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分辨
中医:四诊辨阴阳和药物阴阳属性归纳表
中医:四诊辨阴阳和药物阴阳属性归纳表
一、四诊辨阴阳
“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景岳全书.传忠录》。
在辩证中,八纲分类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中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具体内容,但又以阴阳作为总纲,其它六者均隶属于阴和阳。
只有掌握了阴阳的属性,才能进行正确的辨证。
四诊辨阴阳,见下表:(表右下角遮住的四字是:迟、沉、小、涩)
二、药物的阴阳属性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在治疗方面,归纳药物属性,概括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作为指导用药的理论依据。
药物阴阳属性,见下表:
说明:截至本期,关于中医阴阳理论就回顾完毕了。
希望大家去前面看《黄帝内经》前言,会对中医和养生,有根本的框架认识。
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建议收藏)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建议收藏)一、阴阳的相互对立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男、淡的、发散等,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女、浓的、收敛等,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而如上与下、左与右、南与北;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左为阳,右为阴;南为阳,北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
此外,气—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属于阳。
精—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属于阴。
人体内部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人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因其功能以静为主;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属阳,因其功能以动为主。
五脏之中又可根据其位置分为阳脏(心、肺)和阴脏(肝、脾、肾),每一脏腑之中又可将其功能归为阳,而其物质归为阴。
在经络之中,也分为阴阳。
经属阴,络属阳,而经之中有阴经与阳经,络之中又有阴络与阳络。
就十二经脉而言,就有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之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别。
在血与气之间,血为阴,气为阳。
在气之中,营气在内为阴,卫气在外为阳等等。
凡是亢奋的、兴奋的、热的、动的、强壮的、光明的、无形的、轻清的等具有积极特性的事物都属于阳,凡是衰退的、抑制的、冷的、静的、虚弱的、晦暗的、有形的、重浊的等具有消极特性的事物都属于阴。
此外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即阴中有阴阳,阳中有阴阳。
以昼夜而言,则昼为阳,夜为阴。
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气候的变化,夏季本来是阳热盛,但夏至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用以制约火热的阳气;而冬季本来是阴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却随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四阴阳
量不足,代谢降低;热证的发病学原因可归之于热 量过剩,代谢旺盛。
第十九页,共25页。
补充(bǔchōng):八纲的现代研
3、 虚证和实证(:sh虚íz证hè的n病g)理变化是由于(yóuyú)神经功能低 落或处于抑制,副交感神经紧张度异常上升,使心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临床表现 :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 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
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
第七页,共25页。
亡阴亡鉴别(jiànbié)表
亡阴
亡阳
汗
汗热,味咸,粘稠(zhān chóu) 汗冷,味淡,微粘
四肢(sìzhī)温和
厥冷
舌象
红干
白润
脉象
细数无力
微细欲绝
其它
身热,烦躁不安,口渴,喜冷 身冷,蜷卧神疲,口淡,喜
里热证-- 清泄里热 里实证-- 攻下
第十二页,共25页。
证候相兼
2、寒热与虚实(xūshí)的关系
虚
实
寒
虚寒证
实寒证
热
虚热(xū rè)证
实热证
第十三页,共25页。
寒热(hánrè)与虚实的关系
虚 寒 证:面色 恍白, 肢冷畏寒 ,下 利 清谷
舌淡白胖大,脉弱
实寒 证 : 面色苍 白, 肢冷恶 寒, 腹 部 冷 痛 ,
实
表实证 +(脏腑辨证)
寒
里寒证
定位
里热
里热证
虚
里虚证
实
里实证
定性
凡诊病,分表里; 表里明,寒热分;
寒热明,虚实斟;
中医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中医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
基础。
它可以用来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本质,提出合理的中医治疗
方案。
一、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指万物本性的两个对立面,即阴与阳。
阴性代表了衰减、
消耗、内向、负面等概念;阳性则代表了旺盛、增长、外向、正面等
概念。
在中医阴阳学说中,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阴阳的平
衡是生命体的本质。
二、阴阳的表现
1.各种自然现象都有阴阳之分,如日夜、冬夏、阴晴等。
2.人体内部也有阴阳之分,如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
3.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具有阴阳特征,如生长发育、素
体品质、情志变化、病理诊断与治疗等。
三、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在人体内部是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
当阴阳失衡时,就会
产生疾病。
例如人体过度疲劳,阴阳失调,会出现食欲减退、头痛、
乏力等症状。
四、阴阳的治疗
中医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恢复人体的健康。
治愈疾
病的方法,也从调节阴阳入手。
例如,阴虚火旺的病人,需要用中药
治疗,以滋阴和清热,恢复阴阳平衡。
总之,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和核心,深入研究了解阴阳
学说的内容对于从事中医工作的医生来说非常必要。
在诊断和治疗中,要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阴阳平衡,以此来实现治疗的效果。
中医的辩证法思想魅力丨对立的阴阳双方之间究竟有何关系
中医的辩证法思想魅力丨对立的阴阳双方之间究竟有何关系辩证法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普遍的存在于自然界、社会等各个领域,它是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我们现在所认识的辩证法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从而给了我们一种错觉,即我们国家是没有辩证法的思想的。
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着非常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而我们称之为阴阳学说。
对古代阴阳学说的了解,对于我们再认识辩证法有着非常重要的益处,甚至我们可以说古代的阴阳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辩证法的一座高峰!对立的阴阳双方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之阴阳概念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理论作为古人探索宇宙,认知宇宙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的辩证法范畴。
此理论认为,宇宙自然是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的和合产物,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形态,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一种很深刻的辩证法理论思想。
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领略一下阴阳学说的哲学魅力。
一、什么是阴阳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中国古人认为宇宙自然间凡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者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分析概括其属性。
比如宇宙自然中的天与地、日与月;运动方面的运动与静止、上升与下降;又如寒与热、明与暗、外与内、左与右等都是可以用阴阳来表示的。
总体上来说,运动的、向上的、向外的,热性的都属于阳;而静止的、向下的、向内的、寒性的都属于阴。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事物的不同运动趋势、在空间中的不同的运动方向、不同的物质属性,通过相互对比而得出。
对立的双方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事物属性的绝对的一面是指,事物的阴阳的整体属性具有固定性,除非事物本质发生变化,否则事物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
比如:对运动来说,无论物体运动得多慢,相对于静止来说都是属阳的,除非物体静止下来,那么事物的属性才会发生变化。
中医诊断学如何辨别阴阳虚实证候
中医诊断学如何辨别阴阳虚实证候在中医诊断学中,辨别阴阳虚实证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而虚证和实证则反映了人体正气与邪气的盛衰状况。
通过准确辨别阴阳虚实证候,中医能够制定出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在人体中,也存在着阴阳的划分。
比如,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
阴虚证,通常是指体内阴液亏少,无法制约阳气,从而导致阳气相对偏亢的一种证候。
阴虚的人常常会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表现。
比如,一个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的人,容易损耗体内阴液,出现阴虚的症状。
他可能会感觉口干总想喝水,但喝了也不解渴;晚上睡觉时容易出汗,醒来就不出了;心情也比较烦躁,难以平静。
阳虚证则是指体内阳气亏虚,温煦、推动等功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虚寒证候。
阳虚的人往往怕冷,四肢尤其明显,总是比别人穿得多;精神不振,容易疲惫;面色苍白或黧黑,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像那些在寒冷的冬天不注意保暖,或者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环境中的人,就容易出现阳虚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虚证。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出的各种证候。
除了上面提到的阴虚和阳虚,还有气虚和血虚。
气虚证的主要表现为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头晕目眩、活动后诸症加剧、舌淡嫩、脉虚无力等。
比如,一个人平时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感觉很累,说话也没力气,这可能就是气虚的表现。
血虚证的常见症状有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等。
比如,女性在产后如果调养不当,容易出现血虚,表现为脸色苍白、头发干枯、容易头晕等。
实证,与虚证相反,是指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证候。
常见的实证有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
阴阳的辨别方法包括
阴阳的辨别方法包括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理论。
阴阳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不可分割,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统一体。
阴阳的辨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立原则:阴阳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通过分析事物的特性和属性,可以判断其是属于阴性还是阳性。
阴性代表消极、内向、湿性、负面等特点,而阳性则代表积极、外向、干性、正面等特点。
通过对照分析,可以进行阴阳的辨别。
2、量的关系:阴阳还存在着数量上的关系,即一阴一阳、一阳一阴、两阴一阳、两阳一阴等。
比如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等医学术语中,通过数量的排列组合,可以判断阴阳的特性。
3、应用特征:阴阳的应用特征也是进行辨别的方法之一。
在中医学中,有阴阳五行的理论,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与阴阳相应,通过对照五行特点,可以辨别阴阳属性。
比如水属阴、火属阳,辨别水和火的特征,即可分辨其阴阳属性。
4、阴阳动态平衡:阴阳不仅是对立的,还是相互转化的。
事物的阴阳属性会随着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中医学中,通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体征变化等,可以判断其阴阳平衡状态,进而进行辨别。
以上是对于阴阳的辨别方法的一些基本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情
境和背景,综合运用以上的方法进行阴阳的辨别。
由于阴阳的概念十分广泛,可以应用于哲学、医学、天文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对于不同领域的阴阳概念,也有各自的辨别方法和应用特征。
人体、五脏、昼夜、的阴阳划分(中医基础理论)
人体、五脏、昼夜、的阴阳划分(中医基础理论)乡村医生田振有整理人体阴阳划分:左眼睛为阳,右眼睛为阴;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后面腰背部为阳,前面胸腹部为阴;左半身是阳,右半身是阴;腑是阳,脏是阴;五脏的阴阳划分:肝为阴中之阳。
心为阳中之阳。
脾为阴中之至阴。
肺为阳中之阴。
肾为阴中之阴。
肺为阳中之少阴,主春。
心为阳中之太阳,主夏。
肝为阴中之少阳,主秋。
肾为阴中之太阴,主冬。
脾为阴中之至阴,临四季。
一天昼夜阴阳之分:上午阳中之阳、中午阳中之至阳、下午阳中之阴、前半夜阴中之阴、午夜是阴中之至阴后半夜阴中之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十二地支及时间的阴阳划分:(1)昼(即白天),属阳: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
夜,属阴:前半夜~阴中之阴,后半夜~阴中之阳。
(2)十二时辰和现代时段对照表子时:23时—01时。
丑时:01时—03时。
寅时:03时—05时。
卯时:05时—07时。
辰时:07时—09时。
巳时:09 时—11时。
午时:11时—13时。
未时:13时—15时。
申时:15时—17时。
酉时:17时—19时。
戌时:19时—21时。
亥时:21时—23时。
所以:子时即23时到1时,卯时即5时到7时,故子时到卯时为23时到7时,属后半夜。
按照阴阳属性:夜晚属阴,白天属阳。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后半夜,阴盛极而渐衰,阳衰极而渐充,为阴中之阳,前半夜阳潜退,阴渐盛,为阴中之阴;上午阳气渐盛,阴气潜退,为阳中之阳;下午阴气渐充而阳气渐衰,为阳中之阴。
[知识点补充]阴中之至阴是脏腑阴阳划分的提法。
心~阳中之阳,肺~阳中之阴,肝~阴中之阳,脾~阴中之至阴,肾~阴中之阴五脏也分阴阳:心肺居于膈上属阳,而心属火,位南方,通于夏,主温通,属阳中之阳;肺属金,位西方,通于秋,主肃降,属阳中之阴。
肝、脾、肾居膈下属阴,而肝属木,位东方,通于春,主升发,属阴中之阳;肾属水,位北方,通于冬,主闭藏,属阴中之阴;脾属土,居中央,主四时,属阴中之至阴(E错)。
中医阴阳辨证金口诀
一、阴阳辨证金口诀总纲领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
肾司二便之开合,少阴虚寒大便溏,小便也是清和长。
小便灼热渴饮冷,此是阳证莫分说。
阴结便秘大便干,溲频淡黄口不干,或者口渴喜热饮。
阳结便秘口干渴,渴喜冷饮溲黄赤。
烦躁潮热或盗汗,口渴饮冷真阳证,五心烦热或盗汗,渴不思饮或喜热,溲频便溏虚阳越。
阴证唇口青白目无神,声低息短但欲寐,身重懒言体畏寒,饮食无味吐清涎,舌质青滑或黑润,苔白浅黄舌滑润,津液满口不思饮,口渴思饮不欲咽,或者口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口气腥臭寒热杂,寒多热少食不下,脉息无神是阴证。
舌虽无苔但口润,二便自利口不渴,专注回阳无差错。
阳证阴虚面目唇口红,精神不倦不知眠,口臭气粗声音亮,恶热身轻大便干,溲赤黄短烧灼热,口渴饮冷饮不休,六脉长大有力气,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满口刺,烦躁潮热或盗汗,干咳多痰或少痰,脉息有神是阳证。
口渴饮冷身发热,二便不利烦谵语,身冷如冰形如死,此是热极内潜伏,阳不达外似纯阴,此时还需验口气,口气虽微热气蒸,舌根虽红但不青,急宜攻下存津液,莫认阴证误性命。
二、阴阳辨证真假杂病诀阴寒阳热是阴阳,只在真假作文章。
真热口渴小便黄,渴喜冷饮下肚肠,有神烦躁不安宁。
真寒溲频面色苍,无神倦怠但欲寐。
真热口渴喜冷饮,假热漱水不欲咽,真热便干面红赤。
假热面赤溲清长,真热息热气粗长,真寒息冷气短微。
真热舌焦苔干黄,真寒舌青苔水滑。
阴极似阳属戴阳,阳极似阴肢冰霜。
真假寒热来斟酌,阴证阳证断无错,真热阳证苦甘寒,真寒阴证温热汤。
识得阴阳造化机,疑难杂病有处医。
先天立极是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
太阴虚寒大便溏,肝脏因此遭了殃,乙肝病毒逞威风,附子干姜作文章。
少阴阳虚溲清频,精微下泻眸不润,头昏腰痛也是因,回阳救逆四逆汤。
三、六经阴阳辨证用药金口诀配伍原则有是证用是药。
用药规则临证先分阴和阳,再把六经仔细详。
阴证必用阳性药,阳证阴性药物商。
清升浊降分清楚,少阴少阳转枢忙。
中医诊断学(辨证-气血阴阳)
血瘀证
辨证要点:
1、本证具有外伤或气虚,以致血溢脉外瘀积不散; 或气滞致而血行受阻;或气虚运血迟滞;或寒客 血脉致血行凝涩;或热邪侵入血分,血热搏结等 病因病机。 2、瘀血阻滞,故以刺痛,肿块,出血,紫斑,唇、 舌、爪甲青紫,脉涩为主要脉症。 3、由于病因不同,临床上常有兼证,如气滞血瘀、 气虚血瘀、寒凝血瘀等证,可作为兼证诊断。
血热证入血分而出现各种出 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妇女月经提前量多,或 崩漏,身热,心烦,甚或躁狂,昏谵,舌红绛,脉数。 辩证要点: 1、具有外感火热邪气,或情志过极,郁而化火,火热迫 血妄行的病因病机。 2、具有火热迫血妄行的各种出血症状,如吐血、咯血、 衄血、尿血、便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等。 3、有热证的一般症状表现,如发热、口渴、舌红绛、脉 数;热扰心神则心烦,甚则躁狂或昏谵。
血瘀证
概念:
凡离开经脉之血液,停留于体内;或血液运行受阻,滞留于经 脉内或瘀积于脏腑经脉等组织器官之内的,称为瘀血。由瘀血 内阻所表现的证候,称为血瘀证。 临床表现: 血瘀证主要有疼痛、肿块、出血、色脉等改变。 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常以夜间为甚。 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其肿块质地较坚硬, 按之不散,推之不移。 出血:其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样。 全身瘀血表现:面色黧黑或青紫,或唇色、爪甲青紫,或肌肤 甲错,皮下紫斑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或腹部青筋显露,下肢 络脉曲张。妇女痛经、闭经,或崩漏。 舌质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舌下络脉青紫、曲张,脉涩或结代。
气陷证
概念: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陷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少气倦怠,或便意频数,久泄久痢,或脱肛,子 宫下垂,胃下垂,肝、肾下垂,腹部有坠胀感,舌淡苔白, 脉弱。 辨证要点: 1、本证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故有气虚的病因存在。 2、具有气虚的一般症状表现,如头晕目眩,少气,神倦, 舌淡苔白,脉弱。 3、气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故以久泄久痢、脏器下垂、腹 部坠胀感等为主症。
阴阳辩证——精选推荐
阴阳辩证什么是阴阳辨证?阴阳辨证⽅法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阴阳辨证⽅法包括对阴证、阳证的辨证和阴阳失调所致证候辨证两⽅⾯。
临床辨证时⼀定要加以区别,不可混淆。
⼀、辨阴阳证候 阴阳辨证⽅法指辨别疾病的性质属阴属阳的⼀种辨证⽅法。
中医学运⽤阴阳学说概括说明⼈体的⽣理、病理过程中对⽴统⼀的关系,疾病的证候虽然复杂多变,总不外阴阳两⼤类别,⽽诊病之要必然先辨明其性质属阴属阳,故《素问·阴阳应象⼤论》说:“善诊者,察⾊按脉,先别阴阳。
”因此,在诊断上可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的阴阳属性特点,将⼀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主要⽅⾯。
所以,阴阳是⼋纲证的总纲,可以概括其他六个⽅⾯的内容,即表、热、实属阳,⾥、虚、寒属阴,也即“⼆纲六要”。
阳证的辨证依据是⼈体功能亢进,能量代谢增⾼所表现的症状;阴证的辨证依据是⼈体功能不⾜,能量代谢低下所表现的症状。
但阴阳证候之间不是截然分明的,往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应注意辨别。
本法适⽤于对⼀切疾病的辨证。
注意阴证与阳证的鉴别。
(⼀)辨阴证 辨阴证指对符合“阴”的⼀般属性的证候的⼀种辨证⽅法。
阴证包括⾥证、寒证、虚证。
不同疾病所表现的阴性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般常见的诊断依据:症状表现为⾯⾊苍⽩,或暗淡,⾝重蜷卧,倦怠⽆⼒,精神委靡,语声低微,静⽽少⾔,呼吸怯弱,⽓短,形寒肢冷,纳差,⼝中⽆味,不烦不渴,或喜热饮,⼤便腥臭,⼩便清长或短少,腹痛喜按。
⾆质淡⽽胖嫩,⾆苔润滑,脉沉微,或细涩,或微弱⽆⼒。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抑郁、静⽽不烦、功能衰退、清冷、暗晦等为主要特点。
②精神委靡、体倦乏⼒、声低息微是虚证表现;畏寒肢冷踌卧,痰、涕、涎清稀,⼤便溏⽽微臭、⼩便清长是⾥寒的表现;脉虚、沉迟、弱、微、⾆淡嫩、苔⽩滑均为属虚、属寒的体征。
③阳证阴证的鉴别:⼀般来说,凡急性的,兴奋、功能亢进、明亮的均属阳证;凡慢性的,抑郁、静⽽不躁、清冷、功能衰退、晦暗的均属阴证。
此外,阴证多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
中医诊断学52讲 八纲基本证候:虚实辨证、阴阳辨证
它的证候表现。因为邪气的不同、病理产物的不同,以及邪气所在的位置不相同,它的证候是各有各的表现,证候非常复杂,很难用一两个、三五个、十个症状来全面讲实证的表现是哪一些。但是我们怎么掌握实证呢?主要是根据两个方面:一个,邪正斗争很剧烈。我们讲实证是邪气盛,这个时候正气也是不虚的,一定是有邪和正两个方面,正气并不虚弱,由于正气不虚弱,两个才斗争得很剧烈,邪正剧烈地斗争,邪正一斗争得很剧烈,因此,它临床上的表现,临床证候就会明显、剧烈,不象虚证——如果疼痛的话,隐隐地痛、时痛时止,寒热也是不太明显,其它的症状,虚证的症状,就没有实证那么明显、剧烈。同样是一个症状,比如说疼痛、寒热、口渴等等,那么实证的症状就反应得明显、剧烈,而虚证的反应不明显、不剧烈,不管是寒、热、呕吐、腹泻等等,咳嗽、气喘,实证的症状都表现为明显、剧烈,二便不利,经常出现的,特别是脉一定是有力的,舌质老、脉实等等。对这些表现,在《素问·玉机真脏论》里面就讲到了“五实”,五个实,是哪五个实呢?它说“脉盛(脉搏有力)、皮热(寒热明显)、腹胀、前后不通(就是大小便、二便不利)、闷瞀(胸闷,甚至神志不清楚)”这样的一些表现,称为五实。这是指了这五个方面的症状,五个方面的表现,实际上我们掌握它就是各种症状明显、剧烈,脉搏有力,或者兼有大小便不通畅,它是这样的表现,这是诊断是不是实证的一个重要根据。第二个方面,就是体内有实邪内阻。刚刚那些是一些症状、是一些表现,现在我们考查里面有没有实邪,比如说痰、饮、水、湿、脓、气滞、血瘀、宿食、结石甚至是燥屎,象这样一些,这就是里面有实邪。湿邪停留在里面,痰、饮、水、湿、气滞、血瘀、宿食、结石、砂石、燥屎等等,脓,这些,体内里面有这些物质,这些物质停留在里面,这就是一种实邪,这是实邪的证候。
中医脏腑阴阳两轮图
中医脏腑阴阳两轮图前言:中医阴阳两轮图,只有先读懂了它,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解自然,理解宇宙。
那么此图具体有什么意义呢?图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1.形象地解释了“脏象”。
何为“脏象”?简而言之,就是五脏对应大自然的事物或者现象。
我们都知道,五脏,对应五行: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我们先从左轮(在图右侧)开始看。
从图中很清楚地可以看出:肾阴,水之象,就好比“地下水”,藏于地下。
而肝呢,五行属木,木之象,肾阴通过“木”的生发作用,由下向上传导,然后通过“树叶”的“蒸腾”作用,继续向上升成为“水气”,而水气(即肾阴)则继续上升,融入大气。
那么“水气”有什么作用呢?第一,用来“济”太阳的热,使之不至于过热,就是我们常说的肾水济心火。
有些失眠证属心肾不交。
所谓心肾不交,就是由于肾水无法济到心火,导致阴虚火旺。
治法呢,不能一味地降心火,最重要的还是滋肾阴。
第二,肾阴向上传输,又能补充心血,滋养心阴,补充太阳的能量,太阳就是心之象。
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左轮”前一半的过程,它是上升的过程,说的是“水”(阴分)的传输过程。
传到心的地方就产生变化了。
为什么变化了呢?因为心是“体阴而用阳”,就好比一个火球,里面却是靠油燃烧,从而产生热量。
“油”就是心血、心阴。
所以心脏是传输过程中第一个转折点。
因心脏“体阴而用阳的”特殊性,接下来的传输的介质,变成了“热能”,也就是“心火”的传输。
那么接下来以“热(火)”的角度,来看后一半的过程。
心者,日之象,其散发的热量由上往下,传输至胃,使其有良好的腐熟能力。
所谓“中焦如沤”。
胃为土之象,没有太阳的热量,就像极寒天气下的土地,冰冻成块,无法腐熟食物。
从临床中可以发现,胃部怕冷,吃完东西肚子胀,消化不了,可以考虑用强心、补充心气的方法。
胃接收食物,经过胆、小肠等消化吸收,再把精华物质、以及太阳的热能传到地下,以滋肾阴、以暖肾水,使之不至于过寒。
这才是心肾相交的完整过程。
中医寒热学说如何分辨阴阳失调
中医寒热学说如何分辨阴阳失调在中医理论中,寒热学说乃是辨别阴阳失调的重要依据。
阴阳失调是人体失去平衡、产生疾病的关键所在,而通过对寒热的准确判断,我们能够洞察体内阴阳的状态,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阴阳的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阴代表着宁静、寒冷、抑制、物质等;阳则代表着活动、温热、兴奋、功能等。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阴阳失调的情况。
那么,寒热如何体现阴阳失调呢?当人体阳气过盛时,往往会表现出热的症状,比如高热、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这是因为阳气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阳气过盛就会导致身体机能亢进,产热过多,从而出现一系列热象。
反之,如果阳气不足,就会出现寒的症状,像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口淡不渴、精神萎靡、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
阳气不足,无法温煦机体,就会使得身体机能减退,产热不足,表现出寒象。
同样,阴气的盛衰也会通过寒热表现出来。
阴气过盛时,会出现寒证,如四肢清冷、脘腹冷痛等。
而阴气不足,则会出现虚热的症状,如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等。
在临床上,医生会通过多种方法来辨别寒热,进而判断阴阳失调的情况。
望诊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
如果面色红赤,舌苔黄燥,多为热证;面色苍白,舌苔白润,多为寒证。
闻诊方面,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也能提供线索。
声音高亢洪亮,呼吸气粗多为热证;声音低微,呼吸微弱多为寒证。
问诊则能更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症状,比如询问患者是否怕冷、发热,以及发热的时间、程度等。
切诊中的脉象更是判断寒热阴阳的关键。
脉象浮数、洪大通常为热证;脉象沉迟、细弱多为寒证。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寒热的表现有时并非单纯的寒或热,而是会出现寒热错杂的情况。
比如上热下寒,即上部表现为热象,如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下部却表现为寒象,如腰膝冷痛、下肢发凉等。
还有表寒里热,即体表有寒的症状,如恶寒、无汗等,体内却有热象,如烦躁、口渴等。
人体怎么分阴阳(陈允斌)
人体怎么分阴阳(陈允斌)
人体怎么分阴阳
1:从表里来分
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所以阳虚的人怕冷,容易感冒,因为体表的保护屏障不够强。
而阴虚的人手心脚心发热,这种热是从体内发出来的,是内热。
2:从部位来分
上为阳,下为阴。
所以老年人腿脚特别怕冷,小孩子光脚到处跑都不怕。
背为阳,腹为阴。
所有的阳经都走人的背面,所有的阴经都走人的正面。
你看小孩没有驼背的,因为他阳气旺。
3:从有形无形来分
机能为阳,器官为阴。
精神为阳,肉体为阴。
4:从作用来分
人体内滋润和营养全身的物质为阴,温煦血液和促进人体功能的能量为阳。
常看中医的人,会听到医生诊断的时候提到什么阴虚火旺啊,肾阴亏虚啊,命门火衰啊。
听起来很玄,其实,这些不过是中医用的一些专业术语罢了。
其中的道理,离不开阴阳二者的基本特点。
只要你抓住这些特点,理解起来就不难了。
人体的阴,就像地上的土和水,起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人的骨髓、
血液、津液,都是阴。
阴虚的人,身体的体液不足,他们会感到口干舌燥,还会上虚火,这就叫阴虚火旺。
人体的阳,就像天上的阳光和空气,起推动和温热的作用。
人的气息、热量、活力,都是阳。
阳虚的人,身体的能量不足,血液流动缓慢,它们会感到全身冰凉,怕冷,有气无力。
什么叫命门火衰?命门是肾,火是阳,其实就是严重的肾阳虚。
如何辨别阴阳
如何辨别阴阳如何辯別陰陽虛實鑒別表阳实阴虚阳虚阴实部位心肺肝肾面色面红颧红面白面褐表情急躁坐立不安安静沉静目眼红多泪眼干而濇眼干而酸眼湿而润目痛痒迎风落泪油、眼屎视力远视视力模糊眼睛疲劳近视舌舌绛无苔舌红无苔舌淡红舌暗红或紫口疮颊溃咽痛舌疮口角溃破颊膜溃烂齿痛露摇烂鼻热而痛痒而喷嚏干而涕塞而鼻干发烧壮热39.0-41.5 ℃。
手足灼热假热37.5-39.0 ℃。
手足心烫畏寒36.5-37.0℃。
手足不温恶寒36.5℃以下。
手足冰冷汗身热有汗身热无汗身寒有汗身寒无汗呼吸呼多而急促吸少而喘呼少而喘吸多而胸闷痰饮无痰(血热) 无痰(血燥) 痰多(血寒多痰) 痰黏(血寒而饮) 咳嗽痛而咳痒而咳咳而痰痰而咳声音充血(无声) 唦哑嗄脉革脉弱脉濡脉牢脉饮食口渴欲饮食欲太旺多食易饥口渴欲饮易饥忌吃饥饱皆痛口干不欲饮食欲不振食入欲呕口干不欲饮消化不良食入即吐消化溢酸/易饥胃痛/嘈杂胃胀/嗳气打嗝/吐口水体重多食而瘦不食而瘦不食而胖多食而胖情绪喜/怒烦/躁忧/悲紧张/恐/慌睡眠精神好/不眠心烦睡不着多梦失眠嗜睡/瞌睡神经痛痹酸麻疼痛反应肿痛(热) 抽痛(痉、痹) 酸无力(胀) 胀痛(紧、麻木) 大便便秘便血溏软便黏便排困小便尿多或痛尿涩或痛尿少虚肿,或频尿多尿尿少水肿头头胀头痛头紧头痛头晕头胀头昏头痛项肩项强肩痛项酸肩痛项酸肩酸项骨肩凝胸紧(咳) 痛(吸) 闷满腹腹痛腹泻腹痛便秘腹胀喜按腹胀拒按手足筋痛胀筋紧筋酸筋麻指趾紧/有力麻/刺感酸/无力麻/胀感月经经早量多经早量少经迟量多经迟量少经期经来腹痛(胀) 经来腹痛(抽) 经来腹胀不痛经来腹胀且痛分泌多色黄红(痛) 少色红(干) 多色淡白多色白浓(痒)水肿气实而肿(心)(夏)水肿而肿(肝)(秋)气虚而肿(脾)(春)水肿而重(肾)(冬)喜恶喜寒恶热喜凉恶温喜温畏寒喜热恶寒遇到一个症状,首先要判断热证还是寒证,热证分为阳实和阴虚,寒证分阳虚和阴实。
人的个性分单纯性有四种,混合的个性有七种,阳实阴虚一种,阳虚阴实一种,阴阳两虚也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阴阳分辨:如何区分阴虚和阳虚很多学中医的朋友,或者想了解中医的朋友,都搞不明白中医师说的阴虚或者阴虚的问题,这里俺给大家抛砖引玉的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外出郊游,夜深了,我们围在一起烧水吃饭。
架起一堆捡的木柴,将大搪瓷杯子往上一架,倒上矿泉水,把一包方便面放了进去。
看着燃烧的火焰和杯子中翻腾的开水,我终于明白了一直萦绕在我脑子里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阳虚和阴虚。
火和水构成了阳和阴中医的理论多来自于自然界和人类实践,取相比类,是最常用的手法。
火为阳,水为阴。
这幅图片,恰恰地体现了一个阴阳转化和融合的过程。
说完了阴和阳,我们再来说说虚这个概念。
什么是虚呢?就是弱的意思。
阳虚就是火弱,阴虚就是水弱。
那在人体里,到底什么是阳,什么是阴呢?或者什么是火,什么是水呢?人们吃进东西,吸进氧气,通过肠胃的生物转换,就会产生能量,这种能量,就是人体之火,生命之火,这就是人体的阳气。
那什么是人体的阴呢,或者人体的水呢?这个水就是血液、体液。
就像图片里的一样,如果火烧的过大,那么,搪瓷缸中的水就会烧干,方面便就会糊;同样,如果火不够的话,水烧不开,饭也做不熟。
人体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的阳气不足,人就会运化不好,人就会湿重,身体发胖,舌头发胖,大便多不成形;反之,如果一个人阴气不足,人就会显得很瘦,并且容易口干和便秘。
因此,一般而言,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
因此,只有阴阳平和之人,身材才会不胖不瘦,显得很匀称。
偏胖偏瘦之人,多半身体都有问题。
其实对于阴虚和阳虚,我个人还是有点体会的。
我的身体偏胖,并且大便长期不太成形,因此,医师多说我阳虚,对此我十分不解,但又不好意问。
而我老婆刚好和我相反,偏瘦,而医师则多说他阴虚。
前两天,她肚子不舒服,拉稀,最初我也没有搞明白她到底是吃了什么不好的东西,还是受凉了。
后来发现,我和孩子也没太大的事,所以,肯定不是吃的问题,应该是受凉了?怎么办呢?阴虚内热又称阴虚发热。
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
症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
用青蒿鳖甲汤、百合固金汤等。
阴虚内热型的十个症状:1、手心热、足心热、不欲近衣被。
2、心中烦热、思冷饮、冷食。
3、口干、口苦、咽干、恶心。
4、睡眠不宁、盗汗、躁汗、遗精。
5、发热。
(高热、低热或体温不高皮肤有热感)6、出血。
(鼻衄、齿衄、皮下有出血点等均系由阴虚内热所致者)7、头晕、心悸、周身无力、面色苍白。
8、大便干、小便黄或黄赤有热感。
9、脉细数、大数、弦数。
10、舌苔黄或黄腻、干燥少津或焦黄兼少津。
阳虚阳虚中医名词。
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
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
常见的有卫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
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宜忌原则阳虚体质宜吃性属温热的食物,宜吃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食品,宜温补忌清补,宜食热量较高而富有营养的食品。
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种冷饮,忌吃各种生冷瓜果。
阳虚5大症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
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
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
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精神不振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舌淡而胖,或有齿痕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
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
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脉象沉细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五脏也有阳虚时心阳虚。
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肝阳虚。
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脾阳虚。
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
肾阳虚。
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
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概说阴虚有哪些具体表现?阴虚多因血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扰;过早进入更年期;一般多见于女仕、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烧等。
阴虚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则机体失却濡润滋养硕士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多次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阴虚可与气虚血虚阳虚阳亢精亏津液亏虚以及燥邪等证候同时慢性存在或互为因果而表现为病人气阴亏虚证阴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阴精亏虚证阴津(液)亏虚证阴虚内燥证等阴虚进而可发展成阳虚亡阴阴虚可导致动风气滞血瘀水停等病理变化中医认为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的不同就读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理论肾阴虚者常见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浙江进行滋补;饮食中应多吃清凉食品如山药芡实金银花绿豆决明子鱼汤等;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则应选择羊肉鹿茸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著名学者聂文涛先生总结四句科普:“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
”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辩证的全部,确实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
而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至今依据。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
[临床表现]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 肺阴虚证,以肺病常见症状和阴虚内热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肺主清肃,性喜柔润,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为热蒸,气机上逆而为咳嗽;津为热灼,炼液成痰,量少质粘。
肺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咽干口燥,外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
虚热内炽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肺络受灼,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喉失阴津濡润,并为虚火所蒸,以致声音嘶哑。
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肺阴虚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1)桑叶薄荷煎汤冲服莱阳梨膏菜阳梨膏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上逆所致的阴虚咳嗽等。
方取莱阳梨为君药,性味甘寒,生津润肺,清肃肺气,善治肺热之咳嗽;浙贝母为臣药,清泄肺热,止咳化痰;法半复、橘红、陈皮为佐,理气化痰,使气顺而不戕肺;白糖为使,甘能补、能缓、能润,并能调和诸药。
共奏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桑叶、薄荷煎汤,辛凉解表,与莱阳梨膏合用,表解里清,自无后患。
(2)风热感冒冲剂合养阴清肺膏风热感冒冲剂有辛凉解表及清热解毒的功效。
养阴清肺膏系养阴清肺汤的成药制剂。
两药合用,主治肺阴虚感受风热,病情较重者。
(3)润肺止咳冲剂方用雪梨、沙参、百合滋阴润肺为君药;桔梗、远志、杏仁止咳祛痰为臣药;佐以薄荷辛凉解表;使以麻黄透窍宣肺。
麻黄虽为辛温燥烈之品,与肺阴虚证不符,但麻黄的宣肺解表作用较强,在多味滋阴润肺药物中,加入一味麻黄,使其宣而不燥,透而不烈,利于表邪的疏散和内热的宣泄。
全方适于肺阴不足,痰热不散,复受风热外感的病证。
(4)小儿止嗽金丹方用玄参、麦冬、知母、天花粉滋阴清热;杏仁、苏子、桔梗、桑白皮、川贝母、瓜蒌仁、胆南星、竹茹清肺止咳化痰;并用槟榔导滞行气;苏叶解表;甘草调和诸药。
共奏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调胃行滞之功,并兼有解表之功。
适于素体阴虚夹痰,脾胃积滞,复受风热外感的小儿。
(5)桑菊感冒片合秋梨膏桑菊感冒片为辛凉解表轻剂。
秋梨膏以秋梨为君药,甘寒生津,化痰止咳;浙贝、麦冬为臣,清热润燥止咳;鲜藕为佐,生津止渴,兼能止血;青萝卜为使,顺气消痰。
诸药合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加之桑菊感冒片疏风解热的作用,于感冒病肺阴虚证之轻者,较为适宜。
主证: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
或有两颊发红,心烦怔忡,头晕目眩等虚火上炎之症,辩证:多见平素肝肾不足,真阴亏耗,或热病后期阴伤未复者,阴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宁神则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阴虚内热则见盗汗,虚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
两颊发红、头晕目眩等为虚火上炎之症。
治法:滋补心阴,清心安神。
方药:补心丹化裁当归、阿胶、玉竹、元参、麦冬、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琥珀、珍珠母、石决明、黄连、竹叶、连翘、石莲子、灯芯草等。
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临床表现】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
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放大便干结。
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可见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
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是脾脏阴液不足,濡养失职,运化无力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外感温热病后,阴液耗伤,或素体阴虚,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伤阴津,或过食辛辣之品,或误服辛温之剂所致。
[临床表现] 纳少,口淡乏味,食后作胀,消瘦倦乏,涎少唇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短赤,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涩。
[证候分析] 脾阴虚证,以脾运无力兼以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
脾阴不足,运化受累,则纳食减少,口淡乏味,食后腹胀;化源匮乏,气血不充,则神疲乏力;阴液亏虚,机体失养,则身体消瘦;津不上承,则涎少唇干;津不下润,则便秘尿赤;阴虚化燥生热,则五心烦热。
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涩为阴液不足之征。
若以肠燥便秘、脉细涩为主要表现者,称为脾约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又名肝虚热证。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耗伤肝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