的美。
第三章:家乡的民俗风情3.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如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美食等。
3.2 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学会用词语描述家乡的美。
第四章:家乡的环境保护4.1 让学生了解家乡环境面临的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4.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环境,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第五章:家乡的风情展示5.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家乡的一种风情进行展示,可以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
5.2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情,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家乡风情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家乡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提出措施的能力。
第六章:家乡的故事传说6.1 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看视频等形式,了解家乡的传说故事,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6.2 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传说故事,学会用语言表达家乡的故事魅力。
第七章:家乡的名人轶事7.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名人轶事,如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杰出校友等。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3.9.6《家乡人家乡情》教学设计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3.9.6《家乡人家乡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人家乡情》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和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特色和风情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的情感态度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通过教学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珍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家乡的特色和风情,提高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特色。
2.调查法: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特色和风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引导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情,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珍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调查表,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家乡的特色。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家乡的特色有更深刻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家乡的特色和风情。
三下品社《家乡的风情更迷人》教案
三下品社《家乡的风情更迷人》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特色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1.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家乡特色和魅力。
教师总结并强调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风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风光,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引导学生发现家乡自然风光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如山水、田园、气候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自然风光的特色和魅力。
2.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家乡自然风光的特色和魅力。
教师总结并强调家乡自然风光的特色和魅力。
第三章:家乡的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引导学生发现家乡人文景观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历史文化遗址、古建筑、公共设施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人文景观的特色和魅力。
3.3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家乡人文景观的特色和魅力。
教师总结并强调家乡人文景观的特色和魅力。
第四章:家乡的民俗风情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引导学生发现家乡民俗风情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生活习惯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民俗风情的特色和魅力。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民俗风情。
小学思想政治_乡音乡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乡音乡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童谣、民歌民谣、地方戏曲、方言等,感受乡音乡情。
2、尝试念一念、唱一唱家乡的童谣、民歌、吆喝声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一起去采风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为继承和发扬家乡优良传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收集记录家乡的童谣、民歌。
2、调查了解家乡的文化,如家乡的民间器乐、地方戏曲等。
3、尝试学习家乡小调、吆喝声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活动一:听乡音,识乡情同学们会玩“马兰开花”的游戏吗?大家一起玩吧,两人一组,。
游戏玩完了,你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欢快、高兴、亲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了解家乡的乡音乡情。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家乡的童谣,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收获?找几个学生起来展示。
老师呢,也搜集了一些童谣,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念童谣,体会乡情)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二:颂乡曲,感乡情除了有趣的童谣,家乡还有很多好听的民歌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地道的沂蒙山歌——师唱《沂蒙山小调》,简介——歌曲欣赏完了,你在歌中听到了什么?我们沂蒙山山美水美景美人更美,让我们带着美的感受再来欣赏一遍,这一遍来时要求同学们一边听一遍来跟唱。
同学们学的真快。
让我们唱唱试试吧!除了这首典型的民歌大家知道我们临沂还有哪些地方戏曲?课前请大家搜集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师唱柳琴戏《沂蒙情》的片段。
听后生说感受。
活动三:说方言,体乡情咱们临沂人不仅会唱,喊起来也好听呢。
我们来学一学家乡的方言和吆喝声吧。
我们来玩一个猜方言的游戏,我来说方言,你来猜普通话。
找学生到讲台上喊,下面同学答。
分组来体验(男女生组)。
小组交流课下收集的方言,每组找代表起来表演。
继续用方言来学一学家乡的吆喝声。
找学生模仿各种吆喝声,感受家乡情。
三、寻找家乡风情,一起去采风家乡还有........我们一起去采风。
我们临沂有书法大家、文物保护单位、手工艺、美食等。
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家乡风情更迷人
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和传统习俗。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家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志向。
重难点:了解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和传统习俗。
一.学生课前或课外学习活动设计1.课前按照学生意愿,将学生分成民间工艺小组、传统风俗小组和土特产小组,选出小组长,三个小组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分别进行相关内容的调查,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包括文字、图片资料和实物。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查阅有关书籍、询问家长、去商店或超市走访等。
在搜集资料时,要积极寻求家长的帮助,以期圆满完成调查任务。
二.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和课堂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整堂课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
这样学生不但课前要积极搜集资料并整理,而且课堂上要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积极发言,才能获得奖励星,最后才能夺冠。
1.比赛共分三轮,每轮分为三个比赛环节:小组展示---小组提问---老师出题,学生竞猜、抢答。
2.各组展示环节展示得很好奖励2颗星,展示的一般奖励1颗星。
答题环节每答对一道题奖励该组1颗星。
在课堂讨论中有精彩的表现奖励该组1颗星。
3.最后,根据各组得星数目评出冠军(第一名)、亚军(第二名)、季军(第三名),并颁发奖旗。
第1页三.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1.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家乡迷人的山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领略家乡迷人的风情!我们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家乡风情更迷人【课件出示课题】2.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师说明比赛规则,提醒三个小组的组长组织本组学生做好展示前的准备,设计好2个问题准备考问其他组。
3.学生准备:(1)三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快速整理本组搜集的资料,用笔画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写上序号。
(2)组内推荐展示人员,组长安排好展示次序,做好班内展示的准备。
三下品社《家乡的风情更迷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家乡的特色风情,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2.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风情,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风情,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方式,发现和欣赏家乡的美。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他们主动去发现和感受家乡的美。
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风情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一些关于家乡风情的文字资料,如传说、故事等。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家乡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翻阅课本,了解家乡的特色风情,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
3. 课堂讲解: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家乡的特色风情,如山水风光、古建筑、民俗活动等,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家乡的美。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家乡的特色风情,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5. 表达与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风情的认识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发现和欣赏家乡的美。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家乡风情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创作。
例如:写一篇关于家乡特色的短文、画一幅家乡风情的画等。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家乡风情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表达和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家乡风情更迷人(2)_鲁人版
家乡风情更迷人教课方案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寒是少儿语言发展的阻碍。
许多少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寒: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面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重点,面向全体,倾向差生。
一是和少儿成立和睦的语言沟通关系。
每当和少儿发言时,我老是笑容相迎,声音和蔼,动作亲昵,除去少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谈话。
二是着重培育少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讲堂教课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课模式,撤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拘束,多采纳自由议论和发言的形式,给每个少儿许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培育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少儿,我老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忱地帮助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加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停提升,我要求每个少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少儿,即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余少儿模拟。
长久坚持,不停训练,少儿说话胆子也在不停提升。
活动目标:“师”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间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此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先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纪的限制,老小皆可合用。
不过司马迁笔下的“老师”自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不过“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必定是知识的流传者。
今日看来,“教师”的必需条件不但是拥有知识,更重于流传知识。
1.经过检查,认识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和传统风俗。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的家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初步树立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
行为与习惯: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参观、调查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物产资源。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调查搜集家乡新旧变化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向家长了解家乡有哪些变化,搜集家乡新旧变化资料(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我的家乡》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关于我们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
二、学习新课1.先说说你对自己家乡的了解(胜利油田、海产品、冬枣......)2.师出示地图,请你在地图上标出我们家乡的地理位置3.师出示小练习我的家乡在---------省--------市--------区(县)--------乡(镇)----------村请学生准确说出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4.师出示家乡代表性景物,你认识它们吗?请你说出名称,风力发电冬枣思考:冬枣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水果,说说冬枣的特点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冬枣广告宣传片请你也为家乡的冬枣写一句广告语吧!5.关于家乡的特产真是数不胜数,出示图片,请你从图片中找出我们家乡的特色产品好吗?6.我们的家乡不但物产丰富,还有悠久的“红色文化”历史呢!板书红色文化出示视频资料《历史文化在基层,黄河故里老鸦村》看了视频之后,你想到了什么?7.关于我们的家乡,有说不尽的故事,吃不完的特产。
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招商引资政策的发展,各种工厂拔地而起,蓝色经济开发区成为我们河口一道靓丽的风景,它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就业岗位,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水平。
出示蓝色经济开发区照片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方面,经济开发区工厂的建设为我们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出示环境空气报告。
出示视频资料,了解“雾霾”三、知识拓展面对家乡的现状,你能为我们家乡的环境建设献计献策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总结:和谐共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四、课后作业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画、照片、快板等方式)介绍我们的家乡,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我们的家乡。
3家乡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查等了解家乡土特产、民间工艺、传统风俗、特色小吃等风土人情,感受家乡的美。
2.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家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志向。
教学重点: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查等了解家乡土特产、民间工艺、传统风俗、特色小吃等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交流的能力,树立为家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志向。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家乡风情的资料、图片、实物等。
2.制作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家乡风情更迷人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1. 准备召开“家乡风情博览会”,规划展示厅。
2.出示温馨小提示:3.以各展示厅为单位相互交流。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1.各展示厅汇报:“特色小吃”:菜煎饼、辣子鸡、羊肉汤、张汪板鸭等。
“民间工艺”:土陶、草编、皮影、剪纸、松枝鸟等。
教师补充民间艺术家乡柳琴戏的相关资料,欣赏柳琴戏,了解柳琴戏取得的辉煌成就,谈谈自己的感受。
“土特产”:界河土豆、龙阳萝卜、峄城石榴、刘村梨等。
“传统风俗”:春节贴春联、拜年、吃饺子;元宵节看花灯、捏面灯、猜灯谜;中秋节吃月饼、团圆;小孩子满月喝满月酒等。
2.学生教师相机补充。
3.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调查、访问、搜集,让我们对家乡的民间工艺、传统风俗、土特产、特色小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知道吗、家乡的人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为大家创造的这些财富还屡屡获奖,请看报道:(出示视频)四、畅谈收获,提升感知:激励践行1.教师引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想法,能说给大家听吗?2.学生交流收获:……3.课下延伸:把所收集的资料整理成册,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我们的家乡。
板书设计:家乡风情博览会民间工艺传统风俗土特产特色小吃。
小学道德与法治_《家乡山水美如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家乡山水美如画》教学设计《家乡山水美如画》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他(她)们对家乡的认识是朦胧的,是关爱自然感激自然意识的哺育期,是开始认识历史、文化传统,并形成家乡意识、国家意识的关键时期,是学习从自己的视角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的伸脚试水。
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已感受到了身边所发生的一些变化,但对家乡的了解只是浅层次的,对家乡的过去,他们只能从长辈口中听说。
学生通过二年级上册我的家乡中,已经了解了“家乡”的相关知识,这节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家乡在集城市建设方面、工业方面、农业方面、饮食方面的变化。
《家乡山水美如画》这个主题,是使学生通过了解家乡家乡的美丽风光、名胜古迹,进一步引发学生的主人公精神,激发学生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激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这一主题的学习为下面的主题活动奠定基础。
《家乡的山水美如画》效果分析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引导他们在小组内相互合作,自主探索交流,增长了知识,活动方式多样化。
进而感受家乡济南的魅力,激起对家乡的无限热爱,立志为家乡做些事,把家乡济南的美宣传出去。
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从生活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儿童现实生活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不仅关注生活体验的本身,而且更加关注对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重视学生主体性学习”品德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课堂的资源。
所以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调查:家乡的美丽风景和故事传说等;教师利用了这些生活中的资源,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这样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变成了活泼的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扩大了教学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这节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下品社《家乡的风情更迷人》教案
三下品社《家乡的风情更迷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独特风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关于家乡的资料,如图片、故事、特产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关于家乡的资料,如图片、故事、特产等,并简单介绍家乡的美丽和独特风情。
3. 小组交流学生分小组,进一步交流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以及自己的感受。
4. 全班分享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分享交流成果,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所分享的内容,强调家乡的特色和魅力,激发学生保护家乡的情感。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以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的表现,包括交流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家乡特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2. 邀请家乡的传统文化代表或长者来校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家乡的魅力。
3. 开展家乡特色文化活动,如地方戏曲表演、民间艺术展示等,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3.3《家乡人,家乡情》教学设计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3.3《家乡人,家乡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人,家乡情》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家乡人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感受家乡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局限于表面,对于家乡的深层次文化、风俗习惯和人物精神风貌认识不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家乡人的精神风貌,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家乡人的精神风貌。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典型案例,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和风俗。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家乡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搜集家乡的相关信息,如文化、风俗、名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美丽风景、特色文化和著名人物,引导学生回顾和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信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乡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和家乡人的精神风貌。
小学道德与法治_2.《家乡的故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2.2.2《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和传统习俗。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家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志向。
活动准备:1.学生分小组搜集资料。
2.老师搜集有关的资料,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课前播放家乡民间艺术节的视频.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家乡人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下面再欣赏一下精美的民间工艺品。
你们看是什么?(风筝、宝石)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昌乐享有“宝石之都”的美誉。
家乡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家乡的风情绚丽多彩,更是迷人。
下面我们就一起感受一下吧。
2.板书:家乡风情更迷人二、分组讨论,交流资料师:课前我们分组通过调查、访问搜集的资料,你们带来了没有?(学生展示资料),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一看就知道你们是哪个小组。
(分别介绍小组名字:民间工艺组,传统习俗组,家乡特产组。
(小组交流材料。
)出示课件:(温馨提示)三、汇报展示材料1.民间工艺小组:我们通过查资料,知道潍坊市布玩具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植根于民间,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工艺品。
在过去,每逢端午节,当地姑娘们用各种丝绸、绒布缝制成针扎、荷包和各种小玩具,相互媲美。
这些工艺品除自己欣赏和供小孩子玩耍外,还可以馈赠亲友。
多余的作品拿到集市上、庙会上销售,已相沿成习。
学生边说边展示自己的资料。
教师用课件补充:潍坊杨家埠的木板年画、泥塑、剪纸、风筝等。
2.传统习俗小组:(1)我上网搜集到了春节的来历及习俗: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有贴春联、拜年等的习俗。
(课件展示)介绍年的来历及习俗,学生齐唱《新年好》。
(2)农历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又叫“灯节”,每到此时,我们家乡的各大公园、厂矿企业及大街小巷,均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各式各样的花卉灯、鸟兽灯、走马灯、故事灯、谜语灯等或富丽堂皇,或古朴典雅,或灵巧别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家乡风俗的探究,感受家乡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并且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走进家乡工艺品:孩子们,今天和你们一起上课,老师特别的高兴,知道为什么吗?首先就是见到你们我特别的高兴,再就是今天来上课之前,我收到了朋友送的几个小礼物,你们想看吗?那我可要考考大家了,看看你们知不知道是什么?瞧!展示一:布老虎还真难不住你们,那你能来给我们大家伙说说这只布老虎吗?教师引导:你观察的真仔细,布老虎啊是老师小时候的玩具呢。
你猜猜她是怎么做成的?你真棒,这就是朋友的妈妈亲手缝制而成的呢。
怎么样?还想看一看另外一个礼物吗?(出示剪纸)展示2:剪纸你们真是厉害,那谁要是能给我们再讲一下剪纸的话你们就更厉害了?教师引导:他说的好不好。
这个剪纸也是朋友的妈妈亲手剪出来的呢,你觉得朋友的妈妈怎么样?是啊,在咱们家乡啊,像朋友妈妈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呢,他们同样是心灵手巧。
看到热情的你们,下一个礼物要等不及了,也要隆重登场了,看!展示3:绳编这个你们可猜错了,这个是绳编,草结绳编制而成的,刚才同学们有说到草柳编,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看了刚才的视频,你觉得家乡的工艺品怎么样?在全国有名吗?你还知道家乡哪些工艺品?(板书课题)(学生回答)资料补充:老粗布你知道咱们家乡人可以用老粗布制作什么生活用品吗?这么多的工艺品(摆放展示牌),你们是怎么了解到的?教师总结:真厉害,这些都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中要经常运用,尤其要学会合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健康学习。
二、传统风俗秀:同样的,这些精美的工艺品值得我们去珍惜,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其实啊,家乡人不光会做工艺品,还会制作各种美食呢!想不想现在就亲眼看一看,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人家。
(PPT展示家乡的一张图片,播放音乐)听!听到这段音乐,你仿佛想到了什么场景?教师引导:对啊,过年了(PPT图片展示)家乡的人们这是在干什么啊?除了做这些各种各样的面食,那过年的时候,或者其他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吃的习俗呢?(学生回答)看来啊,大家都是小馋猫,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那除了吃,在这些节日里咱还有别的庆祝方式吗?(学生回答)补充资料:清明节除了吃鸡蛋,咱们家乡人还会荡秋千呢,每到清明节,家家户户就扎起秋千,比一比谁家扎的高,吸引着人们来荡秋千,看一看谁荡的最高。
大人们忙着荡秋千,孩子们则忙着做起了巧巧饭,几个好朋友凑在一起,清晨起来自己动手学做饭,练成小巧手,可开心了呢!还有吗?教师引导:吃饱喝足,参加了各种庆祝方式,心情怎么样啊?喜欢这样的生活吗?那孩子们,在咱们的家乡,只有过节的时候我们才这么高兴吗?生活中,除了过节,还有许多喜庆的日子呢!你知道有哪些吗?心情是怎样的?家乡的人们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的?(预设:家里有结婚的,人们敲锣打鼓等)老师问一下,咱班里有学跳舞的吗?预设:有,那你能来前面跟着视频的家乡人学一下顺便教一下其他同学吗?预设:没有,那有没有想学的,我们一起学一下。
(PPT视频播放扭秧歌,孩子们跟着扭起来)教师总结:如果再穿上喜庆的衣服,系上红绸子扭起来,心情怎么样?你觉着这样的生活怎么样?真是一群热爱生活的家乡人。
(板书:传统风俗,摆放展示牌)三:走进家乡的土特产教师引导:家乡,就像是一棵大树保护着我们,让我们在家乡里幸福安心的生活。
今天老师就把这棵树给带来了,但是上面的果子啊,都害羞的藏起来了,这些果子就是咱们家乡的土特产,(张贴土特产)如果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会跳出来!别忘了可是咱们家乡的土特产,试试看!(学生汇报,并张贴特产的名字。
)预设一:西红柿学生汇报,小组内补充,然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预设2:莲藕教师引导:“一个胖娃娃,住在泥里面。
腰身细细的,心眼多多的”,这就是你们组展示的?预设3:冬枣教师引导:有谁亲自去过冬枣园采摘吗?除了你们分享的这几个,还有苹果、鸭梨、大葱、桃子、葡萄等等等等,我觉得在咱们的家门口就我们差不多就可以包餐一顿了,那除了这些,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土特产?(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太多了,那把你们知道的这些2到3种的土特产写在篮子里,一会啊,咱们小组集体汇报,看看谁知道多?哇,太棒了,你们看,咱们的家乡特产多不多,咱们的家乡真是了不起,有这么多的特产,那你觉得我们的家乡怎么样?面对这样的家乡,你有什么感受?五、拓展:身为这样的家乡人,真是骄傲自豪。
景美人美风情更美,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活动主题。
(PPT出示题目)通过你们这样的介绍,马上就五一了,好多人打算要来咱们家乡做客呢!那你们愿意做家乡的小导游,向人们介绍我们的家乡吗?该怎样向人们介绍呢?咱们分小组进行介绍,一组介绍工艺品,二组介绍传统风俗,三组和四组介绍土特产,一会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
汇报环节:剩下的这个小组就充当我们的小游客吧,老师是导游,带领你们来到了你们(小导游)的家乡,开始你们的介绍吧!提问:跟游客们介绍完我们的家乡,你有什么感受?听了他们的介绍,你(游客)有什么感受?结束语:太棒了!我们的家乡因为有你们变得更加迷人。
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咱们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富饶。
课下,我们可以把你们了解到的但是没有分享出来的内容,做一个家乡风情博览会,进一步向人们展示我们美好的家乡。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家乡风情更迷人》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儿童品德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对家乡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生活体验的不足,他们对于家乡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家乡的情感也算不上深厚,对家乡的风情民俗等认识不全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和认识家乡,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家乡风情更迷人》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对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家乡的传统风俗和家乡的土特产的介绍,旨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家乡人们的喜爱,并立志建设家乡。
通过第一、二、三个活动,学生基本了解了家乡的民间工艺品、传统风俗以及土特产,在对家乡了解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来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达对家乡人民的赞美和喜爱。
在通过拓展活动:做家乡的小导游,通过课堂上对家乡的了解,向人们介绍自己的家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进行汇报。
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在为家乡做导游的时候,能够抓住家乡的风情来介绍,很好的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家乡,而且非常的自豪,这时候感情生活的最高点,学生们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溢于言表。
《家乡风情更迷人》教材分析《家乡风情更迷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二课中的第三个活动主题。
“家乡的故事”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有关“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编写而成的。
“家乡风情更迷人”这一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研究家乡的民间工艺、传统习俗、地方特产等。
本主题活动体现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对家乡及家乡人民热爱的情感,立志为家乡做贡献。
《家乡风情更迷人》评测练习《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后反思通过组织教学,发现本教案有以下特点:1、凸显学科特点。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分小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一写、画一画、当小导游等方式介绍家乡风情,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明确。
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情,知道了家乡这么多的民间工艺、传统习俗、土特产、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感情得到了激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立志建设家乡。
3、教学形式喜闻乐见,其中贯穿着导游解说,又使用了大量的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摆脱了枯燥的说教,形象直观的解决了学习的重点,克服了学习的难点。
4、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些学生可能受条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课前调查不够充分,在小组交流时显现出被动状态,感情体验也不够深入。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个别学生把自己置于小组之外,不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家乡风情更迷人》课表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第四条说到: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家乡风情更迷人》活动主题符合《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能力与方法的第五条讲到: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家乡风情更迷人》本节课,我们从课前的资料调查到小组讨论汇报,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运用,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谋而合。
知识目标中: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家乡风情更迷人》这节课就是在了解家乡变化的基础上,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课程目标》中还提到: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应该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
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也是以后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并且加以实践的,希望在课标的指导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他们更加的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