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空间结构与产业布局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笔记 (2)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导论一、旅游与旅游规划缘起1. 旅游活动的起源和发展(1)古代旅游- 古代旅游的形式:宗教朝圣、帝王巡游、士人游学、商业旅行等。
- 古代旅游的特点:旅游活动限于特定阶层,旅游目的地有限,旅游方式原始。
(2)近代旅游- 近代旅游的兴起: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革新和生产力提升,使得普通民众也有了旅游的条件。
- 近代旅游的发展:旅游活动逐渐普及,旅游目的地增多,旅游服务设施开始出现。
(3)现代旅游- 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二战后,国际和平环境的建立,经济全球化,旅游业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现代旅游的特点:旅游形式多样化,旅游市场规模扩大,旅游影响深远。
2. 旅游规划的出现(1)背景- 旅游资源开发的盲目性:无序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 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游客需求日益多样化,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 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加剧:各地争夺旅游资源,竞争激烈。
(2)目的- 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 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 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3)发展- 20世纪50年代,夏威夷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旅游规划实践标志着现代旅游规划的开始。
-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旅游组织(WTO)开始推广旅游规划。
二、中外旅游规划发展历史回顾1. 国外旅游规划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旅游规划的重点:资源调查、开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 代表性理论: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旅游规划的关注点: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
- 代表性理论:McKercher的可持续旅游规划理论。
(3)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旅游规划的趋势:强调市场导向、产品创新、目的地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
2. 我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 旅游规划的特点:以资源开发为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及地段 历来常住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劳动构成、教育状况、自 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服务职工和暂住人口及其结构变化;游
人及结构变化;居民、职工、游人分布状况 行政建制及区划、各类居民点及分布、城镇辖区、村界、乡
界及其他相关地界 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计划及其发展战略;风景区范围的 国民生产总值、财政、产业产值状况;国土规划、区域规划、
五 1.土地利用
、 土 地 2.建筑工程 与 其 他 3.环境资料 资 料
江河湖海的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水量、水温、洪水淹 没线;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河道整治规划、防洪 设施;海滨区的潮汐、海流、浪涛;山区的山洪、泥石流、
水土流失等 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震或重要地质灾害
的评估;地下水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 景源、生物资源、水土资源、农林牧副渔资源、能源、矿产 资源等的分布、数量、开发利用价值等资料;自然保护对象
景
物候季相景观(8)其他生物景观
1.园 (1)历史名园(2)现代公园(3)植物园(4)动物园(5)庭宅花园(6)专类游园(7)陵园墓园
二景
(8)其他园景
、 2.建 (1)风景建筑(2)民居宗祠(3)文娱建筑(4)商业服务建筑(5)宫殿衙署(6)宗教建筑(7)
Hale Waihona Puke 人筑纪念建筑(8)工交建筑(9)工程构筑物(10)其他建筑
4.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 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 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第 1.0.6 条 风景区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 其他相关规划相互协调。
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汽车工业的扩散效应
前瞻效应:对环境保护产业的促进 对城市建设
的促进
…… 汽车工业
旁侧效应:对道路系统建设的促进 对有关服务业(如公共停车场
所)的促进
……
回顾效应:对钢铁业的促进 对橡胶业的
促进 ……
从三大产业的内在 变动来看
第一产业:粗放型农业—集约型农业—绿 色农业;种植型农业—畜牧型;野外型—工厂 型
讨论:旅游业在产业结构演进中的作用?
产业结构演 变规律的理
论考察
一.配第—克拉克定律 二.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三.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
济成长阶段论 四.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五.霍夫曼工业经验法则 六.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随着经济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 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 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 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 第二、三次产业将增加。
产业结构演变 的一般趋势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
前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有一 定发展。第三产业的地位微乎其微;
工业化初期:一产比重缩小,二产占主导地位,并从 轻工业主导型转向基础工业主导型,三产有一定发展;
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转 变,二产仍居第一位,三产逐步上升。
从研发新产品到国内市场形成; 从国内市场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国外市场形成到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产和销售; 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返销,迫使本国该产品减少生产,并促使新产品开发。
产业结构变 动的影响因 素
一.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人口因素 技术进步 资金供应状况 商品供应状况 环境因素
景区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的具体措施
景区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的具体措施1、经济空间布局分析与控制:(1)、应明确风景区内部经济、风景区周边经济、风景区所在地经济等三者的空间关系和内在联系;应有节律的调控区内经济、发展边缘经济、带动地区经济;(2)、明确风景区内部经济的分区分级控制和引导方向;(3)、明确综合农业生产分区、农业生产基地、工副业布局及其与风景保护区、风景游览地、旅游基地的关系。
2、经济发展的引导方向:(1)、发展旅游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通过开发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带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转变升级。
(2)、发展旅游业带动风景名胜区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将直接带动景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3、经济结构及其调整:(1)、明确各主要产业的发展内容、资源配置、优化组合及其轻重缓急变化(2)、明确旅游经济、生态农业和工副业的合理发展途径(3)、明确经济发展应有利于风景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4、经济现状结构调整:通过旅游业→商贸→农业→副业→工业的产业发展链,使风景名胜区经济结构实现合理化,确定景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顺序和比重大小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5: 2: 3。
5、确定风景名胜区内经济布局框架:核心景区主要布置旅游业、副业和少数购物商贸业(小卖部),主要以餐饮和以家庭旅馆的形式出现的住宿以及其他的服务设施。
6、合理发展的措施:(1)、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首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兴农的观念促进传统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
其次可以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作物布局,发展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促进城郊农业、效益型农业向纵深发展。
(2)、“管理委员会+基地+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所谓管理委员会。
是指成立统一的风景管理委员会,以旅游业为主带动第三产业的起步与发展;基地指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发展林业基地、种植业基地,同时亦可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明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四明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四明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导言清幽灵秀四明山,多彩烂漫休闲地,山水林茶画中景,天人合一胜神仙。
四明山,作为充满活力的长三角的一块璞玉,其蕴涵的精致、精美、精彩,构成了令当代人向往的山水家园、精神港湾。
面对日趋多样性、个性化的旅游需求,面对众多新兴旅游形态的蓬勃发展,如何将市场、需求、资源、区位等各种因素,转化成为具有独特性卖点的市场竞争优势,转化成为围绕核心竞争力部署的产业集聚,转化成为科学配置的项目时空及景观序列,转化成为享有长久生命周期的旅游产品,最终确立胜势,使四明山成为符合现代深度旅游功能要求的终极旅游目的地,无疑是当地政府所期望的,也是规划专家组责无旁贷的使命。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长三角的旅游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同时,3N——自然(Nature)、怀旧(Nostalgic)和回归(Nirvana)已经成为发展旅游的重要指向要素,四明山地区背靠甬、绍、杭、台、温地区,辐射之处多属中国物质生活富裕、旅游需求旺盛的发达地区,经过精心策划、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精心经营、精心管理,四明山完全可以打造成为长三角的“3N圣境”和国际化综合性生态型深度旅游目的地。
规划目标《四明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旅游规划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克服业界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充分运用旅游规划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区位论、市场论、景观规划理论等相关理论,致力于旅游规划理念和技术的全面创新,努力将科学发展观体现并落实于整个规划,融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使本规划成为一个……——最大程度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与产业和事业联动的规划;——重点问题解决方案型规划;——兼顾社会各相关阶层利益的规划;——行动过程型规划。
为此,本规划将通过功能布局、产品规划、产业联动、大项目开发、与城镇建设结合等多种手段,全面整合、盘活和优化各种显性和隐性旅游资源,激活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提高四明山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四明山地区所在县市乃至宁波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景区建设方案策划书3篇
景区建设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景区建设方案策划书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景区建设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策划书旨在提出一个全面、可行的景区建设方案,以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二、景区概况1. 地理位置:[具体景区所在地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 自然环境: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列举主要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森林等],生态环境优美。
3. 人文历史: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有[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民俗等]。
三、建设目标1. 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胜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2. 提升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 保护和传承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的道路交通系统,修建连接各个景点的道路和步道,提高交通便利性。
建设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设施、住宿设施等,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加强景区的通信、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景区的正常运营。
2. 景点开发对现有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和开发,打造[具体景点名称,如山水画卷区、森林氧吧区等]等特色景点,增加游客的游览体验。
挖掘人文历史资源,建设[相关景点,如历史文化博物馆、民俗风情村等],展示景区的文化内涵。
开发一些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如徒步旅行、露营、垂钓、农耕体验等,丰富游客的旅游活动。
3. 服务提升加强景区的管理和服务团队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开展旅游培训,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的游客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的问题和诉求。
4. 营销推广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推广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活动,进行景区宣传和推广。
与旅行社、旅游网站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客源市场。
五、投资预算景区建设预计总投资[具体金额],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开发、服务提升和营销推广等方面。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
冯维波(2000)提出,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旅游发展状况的构想 和安排,以使旅游资源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它以旅游市场变化和发展为出发点,以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按照 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当地旅游业发展基础,对旅游消费六大要素发 展及相关行业进行科学安排和部署。在此基础上,寻求旅游项目的 最佳设计和组合,以及旅游业对人类福利的环境质量的最优贡献过 程”。
旅游景区与旅游区的区别
旅游区是目前内涵与外延不明确的一个概念。旅游区 有时等同于景区。有时有等同于旅游地,当等同于旅游地 时,“旅游区”包含了“旅游景区”。或者等同于更大的 范围,例如亚太旅游区等。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旅游区一般都具有较大的空间,其 内部的景观资源比较复杂,具有不同的美学特征,人们往 往又将旅游区的景观资源结构体系进行细分,即根据美学 特征和单元的大小,将旅游区的景观结构体系分为三级, 即旅游区——景区——景点。
• 景区规划的制定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调节和循环的系统。
旅游景区规划的三个子系统
制定规划
永久监控
反馈机制
生命地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描述旅游地演进过程的 理论。目前比较公认的旅游生命周期经典模型是出自 巴特勒(R.Butler)”s”模型。(图)
旅游者 数量
容量的临界阶段 稳固
发展
探索
起步
停滞
Gunn(1979)认为旅游规划的第一目标就是满足游客 的需求,他采用了Davidof与Reiner对规划的定义,即规 划是“经过一系列选择决定合适的未来行动的过程”。这 个过程是动态的,反馈的。未来的行动不仅是指政策的制 定,而主要是目标的实现。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六、布局模式
所谓模式是旅游业空间布局的方式,它 是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规律的综合体现。
1 2 3 4 5
增长极布局模式 点轴布局模式 圈层布局模式 网络布局模式 其他典型的布局模式
六、布局模式
6.1 增长极布局模式
增长极布局模式是增长极理论在区域 开发中的运用。 一般说来,增长极是指中心城市,是 主导推进型产业和相关产业在空间上的 集聚体,其扩散机制是以主导产业对周 边地区产业的支配、连锁、推动作用带 动周边地区发展。
六、布局模式
6.2 点轴布局模式
“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 散 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实践中运用,是经 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
六、布局模式
6.2 点轴布局模式
点—轴渐进扩散示意图
六、布局模式
6.2 点轴布局模式
常州旅游点—轴空间规划布局模式示意图
六、布局模式
6.3 圈层布局模式
圈层布局模式以中心城市(城镇)为核心,各旅游地由 内向外分布在扩散的圈层中,形成了市场与资源为一体的 旅游地体系。
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三、理论基础
3.1 区位理论
1 核心思想
指因为地理上的靠近性而拥有的某些方面优势,这种 地理上的靠近性可以指交通便利、接近客源市场或其他方 面。
2 代表性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威尔逊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三、理论基础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课后作业
1. 什么是旅游地域结构或空间结构? 2. 旅游空间布局旨在解决什么问题? 3. 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4. 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5.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6.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策略是什么?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娱乐区
自然保护区
图9.7 三区结构布局模式 11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7
区域旅游布局在中、微观上主要是旅游功能区科学安 排,内容有二:第一,为各功能区选定空间区位,第 二,对各功能区开展空间优化组合,形成系统的相互 促进的整体空间结构。此方面形成了一些布局模式:
⒈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
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布局模式能进 一步提高自然风景点的吸引力、布局重点 是娱乐,其 次是住宿。
4
三、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布局
㈠功能分区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功能分区是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的一项 重要技术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规划内 容。功能分区是根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景观质量等级和集聚状况、自然环境的 保护等级、游客利用的重要性与方式等 指标,对旅游目的地土地划分出各有侧 重的类型空间。一般认为功能分区模式 是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 Forster于1973 年最早提出,他将国家公园以同心园模 式从里到外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冲区和密集游憩区。加拿大国家公园较 广泛地采用了甘恩于1988年提出的五圈 层模式:重点资源保护区、荒野低利用 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服务社 区(见图9.3)。
2
一、旅游开发的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是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两大 主题,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理性的区位选择,导致经济 活动在某一优势区位的聚集和扩散,在中观和宏观上 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现代区位论的区位决策目标不 仅包括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而且包括消费者的效用最 大化,同时区位论从微观的企业区位论发展到宏观区 位论——空间经济结构分析。旅游各要素及其集聚的 景观集合体在空间上分布是不平衡的,而旅游活动的 重要空间运动规律是旅游者受旅游吸引物的吸引产生 空间位移,形成旅游流。所以,旅游开发中针对目标 市场选择旅游开发区是一项重要工作。
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
东部滨海旅游圈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以旅游 产业为主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型滨海综 合旅游度假胜地;
其理论基础是地理空间的理论和经济区位论,基本依 据是旅游规划区背景分析结论、市场分析成果和旅游 资源评价结果。
认知绘图法
弗里更(1983)提出,主要是通过综合旅游者对旅游地域形象的 认知,计算旅游位置分数,以此为空间布局的依据。
步骤:
1、选择抽样调查方法,以确保获得具有代表性的随机样本。
4、汇总TSL分数,并标注在地图上,积分最高处,即为旅游区的 位置中心,然后沿低谷处画线,可得出各区之间的界限。
降解区划法
史密斯(L.J.Smith,1986)提出,是一种 大尺度地域范围区划定位方法。
该方法从较大区域范围入手,逐渐按两分法 分解成越来越小的区域。
最初地域单位
第二层次区域单位 第二层次区域单位
第6章 旅游空间布局
第一节 旅游空间布局的界定及影响因素
词义 旅游空间布局,在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有
关风景名胜区规划内容要求中,相当于景区 划分。 有些教材或文章中又以“旅游区划”出现。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管理办法”中用词 “空间布局”。
一、概念及作用
(一)定义
旅游空间布局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 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片,对各区进行背景 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 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 设计、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 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 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最
最
最
最
最
最
初
初
初
初
初
初
地
地
地
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综述一、概述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
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不仅涉及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还结合了旅游业的特性,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发展模式、竞争优势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综合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国外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形成动因、空间结构、演化路径以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等方面。
学者们普遍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通过共享资源、信息和基础设施,以及协同合作,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国内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则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形成条件、发展策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国内研究还注重从政策和实践角度出发,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制定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
总体而言,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路径研究尚不够深入,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比较研究,以及对于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等。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以促进旅游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繁荣。
1. 旅游产业集群的定义及重要性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指的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旅游相关企业、机构和组织通过共享资源、信息和基础设施,形成的紧密联系和协作的网络。
这些企业包括但不限于旅游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环节,以及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支持性企业和机构,如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电信服务机构等。
这些企业和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形成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地理集聚性特点。
旅游规划 旅游功能分区及布局
国家公园分区
公区制是国家公园管理的主要手段,用以保证 公园内的土地及自然资源保持在野生状态,把 人为设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国家公园规划的核心是把公园作为科研与教育 中心,作为人与环境关系的课堂,对公园进行 保护性低密度的利用。 一般将国家公园分为3-5个不同的功能区,如生 态保护区、特殊景观区、历史文化区、中心区 和一般控制区。
Lue,Crompton,Fresenmai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出的几个
旅游布局模式
2沿途
2
3基地
4
3
4区域周游
1
旅游中心
1单一旅游地
5
5短途环游
双核布局模式
1974年Travis提出 “双核原则”。这种 方法为游客需求与自 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 一种商业纽带,通过 精心设计,服务集中 在一个辅助型社区内, 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旅游发展的梯度
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 空间上呈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 由旅游中心城市或重点向周围呈递减分布。 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种梯度进 行适度的布局。
增长极理论
所谓增长极,是指在不发达区域布若干个点,资 源、人口 向点上集聚,迅速形成体制、科技、人 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优势,使之成为不发达区域 的 “领头”和支柱。这样,既有发达地区梯度推 进的“线”的延伸,又有不发达地区培育增 长极 的“点”的支撑,以点线结合的双向互动,牵引 不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进而缩小区 际差距。
第四讲 旅游功能分区及 布局
旅游空间结构与布局
区域旅游规划进行空间结构的组织过程中, 涉及到规划区域本身的空间组织与其上一级 空间组织的关系分析以及其下的次级活动空 间的组织和设计。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是加强区域旅游系统 形成的地理工程之一,有利于进行全局与局 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协调,并为构建 高效的空间组织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和培育——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
Tourism旅游经济1842012年3月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和培育研究①——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唐山师范学院 田菲 唐山学院 丁新军摘 要:面对休闲性和体验性旅游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应积极布局和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以适应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新要求。
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视角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和培育对策。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 布局 培育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3(b)-184-02随着人们对于休闲游憩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观赏式旅游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加快形成观光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过程中,应该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1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融入区域旅游的有效手段1.1 文化浸入与休闲需求的内在关联决定布局文化旅游是战略选择休闲一为消除体力的疲劳;二为获得精神上的慰籍。
经济社会越发达,人们对休闲的需求愈加明显。
将休闲上升到文化的范畴则是指人的闲情所致,休闲的本质在于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与充实,休闲只有上升到文化的范畴才具有更加浸入的体验。
二者的天然联系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必须从战略高度关注文化旅游的开发。
1.2 有效对接与融入区域旅游成为布局文化旅游的现实要求旅游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优质的线路组合,是多点的组合。
面对放松心情、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想要吸引客源就必须将地域人文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连接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并加强与周边资源整合和线路对接,使休闲带的聚合优势得以发挥。
1.3 提升区域文化内涵和品位,布局文化旅游是有效途径文化基因和特色文化的彰显才是足以让游客深度体验某一地方、记住某一地方、宣传某一地方的关键。
因为绿色生态可以复制,高楼大厦可以复制,而人文精神是不可复制的。
因此区域形象的打造离不开优美的自然风景与地域文化内涵、品位的彰显两者的完美统一,让有形旅游资源拥有文化特色,而无形的文化资源找到有形的载体。
密云旅游规划文本
密云旅游规划文本1目录第一章规划总纲 ..................................................................... .. (4)第一条:规划概述 ..................................................................... . (4)第二条:规划依据 ..................................................................... . (4)第三条:规划原则 ..................................................................... . (4)第四条:规划目标 ..................................................................... . (4)第二章旅游开发的SWOT 分析 (5)第五条:发展优势 ..................................................................... . (5)第六条:发展制约因素 ..................................................................... (5)第七条:发展机遇 ..................................................................... . (5)第八条:发展威胁 ..................................................................... . (6)第三章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 (7)第九条:产业地位与功能定位 (7)第十条:产业发展方向定位 ......................................................................7第十一条:产业发展战略 ..................................................................... .. (8)第十二条:战略措施 ..................................................................... . (9)第十三条:产业发展目标 ..................................................................... .. (9)第四章旅游形象策划与营销规划 (10)第十四条:目标市场定位 ..................................................................... (10)第十五条:市场规模预测 ..................................................................... . (11)第十六条:近期旅游形象设计 (12)第十七条:中远期旅游形象设计 (12)第十八条:旅游形象系统建设计划 (12)第十九条: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13)第二十条:旅游市场营销措施 (13)第二十一条:主题营销活动策划 (14)第二十二条:促销方式创新 (14)第五章旅游总体布局规划 (14)第二十三条:总体布局 ..................................................................... . (14)第二十四条: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带布局 (16)第二十五条:旅游中心城镇建设要点 (18)2第二十六条:重点旅游设施集聚区建设要点 (20)第二十七条:重点建设的观光旅游区建设要点 (22)第二十八条:旅游产品体系建设要点 (24)第二十九条:近期旅游建设重点区选择 (25)第三十条:中远期旅游建设重点区选择 (27)第六章会议和会展旅游产品规划 (29)第三十一条:产品定位与发展目标 (29)第三十二条:会议和会展旅游设施建设内容 (29)第三十三条:度假基地建设重点选择 (30)第三十四条:度假区组团与接待基地的功能建设要点 (31)第三十五条:度假区整体功能的提升规划 (33)第三十六条:会议会展旅游服务系统建设要点 (34)第三十七条:旅游活动设置计划 (35)第三十八条:核心项目策划——服装文化展示 (35)第七章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发展规划 (36)第三十九条:定位与功能 ..................................................................... (36)第四十条:发展模式转化 ..................................................................... (36)第四十一条:产业布局 ..................................................................... . (36)第四十二条:功能区划分与主要建设要点 (36)第四十三条:重点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建设要点 (40)第四十四条:重点民俗旅游区建设要点 (41)第四十五条:建设时序 ..................................................................... . (41)第八章云蒙山旅游区资源整合规划 (42)第四十六条:发展思路 ..................................................................... . (42)第四十七条:经营管理模式整合 (42)第四十八条:景区空间管理整合方案 (43)第四十九条:景区建设要点 ....................................................................44第九章长城与水库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45)第五十条:古北口-长城旅游带开发布局 (45)第五十一条:古北口段长城的开发方案 (45)第五十二条:司马台景区建设方向的调整 (46)第五十三条:环密云水库旅游景观带开发要点 (47)第十章基础设施与服务系统规划 (50)第五十四条:旅游交通规划 ....................................................................50第五十五条:旅游住宿设施发展规划 (51)3第五十六条:旅游餐饮服务规划 (53)第五十七条:旅游节庆和文化娱乐服务规划 (53)第五十八条:旅游休闲购物规划 (54)第五十九条:旅游信息服务规划 (55)第六十条:旅游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55)第六十一条:旅游人才开发措施 (56)第六十二条:旅游危机管理规划 (56)第十一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7)第六十三条:大气环境保护 ....................................................................57第六十四条:水环境保护 ..................................................................... (58)第六十五条:环境噪声防治 ....................................................................58第六十六条: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规划 (58)第六十七条: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保护 (59)第六十八条:森林景观旅游资源的保护 (59)第六十九条: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保护 (60)4第一章规划总纲第第一一条条: :规规划划概概述述1、规划范围:北京市密云县行政地域范围,规划总面积2229.45 平方公里。
新区规划中的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优化
新区规划中的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新区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区规划中,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直接关系到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两个方面,探讨新区规划中的优化策略。
一、产业布局的优化产业布局是新区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进行产业布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合理选择产业方向。
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不同,因此,在产业布局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例如,如果新区位于海滨地区,可以发展旅游业和海洋经济;如果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发展采矿业和冶金工业。
通过科学的产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其次,要注重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新区规划中,不同产业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互补和协同关系。
例如,可以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形成产业链的完整闭环;可以将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提升产业附加值。
通过产业的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另外,要注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区规划中,应该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要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空间结构的优化空间结构是新区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新区的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空间结构的优化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公共空间的建设。
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交交流的平台。
在新区规划中,应该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多样化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例如,可以建设公园、广场、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的场所。
中国景区经营情况回顾、三季度我国景区分布、门票与业绩走势及5G+旅游布局情况分析
中国景区经营情况回顾、三季度我国景区分布、门票与业绩走势及5G+旅游布局情况分析一、全国景区分布情况截至2019年8月底,全国共有5A级景区258个。
较2018年减少一个被摘牌的景区(2019年7月31日“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景区”被摘牌)。
其中江苏省以23个位列省份排行(含直辖市)第一名。
浙江省、广东省、河南省、新疆、四川省5A级景区个数分列二到六位,依次为17个、13个、13个、12个和12个。
截至2019年8月底国家5A级景区省份分布图(单位:个)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旅游支出在居民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有所提升,尤其是随着国民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对人文历史类景区的游览率不断提高,使得近年来人文类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长。
截至2019年8月底,全国5A级人文类旅游景区有99个。
华东地区的5A级人文旅游景区占比为26%,华北地区占比为21%;华南地区占比为10%;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占比分别为15%和5%。
人文类5A级景区多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区域。
人文类5A级景区多区域分布二、景区:宋城、中青旅增长,门票降价业绩承压整体平稳内部分化,宋城旗下景区相对较好。
2019Q3国内游增长平稳,各景区表现分化,其中丽江、张家界、桂林景区客流增长较快,丽江旅游索道降价业绩下滑;乌镇、古北水镇等景区客流改善,业绩增速反弹;黄山因费用率提升,业绩同比下滑。
Q3千古情主业超预期,六间房表现平稳。
Q3公司旅游主业收入增长20%,扣非业绩增长24%,较上半年(+16.4%)明显提速。
其中杭州本部暑期营销出色,收入业绩增速较上半年小幅提升,保持个位数增长;三亚项目略微下滑;丽江项目Q3延续前期增势,预计收入增长30%+,业绩增长60%左右;桂林项目表现超预期,预计业绩较上半年翻番;轻资产方面,公司9月底预收款项比6月底减少约3000万元。
此外,重组后的花房集团各项业务保持稳中向好态势,Q3贡献归母净利润2260万元。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实务手册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实务手册第1章项目概述与前期准备 (4)1.1 旅游景区项目背景 (4)1.2 项目前期筹备工作 (4)1.2.1 项目策划 (4)1.2.2 选址 (4)1.2.3 规划与设计 (4)1.2.4 融资 (4)1.2.5 政策审批 (4)1.3 政策法规与产业环境分析 (4)1.3.1 政策法规 (4)1.3.2 产业环境 (5)1.4 项目可行性研究 (5)1.4.1 市场可行性 (5)1.4.2 技术可行性 (5)1.4.3 经济可行性 (5)1.4.4 环境可行性 (5)1.4.5 社会可行性 (5)第2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5)2.1 旅游资源分类与特点 (5)2.1.1 旅游资源分类 (5)2.1.2 旅游资源特点 (6)2.2 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 (6)2.2.1 调查方法 (6)2.2.2 调查技术 (6)2.3 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6)2.3.1 评价指标 (7)2.3.2 评价方法 (7)2.4 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7)第3章市场分析与定位 (7)3.1 市场调查与预测 (7)3.1.1 市场调查方法 (7)3.1.2 市场调查内容 (8)3.1.3 市场预测 (8)3.2 目标市场与客群分析 (8)3.2.1 目标市场 (8)3.2.2 客群分析 (8)3.3 竞争对手分析 (8)3.3.1 确定竞争对手 (8)3.3.2 竞争对手分析 (8)3.4 旅游景区市场定位 (8)3.4.1 景区特色 (9)3.4.3 价格策略 (9)3.4.4 营销渠道 (9)第4章规划设计原则与总体布局 (9)4.1 规划设计原则 (9)4.1.1 合理性原则 (9)4.1.2 保护性原则 (9)4.1.3 可持续性原则 (9)4.1.4 参与性原则 (9)4.1.5 创新性原则 (9)4.2 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 (10)4.2.1 空间结构 (10)4.2.2 交通组织 (10)4.2.3 景观视线 (10)4.3 功能区域划分 (10)4.3.1 核心景区 (10)4.3.2 旅游服务区 (10)4.3.3 休闲度假区 (10)4.3.4 生态保育区 (10)4.4 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10)4.4.1 生态环境保护 (10)4.4.2 景观设计 (10)4.4.3 绿化配置 (11)4.4.4 环境设施 (11)第五章旅游产品策划与设计 (11)5.1 旅游产品类型与特点 (11)5.2 旅游产品策划与创新 (11)5.3 旅游产品设计要素 (12)5.4 产品组合与价格策略 (12)第6章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6.1 交通组织与规划 (12)6.2 给排水与电力设施规划 (13)6.3 通信与信息化建设 (13)6.4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13)第7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3)7.1 环境影响评估 (13)7.1.1 分析旅游景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估规划与开发活动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
第一篇规划提示一规划范围与时段本次规划主要以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管辖范围为主,包括东津镇、王河乡和张湾桥南办事处共计338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
规划时段划分为:近期:2001 —2005 年;中期:2006 —2010年;远期:2011 —2015年。
二规划主要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年8月);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0,1997年修订稿);湖北省林业厅文件:《关于林业部批复九峰等四处森林公园更改名称的通知》(1992);襄樊市林业局林业勘察设计队、襄阳县林业局、襄阳县鹿门寺林场等:《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说明书》(1992年8月);武汉大学建筑学系、武汉大学建筑设计所:《鹿门寺风景区总体规划》(1993年11月);鹿门寺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有关文件。
三规划主要技术内容本次规划结合甲方要求和对实地的踏勘结果,规划分为规划总论、专题研究和规划系列图件三大部分,详细的内容分列如下:1.规划总论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鹿门风景区产业转换与聚落体系总体规划鹿门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鹿门风景区旅游形象设计和促销方案2.专题规划鹿门寺风景总体规划王河现代农业示范及观光园区发展规划吕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老营民俗风景区旅游建设规划鹿门风景区绿色旅游通道建设规划3.规划系列图件1)鹿门风景区区位图2)鹿门风景区空间联系图3)鹿门风景区现状图4)鹿门风景区文物分布图5)鹿门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图6)鹿门风景区旅游功能结构图7)鹿门风景区道路规划图8)鹿门风景区游线组织图9)鹿门风景区城镇体系规划图10)鹿门风景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11)鹿门寺景区现状图12)鹿门寺景区总体规划图13)鹿门寺景区景点建设图14)鹿门风景区旅游通道建设图15)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一)16)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二)17)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三)四规划总体框架与技术框架1.规划总体框架2.规划技术框架第二篇规划总论第一章鹿门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1.总原则落实县委、县政府“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商贸为龙头,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使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带动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风景区总体规划
按风景区属性分类:16类风景区 按规划阶段分类: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8种规划类型,其中规划纲要、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三类规划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2001.4.20) 风景发展战略规划 风景旅游体系规划 风景区域规划 风景区规划纲要 风景区总体规划 风景区分区规划 风景区详细规划 景点规划
风景区总体规划
风景区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风景区组成:三个基本要素24个组成因子 景源:能激发游人景感反应的景物及其风景环境,
是风景区社会功能与价值水平的决定性因素。8类 景源:地、水、生、园、建筑、史迹、风物 游览设施:必备配套因素,可以提升或降低风景 区水平与职能作用。8类设施:旅行、游览、饮食、 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其他 运营管理:发挥风景区最大效益,保障风景游憩 安全,保障风景区健康发展。8类因子:人员、财 务、物资、机构、法规、目标任务、科技手段、 其他。
用“具有某级意义的” 目标:目标层次性与目标体系,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 自我健全目标与社会作用目标 旅游目标、景观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
生态目标
边界与范围
范围:4个原则: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 完整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 单元的相对完整性,保护、利用、管理的 必要性与可行性
政策分区与管理分区
面向政府管理 建设控制分区:能建与不能建的地域划出
来,对能建的地域提出控制要求。
保护分区、生态分区与ROS
ROS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在生态 分区基础上迭合人类户外游憩需求而进行 的综合分区,是有边界的,是开发强度分 区。面向利用、面向管理,面向保护。
“六全”建设推动落实全域旅游发展峰观全域(七)-巅峰智业
自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以来,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多次强调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全国上下积极响应,掀起“全域旅游”的广泛讨论和建设热潮。
“全域旅游”已成为当下最具标签性和时代性的旅游名词和发展理念,262个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也应运而生。
宁夏回族自治区紧跟时代步伐,在理念倡导之初便率先提出在省区层面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本文结合承接编制的《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浅谈对全域旅游的认识与建设思路。
一、全域旅游理念认知“全域旅游”,就是发挥旅游业的优势主导作用,把一个行政区域全部当作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建设经营,旅游产业在区域内全资源、全时空、全产业、全社会覆盖,旅游发展全方位地融入到区域整体发展之中,既为游客提供处处是景的旅游体验和全域消费空间,也让当地居民享受到更好的休闲与生活,产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单一产业向综合产业转变,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最终实现全资统筹、全产融合、全面创新、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一种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是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抉择,也是遵循旅游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促进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实现产业做大做强、综合效益显著,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二、“六全”建设发展路径结合宁夏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区”的目标,本文认为应从“六全”建设着手推动和落实全域旅游发展。
宁夏沙坡头景区1、全域化空间布局突破以原有景区景点为重点的产业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全域旅游资源配置,形成点、线、面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空间关系,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空间结构,既要有能够承担起集散及服务作用的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旅游点要素,还要有通达性完备的交通廊道、信息廊道或资源轴线组成的旅游线要素以及功能复合、主题鲜明的面状空间,实现处处皆景观、无处不旅游的全域旅游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善额济纳旗居延海之空间结构与产业布局分析
一.居延海空间结构分析
景观的空间结构通常是指景观组成单元的多样性和空间配置,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景观空间结构的分布及其变化是自然、社会和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阿拉善额济纳旗居延海景观空间结构的分析,一方面可为开展其景观功能与与景观动态的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为进一步研究其不同历史时期景观演变机制及其景观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地理位置与周边地貌
此湖地处东经101度24分,北纬42度33分左右。
居延海所处的额济纳地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最西端,属于我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下流地区,因此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
同时其湖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北约40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北缘,为古弱水的归宿地,因此居延海虽然受到黑河大量水源的供给,却地处沙漠边缘的戈壁洼地,这也从某种程度决定了该湖的水量和形状绝不会是固定的。
具体来讲,现如今的居延海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在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个省区800多公里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两片戈壁洼地,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
值得一提的是,居延海地处的额济纳地区因直接受黑河流域灌溉,因此呈现出难得的绿洲地貌,而这些绿洲地貌与黑河的灌溉,使得居延海虽处于沙漠边缘,却能长期保持湖泊生态与湖泊空间结构。
(2)主要补给水源与地貌因素对居延海空间形状的影响
居延海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黑河流域水源供给下所处的额济纳河,又因为居延海紧靠沙漠边缘地带的戈壁洼地,因此居延海的整体形状狭长弯曲,犹如新月。
后来,其湖因各种原因(沙漠地貌影响、洼地形状变化、天气、季节、水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该湖的水量供给湖---额济纳湖水量减少,因此居延海湖面急剧缩小并分裂成了两个湖泊(西湖名噶顺诺尔,东湖名苏古诺尔),此后此湖的形状便开始漂移不定,湖面忽东忽西、忽南忽北,且时而大时而小,因此此湖曾一度干涸,这也恰恰说明了保持湖泊原本空间结构的重要性!此湖经过整治后,风景旖旎、美丽异常,受到诸多游客的欢迎及憧憬,这一点也恰恰为居延湖带来了旅游景点发展契机,此后一举发展为热门景点。
(3)居延海历史空间结构的变迁与分析(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居延海地处沙漠北缘、戈壁洼地,并直接受其水量供给河额济纳河的影响,这样的硬件条件直接决定了居延海“靠天吃饭”的特性。
历史上的居延海曾由东、西、北三个湖泊组成,水量充足,周边水丰草美,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但毕竟居延海旁边还有沙漠倚邻而居,因此,居延海在周边沙漠干热环境的影响之下,逐渐呈现出水量减少的趋势。
发展到1961年,该湖便一直被周边巴丹吉林沙漠的茫茫碱漠和荒沙覆盖,竟成为飞扬沙尘的发源地之一。
居延海干涸后,直接导致依靠居延海而生的绿洲生态和地区生态急剧恶化,后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居延海周边的生态,开启了大规模工作改道黑河水,使其汇入居延海,随着连年补水,该湖如今的居延海蓄水量达到了4720万立方米,并恢复了其周边生态。
整治建议:1.居延海虽地处额济纳绿洲地区,但紧靠沙漠北缘,且地处戈壁洼地,空间结构较为封闭,一旦沙漠环境恶化,将直接导致居延海及其周边生态系统崩
溃,因此需要长期借助人为力量进行改道修建、周边整治,才能维护局延海生态系统与空间结构的长期稳定。
2.居延海与额济纳绿洲生态相辅相成,唇亡齿寒,只有维护好额济纳的绿洲生态,才能进一步保居延海的空间分布与现有结构。
3.将黑河水改道虽然改变了黑河的原有空间分布与结构形态,但是黑河注入居延海不仅可以维护局延海的空间结构更反过来促进了黑河水源的长期丰富,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维护双方的空间结构长期稳定。
二.居延海产业布局分析
产业布局可通俗地理解为“地区内组合的经济现象”,也就是产业规划,主要目的是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利益最大化的形式发展地区产业经济。
对于居延海景区来说,这种产业规划将具体体现为如何巧妙的运用区位因素做到将居延海景区的旅游业、水产业、以及居延海周边地区的旅游业以组合经济的形式繁荣发展起来。
(1)立足本地、发展旅游业
居延海一边是莽莽荒漠,一边却水草丰美,这独特的自然景观本身就是发展旅游业的绝佳攻略;其次,居延海生态优美,湖中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鱼类、天鹅、大雁、水鸭等组成的生物链是继湖泊美景之外的又一卖点。
但居延海目前虽为旅游景点,却并未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体系。
比如就目前来说,游客进入居延海区域都是自行游玩、乱走乱逛,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会对景区目前生态构成重大威胁(游客乱扔垃圾、乱用湖泊水),更白白浪费了居延海的旅游资源。
个人建议主要有:1.建立景区管理制度,至少要对景区目前的资源进行专门保护。
2.进行居延海景区特色项目建设,比如整一些蒙古族特色露营帐篷、篝火晚会、少数民族特色旅游营销等,效果会好许多。
(2)立足本地、发展水产业
居延海湖泊生物多样性的繁多,使得该湖水产品特别丰富,各种鱼类、虾类、蟹等水产品的存在,不仅为居延海复杂的生物链锦上添花,还能发展农家乐水产品,但需注意保护湖内生态平衡。
(3)与周边景点一起,打造组合型景区游览
额济纳旗除了居延海这个引发历史无数名人骚客向往的湖泊之外,还有诸多独特地貌景色美不胜收,譬如周围的胡杨林、黑城、怪树林,更远一些的巴丹吉林沙漠景区,都可以与居延海一起,组合成为一个大的旅游组合景区,让游客进行综合消费,带动周边景区经济发展。
(4)组合经济全面延伸
居延海所在地的城镇,也可以发展成为旅游农家乐,旅游镇、旅游村等。
在提供给游客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时,更可以大胆发展少数民族特色,并将此特色转化成实际商品,例如民族特色饰品、字画、当地特色产品等,让游客们进行文化消费。
总而言之,目前的居延海缺乏的是一个更专业化、系统化的旅游系统建设,如果政府或者当地居民能够以更加专业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居延海景区,相信居延海的产业布局将会发展成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将会成为集水产贩卖、衣食住行消费、民族特色产品贩卖、文化消费、周边景区组合消费于一体的组合型的游览景区,相信这样打组合牌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比仅仅发展居延海一个景区要好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