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假设 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负相 :
【 关键词】上市公 司 股权激励

公 司绩效
关关系。当管理 者持股 比例增加 时 , 会使管理 者有更多的权利
控制企业 , 外界 对管理层的约束 力下 降 , 管理者 会更 多地 以牺 牲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 , 通过追求 自利 目标而 不是公司价值 目标来实现 自身福利最大化 。 假设 3 上市公司的成长能 力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 系有 : 显著影响。在有效 率的资本市场上 , 公司成长性越强 , 资者对 投 其未来经营预期越好 , 从而公司的市场价值 表现就越 好 ; 反 , 相 公 司风 险越大 , 未来收益越不确 定 , 资者对其 价值判断 也就 投
公 司 业 绩
RE 0
MR GR W 0
净 资 产 收 益 率
股 权 激 励 授 予 的 股 权/ 公 司 总 股本 每 股 收 益 增 长 率
解 释 变 量 股 权 激 励 股 本 比例 公 司成 长 能 力 控 制 变 量
样本 , 21 年年报报告 中披露的数据作为样本数 据 , 以 00 各指标
并进入实施 阶段的公司只有 9 家 。纵观 国内外学 者的相关研 5 究文献 , 对于股权激励 的效果 , 仍存在争议 。有些学者指 出 , 股
权 激励与公司业绩正相关 。有些学者认为 , 权激励与公司业 股 绩存在 负相关或者相关性微弱 。本文将对股权激励和公司业绩
进行更深入 的研究 。
表 1 变量描 述
变 量 性 质 变 量 名 称 变 量 符 号 变 量 定 义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 间的关 系 , 选择 2 1 00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 公司 , 剔除 s T公 司 以及缺少相关数据的公司 ,最终选 取 5 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 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实证研究
的上市公 司为样本 , 对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 我国上市公司管
理层股权激励 比例偏低 , 持股结构不合理 ; 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存在 区间效应。 本文最后对我国上
市公司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提出了政策建议 。 关键词: 上市公 司; 管理层持股 ; 司业绩 ; 公 区间效应
益率 ( a f e r nCmm nSokodr’ q i , 写 为 R E)每股 收益 (anns e hr, 写为 R toR t no o o t hlesE ut 简 e u c y O 、 E rig r ae简 P S
E S, oi Q 经济增加值(cnmc a e d e , P )Tb 、 n E oo iV l dd 简写为 E A等。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体制还不完善 uA V) 的情况下 , Tb 用 oiQ值以及 E A衡量公司业绩不太适宜。 n V 原因在于 Tb oi Q的计算模型中有企业的股 n
பைடு நூலகம்3 5
( ) 司业 绩指标 的选 取 与释义 二 公
业绩指标选取的原则是体现上市公 司的盈利能力。在证券市场上 , 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
力往 往可 以决 定对该 公 司股 票价 格 的定 位 。从 投资 者 的角度 来说 , 市公 司 的盈利 状况 和盈 利 能力 还 上
是决定投资人市场行为的重要依据。过去的研究对业绩指标选取主要集中在下面四个指标 : 净资产收
E A的适用性也较差。 V 我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 O ) R E 作为业绩评价指标通用性强 , 适应范围广 , 不受行 业的局限; 每股收益( P ) E S是反映公司业绩 的绝对指标 , 被看作是股价的决定性 因素, 广受关注。所以, 我们选取这两个相对客观的指标来衡量企业业绩。如表 2 所示 :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引言: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向员工、管理层或关键人员提供股票或股权奖励来提高其工作动机和绩效的方法。

在当前竞争激烈和变化迅速的商业环境下,股权激励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并提供相关建议。

影响因素: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股权激励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经济增长迅速的时期,股权激励对于提高绩效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这种激励措施可能不起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

其次,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组织结构也会对股权激励的影响产生重要作用。

不同的战略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股权激励措施来实现,而不同的组织结构会影响股权激励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战略需要来选择适合的股权激励模式。

另外,公司管理层对于股权激励计划的态度和参与程度也会影响其绩效效果。

如果管理层对股权激励计划的重视程度不够,或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那么股权激励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影响机制:股权激励对于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有着明确的机制。

首先,股权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和责任感。

通过让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或股权激励计划的受益人,他们将更加关注公司的业绩和发展,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股权激励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风险承担。

员工在参与股权激励计划后,具有更强的收益动机和风险承受能力,他们更愿意参与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等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从而推动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另外,股权激励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组织效能。

通过将组织成员与公司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股权激励可以激发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实证研究:大量的实证研究支持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积极影响。

例如,研究发现,与没有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相比,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在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上表现更好。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应用。

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推广更是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然而,股权激励是否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绩效仍然存在争议。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期为公司制定有效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
1.梳理与回顾股权激励理论及现状;
2.探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4.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来探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5.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进行实证分析。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来探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时间序列分析法可以用来确定两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面板数据模型则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考察变量的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公司治理结构等相关因素,从而获取到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了解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效果,为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供指导意见,同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

摘要股权激励通过股票这个工具从根本上将所有者利益与管理者的利益充分结合在了一起,这样有利于避免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又可以减少代理成本,还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西方的国家已经在历史实践中表明,股权激励机制的优越性体现在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以及增强公司经营能力与人才储备与建设方面。

但是,因为我国的国情较为特殊,再加上该机制引入时间短,实践经验不充分,其效果也不显著。

目前该机制是否能有效提高公司绩效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也是难点,每个学者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文章首先介绍关于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

然后就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做一个梳理,总结出目前的基本现状,找出瓶颈所在。

之后再,选择于2014年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并以2014-2016年正式实施股权激励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有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出结论,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股权激励模式;委托-代理理论;股权激励比例;公司绩效;AbstractEquity incentives combine the interests of the owner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manager. This helps to prevent managers from acting in the interest of their own interests. Maximizing the company's value while reducing agency costs and improving management efficiency. Western countries have shown in historical practice that t he advantages of the equity incentive mechanism are embodied in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ompany's management ability and talents reserve and construction. However, because of our country is more special, the mechanism introduces short time and inadequate practice. The results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has been the focus of academic discussion, and also the difficulty. The results are not the same for every academic.It is also the direction of the study.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equity incentive. Then we will make a comb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our country, and summari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ind out the bottleneck. Then, choose the equity incentive plan announced in 2014, and 2014-2016 the implementation of equity incentive of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a-share listed companies as research samples, about the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of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2)1.3研究思路 (2)1.4研究方法 (3)2 国内外研究文献文献综述 (4)2.1 国外研究状况 (4)2.1.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4)2.1.2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4)2.1.3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不显著相关 (4)2.1.4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曲线相关关系 (4)2.2 国内研究状况 (4)2.2.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5)2.2.2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5)2.2.3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不显著相关 (5)2.2.4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曲线相关关系 (5)2.3 文献评述 (5)3 实证分析方法设计 (7)3.1 研究假设 (7)3.2 股权激励的基石理论 (7)3.2.1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7)3.2.2 股权激励的几种模式 (8)3.4 模型构建 (12)3.5样本数据来源 (12)4 实证分析 (13)4.1变量描述性统计 (13)4.2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14)4.3 引入控制变量条件下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偏相关性检验15 4.4回归分析 (15)4.4结论 (1)5 研究结论及建议 (2)1 绪论1.1 研究背景自19世纪末,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公司的管理业务越来越科学合理,过去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一体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公司管理体系,发生了控制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即“经理革命”。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西方学 者对 于股权激 励和 企业绩 效 的相 关性研 究始 于 2 O 世纪 3 0年代 ,最早是见于 B e r l e&Me a n s( 1 9 3 2 )的著作一 “ T h e M o d e m C o no r a t i o n a n d P i r v a t e P mp e  ̄ y ” 中, 他们认 为 : 在 股权较 分散 的公 司 , 管理层 和股 东 目标严 重背离 , 公司的资产被管理层 用来 追求 自身利益 , 这 与股东的利益是冲突 的, 公司的经营绩效 难以保证 , 而这种 冲突会 随着管理者股权份额 的增加相应 减轻 。 随后 , J e n s e n& Me e k l i n g ( 1 9 7 6 ) 通过研究 发现 , 将公 司 的管理层 看作 是内部股东 , 当他们 没有 或者只有很少 的公 司股权 时 , 管理 层更 热衷于在职消费 ; 而 当内部股东股权份额不断增加 , 他们与 所有 者的利益 趋向一致 , 会提 高公 司的经营业绩 。此后 , 西方学 者对股权 激励和公 司绩效 的相关性进 行了大量 的研究 , Mu sh y ( 1 9 9 0 ) , C o u g h l a n& S e h m i d t( 1 9 8 5 ) , J o s c o w、 R o s e& S h e p a r d ( 1 9 9 3 )都 证 明了高管 持股 和公 司绩 效的正 相关 性 。J e n s e n& Mu r p h y ( 1 9 9 0 ) 的研 究结论更 是直接 指出 : 对首席 执行官进 行股 权激励是使之与所有权人 目标一致 的最有力手段 。 相对 于西方 , 我 国在 此方面研究时 间较短 。魏 N( 2 o o o ) 通过
和 探 究 了现 阶 段 股 权 激 励 在 我 国发展 和 实 践 。 研 究发 现 : 股 权 激 励在我 国发展依 然处在 不成熟阶段 ,股权激励 的激励 作用在理 论上 的可行性和有 用性 ,与现 实中国市场情 况的不完备 尚存在 冲突,从 而导致股权激励在 某些行业和公 司的正 面作 用表 现不 明显 , 甚 至 出现 反 作 用 。

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成长与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有强大的团队支持来实现企业目标与增长。

而股权激励制度便是一种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之一。

它可以通过激励员工获取公司股权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因此,研究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阐述股权激励制度实施的原理和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股权激励对企业的影响。

文章对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实例和数据来支持研究结论。

第二章股权激励制度及其原理2.1 股权激励制度的概述股权激励制度是指公司向管理层和员工以股份或权益的形式提供激励的制度。

它的本质是将员工与企业股东合并起来,让员工不仅是企业的劳动力,也是企业的股东和合伙人。

股权激励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从激励角度出发,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符合公司的经营战略,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2.2 股权激励制度的原理首先,股权激励制度强调员工和企业的利益一致性,员工可以通过获得股权和股息来分享企业利润的增加。

其次股权激励制度具有长期激励的特点,强调员工的股权激励应该与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相匹配,从而形成长期股权收益。

最后,股权激励制度为员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并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章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3.1 员工绩效的提高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的绩效。

因为员工通过获得股份和股息,既有了一种归属感和责任心,也会更积极地参加公司管理和决策过程,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提高员工劳动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3.2 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通过股权激励制度,公司可以让员工充分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优化企业的管理效率。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来源:《中国证券期货》2021年第03期关键词:股权激励公司绩效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一、引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为了解决两权分离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公司股权激励应运而生。

股权激励是指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激励。

股权激励起源于美国,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是目前上市公司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

我国股权激励起步较晚,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股权激励才开始在国内迅速发展。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A股共有33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权激励预案公告,股权激励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于股权激励的效果,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且研究者结论均不同。

二、相关研究综述股权激励效果尤其是与股权激励伴生的公司绩效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Of'ek和Yermack (2000)发现股权激励对持股较少的高管有较好的激励作用,但是对于持股较多的高管的激励作用则会削弱。

Brown等(2007)认为股权激励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Bhagat和Bolton (2014)则发现股权激励政策与企业财务欺诈紧密相关,从而出现负面影响降低企业价值。

高雷和宋顺林(2007)认为高管人员持股规模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相关性。

姚国姮和吴琼(2014)发现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李春玲和张好圆(2014)则从股权激励范围入手,基于产业要素角度,发现股权激励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超过一定比例则产生抑制作用。

尹美群等(2018)研究了创新投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但是发现股权激励在创新投入和公司绩效关系中效果并不显著。

王吕锐和李梦元( 2018)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来检验股权激励效果,发现股权激励有效性只在股权分散的企业中显著。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2 5 F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6 4 1( 0 0 1- 02 0 10 — 3 12 1 )30 4 —2 表 1 股权激励 的方式
0 引 言
限制性股票是指激励对象按照规定的条件从本公司或绝对控股公 司处 伴 随着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的积极探 索, 以管理层持股 为代表 限制性股票 获得 的一定数量的公司股 票,在工作年限或业绩 目 符合股权激励计 标 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被 引入到众 多上市公 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中来 。 划规定条件后, 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 中获益。 正确 、公允地评价上市公司绩效是衡量上市公司治理效果的关键 , 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是指公司或绝对控股 的企业主授予激励 对象在未来一定期 限 有 助于 在 理 论 上 丰 富和 完 善 公 司 的治 理 结 构 理 论 , 为改 进 我 国 目前 内 以预 先 确 定 的价 格 和 条 件 从 公 司 购 买 一 定数 量 股 份 的权 利 。 的 公司 治 理 结 构 实践 , 供 切 实 有 效 的 指 导 。 上市 公 司 高管 的股 权 提 激 励制度 , 为最重 要的长期激励 机制 已被 提上 日程 , 为推 进我 股票增值权 作 成 股票增值权是指 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一定的时期和 条件 下,获得规定 国 公司 治 理 结 构 改善 , 进 我 国 资 本 市 场 与 国 民经 济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促 数量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收益的权利。 的重 要 机 制之 一 。尽 管 国 内外 学者 对 股权 激 励 机 制 的理 论 与 实证 分 析 己在过去几十年 中取得了相 当丰硕 的研究成果 , 但在现实社会中, Meki (9 6 给 出 了合理 的理 论 解 释 。 们 指 出 , 公 司所 有 权 结 el g 17 ) n 他 在 管理层持股是否能有效协调股东和管理者 的利益冲突 , 并改善公司 构 高 度 分 散 的背 景 下 , 大股 东 的 缺 乏 会 使 小股 东们 “ 便 车 ” 行 为 搭 的 绩 效 这 一 问题 , 术 界 却 一 直 争 论 不休 , 么 管 理 层 持 股 对 改 善 我 成 为一 种 通病 , 而使 管理 者 更 加缺 乏 监 督 , 理 问题 将 更 为严 重 。 学 那 从 代 国上 市 公 司绩 效 的作 用 到底 是 积 极 的 、 极 的 上 市 公 司 实 施 股 权 在不能寄希望于监督的情况下 , 消 一个有效 的替代手段就是给予管理 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究竟如何?本文期望就此展开 实证研 究。 者 一 定 的股 份 , 管 理 者 成 为 所 有 者 , 而 拉 近 管 理 层 与 股 东 的 目 让 从

研发投入、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研究——基于A股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

研发投入、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研究——基于A股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

研发投入、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研究——基于A股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研发投入、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研究——基于A股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摘要:随着创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研发投入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然而,在研发过程中,高管团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管股权激励机制被普遍应用于鼓励高管团队积极参与研发活动,并推动企业创新与发展。

本文以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探讨研发投入、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言:在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研发投入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研发投入需要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来推动和执行,高管团队的积极参与对于研发活动的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高管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对于激发高管团队的积极性和广泛参与十分重要。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对象,通过搜集企业年报和财务报表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主要研究变量包括研发投入、高管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以发现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研究结果: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即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

同时,高管股权激励也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高管股权激励机制的运作可以激发高管团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此外,研究还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在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即高管股权激励是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重要传导机制之一。

讨论与结论:本研究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和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因此,企业在制定管理策略时应加大对研发活动的投入,并采用合理有效的高管股权激励机制,激发高管团队的活力和创新驱动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绩效表现。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高管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还需要加强对高管团队的监督和制衡,确保股权激励方案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实证研究股权激励是一种现代企业家激励方式,其作用在于通过给予员工股权,使他们与企业财务利益相关,进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绩效。

股权激励的出现,为企业家激励提供了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的选择。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一、理论基础1. 股权激励理论的基础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是现代企业家激励和契约理论。

企业家激励强调激励制度与企业管理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咨询、管理、董事会关系、利益相关方标准等方面的重要性。

契约理论是企业家激励理论的实现者,根据不同的企业管理需要,为企业制定整体的激励合同。

2.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与企业发展股权激励理论认为,员工拥有与企业利益相关的股权,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其对企业利益的关注,增强其成为企业家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长久的推动作用。

此理论的基础是员工与企业财务利益相关,成为高层管理者和核心技术工程师,做出更多贡献。

二、实践分析1. 股权激励的现实应用股权激励,是企业家激励理论的一种重要实践,其主要应用场景是在公司初创期。

通过给予创始人、核心技术工程师和关键人才等较高的股权激励,以此为基础形成“制度式技术管理”等具有创新性的管理体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公司。

2.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实证研究现有的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可使员工对企业利益更加关注,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质量,形成长期投资和利益共享的机制,提高企业绩效。

同时,股权激励可以激发企业高层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激励机制,利用股权回收等制度资金激励,达到企业更强的持续发展。

3. 股权激励对企业跨区域竞争的支持股权激励是跨区域竞争的重要支持,通过给予优秀员工更高的经济利益,形成企业更灵活和强有力的组织和人员组合,形成创新和应变能力较强的团队,有效支持及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总结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股权激励的出现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质量,提高企业的绩效。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概述:股权激励(Equity Incentive)是指公司通过向员工发放股权或股权期权等方式,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司绩效的一种经济手段。

本文旨在探究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研究,深入了解股权激励在实践中的表现与效果。

一、股权激励对公司财务绩效的理论影响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旨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

理论上,股权激励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产生以下影响:1. 激励员工积极性:通过持有股权的方式,员工与公司利益捆绑,能够更好地分享公司的成果与风险,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2. 增加公司市场竞争力:员工拥有股权,能够更紧密地与公司利益挂钩,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从而推动公司财务绩效的提高;3. 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通常采取长期股权锁定期或者分阶段解冻的方式,有助于员工长期发展和公司的长期经营,从而提高公司财务绩效。

二、股权激励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为了深入了解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本文回顾了一些以往的实证研究。

其中较为典型的研究结果如下:1. 美国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公司的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对公司经营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能够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2. 中国市场研究显示,采用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相比未采用的公司,其盈利能力较强,股东权益回报率和股价表现也更出色;3. 香港市场的研究则发现,股权激励能够提高公司业绩稳定性,并且在金融危机期间对公司的抵御能力较强。

针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即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

三、股权激励的经典案例分析为了更具体了解股权激励在实践中的运作情况以及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本文选取了阿里巴巴集团作为经典案例,下面进行分析。

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进行了股权激励计划,董事局主席马云将持有公司50%的股权转让给13名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激励小组。

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收 稿 日期 :0 8 2— 4 20 —1 2
作者简介 : 孙堂港 (9 2 17 一

)男 , , 山东博兴人 , 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
4 — 4
I D U Sl I L N TR A EC o N o M I S RESE RC H C A
中国资本 市场多年 的股权分置 问题终 于开始得 以解决 , 带有上 世 纪末计 划 经济 烙 印的原 《 司法》 以 公 得


问题 的提 出
纵观世界各 国公 司治理实践 , 股权激励制 度作 为一种新 的公 司治理结 构和 治
理模 式 , 为各 国企业管理者及其他关 键员工 的薪酬 制度 改革 、 构优化 , 终实 现 结 最
有效激励 吹来了一股新风 。股权激励 在实现公 司长 期稳定 发展 的前提下 , 给予 了 员工分享公司利润 的机会 , 而实现了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员工 的“ 从 双赢 ” 。 20 0 5年 5月我 国开始 了股权分 置改 革 , 权分 置 改革 拉开 了解 决 中 国证 券 股
市场制 度性缺 陷和深 层次 矛盾 问题 的序幕 , 拉 开 了解 决现 代 公 司所有 权 和经 也 营权 分开而导致“ 利益侵 占” 问题 的序幕 。证监会启 动的股权分置 改革有利 于我 国资本市场的资产估值功能逐 步 恢复和不 断完善 , 有利 于增强 资本 市场对上 市 也
公 司管理层 的约束 j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 了国有 上市公 司“ 一股独 大 ” 的状况 , 在 制度 上建立了大股东 、 小股东一起关 心股 价的共 同利益机制 。经过此 次改革 , 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业 的完 全所 有 者 ( 即存 在 外部 股权 ) 的情况 下 , 经营 者 的工作 努力 使 他 承担 全 部 的成 本 而仅 获得 部 分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冈 此需 要 一 个 较 高 水 平 的 高 管 层 持
了 管 理 层 持 股 变 量 外 .其 他 的 一 些 变
量 也 会 对 公 司 绩 效 产 生 影 响 ,对 这 些
股 权 合 约 。 另 一 方 面 , 管 层 和 各 等 高
变 量 的 忽 视 , 可 能 会 导 致 伪 回 归 的 出
持 股 与 公 司绩 效 关 系 有 显 著 影 响 。在
有 效 率 的 资 本 市 场 上 。 司 成 长 性 越 公
一 一 ~ 一 ~ 一 ~
( ) 量 说 明 三 变
成 长 能 力 ( rwh 作 为 控 制 变 量 。 G o t) ( ) 型 构 建 四 模 本 文 采 用 多 元 线 性 回 归 模 型 来
本 文 首 先 对 高 管 持 股 比 例 与 公
假设 2 :公 司规模 对 高管 层 持 股
与 公 司 绩 效 关 系 有 显 著 影 响 。部 分 学
权 水 平 与公 司绩 效 的关 系 , 高 级 管 用
理 层 的 总 体 持 股 数 量 占 公 司 总 股 本
司 绩 效 进 行 描 述 性 分 析 ,然 后 运 用 2 0 — 0 9年 数 据 分 析 股 权 激 励 与 公 06 20 司绩效 间相关性 。 1 理 层 持 股 比 例 描 述 性 统 计 分 .管 析 。从 20 0 6年 到 2 0 0 9年 管 理 层 持 股
假设 3 :公 司成长 能 力 对高 管 层
研 究 我 国 国有 上 市 公 司 股权 激 励 与
公 司绩效 的 关系 。
模 型 的一般 表达式 为 :
R0E -a+b MS +b MS +b LN l R 2 R 3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 彀艘增啦校
E I R
R 0 E E P S S I z E
每 股 收 益 因 变 量 公 司 规 模 控 制 变 量
图2 2 0 0 9 -2 0 1 1年 中国 上 市公 司股 权 激 励 计 划 类 别 分 布
资产负债率 控制变量
总 资 产 周 控 制变 量 转 率 净 利 润 增 控 制变 量 长 率

本文运 用 S P S S 1 9 . 0 软件对 相关 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 , 结果 如表 3 所示 。从表 3 可 以看 出 , 上市公 司股 权激励比例最 高达 到1 0 . 5 %, 最 低只有 0 . 2 3 7 %, 平均股权 激励比例是 3 . 2 0 3 %, 股权 激励 比例 的均值为 3 . 2 0 3 %, 标准差为 0 . 0 1 8 。从图 3可以看出大 多数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在 0 . 5 % 到4 % 之间 。 也就是说 , 在这 1 9 8 家样本公司中大 多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 不超过 5 ‰
D AR
T A T N P G R
公 司总负债 与总资产 的比值
公 司 主 营业 务 收入 净 额 与 平 均 资 产 总 额 的 比值 公 司本 期 净 利 润 相 对 于上 期 净 利 润 的增 长 幅 度
( 注: 资料来源 : 和君咨询。)
道德风险行为的动机比较强。随着公司管理者持股份额的增 加, 他 们与股 东的利益 差异将会缩小 , 其偏离股 东利 益的行 为
净 资 产 收 益 率 因 变 量
4 牲救察
图 麟
变 量 定 义 股 权 激 励 方 案 中用 于 激励 的股 份 数 与 当 年 公 司 总股 数 的 比值 公 司净 利 润 与股 东权 益 的 比值 公 司 税 后 净 利 润 与 普通 股 总股 本 的 比值 公 司 的 总 资产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 国上 市公 司股 权 激 励 对 公 司绩 效 的影 响 究文献 资料为基础 ,阐述 了实施股票激励制度 的效果 ,并在此 基础上 ,对 2 0 1 0年闻 实施股 票激励计 划的上 市公司并且如今依 然实施 的的上 市公 司作为样本 ,主要采用数理统计 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股权激励 的实施 效果进行检验 ,为未来实施股 权激励的公 司提供 参考。 关 键 谰 :股 权 激 励 ;公 司缋 效 ;主 成 分 分 析
一 .
引 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两权分离 的情况 下产生 了委托代 理关系。为解决这种代理关 系可能带来 的风 险,美 国率先 推出 了股权 激 励制度 ,并在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使 经营者获得公 司股权的形式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权利 ,是一种长期性激励机制 。 中国股权激励计划从 2 0 0 6年至今 的增长 趋势均 是强势 的 ,我 国各 家上市公司对于利用股权激励填补代 理问题 、管理人才 和促进公 司发 展 的逐渐认 同。但是另一方面 ,上市公 司实施 股权激励 的家数仅 占境 内上 市公司总数的 4 .7 8 % ,可见还有很 多公 司由于各种原 因处于观望状态 , 也可 以看 出股权激励制度在 中国的推行和完善还有很大的发展 空间。而 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考虑 ,以我国 2 0 1 0年实 施股权激 励计划并 且如今依 然实施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旨在了解我 国上市公 司的股 权激励效果 。在此基础上提 出相应的建议。 二 、股权激励与公 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 2 0 1 0年实施股权 激励计划 而且现在依 然处 于实施状态 中 的上市公 司研究对象作 为样 本 ,以其 2 0 1 2年 的财务报 表数据 为研究 内 容 ,共计 2 9家。
据各个财务指标在 主成分 中 占的比重 ,对该 主成 分作 出合理 的经济 解 释。对 于第一个主成 分来说 ,其 中 占较大载 荷量 的指标 是销 售净 利率 Z q ,营业利 润率 ( Z s ) ,每股收益 ( g 2 ) 、净资产收益率 ( Z 3 ) ,不 难看 出第一个主成分代表 了企业的盈利 能力 ,而对第 二个主成分 来说 ,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范文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范文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在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以期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普遍认为,股权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对企业的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股权激励的实施方式、实施时机等因素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理论分析股权激励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代理成本等途径,影响企业的绩效。

具体来说,股权激励使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股权激励还能促使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减少短期行为。

此外,股权激励还能降低代理成本,增强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一致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采用实证研究法,收集相关企业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法,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

五、实证研究本研究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对其实施股权激励前后的企业绩效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收集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前后的财务数据、市场表现等指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果表明,实施股权激励后,该企业的绩效得到了显著提高,具体表现在营业收入、净利润、市值等方面。

这表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影响路径分析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认为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员工积极性:通过授予员工股权,使其成为企业的股东,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高管行为变更为中介变量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高管行为变更为中介变量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高管行为变更为中介变量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高管行为变更为中介变量摘要: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和提高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高管行为变更作为中介变量,探索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

通过对国内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可以通过对高管行为的调节而提高企业绩效,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回报。

1. 引言上市公司作为经济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和绩效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股权激励旨在通过激励机制提高高管层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而高管行为变更则扮演着连接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之间的桥梁,通过调节高管的行为,在股权激励的推动下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

因此,本文将以高管行为变更为中介变量,探究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

2. 相关理论2.1 股权激励理论股权激励理论认为,通过给予员工一定的股权,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升企业的绩效。

股权激励可以使高管更加关注公司业务,从而推动企业创新和改革。

另外,股权激励还可以帮助公司留住和吸引优秀的人才,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2.2 高管行为变更高管行为变更是指高管在接受了股权激励后,其管理行为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高管的决策、沟通和资源分配等方面。

股权激励会激发高管更加注重公司业务发展,理性决策,提高公司绩效。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国内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来探究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通过高管行为变更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

4. 实证研究通过对国内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存在着正向影响。

同时,高管行为变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节。

具体而言,高管行为变更通过调节高管的决策、沟通和资源分配等行为,提高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

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实证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实证关系研究
二、 提 出研 究 假 设 近年来 股权激励体制得 到了越来 越多 的关 注 ,这一问题 已
成为现代企业 管理研究 中一个重 要的领域 ,其快速 的发 展也得 益于相关理论 的不断完善 。其 中最 为重要的企业委 托代 理理论 和人力资本理论奠定 了股权激励 的理论基础 。 在这 以后 , 国内外 学者 围绕经 营者股权激励与业绩 的相 关关系进行 了一 系列的理 论和实证研究 。 Ma h a n和 H a m i d 利用 1 9 7 9 — 1 9 8 0年随机得 到的 1 5 3家制 造 业公司样本得 到的结论 是 :企业业绩 与管理层持股 比例成正 相 关 关系 ,而股票期权在 运用上有 很大优势 。H M 1 和  ̄e b m a n发 现 :公司股东价值 与管 理人员持有 的公 司股票和股票期权之 间 的关 系要 比与他 们获 得 的工 资 和奖 金之 间的 相关 性 强得 多 。 C o n n e l l 和 S e  ̄e s 曾采用 二次 方程法 研究 托宾 Q值 与公 司 内部 人持股 比例 间关 系 , 发现两者存在倒 u性非线性关系。 综 上所述 ,国外 的研究 在激励与绩效 的弹性 或敏感度是否 够强上 还存在较大争议 ,而近几年 国内学者也逐 渐关注与此相 关课题 的研 究。顾斌 、 周立烨在《 我国上市公 司股权 激励实施效 果研究 》 一书 中 , 选择 2 0 0 2年 以前 实施股权 激励 的上市公 司为 样本 ,使用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 的净资产收益率作 为绩 效衡量 指标 , 纵 向比较上市公 司实施前后的业绩 变化 , 研究得 出激励效 应不 明显 。刘 国亮 、 王加胜 对管理层持股 比例 、 职工持股 比例 与 总资产收益率( R O A ) 、 净资产 收益率 ( R O E ) 、 每 股收益 P s ) 的关 系 进行研究后认为 , 经理 人员持股 比例 与公 司经营绩 效正相关 。提 出以下相关假设 : 假设 1 :上市公司业绩 与股权激励存 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 股 权 激励的实施效 果最 终可以归结于是 否有 利于上市公 司经 营水 平的提高。 这应该说是一个敏感度 的概念 。 企业业绩对股权激励 水 平的敏感度越 高 , 表示股权激励 的实施效果越好 , 表 明激励水 平 同企业业绩具有相关性 。本文 的研究方 向就是探究业绩与股 权激励 之间 的相关性 , 基于我 国资本 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 相关法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精品资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股权激励因能帮助解决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2006年1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试行)》的实施,同年《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用办法》、《公司法》和《证券法》的颁布修改共同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扫除了法律障碍。

股权激励随之在中国上市公司里如火如荼的开展实施。

股权激励被西方资本市场定义为一种通过企业所有者给予企业管理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之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所有者实行股权激励是为了避免委托——代理问题,即公司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而背离所有者利益。

目前,股权激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给予管理者股权从而实现一种对管理者的长效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有助于在较长时间内促使代理人与委托人的目标一致,从而使得企业所有者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公司价值的提升。

但目前理论界尚未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形成一致的观点,并且对股权激励在具体行业应用的实证研究又极其缺乏。

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股权激励理论具有补充佐证意义。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利用高新技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提供高新技术劳务的企业。

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普遍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是企业发展的支柱。

而专心攻关难题的知识技术人才极有可能对股权激励更敏感。

信息技术行业是高新技术的代表。

因此,股权激励对于信息技术企业而言更具有实施意义,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激励激发员工创新能力,并防止关键技术员工流失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论文拟对信息技术行业这一高新技术行业的股权激励成效进行实证分析。

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检验高新技术企业中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并探寻怎样的股权结构以及激励比例产生最大的激励效果,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提出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摘要目前,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制度作为最重要的长期激励制度,成为推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本文首先回顾了股权激励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其次简要介绍了股权激励的概念及模式等,结合目前我国股权激励的现状,然后以156家样本公司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公司绩效目录第一章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方法 (1)1.2.1 委托——代理理论 (1)1.2.2 人力资本理论 (2)1.3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概念 (2)1.3.1 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 (2)1.3.2 公司绩效的相关概念 (2)第二章文献回顾 (3)2.1 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3)2.2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4)第三章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5)3.1 股权激励的实证分析探究 (5)3.1.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3.1.2 研究假设 (5)3.1.3 变量指标的确定 (5)3.1.4 回归分析模型建立 (7)3.1.5 统计结果分析 (7)3.2 回归分析 (9)3.2.1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相关关系 (10)3.2.2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 (11)第四章分析与结论 (14)4.1 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14)4.2 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对策 (14)第五章研究的不足 (15)参考文献 (16)第一章研究背景1.1 研究目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产生了股权激励的思想萌芽,但由于受到工业化进程中传统的“资本至上”观念的束缚,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拥有绝对的“占优权”,人力资本的作用被长期忽视,直到50年代,股权激励制度出现在了美国。

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股权激励开始在西方盛行,并在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高管薪酬中股票期权收益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股权激励成为长期激励高级管理层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研究的总目标是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将从股权激励的基本理论和对国内外股权激励绩效的实证文献的综述入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运用SPSS 17.0软件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与其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实证结果,分析其中的原因,最终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方法本文研究的方法将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来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其公司绩效的关系作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检验。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能够极大地促进股东和公司高管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并且激励高管最大限度地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股权激励制度主要是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2.1 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20年中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就一直受到理论界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且成为了研究公司治理与管理者激励的主流。

这一理论是研究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最优契约安排。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委托人对于代理人采取或者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的信息并不完全,于是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

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被詹森(Jenson)和默克林(Meckling)(1976)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

他们在提出了现代的代理理论中,把委托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所有者作为委托人,雇佣经营者作为他们的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

契约的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要相应的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

委托——代理问题的实质是委托人不得不为代理人的行为后果承担风险,而所承担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代理人可以隐藏自己的私人信息,从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不一定会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委托——代理理论的目的即是对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解决委托——代理双方之间形成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从而最终实现“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之间的最大对应。

因此,企业管理层将尽最大努力去提高企业价值,以达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个人利益最大化。

1.2.2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概念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马歇尔那里。

他们认为,在各种资本投入中,对人本身的投资最有价值[1]。

人力资本作为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存在着产权问题,而由于其本身的显著特征(即人力资本是人体自身的一部分),表明其所有权只能属于个人,具有可激励但不能压榨的特点。

人力资本产权在实质上与企业构成了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即人力资本产权关系,其实质是承认企业家凭借其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取得剩余索取权,企业家的经济管理和创新能力等成为企业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之一,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在所有进去企业契约的要素中居于中心地位。

1.3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概念1.3.1 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股权激励,是作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报酬方式的一种而出现的,是一种有效的激发人力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属于公司治理问题。

股权激励是指激励的主体(公司或股东)授予激励对象(经营者或员工)以股份形式的现实权益或者是潜在权益,激励后者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出发全力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1.3.2 公司绩效的相关概念公司绩效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公司绩效包含三个层次意义,效果:与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做比较,公司绩效衡量通常以销售成长率和市场占有率表示;效率:投入的资源与产出的比率,公司绩效通常以税前纯收益率或投资报酬率表示;适应性:企业面对环境的威胁与机会选择时的应变能力,公司绩效通常以某一期间上市成功的产品或销售率表示。

Lbeas(1995)认为“公司绩效”是对执行公司目标的有效性的评价[2]。

杨国彬(2001)认为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公司一定期间的资本经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评价。

中国于1996年6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中对经营绩效的定义为:经营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公司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绩效[3]。

综上所述,本文将公司绩效界定为公司的业绩和效率,它是从公司竞争力、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等各方面对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衡量,它反映公司的经营效果,一般用某个或一组财务指标加以反映。

第二章文献回顾最早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相关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是西方学者Taussings和Baker(1925),他们的研究表明管理层报酬和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很小[4]。

梳理国外学者对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后发现,研究结论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学者认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成单调线性相关关系;第二类学者认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成非线性相关关系;而第三类学者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2.1 国外相关文献回顾Fama 和Jensen(1983)则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因为在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的情况下,虽然管理层没有足够的个人动机,但是市场的严格监管可以迫使管理层以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但是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时,他们拥有的较大的股权比例使得他们有足够的投票权和影响力来满足他们的非公司值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又不对自己的职位和薪酬产生任何影响。

[5]。

Akimova 和Schwodiauer(2004)选取1998年到2004年乌克兰202家大中型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关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例保持在一定低水平时,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但是当管理层持股比例维持在一定高水平时,两者则具有负相关关系[6]。

Ohad Kadany和Jun Yang(2006)创新性的增加了股票期权的限定因素,在这一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研究管理层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的关系。

他们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时,公司价值和绩效以及股东权益都会下降,所以一定要对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加以限制。

总结此类学者的观点,虽然该学着得出都是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成非线性相关关系。

Mishra, McConaughy和Gobeli(2000)运用选自美国1974年到1988年的430多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报酬——绩效灵敏度较低的公司中,报酬——绩效灵敏度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在报酬——绩效灵敏度较高的公司中,报酬——绩效灵敏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但是由于较高的报酬——绩效灵敏度意味着公要付给管理层更多的股权激励,所以较高的股权激励并不能增加公司的绩效,反而会使之降低[7]。

Mak和Yuan Li(2001)从1995年新加坡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147 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截面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没有任何显著的相关关系[8]。

2.2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夏纪军、张晏(2008)选取2001 年前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2001 年到2005 年的数据,并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得行业分类法分为14 个行业。

研究表明,在引入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激励的交叉项后,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股权激励与股权集中程度的交叉项系数显著为负,即股权集中度较低的公司,股权激励则具有显著的正效应[9]。

陈笑雪(2009)选取了872 家2005 年以前上市公司的2006 年和2007 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每股收益率、收益回报率和Tobin’s q 作为被解释变量,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为控制变量。

研究表明,虽然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比例普遍偏低,但激励效用显著,并且当总经理独立于董事会时,股权激励的效用最为明显 [10]。

徐义群、石水平(2010)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11]。

王君彩、马施(2010)实证检验了不同控制权行之下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得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管理层薪酬均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国有控制公司业绩更为敏感[12]。

总结此类学者的观点,该类学者得出了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但是研究方法、函数、研究对象不尽相同。

赵青华、黄登仕(2010)选取了2006 年~2009 年公告实施高管股票期权(ESO)激励的公司为样本,首先通过与配对组的对比分析了ESO 激励的效果,然后借用Cobb-Douglas 生产函数分析了ESO 激励及其与高管权力交互作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