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技能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在此阶 段,学生应了解活动的任务,形成对活 动及其结果的表象,对活动进行定向;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活动的样本,指出活 动的操作程序以及关键点。

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即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表、 标本等进行学习。这一阶段在智力活动 的形成上具有重要作用。此阶段的关键, 一是展开,二是概括。展开即把智力活 动分为若干个小的单元;概括指学生在 初步掌握展开的外部操作的直观水平上, 形成关于智力活动的较为概括的表象。

(二)高原期现象
指在结构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的形 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 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但在高原期后, 曲线又继续上升。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三)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原因:1.客观环境的变化; 2.学习者主观状态的变化;

(四)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
即达到了操作技能发展的极限,但是 真正达到生理限度的情况极少,是相对 的,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操作工具 和方法,就能促进技能的发展。
第八章 技能的形成与教学
第一节 技能概述
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 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 的活动方式。
知识是技能的前提,练习是技能的途 径,动作是技能形成的标志。 技能水平有高低之分。

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 或练习而形成的;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 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 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 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 习惯动作。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教学

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有: (一)加里培林的理论 (二)三阶段论

(一)加里培林的理论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 智力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是 外部物质活动的反映方面——知觉、表 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 分五个阶段 实现。

1. 活动的定向阶段。

③原型内化阶段。
原型内化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与 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来作用 于观念性的对象,从面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 使原型在学生头脑中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的过 程。此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在口头言语水平上重 新展开各个动作,然后逐渐简缩,从而为内化 创造条件。同时还要求学生由大声报告的外部 言语逐渐转向内部言语,使动作在概念水平上 形成,将原型内化至学生头脑之中。

(五)练习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影响有效练习的因素有:

学习程度 练习时间的分配 练习方法

学习程度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能够达 到正确掌握的程度。 过度学习有利于提高练习成绩,但 也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

练习时间的分配
分为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研究表 明,分散练习优于集中练习。图8-3.

练习方法
分为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两种。 另外,练习的途径不同也影响练习效 果。分为模拟练习、实地练习和心理练 习等。

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所谓反馈,是指学习者了解自己练习的 结果。 分为内部反馈(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 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 尤其是动觉信息最有代表性)与外部反 馈(是指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 的反馈)。 拉比的实验说明即时反馈对成绩提高的 积极意义。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讲解与示范。 讲解包括:目的、性质、学习程序与步 骤、注意事项等。 示范分三种:相向示范、围观示范、同 向示范等。 *讲解与示范不是孤立的,而是结合使 用。

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一)练习曲线的一般趋势是:表现在 速度加快和准确性的提高上。 表现形式有: 1.练习进步先快后慢,如跳高、 跳远等; 2.练习进步先慢后快;如投掷、 游泳等; 3.练习进步先后比较均匀。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



区别:1.活动对象不同。动作技能的对象是 具体的、物质的,表现为骨骼和肌肉的操作; 智力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属于观念 的范畴。 2.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的结构是系列 动作的连锁,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 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和简缩。 3.活动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掌握刺激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智力技能则要求掌握正 确的思维方法,获得产生式系统。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此时智力活动已经摆脱了实物或实物 的替代物,而代之以外部语言为支持物。 本阶段是外部的物质活动向智力活动转 化的开始,是智力活动在形式上发生质 变的重要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智力活动的完 成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的,如 学生的心算。

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关系
陈述性知识 (狭义知识) 广 义 知 识 程序性知识 认知策略 (策略性知识)
心智技能(狭义程序性知识)

心智技能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



(一)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智力技 能形成后,内部语言成为智力技能活动的工具, 而毋需借助直观和明显的支持物进行操作。 (二)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智力技能形成的 初期,智力活动的展开是全面、完整和详尽的, 最后则高度压缩,已达到自动化。 (三)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智力技能一旦 形成,学习者就能利用它快速而高效地解决问 题。

②原型操作阶段。
原型操作指学生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 模式进行实际操作。此阶段教师应要求 学生严格遵循活动的所有动作序列,并 及时检查动作是否正确。同时要求学生 将执行动作变作口头报告,使活动易于 向言语执行水平转化。
教师应做到:一是,要使心智活动 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二是, 要注意变更活动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知 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 的表象;三是,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 并适时向下一个阶段转化;四是,为了 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 意与言语相结合。

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是智力活动形成的最后阶段,其 主要特点是智力活动的压缩和自动化, 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二)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论
冯在加里培林“内化”学说的基础 上,经过长期的“结构定向”教学实验, 提出了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

①原型定向阶段。
原型即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此阶段的主 要任务就是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了解智力技 能的实践模式,亦即其操作活动程序。 教师应做到:一是,使学生了解活动结构; 二是,要使学生了解个各动作要素、顺序、规 范,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三是,采取有效措施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四是,教师的示 范要准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因动觉的复杂性,,如果不经过训 练,很难被个体意识到,容易被掩盖, 从而发生错误,陷入盲目状态,所以进 行专门的杜绝训练,提高其稳定性与清 晰度,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 用。

形成操作技能需要的内部条件



具备学习操作技能的动机; 具有相应的生理成熟和丰富的知识经验; 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良好的人格特征。
技能的种类



(一)动作技能 1.定义: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操作活动方式。或称为 协调身体运动的能力。如书写、游泳、体操等。 2.特征:具有准确性 动作速度加快的特点 具有多余动作减少的特点 具有灵活性 3.分类:操纵型和徒手型

(二)心智技能


1.定义: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的 方式。如阅读技能、运算技能、写作构思等。 2.特点:观念性、內潜性、简缩性。 3.分类:一般的心智技能(如观察、记忆的技能) 和专门心智力技能(如阅读、写作、计算等)。

联系: 1.动作技能往往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 初依据。 2.智力技能往往是动作技能的支配者, 调节者。

技能的作用:
首先,技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技 能是知识和能力的中间环节。 其次,熟练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 的效率,使之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学 习。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教学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的定向阶段(认知阶段):理解 学习任务,形成目标表象和目标期望。 2.操作的模仿(分解阶段) 3.操作的整合(联系定位阶段) 4.操作的熟练(自动化阶段)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 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5.在不利的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