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金斯的发展经济学笔记前五章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和第二章:开展国家的主要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

〔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失业低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兴旺的市场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开展的区别和联系〔一〕两者的联系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开展,那么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开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开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开展的根底,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开展。

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开展,经济开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

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开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那么这种增长就是开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开展的含义不一样。

从新的开展观看,经济开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开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开展等含义。

可以说,经济开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

显然,经济开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开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

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

衡量经济开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开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本钱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

相对而言,经济开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那么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概述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

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

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

按照天赋本性分工;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题型不一定准确,可以参考,老师说答案整理的马马虎虎。

名词解释1.原始工业化: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家庭为经济单位、产品是为区域外甚至是国际市场生产的手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

2.交易成本(250页):在信息不完全的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3.滴落效应: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

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

所以,它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

填空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霍夫曼系数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3.外延型增长:主要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外延型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人财物)投入、扩大生产场地、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条件阶段:(1)传统社会 (2)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 (3)起飞 (4)成熟 (5)大众高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条件:起飞要具备的三个条件(1)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3)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1.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等。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关注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其中,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瓦尔拉斯模型则强调均衡增长。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知识的累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是其代表,强调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理论则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强调制度、政治因素、财政政策和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其中,依赖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是其代表,前者认为国际关系和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很大,后者则认为现代化是发展的关键。

2.发展经济学政策经济增长政策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投资、技术创新和贸易自由化等。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包括资源配置、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产业政策是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而实施的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支持和地区发展等。

金融政策是为了解决金融问题和促进资本流动而采取的政策,包括金融市场发展、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等。

3.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化模式、农业现代化模式和服务业发展模式等。

工业化模式是追求工业化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农业现代化模式是农业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村经济发展。

服务业发展模式是发展服务业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服务业的质量、效益等。

4.发展经济学中的问题与挑战总之,发展经济学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学科,涉及到经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

通过对经济发展理论、政策、模式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复习整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为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更好的贡献。

发展经济学_知识点归纳

发展经济学_知识点归纳

Chapter1 导论1.发展经济学早期有哪些重要主*?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1940年代末——196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思路特征: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因果关系;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状态;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转换。

政策主*:(1)主*政府担当起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由国家实施集中计划和直接干预调节政策。

(2)强调物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实行重视分配的政策,特别是对收入增量的重新分配。

(3)主*实行控制人口增长,加快人口流动速度的政策。

(4)普雷维什和辛格主*实行本国生产消费品占领国内市场替代进口进而过渡到本国生产资本品最终改变国内经济结构的进口替代战略和相应的贸易保护、扶植政策。

钱哪里提出一国应该积极利用外资弥补国内储蓄和外汇,制定引进计划,调节引进外资的流向、结构,达到有效利用,并根据发展进程,不断对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初期新古典主义思路特征:(1)对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连续的过程;经济发展是一个和谐的、积累的过程,经济发展的结果使所有收入阶层受益;对经济发展的前景持乐观的看法。

(2)对经济发展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认为经济的进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3)对资本积累的作用的基本看法:承认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但认为并不是唯一的,强调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配合。

(4)对国际贸易的基本看法:提出了“资源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进行国际贸易,进口的应该是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出口的应该是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

政策主*:主*政府实行利用、增进和加强市场—价格机制的政策,通过价格变动来进行间接调节。

主*实行加强农业投资、教育投资和人力培训以刺激技术进步政策。

主*实行控制人口增大的政策:限制城市收入,增加农业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以减缓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政策。

发展经济学第六章

发展经济学第六章

发展经济学第六章1. 简介本文档是《发展经济学》第六章的学习笔记。

本章主要讨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

2. 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本节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经济发展动力。

2.1.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是指人们的教育水平、技能和经验等。

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发展。

许多国家通过投资教育和培训来提高人力资本,以实现经济发展。

2.3.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指经济中资本的积累和投资。

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和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投资和改善投资环境来加强资本积累。

3. 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战略决策。

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3.1. 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是指国家依靠出口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发展路径通常需要发展出口产业、吸引外资和进行国际贸易。

许多东亚国家如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等成功采用了这种发展模式。

3.2. 内需驱动的经济发展内需驱动的经济发展是指国家通过提高民众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来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发展路径通常需要提高社会福利、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水平。

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国家采用了这种发展模式。

3.3. 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和创新产业来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发展路径通常需要投资研发、培养创新人才和提供创新环境。

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和德国等成功采用了这种发展模式。

4.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模型。

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模型。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发展经济学知识点外延式增长: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粗放型)内涵式增长:主要由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增长。

(集约型)全要素生产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贫困恶性循环: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供给和需求。

在供给方面,经济不发达--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低收入--低消费--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也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理论”,低于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

金融抑制:由于利率被压低或者通货膨胀率较高,或者两者都存在,导致了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略之差较小甚至为负。

金融深化: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之比上升。

金融资产的积累将主要来自国内储蓄,从而减少了对财政收入和国际资本的依赖;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多样化将增强投资者之间的竞争,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优化了投资结构。

人口转变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的三个阶段。

人力资本: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

循环因果积累: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

发展经济学-1章-1【实用参考】

发展经济学-1章-1【实用参考】
征 富国和穷国的经济政治权力是不平等的。
富国控制着国际贸易的类型,决定着国际关 系的规则和形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受发 达国家支配,依附于发达国家。
二、7. 不第发经三达济世市的场界本经质国济特是家征发的展共中国同家特 征
由于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和封建生产关系
的束缚,再加上独立后政府干预不当,许多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运行不灵且受到严重扭曲, 无法发挥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功能。
二、第三3世. 人界口高国速家增的长 共同特 征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都远高于
发达国家的出生率,但由于卫生条件的改 善和传染病的控制,两类国家在死亡率上 的差别要小得多,这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 人口快速增长。
二、4第. 高三水世平的界失国业家和低的度共就业同特 征 一种是公开失业,指有劳动力和劳动意
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
另一种是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指劳 动者形式上虽然就业,但得到的工作时间比 他们能够工作的时间少。
二、第5. 对三农世业界生产国的家严的重依共赖同特 征 低 收 入 国 家 农 业 产 值 在 GDP 中 份 额 高 ,
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大。
二、6. 第在国三际世关系界中国处家于劣的势共地同位 特
随三着工、业富革国命的与爆穷发,国西的方划世界分进入
了现代经济增长阶段,但由于种种原因,第 三世界国家并未能及时实现工业化。随着现 代经济增长过程的逐步展开,富国与穷国之
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二节 第三世界的现状
一、第三世界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二、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
1. 发一达国、家第与发三展世中国界家的含义及适用 依据经济发展水平范,世围界各国可分为两大类
程,其目标是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 扩大选择自由。

发展经济学5—9章

发展经济学5—9章

在1943年提出
罗森斯坦一罗 认为基础设施和需求的不可分性,微小投资根本无法启动停滞 丹大推进理论 的经济。
投资必须一次性的达到一个较大的规模,而且要对国民经济各 个部门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实现工业化。
9
(二)对资本重要性的实证分析
自1960年代以来,由于物质资本使用效率较低,经济增长并未达到预定 目标,发展经济学家开始对上述“唯资本论”展开了批评与质疑。
平,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低水平陷阱。
要从这个陷阱跳出来,必须作出最低限度努力,或所谓“临界 的最低努力”,
即通过大规模投资以跳出贫困恶性循环,使提高人均收入的力 量超过降低人均收入的力量,使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与人口 增长的速度。
8
罗斯托起飞理 论
1960年。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具有10 %以上的投资增长率,二是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三是工农业 要平衡增长。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不重要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
希克斯(John Hicks)
对西方国家增长来源的计量研究低估了资本形成的贡献。
因为知识重要进步是凝结在新资本中,把资本形成与技术进步 区分开来可能会导致对资本形成贡献的低估。
安德森(
Dennis Anderson)
说技术进步是一个“余值”没有证明,在缺乏投资的情况下, 发展中国家是怎样能够实现技术进步的。
10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函数研究
麦迪逊(A. Maddison)
纳迪利(M. Nadiri)
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资 源三大类。
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1950—1965年的15年间,经济增长率 平均为5.55%,
其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5%,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是10%,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国际国内贫富差距巨大,短期内不会大幅度减少。

发展中国家定义:①车维汉:原先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②刘易斯: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元的国家③世界银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划分标准逐年变动④谭崇台:[1]低下生活水平[2]低下生产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比[4]较严重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6]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研究对象:①广义: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及一般规律②狭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

学科发展意义:①内在需求②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诉求③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性④出于对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考虑⑤不发达的永久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并不是改善大众生活水平的充分条件经济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描述国家内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过程各种定义:①熊皮特:对现存劳力、土地、资本服务实现新的组合创新②古雷特:生存、自尊、自由③阿码蒂亚·森:基本需求改善,扩大人民权利和能力发展必要条件:生产要素组合变化发展目标:①经济增长和收入得到理性的公平分配②经济结构的改变发展道路:初级产品→发展初期→制造业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库滋涅茨共同发展模式: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罗斯托增长阶段论:传统阶段→过渡阶段→起飞阶段(工业化过程)→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费雪—克拉克的部门学说:①进入工业社会是摆脱贫困循环的重要途径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结构的改变也可以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扩)工业化与增长:①卡尔多增长规律:资源转至工业活动时,增长加快且生活水平提高②农业部门的需求决定早期的工业增长速度③出口和规模经济推动后期的工业增长速度产出结构的多样化:人均收入达到相对高的水平后,产业机构再次出现专业化硬着陆:经济急剧衰退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标准后增长急剧放缓中国目前的危机:内需+外需的不足标准: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及发展人均收入(GDP)计量中的问题:①收集数据②未记录的交易→影子经济③GDP的模糊意义→无环境估算④生活需求⑤国与国间数据比较衡量社会福利:1)实际生活质量指数:①婴儿死亡率②预期寿命③基本识字率2)人类发展指数:健康、只是、人均收入3)人类基本需求发4)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综合指标体系5)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人类贫困指数:①预期不会活到40岁的人口所占比例②成人识字率③剥夺指数目前无法找到可被共同接受的指数来表述人类发展的构成.衡量不平等:1)收入分配:①库滋涅茨曲线:早期不平等→后期平等②收入不平等的表示:洛伦茨曲线→越弯曲越不平等③基尼系数:高收入国家系数小,低收入国家中情况不统一绝对平困的定义:由于生活条件阻止了一个人生而具有的潜力的实现贫困的计量:①人类发展指数②消费贫困线③实践中绝对贫困计量的两个标准古典观点:①亚当·斯密:资源+能力=财富②大卫·李嘉图:边际利益递减③托马斯·马尔萨斯:长期增长的前景很悲观④卡尔·马克思:资本主义的周期性萧条导致政治危机增长模型:①哈罗德·多马模型[1]社会只产一种产品[2]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3]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4]规模报酬不变[5]不考虑技术进步[6]不存在折旧问题[7]劳动力增长率固定为n[8]认为经济增长稳定的条件→合意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②索罗模型[1]资本-劳动比率也是一个变化的量[2]索罗余值等③内生技术变革和新增长理论[1]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增或不变[2]经济增长率可以持续的增长时期:①40—60年代:结构主义时期②70—80年代末:新古典主义时期③80—现在: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早期:强调资本形成的绝对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及80年代后:强调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20世纪50年代:二元经济(现代和传统)两个部门20世纪670年代:依存理论工业化模型:1)面对的现实因素:补充性、不可分割性、市场不完善、基础建设和储蓄↑评价↑:忽略对外贸易作用、不一定非要巨额投资、政府政策无效论均衡增长:类似于大推进的观点①区别:强调私人投资、同时考虑农业非均衡增长给战略部门或主要部门一个推理从而创造联系以促进新工业产生资本:1)资本积累:①物质资本②基础设施③人力资本、社会资本2)资本生产率→技术进步3)概念:①狭义:机器、工具设备等②广义:人的技能、教育、健康等③金融意义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①不单纯取决于投资②资本可以引进新技术③资本的利用收到一国的限制④被看作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的一条出路基础设施投资:①对国家的发展计划贡献②提高私人部门生产率③对农民更友好④更容易获得公共服务政府决策考虑:①社会目标②吸收能力限制的瓶颈或缺陷③最佳投资时点项目分配资本的标准:①吸引投资的能力②创造的就业或出口③利用特定技术的能力④带来的总产出或人均产出项目的评估:成本收益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储蓄:①国内储蓄[1]个人或家庭的储蓄[2]企业以利润形式积累的储蓄[3]税收或借款积累的储蓄②国外储蓄养老金的涌现:成为储蓄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化国家的大型金融基础设施:①银行[1]桥梁作用[2]管理储蓄和风险[3]脆弱的体系②保险公司③投资银行金融抑制:经济政策或其结果导致市场利率被压得过低①原因:[1]对金融活动的限制[2]通货膨胀[3]负的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改革:①含义:肖→解除对于实际利率的限制②表现:[1]货币流通的交易比例增加[2]金融中介机构不断发展[3]各种类型金融资产发展[4]金融深化是发展的指示器③测度标准:[1]利率、汇率的弹性域水平面[2]资产的存量与流量[3]体系的规模和结构[4]市场的运作和功能④政策主张:[1]允许市场决定利率[2]尽可能少地对贷款进行直接分配[3]降低存款准备金以降低市场利率[4]减少对金融交易的征税[5]核心:自由化机构和市场⑤经验教训[1]高利率不一定调动储蓄[2]银行不是简单储蓄受托人[3]忽视了高实际利率对经济的成本和需求水平产生的负面影响[4]利率可以达到市场均衡水平不一定可以使资源配置更有效⑥前提条件:完善的监管体制和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旧观点:马尔萨斯困境(人口陷阱)①人口过量带来战争和饥饿②收入提高带来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均收入回到原来水平新问题:①人口转折:出生率和死亡率同高→出生率超过→恢复②技术可以使一国避开人口陷阱③政府在降低人口增长中的作用人口问题:AIDS、妇女失踪、饥饿人口流动和城市化:①城市化总趋势:[1]中高收入国家→大大超过支持性基础设施的建造[2]低收入国家→农村内部及城市内部②流动的动力:[1]推力→农村地区条件恶化;动力→城市地区的完善条件[2]传统与现代部门现实收入的差别[3]消费结构的变化③城市化后果:[1]失业[2]地区条件恶劣④解决办法:[1]额外投资和完善的机制[2]整修农村经济中心人力资本:①概念:[1]人口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2]人力资本形成→教育、保健[3]特点→连续性、动态性、受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政府提供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①卢卡斯模型健康和健康护理:①原因:[1]环境因素、妇女问题和健康问题、AIDS②改善方法: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教育投资:私人收益、社会收益(生产率、税基等)教育成本:个人成本及社会成本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与对策:①需求导向型义务教育②教育渠道拓展③教育私有化④女性的去贫困化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①超收益②政治压抑③对国外教育资源文化的需要正面效应: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减轻发展中国家的问题: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②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压力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影响:①疾病→降低健康→降低工作能力和受教育的能力→劳动力素质下降②治疗疾病→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资金短缺和债务压力→生产活动③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土地的产出量和人口承载能力④资源枯竭的危险→出口减少经济收入不断减少⑤政府财力和精力的分心→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环境与发展:1)环境账户和国民账户①国内生产总值重新计算:—矿产资源耗尽的费用—有生产性活动造成的土地、水和空气质量下降所带来的环境成本2)环境和经济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3)资源定价:评估和衡量通过市场交易来体现的成本和收益市场失灵的原因:①环境资源等公共资源难以确定产权②市场交易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能力不对称③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不完善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市场和政府①市场方面→外部性内部化②政府方面→对私人活动的规制、公共物品的管理和控制全球环境和多边行动。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经济学说史重点笔记

经济学说史重点笔记

经济学说史重点笔记第一篇:经济学说史重点笔记考研小店 祝考研成功!天天开心!读书笔记一、重商主义学说一、产生的历史条件: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早期重商主义: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孟克列钦晚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柯尔贝尔三、特征: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

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直接来源除开采金银矿外是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影响:首先,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

其次,最直率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

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威廉ּ配第的经济学说一、产生的历史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

重商主义已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并取而代之的。

二、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三、特征: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

他不停留与观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抽象法。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发展经济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
科的重要内容。

1.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其重点包括
经济增长、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社会经济转型等。

2.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在一
定时期内的增加,而发展则包含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因素。

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发展,但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

3. 贫困与不平等
贫困和不平等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贫困指的是人们
没有足够的收入或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而不平等则是指社会资源
在个体、群体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

4.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个体的教育、技能、健康和其他能力,对经济发
展和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提高劳动生
产力和经济竞争力。

5.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通过创新和采用新
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6. 社会经济转型
社会经济转型是指国家或地区从一种经济结构和模式转变为另
一种的过程。

社会经济转型可能涉及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社会
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化。

总结:
发展经济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包括了经济增长与发展、
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转型等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机制和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Burden)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印度从1975-1989年,GDP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

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主要参考资料

1.【美】吉利斯/帕金斯尔/罗默:《发展经济学》,第4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W· 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商务印书馆



3. 【美】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商务印书馆
4.陶文达编著:《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5.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人民出版社 6.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7.郭熙保、周军:《发展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与其它国家相对差距(倍) 1700 1.00 1 1.45 1820 1.00 1.13 1.88 1952 1.00 4.38 8.15 1978 1.00 12.85 11.09 1995 1.00 7.43 5.26
1 2.06 19.8 18.64 8.81
1 1.25 5.45 6.70 1.65
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传统经济理论中,发展一般是指使 原来或多或少处于停滞状态的一国经济以每年5%或6%的 速度增长的能力。 传统的发展概念基本上是把发展当做一种经济现象,认为 人均收人的增长和迅速的工业化是发展的最重要的内涵
2、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概念
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理论中,发展不仅仅是增长,发展 过程是包括经济增长、缩小经济中的不平等状况、消灭绝 对贫困,以及社会、公众观念和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等在内 的综合性、多方面的过程。
0.88 0.88 1.13 0.99 0.59
1.01 1.12 4.22 4.48 1.96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 《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 ,中文版,新华出版社, 1999 年,第 57 页, 第 156-157 页。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发展的含义

发展经济学笔记

发展经济学笔记

发展经济学课堂笔记第一讲发展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发展中国家和发展经济学1、发展中国家新定义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二战结束原殖民地和附属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在经济上选择采取不同的道路方式发展自己的国家。

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有区别。

欠发达国家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关于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量上把握即GDP,按1980不变价值规定,人均收入低于2000美元的国家。

这个标准和后不定期世界银行的标准不太一样。

后者把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称为发展中国家。

低中等高1986年标准 425美元以下 426—?美元美元以上1989年标准 480美元以下 480—6000美元 6000美元以上1994年标准 675美元以下 675—8300美元 8300美元以上二是质的方面把握,即该国人民已经利用获得的资源努力提供产品或劳务。

2、发展中国家特征:①、生活水平低下,表现在:a、人均收入和富国差距大;1984年世界所有国家生产的国民生产总值125000亿,发达国家97500(78%),发展中国家为27500(22%)。

按目前1982年瑞士12000多美元/人,孟加拉国只有140美元/人。

b、GDP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与GDP增长差不多,就最穷的国家,是零增长。

c、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巨大不平等。

平等的国家几乎没有,但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比发达国家要大得多,基尼系数达临界点,经济发展不能从人均收入和总量去衡量,而是要看分配比例。

d、贫困的范围比较大,全世界1/6的人口,靠100多美元/年救济生存。

这是绝对贫困人口,却低保线,国际绝对贫困线,处在线以下的人生活是相当困难的,但各国的标准不一样。

e、卫生状况差,医疗卫生缺医少药在发展中国家是很严重的。

f、教育方面,识字率低,挫学率高,教育落后,文盲多。

②、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劳动生产率水平决定以下因素:一是投入要素,发展中国家投入不足;二是管理技能,而发展中国家缺少的正是合格的管理人才;三是体制因素,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各种体制的变革,如土地制度变革、税收制度变革等,发展国家需要建立一支忠诚、独立、有效率的官僚体制,更重要的教育和培训计划,这些都作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1世纪经济学分章笔记

21世纪经济学分章笔记

21世纪经济学分章笔记
经济增长与发展受何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变化有规律吗?
目的:①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规律。

一、经济增长
1、定义:在较长时间跨度上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或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

衡量指标:GDP增长率经济增长的源泉:①劳动力数量和质量②资本存量的大小③技术(知识的进展)④自然资源⑤制度
2、经济增长理论
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
典型的生产函数: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罗默、卢卡斯等,经济发展过程影响技术进步,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政策主张:重视对教育文化和技术研究的投入。

经济内在增长逻辑:
经济发展—内在的技术进步需求—教育和研究投入—技术进步经济
在报酬递減律下也能持续增长
二、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①资本
②劳动要素质量
③自然资源的利用
④技术进步
⑤市场容量
⑥制度、政权、秩序
2、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1) 资本短缺
(2) 劳动人数量和质量不足
(3) 自然资源制约
(4) 技术进步
(5) 市场(人口+购买力)——国际拓展
(6) 制度、政权、秩序——无效或无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发展的模式一、经济增长: 指一个国家总体或人均收入和产品的增长。

经济发展:含义广泛,不仅包括GDP的增长,还包括教育、卫生和人类其他福利的改进,以及经济、社会结构的改善。

二、在发展中国家中对现代经济增长最具潜在影响的差别:教育的传统;是否由本国人控制商业、金融、交通;是否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是否具有自治的传统、历史经验;地理条件是否有利。

三、替代的概念:指国家的发展具有多重途径,发展的先决条件可以相互替代,不存在某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如,德国的银行体系、俄国的税收替代了资本原始积累而实现增长。

补充:1、金融自由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深层的金融危机,因为地方金融机构的脆弱和外国资本的抽逃。

2、经济发展带来的主要结构变化:总产值中工业比重上升(工业化),农业比重下降,人口的城市化以及市场化程度提高。

第二章衡量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衡量经济增长1、GDP的缺陷:无法衡量未进入市场的家庭生产和不良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自然环境的代价。

(发展中国家大量的经济活动并不进入市场。

随着经济的增长,GDP的计算可能会高估经济的增长,因为一些经济活动被计入GDP仅仅是由于从家庭内转移到了市场。

)2、汇率扭曲问题的原因:发展中国家贸易管制和汇率干预;作为国民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不可贸易品的价格在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在竞争中形成的市场汇率缺点:倾向于低估穷国的GDP水平。

因为市场汇率的计算以可贸易品和资本流动为基础,而不包括穷国的大量低价不可贸易品。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

(相关计算见课本31页)二、经济发展的意义经济发展未给人民带来福利增长的原因: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是维护其统治而非提高人民福利;资源被大规模投入到生产中,导致消费被延迟;贫富差距大。

阿玛蒂亚森认为,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人们选择生活的能力,而收入只是决定这种能力和结果的一个因素。

影响收入转变为“选择最低可接受生活方式的能力”的四个广泛因素:人员异质性,环境多样性,社会环境的变化,相对贫困的程度。

三、人类发展指数HDI:衡量发展的一种综合指标,反映了追求长久而健康的生活、获取知识、能够获得过一种体面生活的资源。

补充:1、后发优势:后起国家可以借用并改进已存在的技术,从而实现更快的发展赶超发达国家。

2、作为丰富选择、推动自由的手段,经济增长仍是穷国的核心工作。

第三章经济增长:概念与模式一、经济增长依赖于两个基本过程:要素积累与生产率提高。

要素积累是指资本存量规模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生产率的提高是指提高效率、改进技术以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

二、储蓄、投资与资本积累索洛等经济增长模型的主要观点:新投资增加了资本存量,而这些新投资必须超过折旧和劳动力增长所需的资本增量;投资通过储蓄融资;储蓄来自当前的收入,需要推迟当前消费。

储蓄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因为可持续经济增长要求产生新投资并确保投资是有效的。

三、索洛的增长源泉分析(即增长的会计分析):度量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等要素对增长的贡献程度。

Gy=(Wk*gk)+(Wl*gl)+a 该方程意义:表明产量增长是如何依赖于劳动、资本投入和这些投入生产率的提高的。

(相关计算见课本57页)全要素生产率a:指经济增长中不能用劳动和资本解释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改进,以及其他影响生产力的因素。

增长源泉分析表明:因为在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本量相对较低,资本积累对增长贡献更大,所以吸引新投资能使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快的增长;而生产率的提高对发达国家的增长贡献更大。

平均全要素生产率为负,因为资本的使用缺乏效率或非效率资产积累的增加,如白象工程。

四、快速增长型国家的特征1、经济与政治的稳定:稳定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有利于投资和增长。

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长期较低的预算赤字,谨慎的货币政策,恰当的汇率,与发展阶段匹配的金融市场和适度的外债水平。

政治上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增加了冲突的风险,冲突破坏了增长并深陷贫困。

2、对健康和教育的投资清洁水、卫生、疾病控制、强大的生殖能力和母亲孩子的健康,延长寿命预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储蓄和资本积累。

3、良好的政府治理和制度有效的监管通过降低风险和增加利润而改善投资环境,有效的法律制度有助于使用可裁决的、理性的当时解决贸易争端,低程度的腐败有助于降低成本和风险。

4、有利于私有企业发展的环境:较少的商业管制和较强的产权保护。

5、有利的地理环境:大多数热带、内陆国自然条件不利于发展。

五、生产函数的资本边际产量递减是指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每一单位新增资本的收益下降。

该假设是包括索洛模型在内的多数增长模型的基础,主要针对要素积累,尤其是资本积累,意味着生产在相同的生产函数上进行; 但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产量增加不一定引起收益递减,意味着生产在不同的生产函数上进行。

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意义(趋同的讨论):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即增长主要来自要素积累,则穷国比富国有更快的增长潜力;随着一国收入上升(发达国家缺乏不断注入的新技术),增长率放缓;既然穷国比富国有更快的增长潜力,他们有可能赶上富国。

六、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农业生产比重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恩格尔定律,即由于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小,所以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家庭在食品上的花费比例下降,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农业部门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倾向于向城镇转移的原因:工业服务业比农业有较高的相对收益,促进农转非;工业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企业集聚,促进城市化。

补充:1、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市场创造机制保护产权,降低腐败,支持法制;市场调节机制处理不完全信息、外部性、规模经济等市场失灵;市场稳定机制确保低通货膨胀和财政稳定,最小化宏观经济波动,避免金融危机;市场立法机制提供社会保护和保险,强调再分配,冲突管理;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如何管理和政治的参与程度。

第四章经济增长理论一、第五章国家与市场一、市场优点:1、在不同的生产者、消费者之间配置资源,使产出最大化,并满足不同消费者偏好;2、比政府更灵活,适应变化的条件,并为增长、创新、结构调整提供激励因素;3、增强竞争,促进效率提高,降低成本;4、使经济力量散布至更广阔的范围。

经济多元主义,促进民主和自由。

缺点(即市场失灵):1、垄断或寡头形成的市场势力,具有潜在的无效率;2、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仅依靠市场力量难以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私人投资者不易对外部性进行收费,而且具有外部性的项目需要巨额投资和很长的回收期);3、公共资源的利用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即私人承担的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而导致资源利用无效率;4、市场不能顺利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幼稚产业保护;5、制度不完善,市场信息不完全、产权缺乏保护,投资风险大;6、宏观经济非均衡,即当条件变化时,劳动力市场、信贷市场、外汇市场不能迅速调整以平衡供需;7、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易导致贫富差距。

二、政府干预理论或意义:1、大推进理论(平衡增长理论):为了给工业产出创造出市场,所有的工业部门必须同步发展,每个部门都雇佣对其他部门的产出有需求的工人。

而单靠市场无法形成大推进的局面,因此,政府计划、控制、直接投资都是必要的。

2、普雷维什.辛格命题(出口悲观主义):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持续恶化,世界市场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只会缓慢增长。

这要求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用政府干预开保护本国制造商。

3、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需要政府干预。

缺点:1、易导致腐败、政府本身能力有限、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效率低下。

2、价格干预的后果:关税保护,孕育了低效率的企业;利率上限,抑制金融体系发展,助长信贷配给和非生产性投资;最低工资制,减少了就业,加深不公平;食品价格上限,打击农民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率提高。

三、1、IMF的职能:为面临重大收支问题的国家提供暂时的融资,稳定汇率。

济的稳定。

必要性:通货膨胀增加投资风险,削弱投资;扭曲了相对价格及基于这些价格的决策;实际利率为负时,会减少长期投资,产生对外汇的超额需求;当货币被高估时,产生对外汇的超额需求;高通胀对穷人及依靠固定收入的人不利。

稳定化方案:削减政府开支、增税,以减少政府赤字;严格限制央行对政府和商业银行的信贷,以控制货币供给;汇率贬值或汇率浮动以促进出口,扭转国际收支赤字;抑制工资增长,防止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效率及灵活性。

结构调整方案:a.调整价格,使价格放映资源稀缺性和成本费用(即理顺价格),这要求价格不应被贸易限制、政府价格控制所扭曲(相对价格反映了资源的真正稀缺性);b.保障竞争,促进生产率提高,降低成本,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c.私有化:利:提高效率,利润最大化;减缓政府的预算压力害:贫富分化,不能兼顾社会效益。

d.创建支撑市场运作的制度:运行良好的市场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可强制执行的合同,以明晰产权(私有化或与个人利益相关的集体化);金融系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央行管理货币、制定货币政策并对银行体系审慎监管;政府能控制腐败;四、改革的进度:休克疗法: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包括停止货币供给增长、放开全部价格、将国有部门私有化等措施的。

五、改革的可信度:影响公众的预期和投资。

改革的可信度依赖于(影响因素):政府对改革方案进行强有力的、长期的和不可逆转的执行;公众对稳定化和自由化的预期;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资金援助,有助于舒缓改革执行中的转轨进程,但却降低了改革的迫切性;公共债务,取决于能否有效利用借来的资金。

六、华盛顿共识:财经纪律;重新确定公共开支的优先顺序;税收改革;利率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竞争性的汇率;外国直接投资的自由化;私有化;放松管制;保护产权。

失败原因:改革未充分的实施,需要足够的时间使改革充分发挥影响力;没有强大的制度和良好的政府治理;IMF和世行提倡的改革具体措施过于严格,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自治权)。

补充:1、市场失灵倾向于在低收入国家更加普遍原因: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被分割,制度不健全,合同执行不到位,市场规模狭小。

2、舒尔茨:传统的小农生产者都是理性决策者,会对价格和供求迅速作出反应,而且他们所采用的技术很好的适应了他们所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限制。

市场激励加上新技术的采用,会引导农民改变他们的生产方法并提高生产率。

3、市场导向性发展理论的核心:市场创造竞争,而竞争刺激生产性投资。

4、外向型战略的实质:通过引导私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从世界市场中获利,并提高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垄断:优点: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有序、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