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课文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课文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课文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中描写小石潭清幽寂静的环境,含蓄反映了作者寂寞的处境,悲愤、哀怨的心境。下面是可是教学实录,一起来看一下吧。
【课前预习】
1、收集柳宗元的资料,了解其人。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3、仔细阅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小石潭景物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这样的诗我们很熟悉,题目是《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师生齐背)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柳宗元。
师:寒江、冰天、雪地,一位孤独老者独处孤舟,默然垂钓。悲凉孤独的处境正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期间所写,在此期间,他还写了大量寄情山水的作品。今天我们所学的《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多媒体屏幕显示·读准字音:寂寥翕忽参差坻·解释字意:下
乐犬牙斗折蛇行可悄怆)
三、初读感悟
师:一篇文言文,初读要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节奏。
(生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
(两名学生自告奋勇朗读,学生为朗诵的同学评价。)
生:我认为第一位同学读的语速太快,语调没有变化。
生:第二位同学读发现小石潭和鱼儿嬉戏两段时,未读出喜悦情感。
师:你们点评的很好,可惜只说了缺点,谁来说说他们的优点。
生:第一位同学声音响亮,读的准,第二位同学停顿把握的好。
师:我们再请第三位,郭艳军同学为大家朗读。
(生笑)
(伴着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声情并茂朗读。生鼓掌。)
师:夸奖了,美的文章要用心去朗读。(生齐读)
四、美读涵咏
师:这篇文章描写了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水、鱼、石、树。
师:这些景物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请在文中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读出你的感情来。
(生在书上圈点批注,交流讨论。)
生:“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
写的好,写出了小石潭幽静的环境,也写出了柳宗元的心情很悲凉。
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师:我们怎样读出来这样悲伤的情感?生:语速稍微慢些,心情悲凉,语调应该低沉些。
师:试着朗读一下。
(生试读)
生:我喜欢“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这句话写出了石头形态多样,证明小石潭确实是“石潭”
生:读的很细心。
生:我喜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这段,看起来是在写鱼,其实在写水的清澈。
师:这种写法叫──衬托(生答)。那作者如何来描写潭中的鱼?
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儿像在空中游动。“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写阳光照射潭水,能看到鱼的影子。来衬托潭水的清澈。
师:鱼儿时而静止,时而游来游去,真是……
生:自由自在。
师:用书上一个词概括。
生:乐。
师:怎样来读出这种快乐?
生:读的轻快些,喜悦些。(生读)
师:读的很有韵味,似乎看到了人、鱼同乐。“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寄情于山水,无比快乐,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作者的心情很快由乐而----
生:悲。
师:这悲从何来呢?
生:被贬到偏远荒凉地方,内心郁闷,只好寄情山水。
生:满腹经纶,却不能施展抱负,很悲愤。
生:我说作者“乐”是因为小石潭是自己的知己。面对潭水可以诉说自己的孤寂,洗尽内心烦恼,但毕竟过于清冷,不敢久留,当记之而去时,孤寂悲苦却又席卷而来。在作者的心目中,小石潭就是自己,它那么幽静,那么美丽,但又有几个人能见到它,走近它,品位它呢?
(生鼓掌)
五、拓展延伸
师:作者的乐是短暂的,悲是长久的,诗人处于孤寂的环境,内心的忧愤无以诉说。假如我是柳宗元,此时你我同游,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生思索)
生:柳宗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要太在意生活的苦难,庸人永远生活在低谷,还是振作起来吧!
师:你这样称呼我,我感觉有些陌生。称呼改一下,好吗?
生:柳兄。
生:柳兄,人生难免经历坎坷、风雨,虽然这个地方荒凉偏僻,但是停下脚步,会发现这个地方有这么多优美风景,柳兄,何不好好休息一下,重新开始,享受人生的美好!
生:子厚,一切都会过去,毕竟世上没有一样是永恒的。你有过人的才华,相信你会东山再起的。
师:好!天生我才必有用!
师:古语曰“悲愤出诗人”。满怀悲怆的.柳宗元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其实,历史上有着类似遭遇的文人不在少数。他的朋友刘禹锡人生更为坎坷,有诗为证“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获罪遭贬在陋室当中发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万丈豪情;柳宗元之后,北宋大文豪苏轼大起大落,颠沛流离,却也在遭贬后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样的一种大胸襟,大气魄,大智慧,不是更值得我们学习吗?
同学们,再见。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这天的语文课,要教学《小石潭记》一文,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地捧着教案走进教室,心中有一丝不安,因为,由于连续几周监考工作的忙碌,我对这一篇课文没有好好地钻研,只是大致地看了一下教学用书上的内容。虽然有一丝不安,但我还是在自我安慰自己:今天是第一课时,只要教学生字新词,了解一下文言文的大意,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更何况上过这么多课了,课堂上出现什么问题也是应该能应付的。带着这样侥幸的心理,我跨进了教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