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施工防坍塌措施

合集下载

公路工程施工坍塌(3篇)

公路工程施工坍塌(3篇)

第1篇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公路工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坍塌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还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误、成本增加。

本文将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坍塌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公路工程施工坍塌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不合理部分公路工程设计不合理,如地质勘探不充分、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图设计不符合实际地形等,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坍塌事故。

2. 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施工质量,如地基处理不当、边坡支护不到位、隧道开挖支护不及时等,容易引发坍塌事故。

3. 施工环境恶劣我国部分公路工程地处山区、高原等地,施工环境恶劣,如雨季、高温、强风等,增加了坍塌事故发生的风险。

4.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引发坍塌事故。

5. 监管不到位部分施工单位和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监管不到位,导致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整改,从而引发坍塌事故。

二、公路工程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措施1. 严格设计审查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进行地质勘探,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对设计文件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设计符合实际地形和施工条件。

2.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3. 改善施工环境针对恶劣施工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施工设备维护、做好防雨、防晒、防风等措施。

4.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规操作。

5.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施工安全。

总之,公路工程施工坍塌事故的发生,给施工人员和工程带来严重损失。

通过分析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坍塌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隧道施工坍塌方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坍塌方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坍塌方处理措施隧道施工中,坍塌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

一旦发生坍塌,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探讨隧道施工坍塌方处理措施。

疏散人员和设备当发生隧道坍塌时,必须第一时间疏散现场所有人员和设备。

所有人员必须采取安全疏散措施,如穿着适当的防护设备、沿着指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现场。

同时,所有设备必须被迅速拆除,以避免进一步造成损失。

安全警示和隔离现场隧道坍塌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包括可能会再次坍塌,和可能会造成邻近房屋的损失。

为了避免这些威胁的发生,必须在现场引入安全警示和隔离措施。

在现场安全警示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可见的标志来警示周围的人们,让他们知道现场存在危险,他们不能靠近现场。

同时,必须在周围设立隔离线,以确保现场不会对周围的人员和建筑物产生任何影响。

统一指挥和调度在隧道坍塌的现场中,必须存在有效的指挥和调度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确保现场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坍塌事件的影响。

在指挥和调度系统的控制下,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现场的安全,如随时掌握现场情况、组织各种救援人员和设备、制定应急处理方案等。

进行坍塌方的清理和修复一旦现场处于安全状态,必须开始清理坍塌方。

这一过程必须由专业的清理公司进行,以确保所有杂物都已清除,并且不会造成任何进一步的损失。

在清理过程中,必须更换损坏的管道、电线等设施,以确保现场的复原。

隧道施工坍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在一定的情况下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本文中所介绍的处理措施、疏散人员和设备、安全警示和隔离现场、统一指挥和调度、进行坍塌方的清理和修复等都是必须掌握的常识,但在实际应对过程中,也需要指挥和调度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

桥梁和隧道工程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桥梁和隧道工程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河北省茅荆坝(蒙冀界)至承德公路预防施工起重机械和支架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赤高速公路十九合同项目部二〇一二年七月七日预防施工起重机械和支架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有效预防施工起重机械和支架脚手架等坍塌事故发生,促进承赤高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根据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预防施工起重机械和支架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冀交安全[2012]311号)及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关于预防施工起重机械和支架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冀高工[2012]910号)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具体安排如下:一、总体目标以遏制施工起重机械和支架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和落实防范措施为手段,采取过程控制,进一步推进“平安工地”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降低施工起重机械、支架脚手架等坍塌事故的发生几率,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组长:万恒广副组长:李中辉祝加欣苗吉庆成员:马祥磊邹温兴何敏闫从旺蒋艳君闫凡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邹温兴成员:刘金昊、张涛、孙俊三、专项整治重点以预防施工起重机械、支架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一)起重机械: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类起重机械,包括龙门吊、架桥机、塔式起重机及房建用施工电梯等。

重点整治起重机械安拆、验收准用、钢丝绳材质、保险装置、安全操作距离等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支架脚手架:施工现场使用的满堂支架、脚手架和大型模板支撑体系,支架脚手架基础是否进行处理,支架剪力撑是否到顶,支架搭设完成后是否核验稳定性,重点整治搭设用的材质缺陷、施工方案缺陷、支架荷载不明、模板安拆不当、临时支架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等安全隐患。

(三)隧道工程:隧道通风设备,积水排出设备,掌子面和洞口开挖,二衬和掌子面的安全距离,锚杆和拱架施工,初期支护,二衬浇筑进度和强度,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等。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二、隧道坍塌原因分析 (4)2.1 自然因素 (4)2.2 人为因素 (5)三、隧道坍塌预防措施 (6)3.1 加强地质勘探 (7)3.2 优化设计方案 (8)3.3 提高施工质量 (9)3.4 完善应急预案 (11)四、隧道坍塌应急处理流程 (12)4.1 应急响应 (13)4.2 现场处置 (13)4.3 救援与疏散 (14)4.4 事故调查与处理 (16)五、隧道坍塌处理技术 (17)5.1 堵塞物清除 (18)5.2 衬砌加固 (20)5.3 支护结构修复 (21)5.4 隧道排水 (22)六、案例分析 (23)七、总结与展望 (24)7.1 实践经验总结 (25)7.2 未来发展趋势 (26)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隧道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地质和环境问题,其中隧道坍塌事故尤为严重。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实用的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处理方案旨在针对隧道坍塌事故,明确应急处理原则和目标,为救援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南。

该方案还将对隧道坍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类似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本处理方案中,我们将充分考虑隧道坍塌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确保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还将在方案中强调应急救援的重要性,提高应对隧道坍塌事故的整体能力。

本处理方案将为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1.1 编制目的本处理方案的编制目的在于明确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原则、步骤和措施,以确保在发生隧道坍塌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通过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为现场指挥人员提供指导,确保各项救援措施的有效实施,也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分析和经验总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钟家山隧道出口左洞ZK91+651~ZK91+641段拱顶沉降处治方案一、工程概述:吉莲高速公路B5标钟家山隧道ZK91+651~ZK91+641段拱顶,于2013年9月6日~11日连续不断沉降。

截至2013年9月11日:K91+648累计沉降量-166.2mm、K91+644累计沉降量-176mm、 K91+642累计沉降量-169mm。

2013年9月12日K91+642断面沉降量为-124.1mm ,经断面检测ZK91+651~ZK91+641段初支均侵线,尝试开挖掌子面Zk91+641出现掉块严重,且本段上导见多处环向裂缝,为施工安全考虑,暂停洞内上导开挖施工。

地质情况:ZK91+651~ZK91+641段地质为强风化页岩(局部夹砂岩),黄色、黄褐色,泥质结构,片状构造,岩质软,易机械散体,遇水软化崩解,局部夹砂岩(一般2~4m内出现夹层),裂隙发育,内侧含微量渗水,岩层倾角主呈15~250。

开挖后岩层遇水层层剥离,拱顶逐渐掉块坍塌。

掉块呈泥质、遇水软化、十分破碎,围岩无自稳力。

该段突水情况:2013年9月16日19:24分掌子面上导内侧股狀出水,水量约7.5m3/h。

17日19:10分掌子面上导内侧水量猛增至175m3/h,该隧道为返坡隧道,5台功率为30m3/h水泵仍不能保证掌子面不积水,随调水泥罐车往洞外运水,一直持续至19日水量逐渐减少至35m3/h,掌子面上导内侧持续出水。

二、塌方处理情况1、2013年8月27日开挖到ZK91+652后,Zk91+652-649拱部形成塌腔,经四方同意采取:初支拱架采用I22b工字钢,纵向间距50cm,预埋回填管,加临时护拱,待稳定后泵送砼施工。

2、2013年09月04日上导施工至Zk91+641后,监控量测显示Zk91+651-641段护拱明显沉降,经四方讨论,采取:暂停上导施工;上导内侧两榀悬空拱架接至中导,护拱同样接至中导;该段护拱施作至掌子面;在该段拱部加两环5m长¢42mm注浆小导管,每排34根,注浆加固围岩施工。

隧道塌方案例及预防

隧道塌方案例及预防

机械施工管道逃生 ➢方式:从成孔方式来看,有逃生管顶进和大口径水平钻机 逃生管跟进两种。 ➢选型:当坍塌体长度在10米以内且为土质时可考虑逃生管 顶进方式;当
坍塌体长度大于10 时,地质较复杂时可 考虑大口径水平钻机 套管跟进方式。
➢:逃生管顶进:可采用挖掘机配合液压顶镐将逃生管顶进 坍塌体;用气压顶进机械设备将逃生管坍塌体形成逃生通道。 挖掘机配合液压顶镐顶进法边顶进边人工出碴,当坍塌体对 管道的握裹力增加,无法 继续顶进时可在顶管内再安 装一小直径钢管继续顶进, 此在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取 得了成功。
发生1起, 死亡3人。
小计
发生7起, 死亡9人。
发生11起, 死亡27人。
发生5起, 死亡16人。
发生8起, 死亡50人。
发生7起, 死亡31人。
发生6起, 死亡12人。
小结:
1. 随建设规模增大,隧道安全事故件数 也在增加,伤亡人数较多。近6年来发生隧 道安全事故44起,人员210人,其中145 人死亡。因此,隧道建设参建各方在管理 上应高度重视。
✓适用条件:当塌方体为砂土、黄土、粘土以及碎石土(碎 石粒径最大不超过60cm)可直接钻进,当碎石土最大粒径 超过60cm时可采用自带DTH潜孔锤套管钻进。
✓场地需求:钻机行进路线坡度小于15°,钻机就位场坪 基础水平坚实,空间尺寸不低于15m(长)×5m(宽) ×5.3m(高);
✓风水电需求:380V、50Hz的电力,满足225KVA使用 负荷;若使用潜孔锤钻头钻进,现场需2台空压机、2个储 气罐、1个风包的位置,合计30m2的空间位置;使用潜 孔锤钻头钻进除尘时 用的1000L清水; 10m2的水平场地 作为发电机或电动 机单元场地。
粉砂岩,钙质胶结,Ⅴ 级围岩。经20小时的 努力 “生命通道”打 通,经相关人员94小 时的紧张救援,坍塌体 正面梯形导坑成功打通, 被困人员成功获救。

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处置措施及塌方段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处置措施及塌方段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处置措施及塌方段施工技术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处置措施及塌方段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处置;塌方段施工技术一、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隧道右洞进口端K118+195—K118+230段原设计地质条件为:围岩拱顶及底板岩体为强~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左右边墙岩体为强~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岩质极软,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地下水出水状态为点滴状~淋雨状,围岩级别为Ⅴ级。

衬砌类型为浅型衬砌,超前支护为直径42mm注浆小导管,初期支护为I18@60cm,喷24cm厚的C20混凝土,二衬采用50cm钢筋混凝土。

隧道开挖由大桩号向小桩号掘进,右洞于2020年1月实现掌子面上台阶开挖贯通。

春节后复工,监测数据显示右洞K118+195—K118+230段发生侵限,最大侵限值达44cm。

2020年3月9日,在未施作临时钢架及周边注浆的情况下进行拆除换拱作业时,K118+230处拱顶左侧发生塌方冒顶,形成洞内2m、地表5m的漏斗形坍塌孔。

二、塌方原因1.地质原因塌方段落处于倒转向斜核部,物探地阻异常区,为硅质岩夹页岩,岩层较薄,岩体破碎,地质探测表明附近存在溶洞和断层,推测坍塌体存在挤压后松散碎石破碎带,碎石粒径为0.2~2.0cm,无黏结性,自稳性差,易坍塌。

2.地下水作用由于该隧道位于较长的向斜核部破碎带,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系丰富,富水随岩体裂隙入渗破碎带,加上排水不及时,导致掌子面失稳塌方。

3.勘察设计问题设计的开挖方法、支护方式不满足实际要求,比如:按Ⅳ级围岩进行设计,但实际施工揭露后发现是Ⅴ级。

由于不同围岩对应的支护类型不同,错误的支护方式导致出现多次支护变更施工。

4.施工原因施工管理水平和工人操作水平有限,缺乏施工经验,没有严格按图施工。

对于塌方段的开挖按照设计应该是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而实际施工中,盲目追求开挖进度,没有及时采取初期支护措施等。

现场调查发现,隧道开挖段地质揭示情况与原勘察报告基本一致。

大断面隧道坍塌冒顶突泥处治及预防措施探讨

大断面隧道坍塌冒顶突泥处治及预防措施探讨

大断面隧道坍塌冒顶突泥处治及预防措施探讨在隧道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隧道经常会出现坍塌冒顶突泥等地质灾害,这种情况严重威胁着隧道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以务川隧道为依托,探讨大断面隧道坍塌冒顶突泥处治及预防措施。

标签:隧道坍塌;冒顶突泥;处理措施;技术方法;预防措施前言: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隧道建设规模与数量与日俱增,特别对于贵州所处的地理环境,隧道占的比例非常高,喀斯特地貌特征加大了隧道施工难度。

岩溶、断裂破碎带岩体自身承載能力低、整体稳定性差,加之地下水在此富集,隧道穿越此区域易发生涌水、突泥、塌方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施工安全,影响施工进度,如果处治不当,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质量及以后的运营安全,正确处治与预防就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1 隧道的基本概况务川隧道位于贵州省务川至正安高速公路第WZTJ1合同段境内,该隧道为单洞三车道隧道,最大开挖面积可达147.6m2,施工难度较大。

隧道起讫桩号为:JK0+940~JK1+935,长995m,最大埋深约107m。

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含粉质粘土,基岩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茅口组灰岩、上统吴家坪组、长兴组灰岩,局部夹薄层泥岩;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灰岩夹泥岩、泥岩夹灰岩、下统茅草铺组灰岩。

隧道围岩级别主要为Ⅴ、Ⅳ级,隧道中部160m为Ⅲ级围岩。

隧道贯穿脊状山体,地势起伏较小,隧道区附近海拔600~843m,相对高差243m;隧道通过段地面高程为616~745m之间,相对高差129m。

隧道轴线所过地表大部见基岩裸露。

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溶蚀型低山地貌。

2 隧道坍塌冒顶突泥现场施工情况2013年11月9日,务川隧道掌子面开挖至JK1+138.4后,出现7~9m的泥槽,于当日14:12发生坍塌突泥,同时地表出现了塌陷。

洞内突泥长度48.4m,坍塌突出体为粉质粘土,局部含块、碎石,可塑状,基本全充填隧道上导坑内。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防治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防治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防治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数量不断增加,隧道施工遇到的不良地质问题越来越多。

如何避免或减少隧道坍方的发生,以及在坍方发生后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也越发引起关注。

本文从不良地质、设计及施工等方面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原因,从初期预防与后期治理两方面论述了处理隧道塌方的方案,并提出了具体的安全保证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塌方成因分析防治1、概述隧道属于地下工程,地下工程的典型特点是地质条件存在不确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岩石既是施工中的开挖对象,同时又是支护对象,岩石在开挖后,原有的岩体结构和受力平衡被破坏,岩体在自重的用下,应力重新分布,构成新的受力平衡体系,极易发生塌方等地质灾害[1][2]。

不仅给隧道施工带来巨大困难,且延误工期,耗费资金,并成为未来隧道出现病害的主要根源。

因此准确掌握地质情况,充分了解围岩的性质和围岩的自稳能力,以采取合理有效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在隧道施工中十分必要。

2、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隧道塌方由多种因素共同诱发,为揭示塌方事故原因的规律性,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已辨识出的风险因素作进一步分析[3]。

根据风险因素辨识结果,按照风险来源首先将风险因素归结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2大类,见图1。

对其在事故中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

据统计表明,约96%的事故伴随有各种不良地质,67%的事故伴随有水的影响,78%的事故中含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另外有统计表明,与地质相关的风险因素中:围岩破碎软弱地层、结构面产状不利出现频率较高;与水相关的风险因素中:地下水发育、连续降雨降雪出现频率较高。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知,地质因素是塌方事故的主要内在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事故的重要诱发因素。

图1隧道塌方影响因素2.1地质条件原因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下工程难免会通过褶皱构造、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地带产生塌方;由于围岩本身不稳定而导致结构松散,节理面有泥质物及岩屑充填;由于支护的不及时而暴露时间过长,会导致围岩风化严重;或因通过断层,突然遇到较高水压富水洞段,地下水向洞室内漏出,淘空了断层构造带中破碎岩体和充填物时,以及由于岩层产状不利或因岩爆等诸多地质原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塌方。

工地坍塌事故防患措施有哪些

工地坍塌事故防患措施有哪些

工地坍塌事故防患措施有哪些工地坍塌事故是指在建筑工地、矿山、隧道、桥梁等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建筑物或土体的倒塌或坍塌事故。

这类事故往往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了避免工地坍塌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患措施。

首先,加强施工前的勘察和设计。

在进行施工前,必须对工地周围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土壤稳定性等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和工程设计方案。

只有在充分了解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地进行工程施工,避免因地质条件导致的坍塌事故。

其次,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和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第三,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不得违规操作。

第四,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

在施工现场,要加强对边坡、挖土、挖掘机械等的安全防护,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第五,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施工单位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同时,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检验和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检验和验收,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因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问题导致的坍塌事故。

总之,工地坍塌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避免工地坍塌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患措施,从源头上避免事故的发生。

公路隧道塌方治理方案

公路隧道塌方治理方案

公路隧道塌方治理方案隧道塌方是一种严重的交通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还对交通运输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公路隧道塌方的治理方案非常重要,下面我将提出一种综合性的治理方案。

首先,要做好隧道塌方事故的预防工作。

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可靠。

特别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地管理,确保土方的均匀掏挖和支护工作,防止土方的不平衡导致隧道结构不稳定。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隧道存在的风险。

监测系统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震监测、应力监测等等,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隧道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预警和预防。

第三,针对已经发生的隧道塌方事故,应采取迅速和有效的应急措施。

首先是保障受困人员的安全,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其次是临时疏导交通,通过设置临时通行路线或者协调其他交通运输工具,尽量减少交通堵塞和人员伤亡。

同时,还要调集抢险设备和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处理,清理塌方物,修复隧道结构。

最后,要加强对隧道塌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善管理和治理。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深入研究,找出问题所在,进一步完善隧道设计和施工规范,提高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对隧道维护和管理的力度,定期检查隧道结构,及时发现隐患,进行必要的维修和加固工作。

另外,还可以加强隧道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总之,针对公路隧道塌方的治理方案应包括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和改进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降低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公众的安全出行。

隧道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措施

隧道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措施

养护 原因
材料 原因
选 线 不 当
排水 断面 偏小
、围 岩等 级划
未按 设计 施作 仰拱、 或仰 拱偷
衬砌 施工 时机 不当
衬砌、 仰拱、 初支 厚度 不足
锚喷 支护 质量 差
排水

衬砌 不畅, 。
强度 形成

不足 较大

水压

衬砌 未按 设计 配筋
养护 不到 位
拆模 过早
分不 准确
工减 料
沉降 未定
三、近年来隧道交(竣)工验收情况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规定:“ 混凝土衬砌应连续浇筑,如因故中断,其中断时间应小于 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当超过允许中断时 间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三、近年来隧道交(竣)工验收情况
7、衬砌开裂严重 大部分隧道建成初期开裂现象并不明显(少量隧道在交
近年来重庆地区隧道数量和里程增长速度更是远 超全国平均水平,仅2016年重庆地区新建成通车高速 公路隧道即40座,单洞长度115km。
二、重庆地区部分隧道衬砌坍塌案例
(案例一)2007年12月27日 凌晨2:30左右,渝涪高速公路 黄草山隧道右洞K99+240里程 处衬砌拱顶一块混凝土坍塌砸 落在隧道混凝土路面上
锚杆 长度
喷射 砼厚
拱架 间距
未配筋
配单层筋
配筋数 量不足
或未
不足
度、
,连
稳定
、方
强度
接不
向不
不足
规范
正确
四、部分常见综合质量问题原因图解
2、渗漏水
渗漏水
防水板施工质量差
搭接不平顺,宽 度不足,焊接或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发布时间:2022-07-26T04:03:47.21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5期作者:魏维[导读] 本文简单介绍了隧道坍塌的主要类型以及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坍塌产生的因素并给出了常用预防措施和处治对策。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三分公司四川双流 610200摘要: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在高速公路隧洞施工过程中坍塌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坍塌问题一直是隧洞施工中经常出现的施工事故和工程质量通病,如果及时合理的进行防治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安全,还可以保证工期并节约建筑投资。

本文简单介绍了隧道坍塌的主要类型以及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坍塌产生的因素并给出了常用预防措施和处治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坍塌;机理;成因;控制措施高速公路隧道的挖掘施工过程中,坍塌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常见的事件,会给隧道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影响,包括耽误工期、产生严重的机械损毁,甚至危及到工作人员的安全。

目前,中国国内外不少在建的和已有的隧道均有过坍塌现象。

防止坍塌的产生、坍塌产生后的处理工作已成为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

隧洞工程建设中产生坍塌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地质自然条件的因素又有为工程建设方式、建筑质量的因素。

所以,防坍、治塌工作已成为隧洞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1地质因素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是一个典型的地下工程,很容易受地貌状况的限制,同时由于人们无法充分判断工程中建设区的地貌特征,从而很容易在出现恶劣地貌区的时候发生事故,所以人们一定要更加多的重视恶劣地貌区的建设与施工。

而经过对各类坍塌事件的调查人们也发现,由于土壤可以直接导致坍塌增加,因此大约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坍塌来自土壤的压力。

同时由于水也可以导致围岩结构的抗拉强度与正应力状况产生变化,因为孔隙水压强变化大,使得较小结构表面的有效正应力也会因此而减少,但是假如围岩内部还存在较软结构面,则充填材料就会在水的引导下流走或者使夹层材料变为液态,上述情况就可以削弱岩块面结构的抗剪力强度。

浙江省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浙江省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省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一、整治目标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进“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切实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解决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降低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高速公路施工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控制较大事故,努力实现2011年我省高速公路坍塌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幅度不低于5%、力争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坍塌事故的目标。

二、整治围容和整治措施(一)整治围。

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

其他工程可参照执行。

(二)整治重点容。

1、桥梁工程:深基坑支护与监测,临时支架和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大型模板的安装、保养及验收,挂篮施工,梁板吊装、架设及固定,箱梁移动模架施工,高墩柱和索塔的爬模施工,跨线桥施工。

2、隧道工程:掌子面与洞口开挖,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锚杆与拱架施工,初期支护,二衬浇筑进度和强度。

3、特种设备:架桥机,塔吊,龙门吊,挂篮,移动模架、滑模爬模系统,施工电梯。

(三)整治措施1、加强架桥机、塔吊等大型特种设备的管理。

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检查验收制度。

建立特种设备操作、检查、维修和保养制度,指派专人操作和管理,确保特种设备高效安全运转。

2、加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

完善各类桥梁隧道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容,规审批程序;加大危险性较大工程沉降、位移和应力监控量测等重要工序的技术管理力度;落实各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加大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保证现场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继续深入推进“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五个“标准化”程度,即安全防护、警示标识标准化,临时施工设施标准化,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施工人员上岗标准化,关键工序、工种操作标准化,努力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4、强化对工程项目的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析辨识桥梁隧道施工中的重大坍塌安全危险源,针对性编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程单位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整治方案

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整治方案

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待补至功山段监理第一驻地办反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活动治理方案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待补至功山段高速公路监理一合同段(K0+000~K11+620、ZK0+000~ZK11+585)反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活动治理方案云南省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待功高速公路第一驻地办二0一三年八月十九日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活动治理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建设的工作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以驻地办所监管合同段在建的隧道、桥梁、高边坡路基为重点,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和杜绝公路建设重、特大安全事故为目标,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保障驻地办及所监管的安全生产全面实施。

二、工作目标通过整治,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安全生产的投入和使用,全面落实施工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推进安全管理的程序化和现场安全防护的标准化,最大程度消除安全隐患和违章违规行为,有效控制坍塌、坠落、三违等多发性情况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成立“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先延(驻地高监)副组长:李国云(副高监)邓建明(副高监)杨林(安全专监)组员:李启鹏(道路专监)王向特(隧道专监)徐安明(隧道专监)秦卫敏(桥梁专监)张志臻(计量专监)唐世东(隧道专监)汝建国(隧道专监)赵志勇(隧道专监)柴正森(实验室主任)杨雪梅(综合办公室)“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常务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驻地办及所监管合同段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决议事项的实施、日常工作、监督、检查等。

“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常务办公室成员如下:办公室安全负责人:杨林办公室成员:张秋萍三、活动时间“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整治活动于2013年8月至11月展开,共分四个阶段实施。

隧道塌方冒顶事故的防控措施

隧道塌方冒顶事故的防控措施

隧道塌方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一、引言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当中,隧道是一种常见的建设工程,在隧道施工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塌方冒顶事故,这不仅会影响到隧道工程施工进度,更重要的是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隧道施工中如何有效预防塌方冒顶事故,本文以麻竹高速公路大悟段步丈岭隧道施工为例,就其施工时采取的塌方冒顶预防安全措施进行研究。

二、工程概况步丈岭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地处大悟县芳畈镇境内。

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65+750~ZK67+480,长度为1730米,右线起讫桩号为YK65+720~YK67+485,长度为1765米,中线最大埋深114米。

步丈岭隧道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褶皱系之桐柏大别山中间隆起带,地处大悟褶皱束之大磊山短轴背斜东翼。

大磊山短轴背斜是由不整合在太古界花岗岩混合片麻岩之上的元古届七角山组的磷锰大理石岩系、白云钠长片麻岩、钠长角闪片岩等岩层组成的盖层褶皱。

岩层产状也基本围绕基底呈椭圆状产出:北端向北或向东倾斜,倾角30 ~50,南端向南或向南偏东倾斜,倾角60~65;东侧由倾向北东逐渐转至倾向南东,倾角30~50;西侧构造复杂,形成一系列褶皱。

轴向大致12。

据野外调查及钻探、物探资料,隧道区围岩等级从两端向山体内部依次为Ⅴ级、Ⅳ级和Ⅲ级。

三、隧道塌方冒顶原因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冒顶原因分析有助于施工企业针对成因进行治理,进而保障隧道稳定性及使用安全、实现公路隧道建设施工目的。

通过对以往隧道施工塌方冒顶事故案例的研究学习,发现隧道施工前对地质情况分析不足、排水设施不完善,施工中擅自更改施工方案、施工工序未有效衔接、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和违规操作等是造成公路隧道冒顶的主要成因。

另外隧道塌方冒顶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应变能力偏弱、应急预案不完善、未进行应急演练、缺乏预警及事故处理体系也是导致损失巨大的关键。

三、隧道塌方冒顶的预防措施(一)加强地质勘测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发现开挖前方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及时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1. 引言1.1 研究目的高速公路隧道在日常使用中出现塌方现象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给公路交通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展开研究,提出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应对这一问题。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找出导致塌方的根本问题,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探讨地质因素对高速公路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揭示地质条件与塌方风险之间的关系;3.分析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设计施工质量对隧道安全的影响;4.研究高速公路隧道渗水问题及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防治渗水问题,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研究,为高速公路隧道塌方问题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是高速公路安全运营中的重要问题,对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

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质、设计施工和渗水等方面的问题,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供有力的依据。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防治措施,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参考,提升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和管理水平,还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的类似问题提供经验和借鉴。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营的持续改善。

2. 正文2.1 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原因分析涉及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因素、设计施工问题和渗水问题。

【2019年整理】隧道坍方成因、预防、处理

【2019年整理】隧道坍方成因、预防、处理

隧道坍方成因、预防、处理第一节坍方类型、发生机理及原因一、坍方的主要类型隧道或地下洞室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坍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铁道部立项的有关科研成果,可以列出如下的一些形式:(一)根据施工隧道坍方的地点不同划分1、洞口坍方:在刚进洞施工时就发生了坍方,这类坍方有时也称为洞口滑坡;2、洞口段坍方:在进洞一段距离(一般为 50~200m)后才发生的坍方,这类坍方一般因埋深浅而坍至地表;3、洞内工作面坍方:在开挖工作面发生的坍方;4、洞内滞后工作面坍方:距开挖工作面一定距离发生的坍方。

(二)根据坍方规模和形式划分1、整体坍方:往往发生在软弱围岩中,从边墙或拱脚变形增大开始,进而波及到拱部,从而形成整体坍塌;2、顺层坍方:亦称为“顺层滑坍”,当岩层的层面较光滑,层间结合力差,或受节理相交的影响,岩体呈相对破碎状,在开挖后出现顺层的滑移现象;3、局部掉块:严格地讲,局部掉块不能归入坍方范畴,因为它没有引起整体失稳。

但掉块可大可小,当大到几立方米甚至几十立方米,也称之为坍方。

这类坍方大都因为节理发育所致。

(三)因采用的施工方法不同划分1、上(下)台阶坍方:因采用正台阶法施工时,在台阶的上(下)部分发生的坍方;2、左(右)侧导坑坍方:在采用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在左(右)侧导坑所发生的坍方。

(四)因施工目的不同而划分1、导洞的坍方;2、横洞的坍方;3、斜井的坍方和竖井的坍方;4、开挖避车洞引起的坍方;5、处理欠挖时引起的坍方。

(五)为简单、直观,可将所有坍方形式划分为3大类1、洞口坍方(包括洞口段坍方);2、洞内石质类坍方;3、洞内土质类坍方。

二、坍方发生机理(一)洞口坍方由于洞口一般为堆积层或风化严重、破碎的岩体,其自稳能力以及整体稳定性均较差,同时又处在浅埋地段,如果在进洞前未对边仰坡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如刷坡卸载、支护、注浆加固等),或采取的技术措施未能达到要求时,在进洞后,必然引起上端围岩应力重分布,在重力作用下出现下沉或开裂变形,当这些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平衡被打破,导致大面积的整体失稳,进而发生整体坍塌,这就是洞口坍方。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安全防范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安全防范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安全防范措施
(一)洞口工程
1、洞口开挖前,应先清理洞口上方剂侧方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疏通排水沟渠,排解积水。

洞口边、仰坡上方的天沟应准时施作,对土质天沟隧挖遂作,不使水冲刷坡面。

2、仰坡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支护,严禁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洞门端墙处土石开挖应结合地层稳定状况、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进行。

3、洞口开挖的土石方应避开因弃渣堵塞造成排水不畅、过大土压力引起山体滑坡、坍塌和对桥梁墩台的偏压,以及对其他建筑物的危害和交通运输平安的影响。

- 1 -。

施工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

施工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

施工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施工坍塌事故是指在建筑、路桥、隧道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不合理、质量问题或自然条件等原因导致建筑物或结构失稳塌陷,对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失的事故。

为避免施工坍塌事故的发生,在工程设计、材料选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工程设计方面的预防措施合理选址在工程设计阶段,应选择地形条件平坦、承载力好、基础地质稳定、排水条件良好的区域进行建设。

尽量避免在山区、河岸、溪谷等地方进行建设,以免因地形条件限制和自然环境影响,导致工程施工中发生事故。

合理设计在工程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合理性验证和专项论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检查和评估施工场地附近的地形、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压实度、地震烈度等各方面的条件,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采用优质材料在工程建设中应选择品质可靠、质量稳定的建筑材料,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预防施工过程中的坍塌事故发生。

建筑材料应符合标准,尽量避免使用劣质、假冒伪劣的材料,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材料选用方面的预防措施合理地运输、装卸和储存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按照材料性质、类型、规格等进行分类、标识、储存和自然通风,避免长期重叠或直接放置在地上,防止湿氧等因素腐蚀材料,降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合理使用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方案,严格执行相应的施工工艺,控制每一个工序的施工质量,保证施工中材料的合理、准确、安全使用。

例如,在进行焊接、钻孔、切割等工作时,应采取防火、防爆等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严格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开展施工,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各环节质量达到要求,防止因施工质量不过关导致结构失稳塌陷。

施工方面的预防措施安全施工在工地上必须遵守安全法律法规、关注现场安全,执行具体的施工安全控制程序,避免化学物品、有害气体和大型机械设备对施工过程带来的风险,确保工人的安全、健康和身体安全。

加强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管,确保施工质量规范,施工环境清洁、整洁,杜绝各类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行为,确保施工过程平稳、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隧道施工防坍塌措施
针对隧道地质情况,我们将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进行隧道开挖施工。

对于坍塌的预防,我部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采取准确有效的手段对隧道进行超前探测
隧道是典型的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是制约其工程安全、质量、工程投资的关键因素,塌方的产生与地质条件的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棋盘山隧道进口不良的地质条件都会直接导致塌方,地质勘察的科学性、准确性对预防隧道的塌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详尽合理的超前探测,提供实际的围岩类别段落,并选择合理开挖方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从而预防塌方的产生。

2、重视水的处理
隧道施工中必须重视对水的处理。

对隧道围岩中的滞水及残留水,尽量采取疏导的方式。

在掌子面出现潮湿和渗流时,可预先打入钢管导水引流,并进行超前探孔,以判断隧道前方水量大小,防止出现涌水塌方现象。

3、做好岩层超前加固
岩层加固是安全开挖的重要保证。

根据棋盘山隧道施工设计图纸,一般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或超前锚杆加固超前岩层。

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地质岩层情况,随时调整超前支护参数及隧道开挖方法。

4、开挖后及时封闭
这里的封闭有两层意思,一为开挖面的封闭,二为结构断面的封闭。

开挖面的及时封闭就是尽可能减少开挖面的暴露时间。

据统计,很多坍塌都出现在班组交接时,上个班组正在开挖过程中,下个班组未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秩序紊乱,延误了开挖面的封闭,从而造成坍塌。

所以必须协调好工序及班组衔接,另外在特殊段施工时尽量缩短开挖步距,以减少暴露时间,达到早封闭的效果。

结构断面的及时封闭就是尽量让结构早封闭成环,形成闭合的结构体。

一般台阶法施工,上下台阶以5~8m为宜,太长不利于控制沉降变形,太短可能造成整个掌子面失稳。

5、强支护是预防塌方的主要措施。

洞室开挖后,围岩一般有一定的自稳时间(对特别差地段可以采取超前支护),
在爆破后及时对围岩情况进行较准确的判断,在围岩自稳时间内及时给予支护,可有效限制围岩变形的自由发展,防止岩体因松动、脱动、脱位而塌落造成塌方。

对较差围岩地段及时采取“锚喷、网喷、喷混凝土与钢支撑或格栅钢架相结合”的支护方法,并保证其施工质量。

6、加强监测、反馈施工
量测信息反馈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施工监测掌握地质、围岩地层、支护结构、地表环境等变化情况,及时采用对应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7、重视特殊段施工
根据隧道地质情况找出工程的重点、难点,对穿越环境复杂地段、马头门和断面变换处等特殊段,制定专项方案和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8、建立应急机制
为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应建立应急机制。

施工前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包括坍塌的人员疏散、材料准备和调用、抢险组织等都要考虑周全。

保证坍塌时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减少损失,并有条不紊地开展处理工作等。

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塌方事故,进行了隧道逃生管道系统研究。

为预防隧道塌方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在隧道施工时设置救生管道、逃生通道、声光报警系统和急救箱试点。

救生管道为直径不小于100mm,壁厚不小于6mm的钢管,法兰连接,平常作为高压水管使用,设置于隧道掌子面和二衬之间。

留足必要的爆破和出碴机械公用距离后,随隧道掘进向前移动。

隧道逃生声光报警系统主要作用是隧道发生险情时警示和指明工作人员安全逃生,它内部设有两套启动装置,一套是掌子面附近的安全员手持的无线发射器,一套是隧道洞口值班室,监控视频设置的无线发射器,当掌子面发生突泥突水等险情时,安全员或值班室人员就会启动声光报警系统,它通过发音装置警示人们立即撤出洞外,撤离险情,在发音的同时此报警装置还会启动照明系统为逃生人员指明方向,避免发生更大的人员伤亡损失。

急救箱包括饮用水、面包、手电、口哨、无线对讲机和一些急救药品,固定在钻孔台车或放置在开挖作业面,随开挖面向前移动。

逃生主通道采用Φ800钢管,壁厚10mm,连接钢板连接,同救生管道一样布置于二衬到掌子面之间。

逃生主通道在洞内从掌子面一直延伸到已施做二衬2m左右,作为逃生管道,发生突发事件后可确保遇险人员顺管道脱离危险区。

万一逃生管道不能满足要求,可通过救生管道输入氧气和牛奶等流质食物,为施救争取时间,洞内通讯采用对讲机及安装程控电话的方式进行随时联系。

现场设置的救生管道和逃生通道及急救箱能够满足在出现关门塌方时的紧急情况,保证开挖面作业员工的安全,同时将对工程施工干扰减到最小。

9、安全步距
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隧道与地下工程分册)及铁建设【2008】160号文规定:
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
Ⅴ、Ⅵ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要求:
①Ⅰ、Ⅱ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200m;
②Ⅲ级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③Ⅳ及以上围岩地段二衬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或设计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