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艺术-最新资料
培田古民居简介
培田古民居简介由中国百家地方媒体推荐、公众投票产生的十大「中国最美的村镇」之一的培田村,位于福建西南的连城县宣和乡。
培田的祖先给这个面积仅十三点四平方公里、住户三百多家,村民仅一千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培田村保存着三十幢大宅、二十一座祠堂、六处书院、一条千米古街、两座跨街牌坊、四处庵庙道观。
全村建筑的博大、保护的完好、珍藏品之多、文化底蕴之深,为外界所叹服。
一下车,只见石狮耸立,石门与高墙将深宅大院紧紧地环拥着,是典型的明清客家乡土建筑。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乡间小道,朝阳中只见在家门口小沟里漂洗衣服的妇女,悠闲的老人和笑脸迎人的孩子,游人们走进一座座气势不凡的深宅大院,去探视它们的「美」。
培田村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著名的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余脉自北向南直落此地,好像被三龙怀抱,村外的五个山头,则又像是五虎雄据,风景宜人。
在明、清时期,培田村处于长汀、连城两县官道的驿站上,是汀州、龙岩等地竹、木、土纸及盐、油等日用百货的水陆中转站。
培田古居民群以「大夫第」「衍庆堂」「官厅」等为代表,占地都在六千九百平方米以上。
「大夫第」又称「继述堂」,建于一八二九年,历时十一年才建成。
因主人吴昌同荣膺奉直大夫、昭武大夫之位而得名。
厅高堂阔,宴请一百二十桌客人可不出户。
其设计构思,秉承「先后有序,主次有别」的传统观念,纵主横次,厅、厢配套,主体、附房分离。
通风、采风、排水、卫生,连同子孙的发展都纳入规划之中。
梁花、枋花雕工精美,幅幅藏有典故,并以「墙倒屋不塌」特点被专家称为世界一流的防震建筑。
「衍庆堂」为明代建筑,建筑结构与「大夫第」大体相同,但门外荷塘曲径,门前石狮威镇。
一对门当户对,喻示着客居异地的中原移民,在聚族而居中对宗族延绵的展望和追求。
「官厅」高墙耸立,四周封闭,墙内特开宽约三尺水圳,专供妇女洗涤。
「官厅」布局独特,设计精巧。
中厅梁柱间、桎枋间的雕花,全为双面对称镂空雕,其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连城清代木雕花板
连城清代木雕花板连城清代木雕花板调查(本论文发表在2010第2期《福建文博》)作者:杨芳闽西连城县有“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之称,这里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分布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培田古民居建筑群,中国明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和唯一幸存地—四堡古书坊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芷溪村古宗祠建筑……,这些古民居建筑群以其精湛的工艺、科学的布局、舒适安逸的功能、丰富的雕刻使客家文化得以彰显,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璀璨夺目的瑰宝,也是表现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连城的古建筑群大多都是雕梁画栋、鎏金彩绘、飞檐翘角,木雕艺术在客家民居建筑中被广泛科学地应用到梁、柱、窗、门、屏风、家具等方面。
从2002年开始,笔者用了近4年时间走访了连城县17个乡镇223个行政村中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居570余处,对散落在民间的木雕花板进行专门的调查,现状非常另人担忧。
目前除了培田6座古民居、四堡7处古书坊建筑、芷溪6处古宗祠建筑这些文化底蕴深厚、列入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里的木雕花板保存较好,及60余处尚有人居住的民居还保存一些零星的木雕花板外,大多数农村里的老祠堂、老建筑因为无人居住或堆放杂物,建筑内大量的精美木雕花板遭遇偷窃、腐蚀破损、风化残缺。
即便是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木雕花板也面临着风化、破损、腐蚀、残缺的现象。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木雕花板艺术,让更多的人来捍卫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使客家文化能很好的传承下去,本文以保存在连城古建筑群和散落在连城民间的清代木雕花板来窥探闽西丰富的客家文化,领略客家文化的瑰丽。
一、木雕花板的总体概况闽西地区的古民居建筑往往精雕细刻,如在屋檐、门楣、门柱、雀替、梁架、橼头、卷棚、枋头、花窗、隔扇、屏风、家具、生活用具等上面雕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吉祥动物等美不胜收、琳琅满目的图案,这些构件就被称为木雕花板。
木雕花板品种繁多、形式各样、大小不一,有从古建筑内的门、窗、桌、床、椅、橱、屏风中拆卸下来的部份构件饰件,也有保存完整的生活用品。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培田古民居位于中国浙江省浙江金华市浦江县,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建筑。
该古民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家具、装饰和民俗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的独特魅力。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该古民居建筑结构严谨,设计精巧,建筑材料选用精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和斗栱等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而且,在整个古民居建筑中,所体现的传统建筑学的知识和经验无不体现了具有深厚底蕴的建筑传统。
培田古民居的室内布局和家具陈设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家居文化的精髓。
古民居内部的设计非常注重居住舒适和生活便利,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中的“和谐”与“美好”的理念,每个房间都经过精心布置,家具摆放合理,充满了浓厚的古典气息,展现了中国古代居住文化的特色。
培田古民居的装饰艺术和民俗传统凸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神韵。
在古民居的装饰艺术中,保存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元素,如木雕、石雕、泥塑等,这些装饰艺术都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富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民族特色。
培田古民居的民俗传统也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传承,如年俗、祭祀习俗等,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民风民俗的生动魅力。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当地和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田古民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家具、装饰、民俗等多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为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培田古民居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也有积极的作用。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的存在和传承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龙岩培田古民居(一)古老的水车
龙岩培田古民居(一)古老的水车
龙岩培田古民居是指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培田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培田村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著名的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余脉自北向南直落此地,好像被三龙怀抱,村外的五个山头,则又像是五虎雄据,风景宜人。
这是一座拥有800年历史的村落,是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
培田村的古民居建筑群大体由6座学堂、两座书院、三庵、两庙、两碑坊等古代文化宗教建筑和20座古祠、30余幢民居,以及一条千米古街、5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组成。
建筑用材为木料及砖。
培田明清民居建筑群整体布局已具相当水准,宗祠、住屋、寺院、碑坊、街巷、水道、桥梁等村庄建筑之需考量周到,配置得体,壮观和谐。
就各式建筑而言,其建筑功用、外观构造、装饰色彩,均是上乘之作。
十年前有幸到此一游令人流连忘返,如今翻看照片记忆犹新!。
从木雕窗棂看清代木雕艺术
方
文
物
+,-./, 0123 42567
%&&% 年 第 ! 期
从木雕窗棂看清代木雕艺术
马 思 义
!"#$ 年笔 者 在 江 西 省 樟 树 市 进 行 文 物
调查时于观上乡曹溪村一民居发现一组清 代木雕窗棂( 图见封二) 。该组窗棂呈对称镶 嵌于厅堂两旁厢房的格扇之中, 共计 !# 件。 值得注意的是该民居正堂上方至今仍悬挂 一木质大匾额, 镌刻“ 棠棣联芳” 四个鎏金大 字, 其右镌刻一行小楷“ 显 考 彭 公!昆 玉 大 厦落成志喜” , 左镌刻书一行小楷“ 乾隆四十 二年丁酉岁冬月谷旦” 。可见该民居始建年 代为公元 !$$$ 年。 该组木雕窗棂以粉红漆衬底, 表层施以 金粉, 虽历经 %&& 余年, 至今仍金碧辉煌, 光 彩夺目。其规格主要为二种: !长 !&&’宽 () 厘米; "长 !&&’*) 厘米。窗棂均系完整樟木 以平面镂空透雕和多层次镂空浮雕, 一气琢 雕而成。其刀法遒劲, 工艺精湛, 画面生动, 人物传神。该组木雕的发现为研究清代木雕 的装饰艺术树立了年代上的可靠标尺。 该组木雕窗棂,其雕刻装饰布局合理。 结构严谨, 且高低错落有致, 依势分布, 以其 形态各异的人物故事为主体, 并辅以亭台楼 阁、 山水景物、 树木花卉、 动物禽兽以及瓶、 盘、 罐、 鼎、 壶等图案而相呼应配合, 层层迭 迭, 宏伟壮观, 故每一件作品都犹如一幅壮 丽的木雕山水图。尤其是以中轴圆心为主体 的人物故事造像以及雕刻中的神话人物故 事、 桥梁、 行舟、 流水、 屋宇、 寺院、 宝塔、 客栈 和麒麟绣球、 凤凰牡丹、 松鼠葡萄等更是独 具匠心, 玲珑别致, 千姿百态, 极富浓郁的乡 土气息和民间风情, 不愧是我国古代建筑雕 刻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艺术珍品。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的 装 饰 工 艺 —木 —— 雕 艺 术驰名于世,它的雕刻艺术最早传播到日 本、 朝鲜、 越南以及东南亚等邻近诸国, !# 世 纪至 !" 世纪逐渐为世界所熟知,近几十年 来更为世界所赞赏和向往。中国古代建筑室 内装饰艺术是随着我国古代人们的起居习 惯以及房屋、家俱的逐步演变而发生变化 的。自商、 周至汉由于跪坐是主要起居方式, 因而席与床( 又称榻) 是当时室内陈设的主 要陈设,汉朝的门窗通常都挂着帘子和帷 幕。长者、 尊者在床上加帐, 但几、 案比较低 矮, 屏风多用于床上, 自此以后垂足坐的习 惯逐渐流行, 南北朝已有高形坐具, 唐代出 现高形桌、 椅和高屏风。这些新家具经五代 到宋完全定型化, 并以屏风为背景, 布置厅 堂的家具。同时房屋的空间加大, 窗可启用。 因此从宋朝起室内布局及其艺术装饰也就 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样就为明清室内家具装 饰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自明至清 初, 家具的造型简洁优美, 达到了历史上的 高峰, 并进而融合房屋结构、 装饰、 雕刻、 家 具、 陈设等为一体。此时装饰家俱雕刻与大 量美术工艺相结合已逐步流行。至中国封建 社会的鼎盛时期清代康、 雍、 乾三朝, 特别注 意细节, 体现繁缛情趣的装饰。尤其是乾隆 盛世, 随着国力的强大, 物质的丰富和百姓 心态的祥和, 人们总感到要在这种祥和平静 中掀起一些波澜,人为地制造一些热闹, 于 是热烈就成为乾隆时期的主题。大部分清式 木雕作品都以这一时期为楷模,展现富裕, 展现奢华,这样就形成了雕刻中的乾隆风, 亦称乾隆工。此时木雕装饰工艺已逐渐由明 朝的个性化向清代的程式代过渡, 且清代雕 刻明显比明式雕刻复杂, 做工上则讲究不惜 工本, 让观者能看见工匠们的非凡技巧和可 以想象得见的劳动。人们开始认定雕工越多 越好, 纹饰越繁缛越好, 即有效劳动越多就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培田古民居位于四川省井研县培田镇,是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群,也是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群由多个建筑组成,其中主要的是古建筑群、花园群和土地公庙等。
培田古民居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建筑群,还体现了川西民居建筑和传统文化内涵。
一、建筑风格培田古民居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以“厢”为基本单位,由多个“厢”组成。
每个“厢”都配有大门和庭院。
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古朴典雅,彰显着四川川西地区民居建筑的独特韵味。
二、建筑布局培田古民居的建筑布局是典型的“中轴线式”布局,即建筑主体为中轴,两侧有房间附属。
古建筑群内主体建筑为两层楼,一楼用于起居,二楼供居住。
花园群则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部分。
前院为大门和花坛,中院则是一个充满绿色植物的空间。
后院为品尝茶叶和招待贵客的地方。
整个花园群的布局设计体现出了川西古代人们一种园林意境的特点。
三、传统文化内涵1.文化底蕴丰富:培田古民居是川西地区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其传统建筑结构及装饰风格融合了川西地区的文化内核,是当地人民世代生活者的经验总结,堪称川西古建筑艺术的代表。
2.儒释道传统文化共融:古民居内的土地庙,反映出“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宗教信仰,深深扎根在畜牧民族中,代表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承袭。
3.刻有许多诗文和对联的雕刻艺术:培田古民居的房梁、门楣和柱子上都刻有华美的雕花和写有诗文的对联,这些文化艺术品代表了川西地区传统建筑雕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为培田古民居增添了许多艺术魅力。
四、历史建筑保护培田古民居的保护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和业主共同筹资,对古民居进行全面翻修。
保护过程中贯彻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保持了原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培田古民居传承了川西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
它是不仅是川西地区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培灰街,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有100多间房屋。
这些古民居建于明代至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技术和设计:培田古民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瓦木结构,
建筑工艺精湛,材料考究。
房屋的布局按照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设计,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屋顶采用了斗拱、蟠龙和螺旋状的飞檐装饰,形式独特,富有
艺术感。
二、园林景观:培田古民居以园林为特色,布局合理,景色秀丽。
古民居周围种植了
各种名贵花木,并设计了池塘、假山、长廊等景观,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魅
力。
三、传统文化活动:培田古民居不仅是一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群,更是一座传承和
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传统戏曲、舞蹈、音乐等表演,了解传统书法、绘画的技艺,还可以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编织、雕刻等,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历史人物和故事:培田古民居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曾经居住
过一些历史人物,如曾国藩的后代曾朴、胡适的岳父王方庚等。
古民居中还保存有一些历
史文物和古董,这些富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故事使培田古民居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
民居外檐装修—隔扇
外檐装修
我国古代建筑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建筑装修的一个发展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在历代现存古建筑中数量最大、类型最多,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保存完好。
这一时期表现在装修上的门窗形式已逐渐定型。
但装修类别更多样化,装修更加精细,所采用的花纹也更加丰富多样,更注重装饰性和艺术性。
P16
在建筑的整体造型中,外檐装修使建筑的外部形象更加精细,同时给建筑增加了相当多的能够吸引人视觉注意的中、小尺度的装饰要素.使中国古典建筑更加富丽、秀美。
一座完好的建筑,不仅有翼角飞翘的曲线屋擔、光泽耀目的琉璃屋顶,而且还有雕镂满目的隔扇门窗、金光闪烁的铺兽菱叶等金属件,再加上那形式多样的寻杖栏杆、朝天栏杆,以及那环围月台上的石雕栏板和檐下精致的挂落,使得中国木构件建筑的整体形象十分丰富。
外檐装修:(相对于建筑内檐,指外墙为界线的建筑外部装修)
隔扇
隔扇(落地明照):中国古代门的一种。
又称为“格扇”“长窗”,用木做成的柱与柱之间的隔断窗,周围有框架,中间主要由隔心、绦环板、裙板三部分组成,可透光通气。
隔扇结构
金代崇福寺米勒殿隔扇
清代内檐隔扇
宋代隔扇门的形式
福建连城县培田村住宅隔扇格心
浙江南浔懿德堂隔扇裙板
隔扇门绦环板装饰。
培田古民居简介
培田古民居简介1 培田古民居培田古民居位于日本福井县越智市,是一个约500年历史的传统日本木结构古宅。
它位于日本西部,建于明治二十三年(1890),拥有众多精美的棋面家具和当地特色的木结构建筑,极具特色。
培田古民居的木结构建筑非常独特,有历史悠久的瓦屋顶,栅栏门和棋面家具。
屋顶采用一种叫做“贴脚瓦”的古老工艺,栅栏经典,文化底蕴深厚。
棋面家具是培田古民居最有代表性的特色,从而使它极具缤纷性和古风美学。
棋面家具的题材广泛,从福井地区的山川湖泊到国内外的自然风光,以及游乐园、宫殿等等,都在棋面家具上有着独特的表现。
培田古民居里的家族曾存留了数百年的棋艺,在日本留下了宝贵的御宅文物,其中融合了欧美乡村家具与日本传统精美的棋面家具,形成了独特的越智式古典家具,受到日本和国际收藏家的青睐。
2 维护古宅培田古民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受到福井县政府、越智市政府以及公园营运局的重点保护和管理,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独特的历史古宅。
现在,培田古民居开放给游客观赏入住。
不仅可以参观这座古宅,还可以进行线下学习课程、看关节放映,甚至可以尝试一些活动,包括剥椰子、摘柿子、做木刻和晒可陶,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越智文化。
另外,该遗址举办过许多节日活动,让更多的游客有机会到访培田古民居,欣赏这里的古景和风情,参加当地的休闲活动,感受不一样的福井旅游体验。
3 结论培田古民居位于日本福井县越智市,是一个有着500年历史的木结构日本古宅。
它拥有众多精美的棋面家具和幅员辽阔的栅栏等特色,极具特色性。
它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管理,开放给游客入住及观赏,举办节日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培田古民居的文化底蕴。
培田古民居调查报告
培田古民居调查报告“民间故宫”福建培田古民居调查时间:2010年11月调查地点:福建培田古民居调查方法:实地参观考察人: 调查学院:学号:【摘要】在福建省闽西山区,有一个至今保存完好的连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这就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连城县培田明清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
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
一些建筑专家和国外友人前来考察后认为,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装饰雕刻;寓意;造型, 引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河源溪上游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客家古民居建筑群。
培田古民居始建于宋末,大部分建筑成于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的乾隆和光绪年间。
它由50多座建筑联在一起,总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建筑占了一半以上,有15座建筑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其中官厅、继述堂、务本堂的建筑面积都约有7000平方米,如此宏大之规模,在古代闽西以至于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地区都是鲜见的。
整个村落大体由两牌坊、两庙、三庵、两座书院、六座学堂等传统文化宗教建筑和二十一座古祠、三十余栋民居以及一条古街、五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组成。
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整体布局尊卑有序,考量周到,配置得体,可与福建永定土楼、广东梅州围拢屋相媲美。
, 800年前的自来水工程南方的山城离不开山和水,培田的建筑更能体现山水的韵味。
在培田,你会发现每家每户房边均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水圳相伴,穿街过巷,直通各户。
村里的老人介绍,水圳可谓古时“自来水工程”,想想早在800年前培田就是户户通“自来水”,村民常常在自家门前洗菜淘米。
其实每家每户的院里均有天井,每当雨季,雨水顺着天井蜿蜒而下,顺沟而出,流入石砌的水池中,这样的房屋布局也应了风水学中的“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的聚财布局。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摘要】培田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本文从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传统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培田古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如风水布局和木质结构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传统生活方式则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文化传承方面,培田古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其艺术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中国传统建筑与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强调了培田古民居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性,同时提出了古民居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意义。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培田古民居、传统文化、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传统生活方式、文化传承、艺术价值、重要性、保护与传承、延续和发展。
1. 引言1.1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培田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培田古民居中,历史渊源深厚,建筑特色独特,传统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培田古民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之一。
在培田古民居中,可以看到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独特的屋檐飞檐和精美的木雕等特色,这些建筑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培田古民居中,人们可以体验到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尊重长辈、讲究礼仪、重视家庭等传统价值观念,这些生活方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培田古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其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保护与传承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古民居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2. 正文2.1 历史渊源培田古民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
培田客家古村落——“福建民居第一村”
培田客家古村落——“福建民居第一村”培田客家古村落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宣和乡境内,至今仍保存着(全国)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
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
培田村拥有800年历史的村落,是国内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的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群是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恩荣牌坊位于培田村南村口,坐北朝南,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光绪皇帝为表彰御前侍卫、武将军吴拔祯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
三间四柱五楼式,通面阔五米,通高五米,全部采用青石构件,正楼上为葫芦宝顶。
牌坊中柱前有报鼓狮,边柱前有凤尾石。
正额即龙凤板上阴刻醒目的“恩荣”二字,副额阴刻诰封吴拔祯三代人功名与职位的文字。
龙门枋浅刻双凤朝阳图案,小额枋刻狮子舞绣球浮雕,中柱上正面、背面各有一副题联。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三十余栋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宗祠、六处书院、四座庙观、三种版本族谱、两道跨街牌坊、一条千米古街,不仅令世人惊叹往昔的辉煌,更令这座沉寂了八百年的古村落,再度浮出历史。
培田古民居建造技艺精湛。
以官厅、继进堂为代表的“九厅十八井”建筑,设计构思秉承“先后有序、主次有别”的传统观念。
纵主横次,厅、厢配套,主体、附房分离。
通风、采光、排水、卫生,连同子孙的发展都纳入规划之中。
挑梁式梁桎结构以其“墙倒屋不塌”的特点,被中外专家称为世界一流的抗震建筑。
宅内的建筑装饰集中了各种工艺手法,梁托窗雕鎏金,屏曲、梁扇镂空浮雕,有的图形纹样多达9个层次,巧夺天工。
培田21座百年古祠的门庐构造也是技艺超群,素有“三分厅堂七分门庐”之说。
其结构斗拱垒撑,立石柱雕梁,架飞檐翘角;安红门,画彩栋,悬金字牌匾,镂雕窗牖墙屏,刻石柱楹联,绘木壁漆画,富丽堂皇,令人目不睱接。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培田古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在其建筑风格、内部构造、装饰艺术等方面体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这些内涵不仅体现在其建筑结构上,还体现在其传统习俗、民间传说、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特色,其在布局、结构、材料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
在布局上,培田古民居通常采用四合院的形式,将建筑围合而成,形成封闭的空间。
其建筑结构偏重木材结构,并注重风水学的布局,力求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的境界。
在材料选择上,培田古民居多使用红砖、木材等传统建筑材料,以及传统的青砖、灰瓦等装饰材料,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和气质。
培田古民居的内部构造展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内部构造注重空间的分隔和隔离,例如通过廊道、天井等方式将不同功能的空间分隔开来。
这种布局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居住习惯。
培田古民居内部的装饰艺术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内涵,例如门窗上的木雕、砖砌图案、壁画等艺术元素,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寓意,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风采。
培田古民居还蕴含了丰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传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不仅仅是生活的空间,更是文化的载体。
培田古民居承载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民间传说,例如对祖先的崇拜、对龙、凤、狮、麒麟等神兽的崇敬,以及对风水、阴阳等传统理念的尊重。
这些传统习俗和民间传说融入了培田古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中,成为了其独特的文化符号。
培田古民居还承载了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信仰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在培田古民居中,经常可以看到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符号和装饰,如道教、佛教等的雕塑、壁画等。
这些装饰不仅是对宗教信仰的表达,更深化了培田古民居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在民居建筑中的延续和传承。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培田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范,它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通过对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和魄力。
一、历史沿革培田古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是属于古代的官宦大族所建的私宅。
由于历史的变迁,培田古民居逐渐被更多的人们认识和了解。
在现今社会,培田古民居已经成为了古建筑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典范之一。
二、建筑风格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幽夏,它以庭院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建筑群,形成了独特的布局风格。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非常注重对称和均衡,建筑物的高低、大小、角度和位置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的和谐之美。
在建筑材料上,培田古民居大多使用木材、砖瓦等材料,这些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贯穿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装饰也是非常精美的,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等,这些装饰物的设计和制作都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手艺和审美眼光。
三、文化内涵1.传统价值观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布局都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和谐、均衡和孝道。
庭院式的建筑布局让居民在家中得以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这种布局方式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亲情交融。
培田古民居中还广泛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比如莲花、龙、凤等,这些元素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
2.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培田古民居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等方面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传播。
通过对培田古民居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创新。
3.聚落文化培田古民居所处的地域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有着丰富的聚落文化。
探析培田古民居艺术特征
0 引 言
培 田古 民居是 中 国 目前保 存较 为完 整 的明清
1 生态 健 康 、 自然 和谐 的 人居 环 境
培田位于福建省西部 , 武夷 山东侧 , 北倚 赣 南 , 向闽南 金三角 , 临广东 省 , 面 南 与福 建省 龙岩 、 长汀、 上杭 、 安 、 平 、 流等 县 ( ) 连 , 永 漳 清 市 毗 地处
维普资讯
第 5卷 第 6期 20 07年 1 2月
福建 工程学 院学 报
Jun l f u a nvrt f eh o g ora o j nU ie i o cnl y Fi sy T o
V0 . o 6 15 N . D .2 07 e Or
其 民族 性 、 地域 性 、 时代 性 , 疑 是 一 个 深 刻 的启 迪 。 无
关键词 :古民居 ; 境艺术;建筑 艺术 ; 环 装饰 艺术 ;培田 中图分类号 : U一 0 T 8 文献标识码 : A
Ex l r n he a ts i ha a t rsi s o iin n intd l ng p o i g t r itc c r c e itc f Peta a c e we l s i
四年 (34年 ) 14 由客 家祖地 宁化 迁入 现址 , 衍 至 繁 今 已历 3 0代 , 发 建设 63年 , 存 不 同时期 的 开 6 现
建筑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 艺术价值 、 科学价值是古 人、 今人 以及 后代 共 同拥有 的一 份历史 文化 遗产 。 笔者通过对培 田古民居的实证考察 、 测绘 、 访谈等 工作 , 探析其在环境艺术 、 建筑艺术 、 装饰艺术等 方面的创作手法与特征 , 希望对中国的现代建筑
文章编号 :6 2 3 8 20 )6一 6 0— 5 17 —44 (07 0 o 2 0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培田古民居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培田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群落,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四合院之一。
培田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回、藏、满、蒙等多种民族的建筑艺术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古建筑风貌。
整个古民居区由四合院、照壁、正堂、偏殿等建筑组成,一条条小巷纵横交错,整体布局紧凑有序。
古民居的建筑材料选用的都是当地特产的黄土和黄河漂砾,具有很好的保温和防火效果。
古民居的四合院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其建筑结构严谨而合理。
四合院分为中院和四个边院,中院为大型活动场所,四个边院分别为主人的住宅和起居场所。
中院采取开放式设计,四周是退居空地和房屋复合体。
四合院的屋顶则采用攸州瓦,画有各种传统的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
古民居内部的装饰更为精致华丽。
庭院中的照壁和门头正面装饰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如福禄寿图案、龙凤图案等,寓意着吉祥和团结。
正堂、偏殿内部的装饰则更为讲究细腻,挂着各种工艺品和字画,展示着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家族的社会地位。
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是建筑文化。
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和智慧。
其精心设计的屋顶、门头、照壁等装饰,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其次是家族文化。
古民居往往是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空间,代表着家族的团结和传承。
古民居内的家训、对联等都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和家教传统,强调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责任。
再次是礼教文化。
古民居往往是世代相传的士人家庭,注重传统礼教的遵循。
古民居内的各种礼仪场所,如书房、谒庭等,都是士人从事读书、讲学、行礼等活动的地方。
最后是乡土文化。
古民居是乡村社会的象征,代表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古民居内的庭院、院墙等设计都考虑到了家庭生活的便利和社会公德的尊重。
培田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内涵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古建筑群落。
深藏在闽西的民间故宫---培田古村
深藏在闽西的民间故宫---培田古村培田古村位于福建省龙岩连城县宣和乡,古村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因全村皆姓吴,故又称“吴家坊”。
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发达,明清时期培田出现一批富商巨贾和文武官宦。
他们相继在家乡建造了高堂华屋和多座宗祠、书院、庵庙及一条千米古街、两座牌坊。
形成村内面积达7.9万平方米的古民居建筑群。
村中人文荟萃、历史遗迹丰富,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甚至有“民间故宫”之称。
2月25日我们慕名前往培田古村一探究竟。
恩荣牌坊 一座古朴的石牌楼矗立于村口大道上。
见惯了皇家园林牌坊的金壁辉煌,欣赏了棠越牌坊群的威武壮观,眼前这座牌坊显得过于简单无华,不免有些小小的失望。
走近牌坊细看说明方知此牌坊建于光绪年间,牌楼上“恩荣”二字乃光绪皇帝御赐。
是光绪皇帝为表彰御前侍卫、武将军吴拔祯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
(关于吳拔祯详情见后)沿路进村一片南国早春的田园风光,十分养眼。
培田古村最大的看点是具有鲜明的明清建筑特点的古民居,据说有30余座。
统称为“九厅十八井”的高堂华屋。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
“九”和“十八”只是一个表示多的意思,不一定就只是九个厅十八个天井,往往很多民居都有超过九厅十八井的格局。
其布局合理,各有功用。
我们只看了其中部分代表。
这些老宅外墙为清一色防火砖,内建以木制构架为主,门楼泥塑石雕,屋脊飞檐彩陶,梁檀窗屏木刻雕花彩色漆画,用料考究、工艺精湛,无一不体现出客家人的聪颖和智慧。
继述堂 1884年始建,历十一年完成。
共十八厅二十四井一百零八间房,占地7200平方米。
房主吴昌同父子诰封“奉直大夫”、“昭武大夫”,故也称大夫第。
我们站在大夫第门前宽阔的雨坪(广场)上:坪中遗有一对石狮栩栩如生,两根纹龙旗杆矗立两边。
门楼门额横刻“三台拱瑞”已经挂了160多年了,两侧门联隐约可见:“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是岭南典型的传统建筑,它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特有的文化内涵。
从建筑构造到装饰细节,从布局规划到意蕴含义,培田古民居无不显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培田古民居的建筑构造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
培田古民居建筑用料以木材为主,居室结构多以悬栱架梁为主,大门有偏门,内有中门、正门、舞台门等,天井中央设置一口古井,房屋宽敞且方正,屋内还通风良好。
这些特征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
其次,培田古民居的布局规划凸显了传统派系的分明。
培田古民居分为二进宅院和三进宅院两类,其中二进宅院最古老,属于宋朝风格,而三进宅院则被归为明、清风格。
两种式样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展现出传统派系的分明和发展变化的特点。
此外,培田古民居的装饰细节更是让人瞩目。
建筑内外的门窗、屋檐、房顶等处都采用了精雕细刻的雕刻技艺。
例如,房顶上会描绘出吉祥图案,门窗上会雕刻出莲花、云龙等图案,这些造型都带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最后,培田古民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
培田古民居建筑的形式是中国古代风格的一种传承,它具有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和代表性意义。
中门、舞台门、卧房等空间的摆放和处理方式,都为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的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论是举办婚丧喜庆还是祭祀等重要活动,培田古民居都能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功能。
总之,培田古民居是岭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展示了传统建筑、派系、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并且展现了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
在现代,培田古民居也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感受这种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艺术培田是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一行政村,村中居住着清一色的吴姓同宗,故又称“吴家坊”。
据《培田吴氏族谱》记载:培田吴氏一世祖八四郎公因战乱求觅平安之地,于元永泰年间自宁化迁居此地,繁衍生息。
吴姓先祖耕读为本,勤勉立业,为后人留下了“中国客家建筑奇葩”――培田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是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群,各个单体建筑保存完整,街容巷貌亦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模样,有“民间的故宫”、“中国客家建筑奇葩”、“中国最美十大乡村之一”、“最辉煌的客家文化庄园”等美誉,在200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平面布局科学合理:村中有一条千米古街、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处书院、四座庵庙道观和两座跨街牌坊;周围绿树葱茏,山环水绕。
其建筑设计绝妙,式样独特:在中原庭院式建筑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造了以“九厅十八井”格局为代表的独具风格的客家大院形式。
其建筑装饰精巧,雕梁画栋,丰富多彩,有木雕、石雕、砖雕、彩绘等。
尤以木雕最多,最为精美,它是培田古民居建筑群中的雕饰精髓所在。
本文拟从培田古建中选择一些颇具代表性的清代隔扇木雕装饰作品谈谈其工艺、构图、内涵等特点,从中领略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装饰的艺术特征。
、锦纹锦纹是利用具体与抽象艺术手法相结合, 经过艺术再创造的一)单独纹样构图1.?d 字锦(图 1)饰于大居敬正厅左侧隔扇束腰处,透雕。
“ ?d 字锦”也称 为“万字流水”。
是一旋转的形态, 古人认为这种螺旋运动是生 命的动力。
?e 纹无头无尾,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螺旋图形 无始无终意义相同,是生命永无休止的象征。
?e 字纹四端伸出, 连续反复的图案,意为万事吉祥、万寿无疆、富贵不断。
2. 步步锦(图 2)饰于大夫第左侧横屋隔扇格心处, 透雕。
这是一幅规则而又 寻求变化的几何图案。
图案主要由直棂和横棂独立纵横, 各自端 头连接对方的中部或边部形成丁字形状, 直、横棂由外长而内短 相接形成一步步变化的图案。
然构图者却匠心独运地利用部分横 棂形成的方形图案有规则地排列, 构成延续的菱形锦纹, 可谓锦 上添花,颇具创意。
其内涵寓意步步高升,事业有成。
二)两种纹样组合构图1. 水波太阳花纹(图 3)饰于大居敬正厅左侧隔扇格心处。
图中太阳花与水波纹相间 铺满整个画面,太阳花纹为主,水波纹为辅。
连绵起伏的水波纹 组成的椭圆衬托怒放的太阳花, 纵横规整又灵动; 透雕技法既增 强了作品的立体感, 又突出了作品的实用性――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
太阳普照大地,太阳花有吉祥之意,水波纹绵延不断,体 现先民追求幸福、吉祥的意愿。
2. 太阳花云纹(图 4)饰于工房门楼正厅左侧隔扇束腰处。
云纹图案回环转折, 极富变化, 是一种悦目的图案符号, 使装饰之物更加美丽而富有动 感。
云朵高高飘在空中,云纹也寓意着人的步步高升。
迂回的云 纹种以线型为主的图案装饰,其中抽象”的成分占主要部分。
号,之间装饰朵朵寓意吉祥的太阳花,令观者似乎看到阳光普照、云朵飘飘的天空景象,给人予无限的想象空间,有极好的艺术效果。
(三)多种纹样组合构图一图5)饰于大居敬正厅左侧隔扇格心处,透雕。
图案设计独特、鲜见、层次分明。
核心部分是内方格的纹饰――莲花瓣包裹着曲折回环的云纹,花瓣外是步步锦紧紧围绕。
莲花常形容君子品行高尚、出淤泥而不染;云纹象征高升、事业有成;步步锦寓意步步高升。
此三种纹样组合既言做莲之君子之志,又表达了对仕途的追求。
小方格外环绕一圈夔纹,四个角分别雕饰一“寿”字。
夔纹寓意吉祥,与“寿”字组合,是求“寿”愿望的体现。
二、字符字符图案一般不单独存在,多与锦纹组合构图。
在培田隔扇的木雕装饰中并不是很多,但有两处的字符却很精美。
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图6)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分别饰于济美堂下厅左右两侧隔扇格心,八个大字处于格心正中位置,楷书,笔画皆由卷草龙纹组成,规整方正。
每个大字周围均众星捧月般紧紧围绕四条卷草龙,有效突出字的主体地位;透雕艺术形式体现了实用与装饰的统既利于下厅采光与通风,又增强了装饰的立体感。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孝:是孝顺父母;悌: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互助友爱;忠:是尽忠国家;信:是信用,对朋友言而有信;礼:是礼节,待人要有礼貌;义: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廉:廉洁;耻:羞耻,是自尊自重。
此八个大字置于下厅大门左右两侧,位,入门即可入眼,体现先民对子孙后代儒学道德教化的重视。
置“显赫”文光射斗(图7)光”斗”和“文”、“射”分别饰于久公祠下厅左右两侧隔扇格心正中位置,楷体,透雕鎏金。
字体周围雕饰蝙蝠纹,透雕蓝漆。
四个字正确的读法应是“文光射斗”。
文:文采,才学,才能;光:光芒;射:散射;斗:北斗星;四字于祠堂大门左右意思应是颂扬“久公”才学卓越,光芒赛过北斗星。
该字符木雕画面华丽,在繁缛的龙纹装饰衬托下,金灿灿的文字显得十分突出。
三、瑞兽植物类瑞兽植物这一类别的构图在培田民居隔扇构图中最多,内涵亦最为丰富。
瑞兽有凤凰、麒麟、狮子、龙、马等;植物常见的有松树、牡丹、梅兰菊竹等等。
一)丹凤朝阳(图8)饰于济美堂中厅右侧厢房隔扇束腰,高浮雕。
画面雕饰一左一右两只凤凰头颅高昂张开双翅朝正中一轮红日飞翔。
在中国古诗“大雅”中,把凤比喻贤才,朝阳比喻“明时”。
后人借“丹凤朝阳”比作“贤才逢明时”,反映人们对良好世风的赞誉和对伯乐赏识的期盼。
雕刻线条粗狂中又有精细,双凤形态生动,栩栩如生,对称的构图使得画面互相呼应,增添了灵动和生气。
二)富贵喜庆(图9)饰于济美堂中厅天子壁背后束腰,高浮雕加漆。
图案雕饰两只喜鹊立于牡丹丛中,一只张开双翅向左翅转首似乎欲梳理羽毛,一副怡然自得之态;一只向左翘望,张嘴鸣叫似是在呼唤同伴。
牡丹是花中之王,雍容华贵,象征富贵,“喜鹊”与“喜庆” 近音,故取意“富贵喜庆”,表达对富裕生活的追求。
图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一幅很好的居家饰品。
三)双狮戏球(图10)饰于济美堂上厅右侧隔扇束腰处,高浮雕。
图中描绘一对瑞狮戏弄绣球,右狮左脚踩一玉书。
狮乃百兽之王,凶猛、威武,民众以之驱邪镇宅。
绣球为祥瑞之物,又称“绣球锦”或“绣球纹”。
“狮”与“师”谐音,书是才学、智慧的象征,故“脚踏玉书,双狮戏绣球”象征官品与权贵、才干。
另外,雄狮与雌狮嬉戏,狮毛缠裹,滚而成球,便会生出小狮子,因此,也象征家族繁衍昌盛。
精细的雕工使瑞狮、绣球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对称的构图,使画面左右呼应,充满生气,也增强了图案的装饰感。
四)松鹤延年(图11)饰于官厅中厅右侧厢房木隔扇门,透雕。
图案雕饰一仙鹤立于一苍翠青松之下,青松顶上漂浮朵朵祥云,鹤脚旁三两个灵芝。
松长青不老,鹤传说为千岁之禽,两者皆是长寿的象征,“灵” 近音“年”,故图案命名“松鹤延年”,寓意身康体健,万寿无疆,反映先人祈“寿”的愿望。
五)封侯加禄、喜上眉梢(图12)饰于官厅左侧厢房木隔扇门,浮雕、透雕混合。
图案上部雕饰三只喜鹊飞立于梅花树梢之上,啁啾、嬉戏,相互应和,一副喜庆场景。
“梅”与“眉”谐音,故取意“喜上眉梢”。
饰两只猴子,一猴手捧寿桃,回首张望;一猴手捣蜂窝。
下部是两只鹿,一立于石头之上,回首用左后蹄蹭嘴巴,一闲步于石头下方,回首向右仰望雄鹿,相互呼应。
“鹿”与“禄”谐音,猴”与“侯”谐音,“蜂”与“封”谐音,遂取意“封侯加禄”。
整个画面精细巧妙,繁而不乱,寓意对仕途、富贵的追求。
四、人文类一)五老观画饰于济美堂中厅隔扇,四扇三层镂空鎏金雕刻,构图精巧,工艺精湛,雕刻技法融合了浅雕、深浮雕、线刻、圆雕、透雕等。
正面场景生动,层次分明,多达九个层次,十二个场景;人物众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文有武,或站或坐,形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曾有专家学者认为是“二十四孝”组图,也有学者认为最后一个场景雕饰五位老者在观画应是“五老观画” 图,目前尚无一致说法。
背面有两层,上层是楷书阳雕黑漆,雕有《史记》八贤之品德铭文:“公之刚方憨直如长孺,公之举案齐眉如伯鸾,公之三徒成名如陶朱,公之让产分甘如薛包,公之指?锛免萌缱泳矗?公之尊贤育土如燕山,公之彩舞四贵如石奋,公之颔点不尽如汾阳。
”下层是万字连续纹样。
整个隔扇气势恢弘,线条流畅,层次清晰,是中国明清建筑装饰雕刻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二)八仙过海(图13)饰于继述堂中厅右侧隔扇门隔心,透雕、高浮雕、浅浮雕,方形图案,分为上中下三部。
上部雕饰一扇、一展翅蝙蝠。
扇子仙脚踏波浪,吕洞宾手持长剑,蓝采和手捧花篮,何仙姑手执莲花,汉钟离手摇芭蕉扇,曹国舅手持玉版,张果老手持鱼鼓背倚毛驴,铁拐李手拄铁杖身背葫芦,韩湘子嘴吹横笛怡然自得。
人物雕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古代传说八仙去为王母娘娘祝寿,途经东海,弃船,各显神通,顺利过海。
雕饰八仙寓意一路顺风、万事顺意。
下部雕饰有宝瓶、牡丹花、果盘、佛手、棋子、玉书。
内雕有松树、房子、高山;中部雕饰道教“八仙过海”:八位神方形内缘饰菊花和芭蕉叶,边框加饰一圈花草纹。
画面整体内繁外简,繁而不乱,规整有序,中部体现构图者意图,上部与下部均是寓意吉祥、起衬托作用的图案。
五、杂宝博古一)英才辈出和平安富贵图(图14)饰于进士第中厅左侧隔扇门隔心,透雕、浮雕,加漆。
图案主体:右侧雕饰一宝瓶,插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牡丹花上挂南瓜,宝瓶右下角露出半截余烟缭绕的香炉;左侧雕一盛放火龙果的果盘;果盘下方和宝瓶后各置一卷起、伸展的书卷。
宝瓶与牡丹花寓意平安富贵。
南瓜、火龙果多子,香炉烟火绵延不绝都象征多子多孙,书是才学、智慧的象征,两者组合取意为英才辈出。
主体周围雕饰四条寓意吉祥的卷草龙纹。
整幅图案主次分明、繁而不杂,反映前人祈盼后辈学富五斗、出人投地、过上荣华富贵生活的愿望。
二)财丁两盛和平安富贵图(图15)饰于进士第中厅左侧隔扇门隔心,透雕,浮雕,加漆。
画面中四条寓意吉祥的卷草龙紧紧簇拥一花结。
花结右侧置一插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花宝瓶。
宝瓶右侧置一金锭和两雕饰轱辘钱图案的钱筒,左侧为盛着石榴的花篮和犀角。
宝瓶与牡丹花寓意平安富贵;金锭、钱筒象征财富;犀角名贵寓意旺财;石榴多子,意为多子多孙。
金锭、钱筒、犀角是祈“财”,石榴是祈“丁”,其组合取意为“财丁两盛”。
画面繁缛华丽,表达先人求子、求财、求禄的愿望。
六、结语培田清代民居的隔扇木雕装饰是清代门窗木雕艺术的一个缩影,其各种各样出神入化的木雕艺术,无一不是古时百姓智慧的结晶。
它集装饰和实用于一身,本文通过对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进行分类探析总结其木雕艺术特征:一)木雕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工艺技法多采用透雕、浮雕,或加漆,或鎏金,木雕技法已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构图有单类纹样构图和多种纹样组合构图,多以组合构图形式存在;画面风格或简约或繁缛华丽,已于传统中追求变化、创意;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有锦纹、字符、植物、动物、历史故事、人物神?、杂宝博古等;题材广泛,主要有驱邪避灾、伦理教化、祈福纳吉三类,其中以祈福纳吉最多,或求福、求寿、求财、求子、求禄、求功名、求富贵等等,这些题材无一不来源于生活,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