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五个小故事

合集下载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优秀7篇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优秀7篇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优秀7篇经典的5个红军长征故事篇一〔一〕1934年10月,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

为了隐蔽,一般都是在黄昏或下半夜出发,队伍在黑暗的笼罩下悄悄地离开驻地。

临行前,徐特立去看望瞿秋白。

瞿秋白把自己的马换给了徐老,并让自己身强力壮的马夫跟着徐老踏上了长征路,自己支撑着瘦弱的病体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远去。

瞿秋白被捕后,临刑前镇定自假设,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

〔二〕林伯渠与何叔衡在梅坑依依惜别。

何叔衡为林伯渠践行,对酒畅饮,彻夜长谈。

分别时,何叔衡脱下自己的毛衣,赠给即将远行的战友。

林伯渠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了惜别诗《别梅坑》:“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何叔衡后来被敌人包围,发誓说:“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英勇就义。

〔三〕叶剑英长征离开于都时,刘伯坚为他践行,两位战友对酒畅叙,诉说衷肠,心情非常沉痛。

后来刘伯坚被捕,在移囚时,他拖着沉重的脚镣,气宇轩昂地走过大街,写下了壮烈诗篇《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就在《中央日报》登出这首诗的当天,刘伯坚倒在了刑场的血泊之中。

叶剑英知道后赋诗一首,思念这位战友:“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

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四〕长征途中,红军倒下的战友更多,甚至可能每走一步,就是诀别。

《西陲血路》里记载了老红军赵连成过草地时,一路照顾他的班长离开他的情景:“……天黑了,就在这棵大树下,平了一块地方,铺上些树叶子,准备睡觉。

班长在黑暗中说:‘明天我起来做饭,路难走,你多休息一会吧。

’ “雨停后,天快亮了,我悄悄地爬起来,想给班长煮点牛皮汤喝。

“汤煮好后,盛在碗里,我端着去喊他。

一连几声,他都没有容许。

我心跳加快,掀开被单一看,他眼睁得大大的,全身僵硬了……〞〔五〕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开始执行张国焘制定的《康〔定)、道〔孚〕、炉(霍〕战役方案》。

经典的5个红军长征故事

经典的5个红军长征故事

经典的5个红军长征故事1. 红一方面军突围:1935年,红一方面军在四川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围剿。

面对敌人的围困和重重阻碍,红一方面军决定进行突围,开展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

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红一方面军完成了四次过江,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围,成功转移至贵州。

2. 红军长征中的翻山越岭:红军长征途中,面对险峻的山势和严寒的天气,红军士兵被迫进行了多次的翻山越岭。

在这艰难的过程中,许多红军士兵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们坚定地跟随党中央,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3. 红军长征中的井冈山会师:1934年,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井冈山会师。

这次会师象征着全国革命力量的统一,为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井冈山会师后,红军长征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步伐,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红军长征中的策应行动: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很多地方的百姓都给予了红军宝贵的帮助。

其中,四川雅安百姓在红军长征途中,发动策应行动,为红军打通了一条必经之路,为红军长征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5. 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战:红一方面军在长征的最后阶段完成了一系列的战役,其中以巧渡金沙江、万里长征突破封锁的战役最为著名。

红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最后的搏斗,最终成功突围,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壮丽史诗。

在长征中,红军顽强地与敌人作战,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了由江西井冈山出发、穿越川滇甘青,抵达陕北的壮丽业绩。

这一历史事件影响深远,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死时刻,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最为伟大的一次战役。

以下是关于红军长征的更多故事。

6. 林彪兄弟:在红军长征中,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令人敬佩。

其中林彪兄弟就是值得称颂的英雄。

林彪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军人物,他身经百战,长征期间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大战金沙江一役中取得了重要胜利,为红军长征的成功立下了不朽功勋。

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小故事 红军长征路上的五个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小故事 红军长征路上的五个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小故事红军长征路上的五个感人故事1、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

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2、金色的鱼钩1945年秋,红军进入草原。

因为三个小战友有肠胃病,指导员让炊事班长照顾。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日整夜的合不拢眼。

一天,班长正在河边洗衣服,突然看见一条鱼跳出了水面。

他赶紧找来一根缝衣针,弯成钩形,让三个战友吃到鲜鱼,喝到鱼汤。

但是有个小同志注意到,他们在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

后来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剩饭,忍不住哭了。

眼看就要走出草丛,班长饿晕了。

三个小战友急忙去打鱼做汤,班长却为他们而死。

3、雪山小太阳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6月地点:夹金山。

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

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

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

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

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

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_历史故事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_历史故事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和“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一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小故事让人非常感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篇1:红军长征吃皮带的故事红军周国才长征中舍不得吃的半截皮带,为纪念牺牲的六位战友,他在皮带上烫了三个字:长征记。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和展示着的一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非常引人注目,皮带的背面奇特地烙有“长征记”3个字。

这条皮带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战士周国才。

但就是这样一条皮带,真实见证了长征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野菜、草根毕竟不顶饿,实在饿得不行时,有的红军战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带,他们便将制草鞋底用的牛皮或者身上的皮带切成细条嚼进肚子,来充饥救命。

红军吃牛皮主要有四种方法。

一是煮着吃。

先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然后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里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二是烤着吃。

红军战士回忆说:“烤到有些变色、变软,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

”三是先煮再烤。

先把牛皮剪碎,放在开水里煮,然后,再埋在火堆里烤,借着里面没熄掉的火烧熟。

红军将士曾回忆说,这是草地上最抗饥的东西。

四是先烤再煮。

“先用火烤热,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锅里煮,等煮软了切成丝,和野菜粥搅在一起。

其实呀,大锅里才飘着几根牛皮丝,看得见,捞不着……他们还据此创作了一首《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

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

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

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很多红军将士直到老年,仍然还会唱这首关于牛皮鞋底的“美味佳肴”歌。

红军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到达草地时就只剩下7个人了。

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

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他们只好开始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

长征5个小故事

长征5个小故事

长征5个小故事1. 火箭发射站的勇气和决心在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射站背后,隐藏着一段勇气与决心的小故事。

凭借前沿科技和团队合作,工程师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将一颗巨大的火箭送上太空。

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无数的挑战,但他们从未放弃,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决心,就能攀登任何高峰。

2. 创新科技背后的技术突破长征五号火箭的成功发射,背后蕴藏了许多科技突破的小故事。

科学家们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解决了许多之前不可克服的技术难题。

他们的努力使得长征五号火箭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载火箭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创新是推动进步的关键。

3. 团队合作的力量长征五号火箭的成功发射背后,离不开团队合作的小故事。

在这个庞大的工程中,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们凝聚在一起,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密切合作,相互支持,最终实现了这一伟大的目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创造奇迹。

4. 火箭科技的发展历程长征五号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火箭科技的新里程碑,这个里程碑背后有着许多小故事。

从上世纪的长征一号到长征五号,中国火箭科技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进步。

每一次发射都是团队智慧和勇气的结晶,展示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实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才能引领科技发展的浪潮。

5. 环境保护与长征五号的关系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射中,环境保护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小故事。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采用了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他们致力于打造更加可持续的火箭发射方式,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技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兼得的,可以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保护我们珍爱的家园。

长征故事英雄事迹简短5篇

长征故事英雄事迹简短5篇

长征故事英雄事迹简短5篇1、张思德“尝百草”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

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小董怕辣,没带辣椒。

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

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一袋干粮——小兰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

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4、断肠英雄陈树湘红34师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在湘江边激战四天五夜,最后因弹尽粮断、腹部受伤二被俘。

在押解途中,躺在担架上的他撕开伤口,把肠子掏出来拧断,慷慨就义,年仅29岁。

“断肠英雄”的事迹,流传至今。

5、哑巴排长红军在翻越雪山途中,一位因伤致哑的排长负责团给养队的工作。

为了给雪山上的部队送粮,他背着一百多斤粮食,顶风冒雪向上进发,可数日不见归队。

战友们焦急地上山寻找,在半山腰发现了“哑巴排长”,他趴在洁白的雪上,沉重的粮食压在身上,右手使劲地向前伸出,手指深深地抠在冰雪里,身体保持着向上爬行的姿势,怀里还揣着两个没舍得吃的山芋。

长征乐于吃苦的小故事

长征乐于吃苦的小故事

长征乐于吃苦的小故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红军将士们面临着极端的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关于长征中乐于吃苦的小故事:1. 草根充饥:长征期间,红军将士们经常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如挖野菜、啃草根等来维持生计。

其中最著名的是“草地夜餐”。

当时,红军将士们在草原上露营,没有食物可吃,只能依靠野菜和草根来充饥。

尽管这些食物非常难以下咽,但他们仍然坚持了下来。

2. 爬雪山过草地:长征期间,红军将士们需要翻越许多高山和大河。

其中最艰难的是过草地。

由于缺乏足够的装备和物资,红军将士们只能在泥泞的沼泽地中行走。

他们不仅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敌人的追击和攻击。

但是,红军将士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3. 不怕牺牲:长征期间,红军将士们面临着巨大的牺牲和危险。

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追击,还要承受着身体上的疲劳和伤痛。

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勇往直前。

4. 团结协作:长征期间,红军将士们之间的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相互支持、鼓励和支持。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帮助他们战胜了困难和敌人,也让他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 乐观向上:长征期间,红军将士们面临着极端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他们相信自己的信仰和目标,坚信自己能够胜利完成使命。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不仅鼓舞着他们自己,也激励着其他红军战士们继续前行。

总之,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光辉历程。

它展示了红军将士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凝聚力。

七律长征的五个小故事

七律长征的五个小故事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和革命精神。

1. 翻越雪山的“雪山小太阳”在红军长征途中,有一支队伍被雪山挡住了去路。

由于缺乏食物和保暖衣物,许多战士都生病了。

这时,一位名叫李国安的战士挺身而出,他带领大家用火烤冻僵的指头,并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粮食和衣物分给战友们。

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最终成功翻越了雪山。

这个小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之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2. 贺龙元帅与小鬼的故事在红军长征途中,贺龙元帅遇到了一位年仅13岁的小鬼。

这个小鬼为了追随红军队伍,不惜离开家乡,跟着红军走。

贺龙元帅很感动,便收留了他。

这个小鬼在长征途中经历了许多艰辛,但他始终坚定地跟着红军队伍前进。

这个小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和信念。

3. 毛主席与小战士的故事在红军长征途中,毛主席遇到了一位年仅14岁的小战士。

这个小战士参军不久,但表现出了出色的战斗力和勇气。

毛主席对这个小战士赞不绝口,并亲自指导他如何提高作战能力。

在长征途中,这个小战士始终跟随毛主席身边,为他担任警卫员。

这个小故事展现了毛主席对红军战士的关心和培养。

4. 红军过草地时的小故事在红军过草地时,由于缺乏食物和水源,许多战士都陷入了困境。

然而,有一位名叫张思德的战士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他不仅鼓励战友们坚持下去,还带领大家搜集野菜和草根来充饥。

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最终成功走出了草地。

这个小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5. 长征中的“独腿将军”钟赤兵在红军长征途中,有一位名叫钟赤兵的将军在一次战斗中失去了左腿。

尽管身受重伤,但他仍然坚持带领队伍前进。

钟赤兵将军让人用绑带将残腿固定在木板上,然后拄着拐杖继续前行。

在长征途中,他经历了无数困难和危险,但始终没有放弃。

最终,他成功地走到了终点——延安。

这个小故事展现了红军将领的英勇和坚韧精神。

七律长征中的五个故事

七律长征中的五个故事

七律长征中的五个故事《七律·长征》一诗提到了长征中的事件有:翻越五岭、翻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

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2、强渡大渡河强渡大渡河(Force dadu river)是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

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红军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3、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

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冲破千难万险,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在这次长征的途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篇1:红军鞋我们来到大雪山下。

当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说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

为了消除部队的顾虑,毛主席说:“神山”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气,和神山比一比。

这些话,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

出发前,上级规定每人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

我除了脚上的烂草鞋外,就剩一双拴在皮带上的“量天尺”了。

我把它解下来,心里涌起无限的感念。

一首在江西中央苏区流行的山歌,又在我的耳边萦绕着: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子赠送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军哥哥万万岁。

想起这首山歌,也就想起了我们离开中央苏区时的情形。

一个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塞给我。

这是一双非常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士”的字句。

他说:“孩子,这鞋一穿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广,山再高,你们也能把它‘量’完。

”从那以后,这双鞋就挂在我的腰间,成为我最好的伴侣。

记得在离开江西的最后一次战斗中,我的脚负伤了。

当时既没有医药,也没有担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负了伤的脚,艰难地走着。

实在不住了,我第一次从腰里解下“量天尺”,穿在脚上。

鞋底软绵绵的,特别舒服。

一穿上它,就想起了苏区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伤痛。

不久伤口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了不少,舍不得再穿,就又把它包起来挂在腰上……打遵义,我们连担任攻城任务。

打得正有劲,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

仔细一看,原来一颗子弹穿过鞋子,紧挨在腰骨旁的皮肤上。

同志们见了,都说这真是“救命鞋”。

可是我也很惋惜,因为鞋子被穿了一个大窟窿。

以后,我更加倍地爱惜它。

天蒙蒙亮,我们就开始爬山。

越向上爬越陡,一会儿竟下起鸡蛋大的冰雹。

狂风夹着冰雹,吹在身上,真像刀割的一样。

我是个炮兵,肩上扛着45斤的迫击炮炮筒,走起来就更难了。

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

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

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

你知道红军长征路上发生过哪些感动人的故事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篇1:勃沙特一个参加过长征的外国人一位名叫勃沙特的瑞士人在他的《神灵之手》中写道:“他们穿着随手弄来、而又根本不注意颜色和布料做成的军服,有蓝、灰、紫、绿、黄、黑等,一些人戴着毛线织的女式帽子,一个战士甚至将教堂的祭袍像披风一样披在身上。

新衣服、旧衣服、杂色衣服和床单什么的,形成了一幅装束混乱而又奇特的行军场面。

”在看到民众的衷心欢迎和踊跃参军的场面后,他又写道:“我就是这样在被迫中一点点认识了共产主义,并随着时间而逐步加深……看到那些人顽强的斗志和毅力……不能不使人为之感慨万千。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作战时,碰上了几名外国传教士,其中就有瑞士人勃沙特。

红军战士们误以为勃沙特是特务,遂将他们逮捕后,押着一起行军。

正是这一小小的误会开始了勃沙特的传奇经历。

当时,地图对于红军来说极为缺乏,用的通常是旧中国中学生课本上的地图,20多平方厘米大的图上只有省会、县城、大市镇和大河流、大山脉,无法准确地标定行军打仗的路线。

在攻克贵州后,红军从一所教堂中找到了一张近一平方米大的贵州地图,但上面所标的地名不是中文,没有人能看得懂。

听说勃沙特能讲汉语,红六军团军团长就派人把他请了来。

勃沙特一看地图就认出了这是一张法文地图。

于是,在微弱的烛光下,勃沙特开始为团长讲解地图,先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中文名称译出来,然后一一将其标记在地图上。

两人边讲边比划,当他们把地图上许多重要地名而且是红六军团预定行动地区的详细地名全部译完时,已经是三更天了。

后来,红六军团在转战贵州东部和进军湘西时,正是勃沙特翻译的这张法文地图帮了红军一个大忙。

这张地图成了红军在贵州作战的向导,团长对于勃沙特的帮助非常感谢,从此在行军中也不把他当俘虏看待。

关于长征的经典小故事感人

关于长征的经典小故事感人

关于长征的经典小故事感人80年前,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重要的是学习伟大长征精神,为此,店铺分享几篇关于长征的小故事,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长征的小故事1:董必武一、董必武的“特制草鞋”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以前,进入到一个崇山峻岭的地带。

那天晚上,下着倾盆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往北去的山路,崎岖不平,又特别滑。

董必武和警卫员小王,沿着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索着赶路。

小王不小心踩翻了一块石头,重重地摔了一跤,当他爬起来的时候,满身是泥,嘴里也摔破了,流着血。

最倒霉的是,脚上穿的鞋子不见了,他没有对任何人说,决定咬咬牙挺过去,只好光着脚丫子赶路。

第二天清早,雨过天晴,大地像一座水晶宫一样,雨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董必武发现小王的光脚丫上有几条血口子,就知道他的鞋子丢了,便从马褡裢里取出一双自己的旧布鞋,递给小王说:“要取得革命胜利,现在就要吃大苦。

你光着脚,是走不出雪山草地的,快拿去穿上吧!”小王坚决地说:“我不怕苦,就是打赤脚,也保证在长征路上不掉队,走出雪山草地没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战士啊!董必武听了心里十分感动,仍旧把那双鞋递到小王手上,说:“这是命令,你拿着穿!”小王说:“我知道首长只有这双鞋,还是您自己留着穿吧。

”董必武把脚往上一跷,得意地说:“这不还有一双草鞋吗?”小王说:“那双草鞋已经很破了。

”董必武笑了笑,说:“不要紧,我还准备了一批‘特制布鞋’。

”小王十分疑惑,心想从长征开始,就一直跟随着首长,这种鞋,别说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小王望着董必武,眨眼问道:“什么特制布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哈哈哈,”董必武笑了起来,然后指着马背上的马褡裢说,“那不就是吗?”小王知道,马褡裢里,除了董必武的一些办公用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东西都是在行军途中捡的破烂,像破布、破鞋、破袜子、破麻袋、破棕片等。

平时,由于工作忙,董必武没有给小王解释。

今天,他亲自从马褡裢里取出几块棕片,在自己的脚上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

儿童故事-长征小故事【五篇】 精品

儿童故事-长征小故事【五篇】 精品

长征小故事【五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5位战士渡乌江】1935年元旦,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化装到乌江江边侦察,他刚刚接到强渡乌江的任务。

乌江素以天险著称,为遵义的天然屏障。

江面宽约250米,深不可测。

水流湍急,水温仅有10度,对岸敌人密布岗哨,工事坚固。

这么宽的江面,如没有渡河工具,渡过几乎不可能。

二师立即赶制竹筏,同时挑选出习于水性的18个战士,准备派他们游水过江,以扰乱敌人的警戒,掩护后续部队强渡。

第二天9时左右,18人中的8个勇士,每人各备驳壳枪一支,奋然跃入江中,带着架设悬桥的绳索,向对岸游去。

江宽水急,人虽游至对岸,可绳索怎么也拉不过江。

只得以竹筏强渡,竹筏至中流时被敌击沉,强渡无功而返。

当夜,又组织第二次强渡,将单层竹筏改为双层竹筏。

4只竹筏同时强渡,3只被江流阻回岸边。

三连连长毛正华的第二筏划至江中后也没有了消息。

第二天,强渡继续进行,当竹筏划至中流,只见从敌人工事下的石崖里,跳出几个人来,向着敌人一阵猛烈扫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落荒而逃,我们的竹筏这才顺利地登了岸。

这些接应的人是谁呢?原来,毛连长于2日晚偷渡时,率战斗员4人登第二筏,这个竹筏不知怎样竟然靠了彼岸。

在他们登了岸后,等待其他竹筏靠岸,却都不见来人。

这种情况下,5位战士只能围坐在一堆,在乌江边石崖下过了一夜。

第一批强渡的十几个战士与毛连长等会合了,在占领了敌军的岗哨阵地后,继续向敌人仰攻,接连几个手榴弹,在轻机枪掩护下,刺刀用上去了,敌人阵地被彻底夺取了,一个排死伤过半,其余的仓皇逃窜。

因此,天险的乌江,就这样的被突破了。

【6只木船过金沙】当红军到达金沙江畔后,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兵分三路抢渡金沙江一路以一军团为左纵队,以龙街渡为渡江方向;二路以三军团为右纵队,以洪门渡为渡江方向;三路以军委纵队和五军团为中央纵队,以皎平渡为渡江方向。

七律长征的五个故事简要内容

七律长征的五个故事简要内容

七律长征的五个故事简要内容1. 坚决决策穿越草地
长征开始迈出第一步
红军队伍准备克服艰险
毛主席率领着勇士们
2. 裹足不前张国焘
长征途中出现分歧
张国焘背叛了同志们
但红军并未动摇信念
继续前行追求革命光辉
3. 英勇抗击四渡赤水
红军经历了四次渡河
血腥战斗犹在眼前
但他们勇敢地迎战
豪不退缩守护住长征线
4. 雪山奇迹纠正错误
红军越过雪山滴水洞
救出了许多战友生命
毛主席发现领导错误
勇敢地纠正前进的方向
5. 争分夺秒腾飞剑川
战士们不畏艰险的地势
奋力攀登剑川大山脉
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终于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些是长征过程中的五个故事充满了坚韧、勇敢和牺牲
红军战士们为了革命事业
奋不顾身、英勇前行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历史传奇。

长征途中的小故事

长征途中的小故事

长征途中的小故事红军长征作为中国抗战史上的经典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军队进行奋勇抗争的伟大史诗。

一些发生在长征途中小故事都向我们每个人诠释着什么叫做长征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长征途中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长征途中的小故事篇1: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

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

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长征途中的小故事篇2:飞夺泸定桥的故事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经典感人的5个长征故事

经典感人的5个长征故事

经典感人的5个长征故事1. 独臂将军的坚韧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在巍巍雪山中经历了无数次艰难险阻。

其中,有一位独臂将军因为身体残疾,行军进度总是比其他红军慢上许多。

然而,他却始终不放弃,用坚毅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一步步坚持走完了全程长征,成为了红军战士中的楷模。

2. 女红军的无私奉献在长征途中,有一位女红军因病体虚弱,无法继续行军。

而她却选择留下来,照顾其他病患,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的坚韧与毅力,成为了红军中的光辉一笔。

3. 小红军的坚强意志一位年纪不满十岁的小红军,在长征中身患重病,已经没有力气继续行军,然而他却坚定地表示要继续前行。

最终,他因病离世,但他的坚强意志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了长征中的一个传奇。

4. 老红军的无私精神长征途中,一位年过六旬的老红军,因为年迈体弱,行军速度总是落后其他战友。

然而,他却始终默默地守在最后面,照顾伤病战友,用自己的无私精神鼓舞着整个红军,成为了长征中的一面旗帜。

5. 烈士的临终誓言在长征途中,一位年仅二十多岁的红军战士因受伤临终前,发誓要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革命事业。

他的誓言深深地感动了身边所有人,成为了长征中的一颗明亮的星星,照耀着前行的红军。

6. 长征途中的爱情故事在长征途中,有一对年轻的红军战士,他们一个叫李明,一个叫王丽。

他们相互爱慕,肩并肩共同走过了漫长的崎岖山路。

他们的爱情在战火与烽烟中依然坚韧,他们相爱,互相扶持,相濡以沫,同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为了长征途中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7. 小红军的勇敢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个年轻的小红军,他年仅十四岁,但他却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与坚强。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顾自身安危,冲向敌人,为红军拖延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壮烈牺牲。

他的英勇事迹在长征中传为佳话,激励着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

8. 战友的友情与担当在长征途中,有一对战友,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在一次战斗中,一位受了重伤的战友原本已经放弃了治疗,但他的战友却毅然决然地把他背在背上,任凭敌人的狂轰滥炸,冒着生命危险,护送他走出了战场。

长征小故事选【十篇】

长征小故事选【十篇】

长征小故事选【十篇】---长征是中国共产意义的一段壮丽征程。

下面选取了十篇关于长征的小故事,以展示长征时期的艰辛和伟大。

1.沁园春·长征---在长征途中,诗人创作了《沁园春·长征》,通过诗歌表达了革命者的坚定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2.翻山越岭---长征途中,红军艰苦跋涉,经历了无数次翻山越岭的艰辛。

他们在崇山峻岭中锻造了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

3.过草地---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断穿越广袤的草地,与自然奋斗,与敌人作战,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钢铁般的毅力。

4.泸定桥---泸定桥是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斗。

红军在敌人炮火的追击下,英勇奋战,最终成功渡过了泸定桥,赢得了重大胜利。

5.四渡赤水---红军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历经四次渡河,艰难而持续地战胜了困难。

四渡赤水成为长征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红军顽强意志的象征。

6.革命摇篮---红军长征中经过的地方,多为贫瘠荒凉的革命摇篮。

在这片土地上,红军与当地人民紧密联系,共同奋斗,展现了共产主义精神的力量。

7.胜利会师---红军在长征途中,与其他游击队会师,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这次会师为红军后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8.井冈山精神---长征途中,红军传承了井冈山精神,坚定了革命的方向。

这种精神成为了中国的宝贵财富,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行。

9.红军女兵---长征途中,许多女性参加了红军,成为了红军的一支重要力量。

她们同样经受了艰苦的考验,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书写了伟大的故事。

10.胜利的曙光---长征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的崛起。

在长征途中,红军在艰苦与困难中追求胜利,最终赢得了伟大胜利,揭开了革命的曙光。

这十篇长征故事展示了在长征途中革命者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

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中的五个小故事
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完成其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后,感慨地说:“1934年中国革命的长征却不是什么象征,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本文作者根据鲜为人知的档案和回忆录写成此文,以纪念长征———这部“人类伟大史诗”中的普通红军战士,并借此展示当年红军将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

5位战士渡乌江
1935年元旦,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化装到乌江江边侦察,他刚刚接到强渡乌江的任务。

乌江素以天险著称,为遵义的天然屏障。

江面宽约250米,深不可测。

水流湍急,水温仅有10度,对岸敌人密布岗哨,工事坚固。

这么宽的江面,如没有渡河工具,渡过几乎不可能。

二师立即赶制竹筏,同时挑选出习于水性的18个战士,准备派他们游水过江,以扰乱敌人的警戒,掩护后续部队强渡。

第二天9时左右,18人中的8个勇士,每人各备驳壳枪一支,奋然跃入江中,带着架设悬桥的绳索,向对岸游去。

江宽水急,人虽游至对岸,可绳索怎么也拉不过江。

只得以竹筏强渡,竹筏至中流时被敌击沉,强渡无功而返。

当夜,又组织第二次强渡,将单层竹筏改为双层竹筏。

4只竹筏同时强渡,3只被江流阻回岸边。

三连连长毛正华的第二筏划至江中后也没有了消息。

第二天,强渡继续进行,当竹筏划至中流,只见从敌人工事下的石崖里,跳出几个人来,向着敌人一阵猛烈扫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落荒而逃,我们的竹筏这才顺利地登了岸。

这些接应的人是谁呢?
原来,毛连长于2日晚偷渡时,率战斗员4人登第二筏,这个竹筏不知怎样竟然靠了彼岸。

在他们登了岸后,等待其他竹筏靠岸,却都不见来人。

这种情况下,5位战士只能围坐在一堆,在乌江边石崖下过了一夜。

第一批强渡的十几个战士与毛连长等会合了,在占领了敌军的岗哨阵地后,继续向敌人仰攻,接连几个手榴弹,在轻机枪掩护下,刺刀用上去了,敌人阵地
被彻底夺取了,一个排死伤过半,其余的仓皇逃窜。

因此,天险的乌江,就这样的被突破了。

6只木船过金沙
当红军到达金沙江畔后,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兵分三路抢渡金沙江:一路以一军团为左纵队,以龙街渡为渡江方向;二路以三军团为右纵队,以洪门渡为渡江方向;三路以军委纵队和五军团为中央纵队,以皎平渡为渡江方向。

三路人马均以最强的急行军速度,赶往各自的渡口。

一军团和三军团各自赶到龙街渡和洪门渡,都因没有渡河工具,而被阻在金沙江畔。

这样,红军全军的目光一下都集中到皎平渡的中央纵队身上。

刘伯承率领中央纵队干部团三营化装成国民党军,乘守敌疏于防备的情况下,弄到了两只船,当即就把一排人送过江。

过江后才知道,川军在皎平渡并没严加设防,仅有一个收税哨卡。

当红军战士冲进哨卡时,从酣睡中惊醒的川军官兵还以为是神兵天降。

红军战士很快就找到川军的4只船,连同原先的两只船,现在已经有了6只船。

不久,红军千军万马靠着这6只木船渡过天险金沙江。

当时是如何迅速而有序地过江的呢?陈云曾回忆说:“一切渡河部队均须听命于渡河司令部。

每船有号码。

船内规定所载人数及担数,并标明座位次序。

不得同时几人上船,只得一路纵队上船。

每船除船夫外,尚有一司令员,船中秩序必须听命于这个司令员。

”红军的组织能力,除表现于组织秩序外,还与极好地组织船夫密切相关。

船夫第一天只有18人,后来增加至27人。

工人之所以能增加,由于红军渡河司令部除派党的干部进行宣传工作外,并优给工资。

当时每天日夜工资大洋5元。

工人“日夜进食六次,每次杀猪。

而共党指挥渡河之人员,则每餐之蔬菜只吃青豆”。

渡河以后,除工资外,各给船夫大洋30元,因此船夫对红军颇有好感,很多人因此参加了红军。

在休整中扩军
红一军团突破敌人封锁线后,来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这里休整了一天。

这里是当时粤汉铁路的必经之地,铁路刚刚在这里开工,聚有许多来此打工的湖南农民。

他们住的是用松树搭成的窝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

他们来此是
因为家乡遭受天灾,原指望来此挣点工钱回去养家糊口,可工头却从来不发工资,遇有生灾害病,工人们饱受煎熬,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已经奄奄一息。

红军看到这批湖南农民,立即救济他们,给他们发放谷米和猪肉,并发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还给他们发了路费。

在红军的感召下,工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部队,纷纷要求参加革命队伍。

一些年纪大的工人为不能参加红军而叹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参加红军,跟着你们一道走。

”他们说:“我活到这样大的年纪,从没有看到这样好的队伍,从没有看到这样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队伍,你们一定要成功啊!”
对于参加红军的新战士,红军将士都亲切和蔼地招待他们。

一大群衣衫褴褛的工人,一下子就成为穿上军装的新战士了。

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队伍人数增加了数百人。

坐筐过绳桥会师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

红三军团担负中央交予的维护交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任务。

彭德怀亲自率领十一团来到维古村。

这是个依傍高山、面临大河的村庄。

河上的桥已被敌人破坏,隔河而望,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正向这边走来。

双方虽是面貌可辨,可使尽力气喊话,对方仍是听不清楚。

急中生智,他们互掷石头,在石头上缠上字条,相约在这里架设悬桥。

听说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桥,彭德怀又来到以念。

这里的绳桥也受到破坏,上下两条绳,只剩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红四方面军,双方仍然沿用维古的方法,向对岸掷石头。

十余分钟以后,接到这样的一个字条:“我是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到达了”,“我们是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接你们。

”虽然取得了联络,但双方依然不能讲话,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着。

就在为难之际,红军战士在河岸的树林中找到了。

于是四方面军的一个战士坐在筐子里将筐子拴在绳子上,从河对岸慢慢地荡过来了。

接下来便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个又一个地渡过来。

双方终于会师成功。

两天后,维古的悬桥经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努力,终于架设成功了。

红军女战士“接受检查”
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岷山,到达甘肃宕昌哈达铺。

部队进入宿营地之后,所有小贩都向红军部队围拢过来。

为避免买卖拥挤,各部红军战士都只派出采买员去购买东西,而且买卖用现大洋。

群众觉得红军说话和气,买卖又公平,这样多的人马一点不嘈杂,都感到有点惊奇。

在这里更有意思的是几位汉族、回族农妇对于红军中做政治工作的女战士产生了兴趣,她们觉得这些女战士言语行动明明是女子,但细看她们穿着戎装、麻鞋,又缠上绑腿,配着手枪,雄赳赳地又引起她们怀疑。

于是几个农妇格外亲热地拉着一个女同志向他们家里跑,因为她们对女战士是男是女还抱一点怀疑态度,所以向女战士“实行检查”。

红军女战士当时被弄得莫名其妙,大家哗然一笑,然而那些“执行检查”的农妇们则更进一步“亲热”,请那些红色女战士上炕(北方睡土炕,凡有客人来了都请上炕,但女人的炕只请女客)。

女同志不仅被请上炕,而且被农妇请吃了晚饭。

一般的战士们虽然没有农妇请吃晚饭,但各个伙食单位都买到了羊肉和白面、盐、油,与雪山草地吃野菜、青草,数月不尝盐油之味的情形比较起来,简直就像“困于囚笼之鸟儿,一旦逃脱而翱翔空中一样”。

红军经过短暂的休整,由此继续向陕北行进,由于宣传北上抗日的主张,由于秋毫无犯的纪律,沿途都受到群众的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