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⑥遣:打发。

(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已】①停止,完毕;②副词,已经;③副词,太,过分;④语气词,用法同“矣”【容】①容纳;②宽容,容忍;③许可,允许;④容貌,仪容①而犹未已________ ②奕于是改容曰________(3)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文: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甲文当谢太傅问“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时,兄女的回答是:“________。

”乙文童年时候的谢太傅看到兄长惩罚老翁时,劝兄长说“________。

”小涵: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

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________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________的一个人。

(4)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文言文阅读综合测试(原卷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6分)A.疏,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奏章,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意思相同。

B.图,打主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图”意思不相同。

C.遗,送,与《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遗”意思不相同。

D.咸,都,与《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的“咸”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蒙有忧患意识,他深知关羽作战勇武,历来觊觎东吴,其军队驻扎在长江上游,日久必定对东吴不利,于是谋划对其动手。

B.吕蒙治军严明,他严令部众不得冒犯百姓,索取钱物,还下令将城中府库的财宝贴上封条,并不启用,只等孙权来后再作处理。

C.吕蒙将关羽设置在江边的哨兵尽数捕获,并严密封锁消息,关羽对此毫无所知,还在带兵回奔南郡时多次派人向吕蒙询问消息。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大意失荆州”这一历史事件,关羽因轻信陆逊对他的推崇,而把南郡守军陆续调往樊城是他“大意”的表现之一。

【注】①爱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

材料二:陈选自幼端悉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

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

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待报,遣兵平之。

宪宗即位,尝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等。

言虽不尽行,一时惮其风采。

以母丧离任,行李萧然,车一辆而已。

士民号泣而送,为立生祠。

久之,进按察使,决遣轻系数百人,重因多所平反,囹圄..为空。

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

二十一年语减省贡献,而市舶中官韦眷奏乞均摇户六十人添办方物。

选持语书争,帝命与其半,眷由是怒选。

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刺使臣欲入贡,私市易。

眷利其厚贿,将许之,选立逐之去。

眷憾选甚。

(节选自《明史·陈选传》)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非也A人B臣觐君C服D视其品E秩F于G御史H何居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夺情,指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但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官职名,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

③允:符合(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选贤与能________②女有归________③及为相________④上常临镜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下列划线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D.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4)在【甲】【乙】两文中,谈到大同社会,他们提出了什么相同的观点?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③,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安阳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⑦。

(选自《宋学士文集》)【注释】①王冕(miǎn):明初著名画家、诗人。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模拟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模拟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模拟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

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

此处指群众的利益。

②宽简:宽松简易。

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C.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D.未尝及文章尝:曾经(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语文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③遂成枯落________④以负陛下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及卒,如其所言。

(4)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课外文言文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适:到……去。

②缘:因为。

③味败:味觉败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既闻/有闻而传之者B.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遂自念曰/遂成枯落D.愚人食盐不已/骨已尽矣(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3)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拔树凿井伊犁①城中无井,皆出汲②于河。

一佐领③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④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注释)①伊犁:在今新疆。

②汲:打水。

③佐领:官名,掌管户口、兵役、诉讼等。

④苟:如果。

[1]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选项正确的一项是()A.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B.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C.佐领聪明智慧,带着人们在沙漠中挖出了水井。

[2]结合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2)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2]用“”划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

”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⑦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到,去。

③女:通“汝”,你。

④顾:回来。

⑤彘:猪。

⑥适:往,到。

⑦特:只不过。

⑧待:依赖。

⑨子:你。

⑩遂:就。

[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形貌昳.丽()(2)窥.镜而自视()(3)王之蔽.甚矣()(4)期.年之后()2.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吾孰与..徐公美()(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6)忌不自信..()(7)复.问其妾()(8)孰.视之()(9)吾妻之美.我者()(10)皆以美.于徐公()(11)臣之妻私.臣( ) (12)今齐地方.千里( )(13)王之敝.甚矣()(1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5)能谤.讥于市朝()(16)时时而间.进()(17)虽.欲言,无可进者()3.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4.与“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等:同样。

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②故克之________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狐假虎威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③国天帝之命④也。

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⑥乎?”虎以为然⑦,故遂⑧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⑨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求:寻找,寻求。

②长(zhǎng):通“掌”,掌管。

③逆:违反。

④命:命令,意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假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正确,对的。

⑧递:于是,就。

⑨畏:害怕。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A.是逆天帝之命也(表示判断的动词)B.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逃跑)C.子以我为不信(认为)D.兽见之皆走(都)[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子无敢食我也子曰:温故而知新B.虎求百兽而食之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C.子以我为不信何不以锯中截而人D.虎求百兽而食之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那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练习一、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

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③邪?”范笑而受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典。

②挑:挖。

③裈(kūn):裤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微.斯人()()(3)韩豫章遗.绢百匹()(4)翌日..2.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笑而受之.B.微斯人,吾谁与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C.或.问口:“痛邪?”或.王命急宣(《三峡》D.如是.减半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3.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4.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A.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蹄耳B.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C.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D.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5.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中能含蓄地表达作者自己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语文中考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

语文中考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

语文中考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累世:连续几代。

③搦管:拿毛笔。

④辄:就。

⑤具币:准备钱币。

⑥治状:写请柬。

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1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1

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

“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

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3)“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当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

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链接材料)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

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1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

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

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

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

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

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

成祖亦知其诬罔。

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

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

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

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

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

于是奸宄帖息。

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

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

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

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

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

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

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

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且名与字必须意义相近,如李白,字太白。

B.进士指明清时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及第者之称。

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 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太祖、太宗。

D.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

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

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

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

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善俊字俊臣。

太宗七世孙。

父不衰,闽路兵马钤辖。

善俊初补承节郎。

绍兴二十七年登第。

换左承务郎,调南城丞,改昭信军,签判奇之,虞允文亦荐其有帅才,除干办诸司审计司。

知郴州,数奏称旨,留为太府寺丞。

寻摄帅、知庐州。

会岁早,江、渐饥,民麋至。

善俊括境内官田均给之,贷牛种,僦屋以居,死者为给楷,人至如归。

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又增筑学舍,新包拯祠,春秋祀之,人感其化。

累迁龙图阁直学士,移知建州。

建州俗生子往往不举,善俊痛绳之、给金谷,捐已奉,以助其费。

再知庐州。

首言和好不可恃。

当高城浚池以为备。

以父忧去,服阙,起知鄂州。

适南市火,善俊亟往视事,弛竹木税,发粟振民。

开古沟,创火巷,以绝后患。

僚属争言用度将不足,善俊日:吾将瘠己肥人,乃省燕游车骑鼓吹之费,郡计用饶,代输民役钱。

再知建洲。

岁饥,民趋富家发其廪,监司议调兵掩捕,善俊日:是趣乱也。

谕许自新,平米价,民乃定。

邑尉入盗十三人死罪,以希赏,善俊神其冤。

湖南帅。

郴、桂地绝远,守多非才,善俊谓宜精其选。

代输漳州经、总制钱,停醴陵渌水渡钱。

加秘阁修撰,移知镇江府。

丁母忧,终丧而卒,年六十四,善俊风仪秀整,论事有据。

孝宗时,日中有黑子,地屡震,每以饬边备为戒。

孝宗英武独运,缺相者累年,善俊极言相位不可无人,尤人所难言者。

(节选自《宋史,赵善俊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B.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C.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D.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

B. 登第,犹登科,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登算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 知庐州中的知指主管,即管理相关事务,这里强调担任庐州的行政长官。

D. 父忧是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俊历任多职,受到上司赏识。

他改任左承务郎,调任南城丞,改任昭信军,签判认为他不同寻常。

虞允文也推荐他有帅才,投干办诸可审计司。

B.善俊整治陋俗,造福建州百姓。

建州存在不良的风俗,百姓生子却常常不抚养,善俊对此严加惩处,并供给钱粮,捐献自己的俸禄来资助他们。

C.善俊了解下属,精选优秀人才。

他任湖南帅,郴州、桂州地方偏远,当地守臣多没有才干,善俊认为应当用精干的人选,他的提议得到朝廷批准。

D.善俊就事敢言,论及重要事务。

孝宗时,善俊常告诫加强边境防备,而面对朝廷多年不设宰相的情况,善俊极力进言相位不能缺,敢言人所不敢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何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南市火,善俊亟往视事,弛竹木税,发粟振民。

(2)民趋富家发其廪,监司议调兵掩捕,善俊日:是趣乱也。

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

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

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

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

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

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

成祖亦知其诬罔。

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

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

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

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

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

于是奸宄帖息。

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

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

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

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

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

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

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

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且名与字必须意义相近,如李白,字太白。

B.进士指明清时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及第者之称。

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 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太祖、太宗。

D.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

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

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

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

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答案】10.A 11.A 12.B13. (1)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2)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