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部分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部分名词解释
北洋军阀:
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国封建军阀集团。1895年清廷命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这支军队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1926年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倡导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
“府院之争”:
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中国清代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12天的事件。1917年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争端。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带领军队入京拥溥仪登极,恢复清末官制。消息传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要求讨伐张勋。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讨伐张勋。段祺瑞重新执政。
二次革命:
是孙中山企图挽回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发动的一次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凯,重新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于暗杀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很快把讨袁军打败“二次革命”失败了。
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新文化运动:
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
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次直奉战争:
北洋军阀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日本在失去皖系军阀这个工具后,转而扶植另一个工具奉系军阀与直系对抗。1921年12月,张作霖进京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梁上台后,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同意胶济铁路中日合办。同时梁极力抑制吴佩孚。其卖国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吴佩孚和直系各省督军乘机逼迫梁士诒下台。由此引起直奉战争。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双方各动用兵力约12万人,在长辛店带交战。5月5日,直军在长辛店获得大捷,随后张作霖率残部出关。
北京政变:
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革命高潮推动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与热河一线奉军作战。冯军由古北口秘密回师北京,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冯玉祥会同奉系军阀张作霖成立了由段祺瑞任执政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北京政权又落入官僚军阀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为北方革命形势发展创造了有利件。
孙文越飞宣言:
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从广东退居上海,绝境中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以此为精神,1月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明孙中山开始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寻求国际进步势力援助的愿望,使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础。
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上海召开,南方军政府代表为唐绍仪,北京政府代表为朱启钤。由于南北议和有碍日本在华利益、有悖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的意图,北京政府只是迫于中外压力才同意议和。和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南方代表提出陕西立即停战,撤换陕督陈树藩,停止招募参战军。此后数日,由于北京政府并未制止陕西的战争,唐绍仪表示如不撤换陈树藩,停止陕西的战争,决不再议其它议案。但北京政府没有答复。28日,和议暂停。
北伐战争:
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解放了江西;东路军解放了福建。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好人政府:胡适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由这些人组成“好人政府”,形成社会的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态。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