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作者情感变化 课堂师生对话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全文知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2.寻找佳句品语言,体会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教学难点] 寻找佳句品语言,体会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曲山水情难尽,漫览佳境小石潭师:“自古多情寄山水”,山水是中国人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它不急不燥,不瘟不火,像乐器中的扬琴,铮铮淙淙一阵轻弹,扯来了翠蔓,扯来了游鱼,也扯出了丝丝的情愫。
于是便有了那醉人的文字——小石潭记,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柳宗元,走入他的山水世界。
(《高山流水》)[板书:题目、作者]学生介绍作者:柳宗元,又号柳柳州、柳河东,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善长散文,代表作《永州八记》、《柳河东集》。
师:《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诵读理解,走进小石潭一读:雅音雅韵读得准,正音轻诵入文来1.师:“三分文章七分读”下面听老师读课文,要求[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2.“文章不厌百回读”,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3.哪一小组先来展示。
4.师:“最想听哪位同学读课文?”生读,师评。
5.师,向榜样看齐,齐读课文。
二读:熟读深思析文意,寻踪觅景画中来1.师:孔子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对于文章的字句我们要切磋琢磨,理解意思,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师:要求1、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
2.疑难字句,小组合作解决。
提示:译句从译字开始,要忠实原文,语句要通顺流畅,文笔要优美典雅。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解疑。
师: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学习的结果,哪个小组在翻译中有困难,可以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
师:你觉得是哪个词导致了你翻译中的困难?学生提疑、巩固。
七年级语文上册4.16《小石潭记》课堂实录华东师大版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公元805年,一个33岁的文人,因为参加了一场政治革新而被贬出京,以戴罪之身,携带堂弟、表弟和 67岁的老母,一路风尘仆仆赶往湖南一个名叫永州的蛮荒之地,一住就是十年。
十年间,一篇篇或清莹或深刻的文章在他的心头酝酿,在他的笔尖流淌;他与永州的美丽邂逅,让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新的辉煌。
他就是———生(齐):柳宗元。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永州八记》之四———《小石潭记》。
二、诵读感受文章的基调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情感。
(自由朗读后指名读。
生倾听并订正的读音和停顿如下。
)①乃/记之/而去。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③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里“卷”字读“quán”音吗?生:我认为这里的“卷”是“翻卷”的意思,所以读“quán”。
师:查字典了吗?生:没有。
书上课下注释这么说的。
生:这里“卷”是“弯曲”的意思。
师:对。
据许慎《说文解字》记载:“卷,膝曲也。
”所以当“弯曲”讲时,读“quán”。
现在,我们齐读课文,注意刚才同学们指出的词语、停顿以及屏幕上标红的词语。
(生齐读全文。
)师:这是一篇山水游记,在这篇游记中柳宗元描写了哪些景物呢?生:第1段写了篁竹、小潭、树、藤蔓。
生:第1段还写了水,写了石头———“全石以为底”。
生:第3段的“潭西南而望”写了“小溪”。
师:有没有写源头?生:没有。
师:你怎么判断出来的?生:因为文中说“不可知其源”,就是说“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师:所以这里写的是“溪流”,而不是“源头”。
你的判断很准确。
还有哪位细心的同学来补充?生:第4段第一行写了“竹树”———“四面竹树环合”。
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生:是空间顺序。
师:对。
具体来说是怎样的空间顺序?先写了什么?生:先写了竹,后写了潭水,然后是潭底的石头、岸边的石头,还有青树、翠蔓、鱼和溪流。
高效教学必备教案:小石潭记的情感表达分析
高效教学必备教案:小石潭记的情感表达分析“定风波之后,船到潭州。
停泊数日,江南好风,生活在江南的我,感受到这阵南风带来的柔和,这风虽香,却带不走我的忧愁。
”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的描写,这里的潭州就是今天的苏州,小石潭则是苏州的内城河流,源远流长,见证了苏州古城的沧桑巨变。
而《小石潭记》则是南宋朱熹所著的一篇游记性散文,讲述了他在苏州游历期间所见所闻,其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
应用情感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的分析文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一、文本情感分析情感分析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进行情感分类的一种技术,将文本划分为积极、消极、中性等情感类别,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情感蕴含。
对于《小石潭记》这样的文学作品而言,情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揭示作品的冷暖、阴阳、哀乐等情感特征。
针对《小石潭记》这个文本,我们使用Python编程语言中的情感分析工具包NLTK来进行情感分析。
我们首先对文本进行了分句操作,然后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分析。
使用情感分析的得分来代表情感的强度,情感分析的得分在-1到1之间,负分代表负面情感,正分代表正面情感,情感得分越高,则代表情感越强烈。
我们通过对《小石潭记》中的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得出了如下的结果:情感分类得分中性 0.15积极 0.16消极 -0.08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石潭记》中表达的情感是比较中性的,可见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比较谨慎,没有强烈的情感倾向。
不过我们还需要对情感得分较高的地方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情感分析的应用在对文章进行情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小石潭记》中关于自然美的描绘是占据了很大篇幅的。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传递出了强烈的情感,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南宋的自然美。
比如,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就写道:“小邑潭旁,多石多草,天高日远,鸟飞不至。
初中语文案例:《小石潭记》教学案例分析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小石潭记》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笔者于4月初在市教研室组织的文言文教学研讨活动中上了一堂研讨课,执教课文是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一课时)。
此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新课程文言文教学怎样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是当前语文教师所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在教学预设中笔者把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部分预设起到构建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通过多向互动,在对话与交流中实现预设与达成生成,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而有的预设性内容,似乎过于关注知识性目标,学生被教师牵着走。
课后笔者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体会到教师的预设只有与课堂的现场生成和谐统一,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教学片段回放:片段一:笔者采用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江雪》画面(不出现任何与作者或诗歌有关的提示性文字材料),请学生根据充满诗意的画面,为它配一首古诗。
稍后有一学生念出了两句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经这一提示,大多数学生恍然大悟,脸露喜色,笔者相机请学生背诵《江雪》,并简要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或情感。
学生很快从诗中提取“孤独”两字作答,笔者就顺势导入新课的教学。
就导入这一环节而言,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的气氛与笔者课前设计的要求相吻合,引导学生感受、领悟到诗文共有的情感氛围:孤独苦闷。
片段二:寻觅情感脉络,探访精神家园。
(体会并感悟情景交融发写法)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词曲之所以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品中情和景做到了完美统一,达到“情景相生,物我双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最高境界。
请同学们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思考:作者笔下的景有什么特点?观鱼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生1:我认为作者写出了潭中鱼很多。
从“潭中鱼可百许头”一句可以想象到当时作者站在潭边看到了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所以我觉得是写鱼多。
师:刚才这位同学抓住了文中的一个句子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体验来理解,这种阅读方法很好……生2:我不同意他的看法。
与作者对话,走进文言情感世界[论文]
与作者对话,走进文言情感世界中学语文教材从众多古代优秀文言作品中精心选择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作为文言阅读的范本,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一、背景及教学重点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他的《小石潭记》则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
面对这样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我们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领略到小石潭的美景,体会出柳宗元的感情是教学的重点。
二、主题及把握、处理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小石潭记》的语言细致而生动,简短而有节奏感。
所以在教学时从朗读入手,通过反复诵读掌握字词大意,让学生读出景物的幽美,理解蕴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心境。
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性问题,以深入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抓住“读”“画”(即想象构图)“写”(或“说”)这三个重要环节。
具体实施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让学生在赏景品情中“走”进小石潭。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开场白)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句边说边板书,并提示学生记住这句名言),每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总是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感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一起来领略小石潭的景,体会柳宗元的情。
2.读(1)精读①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有关作者及文章背景的相关知识相互交流共享,老师最后总结,归纳出重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配以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②听课文配乐朗诵,注意对照课文听准字音(多媒体:诵读课文)。
③齐声朗读课文,过程中老师注意学生读错的字,朗读结束后提醒更正。
④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明白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
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点,学会归纳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文基础知识。
并布置学生将成果于课后归纳到古文笔记本内。
活化课堂氛围,提高语文素养:《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活化课堂氛围,提高语文素养:《小石潭记》教案设计语文学科一直是我们中小学必修的科目。
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学习文言文和现代汉语,还需要掌握中华文化、历史和文学知识。
许多学生对于这门学科感到厌烦和困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学习语文的真正的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围绕如何通过教学《小石潭记》来活化课堂氛围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展开讨论。
一、《小石潭记》的背景《小石潭记》是唐代李清照的一篇散文,文中描写了作者与父亲在小石潭游玩的情景,充分展现了李清照的散文艺术和当时士族家庭的生活方式。
这篇文章对于中学生来说比较易懂,也能引发学生对于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通过教学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和李清照的人生经历,还能让他们了解文言文和散文的写作技巧。
二、《小石潭记》的背景音乐和图片在课堂中,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和图片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小石潭记》的感受。
我们可以使用琵琶、古筝等古代乐器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配合富有历史特色的图片,可以展现唐代的文化、建筑、风景等元素。
同时,这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石潭记》中的情景和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文本的美、意和情。
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在学习《小石潭记》的过程中,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1)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意义;(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通过音乐、图片等多种方式感受文本生动的画面感;(4)初步了解唐代的文化和经济状况。
2.教学步骤(1)通过背景介绍和音乐、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唐代的画面,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和生活方式;(2)对《小石潭记》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通过阅读和听讲,让学生感受李清照在文中描绘的画面和氛围,让他们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主题;(4)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和散文的写作技巧;(5)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就《小石潭记》中的文化、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写作能力。
《小石潭记》说课稿
《小石潭记》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石潭记》说课稿《小石潭记》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余映潮《小石潭记》课文课堂实录
余映潮《小石潭记》课文课堂实录余映潮《小石潭记》课文课堂实录一、导入师(面带微笑):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请如实回答——“你们有没有不顺心的时候?”生(齐):有!师:那么你们是怎样排解心中的郁闷和烦恼的?谁来说说,让大家分享你的好经验、好办法。
生:我喜欢听音乐来消除烦恼。
生:我的办法是进行体育活动。
生:我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大叫。
……师:大家刚才谈的办法都很好,遇到不舒心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排解办法。
现在,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种更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走进自然,亲近山水!这个办法是老师从我们的老祖宗那里学来的。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名篇《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步骤、方法: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赏析优美的景物,培养热爱山水自然的情操。
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把握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会:会诵读、会译释、会品析。
师板书课题、作者)师:在学习课文前,首先了解作者及文章体裁的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下关于作者的介绍,师生一同说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多媒体展示“记”的诠释,学生集体朗读。
)二、诵读课文师: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或者说首要的方法是“读”。
文言文的“读”是有一定讲究的。
(出示多媒体幻灯片“诵读指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跳动的心)。
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听读时注意留心字音、节奏,看看老师是否读出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觉得怎样?评价一下。
生:(七嘴八舌)没有读错,但好像情味没完全读出来……师:谢谢同学们的评点,那接下来就请两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男女同学各推荐一名代表,男同学读1、2段,女同学朗读3、4、5段,相信他们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其他同学认真听,按照刚才“诵读指南”提出的标准,看他们读得怎样。
(男生A朗读)师:大家说说读得怎样?生:总的来说还行,很流畅,字音好像都对,节奏也没听出什么问题,情味——有一点点。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附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附教学反思)【学习目标】一、积累文言实虚词,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生动细致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通过此游记表达的凄苦忧伤的感情。
【授课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齐声)喜欢。
师:一次畅快的旅游能让你们收获到什么呢?生1: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生2:在旅游中能忘掉生活中不愉快的事。
生3:旅游时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观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
师:的确,风和日丽时,与好友结伴而行遍访祖国名山大川,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今天我们要和唐代代文学家柳宗元先生去一个地方,那就是位于今湖南省境内的一个小石潭。
板书课题、作者。
(情景导入,让学生从自身旅游经历谈起,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创设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二、叩响生字之门师:跟着古人游名胜,有两道门槛我们必须迈过去。
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义。
让我们先来扣响生字之门,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的通顺、流畅。
学生自由阅读,标注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音。
(屏幕显示初读要求) 师:让我们在初读文章时遇到的拦路虎请同桌帮我们解决,现在同桌轮读,纠正字音。
生生轮读,纠正字音。
老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尤其是一些多音字、通假字、生僻字的读音。
(屏幕显示重点字词的注音)生推选代表范读课文,其余学生以流畅度为标准评价。
生齐读课文。
(通过自读、互读、范读、评价、齐读多种读的形式,创设浓厚的阅读古文的氛围,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这一环节,也让学生初步领会到自主互助学习的乐趣。
)三、叩响词句之门师:在同桌的帮助下,我们已经成功迈过了第一道门槛,相信这第二道门槛也不在话下。
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自由译文,译文要求:忠实于原文,表述要明确,语句要通畅。
(屏幕显示译文要求)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由译文。
用横线标出自己的疑难词句。
师:同学们,把自己在译文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词句交给小组内其他成员吧。
基于iFIAS的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基于iFIAS的课堂师生互动研究作者:马欣钰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年第02期柳宗元在文言散文《小石潭记》中采用移步换景和特写等手法记述了在“小石潭”的游玩过程和所见景色。
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被贬后的忧伤凄苦之情。
作品文质兼美,被选入统编版八(下)语文教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与运用易产生恐惧和抗拒心理,教师的教学难度大。
因此基于课堂师生言语互动,开展对改进古诗文教学技巧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研究极具必要性。
一、研究对象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向浩老师执教的《小石潭记》,本节课是“中语杯”课堂教学大赛的优质课,教师语言简洁凝练、风趣幽默,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对话,课堂气氛活跃。
本文采用iFIAS工具对课例进行数据统计,以分析优质文言文课堂的师生互动情况,为一线语文教师推进文言文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二、研究方法(一)iFIAS美国学者N.A.Flanders于60年代提出了一种课堂行为观察与分析的系统FIAS(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该系统包含一系列规则与方法,由三个部分组成:编码系统、编码规定标准、矩阵分析图,分别起到描述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依据原则观察记录、提供数据分析依据的作用。
iFIAS编码系统在FIAS的基础上增加“技术”一类,将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扩展至四大类别,细化为16类编码,包括教师语言、学生语言、沉寂、技术。
(二)数据分析过程根据系统的14类编码所代表的内容,每3秒对师生的言语行为进行一次编码,每分钟能形成20个编码。
本课时长43分钟,有860个编码数据。
将编码记录表导入分析程序,通过编码序号和计算公式自定义编码列表和统计项列表,能够得到分析程序自动生成的矩阵分析图和比例计算结果。
三、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特征(一)“分配合理化”的课堂结构教师与学生言语、有益沉寂、技术操作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以四项行为各自所占的比例为依据,能够分析课堂教学的基本言语结构特征。
《小石潭记》的课堂实录及反思
《小石潭记》的课堂实录及反思《小石潭记》的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课堂实录及反思】师:上课!生:老师好!师:请坐。
游山赏水,探胜寻幽,历来是我国文人的传统爱好。
或抒发平步青云的喜悦,或咏叹仕途坎坷的感悟。
唐朝的文学大师──柳宗元,借游小石潭,唱吟了一首宁静与感伤的诗章。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小石潭记》。
作为一篇文言游记,你最希望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会哪些知识呢?生1:学会文言字词的音、义,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生2:弄懂文意。
生3:了解所描述景色的特点。
生4:古人往往借景抒情,本文是否也是这样?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认为我们应先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1)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柳河东集》。
《小石潭记》是他被贬永州时所做的游记之一。
生:(一齐)朗读并背诵。
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老师确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并且读一遍。
(出示课件2)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师:我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感知文章内容,标注出下列生字词的读音。
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出示课件3)一、走进录音棚1、听录音,为下列加粗字释义:篁竹(huáng)_______ 清洌(liè)_______为坻(chí)_______ 为屿(yǔ)_______为嵁(kān)_______ 佁然(yǐ)_______俶尔(chù)_______ 差互(cī)_______幽邃(suì)_______ 悄怆(chuàng)_______师:放录音。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课堂讨论
《小石潭记》课堂讨论
1、学生逐字逐句地准确译出全文.
2、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译文回答下面问题,比一比谁的浯言既准确又优美,并说说自己读后有什么感受:
A、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B、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C、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D、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E、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A、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
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山于好奇
B、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作者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写到树和蔓,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C、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鱼水交融,写出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使人心情豁然开朗
D、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借景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分外凄苦。
E、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游者和鱼儿共同欢乐—>感到忧伤悲凉。
《小石潭记》王君
26《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及反思特级教师王君••一、导入:师:现在正是秋天。
有句古诗大家都学过:“自古逢秋悲寂寥”。
的确,秋天,西风渐起,万木萧萧。
很容易给人伤悲的感觉,正是古人所谓“悲秋”,这表现了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
但,反过来,在很多时候,人的心情也会影响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打个比方,大家看到鸟语花香有什么感觉呢?生:春天,快乐,春游。
•师:大家说是快乐.可是杜甫却有名句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开他要落泪,鸟鸣他要心惊,大家说为什么呢?能从句子当中找到答案吗?生:因为”感时”和”恨别”师:是啊,这就是心情对人感官的影响。
正所谓境由心生,情随思变(板书境由心生,情随思变),即使面对美好的景色,心境失落,笔下的文字也就凄冷了。
师:我们最近读了不少东西,比如说余秋雨的散文中关注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失意文人,他们经历了很多坎坷并将之以及自己的感受付诸笔下。
我们还刚刚学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还记得他是怎么描绘自己的遭遇吗?生: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师: 巴山楚水凄凉地!问问你们,你们知道么是凄凉吗?生:知道,反正就是伤心。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你们有为伤心而落泪吗?生:有的。
师:你们那还是小委屈啊.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一去就是23年。
他还有个好朋友叫做柳宗元.刘、柳二人本是好朋友,命运也相似。
师:请大家共同阅读柳宗元生平。
师:柳宗元被贬来到了永州,正值三十多岁施展才华之时,一呆就是10 年,后又被贬柳州。
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使他的心中无比凄苦,难以自抑。
付诸笔下。
也是一片凄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希望同学们在掌握文言词语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且进而体会作者在描写一片美丽景色时的心境.(板书: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二、诵读课文,落实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师:课前已经布置了大家的预习, 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文。
小石潭记作者感情变化(一篇)
小石潭记作者感情变化(一篇)小石潭记作者感情变化 1作者的感情发生了由喜到哀的变化。
文章前面写的是石潭周围幽美寂静的景色,其中描写游鱼悠然自乐,也体现了作者心中的愉悦。
但文章最后写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其幽清的小石潭美景无人赏识,实际与作者的遭遇相同。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课文整体感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__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肖其貌,传其神。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课文问题研究1、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小石潭记》课堂教学中关于“凄清”的一组对话
《小石潭记》课堂教学中关于“凄清”的一组对话叶志忠(厦门市松柏中学福建·厦门361012)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语文课堂中,其教学手法和教学方式与最终的教学成果有直接的关系。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有效对话,对学生影响比较大。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对话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因此,本文将重点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对话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现代文的课文我们可以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适时点燃同学们投入文本的热情。
那么,如何运用这种方式给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带来一点新的气息呢?在学习《小石潭记》中,我也做了一点小尝试。
这篇课文的作者柳宗元当时被贬永州,心情比较苦闷,生活上也比较清苦,但是传世的文章大部分都写于这个时期。
文章的体裁也很多,有诗、赋、散文等等。
其中的游记成就,以“永州八记”最为著名,本篇是其中之一。
学习这篇文章,主要要学会理解写景抒情散文中景物和作者心情的关系。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但这句话不能只是抽象地停留在口头上,我们可以借助经典文学中的写景散文来落实这一重点。
在这一课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们以“作者游小石潭时的心境凄凉吗?”为讨论话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主流意见认为作者并不凄凉,作者来到此地,是为脱离现实的失意,在这里获得了精神的超脱,感受到的是愉快与惬意。
经历了一次“乐”的过程。
大部分的孩子们认为,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这是一个怎样的偏远之地,这树林里的宁静定然是作者此时不平之心的一份难得的寄托和慰藉。
这里的水声是“如鸣佩环”,水色是“尤清冽”的,可谓神清气爽,心之“乐”是显而易见的。
再仔细看,树木和藤蔓是青翠的,“参差披拂”又赋予了这份青翠以迷人的动感。
眼前的这份生机还远不止这些,“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鱼之多,游之悠、态之灵、逗之趣、水之清,更增添了一份难得的“乐”。
《小石潭记》中的情感探究 微课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中的情感探究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经历。
能力目标:培养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和大家一同探讨《小石潭记》中作者的情感。
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乐,分别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和“似与游者相乐”而游览之后却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作者究竟看到了怎样的景物,他看到这些景物产生的感情又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作者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呢? 我们一同来探讨。
(二)文本品读文章第一段,我们看到小石潭“卷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无不惊叹小石潭之奇,而柳宗元感受到的却是这些石头都透着寒意,让他不禁“寒气透骨”。
我们视线从潭中转移到了岸边,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中感受到了树木的茂盛,这让我们觉得很美,而柳宗元却觉得这竹树都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第二段中,柳宗元不愧是被称赞为山水能手,这一段无一字写水,却通过游鱼、影子等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之清。
而柳宗元感受却是“以其境过清”,清凉透过柳宗元的心扉后变得凄凉。
第三段作者通过几个比喻句,“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带给我们探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的期待,但柳宗元感受到的却是“不可知其源”“悄怆幽邃”的忧伤和迷茫。
从上面几段我们都能感受到小石潭的美景。
如果是我们和三五好友去游玩,一定会流连忘返。
而柳宗元却说“寂寥无人”——四处都没有人,仿佛他是一个人来到小石潭一样,而且“不可久居”想要赶快离开。
可结尾我们分明看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样是这样的一个石潭,为什么我们的看到这些风景的心情却和作者却大相径庭呢?作者自己在欣赏景物时的矛盾心情又该如何理解呢?这需要我们去透过风景去看看人物,看看为我们伐竹取道的柳宗元当时正在经历着什么?(三)背景补充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文档:《小石潭记》中“情”与“景”的共鸣点
《小石潭记》中“情”与“景”的共鸣点寻找沟通“情”与“景”的桥梁——《小石潭记》中“情”与“景”的共鸣点。
在袁行霈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中,对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有这样的论述:翻阅这些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记游之作会突出地感觉到,其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
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接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
——高低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 P315备课的时候找到的这段文字点醒我,应当关注到作为一个整体的小石潭与作者个体之间的象征关系,两者在“背弃”上是相似的,这也成为柳宗元之所以会与小石潭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的不容忽视的认知基础。
但是光有相似,光有共鸣是不够的,我们了解到两者的关系,学生体会并理解了作者情感变化是个人经历与自然环境互动产生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学到了多少语文知识、培养了多少实实在在的语文素养呢?因此,我希望把课堂聚焦在学习写作手法上,把教学的重点定位为:能够选择“情”与“景”的桥梁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变现某项最佳共鸣点在教学上,我的设想是:1.引导学生发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流露出的情感矛盾——由乐而悄怆2.学生思考探究柳宗元在面对小石潭的过程中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
(通过查找柳宗元的写作背景,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是能够意识到作者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景之间的互动关系的)3.情与景之所以能够形成互动,一定是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共鸣点”,文中的共鸣点是哪一个字?(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架构起情与景的桥梁的关键字——“清”)4.学生自主分析文中的“环境之清”与“心境之清”,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两种“清”的?(通过分析文中对景物,尤其是竹树、潭水的描写,学习突出一个特点组织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清”字沟通起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的妙处)这个教学思路,与以往的教学思路的区别主要在于,以往的教学思路主要是从“景”到“清”到“情”,而我的教学思路是先有“景”和“情”,再让学生去分析沟通起两者的“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直播
掩盖在乐景下的凄凉
——《小石潭记》中作者情感变化
师: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其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常将自己的遭遇融于大自然的描绘之中,借景以明志。
其中《小石潭记》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有情有景,富有诗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看看柳宗元是如何来写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和静穆,如何来抒发了自己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其实,我看作者采取方法的是先写游欢之乐,然后再写孤凄之情,以乐景衬伤情,以此来排泄自己胸中苦闷。
生:是。
小文开头写小丘周边的风景:“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又写潭边和岸上的景象“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微微的轻风拂动了所珮玉环,玉环鸣响,清雅悠扬,缭绕于竹林之中、碧水之上,给身隔竹林,尚未与石潭谋面的游者,带来的是一种清幽惬意的悬想,山林是如此的清幽,而现实又是怎样的龌龊啊!
生:是啊。
作者“伐竹取道”,直奔潭边,“见小潭,水清冽。
”奇妙的是:近岸处,那石底边沿上卷而露出水面“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好像岸石有意在向游者争奇邀宠。
它们或成水中的高地,或似浪中的岛屿,或嵯峨不平,陡立如削。
千姿百态的山石,倒映于一潭碧水,水色山光,撩人眼目。
还有树木青葱,枝蔓翠绿,错综交织,低垂摇曳,参差错落,迎风飘扬。
这种恬静的环境与烦恼的尘世相比,是何等的令人赏心悦目啊。
难怪柳宗元感叹“心乐之”!
生:作者乐山,乐水.乐青树,乐翠蔓,可他没有忘怀小谭中的游鱼,因为他是最有代表性的生灵。
鱼似在空气中无所依傍,自由游动,“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这里,作者看到了游鱼的自由,而想到了自己的不自由。
作者暂时解脱烦恼之后,感受到物我无间之乐。
生:柳宗元立于潭边,他望见了一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小溪正湍湍奔来。
可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犬牙般交错的岩石,参差铺延,高低错落,挡住了作者的视线,水的源头也就无法辨认了。
其实这正是乐景已尽,游从中来的前兆。
师:你的这种说法真妙。
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到柳宗元另一种思绪。
生:“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一种出奇的寂静和凄清之感,悄然袭来,使柳宗元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突然由欢畅转为一种难以言状的忧伤。
他是以一个谪吏的身份登临山水的,幽静深邃的小石潭风光,可使他感受自然欢欣;空无人迹,寂寥冷清的山野气氛,又可引发他神伤骨寒、悲怆哀怨的心境。
所以只好因“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了。
师:柳宗元以高超的手法来写人迹罕至的小石潭和周围景物,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寄托了作者忧伤、凄苦的心情。
这正如他自己所言:“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
”其实,乐景再好,心境不好,也难以让人赏心悦目。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希望结合生活来加以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