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学原则看法论文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验交流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验交流数学一直以来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 其在所有教育学科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
初中数学作为许多学科的支撑学科,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 想要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创建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一、课堂教学设计原则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主动行为, 即使教师再强行灌注知识, 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仍然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 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具体为:第一, 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都应当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
因此, 知识应当以生活为原型, 在教学中要将实际生活自然的引入进来。
第二, 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学会主动沟通、交流, 通过互相的学习过程来对自身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2.学习兴趣的培养。
与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相比, 初中数学已经变得相对抽象了, 诸如几何图形等内容让学生在理解上有了一定的难度, 也正是由于这些难度也在慢慢地消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那种以教师灌注知识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已經不再适用, 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有兴趣的推动。
因此, 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 教师应当多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 多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来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 如何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具体的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实体。
第二, 利用数学美意识渗透教学活动当中, 从意识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思维, 开阔视野。
第三, 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让学生快乐的环境下学习,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1.融合现代信息技术。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 只有对做一件事情感兴趣了, 才能够有十足的动力做好一件事。
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成为过去式。
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及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及方法探析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所具备的分析、综合、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
2. 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初中数学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点的灌输,更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师应该将所教授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初中数学的教学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 引导式教学2. 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相互交流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演绎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给出实例或引理,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和总结规律。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往往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兴趣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1)课堂氛围单调乏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氛围较为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记忆,忽视思维发展。
(1)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往往将成绩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学过程中重视结果,轻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练习,而非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其后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1)教师对概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概念部分的内容一带而过,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
(2)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表面。
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理解,导致对概念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挖掘其内涵。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目标,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内涵。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如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
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些核心素养融入教材内容的讲解中,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实践课教学原则(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实践课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实践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数学实践课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原则,以期为数学实践课教学提供参考。
二、数学实践课教学原则1. 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数学实践课教学的核心原则。
该原则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1)创设实践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2)设计实践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开展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强调在数学实践课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证明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合作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强调在数学实践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营造合作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互助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成长。
(2)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知识、交流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感和协作能力。
4. 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强调在数学实践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及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及方法探析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及方法,希望对中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启发。
一、教学原则1. 知识的承前启后原则初中数学是一门层层递进,知识点相互联系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知识的承前启后原则,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将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和新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可以先复习图形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出图形的相似性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延伸。
2. 知识的由浅入深原则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入,逐步掌握更加深奥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方程时,可以先从一次方程开始,逐步引入二次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引导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对知识点的自主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函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列方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实践性原则(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数学教学的本质出发,阐述了实践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实践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性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等方式,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数学教学中实践性原则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策略。
二、实践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观念、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精神。
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等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践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创设实践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讲解分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蛋糕、分配水果等活动,将分数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2. 强化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实践性原则的重要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让学生利用图形纸、剪刀等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制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激发探究发现探究发现是实践性原则的核心。
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及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及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
教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兴趣。
本篇文章将探讨几种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初中数学。
教学原则
1. 贴近生活:初中数学是实用性最强的学科之一,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知识体系化:教师应该将初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化,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3. 由浅入深: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难度来讲解初中数学知识,由浅入深地渗透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
4. 个性化教育: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教师应该通过个性化教育来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公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2. 自主学习法: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互相配合,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课堂互动法:通过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增加学习乐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多种教学原则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摘要:数学的学习一定要“深入本质,弄通情景”善于质疑和总结,做到“见树木,更见森林”,数学的教学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潜能,唤醒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学生合作能力的过程,只要本着相信学生,发展学生的目标,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教师注意转换角色,提升自我,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注意方法和细节,总会有喜悦的收获。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原则注意事项在新课程理念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因此,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学生为主体、任务明确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效教学等原则,注重讨论环节、展示环节、讲评环节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培养学生探究交流展示的合作能力。
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改理念的指导,课堂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1、在教学理念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们虽然不可能把每一节课都上得很精彩,但是我们可以把“讲堂”变成“学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有必要讨论的问题,给学生留足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训练。
教学中注意做到两点:一要给学生留足自学的时间;二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2、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根据教材的系统性、单元的教学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每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围绕教学重点,确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突出学生课堂展示的过程,想方设法突破知识难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价获得的知识和思想,不一定是速效完美的,但是学生参与了探讨,才能更感受知识获取的喜悦和团队的力量,甚至受益终身,这是最高层次的教学效果。
4、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原则要让学生学得有效,教师的教是主导,一部戏演得怎样,要看导演的能力如何,因此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要做到: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教学情境的有效导入、课堂提问的科学性、课堂观察的积极有效、课堂掌控的原则与灵活、教师教学语言(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的艺术、通过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 数学论文 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因材施教原那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内容提要:本文从“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开展;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开展;切实改革评价制度〞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坚持因材施教的原那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面向全体全面开展因材施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教师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应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那么,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开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根底,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根底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开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为了教学实践中去实现这一目标,我采取了以下两大教学措施。
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我们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经验说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
因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
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其次,我注意做到成认学生的个别差异。
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成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数学作为学生学科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们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学原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思考,以科学有效、全面挖掘数学教学的潜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建立和落实数学教学原则,首先要弥补学生的知识空白,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此,课堂上的教师要科学、系统地讲解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探索新知识、提高能力,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必要的基础。
其次,学生要以自主学习为主体,借助讲解和指导,不断强化数学知识,深化自身理解力,及时消除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惑,不断提升自身数学思维能力,完善自身学科知识。
此外,对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思考,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本,把学习正确的数学知识点放在突出的位置,将错误的知识点有效抑制,使学生掌握和分析问题,学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们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要坚持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讨论,辩论,综合总结,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最后,学校要及时更新教学课程,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模式,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必要时要借鉴国外一些实践教学法,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思考,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到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以及学校课程的完善,一切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聚焦,以提高数学能力为目的,努力建立和完善数学教学原则,使数学学科的教学更为科学、有效、全面。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数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中都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材的质量、教师的技能水平、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以及一个有效的数学教学原则的实施都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数学教学原则的实施出发,尝试探讨这一课题,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首先,要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不同的。
要在这一特点上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同时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之更加投入,从而激发学习的更大动力。
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重点讲解法、主题讲解法、课堂活动法、督促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要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还应当加强教学的目标性。
即每一课教学的目标要明确并明确,并且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目标相匹配,从而使学生更加具体、更加清晰,且目标明确,使学生能够按目标就行学习,而不会迷失与目标无关的内容而无从学习。
此外,要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还应当强调实践性。
在课堂上,应及时给予学生实际的练习,让学生实践所学的内容,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和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要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还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所必需的,而且也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以问题解决能力训练为主,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上是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的全部内容。
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指导数学教学,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有关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以指导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作为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数学教学应是重视教学原则,强调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关注教学质量的科学研究。
数学教学的发展,不仅仅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更注重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还要注意教学的细节及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如何把握教学原则,落实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结合国内外数学教研实践,总结分析实际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教学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学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从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总结出数学教学原则,作为数学教学工作的基础。
简单来说,数学教学的主要原则有三个:第一,要按照学生客观规律来实施数学教学;第二,应注重教学质量,更加注重融入学生的主观思维;第三,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根据数学教学原则,学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定制学习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层次改进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核心素养综合素质教育,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此外,教师的教学也需要从数学教学原则出发,在教学中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数学知识为目标,以促进各级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宗旨。
要做到这一点,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扩大教师的业务知识面,如多媒体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要使数学教学更好地实施,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加强数学教学方法研究,借鉴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先进经验,不断优化数学教学系统,更新数学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同时,学校也要配合,搭建数学教学实施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的内容。
数学教学必须认真对待,从“数学教学的原则”的出发点,把握教学质量,以适应当今教育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主观思维,努力实施高质量的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最终培养出能够在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学生。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们日益重视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而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及其解决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就数学教学原则认识进行分析。
数学教学原则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实践驱动等。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经验等因素为核心,实践驱动的原则要求教师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贯穿实践活动,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教学。
其次,就数学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数学教学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特点;数学教学原则也可以为教师指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提供切实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将因此而得到改善。
最后,要实施数学教学原则,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
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熟悉数学教学的知识内容及教育方法,具备熟练的数学技能;其次,熟练掌握各类数学教学工具,如图片、模型等,建立起更有效的数学教学环境;最后,做到耐心、爱心和持久,建立有效的教学沟通。
总之,数学教学原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教师要深刻理解数学教学原则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数学教学原则,把握原则,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学服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老师付出足够的精力外,学生也应该尊重自己和他人,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其解决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不仅教师还要熟悉数学教学知识和方法,掌握数学教学原则,而学生也要努力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学教学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习者的基本的知识获取和能力的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思考有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问题。
数学教学原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纲领,它指导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是一种完善的计划。
首先,数学教学应以学习者为导向,从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学习者的学习特点,结合数学理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认知的发展。
其次,数学教学应以综合性教育为基础。
通过数学教学,学习者不仅可以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还可以培养学习者对数学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数学教学,还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此外,数学教学应以多种学习方式为指导,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特点。
比如,可以采取实验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方式、案例分析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以便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传播和能力的有效发展。
最后,数学教学应科学评价,以保证教学质量。
要从学习者的学习实绩出发,设计出能够评价学习实际成果的考核体系,以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推进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因此,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思考,可以发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数学的内容,还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原则。
只有引入综合性、学习者导向型、多学习方式以及科学性的原则,才能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
总之,数学教学原则是保证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纲领,它反映出数学教学的要求与方向,也是指导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
因此,对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和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有助于把握数学教学的规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近年来,数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从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向国际数学教育的新课程开展,而这一变革的背后受到学术界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和认识的指导和影响。
本文从教学原则的定义出发,就这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如何在实践中落地实施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为数学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学教学原则的定义数学教学原则是指数学教育中诸多要求考虑的原则,它们覆盖了数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如课程设置、教材设计、教学方法、评价等,其目的是使学习者快速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并形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从思想上讲,数学教学原则是受到数学教育范式、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影响而构建出来的,而其实质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从原则的内容上讲,数学教学原则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引导学生探索摸索,不断深化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推理思维;第二类是以学生为中心,主要关注如何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构建数学知识。
二、学教学原则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数学教学原则是一种教学理论,它既必须把握数学教育本质,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以便把相关的原则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并解决实际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数学教学原则与实践中的数学教学应有有机的统一,理论对实践是有益的指导,而实践的发展也反过来又引发新的理论创新,建立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双向发展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三、学教学原则的实施要实施数学教学原则,教师要先分析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其次,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的习惯的把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把握时间,重视理论指导实际,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进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原则,其实就是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他们应该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不能“以点代面”,要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特征,分析其已有知识结构与学习起点之间的差距,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关注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
我们应该摒弃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做法,更多地通过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当强调过程性和多元化。
评价的功能在于改进教学、激励学生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过去的考试制度和评价办法,将学生看作机械的接收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只有将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四、个性化发展是数学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推动数学教育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
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其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尽相同,即便同样是数学,不同的人运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同一类问题,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五、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原则是多样性的。
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忽视数学本身的特点,必须保证其科学性、严谨性。
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出来的。
小学生刚接触数学,往往需要老师和家长反复提示、纠正、强化。
教师应该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加以启发、诱导。
另外,应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足够的操作材料,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体验。
六、尊重学生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准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任何以权威者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
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及其思考
数学是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基本原理和结构是人类的智力的基础。
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儿童们在数学学习中更有效的学习和理解,能够在未来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
因此,数学教学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数学教学原则要倡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重视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潜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要求学生不断推理、思考、发现,加强研究和探索的能力,让他们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知识,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力。
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考活动引入课堂,使学生思考深入,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的。
此外,数学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于逻辑思维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逻辑思维,把不同的问题归类分析,系统性的学习数学。
此外,数学教学还要强调综合性、统一性,综合性是指把数学思想、内容、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学习,统一性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要把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观念体系。
最后,数学教学原则要重视激励和调节,让学生渴望学习知识,同时,应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把课堂气氛调节得适当,调
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原则要求我们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把学生从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成探索式的学习方式,这对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植根于数学原则的教学,更能把学生从知识的消化中拔萃,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学原则的看法
对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学原则的看法【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
【关键词】教学原则;教学素质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课堂教学在高层次的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考后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义务教育的大环境下需要一定教学原则从而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
现将自己对一些教学原则及一些问题的看法归结如下:1 初中数学教学的原则1.1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素质观的原则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1.2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则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
试论数学教学的结构性原则论文
试论数学教学的结构性原则论文教学原则是以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为出发点,根据教学规律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数学教学除了坚持各科通用的、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坚持结构性原则。
一、数学结构性教学原则的涵义(一)數学知识结构的涵义法国抽象数学的主角布尔巴基(Bour-baki)指出:“数学不是研究数量的,而是研究结构的。
”数学知识结构主要是指数学内容结构与数学方法结构,它不仅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基本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
其大致构成如下:f数学内容结W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结构数学知识结构'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II教材内容所里含的方法结构I数学方法结构U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结构数学内容结构既指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结构即数学内容及其排列、组合方式,也指数学内容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逻辑结构。
数学内容本身的逻辑结构,如立体几何中空间的角与距离的概念都是通过转化为平面的角与距离来加以定义的,这些概念同时都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简洁性、最优性和实用性。
数学方法结构既指数学内容中所蕴含思想方法及其排列与组合的方式,也指解决某一数学问题所用的具体方法或步骤。
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两单元的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方法都是:从实例抽象概括出一般数学模型,再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函数的性质,最后应用函数性质解决问题。
由上可知,数学知识结构的实质是数学知识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统一性与规律性。
(二)数学认知结构的涵义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联想等认知特点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简单地说,就是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内的学习者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知识结构是数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客观的、外在的,而数学认知结构是学习数学时,学习者头脑中逐步形成的认知模式,是主观的、内在的。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原则之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原则之探讨课堂教学是在基本教学论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
这些教学论原则主要包括:教学的目的性,理论与实际结合,直观性与抽象思维结合,高要求与量力性结合,教学的情感性,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教学向自学过度等原则。
这些原则指导所有学科的教学,而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笔者从事十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就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作简单阐述。
1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知道,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空间和数量的关系,它表面上脱离了对象的具体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性还表现为大量使用数学符号,使表述具有简洁性和准确性。
例如“垂直”这个词,其意义是表示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一种位置关系,而在数学中仅用符号“⊥”就可准确呈现。
当然,数学的抽象性又是以具体的素材为基础,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都有具体的现实原型。
例如,“绝对值”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它是以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现实原型的。
所以,数学中的具体与抽象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
在教学中我们应贯彻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感知出发,以现实例子为基础,由具体到抽象,形成数学概念,上升为理论,再由抽象到具体,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从实例引入数学概念。
②注意从特例引入一般性的规律。
③注意运用有关理论,解决具体问题。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任何数学理论都来源于实际,同一数学理论可以来源于不同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例如方程:x+(1/2x+2)=32可以反映“足球的表皮是由一些呈多边形的黑、白皮块缝合而成的,共计32快,已知黑色皮块数比白色皮块数的一半多2,问两种皮块各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反映“七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一半多2,问该班男女生各多少人?”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数学理论又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这样理论才会不断的完善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学原则的看法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
关键词:教学原则教学素质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课堂教学在高层次的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考后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义务教育的大环境下需要一定教学原则从而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
现将自己对一些教学原则及一些问题的看法归结如下: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原则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素质观的原则
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
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则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
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三)课堂教学三结合的原则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为,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
使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相对独立的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
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把握准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的第一误区。
1、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那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那个概念所涉及的范围。
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
对于外延,必须将它的每一项都讲到,又必须强调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等地位的独立的。
2、忽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恰当地把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体现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是很有必要的。
(二)数学中的“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现在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第二大误区。
1“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窄小,换一条件或变一个简单的结论,也就会使之完全丧失解题能力,因此巧解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2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决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要想从根本
解决问题,理应首先追求其通法——基本思想方法,而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对基本方法的渗透。
3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启迪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这样才能避开这一误区。
(三)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教学脱离课本,例如有的教师叫学生合上教材听课,除了布置作业以外,从不利用教材,课堂上有些空余时间,往往只布置学生解答习题;学生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习惯,下课后首先解题,不愿阅读教材,直到解答习题遇到困难时才翻阅例题,期末复习时也不会全面阅读教材,平时能反复钻研教材的更是寥寥无几。
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例如许多学生不能用连贯的科学的数学语言叙述定义、定理,回答教师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断断续续,不知所云。
这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教材的结果。
从平常的测验和作业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材料说明这一问题。
如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代数公式也没掌握,出现(a+b)2=a2+b:这样的错误。
如果在学习这些公式时,教师能很好的指导学生钻研教材,
学生完全懂得(a+b)2=a2+2ab+b2的道理。
加上反复的练习巩固,是不会出现这类错误的。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形式下既要大胆创新追求新的教学方法,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盲目创新,更要注重一些已经出现的问题,前车之鉴切莫重蹈覆辙。
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