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词语复习
词语课课通-14-驿路梨花
14驿路梨花★【拼音+解释】01.寨[zhài ]:村庄02.撵[niǎn ]:1.驱逐,赶走:把他~出去。
2.追赶:我~不上他。
03.扛[ káng ]:用肩膀承担:04.驿[ yì ]路:驿道。
05迷茫[máng ]:1.亦作“迷芒”。
模糊不清。
2.迷惑茫然;神情恍惚。
06.陡峭[ qiào ]:山势高而陡峻。
07.露[ lù ]宿:在室外或郊野住宿。
08.竹篾[ miè ]: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成条的薄竹片。
09.火塘[ táng ]:室内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垒砖石,中间生火取暖。
10.简陋[ lòu ]:简单而鄙陋。
11.悠[ yōu ]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12.恍惚[ huǎng 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2.(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13.修葺[qì ]:修理(建筑物)。
14.晶莹[ yíng ]:明亮澄澈。
15.折[ zhé ]损:损伤;损失。
★【练习】写汉字,标拼音,加注释01.太阳zhài[ ] 02.niǎn[ ] 走03.yì[ ]路04.迷máng[ ]05 .陡qiào[ ] 06.lù [ ]宿07.竹miè [ ] 08.火táng[ ]09.简lòu [ ] 10. yōu[ ]闲11.huǎng[ ]惚12.修qì[ ] 13.晶 yíng [ ] 14.zhé[ ]损★【校对】01.太阳zhài[寨] 02.niǎn[撵] 走03.yì[ 驿 ]路04.迷máng[ 茫 ] 05 .陡qiào[ 峭 ] 06.lù [ 露 ]宿07.竹miè [ 篾 ] 08.火táng[塘 ] 09.简lòu [ 陋 ] 10. yōu[ 悠 ]闲11.huǎng[恍]惚12.修qì[ 葺 ] 13.晶 yíng [ 莹 ] 14.zhé[ 折 ]损。
七年级语文下《驿路梨花》全解
《驿路梨花》全解
一、标题解读
《驿路梨花》中的“驿路”是指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没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梨花”既指梨树所开的花,也指哈尼族小姑娘,同时还象征雷锋精神和边疆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
二、文章主旨
本文围绕哀牢山里的一所小茅屋展开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周到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三、字词学习
1.字音字形:18个字音字形需要掌握。
2.词语释义:包括“竹篾”、“恍惚”、“香气四溢”、“修葺”等词语的含义,
需要进行理解和学习。
四、思维导图
《驿路梨花》中有三处悬念,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的后果,以便吸引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与观赏兴趣。
五、写作手法
1.悬念设置:文章通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比喻手法: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有助于
读者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3.人物描写: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刻画,使读者能够
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4.语言运用:文章的语言优美、生动,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使文章更具艺术感染力。
5.结构安排:文章的结构紧凑、合理,情节发展自然、流畅,符合逻辑顺序,
使得整个故事情节完整、连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基础训练+归纳总结
驿路梨花1.走近作者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 家。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 》。
1957年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 》与《 》。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 》等。
2.字词汇总(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陡峭.( ) 菌.子( ) 麂.子( ) 瑶.族( ) 驿.路( ) 恍惚..( ) 倚.在( ) 香气四溢.( ) 落⎩⎪⎨⎪⎧( )飘落( )落下( )落枕 累⎩⎪⎨⎪⎧( )劳累( )累赘( )积累 宿⎩⎪⎨⎪⎧( )宿舍( )一宿( )星宿(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ni ǎn ( )走 b ì( )风 立j í( ) m àn ( )步⎩⎪⎨⎪⎧竹mi è( )mi è( )视 ⎩⎪⎨⎪⎧晶y íng ( )军y íng ( ) ⎩⎪⎨⎪⎧修q ì( )r óng ( )毛(3)【理解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修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折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恍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简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延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光亮而透明。
第14课《驿路梨花》重点问题归纳解答
第14课《驿路梨花》重点问题归纳解答《第14课《驿路梨花》重点问题归纳解答》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第14课《驿路梨花》重点问题归纳解答问题归纳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2.“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3.小茅屋的主人为过路人准备了哪些必需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
床、水、干柴、米、盐等。
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热情周到、乐于助人的品质。
4.第12段两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
两人的对话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情的深厚,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可能”表现老余语气的不肯定,又深化了前文设置的悬念。
5. 24段语言属于什么记叙顺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插叙。
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
6.如果把“多好的梨花啊”改为“多好的姑娘啊”,表达效果一样吗?不一样,赞美“梨花”这位姑娘,又会使人与自然界的梨花联系起来,增强了美感。
7.写“我”的梦境有什么作用?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表现出了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
情深才会成梦,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
8.说说“闪出”这一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闪出”写出了哈尼小姑娘们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体现了她们活泼、快乐的特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二、背景资料《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三、理解词义1.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2.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3.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4.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5.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6.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7.延伸:延长伸展。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9):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1012):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7):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五、问题归纳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2.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3.小茅屋的主人为过路人准备了哪些必需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
床、水、干柴、米、盐等。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14《驿路梨花》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四课《驿路梨花》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彭荆风(1929年—2018年),江西萍乡人,作家,曾长期生活在云南边疆地区。
2.文章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文体为小说。
内容主题《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全文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主线展开情节,通过与之相关的几件小事,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和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关键字词驿yì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寨zhài:防守用的栅栏。
撵niǎn:赶走。
扛káng:用肩膀承担。
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陡峭dǒu qiào:指山势等坡度大,直上直下。
露宿:lùsù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悠闲:闲适自得。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恍惚huǎng 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晶莹:光亮而透明。
修葺qì:修理(建筑物)。
葺,修理、修建。
晶莹:光亮而透明。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要点点拔这篇小说,从整体上看是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以“梨花”为线索,由“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引发的两次误会、三次悬念,最终揭示“梨花”真相的故事。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
情节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能不断地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这正是作者布置紧凑的“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的作用效果。
从叙述的顺序方面来看,文章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整体上便是顺叙。
而在顺叙的过程中又有插叙来补充交待必要的情节来解开之前设置的悬念。
《驿路梨花》复习要点
《驿路梨花》复习要点
《驿路梨花》复习要点
一、写作手法
悬念和误会的使用及作用
课文课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围绕“小屋主人是谁、”设置三次悬念,两次误会——误认为瑶族老人为主人,误认为梨花的妹妹为主人,展开情节,使文章结构紧凑,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二、写作顺序
插叙的使用
本文不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的,而是将十多年时间跨度的事件,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清晨,在順叙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中,运用两段插叙表明过去的建屋者和照料小屋的人。
这样安排,使情节紧凑,回环递进,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三、人物形象及描写手法
1、正面描写人物:
瑶族老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他的朴实、淳朴、热情助人、知恩图报
梨花的妹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她的美丽、可爱、活泼,朴实、实在,助人为乐。
2、侧面描写:
对解放军和梨花进行侧面描写,表现他们的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四、课文主题
通过记录大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表现了雷锋精神的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歌颂了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赞颂了边疆少数民族淳朴、热情的民风。
五、环境描写
自己抄上环境描写的句子,下面写上分析
六、课文标题的含义作用
自己写上。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驿路梨花
A.寨.(zhài)子 撵.(liǎn)走 肩.扛(káng) 驿.(yì)路
B.暮.(mù)色 露宿.(sù) 竹篾.(miè) 陡.峭.(dǒu qiào)
C.简陋.(lòu) 悠.(yōu)闲 修葺.(róng) 恍.惚.(huǎng hū)
D.晶莹.(yín) 菌.(jùn)子 麂.(jǐ)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终于 发现了镭。 B.我偶尔翻看以前的旧日记,都会有很多感慨。 C.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病句原因及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一座草顶、zhúmiè( 竹篾 )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今 夜 要 是 赶 不 到 山 那 边 的 太 阳 寨 , 只 有 在 这 深 山 中 lù
sù( 露宿 )了。 一张 jiǎn lòu( 简陋 )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我们决定把小茅屋 xiū qì( 修葺 )一下。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
饥饿都 niǎn zǒu( 撵走 )了。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 huǎng hū( 恍惚 )在
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四、用下列词语造句:
修葺:___街__道__修___葺__一__新__,___大__部__分__的___房__子__也__都___进__行__了___修__整__,_ 显___得__整__齐__而___美__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惚:穿__黄___色__球__衣___的__泰__国__队___恍__惚__间___也__有__了__巴___西__队__的___风__范__。_
15 驿路梨花【考点精讲版】
发现小茅屋 投宿小茅屋 听瑶族老人讲述小茅屋 修葺小茅屋
遇见梨花的妹妹,明白小茅屋的来历
以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 梨花照料小茅屋 梨花出嫁后,梨花的妹妹接替姐姐
“我”和老余借宿小茅屋,猜
照管小茅屋
想小茅屋的主人
瑶族老人借宿小茅屋,并打听小茅屋的主人
• 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修葺
• 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使用对象较窄,多用于房屋,有时用于其他建筑物。
着重指 陡峭
• (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坡度大,
近乎垂 简陋
• (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直。
反义词:豪华
整体感知
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与小茅屋发生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15 驿路梨花
出自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驿路”“陡峭”“修葺”等常考词语。 2. 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重点) 3. 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难点) 4. 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好的意境。
第24段: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 立起关联。
第27段: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 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 唱……
瑶族老人 送粮、修葺
雷锋精神
梨花
学习雷锋,传承精神
驿路梨花的课堂笔记
驿路梨花的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彭荆风,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多反映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
2. 体裁。
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生字词。
1. 字音。
驿(yì)路陡峭(dǒu qiào)竹篾(miè)简陋(lòu)撵(niǎn)走。
麂(jǐ)子修葺(qì)菌(jùn)子(文中指可食用的蘑菇等菌类)2. 字形。
“篾”:注意下半部分是“戍”不是“戊”或者“戌”。
“陡”:左边是“阝”,右边是“走”字加“斗”字。
3. 词义。
-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 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 撵走:驱逐;赶走。
- 修葺:修理(建筑物)。
葺,修理、修建。
三、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1 - 8自然段)- 主要内容:“我”和老余在深山里赶路,天色渐晚,担心露宿,意外发现小茅屋。
- 作用: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如“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渲染了一种迷茫、焦急的氛围,为下文发现小茅屋以及一系列情节做铺垫。
2. 第二部分(9 - 36自然段)- 这部分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情节。
- 9 - 12自然段:“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内的陈设,猜测主人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 13 - 27自然段:瑶族老人出现,他不是主人,他说自己打猎迷路,在这里得到照料,以为主人是哈尼小姑娘。
- 28 - 36自然段:哈尼小姑娘出现,她说房子是解放军盖的,解放军走后,是她和她的姐姐经常照料。
3. 第三部分(37自然段)- 内容:点题,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再次强调雷锋精神如梨花一样开遍大地。
- 作用:升华主题,将具体的小茅屋事件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的赞美,表达了对雷锋精神的歌颂与传承。
七下语文驿路梨花课堂笔记
七下语文驿路梨花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彭荆风,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多反映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
2. 体裁。
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字词积累。
1. 字音。
撵(niǎn)驿路(yì)迷茫(máng)陡峭(dǒu qiào)露宿(lùsù)竹篾(miè)简陋(lòu)悠闲(yōu xián)修葺(qì)晶莹(jīng yíng)2. 字形。
“驿”:不要写成“译”。
“篾”:注意上半部分的写法。
“葺”:与“茸”区分开。
3. 词义。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神情)迷离恍惚。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悠闲:闲适自得。
修葺:修理(建筑物)。
葺,修理、修建。
晶莹:光亮而透明。
三、文章结构。
1. 按时间顺序。
-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1 - 8)- 描写了“我们”在山路上的艰难行进,以及发现小茅屋的经过。
- 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如“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既写出了山的高大、连绵,也暗示了“我们”行进的艰难,同时为小茅屋的出现做铺垫。
- 小茅屋主人是谁的悬念(9 - 12)- 发现小茅屋后,“我们”对茅屋主人产生了好奇,屋内的陈设简单而实用,有干柴、米、盐等,还有留言条。
这部分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
- 瑶族老人讲述(13 - 27)- 瑶族老人的出现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
他来送粮食,以为自己是小茅屋的主人,因为他曾在这里得到过帮助,后来又为了方便后来人而送粮。
但实际上他也不是茅屋的最初建造者。
- 哈尼小姑娘讲述(28 - 36)- 哈尼小姑娘的出现进一步解开谜团。
七下语文15课驿路梨花笔记
七下语文15课驿路梨花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彭荆风,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多反映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
2. 文体。
- 这是一篇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字词积累。
1. 字音。
- 驿(yì)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 竹篾(miè):劈成薄片的竹条。
- 简陋(lòu):(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 撵(niǎn)走:驱逐,赶走。
- 麂(jǐ)子:一种小型鹿类动物。
- 修葺(qì):修理(建筑物)。
2. 字形。
- “篾”字要注意与“蔑”字区分。
“篾”从竹,与竹子有关;“蔑”有轻视、小看的意思。
- “葺”字较难写,要注意笔画顺序。
3. 词语理解。
-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文中“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描写了环境的幽深。
- 晶莹:光亮而透明。
“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里营造出一种纯洁、美好的氛围。
三、内容分析。
1. 故事情节。
- 悬念迭起。
- 文章开篇写“我”和老余在深山里赶路,天色渐晚,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
这就设置了第一个悬念:这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 接着看到屋里有米、水等生活用品,还有“请进”的字条,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 当瑶族老人出现时,以为他是主人,结果他不是,他是来送粮食的,这又产生了新的悬念。
- 哈尼小姑娘出现,也不是主人,直到最后通过梨花妹妹的讲述才知道小茅屋的来历,原来是解放军战士盖的,梨花姑娘和她的妹妹一直在照料。
这种悬念迭起的写法,使文章情节曲折,吸引读者。
- 插叙手法。
- 文中插叙了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的故事,以及解放军战士盖小茅屋的经过。
插叙丰富了文章内容,交代了小茅屋的建造和维护的缘由,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 人物形象。
- 梨花姑娘。
- 她是一个美丽、善良、充满爱心的哈尼族姑娘。
《驿路梨花》中考阅读重点复习
主要人物
• 人物
事件
• 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
•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 梨花
照料小茅屋
• 体现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深入人心
目的 向小姑娘学习 方便过路人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方便过路人 方便过路人 方便过路人
文章三次写到梨花,试分析
• 文章开头对梨花的描写,是实写。皎洁的月光,白色的梨花, 朦胧的梨树林,构成了清新宜人的意境。不仅揭示了“梨花” 和人家的关系,还象征了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 文章第二次对梨花的描写是虚写,“我”在睡梦中见到哈尼族 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在这里以花寓人,人花合一,不仅 为全文形成了浓重的抒情氛围,而且赋予未出场的主人公以 鲜明美好的形象。
《驿路梨花》复习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我”和老 余见到小屋。
• 2、第二部分(9—12自然段),写“我”和 老余水足饭饱之后,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
• 3、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写“我们” 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 4、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写“我们” 遇到梨花的妹妹。
•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 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 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文章插叙了哪一件事?作用?
• 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 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 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 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
情。
②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
③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驿路梨花》知识讲解
《驿路梨花》知识讲解责编:王军霞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彭荆风,生于1929年,江西萍乡人,作家。
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年参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边疆。
195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1956年与人合作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后拍成电影,受到好评。
“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知识积累1.驿.(yì)路:又叫驿道,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2.陡峭..(dǒuqiào):形容山势直上直下的。
3.修葺.(qì):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4.修长:长。
修,也是长的意思。
5.折损:因过分尊敬而使人承受不起。
客套话。
6.露宿..(lùsù):在室外或郊野住宿。
7.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8.喷.(pèn)香:香气浓郁、一般泛指某食物香浓郁口。
9.悠.(yōu)闲 10.恍惚..(huǎnghū) 11.晶莹.(yíng) 12.竹篾.(miè)13.麂.(jǐ)子 14.菌.(jùn)子 15.撵.(niǎn)走考题例析1.(2015•湖南邵阳中考)选择题。
石缝间的蒲公英,远不似田野上的同zōng生长的那样茁壮。
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
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无情,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b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宗博wàn yì B.综博mánàiC.综搏màn yì D.宗搏wànài(2)给语段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贫困却虽然但 B.贫穷还因为所以C.贫瘠又尽管但 D.贫乏而也许但2. (2015•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⑴⑵两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